测量精度及其计算
测量误差与精度
5.5.1 测量误差与精度
1. 测量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
与被测量的真值
之差。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被测量的真值是不能准确得到的。实用中,一般是以约定真值或以无系统误差的多次重复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值。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上述定义的误差称为绝对误差。即
=
-
(5-3)绝对误差可能是正值或负值。被测尺寸相同
的情况下,绝对误差大小能够反映测量精度。被测尺寸不同时,绝对误差不能反映测量精度。这时,应用相对误差的概念。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的绝对值
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即
(5-4)
2. 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的精确度是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结果。测量的精密度是指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值的分布集中程度,测量的正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一致的程度。下面用打靶来说明测量的精确度:
把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值看作是同一个人连续发射了若干发子弹,其结果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偏离靶心且不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较大且分散,即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都低;也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偏离靶心但比较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较大,但分布的范围小,即测量的正确度低但精密度高;还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接近靶心但分散,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不大但不集中,即测量的正确度高但精密度低;最后一种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十分接近靶心且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不大且集中,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都高,即测量的精确度高。
5.5.2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
测量误差直接影响测量精度,测量误差对于任何测量过程都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是提高测量精度的根本途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测量精度及其计算
项目
对 象 目 的
校准、检定、测试(检测)的异同 校 准 检 定 测试(检测)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产品、材料 或测量标准 或测量标准 或服务 确定校准值 验证是否 确定被测件定量的特 或校准曲线 合 格 性或承受影响的特性 与高一级 与高一级 用测量或试验 标准比较 标准比较 设备测试 校准规范 检定规程 测试方法标准 或检定规程 校准值或 合格/不合格 测试结果 校准曲线 合格/不合格 校准证书 检定证书(检定周期或 测试报告
B类测量设备一般包括:
①.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测量设备及其配套仪器; ②.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固定安装在生产加工设 备或试验设备上的测量设备; ③.对测量数据有准确度有一定要求,但测量器 具本身的寿命较长、性能稳定且使用不频繁的测 量器具。
C类测量设备一般包括:
①.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的测量设备; ②.只需要功能正常的指示性仪表。
7.自制的测量器具未定型就投入使用; 8.测量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未被确认就使用; 9.测量设备未进行有效地管理; 10.计量标识不符合要求; 11.计量/检测人员无证就上岗工作; 12.有关记录信息不完整; 13. 测量不确定度使用不正确。
◆1.测量标准未进行正确地溯源
a.摸清家底,充分论证,有无必要,有无能力建标; b.测量标准应经过考核合格,有《测量标准证书》; c.有正确的溯源关系,有溯源计划,按期送检,有溯 源证明文件(检定、校准证书); d.测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要求; e.有现行有效的校准/检定或测试方法; f.有持证人员; g.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h.测量标准应有维护、维修及使用记录等档案; i.有符合要求的计量标记等; j.有溯源等级图。
测量误差与精度分析方法详解
测量误差与精度分析方法详解引言:
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测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生产制造中的质
量控制,还是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数据,精确的测量都是基石。然而,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产生测量误差。本文将详细解析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精度分析的方法。
一、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
1. 装置和仪器的设计和制造问题:
装置和仪器自身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例如,传感器的
灵敏度不一致、仪器的线性度问题、装置的稳定性等都会引入测量误差。
2. 环境条件和外界干扰:
环境条件和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温度的变化会
导致测量装置的漂移,而电磁辐射也会干扰信号的传输。
3.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式: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式会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正确的操作方法、
仔细的操作态度以及充足的经验都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
4. 测量对象的特性及其变化:
测量对象本身的特性以及其可能的变化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例如,物体
的形状、表面粗糙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与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装置、仪器或环境等因素的固有性质而产生的误差。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是一整个数据序列偏离真实值的方向一致。系统误差可通过校正或调整仪器来消除或降低。
2.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对象的变化、环境干扰、操作方式等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通常是在一系列测量中,结果分散在真实值的周围。随机误差可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什么是三坐标测量仪的CMM值-
什么是三坐标测量仪的CMM值?
在制造行业中,精准明确的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三坐
标测量仪作为现代测量技术的一种,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特别是
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度制造领域的设备。而在三坐标测量
仪中,CMM值(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衡量其测量精度
的紧要指标。那么,什么是三坐标测量仪的CMM值?它对我们的生
产制造有何紧要意义?
一、三坐标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在了解CMM值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三坐标测量仪的工作
原理。三坐标测量仪重要由主机、测头、掌控系统、计算机等构成。它通过测头在三维空间中取得被测物体的点坐标,然后依据取得的
坐标信息,通过计算得出物体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等参数。
二、CMM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CMM值,即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过程中由
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误差范围。CMM值是一个评估测量结果
可信度的关键参数,它反映了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精度。计算CMM
值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见的是依据统计学原理,通过对多次测量结
果的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得出。
三、CMM值的紧要意义
在制造业中,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三坐标测量仪作
为精准明确测量的紧要工具,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CMM值作为衡量三坐标测量仪精度的紧要指标,对于我们把握产品质量具有紧要意义。
首先,CMM值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测量精度。只有当CMM值充足小,才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从而为产品质量掌控供给牢靠依据。
其次,CMM值也是评估三坐标测量仪性能的紧要依据。不同品牌、型号的三坐标测量仪,其CMM值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选择三坐标测量仪时,了解其CMM值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
精度等级计算公式
精度等级计算公式
精度等级是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异的指标。它用于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决定测量结果的可信度。精度等级的计算公式如下:
精度等级 = (测量值 - 真实值) / 真实值 * 100%
精度等级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正负号表示测量值相对于真实值的偏差方向。正值表示测量值偏高,负值表示测量值偏低,而0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完全一致。
精度等级的计算公式反映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当精度等级接近于0时,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非常接近,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而当精度等级远离0时,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精确度较低。
精度等级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各种领域的测量,例如物理实验、工程测量、医学诊断等。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精度等级的计算可以帮助评估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并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精度等级是一种用于评估测量准确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精度等级的计算结果,对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炮弹精度计算方式
炮弹精度计算方式
炮弹精度是指炮弹射击时与目标之间的偏差程度。炮弹精度
的计算方式通常涉及弹道学、气象学和观测学等相关理论和实
践知识。
在计算炮弹精度时,常用的方法包括:
1.弹道计算:弹道计算是确定炮弹的飞行轨迹和落点的关键。它涉及到弹道学和数值计算方法,通过考虑炮弹的初速、发射
角度、空气动力学因素和重力等影响因素,以及根据环境条件(如风速、气温等)进行精确计算,得出炮弹的理论飞行轨迹
和预测落点。
2.观测方法:观测方法是通过实际观测炮弹的飞行轨迹和落
点来评估炮弹精度。观测方法通常包括使用测量仪器(如测距仪、定位仪等)对炮弹飞行轨迹进行实时观测,并结合目标位
置等因素,计算炮弹与目标之间的偏差。
3.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一系列炮弹射击结果进行整理和
分析,以得出炮弹精度的统计指标。常见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
偏差、标准偏差、精度圈等。这些指标通过统计分析炮弹的实
际射击结果,可以量化评估炮弹的精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炮弹精度的计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炮弹的质量、设计、发射条件、环境因素等。因此,在实际
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计
算和评估。
总的来说,炮弹精度的计算方式是通过弹道计算、观测方法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综合评估炮弹的飞行轨迹和落点偏差,以量化评估炮弹的精度水平。
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及精度分析
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及精度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精度分析。首先,介绍了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分析了误差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精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精度计算公式和实例。
关键词: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误差分析;精度分析
正文:
一、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中点单觇法是三角高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水平距离上设置两个观测点(称为A点和B点),并以两个观测点及目标物(称为C点)形成的三角形为基础,通过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计算出目标物的高程。中点单觇法的测量方法如下:
1. 在距离目标物一定距离的A、B两点上分别设置测距仪。
2. A、B两个测距仪同时测量目标物到各自测距仪的距离。
3. A、B两个测距仪同时记录目标物与A、B两点的连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
4. 利用三角函数和测量数据计算出目标物的高程。
二、误差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观测误差、仪器误差、环境误差和计算误差等。其中观测误差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误差;仪器误差是指由于仪器本身的精度、灵敏度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环境误差是指由于气象、地形、天气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计算误差是指由于计算方法和步骤引起的误差。
影响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
2. 测量人员的水平和经验
3. 环境因素的影响
4. 测量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精度分析及计算公式
为了提高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需要针对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减。一般情况下,中点单觇法的精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仪器的精度选择
仪器的精度选择
仪器的精度选择
前⾔
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是选择仪器的重要指标,本⽂详细的讲述了⼏种不同情况下,误差的产⽣、计算、标定的⽅法。希望对您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会有⼀定的帮助。
⼀、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的差,简称误差。因为真值(也称理论值)⽆法准确得到,实际上⽤的都是约定真值,约定真值需以测量不确定度来表征其所处的范围,因此测量误差实际上⽆法准确得到。
测量不确定度:表明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它与⼈们对被测量的认识程度有关,是通过分析和评定得到的⼀个区间。
测量误差: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它客观存在但⼈们⽆法确定得到。
例如:测量结果可能⾮常接近真值(即误差很⼩),但由于认识不⾜,⼈们赋予的值却落在⼀个较⼤区域内(即测量不确定度较⼤);也可能实际上测量误差较⼤,但由于分析估计不⾜,使给出的不确定度偏⼩。因此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不确定度的评定进⾏必要的验证。
⼆、误差的产⽣
误差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误差可表⽰为:误差=测量结果-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因此任意⼀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具(或测量仪器)本⾝固有误差、测量原理或测量⽅法本⾝理论的缺陷、实验操作及实验⼈员本⾝⼼理⽣理条件的制约⽽带来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或偏⼩,且误差数值⼀定或按⼀定规律变化.减⼩系统误差的⽅法通常可以改变测量⼯具或测量⽅法,还可以对测量结果考虑修正值.
测量学_5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测量学_5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
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也叫偏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缺陷,
或者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引起的误差。系统误差是固定的,而且通常偏向一
个方向,可以通过校正和补偿来减小。
2.测量误差的分析
(2)误差计算:误差计算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来确定误差大小的过程。可以使用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来描述误差的大小。
3.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是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可以根
据测量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评定方法。
(1)精度等级:精度等级是根据测量结果和真值之间的差异来划分的。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精度等级。
(2)精度指标:精度指标是用来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
具体数值。常用的精度指标包括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可信度、可靠度等。
(3)精度评估:精度评估是根据精度指标对测量结果进行判断和评
价的过程。可以通过与规定标准进行比较,或者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估。总结:
测量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是测量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进行测量时,在准
确性和可靠性方面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进行有效的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技术测量基础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主要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几 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等)进行测量和检验,以确定机器或 仪器的零部件加工后是否符合设计图样上的技术要求。
测量: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即将被测 量x与测量单位E或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两 者比值的过程。q(测量值) = x / E
✓测量范围(B):在允许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 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
✓灵敏度(K):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K=△L(被观测变量的增量) /△x(被测量的增量)
✓灵敏限(阀):能引起计量器具示值可觉察变化的被侧量的 最小变化值.
✓测量力:测量过程中,计量器具与被测表面之间的接触力 . ✓示值误差:计量器具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 ✓示值变动性: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 行多次重复测量时,其读数的最大变动量. ✓回程误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往返两 个方向测量时,量仪的示值变化. ✓不确定度:在规定条件下测量时,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 对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
在实际测量中,应设法避免产生系统误差。若难以避免,应 设法消除或减小,其方法有:
从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消除;
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事先用更精密的标准件检定其实 际值与标准值的偏差,然后将此偏差作为修正值在测量结 果中予以消除。
精度、准确度、误差、线性度
准确度:
准确度(Accuracy)是指你得到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Precision)是指使用同种备用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重现性。
测量的准确度高,是指系统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少,但数据分散的情况,即偶然误差的大小不明确。
测量精确度(也常简称精度)高,是指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都比较小,这时测量数据比较集中在真值附近。
虽然精确度高可说明准确度高,但精确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准确的。例如,使用1mg/L 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时得到的结果是1mg/L,则该结果是相当准确的。如果测得的三个结果分别为1.73mg/L,1.74mg/L和1.75mg/L,虽然它们的精确度高,但却是不准确的。
误差是准确度的表示,是实测值与真实值偏离程度,而偏差是精密度的表示,是平行测量间的相异程度。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重现性,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前提条件。
仪表的精度:
精度是反映仪表误差大小的术语。
δ=(△max)/(Аmax)×100% (δ为精度等级;△max为最大测量误差;Аmax为仪表量程。)
仪表的等级有:0.05,0.1,0.2,0.5,1.0,1.5,2.5,5。
根据仪表测量所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值来计算出仪表的精度等级,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仪表精度等级=(允许绝对误差/测量范围)x100.
相关知识补充: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别。
真值:一个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无法得到的。在计算误差时,一般用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来代替。
测量仪器精度分析
Δf = y sin θ ≈y θ
a s = 2f
∴ Δs = s f
y
Δf = s yθ f
分划板不垂直光轴引起的误差
三、仪器误差的综合
误差综合:将局部误差合成为仪器总误差。 由于影响仪器误差的因素很多,各源误差的性质 不同,综合的方法也不同。
1、系统误差
(1)已定系统误差 (2)未定系统误差
该项误差可通过减少Δ ,加大a、h来减少。
(三)使用误差
又称运行误差。 产生原因: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变形、 零部件磨损和材料性质变化等引起的误差。 属性:一般为随机误差。
产生的原因也较多,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 况,采用合理的结构、材料和措施使之减小。
举例:立式光学计使用误差分析
仪器的使用方法——
1、相对测量、接触式,
标准件 测量力 温度
2、开放环境, 3、人为读数
举例:立式光学计使用误差分析
⒈ 标准件误差 ⒉ 测量力引起的误差 ⒊ 温度引起的误差 ⒋ 读数误差
⒈ 标准件误差
光学计的测量为相对测量法。测量时,先用标准 量块( L )调零,测量结果为 s+L 。所以量块的误差 影响测量的结果。 由于在仪器使用时,被选量块是随机的,∴该项 误差为随机误差,且量块作为标准件多为多块使用 以凑到所需尺寸,若单块误差为ΔL,若采用n块,则 有标准件产生的使用误差为 ±Δ L 。 n
第三章2 测量仪器精度分析
原理误差Δs
s 0 a s f ( 1 ( y / f ) 2 1) a y
1 ( y f ) 2 级数扩开,取前三项=
( y / f )2 ( y / f )4 1 2 8
则:
y s0 a 2f
s f ( y / f )2 ( y / f )4 a y 2 8
12 2 2
⒋ 读数误差
人为读数必然引入误差,除粗大误差不计,仪器单 次读数误差可以估计为仪器分度值的 1/10(Δ40)。由于 光学计确定一个量值需要两次读数,∴读数误差应为两 次的平方和根:
2 40
二、误差的传递分析计算方法
误差的传递分析计算:将源误差Δi折算到仪器被测量si(输 入)的变化值——仪器(局部)误差的过程,得出:
使y =0、y =± ymax 处Δs =0 (
此时最大的原理误差出现在 d s
ymax为最大示值) ,则: a 1
dy 0 处。此时 y
y max 3
。
a 1 ( y max 2f )2
smax
ymax 3 a( ) 0.385smax 原 3 3 2f 2
(二)制造误差
1—反射镜;2—目镜;3、19—示值范围调节 螺钉; 4—光学计管; 5—螺钉; 6—立柱, 7—横臂;8 —横臂紧固螺钉;9—横臂升降螺 母,10一底座;11一工作台调整螺钉;12一 圆工作台;13 —测杆抬升器; 14—测帽; 15 —光学计管固定螺钉;16 —偏心调节螺钉; 17 —偏心环固定螺钉;18 —零位微调螺钉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常用的评估指标,用于衡量模型或实验结果的表现。准确度(Accuracy)是指分类器正确分类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通常用以下公式表示:
准确度 = (TP + TN) / (TP + TN + FP + FN)。
其中,TP表示真正例(True Positive),即实际为正例且被分类器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TN表示真负例(True Negative),即实际为负例且被分类器预测为负例的样本数;FP表示假正例(False Positive),即实际为负例但被分类器错误地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FN表示假负例(False Negative),即实际为正例但被分类器错误地预测为负例的样本数。
而精密度(Precision)是指分类器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实际为正例的比例,通常用以下公式表示:
精密度 = TP / (TP + FP)。
精密度的计算侧重于分类器预测为正例的准确性,即在所有分
类器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正例。
这两个指标在评估分类器或模型性能时都非常重要。准确度衡
量了分类器整体的分类准确性,而精密度则更加关注分类器在预测
为正例时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准确度和精密度,以全面评估模型的性能表现。
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精度与算法优化
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精度与算法优化
电子血压计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的现代医疗设备。它的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和家庭健康监护中广泛应用。然而,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精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探讨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精度及其算法优化的相关问题。
测量精度是衡量电子血压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子血
压计的工作原理。电子血压计通常通过腕部或上臂佩戴,使用压力传感器和振动元件来测量动脉血压。具体来说,当电子血压计被放置在人体腕部或上臂位置时,它会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动脉血液的脉搏,并据此计算出血压值。
然而,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佩戴位置的准确性。电子血压计的传感器需要正确地放置在动脉处才能准确测量血压。如果佩戴位置不准确或松动,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在使用电子血压计时,我们应该确保佩戴位置正确,并遵循使用说明。
其次,电子血压计的传感器和算法也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传感器的质量和灵
敏度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算法则是通过处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来计算血压值的。传统的算法通常基于袖带式血压计的原理,但对于电子血压计来说,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脉搏信号的稳定性和噪声滤除等。因此,优化算法以提高测量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精度,一些算法优化方法被提出并应用于实践中。
例如,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抑制传感器信号中的噪声,从而提高测量精度。该算法通过分析血压波形的特征来动态调整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测量条件。此外,机器学习算法也可以用于优化血压计的测量精度。通过对大量真实测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血压值,并通过调整算法参数来提高测量精度。
测绘学的精度与准确度
测绘学的精度与准确度
一、精度概念问题
在仪器学等相关学科,精度是对测量可靠度或测量结果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精度乃精确度的概念,精确度乃精密度加之准确度。所谓精密度即多个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反映测量结果对被测物理量的分辨灵敏程度,是由测量误差的分布区间的大小来评价,其主要来源于随机误差;所谓准确度是指多个测量结果的整体性偏差程度,其主要来源于系统误差,其表述方式就是系统误差值。例如打靶,如果弹着点分布很松散,射击精密度就低,如果弹着点密集在一起,则射击精度高。在射击精密度高的情况下,若弹着点密集于靶子中心部分,则准确度也高。射击的优劣视其射击精确性如何。测量结果也要要求精确性好。
基于精度包含精密度和准确度双重概念的相对笼统属性,精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难以定量。譬如精度好精度差等。而定量也只能分别按精密度和准确度人为设限定量到分等级的程度,譬如精度S1级、S2级、S3级,J1级、J2级、J6级等。但在测绘学科中,精度其实就是单纯的精密度的概念,是测量结果对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的描述,不涉及真值,不包含准确度的概念,其表述方式就是标准差。
就是说,测绘学科中的精度实际只是测量成果的随机误差甚至是部分随机误差特性的描述,更多的是对测量过程的部分精度损失量的估计,根本不是对测量成果的绝对误差范围的描述!测绘学对精度的追求其实只是单纯的对测量的重复性的追求,并不完全追求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正因为测绘学科的精度仅仅是测量结果对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的描述,不涉及真值,甚至也不强调分辨力和有效位,所以才有了甚至降低测量分辨位反而可能实现更高精度的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 段
依 据 结 论
文 件
(不推荐校准周期) 有效期)、检定结果通知书
l
l l l
ì ¼ ¼ ¨¼ ¼¼ × ¼¼ ° ¼¼ × ÷¼ ¼ ò
â Á ² ¾ Æ ôß ½ ì ¼ ¼ ¨ â Á ² ¾ ± ê × »
»
õ Ê
È ±
Ï ¼
¼¼ ×
á ¸ ¼ û Ó ë » Ê õ Ò ª Ç ó ± È ¼ Ï ² º ¹ Ï · ñ ¨ ±Ï ·º ò ¼ µ » ¶ Ï ¹ ñ · £ × Ð » Ö ¤é Ê (Ð £ × » Ê ý ½ Ý )
源
企、事业工作测量器具
XXXX测量器具溯源等级图框图
上级测量标准名称 测量项目测量范围及测量不确定度 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
本测量标准名称
测量项目测量范围及测量不确定度
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
被检测量器具名称
测量项目测量范围及允许误差极限
信号源检定装置量值传递关系图
信号源检定装置
频率范围:0.01518GHz
XXX单位
XXX单位
信号源 35台
频率范围: 0.011GHz
信号源20台
频率范围: 0.016GHz
◆2.测量器具未按要求进行校准/检定
应有测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划,按期校准/检定, 有记录(或检定、校准证书); 检定具有较强的法制性; 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应定期、定点检定; 下表是校准检定及测试(检测)异同的比较。
◆5.自编的检定、校准方法未被确认
无现行有效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时,应自编 检定、校准方法,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将 有关材料报计量机构,经过确认(认可)后使用。
◆6.校准/检定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
a. 校准/检定应在规定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 b.依据检定规程的规定; c.根据测量设备的出厂说明书所给出的技术条件,一 般不应放宽校准/检定的环境条件。 d.制造厂应根据测量设备具体使用要求,规定具体的 控制环境条件的程序文件。 e.环境条件应一般应考虑:温度、湿度、照明、振 动、辐射、洁净度、静电、电磁干扰等因素。需要 时,应对上述因素进行 连续监测和记录。
项目
对 象 目 的
校准、检定、测试(检测)的异同 校 准 检 定 测试(检测)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产品、材料 或测量标准 或测量标准 或服务 确定校准值 验证是否 确定被测件定量的特 或校准曲线 合 格 性或承受影响的特性 与高一级 与高一级 用测量或试验 标准比较 标准比较 设备测试 校准规范 检定规程 测试方法标准 或检定规程 校准值或 合格/不合格 测试结果 校准曲线 合格/不合格 校准证书 检定证书(检定周期或 测试报告
B类测量设备一般包括:
①.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测量设备及其配套仪器; ②.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固定安装在生产加工设 备或试验设备上的测量设备; ③.对测量数据有准确度有一定要求,但测量器 具本身的寿命较长、性能稳定且使用不频繁的测 量器具。
一
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测量标准未进行正确地溯源; 2.测量器具未按要求进行校准/检定; 3.测量器具校准/检定项目不全,未按使用要求 进行; 4.校准/检定工作未采用现行有效的检定规程、 校准规范; 5.自编的检定、校准方法未被确认; 6.校准/检定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
7.自制的测量器具未定型就投入使用; 8.测量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未被确认就使用; 9.测量设备未进行有效地管理; 10.计量标识不符合要求; 11.计量/检测人员无证就上岗工作; 12.有关记录信息不完整; 13. 测量不确定度使用不正确。
◆1.测量标准未进行正确地溯源
a.摸清家底,充分论证,有无必要,有无能力建标; b.测量标准应经过考核合格,有《测量标准证书》; c.有正确的溯源关系,有溯源计划,按期送检,有溯 源证明文件(检定、校准证书); d.测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要求; e.有现行有效的校准/检定或测试方法; f.有持证人员; g.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h.测量标准应有维护、维修及使用记录等档案; i.有符合要求的计量标记等; j.有溯源等级图。
测量标准: 用于校准/检定较低等级测量标准和工作测 量器具的测量设备 做量值传递用。 测量器具(有时也称工作量具): 直接用于测量而不用于校准/检定工作的测 量设备。 做测量用。 测试(检测)设备: 用于原材料检验、生产加工、产品性能测试 的设备。 做测试用。
国家测量标准或测量基准 量 值 ↓ 传 递 溯 企、事业测量标准(若有) ↑
ë ¶ » ¨¤ Ö é Ê
◆3.测量器具校准/检定项目不全,未按使 用要求进行
a.一般应按计wenku.baidu.com检定规程检定; b.需要使用的项目必须检定;
◆4.校准/检定工作未采用现行有效的检定 规程、校准规范
校准/检定工作应采用现行有效的检定规程、校 准规范,选取的原则是国家级、部门、行业检定 规程、校准规范,已被代替的不应再使用。
◆9.测量设备未进行有效地管理
(1)测量设备分类的要求(见指南) a.根据测量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 类管理。 b.一般可将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进行管理。
A类测量设备一般应包括:
①.本单位最高测量标准和用于量值传递的测量 标准(有时称为工作测量标准或工作标准); 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测量器具; ③.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中对测量数据要求 高的关键测量设备; ④.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的关键测量设备。
◆7.自制的测量器具未定型就投入使用
a.根据计量法的规定:制造和销售测量器具需要 有制造、销售许可证。 b.未定型的测量器具是不能投入使用的。 c.应经过技术鉴定等。
◆8.测量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未被 确认就使用
a.测量设备应满足使用要求,若测量设备不能满足 使用要求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可补充必要的测量 设备,或由外单位提供测量设备为本单位服务; b.在测量设备检定时应明确测量设备的使用范围、 准确度要求等,以便在校准检定时明确提出要求; c.例如某电压表可测到500V,生产过程实际使用 1000V,则该表对这个岗位是不适用的; 又如:某测量设备的技术指标允许误差极限为 0.1%,而使用中需要测量准确到0.05%,这台测量 设备对该岗位是不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