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
• 提高区域内的资源利用效率
• 促进区域内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对象是空间范围
• 可以是城市、乡村、城市群等
• 强调区域内的空间关联和相互作用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 优化区域内的产业布局
• 提高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促进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
01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概念与
重要性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定义与内涵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 研究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资源要素
• 制定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政策和措施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
•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区域分析与规划队伍
完善区域分析与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 为区域分析与规划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定性分析方法
• 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分析方法
• 用于分析区域内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
⌛️
综合性方法
• 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的问题和策略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常用工具与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用于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
• 为区域分析与规划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遥感技术
03
案例三:某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
• 通过区域分析与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0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一章)

0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一章)

重视区域社会发展规划
➢ 区域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区域规 划也应该是全方位的规划,区域规 划必须将区域社会发展作为重点内 容进行研究
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从区域地理环境背景、经济结构及增 长方式、居民生活方式、环境管理政 策及法规等方面构造综合性的规划解 决方案,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资源环境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评价
•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 人口与劳动力 • 科学技术条件 • 基础设施条件 • 政策、管理、法制等
• 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 发展的基础,区域发 展状况的评价必须将 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 容进行分析研究
发展预测 结构优化 方案比较
•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 制定区域发展策略 • 分析预测实施效应

空间结构);区域划分的层次性。
动态性
➢由于构成区域的要素自身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区域外围环境等的变化,导致区域本身发生变 化的特征。
第二节 区域分析
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区域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区域分析
一、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区域研究
➢ 区域研究目的:是以综合、全面地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人群所创 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它把区域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来 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整体地把握研究对象。
第一节 区域及其特征
三、区域的特征
整体性(或系统性)
➢区域内各组成要素间通过相互联系、渗透、融 合形成一个具有强烈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结构性

区 域
➢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存在着包括空间位置、功
的 特
能联系、作用地位等方面的关系。如区域城乡 性

“区域分析与规划”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区域分析与规划”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区域分析与规划”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魏衡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08期摘要:案例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本文对“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案例教学方法,探讨了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区域分析与规划”;案例教学;教学方法2011年,城乡规划学正式列入教育部一级学科目录。

一级学科的建立,意味着新的城乡规划专业必然要对原来的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重新认识,实现改革,才能实现新专业在形势变化下的要求。

本文仅就城乡规划专业中“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1.案例教学的内涵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作为非正式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法学、军事学等领域。

后来,被哈佛大学工商学院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时所采用。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我国高等院校广泛应用于辅助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指借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

2.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以“板书—板画—挂图”为主的教学手段已显得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要求,需要不断加以改进[2]。

案例教学强调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具体案例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正好弥补传统教学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忽视。

通过一个逼真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研究、分析和探讨案例,有效促进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特点1.适合高年级的综合性课程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区域性、战略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与此相关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文化等方面,其中还有许多技术与工程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牢固掌握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概念、区域发展整体评价理论、区域优势与区域产业理论、区域战略与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等。

2.掌握区域发展的支撑条件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理论。

了解区域竞争相关知识、区域创新机制、区域土地与产业布局理论。

3.掌握对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经济社会背景、技术支持条件进行系统评价的方法;重点掌握对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区域优势与分工和区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4.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得到技能方面的初步训练,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能够对具体区域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帮助学生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和人生发展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9394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参考教材建议教材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主要参考书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魏清泉.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4.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魏宏森等.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方创琳著,《区域发展规划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7.方创琳著,《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8.聂华林、李光全,《区域规划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9.埃德加·M·胡佛,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0.王铮,丁金宏.区域科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1.彼得霍尔,《城市和区域规划》,邹德慈、陈熳莎、李浩翻译12.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doc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doc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2054二、课程名称: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三、学分、学吋:2学分;32学时四、教学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信系六、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Fl标(含知识、能力、索质的要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阐述了区域概念、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及与区域规划的关系,讲述了区域规划功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回顾了屮外区域规划发展历程,涉及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屮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及环境等各项规划,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选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区域分析及规划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第二节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第三节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第三节技术条件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发展优势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五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第二节区域规划类型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第四节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第六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F1标第三节战略抉择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七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第三节点一轴渐进扩散理论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第八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第四节优势区规划第五节土地保护第九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第十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第十一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尚无多媒体教学软件-卜•一、教材及参考书祥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编著,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合编,区域规划概论,屮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十二、考核方式闭卷或开卷考试,以百分制计十三、教学大纲说明(1)各章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第五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第八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七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八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九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第十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一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2)其它本课程属专业课,必须具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课程的基础,适宜安排在第三、四学年。

区域分析及其规划

区域分析及其规划

区域分析及其规划首先,区域分析是指对地理区域内各要素和因素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区域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识别区域内的发展矛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等要素的分析。

区域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对区域内各要素的描述和归纳,来分析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对具体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来定量评估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并进行模拟和预测。

区域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问题提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解释、规划目标确定和方案选择等。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明确研究范围和边界。

其次,通过对可利用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获得对区域的全面、准确的认识。

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区域内的问题进行诊断和评估。

接下来,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规划目标和方向。

最后,通过评估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选择最佳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是基于区域分析的结果,对区域内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区域内各要素的良性发展和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必须考虑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综合平衡和合理安排。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环境可持续性。

即要追求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生态保护。

另外,要注重参与和沟通,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并通过有效的实施和监测来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区域分析及其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深入分析和科学规划,可以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因此,加强区域分析及其规划研究,提高规划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 一方面通过在课程设置的体系上进行

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 一方面通过在课程设置的体系上进行

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一方面通过在课程设置的体系上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建设工作,在课程内容、实践实验等环节上进行优化。

课程建设实行抓“一条线”系列课程建设与抓单课单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精品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体系的优化(一)加强基础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具有较大的后劲、开阔的思路和广泛的适应力;他们的专业知识必须突出一个“新”字,即要在知识和方法上把学生引导到本学科的最前沿,这样才能起动快,起点高。

当前加强基础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

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我系第一是要坚持分级教学,由于近几年来生源质量的下降,新生外语进校时的水平普遍较低。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外语水平。

第二,对大学生外语的要求,不能再停留在四、六级考试的水平上,而应该在外语的应用水平上上一个台阶。

而计算机技术现在已不仅仅是工具,而且成为一种文化基础。

我系应按照不同专业要求,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

教师也要实现由课堂讲授为主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转变。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开设应与时俱进做适当调整。

目前,我系已确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课时不变,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卫生学和“六法”的课时相对缩短,以开设选修课。

同时,在师资和设备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大琴法、声乐、美工技能等专业技能课的时数,使毕业生能更有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

小学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时不变,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卫生学、各种教学法的课时相对缩短,增加小学各科新课程标准的介绍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法的改革,帮助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三)强增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就一个大学生而言,其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如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国际交往能力等等。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docx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docx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一、说明《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模块课程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区域规划知识提供必要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并为应用地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初步基础。

2.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实践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得到技能方面的初步训练,并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的理解。

3.通过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讲述,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以讲授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知识为主,适当地介绍一些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在保证【X••域分析与规划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以人类活动和地理区域分析为重点,适当结合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实践,注意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方法和技术的介绍。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区域分析与规划理论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开发中的意义和作用。

3.在理论讲授中,应精讲基本内容,注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演示实例,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防止抽象的纯推理的倾向。

4.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安排一定的训练项月,促使学生钻研区域分析与规划理论,牢固掌握知识。

5.在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时,应保证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而对课程体系、课时分配、章节划分及教学方式则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取讲授,讲授过程中注重引入学术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相关案例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2.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3.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4.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说明和要求:(1)掌握区域科学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划分。

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研究教学案?

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研究教学案?

区域研究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区域。

但是,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研究教学案对于老师来说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研究教学案。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案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精神支柱,是教材内容的总体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根据学情、教学特点和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区域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涵盖面也很广,教师在制定教学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找到一个恰当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可以选择在班内展示、对比分析等方式。

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和思考。

四、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用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评估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课堂测试、作业、项目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探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地理意识。

在制定区域研究教学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活的区域。

石家庄学院《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

石家庄学院《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

高等教育 正在发 生的革命 性调 整 ,其调 整重点是 将
1 9 9 9 年 大学扩招后“ 专升本” 的6 0 0 多所地方本 科院校
逐步转 型做 现代职 业教育 ,重点 培养技术 技能 型人 才。这两次转型 已经并正在影响各 院系 的专业设 置 、
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教 学内容 的调整 。 在与学校发展
学专业 培养 方案中 , 《 区域 分析与规划》 作为专业方 向
课程被安排 了4 2 个 学时。2 0 1 3 年, 人文地理与城 乡规
划、 自然地理 与资源环 境两个 专业开始 招生 , 该课程
析能力很有 意义 ; 另一方面 , 其制定 的 区域 规划是 能
也被列入 了培养方案 。 至此 , 我 院的3 个本科专业都 开
简、 重组、 补 充 与 完善 ; 该课 程 教 学 内容 的 优化 受到 多种 因素 影 响 , 应 保持 其动 态性 。
关键词 : 区域分析与规 划; 教 学 内容 ; 优化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4 7 — 0 1 5 6 — 0 4
开设《 区域分析 与规划 》 课程 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长久 以来得 到 了地理 学和城 市规划 学者们 的一致认 可。1 9 7 7 年恢复招生 以来 , 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 等院 校经 济地理 专业 、 同济大学等建筑 院校城市规划专业 相继开设 了《 区域分析与规划》 课程。 教育部新颁布 了
2 01 5年 1 1 月
教 育教 学论 坛
ED U CA TI O N TE A CHI N G F ORU M
— — — — — — — — — — — — — — — — — 一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案全文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案全文

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一、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1、整体性: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如:上海的振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2、结构性: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

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等。

第二节区域科学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一、区域科学(一)含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研究对象:区域或区域系统。

(三)研究内容和任务:1、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时空规律。

2、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差异。

3、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二、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改变区域资源的概念:有形有形+无形传统的区域资源:指有形的物质资源。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区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任务分工、资源调配等。
组织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资源,确保 规划的实施顺利进行。
监督与评估
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
反馈与改进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规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交通条件
02
分析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布局、通达性和运输能力。
政策环境
03
研究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
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结词
分析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评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 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区域资源与环境分析
自然资源分析
矿产资源
分析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和 开采条件。
土地资源
评估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
研究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以及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系统
评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 、草地、湿地等。
环境质量
监测区域内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 ,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它着眼于整个地域,并对其中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估。

这些要素包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人口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以揭示区域内各种关系和问题的现状以及趋势,为区域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规划是区域分析与规划学的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

它是在分析基础上,制定出一定的规划方案和措施,以指导区域的发展。

在区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并进行权衡和协调。

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生态的平衡。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解释现象和关系来揭示区域内部的特征和问题。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来获取数据和信息,并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来对区域进行综合评估。

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统计和建模等方法来定量描述和定量评估区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调查、实地采样等手段来获取数据,然后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在实践中,区域分析与规划学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对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交通流量、用地利用等进行分析,以指导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布、市场需求等进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

在社会问题解决上,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医疗保健等进行分析,以指导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和改进。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污染状况等进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措施。

总之,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特定地域的综合分析,为区域的合理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它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社会问题解决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石家庄学院规划

石家庄学院规划

• 二、从师生生活上分析:可以提供一个休 憩、休闲的场所。工程完工后可以满足人 们审美的需要。陶冶情操,学习之余可以 进行身心的放松。
• 三、原生态,学生可以亲近大自然。当代 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的是一些高科技方面的 事物,而对现实世界中那些质朴的、基础 的、精神层面的事物容易忽视。
公园简介
• 一、中心为一圆形池塘,直径约为50米, 这也是起名“一淀园”的主要原因。 • 池塘中可以种植一些浮叶型水生植物以及 挺水植物等,例如荷花、荇菜等等。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体会 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让人联想到诗经里 面******的场景。
• 池塘的中心是一个古典中国风的亭子,供 人们纳凉、休息,有路通向亭子。
• 公园的围墙用柳树或者杨树与外界自然隔 离,内侧是走廊,藤本植物可以在上面生 长。
• 进行植物造景
• 观赏性: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结果,也 就是按照生态原理进行设计的结果。 • 经济性:降低单位面积绿地造价,能在较长时间内节约维 护资金。 • 多样性 :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要。
• 同时池塘里布置一些小品,如高低错落的 山石,也可以放养一些鱼类,蛙类。如鲤 鱼,小金鱼,青蛙等,使池塘充满生机。
• 池塘中的水不需要使用清洁的自来水,学 校污水处理中心经过多层过滤后的中水便 可满足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的条件,充分利 用水资源。 池底用防渗膜进行铺盖,水定 期进行更换。
石家庄学院内嵌公园的建设
————



注: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淀园非彼伊甸园
对石家庄学院布局的解构以及再建构
• 主要针对中心原有土操场的一个规划,也 是对土地的有效利用。
建设原因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互关联,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分析是对城市或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旨在找出问题、发掘潜力、确定目标,为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规划是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实现城市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优化。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起点和基础。

通过对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该区域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区域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地理信息等,了解和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可以评价区域的发展潜力、矛盾和问题,并准确把握区域的发展方向。

定量分析则依靠统计学和模型分析等方法,使用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区域经济计量模型、综合评价模型、三维可视化模型等等。

定量分析可以更加明确地评估区域的经济特征、交通运输状况、土地利用结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通过定量分析,还可以预测和模拟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供决策参考。

在进行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区域规划的制定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

区域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总体规划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宏观布局和综合统筹的规划,包括城市发展方向、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的规划。

分区规划则是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详细的规划,如产业园区、住宅区、商业中心、公园绿地等。

专项规划则是对其中一特定问题进行规划,如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交通规划等。

区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优化。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区域规划应该合理布局城市和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规划,以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对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详细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其基本情况和问题所在。

而区域规划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以解决该区域所面临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区域分析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需要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状况、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交通设施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以了解该区域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矛盾。

其次,区域规划是为了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需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

比如,如果该区域存在资源环境矛盾,则需要制定相应的环保规划措施,以保护和治理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如果该区域经济落后,需要提出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最后,区域规划还需要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和整合。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需要考虑到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和依赖关系,确保规划的实施能够促进区域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区域的深入研究和规划,可以帮助解决该区域存在的问题,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也需要与相关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多方合力,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学院《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作者:孙中伟郑红娟梁军田建文王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47期摘要:在学校两次关键转型和学院专业调整背景下,本文具体探讨了《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优化及其保障措施等问题。

研究表明: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三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差别;应在《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重组、补充与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保持其动态性。

关键词: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内容;优化中图分类号:G642.3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56-04我校发展正在经历两次关键转型,第一次自200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始直到现在仍未结束,即由专科向本科教育的转型;第二次则刚刚开始,即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革命性调整,其调整重点是将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两次转型已经并正在影响各院系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与学校发展定位同步前提下,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原有专业基础、地理学强应用性和教育部地理类专业调整三方面考虑,最终确定了重点发展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4个本科专业的发展战略,其中前三者已经招生,地理信息科学计划2015年增设。

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和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正在调整之中,《区域分析与规划》则是其中之一。

一、开设《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必要性《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区域分析是指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体之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其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区域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1]。

简单讲,《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利用地理学相关理论,综合、系统地分析不同类型和尺度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的课程。

一方面,其充分体现了地理学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理论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很有意义;另一方面,其制定的区域规划是能够有效指导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应用性,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作用很大。

开设《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长久以来得到了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者们的一致认可。

1977年恢复招生以来,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院校经济地理专业、同济大学等建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相继开设了《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

教育部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2],将地理科学类原有的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调整为了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4个,相应的城市规划专业名称也改为了城乡规划。

其为各个专业提供参考的三种核心课程示例方案中(见下页表1),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例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实例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全部三种方案,以及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示例二和三中,都涉及到了《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虽名称略有不同,但实质都是一样的。

随着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5年开始招收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开设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特别是2008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开始招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作为专业方向课程被列入了培养方案,其包括理论38个学时,课内实践12个学时。

紧接着,在2009级的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为专业方向课程被安排了42个学时。

2013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开始招生,该课程也被列入了培养方案。

至此,我院的3个本科专业都开设了《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但由于本科总体学时的减少,以及试图打通不同专业的相同课程,目前该课程统一开设32个学时,且都属于专业模块课程。

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材的选用随着各高校相继开设《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1989年和1991年西北大学陈宗兴教授等先后编写和翻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和《区域科学导论》,填补了国内区域分析研究与教学的空白。

之后,中山大学魏清泉、同济大学彭震伟等也先后出版了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材。

1999年以后,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关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材,影响最大的是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编著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其是199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内容之一,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由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殿廷等也相继出版了面向本科生的《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以及面向研究生的《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

近年来国内采用的教材主要是崔功豪等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吴殿廷等的《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同济大学彭震伟的《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最近又增加了杨培峰等的《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见表2)。

其中,前两者由地理学家编写且首要专业对象面向的是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后两者主要由城乡规划学者编写且首要对象面向的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同时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和培养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材。

但在地理类专业中,大家普遍选择的还是前两者,特别是以《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为主导。

我院也一直选用《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作为教材。

三、优化后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由于《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内容更为系统和全面,因此我们主要是在其基础上讨论我们的教学内容优化问题。

教学内容的优化将本着以下原则:①在32学时前提下优化原则,即要求对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大幅精简;②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不重复原则;③针对不同专业培养要求错位教学原则;④与学生素质和能力相匹配原则,很多教学内容只讲结果,不讲数学公式和推导过程;⑤过于细化或者说与地理相距较远的规划不讲原则;⑥充分借鉴其他教材精华原则。

具体优化措施如下(见表3):①“第十二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和“第十三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属于第五条原则涉及内容,其规划很多是由专门的经济、电力、交通等方面专家来参与完成,因此仅提供案例供学生课下参考与学习,不作为课堂讲授内容。

②《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课程涉及了很多经济理论,因此与之重复的内容“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和“第十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不讲。

③《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类课程涉及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因此“第十四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不讲。

④地理科学专业一方面课程中有《旅游地理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区域土地规划》,因此与旅游规划、环境规划和土地规划方面的内容不需要讲;另一方面其主要是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不强调对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只需要了解规划并具备解读能力即可。

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一方面课程中有《旅游规划与设计》和《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相关内容不用讲;另一方面其主要培养规划设计类应用人才,因此至少应该安排1次模拟区域规划训练。

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一方面课程中设有《生态环境规划》,“第十五章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不需要讲;另一方面其更强调对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人才的培养,对其他类型的规划强调认知而非实际操作。

⑦对各章中内容进行提炼、精简、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先修课程中已涉及内容少讲甚至是不讲,同时注意将最新的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和规划文本引入课堂。

经过上面的优化措施以后,《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教材仅剩下了8章内容,即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四章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五章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第八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第九章区域发展战略。

在这8章内容中,实际缺少了区域规划案例部分,即没有专门的章节给学生展示具体的规划样貌,需要补充完整。

优化以后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由9章内容构成,各章的名称、学时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相应调整(见表4)。

最终形成的教学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区域分析部分,包括第一~四章,共14个学时;区域评价、分工和战略部分,包括第五、六和七章,共10个学时;区域规划部分,包括第九和第十章,共8个学时。

四、《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保障措施1.《区域分析与规划》主讲教师加强交流。

我院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由孙中伟和王佳两位教师主讲,其中前者负责地理科学专业,后者负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由于该课程都安排在了三年级下半学期即第六学期开设,而我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2013年才开始招生,因此目前还只在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

两位主讲教师应该继续加强交流和研讨,以便进一步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有效保证教学效果。

2.与其他相关课程主讲教师加强交流。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内容非常系统与完整,这既是其优点,也是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之处。

由于各院校即使是同一专业先期开设课程门类及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所具有的地理理论基础和整体地理素养存在很大差异,而该教材的许多内容是和其他如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等课程重复的,因此就需要和相关课程主讲教师加强交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错开,同时又需要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3.认真听取学习过该课程学生的意见。

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教学又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目的的,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应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讲授方法、考试形式等的意见,并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吸收其合理成分并加以改正。

4.适当调整该课程原有的教学方法。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原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优势,将尽可能多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也有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缺点是学生的能动性较差,教学效果打了一定折扣。

今后将在教学方法中适当增加学生讨论和实践环节,特别是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

同时,考虑到学时减少的情况,相关环节需要增加学生课外准备与工作的时间,课堂之上以学生汇报和讲评为主。

5.有效保证教学内容调整的动态性。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会一直保持其动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