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复习提纲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取向,历史局限等问题。
(P2)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
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
(P6~~P9)3、中国早期国家明显带有的几方面特征:部落征服特征;土地公有特征;君主专制特征;4、西周时期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制度。
(P33~p34)5、东周时期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以公元前435年“三家灭智伯而有其地”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比较合理。
6、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战争,变法和百家争鸣。
7、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的基础是对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崇拜。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惟命不于常(P40~P41)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三.敬天保民:敬从天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9、孔子的“六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10、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仁与礼11、孔子德治主张主要内容:第一,礼治与正民。
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求得国家的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制,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
第二,举贤才。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有效的治理国家,关键是否选拔、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第三,实行平均主义政策。
孔子认为,对于专制国家来说,财富寡少并不足以为患,而财富不均确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第四,愚民政策。
12、孟子人性论的局限:第一,孟子的性善论完全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
第二,人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
第三,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
(孟子用抽象的人性代替具体的人性,抹杀了人在人性上的差别,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人性)13、孟子认为的君、臣、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1、儒家八条目是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四端说指什么: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五常是指什么:仁、义、礼、智、信4、墨子的“天志说”的意义是什么:(1)要统治着效法古代圣王。
顺天之意去兼爱天下百姓,实现社会安定(2)用天来警告和恫吓统治者,以起到对统治者的威慑和约束作用。
5、阴阳五行说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6、阴阳五行说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7、墨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
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
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7、董仲舒“天人相应”思想的内涵:“天人相应”思想的逻辑结构包括了“天人相合”“天人感应”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
其中“天人相合”是其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天人感应”是其思想的主体和核心。
而君权神授与三纲五常思想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反映,“三统说”则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在历史观上的体现。
这些都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儒学思想的脉络(重点)是什么:孔子居仁,孟子居义,荀子居礼9、王道仁政思想的概念是什么:王道士儒家所主张的以仁义道德治天下的统治方式,与以权势、暴力进行统治的霸道相对称。
王道的核心就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具体而言“王道仁政”的重要特征是:以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本和立国之本。
“为政以德乃仁政之原则,强国富民乃仁政之根本,宽猛相济乃仁政之手段,礼治德教乃仁政之保证。
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一:解释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二:龚自珍如何揭示清末衰世的?第一,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第二,揭露封建官僚的昏庸腐朽第三,抨击了清代的汉学、宋学以及腐败的科举制度。
第四,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三:试述龚自珍的改制思想在三大领域是如何进行的?第一,在经济上,针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力图调整封建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缓和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
第二,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力,加重内外大臣的权力,并改变君臣相见的礼仪。
加重大臣的权力;改善君臣关系;改变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
第三,在思想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学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
四:林则徐民惟邦本的思想包含哪些内容?1、相信“民心可用”:注重水师训练和招募水勇作为辅助力量外,还鼓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
(“由民间自行团练以保村庄,或由府县雇觅壮丁以资捍卫”。
)多次发出告示悬赏,奖励人民群众勇敢杀敌。
(号召沿海居民“群相集议,购买器械,聚合丁壮,以便自卫。
如见夷人上岸滋事,一切民人各准开枪阻止”。
)2、主张“藏富于民”:“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朝廷之度支积蓄无一不出于民,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
”3、改革措施财政方面,他主张由官局先铸银钱,在民间流通使用;主张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允许华人出国经商,与洋商争利;漕运方面,提出“官督帮收”等办法以革除积弊外,又提出利用商人的“沙船”雇佣沿海渔民运送漕粮,使官运与商运并行;开发矿务方面,林则徐上奏建议允许商民开发矿山,以便“裕国足民”。
五: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 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六:简述魏源的人才思想A.强调人才的重要性B.人才的标准第一,必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要能愤恨外国侵略者,忧国忧民。
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学、艺术+讲义--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2)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3)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主要方式2.分封制(1)含义: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4)影响①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③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瓦解的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3.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最大的特点)。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
(4)作用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二.秦汉时的政治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①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②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④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不得世袭,体现贵族政治逐步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纳入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教学的重要性、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
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和人类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此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也对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仁义道德、君臣之道、社会和谐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政治建设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教学内容安排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仁政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荀子的法治思想等。
通过学习这些思想,可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潮和政治理论的发展。
2.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注重法制建设和权力集中,而儒家思想则强调仁义道德和君臣之道。
通过学习这些思想,可以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变革。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王充的《论衡》、陆机的《文赋》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潮和文化风貌。
4. 唐宋时期的政治思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朱熹的理学思想等。
这些思想对于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朝的儒学复兴运动、清朝的儒学思想、洋务运动等。
这些思想和运动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教学方法1. 经典阅读: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著作,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2. 讨论和辩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深入思考和交流。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综合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一、名词解释1、小国寡民: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他所认为的理想社会,具有以下特征:①国家的规模狭小,人口稀少。
②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③在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里,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生活十分满足。
④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老子的政治理想在本质上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是相违背的,他否定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切文明成果,实际上是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不符合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实事。
但是在另一面,老子倒退的历史观具有强烈的社会批评精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
(在周公看来,不勤政事,无政德,对民统治残暴,而失去天下是上天对商朝的惩罚,转而将天命保佑明德慎罚,怀保小民的周王朝。
周灭商,取决于天命。
周公的天命不常的思想,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作的解释,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3、至德之世(庄子至德之世):庄子把自己的理想中的社会称为“至德之世”或者“无何有之乡”。
“至德”实际上也是老子所说的“道”的体现,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
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在庄子看来,整个世界原初的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
人与自然一体,依赖自然而存在,人与人没有任何的交往,即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理想社会。
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与老子的思想方式基本一致。
庄子否定有史以来人类一切文明的价值,其结果,庄子的政治思想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4、兼爱:墨子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因此他把兼爱看做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取消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使人与人之前的感情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制约,达到视别人的国家如自己的国家、视别人的家如自己的家、视别人的父亲如自己的父亲的境界。
1必修123复习提纲(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提纲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制度:夏朝(约前2070年至约前1600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公共权力。
商朝(约前1600年至前1046年)实行内外服制度,并具有神权色彩。
K内服是商人本族活动的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内服是王畿,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2.分封制目的、分封对象、3个义务、3个权力、3个作用、局限、内容、基础目的:为巩固和扩大周朝的统治对象:亲族、姻亲、功臣、先代贵族、古方国。
(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基础:井田制(链接:必修2 pl6夏、商、西周的土地制度)义务:a.服从周王的命令;b.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力:a.诸侯还要对其下属(卿大夫)进行再分封。
b.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作用: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巩固王权,加强统治;)。
b.扩大统治区域。
c.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d.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局限【消极】: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后期随着诸侯势力壮大,分封制遭破坏,形成分裂局面。
3.宗法制目的、性质、内容、核心(特点)、3个作用、与分封制关系;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实质: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统治。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特点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内容:a・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c.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类属关系;作用:a.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b.保证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
商代王权至上思想一、祖先崇拜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商代的表现为对先王先公的崇拜。
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先王,商代那些与祖先崇拜有关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的王权至上观念只有君主才是国家的真正代表,君主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民众则只能是君主专制政治的统治对象。
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发展道路。
周公民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一、天命不常天命:上天授命之意。
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的保佑某一个人或一个王朝。
周公以天命不常的思想强化周王朝的的政治统治,一方面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问题。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与天命,重在人事。
三、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天从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周公有几点表现:1、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
2、要体察民情。
3、要慎用刑罚。
这一思想实际上开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
“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道德哲学;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1、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
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编写删定了“六经”连同《论语》集中反映其政治思想;思想家,并且赋予社会批判精神。
2、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代西周的政治思想(不重点看)(1)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各部落由氏族公社向国家形态转变。
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家长制家庭与部落征服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点:1.保留了部落的某些特征(国家是松散的联盟,对本部族成员和被征服者实行分治政策)2.土地公有3.君主制度(2)西周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1.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同姓子弟和古代帝王后裔。
3.井田制:土地公有。
以家庭为单位平均占有土地,农户上缴十分之一的实物地租或九分之一的劳役地租。
(3)商代祖先崇拜和王权观念1.占卜成为重要的事务,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统治者向成名宣示其权力神圣性和合理性)2.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4)西周初期“敬天保民”思想周公“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
他提出“天佑有德”“惟命不于常”“明德慎罚”第二章: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一、孔子的政治思想(1)“天下有道“的政治思想。
“道”是作为判断社会政治良否的标准。
符合道义的社会便是好社会。
符合道义的社会特征包括:1.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一秩序。
2.道德品行良好。
3.社会关系和谐(2)“仁“与修身。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
”仁“有三要点。
爱人为仁、克己复礼为仁、敦朴厚重为仁。
仁是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
孔子认为诗人还要进行修养,包括养成“克己忍让”的美德、恪守“忠恕”之道、安贫乐道、安分守己(3)“礼”的德政教化。
恢复礼制是走出社会动乱的根本途径,主张用礼规范社会生活,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礼是适用于社会各面的行为准则。
礼是个人的行为规范,也是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
君主做到礼的规范便是德政,而做到以德治国应该做到富民均平、举贤才、教化主张。
孔子还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
二、老子的“无为而治”政治思想(1)老子的“道”论。
道是老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道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道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并且决定着具体事物的属性。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重点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主要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科学定位,二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四中国政治思想使得创新。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范畴: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三条作为核心条目得以发扬光大。
文化模式:文化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按其价值取向产生、积累、形成和发展,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形态。
三大和谐:人际和谐、群体和谐、天人和谐,天人和谐是最高理想境界。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宗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参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
中国只能之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国政治思想是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
先秦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明末清初时期——近代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一)究天人之际:讲天命、天道、天理是为人世间的人命、人道、人力寻求哲学上的理论根据,从而为人道服从天道、人命服从天命、人力服从天理进行论证。
第一,殷周天命观。
第二,自然天道观。
第三,理学天理观。
(二)明修身之道:第一,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
第二,修养论阐发修身的基本途径。
第三,境界论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
(三)施治国方略:1、义利统一是治国的伦理准则。
2、贤者治国是治国的关键环节。
3、民本文化是治国的核心内容。
(四)求天下为公。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第一章:中国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1)封闭的地理环境;(2)家长制的家庭关系;(3)早期部落间的征服(4)原始部落联盟;(5)土地公有制度;(6)君主专制制度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特点(1)宗法制度;(2)分封制度;(3)井田制度、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1)天命不常;(2)天命与人事统一,察民情知天命;(3)敬天保民。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政治一、主要........政权分析1.原始社会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前,知道用火;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过氏族生活,用骨针缝制衣服,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其属下发明文字、乐谱,因此,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政权更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统一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的时期;辽宋夏金元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融合时期;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衰落时期。
2.完成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汉、东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的时间比分裂的时间长得多,由此可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不得人心,必然失败。
3.有关都城定都北京的有:金、元、明、清;定都南京的有:三国的吴、南朝、明朝、太平天国、南京国民政府;定都洛阳的有:东汉、三国的魏、北魏定都西安的有:西汉、隋朝、唐朝二、古代政治制度........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世袭制: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
夏启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1、有道之世2、至德之世3、小国寡民4、王道5、天命不常6、大同7、小康8、利出一孔9、化性起伪10、隆礼重法11、尚同12、督责之术13、天谴说14、中庸之道15、贾谊16、王安石17、龚自珍18、林则徐19、洪秀全20、李鸿章二、简答题1、试述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2、概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思想精华。
3、简述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方式及其特点。
4、简述商代王权至上观念的主要内容。
5、简述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6、试述孔子“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7、老子“道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8、试述孟子的社会理想及其理论依据。
9、简述荀子礼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0、概述韩非子法、术、势兼用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11、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各是什么?12、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论所体现的政治智慧是什么?13、简述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4、韩愈的道统论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15、简述柳宗元政治革新主张的主要内容16、怎样看待罗隐明君论的政治意义17、宋代理学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18、简述王阳明德治亲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渊源19、试述黄宗羲反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政治价值20、试述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1、简述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22、试述梁启超的“新民”思想23、简评孙中山的革命方略24、简述李大钊的“民彝”政治观。
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及其理论意义2、如何认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3、简评墨家的“尚贤”思想。
4、试述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5、试论商鞅法治思想的启示6、如何认识孔儒一脉平衡调节的政治理念7、试析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中的“中体西用”论。
8、试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根源。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纲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纲
1、萧公权的政治思想分期
2、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特点(简答题)
3、孔子的仁、礼观点,仁和礼的关系
4、孟子、荀子思想比较(人性论、仁政与隆礼重法、民和君的关系、民本思想)
5、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6、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的区别
7、韩非的法、术、势以及法和术的关系
8、董仲舒的思想(君权至上、以天道制约君主、天谴、三纲五常)
9、魏晋玄学的含义、对名教和自然关系的理解
10、韩愈的性、情以及两者的关系
11、理学的含义、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12、中体西用的提出过程
13、康有为的大同书所阐述的思想
1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重点是民权、民生),权能分离的含义,五权宪法
15、胡适的社会不朽论(名词解释)
题型
填空题:1分,10道
名词解释:5分,4道
简答题:8分,4道
论述题:13分,2道
分析题:12分,1道。
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
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王朝。
周公解释了夏商周的更替是天命不常的表现。
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这一思想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给别人推翻周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性善论又称性善说,由战国孟子所创立的人性论。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善性,善性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他将这四者称为“四端”,即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
认为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就象人体生来就有的四肢一样,是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能充分发挥四端的人为“圣人”,不能保持以致丧失四端的人为“小人”。
孟子的性善说为仁义礼智的天然合理性,人从本性上应该恪守这些规范提供了人性论的根据。
孟子以后,儒家人性论一直以性善论为正宗,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最有影响的人性学说。
性恶论: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关于人性的一种观点。
荀子反对天赋道德论,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有“好利”而“恶害”的方面。
并指出如果顺从这种自然本性,“必出于争夺”。
强调后天的教化,主张用“礼义之导”使人改造为善。
荀子的这种经验的道德论比之孟子的先验的道德论,更加深刻,更加合理。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礼法兼治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
弱用之术老子的思想之一。
老子认为道的运动规律是“反”,道的基本特征是“弱”,老子以“弱”为道之“用”,根据“反者道之动”的原则,他认为刚强在发展中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柔弱则是使事物达到目标的绝妙手法。
所以老子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用“弱用之术”来解决世间矛盾,确定了“柔弱胜刚强”的论点。
他为世人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思维之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他忽略了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时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性三品说中国哲学史上的一种人性论。
以西汉董仲舒和唐代韩愈为代表。
中国政治思想史重点
中国政治思想史重点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 小国寡民。
2 兼爱。
3 仁礼学说。
4 独尊儒术。
5 天命不常。
6 道统论。
7 性善论。
8 性恶论。
9 至德之世。
10 居安思危。
11 法、术、势。
12 天人不相干预论。
第二部分:包括简答、分析说明、论述。
1 为什么说性善论和性恶论是殊途同归的?
2 叙述慎到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思想。
3 叙述董仲舒的经、权、更化思想。
4 叙述唐太宗依法治国的思想。
5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6 法家学派有何特点?
7 鲍敬元无君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 叙述秦始皇的尊君思想。
9 叙述周公慎用刑罚的思想。
10 孔子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 唐太宗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 韩非子关于术的定义是什么?
13 贞观统治集团关于重贤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4 试论述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思想)。
15 试论述并评价孔子的人生哲学。
(克己忍让、反省修身)
16 试论述商鞅关于法律的作用、法治的原则的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三点)
17 试论述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的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25页word文档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一、导言部分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功能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理论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含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既包括中国历史上关于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又包括中国历史上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思想主张;同时,中国政治思想史又是中国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它不是孤立地阐发政治思想,而是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以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伦理思想作为行为准则,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3、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特点第一,学科内容具有交叉性,决定在研究中既要具备政治学的理论水平,又要有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基本修养。
第二,中国封建制的典型性,决定在研究中要辩证分析。
第三,思想学派之间的联系性,决定在研究中要注意整体研究。
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价值主要是文化价值和现代价值。
文化价值即中国政治思想史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现代价值是指优秀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选择价值,即如何使传统为现代社会服务。
5、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1)弘扬超越与借鉴融合相结合。
(2)综合分析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3)立足本学科与扩大学术视野相结合。
(4)做学问与做人相结合。
二、先秦部分6、中国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1)封闭的地理环境;(2)家长制的家庭关系;(3)早期部落间的征服(4)原始部落联盟;(5)土地公有制度;(6)君主专制制度7、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特点(1)宗法制度;(2)分封制度;(3)井田制度8、东周时期两个阶段和具体年代、各自的时代政治经济特征东周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453年,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逐渐解体。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53至公元前221年,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兼并战争、政治经济上的变法和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部分一、萧公权对思想史的时段划分1、创造时期(先秦时期)2、因袭时期(先秦至宋元)3、转变时期(明初至清末) 3、成熟时期(三民主义成立)二、传统的政治思想的特点1、政治中的人是一种伦理人没有独立的人,只有在各种伦理关系网中的人。
政治思想、政治理论主要讨论如何“正己正人”的问题,讨论如何影响改造人的问题。
政治学实际上是“人学”。
2、政治的过程是一个德治的过程政治的本质就是君主和圣贤用自己的佳言懿德、人格魅力去感化人民,对人民实行道德教化或感化的过程。
就是修、齐、治、平的过程。
3、人治而不是法治从性善论和可知论出发,假定存在全知全能的和英明慈爱的统治者。
因此,必然把希望寄托于少数圣贤身上。
既然统治者是全能的,一切都可以管。
因此,无需法治和民主,传统政治是人治和专制而非法治。
4、义务本位与差序格局强调等级尊卑,在上者对在下者自然享有特权。
特殊主义而非平等的普遍主义。
差序格局: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
3、政治至善论和政治浪漫主义认为一种至善的境界是可以通过人的道德修为在人间实践,达到最美好的境界。
三、仁的含义1、高扬人的本质、价值和尊严,承认人的人格,把人当“人”来对待,是人的最基本2、爱人。
3、重民。
这是仁在“爱人”的基础上推演出的又一层含义。
4、修身。
即对道德准则的遵从。
5、“仁”就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标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最高原则。
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四、礼的含义礼是一种用以维持社会稳定和和谐、秩序的典章制度、仪式条文和行为规范。
五、礼和仁的关系1、礼和仁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的表现,所以仁的品质是遵守礼的前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真正的精炼)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朝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2、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二、商朝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三、西周(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4、内容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6、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7、影响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3、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5、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自动保存的)
一名词解释性三品说:.性三品说最早由董仲舒提出。
由于“人副天数”,天赋的仁(善)与贪(恶)两性落实到具体的人身,由于配合和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三品(三等),即先天性善、不教而成的上品圣人之性;先天性恶,教亦不能善的下品“斗筲之性”和先天有善有恶、教而后能善的中品“中民之性”。
董仲舒性三品说的基调仍是性善,先天性善(善质)是为了维护纲常人伦的绝对性,后天性善则是为了说明君主统治和教化的必要性,二者缺一不可。
这就从人性论上为道德的至上性和君主的权威性作了论证。
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
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
孟子认为人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决定了人善的本性。
性、性善论:善是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全部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
关于人性善的根源,孟子认为不是来自人的后天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无差别的良知良能。
性善的基本内容就是理和义,表现为敬长和爱亲。
孟子的人性论揭开了人性的一个侧面,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是对于人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是片面的,它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
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恶,并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造就的,否定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决定作用。
荀子从、性恶论人的感官欲望、权势欲望的无止境说明了人性恶、人本性好利。
由于人恶的本性,破坏了社会秩序和财产关系的稳定,社会道德也因此沦丧。
所以,荀子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要时时刻刻抑制人恶的本性,同时,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矫正人的本性,化性起伪,最后达到善的境界。
格物致知: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
始见于《礼记•大学》。
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
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
程颐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
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体认人所固有的理的过程。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连结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复习
第一讲
1、西周的天命观:(1)掌握内容;(2)了解特点(主要与商带代天命观的比较);
(3)以西周天命观为例,说明天-君-民三者之间的关系;(4)革命观
(5)国家的目标:民本思想
2、古代德的内涵,德与刑的关系问题
第二讲
1、忠的观念的两歧性及历史影响;
2、合法性观念的丰富
3、孔子的思想:(1)比较孔子与法家在观察社会政治问题的角度方面的异
同点(相同点:现实主义的;不同点:儒家现实中的人是伦理的);(2)
对仁的贡献(综合道德—界定了基本含义—成己成物、恕道待人的行仁
之道);(3)仁与礼的关系;
4、孟子(1)概述孟子政治思想的梗概(2)孟子性善论的政治逻辑;
5、荀子(1)概述荀子政治思想的梗概;(2)在礼的问题上,荀子与孔孟
有何不同?(3)荀子关于礼与社会制度起源的思想-性恶论为逻辑起点。
6、法家政治思想主要掌握:(1)应简要概括法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线索;(2)
概要说明法家的政治思维方式(3)概要说明法家关于人性和人的政治
关系的基本看法(4)法家关于国家与法律现象起源的观点(5)法家可
否导致现代法治?(6)从统治合法性的角度思考法家为何在汉代以后
丧失正统地位?(7)法家如何从的方法论、人性论推导出君主专制和
强国家理论?
7、道家(1)如何从其世界观推导出“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的?(2)如
何从“道法自然”思想提出对社会和历史的批判思想?
第三讲
1、汉代政治思想(1)(2)董仲舒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发生背景:在董仲舒天人合一宇宙观中,天和君主的关系是怎样的?(3)举例说明,董仲舒以后天人之学的两个演变方向。
第四讲
1、概要说明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
2、柳宗元关于国家、政治制度起源的思想,与儒家正统思想的主要分歧;第五讲
1、两宋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时代思想演变大势
3、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和陈亮的事功思想的根本分歧何在?
第六讲
1明清政治思想史上的两个演变趋势(儒家思想的人伦日用化和激烈的反专制思想);
2说明明清政治思想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