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 地形图的判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水系分布等信息,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地理素养。
4. 地形图的应用案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地形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5.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系列地形图判读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答案:陡缓坡符号用于表示地形的坡度大小,通常用不同角度的线条或符号表示。通过陡缓坡符号的特点,可以判断地形的坡度大小和倾斜方向。例如,线条角度越大,表示坡度越陡;线条角度越小,表示坡度越缓。
4. 请解释山峰和山谷符号的含义,并说明如何通过山峰和山谷符号判断地形的高点和低点。
答案:山峰符号表示地形的高点,山谷符号表示地形的低点。通过山峰和山谷符号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判断地形的高点和低点。例如,山峰符号位于地形的高点,山谷符号位于地形的低点。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主要涉及地形图的判读技巧。具体内容包括:
1.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理解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载体。
2. 地形图的符号系统:介绍地形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如等高线、陡缓坡、山峰、山谷等,帮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 教学活动设计:
a.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地形图中的各种符号和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讲授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水系分布等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1_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_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规律。

教学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探讨分析法等。

教学用具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追寻勘探队员的足迹,体验野外生活),教师激情导入。

(二)明确原理,夯实基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第P25的图,图上有什么?生:1.一些线条;2.闭合的曲线;3.上面有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线和数字是什么意思呢?(设疑)请看大屏幕:(动画演示)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地球表面的高山、低地,都是立体的,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怎样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同学们所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的曲线就是等高线。

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等高线是如何转化来的呢?录像揭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课件展示平面变立体的过程。

教具演示: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

师:明确了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同学们你能看懂等高线地形图吗?(可能有同学会举手,提到山顶,但对于其他的山体部位名称不清楚,教师因势利导)要想读懂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山体不同部位的称呼。

课件展示:教师拿出模型,请同学到讲台前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三)动手操作,实战演练师: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形象地表示出山体的形态,同学们,你们手里的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是山体的哪些部位呢?你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吗?演示教具和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实际地形图中的方向辨别:利用地形特征、建筑物等辅助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连接等高点的线,表示相同高度的点。
-等高线的特征:闭合、间隔、交叉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坡度、山峰、山谷等。
5.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徒步、登山、探险等。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地形图判读,增强学习的沉浸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形图判读内容做好准备。
2.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对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
-方向的辨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地形图样本、比例尺模型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如“如何从地形图上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形图判读的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

「精品」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研习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概念
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概念
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的概念:
把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的判读
阅读教材p25,说出海拔与相 对高度的概念及区别
阅读教材p25,描述等高线的概念
阅读教材p26图1.37,分析判断山体部位的 依据
播放课件,解读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海拔和 相对高度的习题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
教师在课件中选出一幅地形图,要求学生进行识别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山体部位
按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思考,也可要求教师进行指导
地形图的判读
课题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海拔与相 对高度的区别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体的部位及坡度的陡缓
重 点
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判断
难点
利用地形图解决地 理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地图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是什么?
如何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给学生3分钟左右 时间对上节课内容进行 复习,然后对各小组同学进行抽查
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上节 课内容进行复习,并结对互考,等待老师提问
部分同学 在复习中可能开小差,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开小差的同学,务必使这些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习题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
教师在课件中选出一幅地形图,要求学生进行识别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山体部位
按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思考,也可要求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识 别地形图中描述不同地点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山体判读
课型
专题复习课
课时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通过教师 指导学生认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引导学生复习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体的部位及坡度的陡缓
重点
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判断
难点
利用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 决策略
复 习
地形图的判读
注重对概念的讲述,并加强习题练习,有助于学 生的理解
山体部位的判读是个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规律,便于掌握
精习
知识梳理:
知识运用:知识应用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海拔概念
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概念
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的概念:
把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的判读
阅读教材p25,说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及区别
阅读教材p25,描述等高线的概念
阅读教材p26图1.37,分析判断山体部位的依 据
播放课件,解读学习目标
指 导学生阅读教材p25,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征。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从地形图中推断出地形的实际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地形图判读地形的实际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符号图等。

2.准备教学PPT:包含地形图判读的要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材料: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地形图样品,以便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理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地形图?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教师讲解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基本概念,并指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问: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13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8844.13米”指的是什么高度?(海拔高度)。

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根据故事提出海拔,相对高度的问题)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4页,找出两个概念:1.海拔;2.相对高度。

[板书]1.4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确定[教师讲述]在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叫海平面,海平面就是指海的水面,世界上是不是到处的海的水面高度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

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米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的。

[板书]1.海拔 2.相对高度那么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教师讲述]从上面的示范再套入到真正的山,请看大屏幕(对海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进一步解释)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海拔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不能用其他单位。

(引用错误示范提醒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了。

刚才我们是在正面去看这些山体,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山体的上空去观察和讨论山体的地形。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书本24页第三段文字,找出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板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教师讲述]请同学回答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概念。

回答得非常好,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图,上面的线全部都是将相同高度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等高线,注意,是相同高度的点。

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就是一圈套一圈的,再把这些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和技能。
d.城市
4.地形图的阅读方法:请简述如何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如何确定地形的方向和距离。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地形图的判读展开,包括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图的阅读方法等方面。以下是五个具体的题型及答案:
1.地形图符号识别题
-题型:请从以下地形图中识别出山脉、河流、湖泊和城市的符号,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
-坡度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倾斜角度和密集程度,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密集,倾斜角度越陡峭。
-方向和距离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方向和间隔,可以判断地形的方向和距离。等高线的方向通常与地形的高低起伏一致,间隔越小,表示距离越近。
4.地形图应用题
-题型:请简述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如何运用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地形图的判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它通过符号和线条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地形图上的比例关系是指地形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它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地形图的分类包括自然地形图和社会经济地形图等,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部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复习提问]1。

地图的基本要素?2。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3.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4.一些常见的图例[转承]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中找到相关的答案并圈点勾画,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海拔是从什么水平面算起的,相对高度是怎么量算的?2、等高线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等高线能相交吗?3、回忆生活中对山体的认识,地形不同部位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四、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五、授新:师:投影(图1。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简短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地形图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地形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判读原理。
过程:
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包括等高线、比例尺、方向标等主要组成元素。
使用PPT上的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教学手段:PPT演示、分组合作、实地观察、模拟练习、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地理空间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探索自然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图片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场景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场景中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形图判读的认识和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地形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课件、地形图判读教学视频。
3.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在线地形图资源、虚拟现实(VR)地形体验。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1.读图1。

35 地面高度的计算(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3.判断坡度的陡缓(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互动形式:提问、回答、讨论等。
互动内容:针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实际应用等问题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创新: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如GPS、GIS等)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讲解(5分钟)
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实际应用等进行总结讲解。
(1)作业批改: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标记出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
(2)作业点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3)反馈与鼓励: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评价要求:教学评价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5)探讨地形图在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拓展与延伸内容要求:拓展与延伸部分要与教材内容相符,涵盖全面的知识点,注重实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课后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辨别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每当看到同学们穿着这身校服,老师就高兴,因为这身校服是你长大了的最好证明,它证明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

希望在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表现,展示出中学生的个性风采,好不好?大家在订制校服时,怎么知道自己该穿多大的校服呀?(生:量身高)你是怎样量出自己身高的?请演示一下。

嗯,从脚踏的地平面到头顶的高度,就是我们的身高。

那,一座大山,它的高度该从哪里算起呢?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地形又如何在平面地图中准确的表现出来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变身为地理探险家,一起去探索地形图的奥秘。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展示目标】首先查看我们的探险目标(展示目标,请生大声读,师评价)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目的地。

探险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快乐大搜索!GO!2.【快乐大搜索】请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的相关内容:读课本23页前两个自然段,观察图1.34,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指出二者的区别。

3.同桌交流,学生发言。

明确:先前所说的大山的高度,从海平面算起的叫做海拔高度。

【师生活动】大家都有所收获了吧?那位探险家来展示展示你的收获?学生展示交流,评价4.【慧眼识图】(试金石一):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

”爷爷和孙子所说的高度指的是该山的什么?5.【师小结评价】看来,各探险家们独具慧眼,收获不小!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二)等高线地形图1.【过渡】大家在搜寻时,我也没闲着。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知识与技能(1)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出山顶、山脊、鞍部、陡崖等山地的不同部位。

(3)在地形图上能识别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1)利用橡皮泥,对照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特点。

(2)读各种地形图,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学生准备:橡皮泥、水彩笔、小刀、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形剖面模型、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

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教师]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出示问题:1.什么是海拔?2.什么是相对高度?学生:踊跃回答[板书]1.海拔2.相对高度[学生]练习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

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 600米,珠峰海拔8 844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

[学生]口算:2 244米。

[教师小结]登山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教师]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展示山体模型: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冬瓜),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的数值(假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地图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对地图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地形图的判读,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地图,对地图有初步的认识,但仅限于简单的地图识别和方向判断。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地理知识体系尚未完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培养学生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在地形图上判断方向、高程等要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判读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本,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平面地形图等。

2.准备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案例,如登山、旅游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如等高线、地标、比例尺等,并解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尝试判断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白“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并结合适当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5页,启发其自己找出地形图中各成图要素的构成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 图山体部位 的判读
点的海拔 和相对高 度及山体 部位
知识梳理: 精习 知识运用:知识应用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 形成知识结构, 落实 知识,总结提升 形成知识 结构。结对 互考,进一 步落实知 识。
板 书 设计
海拔和相对高度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绘制
山体部位的判读
教学 反思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地形图的节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 1 课时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体的部位及坡度的陡缓 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难点 利用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复习 地图的三要 素分别是什 么? 比例尺的三 种表达形式 是什么? 如何在地图 上 判 断 方 向? 给学生 3 分钟左右 时 间对 上节 课内 容 进行复习, 然后对各 小组同学进行抽查 按照教师 的要求对 上节课内 容进行复 习,并结对 互考,等待 老师提问 播放课件, 解读学习 目标 地形图的判 读 海拔概念 某地高出 研习 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 相对高度概 念 某地高出 另一地的垂 直距离 阅 读 教 材 p25 ,描述等 指 导学 生阅 读教 材 p25,并按照教师的 问题进行思考, 并做 阅 读 教 材 p25 ,说出海 拔与相对高 度的概念及 区别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 海 拔和 相对 高度 的 习题练习 指 导学 生阅 读教 材 p25,并按照教师的 问题进行思考, 并做 好记录 按教师的 要求认真 阅读教材, 并做好记 录,小组同 学进行交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高线的概念
好记录 教 师在 课件 中选 出 山体部位的判读是个 学生按照 教师的要 求识别地 形图中描 述不同地 难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 进行分析,总结规律, 便于掌握
阅读教材 p26 图 1.37 ,分 析判断山体 部位的依据
一幅地形图, 要求学 生 进行 识别 海拔 和 相 对高 度及 山体 部 位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 略 部分同学在复习中可 能开小差, 教师要注意 观察, 并及时纠正开小 差的同学, 务必使这些 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注重对概念的讲述, 并 加强习题练习, 有助于
流,思考, 学生的理解 也可要求 教师进行 指导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等高线的概 念: 把海拔相等 的点的连线 就是等高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