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地球的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地球的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结构一、选择题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乙圈层是不连续的C.甲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丁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解析:第1题,地球的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第2题,图中甲圈层为大气圈,是所有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乙圈层为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丙圈层为地壳;丁圈层属于地核。

答案: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④层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第3题,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②层为地幔。

第4题,③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①层为地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②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

④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5~6题。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解析:第5题,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为古登堡面,在该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其下的物质形态可能为液态。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课时练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课时练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课时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00.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解析: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答案:C2、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 ( ) A.约为120千米 B.约为8~9千米 C.约为60千米 D.约35~45千米答案:C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约为100~110千米。

答案:A4、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解析: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特点。

答案:D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5—7题。

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6.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7.从地壳到地心 ( )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解析: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和特点是不一样的,根据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

答案:5.B 6.D 7.A二、综合题8、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层,B——层。

(2)A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原因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结构的特点以及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分布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球的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球的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2)填出图中地震波类型的名称:C:________,D: ________。
(3)A、B两个不连续界面之间是地球内部分层的 ________,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壳与岩石圈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3.大气圈
含义:是包裹地球的 层,是地球生命生 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特点: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迅速 上界:高度约为
4.水圈 (1)组成:由________、固态水和________组成。 (2)分类:按存在的____________可分为海洋水、陆地 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是 ____________。(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____小时才能 全 部 进 入 新 的 一 天 , 届 时 甲 地 的 地 方 时 是 ____________ 日 ____________时。
(4)地震波C、D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纵波 横波 (3)地幔 铁镁的硅酸盐类 (4)均可通过固体 C为纵波,还可通过液体,D为横 波,则不能,故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
易错问题诊断
明出错根源 点正确思路
问题 生物圈的特点 部分同学容易认为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 圈层中则没有生命。该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生物圈与其 他圈层的联系理解错误所致。虽然岩石、水、大气是无机 物,但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中存在着各种生物,生物圈 孕育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中,离开了他们,生物圈将不 复存在。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2022·广东高一期末]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

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千米,连地壳都没有穿透。

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等来获知地球内部的秘密。

据此完成1~2题。

1.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说明该深度( )A.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差异B.上下层温度存在差异C.上下层密度存在显著差异D.上下层硬度存在差异2.关于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核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B.地幔分为两部分,下地幔存在一个软流层C.上地幔和地壳构成坚硬的岩石圈D.地核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其组成物质存在差异[2022·宁夏银川高一期末]如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物质组成 B.地震能量C.地内温度 D.地内压力4.软流层位于( )A.①层下部 B.②层上部C.②层下部 D.③层上部5.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A.① B.②C.③ D.④[2022·云南大理高一开学考试]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单位:千米)分布示意图(图示地区海拔高度相同)。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四地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7.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2022·江苏省江阴高一期末]下图为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据此完成8~10题。

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所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9.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2022·湖南益阳高一期末]2021年12月22日21时46分在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北纬31.75度,东经120.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高考地理总复习 116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必修1

高考地理总复习 116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必修1
必修一
第六讲
地球的结构
2.在秋分日这一天拍摄开始时,房屋顶上烟囱影子的
朝向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正东
B.东北
C.西南
D.正西
答案:1.B 2.D
答案:3.C 4.C 解析:第 3 题,4 月 8 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 5°N 附近, 此日大致 85°N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所以比较吻合的曲 线为③。第 4 题,由图中曲线①可知,30°N 纬线上一年内 的最大昼长为 14 小时,最短昼长为 10 小时,所以昼长变 化幅度为 4 小时。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唯一有生命的圈层,其他圈层都 没有生命存在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 的上部,并且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渗透、相互影 响的结果
D.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因此它与岩石圈没有 联系
答案:C
高考地理总复习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的演化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的演化

第6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的演化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2.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结合材料,分机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主要特征。

2 . 结合地球内外圈层示意图,熟练掌握各圈层的分布,并说出各圈层的特点。

3.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地层和化石的特点,分析地球的演化特征及古地理环境,分析不同地质年代地球演化的特点。

(一)地球内部结构 1. 地震和地震波(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称为烈度, 一次 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知识链接]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质点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000质点振动方向纵波横波000-O0(2)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介质地表震动横波(S波) 较慢固体引起地面水平晃动纵波(P波) 较快固体、液体、气体引起地面上下颠簸2 .地球内部圈层莫霍面(17 km): 地震波在此处明显 加速二L地 壳 :平均厚17 km 2.000海拔越 高壳越厚核古登堡面(2900 km): 此处 横 波消失,纵 波 速度明显下降横波 纵波 (S)P)速度/(km·s-¹)0 3 6 9 3.00040005.0006000深度k m地幔陆地上12 151000(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大气圈水图: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注意]生物圈的特殊性(1)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无机圈层。

(2)生物圈的范围与其它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3)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还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最活跃的圈层。

二、地球的演化(一)地层和化石1.地层和化石特点作用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2.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课时作业 湘教版(1)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课时作业 湘教版(1)

课时作业(一)地球和地图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1~2题。

1.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A.b B.cC.d D.e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解析:第1题,“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极点相对应,“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结合图中b、c、d、e所处的海陆位置,可判断出c点为“水半球”的极点。

第2题,由“陆半球”的极点位于0°经线,可推断出“陆半球”在赤道上的范围为90°W~0°~90°E,结合西半球的经度范围,可确定出该题的选项为B。

答案: 1.B 2.B某西部临海城市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市区不仅有两个湖泊,并且还有一条大河经过。

结合该城市人口分布示意图(一点表示10人),回答3~4题。

3.该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与人口最少的两个区分别是( )A.a f B.b gC.c e D.d f4.有关该城市的河流和湖泊,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B.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C.湖泊的面积最接近4.5 km2D.湖泊的面积最接近2.5 km2解析:第3题,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与人口最少的两个区,根据人口密度定义和图例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第4题,该地区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西部临海,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入海洋。

湖泊的面积根据比例尺计算。

两个湖泊分别在g和e 地区,大约2.5 km2。

答案: 3.C 4.D(2014·漳州五校联考)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和地核。

第2题,若海底储有石油,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会下降。

答案:1.D 2.A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第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认为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圈层③和④是地核,其中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3.B 4.C,完成第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D.内外核之间解析:第5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由图中看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第6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面。

湘教版高一上册地理章课后练习:地球的结构

湘教版高一上册地理章课后练习:地球的结构

湘教版高一上册地理章课后练习:地球的结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思考,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一般会感到()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A.电波测试
B.地震波研究
C.岩石分析方法
D.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
4.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划分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B.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
C.各层比重的不同
D.各层厚度的不同
5.下列关于莫霍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B.是德国科学家发现的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
D.纵波速度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6讲地球的结
构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1
A.基础组
(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称,北京时间2013年2月6日9时22分,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东南端的圣克鲁斯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

震源深度为5.8km,震中位于所罗门群岛东部347km 处。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已发布海啸预警。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2月7日22时57分,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8.0°N,104.1°E)发生里氏4.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

结合上述材料,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圣克鲁斯群岛8级地震、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4.2级地震分别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A.地壳地幔B.上地幔地核
C.地壳地壳 D.岩石圈上地幔
2.圣克鲁斯群岛8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对下列哪一圈层的影响最小()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D.生物圈
3.地震时位于圣克鲁斯群岛附近海域船舶中的人应感到()
A.无感觉
B.上下颠簸
C.左右摇摆
D.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答案:1.C 2.A 3.B
解析:第1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这两次地震都应位于地壳。

第2题,地震对岩石圈、生物圈影响较大,海啸对水圈、生物圈的影响较大,它们都对大气圈的影响较小。

第3题,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故船上的人应感到上下颠簸,而不是左右摇摆。

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4~6题。

4.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5.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6.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答案:4.A 5.B 6.D
解析:第4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表附近,最接近生物圈。

第5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第6题,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它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完成7~8题。

7.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8.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答案:7.A8.A
解析:第7题,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深度范围内。

第8题,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9~10题。

9.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0.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答案:9.D10.B
解析:第9题,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900km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 900km以下为非固态物质。

第10题,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B.提升组
(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14·昆明3月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界面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界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第2题,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17 km,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 km,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 km。

则10 km处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

下图甲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

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如图乙)。

读图完成3~5题。

3.能穿过地核的波是()
A.W1B.W2
C.W1和W2皆可D.两者皆无法通过
4.若M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3 000km B.3 500km
C.4 000km D.4 500km
5.依据M、N、Q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① B.②C.③D.④
答案:3.A 4.D 5.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看出,W1传播速度较快,应为纵波。

地核中的外核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只能是纵波穿过(纵波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

第4题,时距差为6分钟,对应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图中各震中距对应的时距差可知,最接近4 500km处。

第5题,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三圆交汇的②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8分)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2分)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陆地
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_______地壳较厚。

(4分)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

(2分)
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陆地
(3)莫霍界面33千米。

7.(12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勘探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材料二右图为“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1)A为____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____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________________。

(3分)
(2)地震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5分)
①+②是_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③是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____。

(4)前些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_波。

(2分)
答案:(1)莫霍古登堡古登堡界面
(2)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3)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幔地核
(4)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