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模板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模板1. 背景介绍1.1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针对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对于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防止周围建筑物或地基发生损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2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目的本次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目的是对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沉降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保障施工安全,保护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完整性。
2.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具体内容2.1 工程沉降观测点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工程沉降观测点的位置,以覆盖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及周边重要建筑物的地基。
观测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工程施工对周边地基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合理布置观测点位置和数量。
2.2 工程沉降观测参数的选择工程沉降观测参数应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地表变形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全站仪、GPS定位等不同的观测设备,以满足对工程施工对周边土地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全方位监测的需求。
2.3 工程沉降观测频率安排根据施工情况、地质环境、工程影响范围等因素,合理安排工程沉降观测的频率。
在施工前、施工期间和施工后分别进行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实施流程3.1 观测点建立根据前期的调研和分析,确定工程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并利用专业设备在合适位置上建立起观测点。
3.2 观测参数测量根据工程沉降观测参数的选择,对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工作,采集监测数据,以获得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的影响情况。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及时发现沉降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2)1.3 施工流程概述 (3)二、沉降观测点布设 (4)2.1 基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6)2.2 沉降观测点的类型及选择 (7)2.3 布设位置的确定方法 (8)2.4 观测点的固定与保护 (9)三、沉降观测周期与频率 (10)3.1 初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1)3.2 定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2)3.3 特殊情况下的观测安排 (13)四、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4)4.1 数据采集与记录要求 (15)4.2 数据处理方法 (16)4.3 沉降量分析与评估 (17)4.4 变形趋势预测与预警 (17)五、沉降观测设备与工具 (18)5.1 观测仪器选型原则 (20)5.2 设备安装与调试 (20)5.3 设备维护与保养 (21)六、沉降观测施工组织与管理 (23)6.1 施工团队组建 (24)6.2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 (25)6.3 施工质量监控体系建立 (26)6.4 安全防护措施 (27)七、沉降观测施工安全与环保 (28)7.1 施工现场安全规定 (29)7.2 环保要求与措施 (30)7.3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31)八、沉降观测施工总结与评估 (32)8.1 施工成果总结 (33)8.2 成效评估方法 (35)8.3 改进措施与建议 (35)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确保建筑安全、预防工程事故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沉降观测,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建筑物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科学决策、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特制定本次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指导本次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方案遵循安全第质量至上的原则,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力求实现沉降观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详解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JZSG-4标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2016年7月目录一、总则 (1)二、工程概况 (1)三、测量组织机构 (1)四、执行标准和规范及依据 (3)五、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六、观测技术要求 (4)七、沉降观测的内业处理及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 (5)·一、总则为了规范淮阳南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工作,根据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河北段)相关规定,结合制梁场实际情况,确保沉降观测质量,掌握拌合站沉降变化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位于DK83+300~DK83+760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梁场中心里程位于线路里程DK83+560,占地113390㎡,约合170亩,负责生产后张法预应力双线单孔箱梁418孔(32米箱梁390孔,24米箱梁28孔),其中康庄高架特大桥289孔,供应里程DK72+696.71~DK82+482.27,延庆上行联络线特大桥66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330.97~LSDK2+622.45,延庆下行联络线特大桥63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291.200~LSDK2+616.140。
梁场根据地形条件依次设钢筋加工区、制梁区、存梁区、装梁区和生活办公区等功能区。
全场共设8个制梁台座(其中32m、24m整孔梁共用台座1个,32m整孔梁台座7个)、56个双层存梁台座(含静载试验台座1个)。
制梁区设4台45t龙门吊,用于制梁钢筋笼、内模板、端模板、混凝土布料机、移梁台车及小型工装等的吊装。
三、测量组织机构1、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派专人负责,建立以总工为技术负责人的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梁场台座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图见下图。
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图2、怀来制梁场主要测量人员名单3、责任分工测量负责人在组织编写拌合站沉降测量方案、组织沉降观测,安装及保护观测元件等方面负责具体实施;测量负责人参与编写沉降测量方案,组织日常沉降观测与数据上报,对观测元件的完整情况组织日常巡视;专职测量员参与编写沉降测量方案,进行日常沉降观测、计算、复核,以及有关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日常巡视观测元件的完整情况。
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JZSG-4标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2016年7月目录一、总则 (1)二、工程概况 (1)三、测量组织机构 (1)四、执行标准和规范及依据 (3)五、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六、观测技术要求 (4)七、沉降观测的内业处理及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 (5)·一、总则为了规范淮阳南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工作,根据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河北段)相关规定,结合制梁场实际情况,确保沉降观测质量,掌握拌合站沉降变化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位于DK83+300~DK83+760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梁场中心里程位于线路里程DK83+560,占地113390㎡,约合170亩,负责生产后张法预应力双线单孔箱梁418孔(32米箱梁390孔,24米箱梁28孔),其中康庄高架特大桥289孔,供应里程DK72+696.71~DK82+482.27,延庆上行联络线特大桥66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330.97~LSDK2+622.45,延庆下行联络线特大桥63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291.200~LSDK2+616.140。
梁场根据地形条件依次设钢筋加工区、制梁区、存梁区、装梁区和生活办公区等功能区。
全场共设8个制梁台座(其中32m、24m整孔梁共用台座1个,32m整孔梁台座7个)、56个双层存梁台座(含静载试验台座1个)。
制梁区设4台45t龙门吊,用于制梁钢筋笼、内模板、端模板、混凝土布料机、移梁台车及小型工装等的吊装。
三、测量组织机构1、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派专人负责,建立以总工为技术负责人的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梁场台座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图见下图。
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图2、怀来制梁场主要测量人员名单3、责任分工测量负责人在组织编写拌合站沉降测量方案、组织沉降观测,安装及保护观测元件等方面负责具体实施;测量负责人参与编写沉降测量方案,组织日常沉降观测与数据上报,对观测元件的完整情况组织日常巡视;专职测量员参与编写沉降测量方案,进行日常沉降观测、计算、复核,以及有关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日常巡视观测元件的完整情况。
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详解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JZSG-4标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2016年7月目录一、总则 (1)一、工程概况 (1)二、测量组织机构 (1)三、执行标准和规范及依据 (3)四、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五、观测技术要求 (4)七、沉降观测的内业处理及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 (5)·一、总则为了规范淮阳南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工作,根据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河北段)相关规定,结合制梁场实际情况,确保沉降观测质量,掌握拌合站沉降变化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位于DK83+300~DK83+760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梁场中心里程位于线路里程DK83+560,占地113390㎡,约合170亩,负责生产后张法预应力双线单孔箱梁418孔(32米箱梁390孔,24米箱梁28孔),其中康庄高架特大桥289孔,供应里程DK72+696.71~DK82+482.27,延庆上行联络线特大桥66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330.97~LSDK2+622.45,延庆下行联络线特大桥63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291.200~LSDK2+616.140。
梁场根据地形条件依次设钢筋加工区、制梁区、存梁区、装梁区和生活办公区等功能区。
全场共设8个制梁台座(其中32m、24m 整孔梁共用台座1个,32m整孔梁台座7个)、56个双层存梁台座(含静载试验台座1个)。
制梁区设4台45t龙门吊,用于制梁钢筋笼、内模板、端模板、混凝土布料机、移梁台车及小型工装等的吊装。
三、测量组织机构1、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派专人负责,建立以总工为技术负 责 人 的 沉 降 观 测 组 织 机 构 。
梁 场 台 座 沉 降 观 测 组 织 机 构 图 见 下 图 。
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图3 、 责 任 分 工测 量 负 责 人 在 组 织 编 写 拌 合 站 沉 降 测 量 方 案 、 组 织 沉 降 观 测 , 安 装 及 保 护 观 测 元 件 等 方 面 负 责 具 体 实 施 ;测 量 负 责 人 参 与 编 写 沉 降 测 量 方 案 , 组 织 日 常 沉 降 观 测 与 数 据 上 报 , 对 观 测 元 件 的 完 整 情 况 组 织 日 常 巡 视 ;专 职 测 量 员 参 与 编 写 沉 降 测 量 方 案 ,进 行 日 常 沉 降 观 测 、 计 算 、复 核 , 以 及 有 关 数 据 的 处 理 与 上 报 , 日 常 巡 视 观 测 元 件 的 完 整 情 况 。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用于监测地表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案2.1 目标与原则沉降观测点施工的目标是建立稳定、准确的沉降观测点,以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原则:施工过程中应确保观测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
2.准确性原则:观测点的建立和使用应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表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3.稳定性原则:观测点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或损坏。
2.2 施工流程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观测点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在地表或工程结构上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置。
观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程的重要部位,以更好地监测沉降情况。
2.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主要包括:杆子或标志物、水平仪、测量工具等。
3.施工观测点:将选定的观测点位置进行清理,确保表面平整。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杆子或标志物固定在观测点位置上。
在固定时,要保证杆子或标志物的良好连接性和稳定性。
4.进行观测点标高测量:在观测点旁边设置参考点,并使用水平仪等工具进行标高测量。
标高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观测点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差。
5.进行沉降观测:根据设定的观测周期和要求,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水准仪、测微杆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无线传感器等设备。
2.3 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施工沉降观测点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事项:1.执行规范:依据相关规范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观测点的建立和使用符合要求。
2.定位精度:观测点的位置应精确测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定位时可以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设备。
3.观测频率:根据工程要求和沉降情况,合理确定观测点的观测周期和频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的变形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沉降观测的实施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效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点的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到工程结构的主要承载部位,如建筑物的角部、墙体的中心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地基类型、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2. 观测设备的选择。
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测斜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
在选择观测设备时,需要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观测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率的确定。
观测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观测的次数。
观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地基条件、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对于重要工程结构,观测频率应该较高,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
4. 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
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沉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5. 观测报告的编制。
最后,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需要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点的位置、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等内容。
同时,还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结构的维护和保护提供参考。
三、总结。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方案和严格的观测实施,可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因此,各相关单位应高度重视沉降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提供保障。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施工方案设计直接影响到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基于实际工程需求,设计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2. 目标和要求沉降观测点施工的目标是获取土地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数据,以便及时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如下: - 沉降观测点数量合理,能够覆盖需要观测的区域; - 观测点位置准确,能够反映整个施工区域的沉降情况; - 观测点设置牢固稳定,能够长期保持观测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观测点设置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测。
根据需要观测的区域大小和形状,一般采用网格式布点和单点布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点的选择。
在网格式布点中,观测点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等间距排列。
在单点布点中,观测点单独设置在特定位置,重点观测该位置的沉降情况。
3.1 网格式布点网格式布点适用于需要覆盖较大区域的沉降观测,能够提供整体的沉降情况。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不大于50米。
3.2 单点布点单点布点适用于特定位置的重点观测,如建筑物的基坑、临近管线等。
这些位置通常是施工过程中风险较高的区域,需要更加精确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4.1 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不应设置在可能发生滑坡、坍塌或其他不稳定情况的地方。
4.2 土地或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特性不同,需要设置相应的观测点。
如软基土地通常沉降较大,可以设置较密集的观测点;而刚性结构的建筑物沉降相对较小,可以设置较稀疏的观测点。
4.3 施工过程中的便捷性观测点的设置应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测。
观测点应尽量远离施工设备和材料堆放区域,以免对观测点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5. 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5.1 选址和测量根据前期调查和设计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的选址。
水泥搅拌桩+沉降观测
四、水泥搅拌桩施工步骤及工艺 1、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顺序宜从中间向外围进行,或由一边向另一边的方式施工。 2、采用两喷四搅步骤:桩机就位调平 搅拌钻进至设计深度 喷浆、搅拌提升 提升至停浆 面 复搅下沉至设计深度 喷浆提升搅拌至停浆面 关闭搅拌机械,桩机移位。 五、质量控制 1、施工机械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 匹配,以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次以上的搅拌。 2、水泥搅拌桩施工中应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竖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 桩位(纵横向)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 3、严格按照设计桩位、桩长、桩数、喷浆量以及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桩长应达到设计持力层。 桩体搅拌应均匀、连续。机具下沉搅拌中遇有土阻力较大,应增加搅拌机自重,然后启动加压装 置加压,或边输入浆液边搅拌钻进。 六、质量检验 1、水泥搅拌桩桩身完整性、均匀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在搅拌桩完工后28d,在 每根检测桩桩径方向1/4处、桩长范围内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取不同深度的3个试 样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芯后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灌注封闭。任意抽取的检验数量为施工总 桩数的2‰,且不少于3根。 2、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的 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检验采用复合地 基平板载荷实验,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检验数 量为桩总数的0.2%,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 3、开挖检验:根据施工质量情况,经触探检验对桩身强度有怀疑时,可选取一定数量的桩体进行 开挖,检查加固柱体的外观质量、搭接质量和整体性等。 七、施工注意事项 1、当水泥浆液到达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秒,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 2、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成后28天内不得有任何机械在上面行走。 3、施工中若发现软基深度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有关单位处理。 4、路堤填筑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 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若有异常,应停止填筑或暂缓填筑。 5、地基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详见各工点设计说明;垫层厚度及格栅铺设层数、采用何种 节点详见工点说明。 6、按要求设置沉降、位移观测设备和进行沉降、位移观测,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 7、施工便道须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设置,若在软基、松软土上设置便道, 原则上不得以挖 方通过,便道地基参照铁路工程处理,保证便道稳定。 8、其它未尽事项按《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规范》(JGJ79-200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等 相关规范、规定及图纸要求办理。 八、本图尺寸均以米计。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旨在对土壤和基础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施工方案旨在详细介绍沉降观测的施工步骤、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1)调查研究:对观测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质地形情况、工程结构特点及周围环境影响因素等。
(2)确定观测点: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选择观测点位,确保观测点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3)仪器设备调试:对使用的沉降观测仪器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量精度。
2.观测设施安装(1)地面标志物布设:在每个观测点附近,根据设定的坐标位置,设置地面标志物,用于后期观测时的定位。
(2)沉降观测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和观测需要,在选定的观测点位上进行地面沉降仪器和设备的安装。
(3)仪器设备连接:将地面沉降仪器与观测设施连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观测数据采集(1)观测周期确定: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观测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
(2)观测数据采集: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沉降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数据记录和存储等。
(3)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和解读: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专业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3)报告编写和提交:根据观测结果,编写出详细的观测报告,提交给相关单位和工程监理部门。
三、观测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计算出沉降点的坐标位置。
2.水准仪测量法: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点的高程差,计算出沉降点的高程变化。
3.激光测距法: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点的距离变化,计算出沉降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第1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周边区域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观测目标1. 掌握工程周边区域的沉降状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沉降变化,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以工程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2. 观测内容: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地表高程变化数据。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设备,对观测井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1. 观测方法: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方法。
c. 数据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观测设备:a. 地表沉降观测:水准仪、全站仪、脚架、测量尺等。
b. 深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测量电缆等。
五、观测周期及频率1. 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2. 观测频率:a. 地表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如降雨、周边施工等,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b. 深层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六、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1. 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 建立观测数据审核制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c.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成果提交:a. 观测数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值、观测点编号等。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1. 项目背景本工程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进行沉降观测工程。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或结构物出现的沉降情况,保障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安全使用。
2. 工程内容(1)安装沉降观测设备: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或结构物周边确定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与监测: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实时记录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 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确定监测点位,购买和调试沉降监测设备,准备相关施工人员和工具。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在监测点位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且稳定。
(3)数据采集与监测: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电气连接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调试,确保数据能够稳定采集,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安全与环保(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确保施工环境整洁与安全。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环境污染。
5. 质量与验收(1)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2)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并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无误。
(3)验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确认沉降观测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 施工进度(1)前期准备:计划完成时间 3 天。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计划完成时间 5 天。
(3)数据采集与监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
7. 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为 xxx 元,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JZSG-4标
拌合站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八局集团
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
2016年7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测量组织机构 (1)
四、执行标准和规范及依据 (3)
五、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
六、观测技术要求 (4)
七、沉降观测的内业处理及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 (5)
一、总则
为了规范淮阳南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工作,根据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河北段)相关规定,结合制梁场实际情况,确保沉降观测质量,掌握拌合站沉降变化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怀来制梁场位于DK83+300~DK83+760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梁场中心里程位于线路里程
DK83+560,占地113390㎡,约合170亩,负责生产后张法预应力双线单孔箱梁418孔(32米箱梁390孔,24米箱梁28孔),其中康庄高架特大桥289孔,供应里程DK72+696.71~DK82+482.27,延庆上行联络线特大桥66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330.97~LSDK2+622.45,延庆下行联络线特大桥63孔箱梁预制任务,供应里程LSDK0+291.200~LSDK2+616.140。
梁场根据地形条件依次设钢筋加工区、制梁区、存梁区、装梁区和生活办公区等功能区。
全场共设8个制梁台座(其中32m、24m整孔梁共用台座1个,32m整孔梁台座7个)、56个双层存梁台座(含静载试验台座1个)。
制梁区设4台45t龙门吊,用于制梁钢筋笼、内模板、端模板、混凝土布料机、移梁台车及小型工装等的吊装。
三、测量组织机构
1、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派专人负责,建立以总工为技术负责人的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梁场台座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图见下图。
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图
2、怀来制梁场主要测量人员名单
3、责任分工
测量负责人在组织编写拌合站沉降测量方案、组织沉降观测,安装及保护观测元件等方面负责具体实施;
测量负责人参与编写沉降测量方案,组织日常沉降观测与数据上报,对观测元件的完整情况组织日常巡视;
专职测量员参与编写沉降测量方案,进行日常沉降观测、计算、复核,以及有关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日常巡视观测元件的完整情况。
(1)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
以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的CPⅡ6023=510.870为梁场水准基准点,在拌合站附近设置水准网点,形成梁场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水准网。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
稳定的位置,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6个月进行1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1周进行1次复测。
(2)沉降观测点。
直接埋设在拌合站基础上,点位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四、执行标准和规范及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4)《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5)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的技术政策、标准和管理规定;
五、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使用仪器
水准仪使用天宝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2把,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
3、拌合站观测标
沉降观测标:拌合站采用膨胀螺栓打入台座中,观测标分别设于拌合
站两侧,每侧六个观测标,共两个拌合站。
六、观测技术要求
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即零周期)观测采用附和水准线路观测,测量结果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固定,不得换岗。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固定测量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2、拌合站施工完成后,在开始工作前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
3、观测精度要求
外业测量采用附和水准路线,测量仪器要求使用同一类型的电子水准仪。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时严禁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晴天观测时
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
尺竖直。
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转点时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
4、观测频次要求:
⑴、拌合站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中要求的频次进行。
由于天气
或其他原因可以稍微推延观测时间,但是总的观测次数不得少于表中要求。
怀来制梁场拌合站沉降观测频次
设
设
七、沉降观测的内业处理及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
沉降观测数据要及时计算整理,同时记录拌合站荷载状况,填写《拌
合站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
拌合站观测目的:确定沉降稳定的时机,为拌合砼做好准备。
对空罐状态进行观测,保留初始数据,在粉罐打料后,立即进行观测,并与初始数据对比。
如发现异常沉降情况要及时重测,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当拌合站四个沉降点不均匀沉降量大于2mm时,对整体重新尽行进行钻眼注浆处理后,加上荷载后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达到零沉降再进行工作。
测量:计算:复核:
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