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型与给药途径

合集下载

药剂学中的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剂学中的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现状
目前,药物剂型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新型药物剂型的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提供 了更多的选择和手段。同时,药物剂型的改进和优化也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的重要途径。
剂型选择原则
有效性
药物剂型应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 用,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方便性
药物剂型应便于携带、使用和储 存,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分类
根据药物的性质、医疗需求和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可分为固体剂型(如片剂、胶 囊剂、颗粒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凝胶剂等)、液体剂型(如溶液剂 、注射剂、滴眼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物剂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古代主要使用简单的丸、散 、膏、丹等剂型,现代则发展出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生物制剂等高新技术产品。
注射给药
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 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 迅速,但有一定风险。
局部用药
如皮肤用药、眼用药等,药物 在局部发挥作用,对全身影响 较小。
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直接作 用于呼吸道或肺部,适用于哮 喘、慢阻肺等疾病治疗。
优化组合提高治疗效果
1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剂型
如对于易水解的药物可选择肠溶片或胶囊等剂型,减少 胃酸对药物的破坏。
光响应型等。
03
智能响应型给药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智能响应型给药系统在精
准医疗、个性化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药物剂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剂型越来越多样化,但同 时也带来了剂型的复杂性和难以统一标准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与疗效增强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与疗效增强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与疗效增强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使得一些细菌感染变得难以控制。

为了提高抗菌疗效,合理配伍应用抗菌药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原则在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时,需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和搭配:1.1 调整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同抗菌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型进行配伍应用。

例如,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可以考虑静脉给药形式,以快速到达治疗部位。

1.2 互补作用合理的抗菌药物配伍应用应该具有互补作用,即两种或多种药物在配伍应用时能够相互增强药效。

这样可以提高抗菌效果,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例如,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以抑制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

1.3 避免相互作用一些抗菌药物在配伍应用过程中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应该避免这些药物的不良配伍应用。

例如,红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的配伍应用会降低红霉素的疗效,增加药物间的相互毒性。

2.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策略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提高抗菌疗效,可以采取以下合理配伍应用策略:2.1 合理搭配广谱和窄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可以覆盖多种细菌,但容易导致耐药性问题。

窄谱抗菌药物对某些特定细菌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应根据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窄谱抗菌药物,并与广谱抗菌药物搭配应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2.2 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抗菌药物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抗菌疗效。

例如,可以将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加抗菌药物的覆盖范围。

2.3 考虑细菌耐药性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考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

对于已知耐药的细菌,可以采用联合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以增加疗效。

3.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案例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根据感染病原菌和感染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应用。

理解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

理解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

理解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一、药物剂型的选择原则在医学领域中,药物剂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用药便利性。

理解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对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阐述药物剂型选择原则。

1. 药物特点不同类别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和生理效应,因此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确定最合适的剂型。

例如,聚合体类药物通常选择注射剂或口服液剂型,而挥发性活性成分可能需要通过雾化器给予。

此外,光稳定性较差、易被氧化或水解的药物也需要通过相应稳定剂或包衣技术进行保护。

2.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所经过的路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肤贴敷、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

根据病情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在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给药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急性病情需要快速救治的患者,静脉注射通常是最理想的选择;而对于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口服剂型则更加方便。

3. 疾病类型和临床情况不同类型的疾病对剂型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控制血压和降低胆固醇是关键目标,所以片剂、胶囊剂等口服剂型广泛应用;而皮肤相关疾病通常采用外用药物,如乳膏、软膏、贴敷剂等。

此外,在临床上还需考虑到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吸收问题等因素。

4. 患者群体特点不同年龄段及个体差异会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吸收过程,因此在选择药物剂型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群体特点。

例如,婴幼儿很难接受口服剂型,所以一些针剂或颗粒剂可能更适合他们;老年人多伴有吞咽困难和消化功能减退,口服剂型应该易于吞咽和消化。

此外,患者是否有特殊的宗教信仰或文化习俗也需要考虑到。

二、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除了药物剂型,在给药途径的选择上也需遵循一定原则。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给药途径选择原则。

1. 绝对安全性给药途径在优选中应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某些药物可能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或局部刺激效应,因此需要通过更合理的给药途径来避免或降低这些风险。

剂型与给药途径

剂型与给药途径
伤、创伤、眼耳、口腔等。外用时除药物 的医疗作用外,还在创伤表面形成一层薄 膜,具有封闭和保护作用。
二、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二)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 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归为一类
– 经胃肠道给药
• 片剂\胶囊剂\口服液
– 胃肠道外给药
• 根据具体给药途径继续分类
– 局部给药
• 皮肤\ 眼部\耳部 – 洗剂\软膏剂\贴剂\搽剂\滴眼剂\滴鼻剂
第五章 给药途径与合理用药
主要内容
1
常见的药物剂型
2
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3
口服给药与合理应用
4
胃肠外给药与合理应用
5
局部给药的合理应用
6
常见疾病的给药治疗
一、常见药物剂型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常用药物剂型有40多种
– 按剂型形态分类 – 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剂型的分类
• 药物剂型
– 胶囊剂 – 片剂 – 注射剂 – 栓剂 – 软膏剂 – 滴眼剂 – 溶液剂 – ……
11.注射剂(Injectio)
药物的灭菌溶液、混悬液、乳状液或临用时 配成溶液的注射用灭菌粉末(粉针剂)。供 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半固体剂型
1. 软膏剂(Unguentum)
适宜基质加药物研匀制成的外用制剂。
2. 硬膏剂(Emplastrum)
基质在体温时只软化而不溶化。如伤湿止痛膏。
3.乳膏(Cremor)
6. 栓剂(Suppositorium)
坐药,是由药物与基质(甘油明胶等)制成供塞 入人体不同腔道(肛门、阴道)的固体制剂。多 呈圆锥形或蛋形,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 可以溶化或软化,释出药物而生效。
7. 膜剂(Pellicula)

兽医药物剂型学中的动物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兽医药物剂型学中的动物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兽医药物剂型学中的动物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兽医药物剂型学旨在研究动物药物的剂型设计和给药途径,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确保药物在动物体内得到合适的吸收和分布。

本文将重点讨论动物药物剂型的分类和常用的给药途径。

一、动物药物剂型分类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主要包括片剂、颗粒剂和粉剂等。

这些剂型适用于口服给药,常见于禽类和家畜的治疗中。

由于动物对固体剂型的接受度较高,这些剂型易于使用和管理。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主要包括溶液、悬浮剂和乳剂等。

这些剂型适用于口服和注射给药。

液体剂型可根据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稳定性的要求进行调整,以满足特定动物的需求。

3. 气体剂型气体剂型包括喷雾剂和吸入剂。

这些剂型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喷雾剂和吸入剂可通过喷洒和雾化的方式将药物输送到动物的呼吸系统,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二、常用的给药途径1.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和方便的给药途径之一。

通过口服给药,药物可通过消化道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口服给药具有简单易行、剂型多样的优点,但受到动物进食和排除物的干扰,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效果。

2. 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的给药途径。

常见的注射途径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注射给药可以确保药物的迅速吸收和高生物利用度,适用于急救和快速治疗等情况。

3. 外用给药外用给药主要包括局部涂敷、贴剂和滴眼剂等。

这些给药途径用于治疗皮肤病、眼科疾病和外伤等。

外用给药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药物在全身的分布,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治疗。

4. 粘膜给药粘膜给药包括口腔粘膜、鼻腔和阴道等给药途径。

这些给药途径可通过黏膜吸收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中,常用于治疗口腔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等。

5. 饮水给药饮水给药是将药物加入动物饮用水中进行给药,适用于养殖动物和群体动物的治疗。

饮水给药的优点是易于操作和大规模使用,但受到动物对水味的选择和饮水量的变化影响。

总结:兽医药物剂型学中的动物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研究旨在提高动物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理解与应用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理解与应用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理解与应用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一、药物剂型的定义与分类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以特定形式制备并加以包装,以便于患者使用的药物表现形式。

不同的药物剂型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使用特点。

根据药物状态的不同,药物剂型主要分为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三类。

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是将药物以固体形式制备的剂型,常见的有片剂、胶囊、颗粒剂等。

固体剂型的特点是便于保存和携带,用药方便准确,对于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药物较为适用。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是将药物以液体形式制备的剂型,常见的有口服液、注射液、滴眼液等。

液体剂型具有吸收迅速、剂量易调节等优点,适用于急需迅速起效的药物和对剂量要求较高的患者。

3. 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是将药物与基质相混合制备的剂型,常见的有软膏、凝胶等。

半固体剂型具有粘稠度高、易于外用等特点,适用于外部应用的药物和对于局部治疗效果要求较高的患者。

二、给药途径的定义与分类给药途径是指药物通过什么途径被引入到患者体内。

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可以优化药物治疗效果。

1.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药物经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后被吸收。

口服给药的优势在于方便、易行以及患者接受度高,但其吸收速度较慢且受胃肠道因素影响大。

2. 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人体组织或血液中。

注射给药的优势在于药物可绕过胃肠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速度快且生物利用度高。

常见的注射给药途径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3. 外用给药外用给药即将药物直接应用于患者皮肤或黏膜表面。

外用给药的优势在于药物作用局部、副作用少,并且可以减少全身吸收带来的系统性反应。

外用给药途径有眼用、耳用、皮肤用等。

三、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应用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于药物治疗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

医学上处方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处方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处方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处方是医生为患者开具的药品使用指导单。

它详细说明了患者所需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用量以及服药时长等信息。

处方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重要沟通工具,旨在确保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

一、药品剂型药品剂型指的是药物的物理形态和制剂形式,即药物的外观和用于给药的特定方式。

常见的药品剂型有: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滴眼液、贴剂、吸入剂、膏药等。

药品剂型的选择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用药途径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

二、药品剂量药品剂量是指患者每次服药所需的药物数量。

它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的。

药品剂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医生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精确计算和调整剂量。

三、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和方式。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经皮吸收等。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四、用法和用量用法指的是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量则是指药物的使用剂量。

用法和用量的准确掌握对于保证药物疗效及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医生会明确指导患者关于用药时间、服药间隔、饭前或饭后使用等具体细节,并强调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进行用药。

五、服药时长服药时长指的是患者需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时间使用药物。

不同的疾病和治疗方案要求服药的持续时间有所不同。

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指示,确保药物能够始终保持在有效浓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六、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相互干扰或产生增强或减弱效应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对治疗产生有利或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医生会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以减少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七、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禁忌症是指患者因为某种特殊情况而不能使用某种药物的情况。

全国注册药师如何应对药物剂型选择与给药途径设计

全国注册药师如何应对药物剂型选择与给药途径设计

全国注册药师如何应对药物剂型选择与给药途径设计药物剂型选择和给药途径设计是药师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剂型选择和给药途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

本文将讨论全国注册药师在实践中应对药物剂型选择和给药途径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一、剂型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时,药师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药物的性质: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着药物的适合剂型。

例如,溶解度低的药物可以选择制备成颗粒、胶囊等剂型,以提高其溶解度和吸收率。

2. 给药速度和效果:药物剂型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治疗的需要,即希望药物作用快速发挥还是需要缓慢释放。

例如,急救药物通常需要采用注射剂型,以迅速发挥效果;而长效药物可以选择制备成缓释剂型,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

3. 患者特点:药师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特点,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

不同人群对药物剂型的接受程度和喜好有所不同,药师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剂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二、给药途径设计的策略合理的给药途径设计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药师在设计给药途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维持药物浓度稳定:通过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药师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血药浓度稳定在治疗范围内。

例如,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可以选择制备成口服剂型,便于患者按时服药,维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

2. 提高生物利用度:有些药物在口服给药后可能会被肠道酶解,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师可以通过改变给药途径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对于易被代谢的药物,可以选择改用口腔黏膜给药或透皮给药,绕过肠道代谢酶的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3. 减少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具有肠道刺激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药师可以通过选择其他给药途径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可将口服剂型更换为注射剂型,以避免药物与胃肠道接触,减少刺激和不适。

执业药师如何进行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与指导

执业药师如何进行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与指导

执业药师如何进行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与指导执业药师在日常工作中负责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其中,药物剂型的选择和给药途径的指导是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执业药师如何进行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与指导,以提供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

一、药物剂型的选择药物剂型是指药物所使用的制剂形态,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滴眼剂等。

正确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对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都有重要影响。

执业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如下考虑:1. 患者的健康状况:如消化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排空时间是否受限等。

对于消化系统吸收功能正常的患者,口服制剂是首选,而注射剂适用于不能经口服的情况,如严重呕吐或肠功能不全患者。

2.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等。

某些药物对酸碱环境敏感,消化液中可能会降解,口服时应选择酸性或碱性环境保护的制剂。

3. 治疗的特殊要求:如需要药物持续缓释或定时释放等情况。

对于需要实现持续释放的药物,应选择缓释剂型或控释剂型。

4. 患者的特殊需求:如儿童、老年人、吞咽困难患者等。

对于特殊人群,应选择适合他们使用的药物剂型,如儿童常用颗粒剂、老年人常用口崩片等。

二、给药途径的选择与指导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注射、鼻腔给药、皮肤贴剂等。

执业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给药途径的选择与指导:1. 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目的:有些药物需要通过特定的给药途径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肠道吸收不良的药物应通过注射给药。

2. 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有些疾病状态下,患者对于口服给药的吸收能力可能受到影响,这时应考虑改变给药途径,如使用注射途径。

3. 给药途径的安全性:有些药物在注射时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的副作用,应避免不必要的注射给药,如可选择口服给药或其他非注射途径。

4. 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合理性:在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况后,药师应为患者提供多种给药途径的选择,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并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

药剂学试题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

药剂学试题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

药剂学试题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药剂学试题——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用药体验起着重要影响。

正确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本文将探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选择的相关因素和原则。

一、药物剂型的选择药物剂型的选择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应用目的、患者的特点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及其适用情况:1. 固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

适用于口服给药,可方便患者使用,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2. 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悬浮剂、混悬剂等。

适用于口服、局部和注射等给药途径,可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剂型。

3. 眼用剂型:如滴眼剂、眼药膏等。

适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便于在眼部给药,提高药物在眼部的局部疗效。

4. 块剂型:如栓剂、贴剂等。

适用于直肠给药、局部治疗等,可提高部位特异性的疗效。

5. 喷雾剂型:如喷剂、吸入剂等。

适用于局部治疗、吸入治疗等,可在病灶表面形成药物的保护膜,提高疗效。

二、给药途径的选择给药途径的选择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特点等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给药途径及其适用情况:1. 口服给药:适用范围广,容易被患者接受,但药物的吸收受消化道的影响较大。

2. 注射给药:可以通过静脉、肌肉、皮下等途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快速起效,适用于严重疾病的治疗。

3. 贴剂给药:药物通过贴剂贴贴附于皮肤上,透过皮肤渗透给药,适用于局部治疗,如镇痛贴剂、透皮吸收贴剂等。

4. 吸入给药: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提高疗效。

5. 外用给药:适用于皮肤病、伤口敷料等,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减少全身副作用。

三、选择原则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判断:1. 药物的特性: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动学特点等对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药物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判断。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选择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选择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剂型及其给药途径的选择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决定了药物在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一、药物剂型的选择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物理形态和药物与其他辅助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可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制剂的便利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形式。

它们一般用于口服给药,可以方便患者的自我管理。

片剂常用于药物的控释和缓释,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治疗效果。

胶囊则适合制备颗粒状、晶状或粉末状药物。

颗粒剂则常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因为颗粒剂具有易咀嚼、易吞咽的特点。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溶液、悬浮液等形式。

它们适用于患者需要个体化剂量或不能口服固体剂型的情况。

口服液可以调整剂量,方便患者服用。

溶液和悬浮液则适合含有不稳定药物的制剂。

3. 注射剂注射剂是一种直接注射到血液或组织中的剂型。

它可以迅速传递药物到目标位置,适用于紧急救治或需要直接影响药物浓度的情况。

常用的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和皮下注射剂。

二、给药途径的选择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最终的作用部位。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特殊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1.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最方便的给药途径之一。

药物经口进入胃肠道后,经过吸收、渗透、解离等过程,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优点是剂量易调控,患者易接受。

但口服给药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药物通过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能有限。

2. 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一种将药物以液体形式注入体内的给药途径。

注射给药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绕过了胃肠道吸收和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高。

药品生产技术《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品生产技术《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药物剂型同一药物可有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给药途径。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肛>贴皮。

不同药剂所含的药量虽然相等,即药剂当量胆碱作用药物能延缓药物吸收。

对于吸收缓慢的灰黄霉素加快胃排空反而减少其吸收,而在胃中易被破坏的左旋多巴减慢胃排空反而使吸收减少。

食物对药物吸收总的来说影响不大,因此根本上没有特异性禁忌。

药物间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却不少见,如四环素Fe2,Ca2等因络合互相影响吸收。

⑵血浆蛋白结合:对于那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分布容积小的、平安范围窄的及消除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易受其他药物置换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致作用加强,如香豆素类抗凝药及口服降血糖药易受阿司匹林等解热止痛药置换而分别产生出血及低血糖反响。

⑶肝脏生物转化:肝药酶诱导药如苯巴比妥、利福平、苯妥英及香烟、酒等能增加在肝转化药物的消除而使药效减弱。

肝药酶抑制药如异烟肼、氯霉素、西米替丁等能减慢在肝转化药物的消除而使药效加强。

⑷肾排泄:利用离子障原理,碱化尿液可加速酸性药物自肾排泄,减慢碱性药物自肾排泄。

反之,酸化尿液可加速碱性药物排泄,减慢酸性药物排泄已如前述〔第三章第一节,四〕。

水杨酸盐竞争性抑制甲氨蝶呤自肾小管排泄而增加后者的毒性反响。

3.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⑴生理性拮抗或协同:服用催眠镇静药后饮酒或喝浓茶或咖啡会加重或减轻中枢抑制作用,影响疗效。

抗凝血药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合用可能导致出血反响。

⑵受体水平的协同与拮抗:许多抗组胺药,酚噻嗪类,三环抗抑郁药类都有抗M胆碱作用,如与阿托品合用可能引起精神错乱,记忆紊乱等不良反响,β-受体阻断药与肾上腺素合用可能导致高血压危象等,都是非常危险的反响。

⑶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儿茶酚胺再摄取,可增加肾上腺素及其拟似药如酪胺等的升压反响,而抑制可乐定及甲基多巴的中枢降压作用。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介绍药物剂型是指药物被制成的特定剂型或形式,以便在给药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药效。

给药途径则是指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的方法。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药物剂型1. 口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和颗粒剂等。

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具有方便、易于控制和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

2. 注射剂型: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注射剂型可快速将药物输送到血液中,适用于急性病情和需要快速作用的情况。

3. 外用剂型:包括药膏、喷雾剂和贴剂等。

外用剂型一般用于治疗皮肤疾病或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的情况。

4. 呼吸道剂型:包括吸入剂和喷雾剂等。

呼吸道剂型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5. 眼用剂型:包括滴眼液和眼膏等。

眼用剂型用于治疗眼部疾病,需注意药物对眼睛的刺激性和渗透性。

常用给药途径1. 口服给药:药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并被吸收到血液中。

这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2. 注射给药:药物直接注射到体内的血液或组织中。

注射给药可快速将药物输送到目标位置,但需要注意注射技术和消毒措施。

3. 外用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表面。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治疗局部病变或皮肤疾病。

4. 吸入给药:药物通过吸入装置进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

吸入给药常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 眼用给药:药物滴入眼睛或涂抹在眼部表面。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

总结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药物的性质以及治疗目标来决定。

在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时,需要考虑药物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便利程度等因素。

正确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并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以上为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学杂志, 20XX, 10(3): 123-135.- [2] 王五, 赵六.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 中国药学,20XX, 20(2): 45-52.*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简述药物剂型对药效发挥的影响

简述药物剂型对药效发挥的影响

药物剂型是指制药技术将活性成分与辅料配制制成的能够给患者使用的药品外观形态。

药物剂型对药效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如下:
1.药物剂型决定了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直接影响药物对身体的吸收和代谢。

例如,口服给药会被消化系统吸收,而注射给药则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方式不同,从而影响药效发挥。

2.药物剂型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药效持续时间:不同的药物剂型会导致药物对身体的吸收速度和释放速度不同。

例如,缓释剂型药物会使药物渐渐地释放到体内,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而快速释放剂型药物会迅速达到高浓度并快速降低。

因此,药物剂型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药效的持续时间。

3.药物剂型影响药物稳定性:药物剂型的成分和制作工艺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例如药物易氧化、光敏感或水解等。

一旦药物不再稳定,其吸收、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药学中的药物给药途径与剂型

药学中的药物给药途径与剂型

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分布
如局部用药仅作用于特定部位,而全身用药 可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药物剂型影响药物代谢
如某些剂型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 速率。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变化
如给药途径和剂型可影响药物的半衰期、清 除率等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效学差异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作用机制
如吸入给药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发挥解痉作用。
04 药物给药途径与剂型对药效影响
生物利用度差异
不同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
如口服药物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而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吸收速 度和程度不同。
剂型差异影响药物释放
如缓释制剂可持续释放药物,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
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疗效密切相关
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可更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挥治疗作用。

适用药物
03
皮肤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等的治疗药物,如软膏剂
、滴眼剂、滴鼻剂等。
02 药物剂型分类及特点
固体剂型
片剂
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携带方便 ,但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胶囊剂
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 稳定性,但存在崩解时限问题。
颗粒剂
易溶解、吸收快、口感好,但需 控制粒度以保证流动性。
凝胶剂
能够较长时间与用药部位紧密黏附,多用于腔道给药。
气体剂型
气雾剂
药物可直达作用部位或吸收部位,奏 效快,但成本较高且需控制抛射剂的 用量。
吸入粉雾剂
药物以干粉形式存在,通过吸入装置 进入呼吸道,适用于哮喘等呼吸道疾 病治疗。
03 不同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选择
快速起效药物选择
静脉注射
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可迅速达 到治疗浓度,适用于急救或需要 快速起效的情况。

给药途径与剂型选

给药途径与剂型选
(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量给药, 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撤消用药。
粘膜给药
粘膜给药:使用合适的载体将药物与人体的一些粘膜表面紧密接触,
通过该处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发挥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
主要剂型:阴道泡腾片、口腔贴片、舌下含片。 临床意义:药物经粘膜吸收避免了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同
3.中下直肠静脉吸收可避免 肝脏首过作用
4.适宜于不能或不愿口服给 药的患者
5可在腔道起润滑、杀虫、收 敛、止痛、止痒等局部作 用。
灌肠
灌肠剂 临床意义:
1.局部泻药,手术、检查( 如结肠镜)之前用来清理 肠道,
2.通过肠道向血管内给药 3.有时全身麻醉也可通过灌
肠给药。 4.肠道造影之前用硫酸钡等
临床意义:便于老年、儿童及吞咽困难患者服药的口服制剂 . 口腔崩解片:
特点:无需喝水、遇到唾液就能在口腔内迅速溶解,服用方便。 临床意义:特别适合儿童、吞咽困难者和长期卧床的老人。
口服给药——片剂
泡腾片:泡腾片遇水可产生
大量气泡,很快溶解为澄明液 体,服用方便、可口,剂量准 确,吸收良好。
临床意义:适宜儿童、老
年人和不易吞服药物的人使用 。
与分散片的区别:药物
是否为水溶性。
口服给药——胶囊剂
软胶囊
临床意义:
1.油性药物及低熔点药物最适宜制软胶囊 2.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易氧化的药物
可制成软胶囊 3.软胶囊可定位释放药物 4.具不良气味的药物及微量活性药物软胶囊
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5.保护易挥发和易逸失药物成分 6.提高生物利用度 (很多保健品也会采用此种剂型,鱼肝油、

西药二考点总结大全

西药二考点总结大全

西药二考点总结大全西药是指在西方医学体系下应用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天然药物等。

西药二考点是指在药学类考试中涉及到的与西药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是西药二考点的总结:1.药物代谢和排泄: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酶的催化作用进行,药物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肠道、肺等途径完成。

2.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剂型指的是药物的制剂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

3.药物药理学:药物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的信号转导等内容。

4.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控制涉及到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评估。

5.治疗用药学:治疗用药学是指药物在治疗上的应用,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内容。

6.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改变药物的药效或药动学特性。

如药物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7.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人体产生的不良的生理或病理反应。

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细胞毒性等。

8.药物治疗学:药物治疗学是指药物在疾病治疗上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包括药物的选择、疗程、疗效评估等内容。

综上所述,西药二考点涉及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物动力学知识,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药物剂学知识,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药物的质量控制、治疗应用等相关知识。

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西药。

职业药师考试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选择

职业药师考试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选择

职业药师考试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职业药师,正确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以及常见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具体情况。

一、药物剂型选择原则1. 适应症和治疗目标药物剂型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特殊病情及治疗目标。

例如,在急性疼痛治疗中,口服片剂或注射剂通常更为合适;而在皮肤深部感染的治疗中,外用洗剂或软膏剂可提供更直接的药物接触。

2. 给药方式给药方式也是选择药物剂型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给药方式要求不同的药物剂型。

例如,给药途径为口服时,液体剂型更易于患者接受和吸收;而在鼻腔给药时,鼻喷剂或鼻滴剂可提供更好的给药效果。

3. 患者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患者个体差异也是选择药物剂型的考虑因素之一。

年幼的儿童通常更难以接受口服药物,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颗粒剂或悬浮剂剂型。

此外,老年患者对于剂量的调整也需要注意,可以选择缓释剂型或特制剂型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二、常见药物剂型及其应用1. 口服剂型口服剂型是最常见的药物剂型之一。

它包括常规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以及液体剂型如含片、混悬液等。

口服剂型具有使用方便、可控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但对于胃肠功能障碍或无法正常吞咽的患者,口服剂型可能不适用。

2. 注射剂型注射剂型可通过静脉、肌肉或皮下注射途径进行给药。

它的优点是药物快速进入循环系统,作用迅速,适用于急救和紧急情况。

但注射剂型也有副作用和注射相关感染的风险,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3. 外用剂型外用剂型主要包括洗剂、软膏剂、喷雾剂等。

它们可以直接用于皮肤表面治疗,具有局部作用和少量系统吸收的特点。

外用剂型广泛应用于皮肤疾病治疗和局部炎症缓解。

三、给药途径选择原则1. 经口给药经口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经口给药具有使用方便、患者接受度高、药物代谢较少的优点。

但也有部分药物无法经过胃肠道吸收,如部分青霉素类抗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霜、冷霜,由脂肪酸与碱性物质作 用而成的一种稠厚乳状剂型,易于吸收。
4. 糊剂(Pasta)
含较大量粉末(25%以上)的外用软膏剂。硬度 较高,油腻较少,能吸收较多的患部分泌物。
固体剂型
1. 片剂(Tabella)
① 多层片:如多酶片 ② 舌下含片:如硝酸甘油片 ③ 肠溶片:包有一层肠溶衣。如红霉素片,
• 给药途径
– 口腔 – 舌下 – 直肠 – 静脉 – 皮肤 –眼
5

(一)按照剂型的形态分类
• 液体
注射剂\口服液\洗剂\酊剂
• 固体
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膜剂
• 半固体
软膏剂\栓剂
• 气体
气雾剂\喷雾剂
6
液体制剂
1. 溶液剂(Liquor或Solution)
① 不饱和的药物的澄清水溶液。多供内服,少 数外用。
8. 合剂(Mistura)
多种药物配成透明或混悬的水性液体制剂,供 内服。如有沉淀,服用时摇匀。有时加入糖浆 矫正主药苦味;亦可加入胶浆增加粘度,使不 溶解主药易于悬浮。
9. 洗剂(Lotio)
洗剂是外用药的澄明或混悬的水溶液。
10.搽剂(Linimentum)
外用药物(主要成分大多是有刺激性的药物) 的醇溶液、油溶液或乳浊液。用时涂于皮肤 上并加以搓搽。涂后有刺激、收敛、消炎作 用。
• 但口服吸收速度慢; • 有首过效应; • 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崩
解速度、胃肠内PH值,胃肠排 空速度,食物、首关消除)。
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又称第一关卡效应、首关 效应。所有口服药物的吸收须透过胃肠壁,然后进入门 静脉。有些药物几乎无代谢作用发生,有些则在胃肠壁 或肝脏内被广泛代谢、消除,发生首过作用。首过作用 使代谢增强,吸收减少,治疗效应下降。
肠道外给药如注射、皮下或舌下给药可避免首过作用。
普萘洛尔、硝酸甘油首过效应显著。
• 口服药物有首过效应,吸收率低,但持续 时间长,适合于慢性病或疾病恢复期。
口服固体剂型
气溶剂型
• 指气体、液体、固体药物分散于气体介质中所制成 制剂。
• 由于应用上不同,有时分别称之为吸入剂、喷 雾剂、烟熏剂、气雾剂。
气雾剂是药物与抛射剂(液化气体或压
缩气体)一起装入有阀门耐压容器内的液 体制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多用于治疗 呼吸道疾病。雾滴很微小(<10μm)。
喷雾剂的雾粒较大,外用于皮肤病、烧
3. 散剂(Pulvis)
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 剂,供内服或外用。
4. 胶囊(Capsula)
药物装于胶囊中制成,供内服。 ① 硬胶囊:装粉末或颗粒药物,如阿莫西林胶
囊 ② 软胶囊:装液体药物,如维生素E胶囊。
5. 颗粒剂(Granula)
冲服剂或干糖浆剂。由药物、药材的细粉末或提取物与赋形 剂(蔗糖、香料等)混合制成干燥颗粒状的内服制剂,用 时加水溶解或分散后即可服用,如头孢氨苄颗粒。
伤、创伤、眼耳、口腔等。外用时除药物 的医疗作用外,还在创伤表面形成一层薄 膜,具有封闭和保护作用。
二、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二)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 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归为一类
– 经胃肠道给药
• 片剂\胶囊剂\口服液
– 胃肠道外给药
• 根据具体给药途径继续分类
– 局部给药
• 皮肤\ 眼部\耳部 – 洗剂\软膏剂\贴剂\搽剂\滴眼剂\滴鼻剂
② 以甘油为溶剂,称甘油剂。
2. 煎剂(Decoctum)
生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的液体制剂,又称 “汤药”。
3. 糖浆剂(Syrupus)
药物的蔗糖近饱和的水溶液。
4. 酊剂(Tinctura)
生药或化学药品的乙醇萃取液或溶解液。 不易腐败,服用方便。
5. 醑剂(Spiritus)
芳香挥发性药的醇溶液,含醇量比酊剂高。
11.注射剂(Injectio)
药物的灭菌溶液、混悬液、乳状液或临用时 配成溶液的注射用灭菌粉末(粉针剂)。供 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半固体剂型
1. 软膏剂(Unguentum)
适宜基质加药物研匀制成的外用制剂。
2. 硬膏剂(Emplastrum)
基质在体温时只软化而不溶化。如伤湿止痛膏。
3.乳膏(Cremor)
6. 流浸膏(Extractum Liquidum)和 浸膏( Extractum )
生药萃取液用低温蒸发溶剂调至规定浓度。 一般,流浸膏每ml相当于原生药1g,浸膏每 g相当于原生药2~5g。
7. 乳剂 (Emulsum)
乳浊液,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剂的处理, 制成均匀较稳定的乳状液体。一般供内服;脂 肪乳剂颗粒直径<1μm,可供静注。
1.口服给药
• 药物口服后,可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 身,或留在胃肠道行效于胃肠局部。
• 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药法,也是最常用、 使用频率最高的给药方式。
优点:
• 口服给药,药物经过食道到达 胃肠道,主要在小肠吸收。 (小肠黏膜面积大,血流丰富, 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 口服给药安全; 缺点:
第五章 给药途径与合理用药
主要内容
1
常见的药物剂型
2
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3
口服给药与合理应用
4
胃肠外给药与合理应用
5
局部给药的合理应用
6
常见疾病的给药治疗
一、常见药物剂型
3
• 常用药物剂型有40多种
– 按剂型形态分类 – 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剂型的分类
• 药物剂型
– 胶囊剂 – 片剂 – 注射剂 – 栓剂 – 软膏剂 – 滴眼剂 – 溶液剂 – ……
6. 栓剂(Suppositorium)
坐药,是由药物与基质(甘油明胶等)制成供塞 入人体不同腔道(肛门、阴道)的固体制剂。多 呈圆锥形或蛋形,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 可以溶化或软化,释出药物而生效。
7. 膜剂(Pellicula)
细粉药物与适宜的成膜 材料(如聚乙烯醇、纤 维素类及其他天然高分 子材料等)经加工制成 的膜状制剂。如复方炔 诺酮膜。
肠溶阿司匹林片 ④ 植入片(经过灭菌):埋藏于皮下,作用
持久。 ⑤ 纸型片:将药吸附于可溶性纸片上而制成,
如口服避孕纸片。 ⑥ 糖衣片:味苦药,如氯霉素糖衣片。
2. 丸剂(Pilula)
药物细粉(100目以上)加适当粘合剂制成的 圆球形制剂。粘合剂用蜂蜜、水、米糊或面糊 制成的分别称为蜜丸、水丸、糊丸。中药多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