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性对秸秆气化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粒度和含水率对秸秆成型燃料生产能耗的影响
化工进展 2016年第35卷·772·(2)蒙脱石掺混的3个地区干酪根在热解温度达到440℃之前其热解失重率较干酪根单独热解低,而440℃之后热解失重率迅速提高并较干酪根单独热解有所提高。
表明蒙脱石对其热解产物释放起到先抑制后催化的作用。
(3)每种干酪根随升温速率提高CH3/CH2比值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此外,在相同升温速率下3个地区干酪根均表现随着蒙脱石配比的增加CH3/CH2比值有所增加,表明蒙脱石对油页岩干酪根热解表现为催化异构。
(4)蒙脱石对油页岩干酪根热解产物存在物理吸附和裂解催化两种影响,且随着热解过程的加深和蒙脱石配比的改变而不同,蒙脱石与干酪根掺混比例较小时对蒙脱石催化裂解作用较强,热解失重率较干酪根单独热解大,但随着蒙脱石掺混比例的增加热解产物的吸附作用增强,使得热解失重率降低。
参考文献[1]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 世界油页岩资源利用和发展趋势[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6):878-887.[2]MOHAMMAD A. Effect of demineralization and heating rate on thepyrolysis kinetics of Jordanian[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1,92(9):1805-1811.[3]YAN J W,JIANG X M. A TG-FTIR investigation to the catalyticeffect of mineral matrixin oil shale on the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of kerogen[J]. Fuel,2013,104(3):307-317.[4]张枝焕,高先志. 黏土矿物对干酪根热解产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 石油大学学报,1995,19(5),11-17.[5]GUO H F,JIA D L,YANG Y D. Effect of minerals on theself-heating retorting of oil shale:self-heating effect and shale-oil production[J]. Fuel,2014,118:186-193.[6]李忠. 试论油气形成过程中黏土矿物的催化作用[J]. 石油实验地质,1992,14(1):59-63.[7]刘晓艳. 黏土矿物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5,6(3):23-26.[8]JOHNS W D,SHIMOYAMA A. Clay minerals and petroleum-forming reactions during burial and diagenesis[J]. AAPG Bulletin,1972,56(11):2160-2167.[9]刘洛夫,李术元. 烃源岩催化生烃机制研究进展[J]. 地质论评,2000,46(5):491-498.[10]ESPITALIE J,MADEC M,TISSOT B. Role of mineral matrix inkerogen pyrolysis:influence on petroleum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J]. AAPG Bulletin,1980,64(1):59-66.[11]HETÉNYI M. Simulated thermal maturation of type I and IIIkerogens in the presence,and absence,of calcite and montmorillonite[J]. Organic Geochemistry,1995,23(2):121-127.[12]翁诗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M]. 2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63-264.[13]常建华,董绮功. 波谱原理及解析[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7-109.[14]张枝焕,高先志. 黏土矿物对干酪根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5):30-37.[15]张玲. 单因素及双因素方差分析及检验的原理及统计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7):92-94.[16]薛向欣,刘艳辉,李勇,等. 红外光谱法研究油页岩及干酪根的生油能力[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9):1292-1295.[17]EGLINTON T I,ROWLAND S J,CURTIS C D. Kerogen-mineralreaetions at raised tempera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J]. Org.Geochem.,1986,10:1041-1052.[18]高先志,张万选,张厚福. 矿物质对热解影响的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1990,12(2):201-205.[19]房玄,雷怀彦. 黏土矿物对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有机质热解影响的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3,4(6):80-85.[20]吴平霄. 蒙脱石热活化及其与微结构变化关系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1998.[21]TORRENTE M C,GALAN M A. Kinetics of the thermaldecomposition of oil shale from Puertollano[J]. Fuel,2001,80(3):327-334.[22]YUE S,LI C. Study of pyrolysis kinetics of oil shale[J]. Fuel,2003,82(3):337-342.[23]KÊK M V,PAMIR M R. Comparative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kinetics of oil shales[J]. J. Anal. Appl. Pyrol.,2000,55(2):185-194.[24]KHRAISHA Y H,SHABIB I M. Thermal analysis of shale oil using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J]. Energy Convers. Mgmt.,2002,43(2):229-239.[25]JABER J O,PROBERT S D. Non-isothermal thermogravimetry and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two Jordanian oil shales under differentprocessing conditions[J]. Fuel Process Tech.,2000,63(1):57-70.[26]WANG Q,LIU H P,SUN B Z,et al. Study on pyrolysischaracteristics of Huadian oil shale with isoconversional method[J].Oil Shale,2009,26(2):148-162.[27]COATS R. Kinetic parameters from thermo gravimetric data[J].Nature,1964,201:68-69.2016年第35卷第3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773·化工进展粒度和含水率对秸秆成型燃料生产能耗的影响左鹏鹏1,杨俊红1,黄涛2,韩奎2,王朴方1,巩启涛1(1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2西安市长安区新区热力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摘要:针对成型燃料规模化生产中原料参数的优化问题,以陕西某年产2万吨的秸秆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为例,采用离散系统仿真软件ExtendSim对成型燃料生产线进行仿真。
稻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物理特性的研究
稻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物理特性的研究李庆达;于海明;张伟;胡军;王黎明;汪春;孙勇【摘要】试验研究了稻秸秆的含水率和原料粒径对其成型燃料物理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提高,稻秸秆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和抗渗水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成型燃料的抗跌碎性随着稻秸秆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稻草和稻壳的最佳含水率区间分别为6.50%~7.80%和6.80%~8.50%。
随着粒径的增大,稻草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逐渐减小,抗渗水性明显增强。
稻草粒径对成型燃料的抗跌碎性影响不显著。
%The effect of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size of the straw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the biomass densification briquetting fuel was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ing,the relax density and water resistance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and the shatter resistance of briquetting fuel decreased.The optimal interval of moisture content of straw and rice husk were 6.50%~7.80% and 6.80%~8.50%.With the size of the straw increasing,the relax density of straw decreased,and water resistance improved.Influence of size of the straw on the shatter resistance of briquetting fuel was not notable.【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4)004【总页数】5页(P11-14,17)【关键词】生物质成型燃料;松弛密度;抗跌碎性;抗渗水性【作者】李庆达;于海明;张伟;胡军;王黎明;汪春;孙勇【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12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以稻草秸秆为原料配以固体胶黏剂及其他特殊物质的钵育秧盘[1]。
成型玉米秸秆气化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成型玉米秸秆气化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摘要:以成型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热重分析方法,探讨气化剂CO2浓度和物料含水率对成型玉米秸秆气化过程中热失重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对气化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过程可分为水分析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物分解、焦炭气化三个阶段;CO2浓度为30%时,气化反应程度加剧,活化能和频率因子亦达到最大值;气化反应转化率随生物质含水率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少量水分促进气化反应,水分含量过高抑制气化反应;高含水量的生物质在气化过程中水分蒸发能耗比化学反应能耗大。
引言随着能源利用过程环境污染和化石燃料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全世界研究焦点。
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碳质资源,其分布广泛且产量在不断增加。
据估计,全球生物质年产量约为1000亿吨,但目前生物质大部分被就地焚烧,这种处理方式效率低,同时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造成严重的雾霾天气。
目前生物质的热转化技术是利用生物质的主要方式,包括燃烧、气化、热解和液化技术,其中生物质气化技术备受关注。
气化技术是采用热化学氧化法使生物质中可燃部分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主要利用产出可燃气体替代煤以及天然气进行集中供热或发电。
生物质气化技术可减轻因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目前,生物质气化研究较多,为了提高气体产物产量和品质,研究人员对气化剂种类、气化剂当量比、氧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气体产量和组成进行了研究。
如吕鹏梅等人研究发现氧气/蒸汽气化提高气化氢气产量。
牛淼淼等人研究发现当温度由650℃升高至800℃,垃圾衍生燃料产气的H2、CO及CH4浓度增加,热值和气化效率同时提高。
Moghtaderi等人发现较高温度和蒸汽流量可提高气体产量。
Kongvui等人发现生物质中的碱/碱土金属可显著提高气化反应速率。
但生物质自身含水率和气化剂CO2浓度对气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饱和蒸汽法向压缩成型的玉米秸秆中添加一定量的水分,主要研究CO2气化剂浓度和物料水分含量对玉米秸秆气化特性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气氛和含水量对生物质气化行为影响,分析气化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目前,各国的发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传统 的一次性能源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技术。由于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有些十分丰富的秸秆资源,因 此我国现阶段在秸秆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1 秸秆气化技术的概述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秸秆资源,如果 能充分发挥出秸秆能源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处理秸秆最为常见 的手段就是燃烧成灰再返田作为肥料,这样并不能充分 发挥出秸秆蕴含的巨大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 很多高效利用秸秆能源的方法,主要有秸秆返田技术、 食用菌培植技术、发酵有机肥技术、秸秆气化技术、秸 秆发点技术,生产蛋白质技术和反应堆技术等。其中, 秸秆气化技术较为常见,应用也较为广泛。
第13卷第14期 Vol.13 No.14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刘敏钦
(萧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安徽宿州 23520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执行,人们逐渐开始重视能源 的利用效率。秸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在我国产量十分丰富,将其进行重复利用生成新的能 源,将会成为未来秸秆资源的主要应用方向。现阶段,最为常见的秸秆应用技术为秸秆气化技术,即将秸秆进 行充分或不充分燃烧生成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来产生新的能源。基于此,介绍了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现 状,分析了发展该项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秸秆气化技术;新能源;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14.085
2 秸秆气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水分对秸秆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模拟水分对秸秆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题目模拟水分对秸秆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影响二、研究背景与目的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生物质资源,在农村生活中广泛存在。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失等因素,秸秆堆积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秸秆若未得到处理,不仅会影响环境卫生,还会对交通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秸秆堆积在进行自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严重影响到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
此外,秸秆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其中大部分为不稳定的有机物,容易被化学转化成为各种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对空气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在秸秆堆积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秸秆的稳定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加水处理对于秸秆中主要面源污染物的释放行为的影响,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对秸秆加水处理的对比实验,研究不同加水处理时间对秸秆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影响。
在实验中,将选取不同龄期的玉米秸秆作为研究材料,通过配制一定比例的废旧报纸和牛粪,形成有机堆肥,并于有机堆肥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水分。
研究将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秸秆加水处理和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测定。
在秸秆加水处理部分,将选取不同龄期的玉米秸秆,通过不同时间的加水处理,将秸秆水分控制在不同程度,并在不同时间采集秸秆样品进行测定。
在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测定部分,将选取废旧报纸、牛粪、秸秆中主要面源污染物如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进行检测。
四、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可以得到秸秆加水处理中主要面源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探讨加水处理对于秸秆主要面源污染物的释放行为的影响,为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提供实际参考和建议。
五、论文结构本文预计包含以下部分:1. 研究背景与目的:阐述研究动机、目的以及意义。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回顾秸秆的堆积处理方法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玉米秸秆气化特性研究
随着我 国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和农 民生活水 平 的提 高 , 作物 秸秆 不再作 为农 户 的传 统燃 料 和肥料 , 农 出
剩余焦 炭 和 灰 渣. 分 解 过 程 中 的 产 物 除 了 C : 热 O、
C C 不饱 和芳 香 烃化 合 物 ( c H O、 H 、 像 : 和 c H ) ,
现 了大量 剩余 . 了不误农 时 , 民在 收种季 节 常常 为 农
将农 作物 秸秆推 进 河 道 中或 在 田野 直接 焚 烧 , 仅 不
污 染 了河 水 和 空 气 , 且 还 严 重 浪 费 了 宝 贵 的 资 而 源…. 秸秆 气化技 术 的研 究 是秸 秆 资 源 合 理利 用 的 基 础. 者在 建立 常 压 气 化 炉 模 型 的基 础 上 , 于 笔 基 A p n ls se Pu 模拟 平 台 , 以温 度 为 2 5℃ 的 空气 为 气 化
还有水 蒸气 、 O H 、 :和 N . 中 H 、 O C 和c H 其 C 、 H
是可燃 气体 , O 和 N 是 不可 燃气 体 . C:
焦炭 气 化过 程 发 生在 氧气 富足 区域 , 以用 以 可 下化 学方程 式描 述 :
氧 化 反 应
2 c+0 - 2 0 T, 2 C
第3 2卷 第 1期
张小 桃 , : 玉 米 秸 秆 气 化 特 性 研 究 等
4 7
注 : 素 分 析 是 在 干 燥 、 灰 分 生 物 质 成 分 基 础 上 元 无
用 A p n ls建 模 时 , 到 的 主 要 反 应 模 块 为 se Pu 用
R i d和 R ib 引, 化模 型 如 图 1所示 . Ye l Gb s 气
第3 2卷 第 1 期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其数量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秸秆气化技术。
本文旨在介绍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对策。
目前,秸秆气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将秸秆加热到高温状态,使其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热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气体。
经过净化和加压处理后,可燃气体可以用来发电、供暖、制冷等方面。
秸秆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秸秆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秸秆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外,二是在国内。
在国外方面,美国是这方面的代表国家。
早在197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秸秆气化技术,并在1980年代初期开始商业化运用。
目前,美国农村地区很多旅游景点和农场都使用秸秆气化技术进行发电和供热。
此外,欧洲诸国也广泛应用秸秆气化技术,逐渐从垃圾焚烧转向清洁能源。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启动了秸秆气化项目。
在国内方面,秸秆气化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迅速。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秸秆气化项目,如河南省、陕西省、山东省、甘肃省等,都已经启动了秸秆气化项目建设。
此外,全国大型城市也开始探索秸秆气化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应用。
虽然秸秆气化技术在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路线单一。
目前秸秆气化技术主要采用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方式,技术路线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2.工艺流程复杂。
秸秆气化技术涉及到很多流程,包括秸秆的焚烧、炭化、气化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3.成本较高。
秸秆气化技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项目推进困难。
4.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秸秆气化技术还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秸秆气化技术必须要采取对策,以实现技术的进步和优化。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秸秆气化技术是一种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绿色能源技术。
本文通过对秸秆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包括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技术创新和加强产业合作。
也探讨了未来秸秆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加强环保措施。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秸秆气化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对策分析、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研究方向、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结论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秸秆气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设备性能不稳定,运行成本较高等。
有必要对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动秸秆气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秸秆气化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秸秆废弃物处理难题,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深入研究秸秆气化技术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农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1.3 研究意义秸秆气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秸秆资源的废弃难题。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往往成为废弃物难以处理,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利用秸秆气化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减少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秸秆气化技术对于推动农村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秸秆成型燃料自然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秸秆成型燃料自然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水分和压实比对秸秆成型燃料的自然干燥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水分增加,秸秆成型燃料的自然干燥时间延长,干燥速率减缓;随着压实比的增加,秸秆成型燃料的自然干燥时间缩短,干燥速率加快。
因此,在秸秆成型燃料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初始水分和选择合适的压实比,以提高燃料的干燥速率和品质。
关键词:秸秆成型燃料,自然干燥,初始水分,压实比引言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秸秆成型燃料以其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优势,在能源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秸秆成型燃料是将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粉碎后添加适量的生物黏合剂制成的,其热值高、燃烧效率高、环保无污染等特点,使其成为未来替代煤炭、石油的理想能源选择。
秸秆成型燃料的生产过程中,干燥是重要的工序之一。
干燥的目的是将秸秆成型燃料的含水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便于储存和运输,同时提高燃料的热值和燃烧效率。
干燥方式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其中自然干燥是较为简单直接的方式。
因此,本实验重点研究秸秆成型燃料的自然干燥特性。
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初始水分和压实比对秸秆成型燃料自然干燥特性的影响。
初始水分分别选取30%、40%、50%、60%四个水平,压实比分别选取100kg/cm^2、200kg/cm^2、300kg/cm^2、400kg/cm^2四个水平,共计16个处理组合。
每个处理组合设置3个重复样本,共测定48个样本。
对于每个处理组合,记录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两个指标。
2. 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稻草作为秸秆成型燃料原料,所有稻草在进入制粉机进行粉碎之前,需经过清洗和晾晒处理,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含水率。
取适量的稻草粉末,加入适量的生物黏合剂,经过搅拌、压制成型,形成一定大小的秸秆成型燃料块。
待成型后的秸秆成型燃料块含水率均为初始水分。
水/有机溶剂混合体系去除秸秆木素的研究
uh et i tn w § J oo  ̄UnvrJ t hn d i0 I a le. y C el u@0  ̄ )  ̄ t l
A 豫t t e
f l i i f{  ̄ a i a r rai ,l n §§ m { ̄ d da a 9p e @nio, i i 0 0 fe t ww t w t / tn  ̄ v t yt §§ t i t t §h靼 od i gf n 明t n e a r h e ol eo e 《 ue m tn
o l e i ̄0 8 nyrman i t ae  ̄mpe h  ̄p rtdl nni rd i db 雒u m i iain te a t 。 h n r td, l o a 。T e eaae  ̄ i § e a i me y u d. l t h m目 i te  ̄ l oI t s me mie ovn eoeyi o e 9 ed醴nb ey e  ̄d ̄l t @vr v r n e r § 9 ercc d l
T e dl i ao a rm t nl w t t = e y 阳 dH《 M 》w 伯 /ie ¥§l eD h i f tn f t / e ao, a rN m t l } “ 0eN P 。 a }d 出 l f d 《M ), d a d  ̄ i i ow e n@ h e hp m u0 》e = nw
w t f m a §§ m ad rm 8 8 t 9:4 i w t MFs e r p@v  ̄。 h 雒 i o b  ̄i a rm h ̄l t o e 8 nf 4 O 50 n a UD m, c etd, T o i n l lln e t a l ) s u ei n
r t ota w t }pO  ̄le t§§ m。Th dt i@t nwi h trDM ̄) i h t i wa / ft ovn y t ot h e ed inf ai t tewae! ! i o h {wae/ trNMP ed w tr n ao/ D MF,,e rah6 : I l a d8; ,r ̄et d 。whl wh@ i ae/ tao § § aa m ̄ e@ 32 5 4 n 4 yt 8 epei y v i i w t w t m ̄h n l yt i e h h r §9
气化稻壳秸秆成分分析报告
气化稻壳秸秆成分分析报告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17664-1999《木炭和木炭试验方法》执行检测。
1.全水分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在102-105℃下干燥至恒量,以所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数作为全水分。
初始质量/g 烘干质量/g 含水率/% 均值/%稻壳30.16 29.99 0.560.56 30.38 30.21 0.559秸秆30.91 30.37 1.741.715 30.61 30.09 1.692.灰分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经干燥称量后放人高温电沪内灰化,然后在800±20℃的条件下灼烧到恒量(冷却后称量)。
以残留物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
初始质量/g 灼烧后质量/g 灰分/% 均值/%稻壳1.0482 0.5683 54.2254.35 1.0278 0.5601 54.501.0357 0.5628 54.34秸秆1.0782 0.2718 25.2125.24 1.0352 0.2633 25.431.0365 0.2598 25.073.挥发分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干燥试样,放人特制挥发分瓷钳祸中,在850℃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所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挥发分。
初始质量/g 灼烧后质量/g 挥发分/% 实取值/%稻壳1.0503 0.9991 4.874.87 1.0160 0.9459 6.701.0101 0.9501 5.94秸秆1.0720 0.9286 13.3810.24 1.0348 0.9206 11.041.0209 0.9169 10.24注:此项检测结果,考虑到试验条件的限制,误差较大,按照试验原理,建议取最小值作为基准。
4.固定碳含量测定固定碳含量按照以下公式测定:C= 100-(A+V)式中:C—固定碳(含量),%;A—试样的灰分,%;V—试样的挥发分,%。
结果如下:稻壳固定碳含量=100-54.35-4.87=40.78秸秆固定碳含量=100-25.24-10.24=64.525.稻壳灰秸秆灰物相分析稻壳灰:由以上分析可知,稻壳灰中主要成分为结晶态的方石英以及鳞石英,另在20°附近出现的馒头状包峰为无定型的SiO2,这可能与烧结以后的冷却方式有关,急冷过程会形成更多的结晶相,而非结晶态的SiO2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以及活性SiO2的提取,因此控制烧结后的冷却制度对于活性SiO2的制备尤为重要。
含水率对玉米秸秆粉阴燃过程的影响
测 了 干 基 含 水 率 分 别 为 0 1 %和 10 、5 0 %,边 长 为 l 的立方 体木 块在 1 0 0mm 0℃炉 中的燃 烧速 度 , 1 发 现 含 水 率 的增 加 会 显 著 降低 燃 烧 速 率 .罗 娟 等 【在 6 J P l x燃烧 器上 对 直径 为 8mm 的生物质 压缩 成型 颗 ee l
p wd rwa n e t a e x e i e t l y t e s o d rn e h d Th e u t h w e h t h r p g to fs o - o e s i v si t d e p rm n al b h m l e i g m t o . e r s l s o d t a e p o a a i n o g y s t m l d rn n i ec l d ia e c o u s— n - i e so l a d t a it r o t n a i n f a te f c n t ei n . e i g i sd y i rc l a t ri q a io e d m n i na , n h t n r s mo su e c n e t ssg i c n fe to h g i h i t n a d d y n fc r t l o d rb t i l n l e c n t e m a i m e p r t r n i e f e e i n r i g o o n s ak p w e u t e i f n e o x mu tm e a e i sd u l d, c a x d to o lt u h u b h ro i a i n r t n a i l e p r t r iti u i n I sa s h wn t a h a i m e e a u e i sd u l e c e s sd r a e a d r d a m e a u e d s r t . ti l o s o h t em x mu t mp r t r n i e f e d i r a e u — t b o t b n i g s o d rn f o n sa k p wd r n m l e i g o r t l o e . c
秸秆气化原理
秸秆气化原理
秸秆气化是一种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它的原理主要包括干燥、高温剥离和气化三个步骤。
首先,秸秆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
这是因为湿秸秆不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会消耗热能并降低气化效率。
干燥的方法可以是自然干燥或机械干燥,一般需要将秸秆的水分含量降至20%以下。
接下来,经过干燥处理后的秸秆进入高温剥离阶段。
在这个阶段,秸秆被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通过热解反应将其分解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组分。
固体组分主要是焦炭和灰分,液体组分主要是液体产物,而气体组分主要是产生的可燃气体。
高温剥离过程主要依赖于热传导和热解反应,需要提供高温环境和适当的反应条件。
最后,通过气体产生装置将剥离出来的气体进一步进行气化。
气化的过程是在高温下,将固体或液体燃料转化为可燃气体的化学反应。
在秸秆气化过程中,常用的气化介质是水蒸气。
水蒸气与秸秆中的可燃物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
气化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用作热能或燃料供应,如用于发电或加热等。
综上所述,秸秆气化原理包括干燥、高温剥离和气化三个步骤。
这一技术能够将秸秆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减少农作物秸秆的排放和提供清洁能源供应。
含水量对牛粪和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
含水量对牛粪和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张苗蕾,张从良,李顺义,李红丽,王 岩(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探讨了不同含水量对牛粪和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启动时间、产气周期和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含水量为60%、70%和80%情况下牛粪和玉米秸秆均可进行厌氧发酵,且与含水量为90%的传统湿式发酵相比,干式发酵的启动时间较早,最多可提前9d;产气周期较长,最多可延长7d;累积产气量较高,最高可提高23%。
在不同含水量的干式发酵过程中,含水量60%的发酵试验启动最早,产气周期最长,含水量为70%的发酵试验累积产气量最高。
关键词:干式发酵;含水量;牛粪;玉米秸秆;产气量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9)06-0401-02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09-03-31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0611033400)。
作者简介:张苗蕾(1984—),女,河南济源人,硕士,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研究。
Tel:(0371)67781062;E -mail:zhang m iaolei0205@ 。
通讯作者:李顺义。
E -mail:lsy76@zzu .edu .cn 。
近年来,产业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农村农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剧增和能源短缺。
农业废弃物主要分为畜禽粪便和秸秆两大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肉类、奶类和禽蛋类的消费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这必然带来畜禽养殖业的迅速膨胀,也带来了畜禽粪便的大量排放[1]。
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超过19亿t,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2.4倍,COD 含量高达7118万t,流失量为797.31万t [2]。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0亿t,折合标准煤3.5亿t 。
作为农用燃料,秸秆燃烧效率极低,使用的热效率仅为10%~30%,秸秆转化为沼气燃烧可使秸秆的有效热值提高到64%[3]。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一、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1. 秸秆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秸秆气化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人们利用木炭作为燃料进行气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使得秸秆气化技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直到20世纪末,随着能源危机的临近,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秸秆气化技术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对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秸秆气化技术是一种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气体(如合成气、甲烷等)的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可再生性:秸秆是农作物的废弃物,使用秸秆进行气化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废弃资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2)减少环境污染:秸秆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等污染物较少,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3)分布广泛: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且分布较广泛,利用秸秆进行气化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的地域覆盖率。
目前,关于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气化工艺技术:包括气化反应器的设计、气化条件的优化、气化渣的处理等;(2)气化气质的提高:主要包括气化气的热值提高、减少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等;(3)气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包括秸秆气化发电、秸秆气化制氢、秸秆气化制甲醇等。
二、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国内外对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水平整体较低,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导致气化效率不高,气化产物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2. 产物利用率低目前,大部分秸秆气化产生的气体主要用于发电或供热,对于气化渣等副产物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技术推广应用难度大虽然秸秆气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工艺复杂等原因,导致了技术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使得技术普及的速度相对较慢。
三、对策1. 加强研究与开发应加强对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究水平,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玉米秸秆含水量 测定标准
玉米秸秆含水量测定标准文章标题:玉米秸秆含水量测定标准一、引言玉米秸秆,作为玉米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农业废弃物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玉米秸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评估和监控玉米秸秆的含水量,对于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含水量在玉米秸秆中的意义与作用含水量是衡量玉米秸秆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秸秆的储存、运输和利用效率。
玉米秸秆含水量过高,易导致霉变和腐烂,不仅影响其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准确测定玉米秸秆的含水量,对于优化其利用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玉米秸秆含水量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玉米秸秆含水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烘箱法、微波炉法、电阻法等。
1. 烘箱法:烘箱法是最传统、最常用的含水量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将样品置于恒温烘箱中烘干,然后通过计算样品的失重来推算含水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优点,但缺点是耗时较长。
2. 微波炉法:微波炉法是一种快速测定含水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微波炉的微波作用,使样品中的水分迅速蒸发,然后通过测量失重来计算含水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结果的准确性受样品厚度、微波炉型号等因素影响较大。
3. 电阻法:电阻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含水量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含水量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通过测量样品的电阻值来推算含水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但需要使用专门的测定仪器。
四、实验案例分析为了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我们采用烘箱法、微波炉法和电阻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含水量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烘箱法结果准确,但耗时较长;微波炉法操作简便、快速,但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电阻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但需要使用专门的测定仪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五、新型传感器技术在玉米秸秆含水量测定中的应用及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传感器技术在玉米秸秆含水量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含水率对水稻秸秆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含 水 率对 水 稻 秸 秆 流 动 力 学特 性 的影 响
陈海涛 ,张 颖 ,黄振华 ,房 欣 ,李 丽霞
(东北 农 业 大 学 工 程 学 院 , 哈尔 滨 1 5 0 0 3 0)
摘
要 :通过直剪切试验 ,测定分析在 细碎化处理后 水稻 秸秆 的内摩擦 角、粘聚 力和流动 函数值 ,研 究其流
第4 4 卷 第1 1 期
2 0 1 3 年 1 1 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4 4 ( 1 1 、 : 9 0 - 9 4
NO V . 2 01 3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e a s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网络出版时间 2 0 1 3 — 1 1 - 2 9 9 : 1 0 : 5 5
[ U R L ] h t t p : / / w w w. c n k i . n e f k e ms / d e t a i l / 2 3 . 1 3 9 1 . S . 2 0 1 3 1 1 2 9 . 0 9 1 0 . 0 1 4 . h i f e r e n t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s o n f l o wa b i l i t y p a r a me t e r s o f c h o p p e d
r i c e s t r a w/ C H E N H a i t a o , Z H A N G Y i n g ,H U A N G Z h e n h u a ,F A N G X i n ,L I L i x i a ( S c h o o l o f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含水率特性和拉伸学特性研究
中 国农 机 化 1 . 拉伸 实验 5
2 2正 01
果 表 明 .不 同部位 的玉 米 秸 秆 在 3 ℃ 的恒 温 水 浴 中 0
拉 伸 特性 试 验 在微 机 控 制 电 子 万 能 材 料 试 验 机 ( N 4 0 ,深 圳 新 三 思 公 司1上 进 行 。在 拉 伸 试 验 C T 24 中 ,试验 参数 为最 大拉伸 力 f1 P。
于 勇 ,毛 明 ,泮进 明
( 江大 学生 物 系统工 程与 食 品科 学 学 院 ,杭 州市 ,3 0 2 ) 浙 10 9
摘 要 :对 玉 米 秸 秆 不 同部 位 的含 水 率 和 拉 压 特性 进 行 了研 究 ,研 究 表 明 玉米 秸 秆 不 同 部 位 的 原 始 含 水 率 自顶 部 至 底 部 逐 渐增 大 .且 玉 米 秸 秆在 恒 定 的温 度 和 相 对 湿 度下 达 到 失 水 平 衡 时 ,以及 浸 泡 在 恒 温 水 浴 中 达 到 吸 湿 平 衡 时 ,其 不 同部 位 的含 水 率 也 表 现 出 自顶 部 至 底 部 逐 渐 增 大 。 玉米 秸 秆 不 同部 位 含水 率 的这 一 不 同 ,导 致 了 其 拉 压 力 学 特 性 也 随 玉 米秸 秆
是 由于水 分 的存 在使 得玉 米秸 秆 中纤 维素 等大 分 子组 织塑性 提 高 .拉 伸所 需 的力相对 减 小 。
为进一 步研 究 玉米秸 秆不 同部 位结 构 的变 化 .本 研究 取上 、中 、下 三部分 秸秆 为研 究 对象 ,并 通 过浸
泡 和 自然 干燥将 其样 品的含水 率 调节 至相 同水 平 .获 得 相 同含 水 率 下 .不 同 玉 米 秸 秆 部 位 的最 大 拉 伸 力 值 .结果 如 图 5所示 。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的秸秆气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研究如何提高秸秆气化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增加生产规模等方面仍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有必要对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推动秸秆气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字数:224】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秸秆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促进秸秆气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对目前秸秆气化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引导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秸秆气化技术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秸秆气化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提出有效对策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秸秆气化技术的原理秸秆气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质秸秆等可再生资源进行热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燃料气体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干馏和气化两个过程。
在干馏过程中,秸秆被加热至较高温度,释放出挥发性有机物和固体炭,而固体炭则成为后续气化过程的重要反应物。
气化过程则是在缺氧或富氧条件下,将挥发性有机物和固体炭转化为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
气化的主要反应包括干馏气化和焦炭还原气化两种机理,其中干馏气化是挥发物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气体,而焦炭还原气化是碳素化合物在还原气氛中生成可燃气体。
秸秆气化技术的原理虽然相对复杂,但通过控制适当的温度、气氛和反应时间,可以实现高效转化秸秆为燃料气体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还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
2.2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技术成熟度方面,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展了秸秆气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成果。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清洁能源的发展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秸秆气化技术因其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然而目前秸秆气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对策分析。
一、秸秆气化技术研究现状1. 秸秆气化技术概述秸秆气化技术是指将秸秆或其他生物质资源经过气化设备,通过高温热解、部分氧化等化学反应,使秸秆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和碳质产品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气化方式有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和循环流化床气化等。
秸秆气化技术主要产出的气体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而产出的碳质产品可用作肥料或者生产木质活性炭、炭黑等。
2. 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对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化设备的改进与优化、气化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气化产物的利用等方面。
在气化设备改进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善气化炉结构、优化进料系统、提高温度控制等方式,提高了气化效率和产气质量。
在气化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了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为进一步提高气化效率和产气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气化产物的利用方面,一些研究团队已经开展了气化气体的发电利用、碳质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等研究工作。
二、秸秆气化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 气化产物清洁度不高目前秸秆气化技术生产的气体中含有很多杂质,如焦油、灰分等,这些杂质不仅影响了气化产物的利用价值,还对气化设备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气化设备成本高目前大多数的秸秆气化设备成本较高,导致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投资风险较大,这也是制约秸秆气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4. 气化产物的利用不明确尽管秸秆气化可以产生多种气体和碳质产品,但这些产物的利用方式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给气化产物的销售和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各种 可再 生 能源 中 ,生物 质能 是唯 一 的可再 生碳 源 ,具 有 分布广 泛 、热值 较 高 、氮 硫含 量低 、再生 周期 短和 二 氧化 碳零 排 放 的优 点 [ 】 。生物 质 气化 是一 种 能够 将低 品质 生物 质 能通过 反 应 器 转换 成高 品质 清洁 燃气 的技 术 ,主要 使用 的气 化剂 有空 气[ z 一 1 、 氧 气和 水蒸 气【 I 5 】 。其 中 ,氧气 气化 产生 的燃 气 品质远 高于 空气 气 化 , 同时还 具 有设 备工 艺简 单 、技术 成熟 、运 行稳 定 的优 点 ,是 目前研 究最 为广 泛 的一种 生物 质气 化手 段【 e 。 。 l 。 化 学 当量 比是指 气 化过程 中实 际给氧 量 与生物 质 完全 燃烧 所 需 氧量 的 比值 。吴创 之[ ] 在循 环 流化 床 工况 中发 现 富氧 气 化 的最 佳运行 条件 下 ,氧气 浓 度为( 9 0  ̄ - 5 )%,气 化 当量 比约 0 . 1 5 ,产 气 热值可达到 l 0 ~ 1 2 MJ / m ;赵 先 国 l 9 】 研 究发 现 ,随 着 当量 比在 O . 2 1 - 0 . 2 9范 围 内不断增 加 , 反应 温度 逐渐 升高 , 碳转 化 率从 8 0 % 增 加到 了 8 5 %, 但 产气 热值 却 降低 了。袁 晓华 [ 1 0 】 通过 实验 研 究 了 当量 比在 0 . 1 7 - 0 . 3 5 范 围 内的变 化对 气化 结果 的影 响 , 发现 空气 气 化 当量 比不超 过 0 . 2 8 时 气化 效果 较好 。 通 过 前人 的研 究发 现 , 目前生物 质 气化 的研 究方 向主 要着 重 f 化 学 当量 比的影 响 。但 由于地 形特 征 、环 境气 候等 因素 存在 差 异 ,不 同生物 质燃 料 本身 的含 水量 差别较 大 。 当高温 气化 过程 中 水分 蒸发 时 ,一 定量 的水 蒸气 会促进 其 与碳 的水 煤气 反应 以及 与 C O 的反应 ,进 而影 响燃 气 的品 质。本 文着 重研 究在 纯氧 氛 围下 , 中低温 固 定床 中温 度和 含水 性对 生物质 气 化特 性的 影响 。
广
东Leabharlann 化工 2 0 1 7年 第 2 3 期 第4 4 卷总第 3 6 1 期
WWW. g d c h e m. c o m
含水性对秸 秆气化特性影 响 的实验研 究
齐永锋 ,葛攀乐 ,马如 ,嵇顺 ,王妹婷 ,李正 明
( 扬州 大学 水利 与能源 动 力工 程学 院 ,江 苏 扬 州 2 2 5 1 2 7 )
Ex pe r i me nt a l S t ud y o n t he Ef f e c t o f Wa t e r Va po r o n t he Ga s i ic f a t i o n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t r a w
Qi Y o n g  ̄n g , Ge P a n l e , Ma Ru , J i S h u n , Wa n g Me i t i n g , L i Z h e n g mi n g
( S c h o o l o f Hy d r a u l i c E n e r g y a n d P o w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 Y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Y a n g z h o u 2 2 5 1 2 7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 t h e e f e c t s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wa t e r v a p o r i n 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t u b e f u r n a c e we r e s t u d i e d ,wh i c h wa s f o c u s e d o n he t g a s i ic f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t r a w wi t h p u r e o x y g e n a t he t e q u i v a l e n t r a t i o o f O . 2 8 .I t wa s f o u n d t h t a t h e i n c r e a s e i n t e mp e r a t u r e wa s c o n d u c i v e t o a c c e l e r a t e t h e r e l e a s e o f p r o d u c t g a s a n d c o u l d i n c r e a s e he t r e l e a s e o f CH4 . Wa t e r v a p o r h a d a s i g n i ic f nt a e fe c t o n he t b i o ma ss g a s i ic f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he t wa t e r y s t r a w c o u l d r e l e a s e n l o r e CH4 a n d CO2 , b u t he t r e l e a s e r a t i o o f C0 h a d d e c l i n e d . Ke y wo r d s : Bi o ma s s : Ox y g e n Ga s i i f c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Wa t e r V a p o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