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有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所有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经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一、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 微观讲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1)必然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元素的和不变微观:原子的、、不变(2)必然改变宏观:的种类必然改变微观:的种类必然改变(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 书写原则(1)(2)2.含义:以 2H2+O2点燃 2H2O为例(1)(2 )(3)三、基本反应种类用字母 A. B. C. D来表示如( 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课堂研究】一、【典题精练】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例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例 2 】为防范煤气逸散令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别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 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 H 5SH 9O2点燃 4CO22X 6H 2O ,则X的化学式为()A.H 2 SO4 B.SO C.SOD. CO3 2 2【例 3】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而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讲解的是()A. 5g 水受热变成5g 水蒸气B.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成为100g 食盐溶液C. 100mL水加入 100mL酒精,体积小于 200mL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例 4 】 a g 镁在氧气中完好燃烧后,获取b g 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 a+b) g B .( a-b ) g C .( b-a ) g D.无法判断变式训练:1、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 X 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2O3D N2O52.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A.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B.必然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C.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3.以下现象不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讲解的是()A.将 2g 氢气在 20g 氧气中燃烧,生成18g 水B.将 20mL酒精与 20mL水混杂,整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少5. 在A+2B C+2D的反应中,和 8gB 完好反应生成14.2gC ,同时获取______g。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总结: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下:
① 宏观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86 扫一扫, 有惊 ②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
喜哦!
③ 质量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例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O2+Ca( OH)2 === CaCO3↓+ H2O
式 2X +Y === 2Z 知,反应中 X 、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 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涉及相对分子质量时, 一定要考虑化学式
前的计量数, 而涉及质量时, 无需考虑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故正确答案选 C。
5. 【答案】 B
6.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 X 的化学式为 O2。故正确答案选 B。
7. 【解析】设 2.8gA 完全反应需 B 的质量为 x。则:
【题干】 0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变少
C.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点燃
【题干】 02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可读作()Biblioteka A .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复习
人教九上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复现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参加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038 编写人:朱明月课题:第五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的原因;(2)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一、知识点梳理(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2、微观本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

(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的式子。

2、意义:①质的意义:;②量的意义::③微观意义:;请你写出“S+ O2—→SO2”这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①质的方面:;②量的方面:;③微观方面:。

3.书写:(1)原则:一是以为基础;二是要遵守定律。

(2)步骤:①写:左写,右写,中间画②配平:使两边各元素的个数相等③标:标明,把改成,标出生成物状态符号。

(3)书写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二、常见题型训练点评(一)考查对质量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g冰融化成10g水B。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

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D。

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例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数目D。

物质种类练一练: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C。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2.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基础知识回顾1. 什么是化学反应?2. 化学反应的标志有哪些?3. 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哪些?4. 化学反应的分类有哪些?5. 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变化有哪些?6.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是什么?二、重点概念梳理1.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2.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3.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特点5.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守恒定律三、重点知识点练习1. 将以下化学反应分类:A. 2H₂ + O₂ → 2H₂OB. Fe + O₂ → Fe₂O₃C. NH₄Cl + NaOH → NH₃ + H₂O + NaClD. 2Mg + O₂ → 2MgO2. 将以下条件分别归类为促进化学反应和抑制化学反应的条件:A. 提高温度B. 增加浓度C. 增大表面积D. 加入催化剂3. 以下哪个不是化学反应的标志?A. 混合物的颜色改变B. 有气体产生C. 有放热或吸热反应D. 有固体形成四、学习方法指导1. 多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变化。

2. 多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推断题,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规律。

3. 关注能量变化和物质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守恒原理。

五、课外拓展1. 阅读相关化学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2. 制作一个关于化学反应的小口袋书,包含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分类。

3. 设计一个有关化学反应的趣味实验,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六、教学反馈1. 回顾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2.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堂测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g水加入100 g酒精中生成200 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D.铁丝在O2中燃烧,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总质量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P Q R W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Q+R+W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已知KCl与NaNO3不反应;2NaOH+CuSO4= Cu(OH)2↓+Na2SO4]A B C D5.为实现CO2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 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作业设计】基础应用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C.5 g水与5 g酒精混合成10 g酒精溶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学案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学案2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的化学问题;2、通过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规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并能够规范的解题。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思路和规范答题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思路的培养和规范答题的行为养成。

教学过程一、自我诊断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方面来说是因为原子的不变;从宏观方面来说是因为元素的不变。

2、铁丝燃烧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增加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

3、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化学反应中份质量的铁与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4、将2克的氢气和8克的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二、知识归纳内容:宏观:守恒的原因微观:适用范围: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最好在一个密闭的体系内。

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和问题。

(2)可求某一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3)确定某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其化学式。

(4)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宏观:;微观:;量:。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是:、。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典例示范1、绿色燃料物质X,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点燃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化学式为()A.H2 B.CH4 C.CH3OH D.C2H5OH2、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与4.9g的B完全反应,生成6.0g的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9B、40C、58D、863、将2克的氢气和8克的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四、训练提高1、已知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知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旨在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分类、书写规则、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化学方程式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和技巧;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方法;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运用比喻、动画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2.制作PPT,展示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和实例;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学方程式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方程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分类和书写规则,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方法。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⒈了解质量守恒定律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⒊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课前预习】教材第五单元重难点知识 【课堂导学】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内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不适用于 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⒉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⒊化学反应前后的“一定不变”,“一定改变”,“不一定改变”⑶不一定改变:分子 不一定变,元素的 不一定变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⒈书写原则:① ②⒉书写步骤:[ 一写、二配、三标(注)]⒊含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以2H 2+O 2 点燃2H 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粒子(分子或原子)数比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积之比)⒋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2H 2O 为例)读法:⑴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⑵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⑶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 。

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O 2↑ 能给你提供哪些信息?知识点3 化学反应类型⑵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 一定改变 ⑴一定不变 宏观:物质的 不变;元素 不变 微观:原子的 、 、 不变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已复习)①化合反应:由 或 物质生成 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 反应物生成 或 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 和一种 反应,生成 单质和另一种 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相互交换 ,生成另外 的反应 ⒉氧化还原反应在CO +CuO 高温Cu +CO 2 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被氧化的物质是 ,被还原的物质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一)重点、难点突破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变化。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含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粒子数目关系。

(2)化学方程式书写①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书写步骤:依据事实,在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用短线连接;配平;注明反应条件;注明生成物状态。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二)学习方法建议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注意概念的内涵、本质原因、适用范围等。

例如,概念的内涵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体积、分子数目等);“质量”是指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质量和生成的质量,不包括过量反应物的质量或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

适用范围为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前提,找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代入纯物质的质量进行准确的数学运算。

另外,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规范的计算过程。

九年级化学《5.1常见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材料的用途》复习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5.1常见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材料的用途》复习学案 沪教版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复习第一课时常见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材料的用途【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别常见的金属与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3.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学习重点】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学习难点】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应用铜丝是_____色、铁粉是____色,铁块是_______色;温度计中常用的金属_____,常温下为_____态;热水瓶胆内镀的是_______;铁栏杆刷的“银粉”是________;电池的负极一般用金属_____;铁、铝用于制锅是因为有____________性;铝、铜用于作电缆电线是因为有_______性;钨丝用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________;金属能抽成丝展成箔而不易断是因为有______性和较大的________;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

2.金属的化学性质(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a.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法冶铜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情境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了哪些进步?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仔细回顾并梳理一下,然后填写以下空白:1、质量守恒定律:(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一切化学反应为什么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一定不变,哪些量一定变,哪些量可能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涵义:(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4)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三、精讲点拨:【例题】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CaCO3)变成黄金(Au),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点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石灰石根本不会变成由金元素组成的黄金。

【答案】石灰石的化学式是CaCO3,金的化学式是Au,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不可能变成黄金。

四、知识网络:五、小结:复习完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六、方法总结:本单元围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主线,对知识进行展开。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定律,一直是必考的知识点,不仅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依据,而且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及其量的意义是历年中考热点和必考之点,一定要熟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在中考的试题中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化学5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5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5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第五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点;
2. 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
1. 复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2. 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

【教学难点】
1. 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2.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第五单元内容复习资料;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解释
1. 什么是物质?
2. 物质的分类有哪些?
3. 常见物质有哪些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操作
1. 实验一: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2. 实验二: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类实验
三、综合练习
1. 选择题练习
2. 填空题练习
3. 解答题练习
四、讨论交流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1. 完成《化学》第五单元的课后习题;
2. 复习课堂内容,准备第五单元的期中考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常见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操作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022-2022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单元复习学案

2022-2022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单元复习学案

2022-2022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单元复习学案知识点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基础巩固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等六大类。

2、给我们常吃的食物找“家”米饭、羊肉、苹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瘦猪肉、黄瓜、鲜奶、鱼肉、玉米、鸡蛋、柑橘、罗卜、蒜苗、雪梨。

主要含蛋白质的有主要含糖类的有:主要含油脂的有:主要含维生素的有:二、拓展提高3、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蛋白质是构成的基本物质,主要含有元素。

5、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了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

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变成和。

同时放出供的需要。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在常温下植物油脂是液体称为,动物油脂是固体称为。

二者合称。

7、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的作用。

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世界上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活性的蛋白质B、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它是混合物C、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D、高温灭菌的原因是加热后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细菌死亡9、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氨基酸B.血红蛋白C.赖氨酸D.氮元素10、缺乏维生素A,易患()A.夜盲症B.软骨病C.坏血病D.神经炎和脚气病11、葡萄糖是人生理活动中的重要物质,它在人体组织工作中的作用是()A.相互连接合成蛋白质B.相互连接合成淀粉C.与水反应,同时放出热量D.被氧化,同时放出热量三、挑战自我12、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

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铁原子的个数是()A.5B.4C.3D.2。

知识点错因正确答案知识点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基础巩固6、用元素符号填空。

(1)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

(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摄人量过高、过低会引起贫血。

(3)能防止龋齿,缺乏易产生龋齿。

(4)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过量不会引起中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时间的化学,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应用。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师可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2017三圩初中初三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H-1 O-16 K-39 Cl-35.5 C-12 Mn-55 P-31 S-32§5.1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 反应后________ 各物质的。

1.在化学反应2A== 3B中,若2克A完全反应,生成B的质量为()A.1克B.2克C.3克D.4克2.2A+3B ====== 4C+5D的反应中,若生成10克C和15克D,则:(1)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和为______克;(2)若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3克,那么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___克;(3)若参加反应的A物质与B物质的质量比为1:4,那么A的质量为____克,B的质量为____克。

3.将A、B、C三种物质各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在成D ,其中B是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生成D 16克,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是A 5∶1B 5∶2C 5∶3D 4∶14.加热2.45g氯酸钾和0.8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氯化钾1.49g,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每一个化学反应不适用于变化。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C.双氧水分解后质量减少D.10g的冰融化后变为10g的水(2). 质量守恒定律是守恒而不是体积等其他因素守恒。

2.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2克的食盐溶于10克的水中得到12克的食盐水B.5克的水加热蒸发得到5克的水蒸汽C.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D.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氯气点燃后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气体。

(3).参加反应的计算在内,没参加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1.已知A+B===C 则a克的A和b克B的充分反应得到C的质量有2种情况:(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  学案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类等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危害。

二、自主学习(一)六大营养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人类生命活动中重要的营养素包括、、、、、等六大类。

(二)蛋白质阅读课本与蛋白质有关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2.常见的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有、等,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约放出18kJ的热量。

3.煤气中毒的原因是:血红蛋白与的结合能力很强,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血红蛋白与前者结合,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

4.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类等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危害。

蛋白质在遇到、等会发生变质。

(三)糖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5.食物淀粉在体内经酶的作用,最终变成,其化学式为,它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同时放出能量。

6. 糖类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

7.下列食物中主要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糖类的是()A.鸡蛋B.牛奶C.苹果D.玉米(四)油脂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8.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每日需能量的20%~25%,常见的油脂有、。

油脂包含和,每克油脂被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的葡萄糖氧化时放出的能量。

(五)维生素9.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和的作用。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维生素能促进钙的吸收。

香乐二中九年级化学科化学肥料解决训练评价单_____班______组姓名________1、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

下列做法会严重危机人体健康的是()A.长期饮用白开水B.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C.用甲醛保鲜白菜D.食品袋里冲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2、“河南熟,天下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 通过典题精练,,观看视频,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2.通过找错、书写等活动,夯实化学方程式质与量两大方面意义的理解,能准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练习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学会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及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课堂探究】
【板块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活动一:典题精练,加深理解
【例1】下列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后质量相等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不等于100ml
C.2g硫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二氧化硫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
【交流讨论】通过上个题目,你能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二: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
(1)画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并说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2)你能不能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以致用1:合作探究
在右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
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2:①由2R + 5O
2 点燃4CO
2
+ 2H
2
O ,判断R的化学式为:。

②由R + O
2 → CO
2
+ H
2
R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课后延伸:由R+ O
2→ CO
2
+ H
2
O , R中含有_________元素,
1.6g 4.4g 3.6g (1)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2)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H-1 C-12 O-16
【板块小结】通过板块一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将它们丰富在你的知识树中!
【板块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一:窥视微观世界,洞晓宏观反应
【例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活动二:火眼金睛,我最棒!(限时3分钟,比的是快、多、准) 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1))Mg+O 2 ↑ ==
MgO 2
(2)KClO 3+MnO 2 = =KCl+MnO 2+O 2↑
(3)2P 2O 5 == 4P+5O 2
(4)KClO 3 == KCl+O 3↑
(5)Al+O 2 == Al 2O 3↓
(6)4Fe+3O 2 == 2Fe 2O 3
活动三:行家出手,谁与争锋(限时3分钟,比的是完美) 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40 ℃和高压条件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金刚石(C)和碳酸钠(Na 2CO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CH 4)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小结】继续让你的知识树更旺盛些吧!
【板块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活动:你的分数,我做主(限时5分钟,比的是严谨)
【例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5g,加热至气体不再发生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g,求(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固体各是什么? 质量各是多少?
【板块小结】让你的知识树再繁茂些吧!
【课堂小结】1、秀出你的知识树 2、进行完本节课的你——达标了吗?
△ 点燃
点燃
点燃

MnO 2
【当堂达标检测】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2.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
3、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
...的是()
A、CaCO高温CaO+CO2↑
B、2KMnO4△ K2MnO4+MnO2+O2↑
C、Al+O点燃Al2O3
D、CO2+Ca(OH)2=CaCO3↓+H2O
4、将A物质10克、B物质20克混合加热至高温,反应后剩余A物质4克,剩余B物质2克,同时生成C物质22克,D物质若干克。

请回答以下题目:
(1)D物质的质量为克;
(2)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如果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18、44、2,则在化学方程式中A、B、C、D四种物质的计量数分
别、、、
(4)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提升】
1、25克M 物质与5克N 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克M 和11克P ,还有一种新物质Q ,若M 、N 、P 、Q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M+N=P+Q
B 、 M+2N=2P+Q
C 、 2M+N=2P+Q
D 、 2M+N=P+2Q 2.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 4ClO 4)的混合物。

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锰酸铵发生下列反应:2NH 4ClO 4
N 2↑+Cl 2↑+2O 2↑+4X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 4ClO 4中氯的化合价为
(2)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 反应。

(3)X 的化学式是 。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A 、B 、C 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1)表中m= 。

(2
(3)若已知A 、B 、C 为28、32、44,则该反应中A 、学计量数之比为 。

(4)用A 、B 、C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该反应属于 反应。

4.把4克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质量比 (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