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第3课时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第3课时“认识线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点,会用直尺画线段,并能够测量线段的长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对厘米、毫米、分米等长度单位有所了解。
但线段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画线段、测量线段长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点。
2.学会用直尺画线段,并能测量线段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用直尺画线段,测量线段长度。
2.难点:理解线段的无限延展性和如何用直尺准确画出线段。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从而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铅笔、彩色粉笔、线段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支铅笔、一张白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长度单位的概念、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等。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长度还可以怎么表示呢?”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线段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点。
同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标注出线段的两个端点和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并总结出线段的定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画线段,边画边讲解步骤。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直尺和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线段作品,并讨论线段的特点和画线段的方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长度单位。
2.认识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读法。
3.能够根据给出的线段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
二、教学重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
2.线段的认识和读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2.理解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介绍长度单位和线段的PPT。
2.教学工具:尺子、线段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实物,让学生看看,询问他们这些线段长短不同,应该怎样表示呢?2. 学习1.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比如厘米、米等。
2.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推测线段长短,并表示出来。
3.教授线段的认识和读法,如“A-B”读作“A到B”等。
3. 操练1.让学生互相测量书桌、椅子等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
2.给出一些线段长度,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写出来。
4. 讲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和线段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堂作业1.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记录下来。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长度单位和线段展开,通过实物展示和操练,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和线段的相关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 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节课程,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特征,能够运用线段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长度单位、图形的周长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和上册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已经初步建立了长度概念。
但线段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征。
2.学生能够运用线段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征。
2.难点:能够运用线段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线段的概念。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线段的特征。
3.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线段的长度。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跑步”,让学生观察并用语言描述比赛路程的长短。
引导学生发现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长度,从而引入线段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征,如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等。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线段的特征。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直尺和绳子制作自己的线段,并互相展示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线段,让学生进行比较,判断哪个线段更长或更短。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线段,还有哪些形状可以用来表示长度?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1《认识长度单位》 第3课时 认识线段教案 (表格式)
1.初步认识线段。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画线段 (限整厘米)。
3.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四、学习重难点
1.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
2.学习难点:感受线段的特征。
五、学习准备
课本、练习本、刻度尺、铅笔等。
六、学习过程(20分钟)
环节(含时间分配)
1.出示书本第 5 页线段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2.提问:尽管它们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可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3.小结:像这样直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线就是线段。
1.学生找一找。
2.摸一摸自己书本的边。
3.根据已有经验再次寻找。
1.观察后回答。(长短不同,方向也不同)
2.线段两端之间都是“直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初识线段(3分钟)
1. 提问:请你想一想,怎样用尺子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呢?
2.创设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情境,出示拔河前 (准备活动) 和拔河过程中拍下的两幅照片。提问:绳子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
3.出示例 6 情境动图,小结:像这样两手之间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画线段也是从尺的刻度 0 开始画起,需要几厘米,就画到刻度几。
二、学情分析
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学生原有的认知来自朦胧的生活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较低,用直观感受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画出整厘米的线段时,可以让学生与前面的测量长度联系起
来,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做文章。
《认识长度单位》 第 3 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03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猜谜游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谁有办法来量一量这根毛线的长度?”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温故知新:下面物体分别长多少厘米?铁钉长( )厘米 树叶长( )厘米2.猜谜游戏引入:(1)谜题:一根根,一条条,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
(打一常用物)(2)预设:谜底:毛线3.变曲为直(1)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2)提问:“谁有办法来量一量毛线的长度?”预设:可以先把毛线拉直,然后用尺子测量长度。
学习任务一:亲身体验,感知线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知线段。
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由此体会“直”是线段的一个基本特征。
从身边物体中找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教学例61.感知线段的直。
(1)提问: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拉紧这根线,有什么感受?预设:变直了(2)提问:谁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把这根弯弯的毛线拉直呢?预设:1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2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3)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4)小结: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如果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预设:不是,它是弯的,不是线段。
(6)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
提问:把线段向不同方向拉后,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怎样可以判断?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直的)2.感知线段有两个端点。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以及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这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征。
2.让学生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准确地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分组合作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交流,从而达到理解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具:每人一份线段模型、测量工具、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之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有什么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段的特点。
教师总结: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线段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线段的掌握程度。
例如:判断题、填空题、画线段等。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线段,还有哪些形状可以测量长度?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
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长度单位 第3课时 线段的认识及画法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第3课时线段的认识及画法教学目标:1.能够对线段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理解;2.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和直线板画线段;3.能够运用线段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线段的概念和特点;2.刻度尺和直线板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不同线段之间的长度比较;2.刻度尺和直线板的使用技巧与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刻度尺和直线板;2.几道线段比较的题目。
教学过程:1. 导入如果一支笔的长度是1个单位,那么这张纸张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个单位呢?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
2. 演示将刻度尺放在黑板上,向同学们介绍刻度尺上的刻度单位和量度方式,并从头到尾读出它们的值。
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比如刻度尺要平放,读数时要准确,等等。
3. 讲解接下来,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帮助同学们形象学习线段。
4. 操作要求同学们拿起刻度尺和直线板,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同学们,用两个“箭头”表示长度,在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值的准确性,不能偏差太大。
5. 讨论教师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
如:两条线段分别是3个单位和4个单位,哪条线段更长?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多少?6. 小结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向同学们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要点,让同学们巩固和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7. 作业布置:让同学们收起刻度尺和直线板,布置一下关于线段的题目,要求尽量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思考题:以上我们都是固定单位画线段,那么如果一个线段长度差距很大,而且我们只有一把固定单位的刻度尺,这时怎么才能快速且准确的测量出线段长度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 认识线段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学习内容】:课本5、6页【学习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3.量一量,乌龟要爬( 6 )厘米才能吃到小鱼。
(教材P10 T11)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小蚂蚁要爬多少厘米才能吃到苹果? 答:小蚂蚁要爬7厘米才能吃到苹果。
(答案不唯一)
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软尺
皮尺
卷尺
测量轮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1厘米
线段的左端 与尺子的刻 度0对齐。
1厘米
3厘米
1厘米
3厘米
做一做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教材P,一 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出是 什么图形吗? (教材P5 做一做T2)
优翼
答: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画出的图形 是一个三角形。
3.先估一估,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再量一量,看 你猜得对吗。
课后作业 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情境导入
这两条线哪一根长? 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优翼
把线拉直
探究新知
6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优翼
直的
仔细观察,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生活中你能在哪里找到线段?
优翼
像这样直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线就是线段。
用尺子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
1.画出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教材P6 做一做T1) 6 厘米
2.在距离 3 厘米处画一朵 ,5 厘米处画一棵 , 10 厘米处画一个 。(教材P6 做一做T2)
巩固运用 1.下面图形各有几条线段?
( 4 )条 ( 5 )条 ( 0 )条 ( 4 )条
( 3 )条 ( 10 )条 ( 12 )条 ( 3 )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及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的特点,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并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对于直线、射线等基本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还不够清晰,对于如何正确地画出线段和比较线段的长短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的特点。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并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
2.难点:让学生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比较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绳子、彩笔等。
2.学具: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是线段?线段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对线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明确线段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知道线段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的图形。
同时,教师让学生注意线段与直线、射线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和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不同的线段,并让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线段,让学生判断线段的长短,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如:“这条线段比那条线段长”,“这两条线段一样长”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长度单位 第3课时 认识线段|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线段的定义及其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线段的概念,并学会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内容将包括:- 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固定的直线部分。
- 线段的特征:直线上的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最短的。
- 线段的测量:利用直尺等工具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 能够用直尺等工具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 能够测量并计算出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抽象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此外,线段的测量和作图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 直尺:用于作图和测量线段长度。
- 白纸和铅笔:用于绘制线段和记录数据。
- 橡皮:用于修正错误。
- 实物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
3. 演示:使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展示如何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4. 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练习测量和作图。
5.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问题。
6.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 线段的定义和特征。
- 线段的测量和作图方法。
- 重要公式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 绘制指定长度的线段。
- 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
- 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线段的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对线段概念的理解程度。
- 学生在作图和测量方面的掌握情况。
-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总结本课时通过详细的讲解、实际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线段的概念,并掌握测量和作图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线段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能够用尺子或其他长度单位工具测量线段的长度。
–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用线段解决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测量、比较线段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线段的定义。
–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运用线段解决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线段与直线、线段与封闭曲线的区别。
- 训练学生观察线段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直尺、量角器等长度测量工具。
–各种长度不等的线段模型。
2.教学素材:–带有线段图形的教学PPT。
–相关线段测量的例题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线段的概念。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引入线段的测量方法。
3.示范操作:老师示范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线段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并相互核对。
5.讲解理论:介绍线段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线段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区别。
6.解答疑问:解答学生对线段测量方法的疑惑,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使用尺子测量家具等物体的线段长度,并写出测量结果。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概念,并掌握了线段的测量方法。
提升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引入线段的延长、截取等相关概念,深入教学。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线段的特性,促进彼此学习。
2.制作线段测量小挑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测量不同长度的线段,并进行比较。
七、板书设计•线段的定义: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线段,用“AB”表示。
•测量线段的方法:使用尺子等工具,注意准确读取刻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3课时,主题是“认识线段”。
学生将学习线段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段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识别和绘制线段。
教学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的性质、线段的绘制和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线段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线段模型、直线和曲线模型、尺子、粉笔。
2.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引出线段的定义。
2. 讲解:讲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
3. 练习:让学生绘制线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4. 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线段进行问题的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认识线段2. 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一条直线部分。
3. 性质:线段的长度是确定的,可以用尺子测量。
4. 绘制:用尺子绘制线段,注意两个端点的位置。
5. 应用: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距离、绘制图形等。
作业设计1. 绘制不同长度的线段,并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运用线段进行问题的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对线段有了深入的理解。
学生能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线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段。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对于本节课“认识线段”而言,教学难点主要包括线段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以及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3课时“认识线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尺规工具画线段,并能够测量线段的长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如米、厘米、毫米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但是,对于线段的含义和画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以及如何用工具画线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尺规工具画线段,并能够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含义,线段的画法,线段长度的测量。
2.教学难点:线段的特征,如何用直尺和尺规工具画线段,以及测量线段长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实验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尺规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操作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线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线段的含义: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如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等。
3.学习线段的画法:讲解线段的画法,演示如何用直尺和尺规工具画线段,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返回目录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今天我同们学就们通,过给这你根们绳变子个来魔发术现, 生活中走关过于路数过学别的错小过奥哟秘!。看一
看这是什么东西呀? 哇,是一根绳子。
返回目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绳子变曲为直
两手握住绳子的两 头,用力拉紧,就 变成一条直直的线。
返回目录
四、全课总结,提升能力
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线段是直的且可以 量出长度。还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画 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
返回目录
五、课后同步训练
作业:完成《学练测》P3。
返回目录
(三)自主探索
找请一同找学我们们动周手围摸的一哪摸些,物感体受可一以看 成下线线段段。的特征。
黑板、书桌、课本的 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小结:判断一条线是不是线段的关键是看它是不是直的 且可以量出长度,与其长短、粗细、放置方向等无关。
返回目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四)学习画线段
认识了线段,想能一不想能,自还己可画以一从条哪3 厘米长的线段里呢画?到应哪该里怎?么画?
返回目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五)你知道吗?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 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返回目录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一)基础练习
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返回目录
(二)拓展应用
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4 )条
( 5 )条
( 4 )条
( 3 )条
( 12 )条
返回目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四)学习画线段
从刻度1画到刻度4, 是3厘米。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 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的概念。
2.能够用长度单位“米”、“分米”测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长度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
2.掌握用长度单位“米”、“分米”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1.区分长度单位“米”、“分米”的概念。
2.能够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理解线段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尺子、几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用线段、尺子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线段长度的不同,并引出长度单位“米”、“分米”。
### 2. 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 教师板书“米”、“分米”的符号,分别解释其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
### 3. 认识线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说明线段两端点的重要性,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线段图形。
### 4. 训练测量线段长度教师指导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线段的长度,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
### 5. 拓展练习教师出示几个未标注长度的线段图形,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并写出它们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长度单位“米”、“分米”的重要性以及线段长度的概念。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度单位“米”、“分米”的练习。
2.尝试测量家里或学校周围的几个线段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以及线段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认识线段 画线段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第5页“做一做”、第6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6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以及三个实物图直接形象地描述出了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由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例7教学画线段,用尺子量一量,标出线段的实际长度,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认识线段,形象、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用尺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1.认识线段的教学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感受、理解线段。
让学生分层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让每个学生通过比较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画线段时,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承前启后链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
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这是什么呢?生:线。
师: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画线段)【品析: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段的学习状态。
】游戏导入: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汇报摆出的绳子的形状、特点。
(如果有学生摆出直的,则直接导入新课;如果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说明这样摆放用的时间最短,而且最简洁)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03课时认识线段,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中的线段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逐步建立线段的表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能够正确画出线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线段,提高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线段,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线段的意义。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强调画线段时要准确测量两个端点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线段的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