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广东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碰撞与运动类

合集下载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广东卷)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广东卷)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广东卷) 测试题2019.91,10.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固定放置两个小球1和2,它们的质量相等,电荷分别为和-()。

球1和球2的连线平行于电场线,如图。

现同时放开1球和2球,于是它们开始在电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球1和2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任意有限值,则两球刚被放开时,它们的加速度可能是: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3.一列简谐波沿一直线向左运动,当直线上某质点a 向上运动到达最大位移时,a 点右方相距0.15m 的b 点刚好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 0.6mB. 0.3mC. 0.2mD. 0.1m3,12.(12分)图中R 为已知电阻,为待测电阻,为单刀单掷开关,1q 2q 12q q о о 21 E 左 a b 右• •x R 1K 2K为单刀双掷开关,V 为电压表(内阻极大),E 为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现用图中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及电阻 写出操作步骤:由R 及测得的量,可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5.(15分)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两条平行导电导轨MN 、PQ,导轨间距离为,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两根金属杆1、2摆在导轨上,与导轨垂直,它们的质量和电阻分别为和,两杆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已知:杆1被外力拖动,以恒定的速度沿导轨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杆2也以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导轨的电阻可忽略,求此时杆2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εxR εx R l 12m m 、1R 2、R μ0v5,16(16分)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试问,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多长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 ,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

2014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生)

2014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生)

01.相互作用1. (2014年 广东卷)14、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的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2.(2014 海南卷)5.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 点,右端跨过位于O /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OO ‘段水平,长为度L ;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 。

则钩码的质量为A .M 22B .M 23 C .M 2 D .M 3 3. (2014年 山东卷)14.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的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1F 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2F 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A .1F 不变,2F 变大B .1F 不变,2F 变小C .1F 变大,2F 变大D .1F 变小,2F 变小4.(2014上海卷)9.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 端与水平面相切。

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 作用下,缓慢地由A 向B 运动,F 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 .在运动过程中A .F 增大,N 减小B .F 减小,N 减小C .F 增大,N 增大D .F 减小,N 增大02.直线运动1.(2014年 大纲卷)14.—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质点在t =0时位于x =5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

当t =8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mB .x =8mC .x =9mD .x =14m2.(2014 福建卷)15.如右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2014年全国15套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4年全国15套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4年全国15套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选择题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答案 B A C B AC AD BD BD AC 非选择题 34、(18分)(1)①1.30②A ③B ④短路(2)①50 ②相等③滑块的动能④正比压缩量 35、(18分)解:(1)P1、P2碰撞过程,动量守恒mv1=2mv ① 解得v= v12=3m/s ② 碰撞损失的动能ΔE=12mv21-12(2m)v2 ③ 解得ΔE =9J ④ (2) 由于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故P在AC间等效为匀减速运动,设P在AC段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规律,得μ(2m)g =2ma⑤ 3L=vt-12at2⑥ v2=v-at⑦ 由①⑤⑥⑦解得v1=t2+24tv2=24-t22t ⑧ 由于2s≤t≤4s 所以解得v1的取值范围10m/s≤v1≤14m/s ⑨ v2的取值范围1m/s≤v2≤7m/s 所以当v2=7m/s时,P向左经过A 点时有最大动能 E=12(2m)v22=49J ⑩ 36、(18分)解:(1)粒子在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有 qEd=12mv2 -0 ① 粒子在Ⅰ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B0=mv2r ② 当k=1时,由几何关系得r=L ③ 由①②③解得E=qB02L22md ④ (2)由于2<k<3时,由题意可知粒子在Ⅱ区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几何关系可知(r-L)2+(kL)2=r2 ⑤ 解得r=(k2+1)2L ⑥ 由②⑥解得v=(k2+1)qB0L2m ⑦ 粒子在Ⅱ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B=mv2r1 ⑧ 由对称性及几何关系可知 k(3-k)=rr1 ⑨ 解得r1=(3-k) (k2+1)2kL ⑩ 由⑧⑩解得 B=k(3-k) B0 2014高考物理海南卷 1.如图,在一水平、固定的闭合导体圆环上方。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和解释PPT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和解释PPT

• 16. 如图4所示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 擦缓冲器结构图. 图中①和②为锲块, ③和 ④为垫板,锲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 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 〕 • A. 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 B. 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 C. 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 D. 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 (2)【10分】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 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①如图10(a)所示,将轻质弹 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 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表1所示.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 = N/m . ( g 取9.80 m/s2 ) • ② 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10(b) 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 度大小 . • ③ 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 ;释放滑块,记录 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 .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 转化为 。 • ④重复 ③ 中的操作,得到v 与x 的关系如图10(c)所示,由 图10(c)可知v 与x 成 • 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同一根弹簧,弹簧的弹 性势能与弹簧的 • 成正比.
• 20. 如图7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 一个带电量为+Q 的小球P .带电量分别为-q 和 +2q 的小球M 和N ,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 面上. P 与M 相距L . P 、M 和N 均视 为点电荷.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 与N 的距离大于L . • B. P 、M 和N 在同一直线上. • C. 在P 产生的电场中,M 、N 处的电势相同. • D. M 、N 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18.AD
• 19.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P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头. 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 不变, • 闭合电键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滑头P 向下滑动时,灯L 变亮. • B. 滑头P 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 C. 滑头P 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 • D. 滑头P 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牛顿运动定律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9.[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15.[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C D8.[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7.[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5.[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4.C5[2014·新课标Ⅱ卷]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3.(18分)[2014·山东卷]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图乙(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1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mgk,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2)sin θ=l0sin θ+mg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B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N=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C错误,D正确.19.A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置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 正确,B、C、D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15.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 ⎛⎭⎪⎫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8.BCD [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7.BC[解析] 若P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2小于v1,则P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正确;当P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2大于v1,则小物体P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正确.5.D[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 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22.(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故小车的加速度和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图像不过原点,小车受到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有摩擦力的影响.(3)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结论.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v t0+v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72 km/h).⑥24.[答案] (1)87 s8.7×102 m/s(2)0.008 kg/m[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④v=8.7×102 m/s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 v2max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⑦由⑥⑦式得k=0.008 kg/m ⑧23.[答案] (1)8 m/s2 2.5 s(2)0.3 s(3)41 5[解析] (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v0=20 m/s,末速度v t=0,位移s=25 m,由运动学公式得v20=2as①t=v0 a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8 m/s2③t=2.5 s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由运动学公式得L=v0t′+s⑤Δt=t′-t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Δt=0.3 s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0,志愿者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20=F2+(mg)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F0 mg=41 5⑩。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直线运动 专题2. 相互作用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4. 曲线运动专题5.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专题6. 机械能 专题7. 静电场 专题8. 恒定电流 专题9. 磁场专题10. 电磁感应 专题11. 交变电流 专题12. 光学专题13. 原子物理 专题14. 动量专题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直线运动1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14. [2014·全国卷] 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14.B [解析] 本题考查v t 图像. v t 图像与x s 1-s 2=3 m ,由于初始坐标是5 m ,所以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臵为x =3 m +5 m =8 m ,因此B 正确.(2014上海)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B)(C(D[答案]A13.[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解析] 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 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选项B正确;v 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和0~4 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5.[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C5.A[解析]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0=2a2(x-x0),这里的v20=2a1x0,x>x0,则v2=2a1x0+2a2(x -x0)=2(a1-a2)x0+2a2x,即v=2(a1-a2)x0+2a2x(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15.[2014·山东卷]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15.A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 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 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 错误,D 正确.22. [2014·全国卷]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9.80 m/s 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2.(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 hs =5.88 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解析] (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 =(x 3+x 4)-(x 1+x 2)(2T )2=4.30 m/s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s =5.88 m/s 2,由于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相互作用14. [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 [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 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 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 向上,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 、D 错误.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θ=G cos 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 ”或“T Q ”)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 移到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 ”或“Q ”)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 0=________ N ,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 0=________.[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 P 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mgL L 2-D 22(L 2-D 2)[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60 cm 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 P sin α=T Q sin 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 α<sin β,则T P >T Q ,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 P 的曲线,曲线Ⅰ为T Q 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 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 P =T Q =T 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 0sin α=T 0sin β,得α=β,T 0cos α+T 0cos β=mg ,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 1,由几何关系有l 1sin α+(L -l 1)sin β=D ,以上方程解得T 0=mgL L 2-D 22(L 2-D 2).21. [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a)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 1≈4 cm ,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 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23.[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略(3)③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同样给分) ④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同样给分)[解析] (1)①k =mgΔx =0.100×9.80(5.26-4.06)×10-2=81.7 N/m ;②1k =181.7m/N =0.0122 m/N.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10-4,故直线方程满足1k =5.8×10-4n m/N ,即k =1.7×103 n N/m(在1.67×103n ~1.83×103n之间均正确)④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 l 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1.(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故F 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θ角相同,故F=F(3)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mgk,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2)sin θ=l0sin θ+mg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8.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B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N=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C错误,D正确.19.[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19.A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臵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臵,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正确,B、C、D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15.[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C D15.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 8.[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8.BCD [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7.[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7.BC [解析] 若P 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 2小于v 1,则P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 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 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 正确;当P 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2大于v1,则小物体P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正确.5.[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5.D[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 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2.(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故小车的加速度和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图像不过原点,小车受到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有摩擦力的影响.(3)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结论.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 =v 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72 km/h).⑥24.C5[2014·新课标Ⅱ卷]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4.[答案] (1)87 s8.7×102 m/s(2)0.008 kg/m[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④v=8.7×102 m/s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 v2max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⑦由⑥⑦式得k=0.008 kg/m ⑧23.(18分)[2014·山东卷]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试题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试题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试题分析一、近3年试题对比通过上述表格对2013年、2014年、2015年的高考试题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相当的稳定。

主要表现为:考点稳定,考查方式稳定,难易程度稳定等等。

考点上考查重点知识,常用知识,基本知识。

考查方式上设计常规的物理情景,如果与生活生产相结合则尽量把问题简化,不人为故意设置障碍;考查方式上还表现在一个题目尽可能从多角度考查,在有限的试题里尽可能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控情况。

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以中等难易的试题为主,尽量使试题简约,思维方式简约,只要学生理解了该知识点,就可以较为容易的拿到分数。

显然,目前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稳定性,可以大大的减低学生学习的负担,我相信该方式还会持续,故2016年考查的方式不会有多大变化,学生只要把重点知识、方法学精、学透、练熟,就能成为高考的胜利者。

当然,相对2013年、2014年的试题,今年的考试试题稳中有变。

高考新动向今年的高考试题稳定是主流,但也有新的变化,该变化主要体现在电学实验上。

对电学实验的考查以往是单一实验的考查(14年的电学实验甚至只定性考查实验方法),这次是一个实验既考查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又考查了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量方法,还考查了对测量原件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多用电表的读数。

是对学生电学实验的一个全面的考查。

……该变化更是凸显出命题者愈加重视学生的知识、方法的全面掌握能力,避免考查的单一性,达不到高考人才选拔的目的。

⏹考点新变化今年高考试题有三个点变化突出:1、运动学的考查(14题)。

以前的考查都是运动学公式的应用,今年考查的是相对运动,而且是非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相对运动。

该考法出人意料。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考查(16题),以往的考查往往要联系数学、考查临界问题,而现在的考查简化为简单的半径公式与周期公式的应用。

3、电磁感应的考查(35题),不再考查复杂的双轨模型,而是把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分开来与力学、电路组合进行简单的考查。

2014高考物理大题汇总分类

2014高考物理大题汇总分类

一、动量:
广东35.(18分)图24 的水平轨道中,AC段的中点B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1与静止在A点的物体P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1=2s至t2=4s内工作,已知P1、P2的质量都为m=1kg,P与A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段长l=4m,g取10m/s2,P1、P2和P均视为质点,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
⑴物块与凹槽相Leabharlann 静止时的共同速度; ⑵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
⑶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
(1)若v1=6m/s,求P1、P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点,求v1的取值范围和P向左经过
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全国卷二如图,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1)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2)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安徽24.(20分)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所示,L为1.0m,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0=5m/s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求:(

2014年高考物理(广东卷)

2014年高考物理(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3.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 C .第1 s 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不等 D .0~2s 内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答案】B【解析】 0~3 s 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 错误;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 内和第4 s内图像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选项B 正确;v -t 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 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第3 s 内和第4 s 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 和0~4 s 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 错误。

14.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 .M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 方向 D .N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A【解析】M 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 正确;N 处支持力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 向上,故选项B 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 、D 错误。

15.如图8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 和塑料管Q 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 A .在P 和Q 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 .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C .在P 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 中的长D .落至底部时在P 中的速度比在Q 中的长 【答案】C【解析】磁块在铜管中运动时,铜管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磁块会受到向上的磁场力,因此磁块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且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 、B 错误;磁块在塑料管中运动时,只受重力的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磁块落至底部时,根据直线运动规律和功能关系,磁块在P 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 中的长,落至底部时在P 中的速度比在Q 中的小,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广东十年(2004~2014)高考综合卷中物理科目题目汇总

广东十年(2004~2014)高考综合卷中物理科目题目汇总
答案
B 结点 O 受到拉力 FA、FB 和竖直绳拉力 T(T=G)三个力作用,且三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FA、FB 的矢量和 大小等于 G,但 FA、FB 的大小之和并不等于 G,C、D 两项错误;由对称性可以判断 FA 与 FB 大小相等,B 项 正确;AO 与 BO 夹角为 120°时,FA=FB=G,AO 与 BO 夹角小于 120°时,FA<G,AO 与 BO 夹角大于 120° 时,FA>G,所以 A 项错误. 第 2 题(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卷))
第 9 题(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文科使用)(广东卷))
题目
图 7 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据此图象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质点在第 1 秒末停止运动 C.质点在第 2 秒内做匀减速运动
答案
图7 B.质点在第 1 秒末改变运动方向 D.质点在前 2 秒内的位移为零
题目
下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
B.t=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0.75 m/s2
C.第 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答案
B
解析:t=1 s 时,加速度为 1.5 m/s2,3—7 s 物体加速度为-0.75 m/s2,故 A 错误,B 正确;第 3 s 内位移为 3 m,加速过程位移为 3 m,减速过程位移为 6 m,故 C、D.均错误。
图2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
答案
B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有 F-mg=ma,F=210 N,对人受力分析有 F 支=Mg-F=490 N。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力学计算专题(二)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力学计算专题(二)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力学计算复习题(二)班级姓名1.(13年汕头一模36 )(18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C用轻绳悬挂在O点.小球下方有一质量为2m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球的位置比车板略高.一质量为m的物块A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向左滑上平板车,此时A、C间的距离为d.一段时间后,物块A与小球C发生碰撞,碰撞时两者的速度互换,且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1)若A碰C之前物块与平板车已达共同速度,要使碰后小球能绕O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轻绳的长度l应满足什么条件?(2)若A碰C之前物块与平板车已达共同速度,求d 和v0之间满足的关系和碰后物块与平板车最后共同的速度v.(3)若A碰C之前物块与平板车未达共同速度,求碰后物块与平板车最后共同的速度v与v0和d的关系.d2.(13年肇庆一模36)(18分)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 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速率v=3.0 m/s匀速运动。

三个质量均为m=1.0 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

滑块A以初速度v0=2.0 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仍为零。

碰撞使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 c=2.0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落至地面上的P点。

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g=10m/s2。

求:(1)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总能落至P点,则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的最大速度v m是多少。

2010~2014年广东高考题分类汇编

2010~2014年广东高考题分类汇编

2010~2014年广东省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一部分:选择题说明:单选题:4道×4分=16分,双选题:5道×6分=30分,共46分。

【考向一】质点的直线运动〖题1〗(2014年广东高考•13)(单选)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1s 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题2〗(2013年广东高考•13)(单选)某航母跑道长200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 .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题3〗(2010年广东高考•17)(双选)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 .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 .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 内的加速度D .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考向二】静态平衡的受力分析〖题4〗(2014年广东高考•14)(单选)如图,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的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题5〗(2013年广东高考•20)(双选)如图,物体P 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 的上表面水平。

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 上,则( )A .P 向下滑动B .P 静止不动C .P 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 .P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题6〗(2012年广东高考•16)(单选)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 .G 和GB .22G 和22G C .12G 和32G D .12G 和12G〖题7〗(2011年广东高考•16)(单选)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1>F 2>F 3B .F 3>F 1>F 2C .F 2>F 3>F 1D .F 3>F 2>F 1 〖题8〗(2010年广东高考•13)(单选)如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 、B 点等高,O 为结点,轻绳AO 、BO 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 、F B ,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 A 一定小于G B .F A 与F B 大小相等 C .F A 与F B 是一对平衡力 D .F A 与F B 大小之和等于G 〖题9〗(2010年广东高考•20)(双选)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 .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C .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D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考向三】曲线运动〖题10〗(2013年广东高考•19)(双选)如图,游乐场中,从高处A 到水面B 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

2014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及试卷分析

2014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及试卷分析

2014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及试卷分析科目总分分析人分析时间物理100分佛山龙文教研物理组2014-6试卷内容结构分析(考察范围、知识点、分值分布、难易度等)题号题型考试范围知识点分值难易度13 单选力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图像 4分易14 单选力学共点力平衡摩擦力 4分易15 单选电磁学力学电磁感应匀加速直线运动 4分易16 单选力学功能转换 4分易17 双选热学理想气体-等温线 6分易18 双选原子核光电效应 6分易19 双选电学理想变压器 6分中等20 双选力学电学共点力平衡库仑定律电势 6分中等21 双选力学圆周运动天体密度的测量 6分较难34 实验电学万用电表的使用电路故障判断 9分中等34 实验力学机械能守恒定律 9分中等35 计算力学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18分较难36 计算磁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 18分较难试题结构分析(各题型常考的重难点、分值占比、近题型重难点分值占比单选牛顿运动定律 4% 物体平衡 4% 电磁感应 4% 功能转换 4%双选理想气体-等温线 6% 光电效应频率与跃迁 6%三年对比的异同点)试题结构分析(各题型常考的重难点、分值占比、近三年对比的异同点)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关系6%牛顿定律 6% 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 6% 实验电学 9%电压表读书电压表的正确使用电路故障分析力学 9% 弹簧劲度系数计算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功能转换实验结论判断计算力学 18% 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磁学18%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情况的讨论运动轨迹的直径调整与变化试题比较稳定。

主要表现在考点的稳定,突出考查重点知识、主体知识与常规思维,考查的知识点不偏不怪,并且注重考查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试题的另一特点是,题意的呈现规范、简约,选择题字数相对较少,减少了阅读量。

第16题,功能关系的考查,把该知识点从力学综合题中分离出来独立成题,使力学综合题过程简化,难度有所降低。

2010-2014年最新广一模、广二模、高考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选择题回顾

2010-2014年最新广一模、广二模、高考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选择题回顾

l1
4
l2
想好的,不想不好的!
英德市第一中学高三物理组
何院平
【2014 年高考 14】 、如图 7 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 P 在支撑点 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 N 说法正确的是 广州卓越教育培训中心 A、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李咏华作图 P B、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 MN 方向 D、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M
F2
图 5
【2012 年广一模 19】如图,在坚直方向上,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 a、b,一端与质量为 m 的物体相连 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当物体平衡时,如果 a A. a 被拉长,则 b 一定被拉长 m B. a 被压缩,则 b 一定被压缩 b C. b 被拉长,则 a 一定被拉长 D. b 被压缩,则 a 一定被拉长 【2012 年高考 16】如图 3 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45°,日光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 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G 和 G B.
A
1
B b
C
D
a
英德市第一中学高三物理组
何院平
【2012 年广一模 20】如图,节水灌溉中的喷嘴距地高 0.8m,假定水从喷嘴水平喷出,喷灌半径为 4m, 不 计空气阻力,取 g=10m/s2.则 A.水下落的加速度为 8m/s2 B.水从喷嘴到地面的时间为 0.4s C.水从喷嘴喷出后动能不变 D.水从喷嘴喷出的速率为 10m/s 【2012 年广二模 15】 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由图可知 A. 甲的加速度为 4m/s2 B. 乙的速度为 1.3m/s C. 3s 末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 3s 内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 【2012 年高考 17】图 4 是滑到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到底部 B 处安装一 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 N 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 同高度 h 处由静止下滑,通过 B 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N 小于滑块重力 B.N 大于滑块重力 C.N 越大表明 h 越大 D.N 越大表明 h 越小 【2013 年广一模 19】如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地方,以不同的水平速度同时抛出两个 小球。则两球

广东省2010-2014年高考物理

广东省2010-2014年高考物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

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图2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F 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 A一定小于GB.F A与F B大小相等C.F A与F B是一对平衡力D.F A与F B大小之和等于G14.图3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J,缸内气体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J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J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J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J15.如图4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

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A.体积不变,压强变小B.体积变小,压强变大C.体积不变,压强变大D.体积变小,压强变小16.如图5所示,平行导轨间有一矩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细金属棒PQ沿导轨从MN处匀速运动到M'N'的过程中,棒上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图示,可能正确的是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图6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 .0~1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 .0~2s 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s 内的加速度D .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 .238234492902U Th +He →是α衰变B .1441717281N +He O+H →是β衰变 C .23411120H +H He +n →是轻核聚变 D .828203436-1Se Kr +2e →是重核裂变19.如图是某种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确定该电压的A .周期是0.01sB .最大值是311VC .有效值是220VD .表达式为U =220sin100πt (V ) 2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 .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C .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D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1.如图是某一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B .该点电荷带负电C .a 点和b 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D .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10-2014广东高考以及模拟试题汇编—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广东省梅县松口中学)

2010-2014广东高考以及模拟试题汇编—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广东省梅县松口中学)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2009广东高考)11.元素X 、Y 、Z 原子序数之和为36,X 、Y 在同一周期,X +与Z 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同周期元素中X 的金属性最强B .原子半径X >Y ,离子半径X +>Z 2-C .同族元素中Z 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 .同周期元素中Y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B(2010广东高考)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 丙<丁<戊B .金属性:甲>丙C .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 .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C(2011广东高考)22.(双选)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 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 .原子半径:丙>丁>乙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 .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 .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AD(2012广东高考)22.(双选)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 .WX 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 .Y 和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X Y Z W R+8+6 +4 +2 0 ———BD(2013广东高考)22.(双选)元素R 、X 、T 、Z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R 单质在暗处与H 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非金属性:Z<T<XB .R 与Q 的电子数相差26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BD(2014广东高考)23.(双选)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

2014年广东卷理综物理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2014年广东卷理综物理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物理本试卷共13题,共1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1.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D.0~2s内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3.如图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长4.如图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块,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时弹簧压缩过程中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块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

5.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6.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v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用频率小于v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率大于v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电键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B.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8.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P,带电量分别为-q和+2q的小球M和N,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与M相距L,P、M和N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与N的距离大于LB.P、M和N在同一直线上C.在P产生的电场中,M、N处的电势相同D.M、N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9.如图所示,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角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长C.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D.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三、非选择题10.(1)(8分)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高考物理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广东卷.DOC

高考物理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广东卷.DOC

2014·广东卷(物理课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3.[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解析] 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内图像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v-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和0~4 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14.[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A.M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D错误.15.[2014·广东卷] 如图8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大15.C[解析] 磁块在铜管中运动时,铜管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磁块会受到向上的磁场力,因此磁块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且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B错误;磁块在塑料管中运动时,只受重力的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磁块落至底部时,根据直线运动规律和功能关系,磁块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小,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16.[2014·广东卷] 图9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16.B[解析] 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摩擦力做负功,则缓冲器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车厢撞击过程中,弹簧被压缩,摩擦力和弹簧弹力都做功,所以垫块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性势能,选项C、D错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者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7.[2014·广东卷] 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10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17.AC[解析] 充气袋被挤压时,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于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故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内能增加,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体积减小,内能增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压强变大,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18.[2014·广东卷]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18.AD[解析]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增大,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能否发生与照射光频率有关,与照射光强度无关,选项B错误;改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如果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否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hν-W0,故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D正确.19.[2014·广东卷] 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向下滑动时,灯B .P 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C .P 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D .P 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19.BD [解析] 由于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电压U 2不变,滑片P 滑动时,对灯泡两端的电压没有影响,故灯泡亮度不变,则选项A 错误;滑片P 下滑,电阻变大,但副线圈电压由原线圈电压决定,则副线圈电压不变,故选项B 正确;滑片P 上滑,电阻减小,副线圈输出电流I 2增大,则原线圈输入电流I 1也增大,故选项C 错误;此时变压器输出功率P 2=U 2I 2将变大,故选项D 正确.20. [2014·广东卷] 如图12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P ,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2q 的小球M 和N ,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 与M 相距L ,P 、M 和N 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与N 的距离大于LB .P 、M 和N 在同一直线上C .在P 产生的电场中,M 、N 处的电势相同D .M 、N 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20.BD [解析] M 、N 处于静止状态,则M 、N 和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则F PM =F PN ,即k Qq L 2=k 2Qq x 2,则有x =2L ,那么M 、N 间距离为(2-1)L ,故选项A 错误,选项D 正确;由于M 、N 静止不动,P 对M 和对N 的力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故选项B 正确;在P 产生电场中,M 处电势较高,故选项C 错误.21. [2014·广东卷] 如图13所示,飞行器P 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B .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C .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D .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21.AC [解析] 根据G Mm R 2=mR 4π2T 2,可知半径越大则周期越大,故选项A 正确;根据G Mm R 2=m v 2R,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则环绕速度越小,故选项B 错误;若测得周期T ,则有M =4π2R 3GT 2,如果知道张角θ,则该星球半径为r =R sin θ2,所以M =4π2R 3GT 2=43π(R sin θ2)3ρ,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故选项C 正确,而选项D 无法计算星球半径,则无法求出星球的平均密度,选项D 错误.34.[2014·广东卷] (1)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22(a)所示,R 0为保护电阻,P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开关S.①用电压表测量A 、B 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 V 挡,示数如图22(b)所示,电压值为________V.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 应先置于________端.③要使输出电压U 变大,滑片P 应向________端滑动.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 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________的风险(选填“断路”或“短路”).(a) (b)(2)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①如图23(a )所示,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 =________N/m.(g 取9.80 m/s 2)②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23(b)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③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 ;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 .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________.④重复③中的操作,得到v 与x 的关系如图23(c).由图可知,v 与x 成________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________成正比.(a) (b)(c)34.(1)①1.30 ②A ③B ④短路 [解析] ①据十分之一估读法,应该为1.30 V ; ②接通电路前,应该使滑片置于A 端,用电器上的电压为0,这样才能起到保护外电路的作用;③要增大外电路电压,需要使滑片滑向B 端;④若电源电路输出端短路,电源电路中没有接入保护电阻,则当滑片滑至B 端时,电路就会短路,电源被烧毁.(2)①50 ②相等 ③滑块的动能 ④正比 压缩量的平方[解析] 根据F 1=mg =k Δx 1,F 2=2mg =k Δx 2,有ΔF =F 1-F 2=k Δx 1-k Δx 2,则k =0.490.0099N/m =49.5 N/m ,同理可以求得k ′=0.490.0097 N/m =50.5 N/m ,则劲度系数为k =k +k ′2=50 N/m. ②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相等.③在该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④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v 与x 成正比;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E 弹=12m v 2,即弹性势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则弹性势能与压缩量平方成正比.35.[2014·广东卷] (18分)图24 的水平轨道中,AC 段的中点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 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 1与静止在A 点的物体P 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 1=2 s 至t 2=4 s 内工作.已知P 1、P 2的质量都为m =1 kg ,P 与A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 段长L =4 m ,g 取10 m/s 2,P 1、P 2和P 均视为质点,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1)若v 1=6 m/s ,求P 1、P 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 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 点,求v 1的取值范围和P 向左经过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35.(1)3 m/s 9 J (2)10 m/s ≤v 1≤14 m/s 17 J[解析] (1)P 1、P 2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m v 1=2m v解得v =v 12=3 m/s 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ΔE =12m v 21-12(2m )v 2 解得ΔE =9 J.(2)由于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故P 在AC 间等效为匀减速运动,设P 在AC 段加速度大小为a ,碰后经过B 点的速度为v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得μ(2m )g =2ma3L =v t -12at 2 v 2=v -at解得v 1=2v =6L +μgt 2t v 2=6L -μgt 22t由于2 s ≤t ≤4 s 所以解得v 1的取值范围10 m/s ≤v 1≤14 m/sv 2的取值范围1 m/s ≤v 2≤5 m/s所以当v 2=5 m/s 时,P 向左经过A 点时有最大速度v 3=v 22-2μgL则P 向左经过A 点时有最大动能E =12(2m )v 23=17 J. 36.[2014·广东卷] (18分)如图25 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A 1、A 2竖直放置,间距6L .两板间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以水平面MN 为理想分界面,Ⅰ区的磁感应强度为B 0,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A 1、A 2上各有位置正对的小孔S 1、S 2,两孔与分界面MN 的距离均为L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经宽度为d 的匀强电场由静止加速后,沿水平方向从S 1进入Ⅰ区,并直接偏转到MN 上的P 点,再进入Ⅱ区,P 点与A 1板的距离是L 的k 倍,不计重力,碰到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1)若k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2)若2<k <3,且粒子沿水平方向从S 2射出,求出粒子在磁场中的速度大小v 与k 的关系式和Ⅱ区的磁感应强度B 与k 的关系式.36.(1)qB 20L 22md (2)v =(k 2+1)qB 0L 2m B =k 3-k B 0[解析] (1)粒子在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有qEd =12m v 2 -0 粒子在Ⅰ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 v B 0=m v 2r当k =1时,由几何关系得r =L解得E =qB 20L 22md. (2)由于2<k <3时,由题意可知粒子在Ⅱ区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几何关系可知(r -L )2+(kL )2=r 2解得r =k 2+12L 又q v B 0=m v 2r,则 v =(k 2+1)qB 0L 2m粒子在Ⅱ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q v B =m v 2r 1由对称性及几何关系可知kL(3-k )L =r r 1即r 1=(3-k )(k 2+1)2kL 联立上式解得B =k 3-kB 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35.(18分)
图24 的水平轨道中,AC 段的中点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 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 1与静止在A 点的物体P 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 1=2s 至t 2=4s 内工作,已知P 1、P 2的质量都为m =1kg ,P 与A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 段长L =4m ,g 取10m/s 2
,P 1、P 2和P 均视为质点,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1)若v 1=6m/s ,求P 1、P 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 (2)若P 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 点,求v 1的取值范围和P 向左经过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
解析:((1)P 1、P 2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mv 1=2mv ①
解得v= v 1
2
=3m/s ②
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12mv 21-12
(2m )v 2

解得ΔE =9J ④
(2)由于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故P 在AC 间等效为匀减速运动,设P 在AC 段加速度大小为a ,由运动学规律,得
μ(2m )g =2ma ⑤
3L=vt-12at 2

v 2=v-at ⑦
由①⑤⑥⑦解得v 1=t 2+24
t
v 2=24-t 2
2t

由于2s ≤t ≤4s 所以解得v 1的取值范围10m/s ≤v 1≤14m/s ⑨ v 2的取值范围1m/s ≤v 2≤7m/s
所以当v 2=7m/s 时,P 向左经过A 点时有最大动能,由动能定理:
μ2mg4L=
222mV 2
1
-E k 所以E k ==17J
201335.(18分)如图18,两块相同平板P 1
,P 2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

P
2
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 与弹簧的自由端B 相距L 。

物体P 置于P 1的最右端,质量为2m 且可看作质点。

P 1与P 以共同速度v 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 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后P 1与P 2粘连在一起。

P 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 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P 与P 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 1和P 的最终速度v 2; (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 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 p 。

图24
图18
201236、(18分)
图18(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

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

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所示。

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u o,及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

(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ω的取值范围,及t1与ω的关系式。

(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求ω的取值范围,及E p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2011
13.(18分)如图20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

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

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

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

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
⑴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⑵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

【答案】⑴v B =3
Rg
⑵①R <L <2R 时,W f =μmg (l +L )=
2
1mg (6.5R +L )
②2R ≤L <5R 时,W f =μmgx 2+μmg (l —△x )=4.25mgR <4.5mgR ,即滑块速度不为0,滑上右侧轨道。

滑块不能滑到CD 轨道中点 【解析】⑴μmgs +mg ·2R =
2
1
mv B 2....................................① 所以v B =3
Rg
⑵设M 滑动x 1,m 滑动x 2二者达到共同速度v ,则
mv B =(M +m )v ...................................................② μmgx 1=2
1mv 2
………………③
—μmgx 2=
2
1mv 2—
2
1mv B 2............................④
由②③④得v =
Rg ,x 1=2R ,x 2=8R
二者位移之差△x =x 2—x 1=6R <6.5R ,即滑块未掉下滑板 讨论:
①<L <2R 时,W f =μmg (l +L )=
2
1mg (6.5R +L )
②R ≤L <5R 时,W f =μmgx 2+μmg (l —△x )=4.25mgR <4.5mgR ,即滑块速度不为0,滑上右侧轨道。

要使滑块滑到CD 轨道中点,v c 必须满足:
2
1mv c 2≥mgR ..................................................⑤
此时L 应满足:
μmg (l +L )≤
2
1mv B 2—
2
1mv c 2 ......................⑥
则L ≤
2
1
R ,不符合题意,滑块不能滑到CD 轨道中点。

2010
35. (18分)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
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e 段是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和B 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 处,A 的质量是B 的3倍。

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

B 到b 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 所受重力的
4
3
,A 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 ,求: (1) 物块B 在d 点的速度大小v; (2) 物块A 滑行的距离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