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实施_卓越工程师计划_的企业学习探讨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文章围绕“卓越计划”探讨设立在地级行政区域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分析了这一层次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能力素质要求;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54-02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是指分布在地级行政区域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据教育部最新资料统计,全国共有296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35%,覆盖全国近70%的地级行政区域。
这些院校常常是所在地区仅有的高校或几所高校之一,与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其办学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对各层次高校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先后批准实施的近200所高校中,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占了1/5。
与众多重点及省会城市高校相比,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生源质量等限制,大多整体实力较弱,这样的高校能否培养卓越工程师、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卓越计划”提出“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理念,强调各种类型的高校,可以在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领域,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在不同类型工程人才的培养上追求卓越,这是对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重要启示。
作为地方高校,学校立足地方,依托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内还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因此,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遴选特色专业,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
地方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究
作者简介 : 张烈平( 1 9 7 l 一) , 男, 江 西 省 南康 市人 , 博士 , 教授 , 院长 , 主要 从 事 自动 化 专 业 的教 学科 研 工 作 。
人 才发 展规 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的重 大 改 革项 目, 也 是 促 进 我 国 由 工 程 教 育 大 国迈 向 工 程 教 育 强 国 的 重 大 举 措 。 桂 林 理 工 大 学 是 一 所 以 理 工 科 为 主 的多科 性 地 方 本 科 高 校 , 是教育部第 二批“ 卓 越 计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2 —1 0 修 稿 日期 : 2 0 1 3 —1 2 —2 1
一
、
前 言
在 办 学 定 位 和 培 养 目标 方 面 , 地 方 本 N- 高 校 存 在 着师资 力 量薄 弱 、 设 备条 件落 后 、 区 域 位 置 偏 远 以 及 生 源 基 础 较 弱 等 现 实 问题 , 与 其 他重 点 大学 相 比 , 其 办 学 定 位 和 培 养 目标 也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特 点 _ 3 ] : 其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地 方本 科高 校与 重 点大 学 不尽 相 同 。
地 方本科 高 校存 在 的这 些 不 足 以 及 自身 的 特 点 , 直
接 影 响到“ 卓越计划” 的有 效 实 施 , 制 约 着 人 才 培 养
地方 本科 高 校是 我 国高等教 育体 系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其 办 学 水 平 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直 接 关 系 到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以 及 地 方 本 科 高 校 能 否 为 地 方 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提 供 人 才 保 障 ] 。 国 家实 施 “ 卓 越计 划” 为 地 方 本 科 高 校 实 施 工 程 教 育 改 革 提 供 了一 个 契机, 为地方 本 科 高 校 培 养 卓 越 工程 师 提供 了重 要
高校实施_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王力纲(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广州510520)*摘要:以教育部开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浅议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一些措施,最后就学校目前培养工程人才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doi:10.3969/j.issn.2095-5642.2013.004.034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5642(2013)04-0034-06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工程师大会的主题是“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工程师”对于人类的未来是多么重要,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工程教育”对于人类的未来是何等重要[1]。
2011年教育部1号文件颁布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文件,文件明确指出2010-2020年在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计划,这进一步证实了目前国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急需和重视,进一步证实了未来几十年工程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重心指明了道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因此,高等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现状:大而不强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高校工科在读生700多万人,接受工程教育的总规模数量占当前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35.98%,开设工科专业本科院校数981所,占全国高校的91%,可以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的大学达到572所,可以授予工学博士学位的大学达到269所[2][3]。
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思考
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思考自2010年6月以来,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亦称“卓越计划”)工作启动至今,将近4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果。
在“卓越计划”培养出了一大批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社会背景下,对“卓越计划”的实践之路以及“卓越计划”带给人们的思考进行了简要论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思考“卓越计划”将学校、社会、学生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学校和企业在共同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培养计划,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研究,“卓越计划”显示出了其强有力的有生力量。
一、“卓越计划”实施现状中国在最近几十年间发展迅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并且正处在迈入发达经济实体阶段。
从中国的城市修建这一点上就可看出,社会对“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
“卓越计划”的实施,加紧了教学模式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出了一批更加和社会接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人才,拥有着自身的特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卓越计划”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着较多诟病。
以下就“卓越计划”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之路中出现的诟病作简要阐述。
(一)“卓越计划”的特点1.多样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经济在走多元化,行业在走多元化,企业在走多远化,高校在走多元化,人才也应该走多元化道路。
“卓越计划”主要是培养面向“工业界”的人才,但是,现在的“工业界”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一个生产车间,一条生产线,而是各种各样。
2.超前性国家在每一阶段的发展规划不同,需求人才也会有所区别。
“卓越计划”不光是要培养专业人才,更应该根据国家产业调整,及时更新信息,为社会储备日后需要人才,使国家不会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滞缓国家发展脚步。
3.创新性“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学生自主三者相互配合。
创新意识不光体现在学生的创造力上,也应发挥于学校和企业之中。
诚如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1月9日被公布于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公开课”上的工会十六大的经济形势报告,被媒体冠以“权威、轻松、活泼”的形容词。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校企协同机制构建探究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为例
基本内容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 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在校企协同机制构建方面,目标应当是建立一 个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校企协同机制构 建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内容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双方资源,提升人 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已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校企合作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培养模式,对于提 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演示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方法和效果。
二、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
3、实习阶段:高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安排资深工程师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 实践指导。
二、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
4、科研阶段:校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申报国家级、省级等科研基金, 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此外,企业可向高校提供研发经费支持,促进高校科 技成果的应用。
参考内容三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的必由之路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必由之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的卓越工程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在培养卓越 工程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具体实施措施。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学校和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提升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司春燕;王刚【摘要】Sinc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implements the“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Project”, the university takes a main roa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es social and industrial need as orientation, takes the so-long reform attempt as a basis, takes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projects as carrier, takes the order-orientate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s a pioneer, to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us the university can innovate several new paths to cultivate engineer-featured quality applicable talents.%河北工程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多年的改革尝试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抓手,着力创新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开创出多条工程特色明显、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特色【作者】司春燕;王刚【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处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加快教学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简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教学模式思考论文
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简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教学模式思考论文摘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专业之一。
该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力求做到立足本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以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最终目的,并对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20XX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部分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计划中指出:目前工程教育的紧要任务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企业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其在学校及石油行业中的特殊地位,被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为了制订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与本专业特点结合紧密的培养计划,分别对目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困惑与愿望以及新的培养计划的评价体系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和细致的探讨。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及特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自专业)(前身是“石油矿场机械”专业)1952年成立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53年以石油系为基础创建北京石油学院时正式定名。
198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矿业机械”专业。
199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1999年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合并,改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301)。
20__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
20__年8月,教育部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__年学科专业名单(教高厅函〔20__〕40号),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计划”。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讨[摘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创建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学训工结合3+0.25+0.75),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即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在校园内打造工程环境;送生入企,按照企业培养方案培养工程型人才;送课进企,在学训工结合的氛围中完成理论教学;以科研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创新项目为牵引,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实践教学一、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即企业和高校联合进行培养的模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工程型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均要达到一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败之一就在于如何设计一年的工程实践并保障其质量。
1年的企业学习可以在4年中的某一年集中完成,也可以是4年累计达到一年。
从实践体系的完整性、持续性、深入性和效果方面考虑最好是集中一年完成,但从课程前后衔接性、实践能力多样性、不同实践环节差异性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将一些实践项目分配到4年的不同学期。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科学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按“卓越计划”的要求,实施“卓越计划”的本科工科生将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5个本科专业对1年的企业学习模式设计思路是以集中深入企业学习为主,以分散到各学期进入企业学习为辅。
按照顶层设计的原则,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学训工结合的3+0.25+0.75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校内学习+0.25年的分散于各学期的企业学习+最后0.75年的集中企业学习。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挑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分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征,解析“卓越工程师”的内涵,介绍了地方高校“卓越计划”123模式,并在改革实践中产生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培养模式创新、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国际化特色等方面走出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路。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2010年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挑战了我们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在实践中大胆实践探索。
作为首批“卓越计划”试点的地方高校,更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走出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之路,培养地方建设急需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一、“卓越工程师”的内涵相对于在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而言,卓越工程师是指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优秀技术型人才。
一般情况下,“卓越”是指非常杰出,超出一般的意思。
“卓越计划”中的“卓越”是指各种类型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是一种发展的质量标准。
严格意义上的“工程师”是指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评上工程师职称的人才。
“卓越计划”中的“工程师”泛指高校培养的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
现代工程是技术与社会多因素的综合体,是多学科融合、多技术集成的复杂系统,呈现出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综合性、集成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EC2000的十一条毕业生能力标准和欧洲工程师协会联盟(FEANI)制定的十六条欧洲工程师业务能力标准都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的背景、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生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
因此,未来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特征,不仅体现于“会不会做”,而且体现于“该不该做”(取决于个人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可不可做”(取决社会、环境、文化等外部约束)和“值不值做”(取决于经济与社会效益)等①。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在实践教学环节,高校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面向行业,针对产业,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
同时,对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引入导向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为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这项计划的主旨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直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不谋而合。
为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我们项目组近年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我们在开展学校重点教改项目“无机功能材料方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校高教研究课题“以技术合作为纽带,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上海市、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材料化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而开设的教学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是补充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以往的实践教学多数情况下都遵循“教师布置——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的教学规则。
虽然实验本身具有很好的设计性和创新性,但是实验思想是教师提出的,学生仅是教师思想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缺乏创造性。
地方高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讨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f u r t h e r r e f o r m t h e i r e d u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a s we l l a s i mp r o v e t h e i r e d u c a t i o n q ua l i t y. T he
2 0 1 3年 1 0月
北 京 联 合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j i n g Un i o n Un i v e r s i t y
NO V . 2O1 3 V0 1 . 2 7 No . 4 S u m No . 9 4
就 工程 专 业改 革 中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 实践教 学体 系、 教 学 团队 建设 和教 学制度 保 障 等 方 面进行 了
探讨。
[ 关键词]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培 养计 划 ; 工程 专业 ; 人 才培养模 式 ; 实践教 学体 系; 教 学 团队
[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2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0 3 1 0 ( 2 0 1 3 ) 0 4 . 0 0 9 1 . 0 4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_1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摘要: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中国的工程教育将如何发展?本文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期的实施情况与当前我国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阐述了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卓越计划2.0”的主要思路为支撑新时期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要积极探索并实施“融合创新”范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专业设置逻辑和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一带一路”工程教育的深度合作和新的专业评估和认证制度,加强和改进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工业革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工程教育范式,卓越计划2.0一、为什么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卓越计划”回顾。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速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奋进的步伐,2010年我国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从设计理念上看,卓越计划具有三大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5年9月,中国工程院对“卓越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四年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和变化。
[1]“卓越计划”将于2020年到期。
应该说,“卓越计划”对引导高校将工程人才的培养纳入学校的中心工作、激励和引导高校再次将注意力和重心转移到工程人才的培养、转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于扭转当时我国工程教育“科学范式”进一步深化的势头、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并没有完全实现当初的设计理念,我国的工程教育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由于“卓越计划”自2013年10月第三批公布以后没有再批准新的学校或专业,近年来关于“卓越计划”的“声音”少了,大有被忽略的风险,使得到目前为止“卓越计划”惠及学生的比例不足工科学生的5%,并没有达到“卓越计划”预期10%的目标[2];许多困扰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比如创新人才缺乏、以及工科毕业生在国际竞争、经营管理、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实际动手等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如故。
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摘要:結合目前各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在参与高校方案论证和阶段检查过程中所了解的一些共性问题,重点对各高校参与计划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标准实现矩阵和企业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标准实现矩阵;企业环境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目前已有近200所高校参与该计划。
2011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
“卓越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各参与高校在思想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2011年暑假,教育部组织第一批和第二批参与计划的高校进行了分区交流与研讨,旨在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研究解决2011年学校专业培养方案论证和阶段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加深高等学校对“卓越计划”的理解。
本人有幸参加了“卓越计划”的有关工作,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有些体会,与大家讨论。
一、“卓越计划”是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而不是评优首先,各高校对参与“卓越计划”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大家都明白实施“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实施“卓越计划”将为我国从工业制造大国到工业制造强国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这几句话很有针对性。
在对高校工作方案及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对目标和定位不是很清楚。
需要明确的是“卓越计划”不是评审和评优项目而是一个教改项目,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自计划启动以来,其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工程教育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卓越计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再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工程教育的整体实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 背景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工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本文旨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深入探讨其背景、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我国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工程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工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与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
教育部启动的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 下简称 “ 卓越计划” ) 是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
力强 、适 应经 济社 会 发展 需要 的高 质量各 类 型 工程
优势和特色。 郑州轻工业学院建校 3 0 多年来 , 面向
行业 ,紧跟时代步伐 ,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培养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 ,为 “ 卓越计划”的实施
( 郑州轻工业学 院,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摘 要 :“ 卓 越工 程 师教 育培养 计 划” 作 为高 等工 程教 育 的重 大 改革项 目 ,对 于 高 等教 育 的改革 与发 展具有 重 要 的作 用 。郑州 轻工 业 学院作 为一所 具有行 业特 色 的地 方高校 ,在 自身原有 优 良传 统基础 上 ,开展 了一 系列有 益 的探 索与实 践 :通 过各 类 专题 研 讨会 ,明晰 思路 ,完善 方案 ;广泛 深入 开展
行 业特 色优 良传统 奠定 了实施 “ 卓越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与学分挂钩 ,将学生实践能 计划 ”的坚 实基础
、
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工程实践能 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 ,可以说
是 “ 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校立足
“ 轻工” ,强化特色立校 ,始终坚持 以人才培养为 中 心 ,以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积极开展 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逐渐形成 了 “ 厚基 础 、精 专业 、重 实 践 、多课 堂 ”的 人才培 养理念 ,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的化学 工程 与 工艺 、 热能 与动 力工 程 、 艺术 设计 等 专业 , 尤
第9 卷・ 第2 期
职 业 时 空
C A R E E R H O 论坛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一
实习与就业联体。企业出于为本企业培养人才 的考虑 ,会采取 更加开
放和积极 的态度 ;学生 由于就业去向基本 明确 ,缩短学生从学 校毕业 到企业工作的过渡期。 5 .顶 岗式合作教育模式 学生前 3年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 的全 部课程后 ,到合 作企业 进行为期 1年的顶 岗实 习,企 业拥有 优先选 拔 留用和 淘汰学 生权力 。
“ 行业指导 、校企合 作 、分类 实 施、形式 多样 、追求 卓越 ” 的原 则 ,
4 . 订单式合作教育模式 针对企业根据用人需要与学校签订用人协 议的合作教育模 式 。校 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 划 、课 程设置 、实训标 准和职业规 范,其优势
在于 :学生入学就有工 作 ,毕业就 是就 业 ,实现 了教学 与实 践同步 ,
其优势在于学生在生产活动 、工作任务 和岗位职责 的压 力下 ,迅速 学
习和掌握生产知识和工作技能 、有效地培养 和提升各种工 程能力 的多 种机会 ,有利于学生 的快速成长 。 6 .学工交替合作教育模 式
将在企业进行 的实践教育用在企业工作 来替代 ,形成 校内学 习和 企业 工作交替进行 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在 整个培养过 程 中多次 安排
、
养创新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 被各 国教育界 和经济界所 推崇 ,世界各国高校在工程人才 培养上无 不采 取与企 业合作 的方式 ,
以弥补本校在实践教育 和职业训 练方 面的不 足,如 ,德 国 “ 双元制 ” 模式 和英国 “ 三 明治” 模式_ 3 J 等。 二、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 9 1 % 的试 点 高校 实 施 了 “ 3+1 ” 的 人才 培 养 新模 式l 4 J ,即 3年在学校学 习,1年在企业培养 ,我校 的土木 工程专业卓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6 — 0 2 5 4 — 0 2
应用 实践 教 学 引领 理 论 知识 学 习 的教 学 方式 ,即基 于 问
、
卓 越 工程 师 的定位 和 能 力素 质要 求
与地方本科院校相同 ,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也侧重将人 才培养定位于从事现场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 的应用型工 程人才。 学校面向地方 , 生源以当地为主 , 毕业后多数留在 地方就业 , 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地方实际需要。这类人才不 需要太深厚的学术素养 ,但要求具有一定 的基础知识理 论、 很强 的实践能力 和一线工作岗位的适应 能力 , 较强 的
【 课题 项 目】
地方一般 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
叶泳东 , 彭亦 稻
( 浙 江省丽水 学 院 , 浙江 丽水 3 2 3 0 0 0 )
摘要: “ 卓越工程 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我 国高等工程教 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 目。文章围绕“ 卓越计 划” 探 讨设 立在地
级行政 区域 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 的卓越工程师培养 问题 ; 分析 了这一层次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目标定位 和能力素质
达到 提 高教 学质 量 的 目的 。
参 考 文献 :
科研视野 。教学组又另外建 ̄ _ TB B S 、 Q Q 、 M S N 、 公共邮箱 等平台及时与同学交流 、 讨论。 这样 已经学习这门课 的、 正 在学 习这 门课的及准备学习这 门课的学生之间也可以进 行交流讨论 , 有些问题是学习过这 门课的学生曾经遇到过 就可以进行解答 , 这样老师就可以省下时间进行其它的科 研 工作 。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一、实施情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旨在培养高素质、多能工程师的计划,对于提升我国工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个计划在一些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中已经开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培养计划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缺少实践性和综合素质培养;评价机制单一,用学习成绩评价更多,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表现;教师培训与教材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案例;资源不均衡,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
二、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培养质量,以下是几个改进建议:1.建立多元化培养模式: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教育,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践、专业实习等,使学生能够培养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强化专业素质培养: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通过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或培训,培养应用技能和跨学科的能力。
3.完善评价机制:除了学习成绩,还应该加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入技能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或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教师培训与教材建设: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
同时,要加强教材建设,编写更加实用与前沿的教材,满足培养计划的需求。
5.打破地域壁垒,资源共享:建立相互合作的模式,提供相同的培养计划与资源共享。
通过推动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培养计划的质量更加均衡。
6.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高培养计划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提供项目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7.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
“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施教。因此 “ 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 ” 将设立退 出机制 : 一是在 试点专业学习期间, 学 习过程中如出现学籍警示 , 即取消其试点 资格 ; 二是在试点专业学 习期 间, 出现考试违 规的, 取消其试点 资格 ; 三是 企业 学习期间不遵守 规章制度 , 影响恶劣 或者造成
责任事故的, 视情况暂停 、 延缓 或取消其资格 ; 四是在企 业学 习
施。 涉及 的专业领域是核 工程与核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 、 软件工
程、 机 械设计 制造 及其 自动 化共 四个 专业领域 。 所 选专业在 同
湖南省人 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高校 , 培养层 次以本科为主, 兼顾硕
士层次 。
类 型高校具 有竞争 优势, 具有广泛 的市场需求 。
2 . 生 源与规 模
二、 专业领 域及实施
1 专 业领 域
南华大 学首批 卓越 工程 师培养 计 划选择 在产 学研方 面基 础 较 好 的国家 特色专业 和开设 人 才培养 模 式改革 班的专业 实
重点培 养南华大学 最具优势 的层 次的人 才。 南华 大学是 由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 中国核工业集 团公司与
续学业。
4 . 人 才培养 层 次 的确 定
、
指 导 思想
树立 “ 面 向工业 界 、面向未 来 、 面 向世 界 ”的工程 教育 理 念。 深化 “ 产 学研 、 国际化 、 做 中学”工程 教育 改革 , 创新工程人 才 培养 模式 。以实施卓 越计 划为突破 口, 促 进 工程教育 改革 和 创新 , 全面提高南华大学工程教育的人 才培养质量, 力争建设有 中国特色 的现代化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作为本科工程型人 才的特殊 培养教育计 划, 试 点学生 的学 习不仅要本着 宽进 严出的原 则, 还要根 据学生 的个人特点 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年第8期自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已先后有200多所高校工科专业批准实施“卓越计划”,三峡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在2011年被批准为试点高校。
按现行的“卓越计划”方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描述为:4年制,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
方案中的企业学习与企业实习是有显著不同的,它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因此,要求对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企业学习模式。
本文拟在“卓越计划”之企业培养框架下,以三峡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为例,探讨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机械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研究企业学习相关问题,包括企业培养目标、企业学习难点以及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作用与关系等,以期对同类高校专业有效实施“卓越计划”有所裨益。
一、“卓越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在国家通用标准中,“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胜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
根据这一目标,在“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工程师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框架下,可以将机械专业的企业培养目标归纳为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1.专业知识(1)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
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2)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悉机械制造工艺和装备的设计知识。
熟悉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3)熟悉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检测方法。
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2.工程能力(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
(2)具有整合资源、主持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并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订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3)具有将新技术或其他行业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构思、设计以及技术完善的能力,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写。
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5)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指导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3.职业道德(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等事务的责任。
根据上述企业培养目标,将目标转换为相应能力,设计的企业培养的目标-能力实现矩阵见表1所示,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课程或实践环节实现。
具体企业学习内容则是根据专业性质、教师队伍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订并实现,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分不同阶段到企业进行2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企业学习。
毕业设计选题一般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研究内容应包括产品、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的设计等。
表1 企业培养的目标-能力实现矩阵序目标-能力实现(主要课程或环节)1掌握机械零件初步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软件实训,工程训练,制造技术基础,企业学习2熟悉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机械制图,工程训练,企业学习3熟悉生产组织与实施初步技能工程训练,企业学习4具备理论知识综合利用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设计,企业学习,毕业设计5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实施的能力机械创新设计,企业学习,毕业设计6了解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企业学习,毕业设计7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并能在其中顺利工作企业实习8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企业实习,毕业设计9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学习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二、企业学习相关问题探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人才需求发展的多元地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企业学习探讨李 力 杜 轩 赵新泽摘要: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讨地方性高校在应用型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问题。
通过企业培养和实践经验分析,发现企业学习存在资源少、师资缺和监控难等主要问题,只有建立政府提供政策和保障措施、企业明确责任和内部需求、学校输出智力和人才支持的“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内外联合有效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学习效果,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企业学习;政府-企业-学校;机械专业作者简介:李力(1964-),女,湖南汨罗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
(湖北 宜昌 443002)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0987)、湖北省教育厅高教研究项目(200919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20-02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08.011人才培养改革总第231期化,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方面远远走在了普通本科院校之前。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基本形成了“2+1”制式(即2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1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然而,由于“卓越计划”中本科培养目标和定位,其企业学习与高职院校的企业实践或顶岗实习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见表1),为此,我们通过一个2个月的短期企业学习实践,分析归纳企业学习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企业学习实践经验按照制定的“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方案,我们与某从事机械设计相关的国企签订了“卓越计划”企业培养协议,派出16名机械专业大三学生,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企业学习,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机械产品设计。
学习结束,学生通过企业学习获得的知识主要有:了解企业法律法规,感受企业文化;学习机械产品设计过程、技术标准、图纸表达和设计方法;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程序;感受到作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具备的工程职业道德。
此次企业学习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与学校学习知识衔接不畅;限于企业技术力量,学生无法学习到某些现场设计方法;由于学习时间较短,无法跟踪设计产品生产过程和实施环节。
企业文化生活单调,企业对学生关爱不多。
这次企业学习实践尝试,总体来说还是获得了良好效果,为开展“卓越计划”积累了经验。
实践经验说明,企业学习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选择企业,而根据企业专门产品和技术力量合理制订企业学习内容和实施方法,即企业学习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学习存在难题根据实践和调研,目前情况下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还存在一些困难。
(1)企业资源偏少。
长期以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与社会存在脱节,远离工程教育实际;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追求经济利益,由于缺少配套政策,这些企业基本不会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导致可开展“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企业资源偏少。
而作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还限于区域地理环境、企业类型和规模,可利用的企业资源更加缺乏。
(2)教师工程教育背景缺乏。
目前高校师资来源主要是高校培养的高学历人才,这些教师工程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学科建设和理论传授,而相对缺乏科学实践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兼职教师的选聘主要还是学校行政行为,政府和社会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企业师资队伍还远远没有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的重要补充。
师资队伍工程教育背景缺乏将严重阻碍“卓越计划”的发展。
(3)学习过程监控难以到位。
由于企业资源的缺乏,企业学习一般只能在一个企业或企业一个部门完成,企业在学生学习期间的生产任务大多是单一的,因此,要完全达到企业学习的培养标准基本不可能。
而在企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呆在企业,企业学习过程只能以企业监督为主、学校的监督为辅,但由于企业培养机制和配套措施未到位,学校也没有相关鼓励教师的政策,实际企业监督难以到位。
另外,学生在企业学习中更容易接触社会,面临更复杂的环境,保证安全也是一个困难问题。
3.解决现存困难的途径通过企业学习实践可知,“卓越计划”本科1年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涉及经济、知识产权、劳动人事、劳动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一整套配套政策措施、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较大的资金支撑等,单靠企业或学校,培养过程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
为此,国家和政府必须出台和制订保障、鼓励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营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同时,也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卓越计划”的投入力度,向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的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
其次,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要使企业树立不仅要创造有形的物质财富,还要创造无形的精神财富的观念,同时,还要使企业认识到企业不光是依靠人才发展,而且还应该为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这才是一个优秀企业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
在目前社会环境下,要达到上述要求,关键还是要依赖国家出台的鼓励政策。
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学校,应该充分进行社会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将企业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多层次全方位加大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出台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项目和技术服务的政策,输出智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让企业感受到企业参与培养的好处,吸引企业参与到各种合作计划中来,充分利用企业师资的优势。
利用国家政策,与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解决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产生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安全管理等问题。
总之,企业培养环节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和企业在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环节起重要作用,解决阻碍企业学习实施的有效途径是形成一个由政府提供政策和保障措施、企业明确责任和内部需求、学校输出智力和人才支持的“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内外联合的有效机制,才能保证学生企业学习效果与可持续开展。
三、结论本文围绕“卓越计划”的企业学习环节,以三峡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机械专业为例,探讨了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机械工程师的企业学习相关问题,分析了企业培养目标、企业学习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作用与关系,提出了由政府提供政策和保障措施、企业明确责任和内部需求、学校输出智力和人才支持的“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内外联合机制,以保证“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
本文研究结果将为同类院校实施“卓越计划”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3]Li Li et al.Research on Educational Reformation based on PETOE.The 2n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edings,2011,7,14-16.[4]王汉成,姜乐军.论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实施“卓越计划”的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8):14-16.(责任编辑:王祝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