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5—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
曲线拟合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
曲线拟合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曲线拟合实验报告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班级指导教师一、课程设计名称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 ⑴学会用最小二乘法求拟合数据的多项式,并应用算法于实际问题。
⑵学会基本的矩阵运算,注意点乘与叉乘的区别。
实验要求: ⑴编写程序用最小二乘法求拟合数据的多项式,并求平方误差,做出离散函数与拟合函数的图形;⑵用MATLAB 的内部函数polyfit 求解上面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多项式的系数及平方误差,并用MATLAB的内部函数plot作出其图形,并与(1)结果进行比较。
三、课程设计中的算法描述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曲线拟合,根据给定的数据点,并不要求这条曲线精确的经过这些点,而就是拟合曲线无限逼近离散点所形成的数据曲线。
思路分析 : 从整体上考虑近似函数)(x p 同所给数据点)(i iy x , 误差i i iy x p r -=)(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就是误差i i iy x p r -=)(绝对值的最大值im ir≤≤ 0max ,即误差向量的无穷范数;二就是误差绝对值的与∑=miir0,即误差向量的 1成绩评定范数;三就是误差平方与∑=miir02的算术平方根,即类似于误差向量的 2 范数。
前两种方法简单、自然,但不便于微分运算,后一种方法相当于考虑 2 范数的平方,此次采用第三种误差分析方案。
算法的具体推导过程: 1、设拟合多项式为:2、给点到这条曲线的距离之与,即偏差平方与:3、为了求得到符合条件的 a 的值,对等式右边求偏导数,因而我们得到了:4、将等式左边进行一次简化,然后应该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5、把这些等式表示成矩阵的形式,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矩阵:⎥⎥⎥⎥⎥⎥⎥⎥⎦⎤⎢⎢⎢⎢⎢⎢⎢⎢⎣⎡=⎥⎥⎥⎥⎦⎤⎢⎢⎢⎢⎣⎡⎥⎥⎥⎥⎥⎥⎥⎥⎦⎤⎢⎢⎢⎢⎢⎢⎢⎢⎣⎡∑∑∑∑∑∑∑∑∑∑∑=====+==+====niininiiknikinikinikinikiniiniinikiniiyyyaax x xx x xx x11i11012111111211 1an MMΛM O M MΛΛ 6.将这个范德蒙得矩阵化简后得到⎥⎥⎥⎥⎦⎤⎢⎢⎢⎢⎣⎡=⎥⎥⎥⎥⎦⎤⎢⎢⎢⎢⎣⎡⎥⎥⎥⎥⎥⎦⎤⎢⎢⎢⎢⎢⎣⎡n kkn nkkyyyaaax xx xx x M MΛM O M MΛΛ21102 21 1111 7、因为 Y A X = * ,那么 X Y A / = ,计算得到系数矩阵,同时就得到了拟合曲线。
数值计算方法教案51
第5章 多项式逼近与曲线拟合教学目的 1. 理解连续函数空间,正交多项式理论;2. 掌握最佳平方逼近及最小二乘逼 近函数的求解方法;3. 理解非线性模型举例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会求模型的逼近函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最佳平方逼近及最小二乘逼近函数的求解。
难点是会求非线性模型的逼近函数。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过程§1 引言在科学计算中有下述两类逼近问题。
1.关于数学函数的逼近问题由于电子计算机只能做算术运算,因此,在计算机上计算数学函数(例如x x f e x f x sin )(,)(==等在有限区间上计算)必须用其他简单的函数来逼近(例如用多项式或有理分式来逼近数学函数,)且用它来代替原来精确的数学函数的计算。
这种函数逼近的特点是:(a )要求是高精度逼近;(b )要快速计算(计算量越小越好)。
2.建立实验数据的数学模型给定函数的实验数据,需要用较简单和合适的函数来逼近(或拟合实验数据)。
例如,已知)(x f y =实验数据mm y y y x f x x x x 2121)(希望建立)(x f y =数学模型(近似表达式),这种逼近的特点是: (a )适度的精度是需要的; (b )实验数据有小的误差;(c )对于某些问题,可能有某些特殊的信息能够用来选择实验数据的数学模型。
事实上,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用多项式逼近一个函数)(x f y =的问题,例如 (1)用在0x x =点Taylor 多项式逼近函数 设)(x f y =在[a,b]上各阶导数)1,,1,0)(()(+=n i x fi 存在且连续,],[0b a x ∈,则有)()(!)())((')()(00)(000x R x x n x f x x x f x f x f n n n +-++-+=)()(x R x P n n +≡其中εε],,[,)()!1()()(10)1(b a x x x n f x R n n ∈-+=++在0x 和x 之间。
《数值计算方法实习》教学大纲
《数值计算方法实习》教学大纲Numerical Computation Method Practice适用本科四年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周 2学分)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公共基础课。
数值计算方法是一门专门研究各种数学问题近似解法的课程,它是一门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程。
在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中,讲授了各种数学问题的近似解法,这些近似解法的计算量很大,只有利用计算机计算,这些解法才具有实用意义。
因而上机实习,掌握这些近似解法的计算机实现是数值计算方法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计算语言MA TLAB的学习,利用MA TLAB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近似解,使学生对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所学的各种近似解法能在计算机上实现,提高学生对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讲授的各种数学问题近似解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MATLAB求解各种数学问题近似解的算法,通过上机实践,提高学生对各种数学问题近似解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在学习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讲授的各种数学问题近似解法的基础上,动手编写一些简单的MA TLAB程序,利用MATLAB来实现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近似解;同时要注意数学软件的使用原理及使用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数学课程。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实习是对前期《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巩固,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涉及面较宽,必须先修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值计算方法》。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1 数学软件MATLAB教学要求:了解:MA TLAB的基本特点,MATLAB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界面,MATLAB数值计算,MATLAB程序设计,MATLAB绘图。
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练运用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Origin等)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2.了解拟合方法及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能够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和处理,例如均值、标准差、拟合等。
其中,Excel和Origin是常用的两种数据处理软件。
Excel是微软公司开发的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图表绘制功能,既方便又易于使用;Origin是常用于科学数据分析和绘图的专业软件,其功能包括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绘图等,可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
2.拟合方法:实验数据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拟合方法就是通过某些数学模型,将实验数据“拟合”成一条直线、曲线或其他形式的函数表达式,以达到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价的目的。
常用的拟合方法包括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最小二乘法等。
三、实验步骤1.分析实验数据,确定需要进行的计算和绘图类型。
3.根据需要计算实验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4.绘制数据的直方图、散点图等图形,以观察数据的分布规律。
5.进行拟合分析,选择适当的拟合方法(如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曲线的表达式。
6.通过计算拟合优度等指标,评价拟合效果。
四、实验结果本实验选择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1. 输入数据:通过手动输入实验数据,得到如下数据表格。
2. 计算统计量:通过Excel的公式功能,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各种统计量。
例如,输入“=AVERAGE(A2:A11)”可计算出数据的均值;输入“=STDEV(A2:A11)”可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3. 绘制图表:在Excel中,绘制图表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多种类型。
本实验选择绘制散点图和直方图。
散点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实验数据的分布情况,而直方图则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出数据的分布规律。
通过Excel软件,绘制了如下散点图和直方图。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二次实验报告曲线拟合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二次实验报告-曲线拟合————————————————————————————————作者: ————————————————————————————————日期:ﻩ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实验题目实验二:曲线拟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ﻬ成绩评定表评价内容具体内容权重得分论证分析方案论证与综合分析的正确、合理性20%算法设计算法描述的正确性与可读性20%编码实现源代码正确性与可读性30%程序书写规范标识符定义规范,程序书写风格规范20%报告质量报告清晰,提交准时10%总分指导教师签名1. 实验内容1. 绘制三次Bezier曲线(1)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
(2)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曲线上的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
2.绘制三次B样条曲线给定六个已知点P1—P6,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条三次B样条曲线。
2.实验环境Windows xpVs 20083. 问题分析Bezier曲线通过一组多边折线的各顶点唯一的定义出来。
在多边折线的各顶点中,只有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在曲线上,其余的顶点则用来定义曲线的导数,阶次和形状。
三次Bezieer曲线经过首、末两个控制点,且与特征多边形的首、末两条边相切。
因此在给定四个控制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线性贝塞尔曲线描述的中介点 Q0、Q1、Q2,和由二次曲线描述的点 R0、R1 所建构。
也可以在给定四个线上点的情况下根据公式计算出曲线。
总之,只要获得了四个控制点的坐标,便可以通过编程来绘制出曲线。
对于给出了四个曲线上点的曲线,由于控制点的坐标位于曲线上,而且在相交处两曲线的切平面重合,曲率相等。
可以据此来绘制图形。
B 样条曲线是Bezier 曲线的拓广,它是用B 样条基函数代替了Bezier 曲线表达式中的Bernst ain 基函数。
在空间给定n+1个点的位置向量Pi (i=0,1,2,……n, n>=k),则称参数曲线,0()()ni i k i Q t t N P ==∑ (0≤t≤1)为k 阶(或k-1次)的B 样条曲线。
数值计算方法短学期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短学期实验报告实验序号:日期:2014年7月6日班级应物1101姓名学号逐次超松弛迭代法实验名称硬件需求:pc软件需求:MATLAB R2012a,Windows7任务描述:利用超松弛迭代法来求解给出的矩阵的解。
给出线性方程组,以矩阵的形式给出AX=B,然后利用超松弛迭代法求出X的近似解,同时要给出精确度,初始矩阵A,B。
初始迭代矩阵X0,最后给出迭代的结果和迭代的次数。
流程图算法详细描述(程序和注解)function[x,n]=SORSolve(A,b,w,x,ep,M) %超松弛逐次迭代法%用途:求解线性方程组的SOR迭代法%A为方程组的系数矩阵%b为方程组的右端向量组%x为迭代初始化向量(默认零向量)%w为松弛因子%ep为精度要求(默认值为1e-6)%M为最大迭代次数(默认500次)%x为方程组的解%n为迭代次数if nargin<6,M=500;endif nargin<5,ep=1e-6;endif nargin<4,x=zeros(size(b));endif nargin<3,w=1.2;end%对输入的量的个数验证以及判断D=diag(diag(A));%求A的对角矩阵L=D-tril(A);%tril求A的下三角矩阵U=D-triu(A);%triu求A的上三角矩阵for n=1:Mx=(D-w*L)\(((1-w)*D+w*U)*x+w*b);err=norm(b-A*x)/norm(b);%norm范数if err<ep,break;endend实验结果报告(图和表)>>A=[430;34-1;0-24];b=[2430-24]';>>[x,n]=SORSolve(A,b)x=2.40004.8000-3.6000n=19实验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法名称任务描述:用matlab分别编译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法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法对某个多项式函数,已知有给定的k+1个取值点:其中对应着自变量的位置,而对应着函数在这个位置的取值。
曲线拟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验
曲线拟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验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曲线拟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摘要】实际工作中,变量间未必都有线性关系,如服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疾病疗效与疗程长短的关系;毒物剂量与致死率的关系等常呈曲线关系。
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是指选择适当的曲线类型来拟合观测数据,并用拟合的分析两变量间的关系。
曲线直线化是曲线拟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某些非线性的资料可以通过简单的变量变换使之直线化,这样就可以按原理求出变换后变量的,在实际工作中常利用此直线方程绘制资料的标准工作曲线,同时根据需要可将此直线方程还原为,实现对资料的曲线拟合。
常用的曲线拟合有最小二乘法拟合、幂函数拟合、对数函数拟合、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端点约束。
关键词曲线拟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幂函数拟合、对数函数拟合、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端点约束一、实验目的1.掌握曲线拟合方式及其常用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拟合。
2.掌握最小二乘法、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端点约束等。
3.掌握实现曲线拟合的编程技巧。
二、实验原理1.曲线拟合曲线拟合是平面上离散点组所表示的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的一种方法。
在或社会活动中,通过实验或观测得到量x 与y 的一组数据对(X i ,Y i )(i=1,2,...m ),其中各X i 是彼此不同的 。
人们希望用一类与数据的背景材料规律相适应的解析表达式,y=f(x ,c )来反映量x 与y 之间的依赖关系,即在一定意义下“最佳”地逼近或拟合已知数据。
f(x ,c)常称作拟合模型 ,式中c=(c 1,c 2,…c n )是一些待定参数。
当c 在f 中出现时,称为线性模型,否则称为。
有许多衡量拟合优度的标准,最常用的一种做法是选择参数c 使得拟合模型与实际在各点的(或),c)-f (f y e k k k 的平方和达到最小,此时所求曲线称作在加权最小二乘意义下对数据的拟合曲线。
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
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1. 实验描述曲线拟合是指用连续曲线近似地刻画或比拟平面上离散点组所表示的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
更广泛地说,空间或高维空间中的相应问题亦属此范畴。
在数值分析中,曲线拟合就是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即离散数据的公式化。
实践中,离散点组或数据往往是各种物理问题和统计问题有关量的多次观测值或实验值,它们是零散的,不仅不便于处理,而且通常不能确切和充分地体现出其固有的规律。
这种缺陷正可由适当的解析表达式来弥补。
2. 实验内容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度数据采用下表中的数据:要求:1.2.曲线的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 3.三次样条插值拟合; 4.T7的三角多项式拟合。
5.有4个控制点的贝塞尔曲线拟合。
3. 实验结果及分析线性的最小二乘拟合:设 x k ,y k k =1N有N 个点,其中横坐标 x k k =1N 是确定的。
最小二乘拟合曲线y =Ax +B的系数是下列线性方程组的解,这些方程成为正规方程:x k 2Nk =1A + x k Nk =1B = x k y k Nk =1x k Nk =1A +NB = y k N k =1将x ,y 的值代入俩个方程解出系数A ,B 在画图可得下图如图所示红*号为原来实际数据,直线为所求式,可见其与实际情况差别甚大,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
所以模拟效果不好。
曲线的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设 x k ,y k k =1N有N 个点,其中横坐标是确定的。
最小二乘的抛物线细数标示为y =f x =Ax 2+Bx +C求解A ,B 和C 的线性方程组为:x k 4Nk =1A + x k 3Nk =1B + x k 2Nk =1C = y k x k 2Nk =1510152025305959.56060.56161.56262.56363.564X(357 X)/2300 + 5445/92x k 3N k =1A + x k 2N k =1B + x k N k =1C = y k x k Nk =1x k 2N k =1 A + x k N k =1 B +N C = y k N k =1。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消元过程
fori=k+1:n
m=A(i,k)/A(k,k);
forj=k+1:n
A(i,j)=A(i,j)-m*A(k,j);
end
b(i)=b(i)-m*b(k);
end
det=det*A(k,k);
end
det=det*A(n,n);
%回代过程
ifabs(A(n,n))<1e-10
flag='failure';return;
*x=(x0,x1….,xn),插值节点
*y=(y0,y1,…,yn);被插函数f(x)在插值节点处的函数值
*t求插值函数Pn(x)在t处的函数值
*返回值 插值函数Pn(x)在t处的函数值
*/
procedureNewton
forj=0to n
d1jyj;
endfor
forj=1to n
fori=j to n
[n,m]=size(A);nb=length(b)
%当方程组行与列的维数不相等时,停止计算,并输出出错信息
ifn~=m
error('The row and columns of matrix A must beepual!');
return;
end
%当方程组与右端项的维数不匹配时,停止计算,并输出错误信息
clear
fprintf('gauss-seidel迭代法')
x1_(1)=0;
x2_(1)=0;
x3_(1)=0;
fori=1:9
x1_(i+1)=7.2+0.1*x2_(i)+0.2*x3_(i);
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
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学号:XX姓名:XXX1. 实验描述美国洛杉矶郊区11月8日的温度(华氏温度)如表1所示。
采用24小时制表1温度数据要求:1.线性的最小二乘拟合2. 曲线的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3. 三次样条插值拟合4. T7 的三角多项式拟合5. 有4个控制点的贝塞尔曲线拟合2. 实验内容、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定理5.1(最小二乘拟合曲线)设{(x^y k)}:#有N个点,其中横坐标{兀}仁是确定的最小—乘拟合曲线y = Ax B(1) 的系数是下列线性方程组的解,这些方程称为正规方程:Nf N 2) f N)lZ X k IA + 庄X k B=E x<y k *4 丿丿7N N' X k A NB 八y k 2 k/核心代码为:%求方程组am=b的根m=a\b;x1=1:0.1:24;y1=m(1)*x1+m(2);%绘图,其中(x,y)为已知点,用红色的星号表示,y1为拟合曲线plot(x,y,'*r',x1,y1)grid onlegendf已知点','最小二乘拟合')主要算法为:(1) .输入x,y ;N N N N(2) .求正规方程的系数7 x2?' Xk^ yk?' Xkykk二k二k斗心(3) .解正规方程组am=b(4) .绘制拟合曲线、曲线的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二乘抛物线的系数表示为y = f (x)二 Ax 2 Bx C求解A,B 和C 的线性方程组为『N\「N 、 ( “ ) NI Z x : I A + !送 X ; B + ! E X : C =送 y k x : 1心 丿 I 心 丿 1心 丿 k¥ f N3)f N 2) " )N.区 x k IA + g x k B + :瓦 x k C =£ y k x k 1心 丿 1心 丿 1心 丿 kTNNN | H x : A 亠―x k |B NC 八 y kk d?kdkm根据式(4),核心代码为:a(1,1)=sum(x.A 4); a(2,3)=sum(x); b(1)=(x.A2)*y';定理5.3 (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设{(X k ,yQ}Nm 有N 个点,横坐标是确定的 最小⑶⑷图1线性的最小二乘拟合流程图b(2)=x*y';%求方程组am=b的根m=a\b;算法流程图为:图2 抛物线的最小二乘拟合流程图三、三次样条插值拟合定义5.1设{( X k, yj}打有N - 1个点,其中a = X。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梯形电阻电路问题利用追赶法求解三对角方程组的方法,解决梯形电阻电路问题:电路中的各个电流{1i ,2i ,…,8i }须满足下列线性方程组:R V i i =- 22 210 252321=-+-i i i 0 252 432=-+-i i i 0 252 543=-+-i i i 0 252 654=-+-i i i 0 252 765=-+-i i i 0 252 876=-+-i i i 052 87=+-i i设V 220=V ,Ω=27R ,运用追赶法,求各段电路的电流量。
问题分析:上述方程组可用矩阵表示为:⎥⎥⎥⎥⎥⎥⎥⎥⎥⎥⎥⎦⎤⎢⎢⎢⎢⎢⎢⎢⎢⎢⎢⎢⎣⎡=⎥⎥⎥⎥⎥⎥⎥⎥⎥⎥⎥⎦⎤⎢⎢⎢⎢⎢⎢⎢⎢⎢⎢⎢⎣⎡⎥⎥⎥⎥⎥⎥⎥⎥⎥⎥⎥⎦⎤⎢⎢⎢⎢⎢⎢⎢⎢⎢⎢⎢⎣⎡--------------00000001481.8522520000002520000002520000002520000002520000002520000002287654321i i i i i i i i问题转化为求解A x b =,8阶方阵A 满足顺序主子式(1,2...7)0i A i =≠,因此矩阵A存在唯一的Doolittle 分解,可以采用解三对角矩阵的追赶法!追赶法a=[0 -2 -2 -2 -2 -2 -2 -2]; b=[2 5 5 5 5 5 5 5];c=[-2 -2 -2 -2 -2 -2 -2 0]; d=[220/27 0 0 0 0 0 0 0];Matlab 程序function x= zhuiganfa( a,b,c,d )%追赶法实现要求:|b1|>|C1|>0,|bi|>=|ai|+|ci| n=length(b); u=ones(1,n); L=ones(1,n); y=ones(1,n); u(1)=b(1); y(1)=d(1); for i=2:nL(i)=a(i)/u(i-1);u(i)=b(i)-c(i-1)*L(i); y(i)=d(i)-y(i-1)*L(i); endx(n)=y(n)/u(n); for k=n-1:-1:1x(k)=(y(k)-c(k)*x(k+1))/u(k); end end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a=[0 -2 -2 -2 -2 -2 -2 -2]; b=[2 5 5 5 5 5 5 5];c=[-2 -2 -2 -2 -2 -2 -2 0] d=[220/27 0 0 0 0 0 0 0];x= zhuiganfa(a,b,c,d )运行结果为:x =8.1478 4.0737 2.0365 1.0175 0.5073 0.2506 0.1194 0.0477存在问题根据电路分析中的所讲到的回路电流法,可以列出8个以回路电流为独立变量的方程,课本上给出的第八个回路电流方程存在问题,正确的应该是78240i i -+=;或者可以根据电路并联分流的知识,同样可以确定78240i i -+=。
数值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复习和巩固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数学模型,全面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具体过程及相关问题。
利用计算机语言独立编写、调试数值计算方法程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机练习任务:利用计算机基本C 语言编写并调试一系列数值方法计算通用程序,并能正确计算给定题目,掌握调试技能。
掌握文件使用编程技能,如文件的各类操作,数据格式设计、通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文件输入输出运行方式设计等。
一、各算法的算法原理及计算机程序框图1. 列主元高斯消去法算法原理:高斯消去法是利用现行方程组初等变换中的一种变换,即用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一个方程后加只另一个方程,使方程组变成同解的上三角方程组,然后再自下而上对上三角方程组求解。
列选住院是当高斯消元到第k 步时,从k 列的kk a 以下(包括kk a )的各元素中选出绝对值最大的,然后通过行交换将其交换到kk a 的位置上。
交换系数矩阵中的两行(包括常数项),只相当于两个方程的位置交换了,因此,列选主元不影响求解的结果。
●源程序:#define N 200#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FILE *fp1,*fp2;void LZ(){int n,i,j,k=0,l;double d,t,t1;static double x[N],a[N][N];fp1=fopen("a1.txt","r");fp2=fopen("b1.txt","w");fscanf(fp1,"%d",&n);for(i=0;i<n;++i)for(j=0;j<=n;++j){fscanf(fp1,"%lf",&a[i][j]);}{d=a[k][k];l=k;i=k+1;do{if(fabs(a[i][k])>fabs(d)) /*选主元*/{d=a[i][k];l=i;}i++;}while(i<n);if(d==0){printf("\n输入矩阵有误!\n");}else{ /*换行*/if(l!=k){for(j=k;j<=n;j++){t=a[l][j];a[l][j]=a[k][j];a[k][j]=t;}}}for(j=k+1;j<=n;j++) /*正消*/ a[k][j]/=a[k][k];for(i=k+1;i<n;i++)for(j=k+1;j<=n;j++)a[i][j]-=a[i][k]*a[k][j];k++;}while(k<n);if(k!=0){for(i=n-1;i>=0;i--) /*回代*/ {t1=0;for(j=i+1;j<n;j++)t1+=a[i][j]*x[j];x[i]=a[i][n]-t1;}for(i=0;i<n;i++)fprintf(fp2,"\n 方程组的根为x[%d]=%lf",i+1,x[i]); fclose(fp1); fclose(fp2); }main() { LZ(); }● 具体算例及求解结果:用列选主元法求解下列线性方程组⎪⎩⎪⎨⎧=++=++=-+28x x 23x 2232832321321321x x x x x x 输入3 输出结果:方程组的根为x[1]=6.0000001 2 -3 8 方程组的根为x[2]=4.000000 2 1 3 22 方程组的根为x[3]=2.000000 3 2 1 28● 输入变量、输出变量说明:输入变量:ij a 系数矩阵元素,i b 常向量元素 输出变量:12,,n b b b 解向量元素2. 杜里特尔分解法解线性方程● 算法原理:求解线性方程组Ax b =时,当对A 进行杜里特尔分解,则等价于求解LUx b =,这时可归结为利用递推计算相继求解两个三角形(系数矩阵为三角矩阵)方程组,用顺代,由Ly b =求出y ,再利用回带,由Ux y =求出x 。
(整理)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报告
《数值微分及应用》研究 第一章 数值微分的描述一、《数值微分》描述数值微分(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是根据函数在一些离散点的函数值,推算它在某点的导数或高阶导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通常用差商代替微商,或者用一个能够近似代替该函数的较简单的可微函数(如多项式或样条函数等)的相应导数作为能求导数的近似值。
例如一些常用的数值微分公式(如两点公式、三点公式等)就是在等距步长情形下用插值多项式的导数作为近似值的。
此外,还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建立各阶导数的数值微分公式,并且用外推技术来提高所求近似值的精确度。
当函数可微性不太好时,利用样条插值进行数值微分要比多项式插值更适宜。
如果离散点上的数据有不容忽视的随机误差,应该用曲线拟合代替函数插值,然后用拟合曲线的导数作为所求导数的近似值,这种做法可以起到减少随机误差的作用。
数值微分公式还是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重要依据。
二、《数值微分》的相关概念根据函数在一些离散点上的函数值来估计函数在某点导数或高阶导数的近似值的方法,称为数值微分。
多项式插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函数插值。
在一般插值问题中,若选取φ为n 次多项式类,由插值条件可以唯一确定一个n 次插值多项式满足上述条件。
从几何上看可以理解为:已知平面上n+1个不同点,要寻找一条n 次多项式曲线通过这些点。
插值多项式一般有两种常见的表达形式,一个是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另一个是牛顿插值多项式。
三次样条函数定义:函数],,[)(2b a C x S ∈且在每个小区间[]1,+j j x x 上是三次多项式,其中b x x x a n =<<<= 10是给定节点,则称)(x S 是节点n x x x ,,,10 上的三次样条函数。
若在节点j x 上给定函数值(),,,1,0)(n j x f y j j ==并成立),,,1,0()(n j y x S j j ==则称)(x S 为三次样条插值函数。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压-温度曲线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半导体热电特性综合实验姓名学号班级桌号教室第一实验楼609实验日期 20 年月日节一、实验目的:(实验前,必须要熟悉EXCEL计算功能!否则,难以实验。
)1.了解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微观机制。
2.测量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压-温度曲线。
3.学习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热敏指数)4.了解计算机实时采集、应用EXCEL处理实验数据(自己提前学习)二、实验仪器1 通讯线接口2 温度显示窗口3 电压显示窗口4 制冷电流表5 按键6 测量线接口7 温控线接口8 指示灯9 样品池 10 档位选择开关注1. 正常开机后进入空闲状态,温度显示屏显示测量室的温度t (单位:℃),电压显示屏显示当前被测样品在该温度下的电压降U(单位:mV),被测样品的电阻值可用R=U/I求出,I是被测样品通过的恒定电流,实验用仪器已经调整在20μA。
注2. 档位选择开关选为“V” 时电压窗口显示样品(硅热敏电阻)两端电压值。
三、实验原理1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热电特性(1)半导体材料的热电特性:其热电特性非常显著,因此,常用作温度传感器的材料。
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半导体都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
半导体的导电机制比较复杂,载流子的浓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半导体的电阻率受温度影响也很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激发的载流子数量增加,导致电阻率减小,因此呈现负的温度系数的关系。
但是实际应用的半导体,往往通过搀杂工艺来提高半导体的性质,这些杂质原子的激发,同样对半导体的电输运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在半导体中还存在晶格散射、电离杂质散射等多种散射机制存在,因此半导体具有非常复杂的电阻温度关系,往往不能用一些简单的函数概括,但在某些温度区间,其电阻温度关系可以用经验公式来概括,如本实验中用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它的阻值与温度关系近似满足下式:(1)式中R0为T0时的电阻(初值), R是温度为T时的电阻,T为绝对温度,B 为温度系数(热敏指数)。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include<math.h>
double f(double x)
{
double s;
s=x*x*x/3-x;
return fabs(s);
}
void main()
{double x=-0.99,y;
int k=0;
printf("%d ,%lf\n",k,x);
{if(r>=x[i]&&r<=x[i+1])
{s=m[i]*pow(x[i+1]-r,3)/6*h[i]+m[i+1]*pow(r-x[i],3)/6*h[i]+(y[i]-m[i]*pow(h[i],2)/6)*(x[i+1]-r)/h[i]+(y[i+1]-m[i+1]*pow(h[i],2)/6)*(r-x[i])/h[i];
28.65
39.62
50.65
5.28794
9.4
13.84
20.2
24.9
28.44
31.1
k
7
8
9
10
11
12
78
104.6
156.6
208.6
260.7
312.5
35
36.5
36.6
34.6
31.6
31.0
k
13
14
15
16
17
18
364.4
416.3
468
494
507
520
20.9
14.8
7.8
do
{y=x;
数值计算(分析)实
数值计算(分析)实验报告2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实验名称:曲线拟合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名称:数学实验室班级学号: 09072113学生姓名:邢宪平任课教师(教师签名):成绩: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目的:了解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的基本原理,并且运用MATLAB 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二、实验原理、程序框图、程序代码等 实验题目:题目1:试分别用抛物线2y a bx cx =++和指数曲线bxy ae =拟合下列数据并比较两个拟合函数的优劣。
题目2:已知实验数据如下:试用形如2y a bx =+的抛物线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实验原理:1、逼近方式 假设()[,]f x C a b ∈,2{1,,,...,}n nHspan x x x =,()nnP x H ∈,称(,)|||||()()|max n n n a x bf P F P f x P x ≤≤=-=-V 为()f x 与()|nP x 在[,]a b 上的偏差。
若存在*()nnP x H ∈,使得**(,)|||||()()|max inf n nn nn P H a x bf P f Pf x P x ∞∈≤≤=-=-V 则称*()nP x 是()f x 在[,]a b 上的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
假设()[,]f x C a b ∈及[,]C a b 的一个子集01{(),(),,...()}nspan x x x ϕ=ϕϕϕ,若存在*()S x ϕ∈,使*22222()()||()()||||()()||()[()()]min min bS x S x af x S x f x S x x f x S x dxϕϕρ∈∈-=-=-⎰则称*()S x 是()f x 在子集[,]C a b ϕ⊂中的最佳平方逼近数。
2、曲线拟合上述函数的最佳平方逼近法中,若()f x 是以一组离散点集的形式给出的,即给出了函数()f x 在一些离散点上的值{(,),0,1,...,}iix y i m =,则该方法就是所说的曲线拟合。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一、引言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学科。
通过数值分析,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方法和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求解方程、插值和逼近、数值积分等。
本次上机实验旨在通过编程实现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加深对数值分析理论的理解,并通过实际应用提高编程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数值求解方程首先,我们使用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分别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
通过编写程序,输入方程的初始值和精度要求,计算得到方程的根,并与理论解进行对比。
2. 数值插值和逼近接下来,我们使用拉格朗日插值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的插值和逼近。
通过编写程序,输入给定的数据点,计算得到插值多项式和逼近多项式,并绘制出插值曲线和逼近曲线。
3. 数值积分然后,我们使用梯形法和辛普森法进行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通过编写程序,输入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计算得到定积分的近似值,并与解析解进行比较。
四、实验步骤1. 数值求解方程(1)使用二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
根据二分法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二分法求解方程的根。
(2)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
根据牛顿迭代法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牛顿迭代法求解方程的根。
2. 数值插值和逼近(1)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数据的插值。
根据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插值。
(2)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的逼近。
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逼近。
3. 数值积分(1)使用梯形法进行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根据梯形法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2)使用辛普森法进行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根据辛普森法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值求解方程通过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我们成功求解了给定非线性方程的根,并与理论解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都能够较好地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但在不同的问题中,二者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可能会有所差异。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5—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
分别利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拟合(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 ) 、样条插值 拟合(三次样条拟合) 、三角多项式拟合、贝塞尔曲线拟合这五种方法对这组温 度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拟合的结果比较这五种方法的优缺点。
3.实验原理及分析: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①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
设{( x , y )} 有 N个点,其中横坐标{x } 是确定的。最小二乘拟合曲线为: k k k =1 k k =1 y = Ax + B, 其系数满足如下正规方程:
2.实验内容:
已知某地区一天的温度数据如下: 时间,p.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午夜 66 66 65 64 63 63 62 61 60 60 59 58 温度 时间,a.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正午 58 58 58 58 57 57 57 58 60 64 67 68 温度
m0 =
包含m0和m N的方程
m 3 m 3 ' (d0 − S' (x0 )) − 1 , mN = (S (xN )− dN−1 )− N−1 h0 2 hN−1 2
2.Natural样条 3.外推样条
m0 = 0, mN = 0 h0 (m2 − m h (m − m ) 1) , mN = mN−1 + N−1 N−1 N−2 h1 hN−2
N
E ( A, B, C ) = ∑ ( Axk2 + Bx k + C − y k ) 2 , 分别对A, B, C求偏导数:
k =1
∂E ( A, B, C ) ∂E ( A, B, C ) ∂E ( A, B, C ) = 0, = 0, =0 A B C 最终得到上述正规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温度分布的曲线拟合
1.实验描述:
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实验中,经常需要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寻找拟合曲线,最 简单的是一维情形(一元函数) ,此时数据的形式为 x 和 y 坐标的有序对,如: ( x1 , y1 ),..., ( xN , y N ), 这里的横坐标{ x}是明确的。 数值计算方法的目的之一是求解一个将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起来的拟合函 数。求解拟合函数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有: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拟 合(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 、样条插值拟合(三次样条拟合) 、三角多项式拟合、 贝塞尔曲线拟合这五种方法。 本次实验分别利用上述五种方法对一组温度数据进行拟合, 通过拟合的结果 比较这五种方法的优缺点(主要考虑误差) 。
aj =
2 2 f ( xk ) cos( jxk ), 其中; j = 0,1,..., M ; bj = ∑ f ( xk ) sin( jxk ), 其中:j = 1, 2,..., M ∑ N k =1 N k =1
a0 M + ∑ ( a j cos( jx ) + b j sin( jx )) 2 j =1
N
E ( A, B, C ) = ∑ ( Axk2 + Bx k + C − y k ) 2 , 分别对A, B, C求偏导数:
k =1
∂E ( A, B, C ) ∂E ( A, B, C ) ∂E ( A, B, C ) = 0, = 0, =0 A B C 最终得到上述正规方程。
③样条插值拟合(三次样条拟合)法: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N
( ∑ xk2 ) A + ( ∑ xk ) B = ∑ xk yk
N k =1
( ∑ xk ) A + NB = ∑ yk
N N
解得: A =
∑ xk yk − N x y
k =1 N
∑(x
=
k =1 N
k
பைடு நூலகம்
− x)( yk − y) , B = y − Ax
关键代码 1(求解 A,B,C 及误差 E) : D=[sum(X.^4) sum(X.^3) sum(X.^2);sum(X.^3) sum(X.^2) sum(X);sum(X.^2) sum(X) N]; F=[sum(T.*X.^2);sum(T.*X);sum(T)]; P=D\F A=P(1) B=P(2) C=P(3) E=sqrt(sum((A*X.^2+B*X+C-T).^2)/N) 关键代码 2(绘图) : plot(X,A*X.^2+B*X+C) hold on plot(X,A*X.^2+B*X+C-T,'r') 拟合曲线及误差曲线如下: %画出拟合曲线 %在一幅图上画出拟合曲线及误差曲线 %画出误差曲线 %D 为正规方程的系数矩阵 %F 为正规方程的常数向量 %求解 A,B,C %A 的值 %B 的值 %C 的值 %计算均方根误差 E
设{( x , y )} 有N 个点,其中横坐标 {xk }k =1是确定的。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曲线为: k k k =1 y = Ax 2 + Bx+C, 其系数满足如下正规方程: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k =1 N N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③样条插值拟合(三次样条拟合)法结果:
由于三次样条拟合曲线经过每个数据点,故误差 E=0,故只需画出拟合曲线图。 关键代码 1(计算每个子区间上三次样条曲线的系数) : for k=2:N-1 temp=A(k-1)/B(k-1); B(k)=B(k)-temp*C(k-1); U(k)=U(k)-temp*U(k-1); end M(N)=U(N-1)/B(N-1); for k=N-2:-1:1 M(k+1)=(U(k)-C(k)*M(k+2))/B(k); 实验原理及分析 end M(1)=3*(D(1)-dx0)/H(1)-M(2)/2; 验原理及分析 M(N+1)=3*(dxN-D(N))/H(N)-M(N)/2; 实验原理及分析 for k=0:N-1 S(k+1,1)=(M(k+2)-M(k+1))/6/H(k+1); [X(k+1),X(k+2)]上三次样条曲线 3 次项的系数 S(k+1,2)=M(k+1)/2; %S(k+1,2)为区间 %S(k+1,1)为区间 %M(N+1)的计算公式,具体参看 %M(1)的计算公式,具体参看实 %M(k+1)的求解公式,具体参看
i =0 N N � � 综上所述:N阶Bezier曲线 P(t)=(∑ xi Bi ,N (t), ∑ yi Bi ,N (t )) i =0 i =0
4.实验结果及结论分析:
①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结果:
A =0.1552,B =59.1848,误差为: E =3.2846 故最小二乘拟合曲线为: y=0.1552x + 59.1848, 拟合误差为: E =3.2846 关键代码 1(求解 A,B 及误差 E) : xmean=sum(X)/N; tmean=sum(T)/N; B=ymean-A*xmean E=sqrt(sum((A*X+B-T).^2)/N) 关键代码 2(绘图) : plot(X,A*X+B) hold on plot(X,A*X+B-T,'r') %画出拟合曲线 %在一幅图上画出拟合曲线及误差曲线 %画出误差曲线 %求解时间 X 的平均值 %求解温度 T 的平均值 %系数 B 的计算公式 %计算均方根误差 E
分别利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拟合(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 ) 、样条插值 拟合(三次样条拟合) 、三角多项式拟合、贝塞尔曲线拟合这五种方法对这组温 度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拟合的结果比较这五种方法的优缺点。
3.实验原理及分析: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①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
设{( x , y )} 有 N个点,其中横坐标{x } 是确定的。最小二乘拟合曲线为: k k k =1 k k =1 y = Ax + B, 其系数满足如下正规方程:
hk −1 mk −1 + 2(hk −1 + hk ) mk + hk mk −1 = uk , k = 1, 2,..., N − 1
要求出Sk ( x)的最终表达式还差两个端点约束条件,针对三次样条的5种端点约束条件如下:
端点约束条件描述 1.三次紧压样条,确定 S ' ( x0 ), S ' ( x1 )
k
∑x
k =1 N
2 k
− Nx
N
2
∑ (x
k =1 k
− x)
2
其中: x=
∑ xk
k =1
∑y
,y=
k =1
N
N
线性最小二乘法的本质是:多元函数(均方根误差函数)求极值问题。 在处理一些非线性拟合问题时, 我们往往会通过适当的变量代换将问题转化为线 性最小二乘法拟合问题。
②多项式拟合(最小二乘抛物线拟合)法: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设有N +1个点a{( x j , y j )}N j =0 , 其中y j = f ( x j ), 且横坐标之间等间距,即;
x j = −π +
2 jπ , 其中j = 0,1,..., N N
N k =1
如果f ( x)的周期为2π , 且2M < N , 则存在三角多项式 TM ( x)使得: ∑ ( f ( xk ) − TM ( xk )) 2最小
2.实验内容:
已知某地区一天的温度数据如下: 时间,p.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午夜 66 66 65 64 63 63 62 61 60 60 59 58 温度 时间,a.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正午 58 58 58 58 57 57 57 58 60 64 67 68 温度
m0 =
包含m0和m N的方程
m 3 m 3 ' (d0 − S' (x0 )) − 1 , mN = (S (xN )− dN−1 )− N−1 h0 2 hN−1 2
2.Natural样条 3.外推样条
m0 = 0, mN = 0 h0 (m2 − m h (m − m ) 1) , mN = mN−1 + N−1 N−1 N−2 h1 hN−2
N
N
其中 : TM ( x) =
⑤贝塞尔曲线拟合法:
贝塞尔曲线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任意阶可导、无高阶多项式振荡、 易 于构建等。下面将具体阐述贝塞尔曲线拟合的基本原理:
Bezier曲线可由Bernstein多项式定义,因此有必要提及N 阶Bernstein多项式的定义。 N! i i i N阶Bernstein多项式定义为:Bi , N (t) = CN t (1 − t) N −i , 其中:CN = , i = 0,1, 2,..., N i !( N − i )! N �� � � �� N �� N阶Bezier曲线定义为: P(t) = ∑ PB {P i i , N ( t ), 其中: i }i = 0 为给定的控制点集,即P i =( xi , yi )。
(∑ xk4 ) A + (∑ xk3 ) B + (∑ xk2 )C = ∑ xk2 yk
3 (∑ xk ) A + (∑ xk2 ) B + (∑ xk )C = ∑ xk yk
N k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