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蕴含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蕴含哲理
作者:李燕挥
来源:《教师·上》2015年第02期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近百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最早出版的研究专著是中国台湾张健的《朱熹的文学批评研究》,本书引证原著资料分析简明;钱穆著《朱子新学案》中亦有相关朱子文学研究的篇目;1994年吴长庚出版《朱熹文学思想论》一书,从许多方面对朱熹文学思想加以探讨;2000年莫砺锋出版《朱熹文学研究》一书,影响较大,同年李士金出版博士学位论文《朱熹文学思想述论》。
阅读诸家研究,发现其研究路径各不相同,侧重点更不一样。
朱熹文学思想与其理学思想密不可分,要真正理解其文学思想,必须深入理解其理学思想。
比如关于朱熹诗学中的淫诗说问题,明张次仲撰《待轩诗记》卷首云:“夫以淫昏不检之人发而为放荡无耻之辞,而其诗篇之繁多如此,夫子犹存之,则不知所删何等一篇也。
”对于朱子淫诗说极为不满。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卷首则引黄震之说云:“晦庵先生因郑公之说尽去美刺,探求古始,虽东莱不能无疑。
然指桑中溱洧为郑卫之音,则其辞晓然,诸儒安得回护而谓之雅音?……若其发理之精到措辞之简洁,读之使人瞭然,亦孰有加于晦庵之《诗传》者哉!”二者孰是孰非?问题显然是很复杂的,这里不必详说,我们引证之目的在于说明研究朱熹文学思想并非易事,没有对于人类社会生活之终极关怀,没有深广丰富之阅历,没有渊博之学识,很难把握朱熹文学思想之实质。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之难,还在于朱熹本人并非专门以研究文学理论为职业,他的文学评论都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发生的,《诗集传》是经学研究之一,《楚辞集注》是晚年挫折中有感而发,其他论文论诗多是与学人随机讨论,并无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朱熹去世以后,许多学者引证引述朱熹的文学评论,分析过朱熹的诗歌创作,但均无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帝制被推翻以后至今百余年间,学界对于朱熹文学思想之研究颇多收获,但对于朱熹文学思想之潜在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讨。
关于朱熹诗经学的研究数量最多,基本重复着赋比兴和去序言诗及淫诗说的话题,或者就一些学术细节加以讨论,这与朱熹去世后封建社会学者之讨论状况类似。
朱熹楚辞学研究比较诗经学数量明显减少,这也与封建时代学者研究朱子楚辞学状况基本一致。
主要论题是朱熹作为儒学大家为什么要作《楚辞集注》?其研究背景究竟是什么?而对于朱熹楚辞学之内涵意蕴缺乏全面深入之探索。
关于朱熹对于历代作家作品的讨论,内容极其广泛,言论极其零散,其中蕴含之许多义理大多没有得到学界全面系统细致的研究分析。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2013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朱熹文学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
一方面,本书对于学界前人成果加以全面评述、引证、辨析,弥补了以前几部研究专著在这方面的欠缺。
另一方面,本书清晰地勾勒了朱熹文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比如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细节,比如朱熹的创作学理论,比如朱熹文学理论的专题包括文体学、文气论、自然、平淡和巧,天生成腔子,前人无系统深入之研究,在本书中得到全面客观的探讨研究。
文道关系是朱熹文学思想的大纲,学界讨论甚多,但真正理解则很少,本书所论文道关系直探朱熹本意,客观叙述,作出了前无古人的充满时代精神的辩证分析。
我们细读全书,确实能够感到本书的特殊的价值。
比如,本书认为朱熹始终是一位追求理想的仁人志
士,他要在诗经学中“尽得圣人之心”,他深知理解不易,他坚信自己的研究成果、理论创新在后世必然会得到充分的认同。
朱熹的文学思想也离不开百姓日用的生活问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百姓,现实的时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家中度过的,不但是关心一家一事,而且是“风化天下”“化成天下”。
本书作者深刻理解朱熹文王之化、风化天下之重大意义,倘若不经意,很难为之感动,可是我们考察中国历史上暴君昏君愚蠢地管理社会,给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百姓流离失所,流寇到处作威作福,悍匪抢劫奸淫无恶不作,难道还不能理解文王之化的伟大无比的现实意义吗?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无不意味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安定、政治稳定,祸福得失,根本于此,我们怎么能不向往“化成天下”的清明政治呢?
本书研究朱熹文学思想所蕴含之义理深广博大,我们随机地阅读其中的一些文字,均可获得深刻的感受。
本书认为,俭朴应该成为中国人最大的美德!过度的消费不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枯竭,而且也会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污染而消逝。
八百多年前的理学大家朱熹看到了这一点!朱子在诗经学中所表现的思想广大精微,这正是《诗经》不朽的艺术魅力之核心所在。
这笔遗产是十分珍贵的,是有现代意义的。
朱熹研究《诗经》之思想和艺术,有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有着悲天悯人的境界情怀,不是就文学的范围而讨论其许多一般人所熟知的问题,更不是一般概念化的演绎和推理,而是就文学的起源、生成、作家标准、个性差异、社会、历史、地理、文化等作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深入探讨,而且始终贯穿着一个总纲,就是文学研究必须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类社会的总目标服务,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文便是道”,就是“三代圣贤文章”。
从本书的诸多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于朱熹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道德文化素质深有体会。
朱熹的许多奏章、通信、对话都表明他对于封建社会之帝王要求十分严格,因为一国之最高领袖素养能力如何实关系于一国人民之命运。
真正有价值的文学思想必然包含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思想亦必然是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之结晶,政治问题无可避免。
本书研究朱熹楚辞学时分析说:“朱熹阐释《离骚》对君子小人于乱世之行为体会亦极深极广,并且从天赋遗传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探索社会的治乱根源。
许多芳草变质,只有那琼佩,既有可贵之质,又能不以其美以取世资,被世人遗忘,以至于此。
但她的芬芳更加浓烈,更加悠远。
兰草真弃其美之实以从俗,虽得一时之势,而恶名不灭;琼佩则弃其美之利以徇道,虽失其一时之利,而芬芳久存。
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朱熹与屈原一样选择后者,其心愿广大深邃,盼望的是能使春满人间。
否则,俗薄乱世,昏暗无比。
小人容易变节,是世俗常态。
朱熹有感于此,提出了人生的义理价值观。
他反复赞美屈原的伟大正直,舍生取义;鄙弃小人的苟悦取容,陷害善类。
”君子小人的讨论,古来多有,具体情况十分复杂。
是否以义理为人生价值观,则是君子小人的明确界限。
从朱熹诗经学到朱熹楚辞学,本书作者都发现了其中的义理价值观,其他各章亦是如此。
朱熹论时代变化,希望人们继承优良传统,其本质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考虑,这是许多专业研究文学之士所没有的思想境界。
本书作者无意于专门提高朱熹文学思想的层次,更不是刻意在本书研究中把许多深刻的国家社会义理提出来加以探讨,作者只是尊重朱熹文学思想言论的原貌加以全面客观的论述。
朱熹作为一代思想大家,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民之关心皆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他的思考广大深邃,感人至深,在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中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本书注重揭示朱熹文学思想中治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
参考文献:
[1](清)永瑢,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文渊阁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李士金.朱熹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上海市丰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