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

合集下载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_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_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义山诗集》。

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现在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就是“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

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

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

“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

然而,“巴山夜雨””,组这给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

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_李商隐古诗文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_李商隐古诗文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_李商隐古诗文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翻译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夜雨寄北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时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

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

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

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

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夜雨寄北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剪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翻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唐诗巴山夜雨的全文

唐诗巴山夜雨的全文

唐诗巴山夜雨的全文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那首超美的唐诗《巴山夜雨》。

这首诗全文是这样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看,这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多无奈呀!有人问诗人啥时候回家,可诗人自己也不知道呢,这种不确定的感觉是不是让你也有点小揪心?再看“巴山夜雨涨秋池”,哇,在这巴山的夜晚,下着雨,那池塘的水都涨起来啦。

这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感觉又有点小凄凉呢。

“何当共剪西窗烛”,哎呀呀,诗人开始幻想啦,想着啥时候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在窗下剪着烛芯,多温馨呀。

“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真到了那个时候,再一起聊聊今天这巴山夜雨的夜晚。

是不是充满了期待和浪漫?我每次读这首诗,心里都有好多感触。

有时候觉得诗人好可怜,在外漂泊不知道归期;有时候又被他对未来的期待所感动。

你呢,读这首诗的时候心里都在想啥?稿子二亲,咱们来聊聊那首迷人的唐诗《巴山夜雨》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瞧,这开头“君问归期未有期”,就像诗人在跟咱们唠嗑似的,有人盼着他回去,可他自己也没法给个准信,是不是有点无奈又着急?“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场景,想想都觉得美中带着点儿忧伤。

那雨不停地下,池塘的水都满啦,好像把诗人的思念也装得满满的。

然后呢,“何当共剪西窗烛”,哇哦,诗人开始憧憬未来的美好时光啦,能和亲人或者爱人一起在窗前点着蜡烛,说说贴心话,多幸福呀!这句“却话巴山夜雨时”简直绝了!等以后相聚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讲讲今天在巴山夜雨中的心情和思念,多浪漫多深情呐!我觉得这首诗就像是诗人在跟咱们分享他的心事,一会儿愁一会儿盼的,特别真实。

不知道你读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那种起伏呀?说不定你也有过类似的心情呢,要不咱们一起聊聊?。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唐诗《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诗《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诗《夜⾬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夜⾬时夜⾬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夜⾬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夜⾬时。

译⽂你问我回家的⽇期,归期难定,今晚巴⼭下着⼤⾬,⾬⽔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夜⾬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的⼈。

诗⼈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诗表达了诗⼈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期。

4·巴⼭:指⼤巴⼭,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泛指巴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在谓语前,表⽰动作⾏为是由两个或⼏个施事者共同发⽣的。

可译为“⼀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西窗剪烛”⽤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这⾸诗选⾃《⽟溪⽣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长安亲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寄北》。

这⾸诗所寄何许⼈,有友⼈和妻⼦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九岁⾄四⼗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在此之前,其妻王⽒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更为贴切。

开⾸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问⼀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诗前省去⼀⼤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已收到妻⼦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回归故⾥。

诗⼈⾃然也希望能早⽇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时还不能实现。

⾸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夜⾬涨秋池”是诗⼈告诉妻⼦⾃⼰⾝居的环境和⼼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
朝代:唐代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题目:《夜雨寄北》2、作者:李商隐3、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翻译要点5、赏析角度二、原文翻译11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翻译为: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111 此句开篇即直抒胸臆,通过夫妻之间的问答,展现了归期的不确定性,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羁旅之愁。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为: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121 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实景,秋雨连绵,池水上涨,烘托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翻译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

131 诗人由眼前的景联想到未来相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

14 “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为:那时再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41 这一句回扣前文的“巴山夜雨”,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深沉绵邈。

三、诗歌赏析21 情感表达211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既有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又有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多种情感交织,令人动容。

212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细腻入微,展现了其高超的抒情技巧。

22 意境营造221 诗中通过“巴山夜雨”这一特定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222 同时,“西窗烛”的想象又为诗歌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 结构巧妙231 诗歌采用了回环往复的结构,从眼前的实景到未来的想象,再回到眼前的景,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动人。

232 首尾呼应,“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4 语言特色241 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242 用词精准,如“涨”字,生动地描绘出秋雨之盛,池水之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总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巧妙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和喜爱。

《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

《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

《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

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咱们详细聊聊这首诗。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支教。

那里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窗外的虫鸣声。

有一天晚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坐在简陋的宿舍里,翻看着手里的诗词书籍,正好就看到了这首《夜雨寄北》。

当时,那种寂静的氛围,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感触。

我仿佛能看到李商隐在那遥远的巴山,听着窗外的雨声,满心忧愁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那雨水涨满的秋池,就像他心中满满的思念和无奈。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简单直接,却道出了无尽的无奈。

就像我在那个小山村,不知道自己支教的日子何时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熟悉的城市,见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画面感太强了。

想象一下,在那偏僻的巴山,夜晚的雨不停地下着,秋池里的水越涨越高。

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更让人觉得孤独和寂寞。

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虽然此刻身处困境,但心中始终怀着希望,想着有一天能和亲人相聚,一起回忆这段艰难的时光。

在那个小山村的雨夜,我反复吟诵着这首诗,感受着李商隐的情感,也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如今,当我再读这首诗,依然会想起那个特别的夜晚,那场雨,那间简陋的宿舍,还有那份深深的思念。

这首诗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

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身处何地,思念和期待总是能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文、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文、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长安亲友而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第1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意思及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意思及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全诗意思及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现实中的实景,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想象。

巴山,泛指巴蜀一带;夜雨,切合秋天;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

用“涨”字,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不断,也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

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

这两句诗有两个意思:一是诗人想象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与妻子在西窗下共剪烛花,互诉衷肠;二是诗人想象着在未来的某一天,与妻子重逢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时的情景,那时的思念和痛苦,将会化作美好的回忆和温暖的情感。

这两句诗,用未来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的痛苦,又用今夜的痛苦衬托出未来的欢乐,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结构严谨:全诗以问答开头,以想象结尾,首尾呼应,中间用巴山夜雨的实景贯穿,使整首诗浑然一体。

2.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巴山夜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同时又通过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幸福的向往,使整首诗的意境深远。

3. 情感真挚:这首诗的情感真挚,诗人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幸福的渴望,都融入到了巴山夜雨的描写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意。

4. 语言简洁: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又不失韵味。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夜雨寄北》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洁的七言绝句,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珍品。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

《夜雨寄北》全文与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衰。

接下来,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先来看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开篇就给人一种无奈之感。

爱人询问诗人的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这种不确定性和无法掌控的感觉,通过简单的七个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君问”表明了远方的牵挂,“未有期”则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和苦衷。

在这句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对着远方的爱人,满心愧疚又满怀愁绪的模样。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将笔触转向了眼前的景色。

诗人身处巴山,夜晚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池塘里的水也因为雨水的不断注入而上涨。

这里的“夜雨”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如这雨水般连绵不断。

而“涨秋池”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绪的积累和蔓延。

秋,本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感到伤感的季节,再加上这不停的夜雨和上涨的池水,更增添了几分萧瑟和哀愁。

“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凄苦景象一下子飞到了未来的美好憧憬中。

他想象着什么时候能够与爱人相聚,一起在西窗下剪着烛花,温馨而又亲密。

这里的“何当”二字,充满了期待和渴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团聚的急切向往。

同时,“共剪西窗烛”这个画面温馨而美好,与前面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着相聚时与爱人回忆起如今在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这一句不仅巧妙地将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了一起,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这段经历的珍视。

尽管此刻身处困境,但他相信,未来与爱人分享这段经历时,会别有一番滋味。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时空交错的手法,将眼前的实景与未来的想象相结合,把诗人对爱人的思念、对归期的迷茫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表现得细腻而深刻。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1夜雨寄北原文欣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夜雨寄北》李商隐原文翻译及鉴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原文翻译及鉴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一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鉴赏这首诗所寄何许人,其实,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赏析】《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一: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二: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一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

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答叹其归期无准。

“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二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出自《夜雨寄北》的名句。

【全诗如下】《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能够指妻子,也能够指兄弟姐妹。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资料看,按“寄内”明白,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刻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