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上册) 第6章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 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 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 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依据。
某城市机动车高峰小时路段交通量分布
某城市机动车高峰小时交叉口交通量分布
某市上班高峰小时路段自行车交通量分布
一、综述
WARDROP原理 • Wardrop第一原理:网络上的交通以这
本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路径选择过程中的最 短路因素及随机因素。源自五、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
该方法考虑了路权与交通负荷之间的关 系及交叉口、路段通行能力的限制,使 分配结果更加合理。
包括:多路径——增量加载分配、多路 径——迭代平衡分配
容量限制--多路径交通分配
T=100 = 60 + 30 + 10
33
最短路交通分配 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多路径交通分配 多路径--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交通流重分布基础:
车辆路径 选择模拟
交通规划方案
最短路交通分配 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多路径交通分配 多路径--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二、最短路交通分配
在分配中,取路权(两交叉口间的 出行时间)为常数,即假设车辆的路段 行驶车速、交叉口延误不受路段、交叉 口交通负荷的影响。每一OD点对应的 OD量被全部分配在连接该OD点对的最 短线路上,其他道路上分配不到交通量。
P1 0.3
18
P2 0.4 12
40
P3 0.3 3
A
B
P1 0.5 30 P2 0.2 6 P3 0.4 4
P1 0.2
27
12
P3 0.3 3
P2 0.4 12
交通网络规划方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讲义
第一章 绪论
• 1.2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
• 2. 城市交通需求
小汽车
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加速,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摩托车
保有量增长迅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大城市、特大城市纷纷制定措施限制摩托车发 展,强制淘汰。 摩托车用户特征开始呈现年轻化、低收入化、过渡化。
自行车
总量基本饱和,需求转向花样化和更新换代,电动自行车快速增长。
第二章 城市交通基本知识
• 2.1 步行(行人)交通基本参数
• 1. 行人空间需求
不同行人状况占用道路宽度(m)
单身不携带 物品 0.6~0.7 单手携轻物 0.7~0.8 双手携轻物 0.75~0.85 背负重物 0.8~0.9 手拿肩扛 0.85~1.0 成人携小孩 或拉杆箱 0.9~1.0 肩挑重物 1.0~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基本知识
• 2.2 车辆
• 2.2.2. 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
•
1. 机动车
质量参数:整车装备质量、载客量或装载质量、自身质量利用系数和轴 荷分配等。
整车装备质量是指车辆完全装备好的重量,包括汽车全部设备(主体设备及辅助 设备),并加足润滑油、燃料、冷却液,再加上备用车胎、随车工具及其他备用 品的重量,通常又称为空车重量。影响汽车的成本和使用经济性。 载客量指客车的座位数。装载质量指车辆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 定装载量。影响道路的运营效益,行车安全。 自身质量利用系数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反映车辆设计工艺 水平。 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影 响轮胎寿命和车辆驾驶性能。
第二章 城市交通基本知识
• 2.1 步行(行人)交通基本参数
• 2. 步频
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上册.pptx
3.5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 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尽量做到线形 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 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
第5页/共43页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胎 会产生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面与轮迹前进方 向形成一个横向偏移角。
第6页/共43页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横向力系数μ 0
0.05 0.10 0.15 0.20
燃料消耗(%) 轮胎磨损(%)
100
100
第25页/共43页
• 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
R 2 1~ 1
R1
3
第26页/共43页
(3)卵型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第27页/共43页
(4)凸型 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 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第40页/共43页
交点坐标
曲 线 要 素 值 (m)
曲线主点桩号
交 点 号
N (X)
交点桩号 转 角 值 E (Y)
缓和 曲
缓和 曲
切线
曲线
第一缓和 第一缓和 曲线 曲线终
第二缓和 第二缓和 曲线起 曲线
半 径
外 校正 距值
第11页/共43页
超高过渡方式: 1 .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绕路中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 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84页PPT资料
13.12.2019
4
城市规划原理
(二)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 3.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 城市道路系统多级化 5. 城市交通组织立体化
6.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3.12.2019
5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2
城市规划原理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应有利于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 (五)道路布置要能满足各种管网工程和人
防工程的建设。
13.12.2019
13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方格网式
–放射式
–放射环形
–自由式
–混合式
13.12.2019
25
城市规划原理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停车场的规模 F=A×n×a
F----全市停车场所需的总面积 A----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n----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a----每辆汽车所占用的面积
13.12.2019
2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
1. 停车场的分布 2.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城市规划原理
2019/11/3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13.12.2019
2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世界交通的发展分四个阶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教学大纲《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 4 总学时: 64理论学时:64 实践学时: 0 主撰人: 主审人:一、课程教学得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得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横断面、平面交叉与城市道路排水得设计理论与方法,熟悉道路总宽度、交通量预测、交通组织管理、立体交叉与城市道路公用设施布置得原则。
使学生在城市详细规划中正确设计城市道路达到初步设计得水平;在总体规划中能正确布置对外交通设施与桥隧工程得用地,协调处理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道路得交通衔接,对城市对外交通具有基本得工程纸质,对各项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得用地规模、选址具有初始规划方案得能力,为以后得工作打好坚实得基础。
二、课程教学时数分配三、课程单元教学目得、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总论1.教学目得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理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内容及原则,掌握城市道路得分类及规划指标。
2.教学内容与要求(1)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了解: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2)城市道路得功能与分类了解:道路得组成理解:城市道路得性质及作用掌握:城市道路得分类(3)城市交通及其对道路得基本要求了解:城市交通得基本概念理解:城市交通对道路得基本要求(4)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内容及原则了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原则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内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指标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城市道路得分类,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内容教学难点:城市交通对道路得基本要求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基础1、教学目得通过本章得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行人静态空间及行人活动圈得特点,了解非机动车得基本尺寸及其动力特征,掌握机动车得基本尺寸及其动力特征。
2、教学内容与要求(1)行人得基本知识了解:行人静态空间得概念理解:行人活动圈得大小对行人活动得影响(2)车辆得基本知识理解:车辆得基本尺寸掌握:车辆得动力特征:(3)城市道路得交通特性了解:交通量、通行能力得概念理解:车辆得基本尺寸掌握:车辆得动力特征,交通流得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机动车得基本尺寸及其动力特征教学难点:交通流得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1、教学目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得要求,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得概念及其组成,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得设计,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及横断面图得绘制。
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上册
5.交叉口设计速度
(1)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 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
内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 度的70%。 (2)转弯交通: 设计速度因分、合流及用地等影响,通常应适当降低, 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 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 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二)视距三角形绘制步骤
1.确定停车视距 ST; 2.根据通行能力和交通量,划分车道 数;
3、绘制直行车和左转车行车轨迹线 ,找出可能冲突 点,确定行车最危险冲突点:
对十字形交叉口,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 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 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
对T形(或Y形)交叉口,直行道路最靠右侧第一条 直行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一条左转车 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
7.1平面交叉口
1.定义 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 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2.平面交叉口车流矛盾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 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 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 互交叉的地点。
(三)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 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 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8.平面交叉口拓宽
定义:在交叉口内增加左、右转车道,以提高交叉口 的通行能力的设计方法。
(一)设置条件
1.平面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右转车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选取1.4~3.7 ㎡/人的空间值作为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步幅:男性:66.6cm,女性60.6cm,平均63.6cm。
步速:30m/min到130m/min,集中于60~78m/min。
步速还受行人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和沿街建筑物的影响。
我国多采用“平形式”和“垂直式”。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有时可设分隔岛和通
道。
路外停车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净空需求、通道宽度、停放面积。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净空需求:纵、横向净距及净空高度需求。
通道宽度:车型、停发方式、车辆构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司
机水平等。多采用调查和车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停放面积:用地总面积按人均 0.8~1㎡计算;地面停车场每
个车位25~30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每个车位30~35 ㎡, 路边停车带每个16~20 ㎡。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放面积:单位停车面积与车辆尺寸、停放方式、通道的条
数及车辆集散要求有关。包括绿化、步行道及其附属设施所 需要的面积。 W停 = W道+2W车 A停 = W停×l车/2
机动车的回车用地:设置回车场,方便汽车调头、回转。
第11.2 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车辆基本知识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来往的专用
(完整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
k道路工程绪论1.交通运输方式:①铁路< 500km、②道路< 200km或不限、③航空、④水路、⑤管道注意各自的分工和特性的比较可达性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运输能力、运输速度铁路 160-220公里 /小时道路小于 120水路 18-30航空 160-1000管道 1.6-302.道路运输特点:①机动灵活性大(直达运输,100-200公里短途运输,经济可靠)②普及面广、适应性强③速度快、造价低④运量大3.道路功能:①交通4.道路分类:①公路5.公路的分类与分级②形成国土结构②城市道路③公共空间③厂矿道路④防灾⑤繁荣经济⑤乡村道路④林区道路干线公路(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①国家干线公路②省干线公路③县公路④乡公路支线公路(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的公路)6.公路的分级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10设计年限20 15 15 10设计速度 80 100 120 60 80 100、、80、 60 40、30 20、、(km/h)AADT(pcu/d) 25000~100000 15000~55000 5000~15000 2000~6000 400~2000出入口控制完全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和不控—制—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汽车专用道路,其他为一般公路。
一般公路也分为二级三级四级公路p9表格Aadt是标准车的年平均日的双向交通量,标准车一律用小客车。
7.城市道路的分类与分级①快速路联系城市的各大组团时速可达 80 公里内环线中环线上海快速路通常是高架或外滩的地下快速路。
北京的三环四环采用主线和辅道。
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②主干路形成城市骨架的道路四平路早晚的分时设计?查四平路从主城区到居住区?项目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快速路80 主干路60次干路40支路机动车设计速度(km/h)大城市>200≤ 2003060~80 40~604040 30 中等城市大城市40 30道路网密度>200≤ 200 0.4~0.50.3~0.40.8~1.20.8~1.21.0~1.21.2~1.41.2~1.41.2~1.43~43~43~42(km/km)中等城市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条)大城市>200≤ 2006~84~66~8 4~6 3~44~6 4~6 2 中等城市大城市4 2~4 2道路宽度( m)>200≤ 200 40~4535~4045~5540~5035~4540~5030~4530~4015~3015~2015~20中等城市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道路交通规划第六章-2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 远近期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
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应该按远近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随着城市规模、结构形态、用地布局等的变化,以及 自行车交通量的增加和自行车交通在城市客运结构中 的地位变化,在路网布局、道路等级、横断面型式等 方面为远期城市交通的发展留有余地,同时,也应考 虑到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和家庭小汽车的普及, 将有大量自行车道转化为机动车道或公交专用车道或 用于路内停车。
自行车左转弯候驶区
第四节 行人交通规划
在城市居民出行活动中,步行交通 约占总量的30~40%。城市交通规应 包括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一、行人交通流特性
步行速度的分布范围较宽,从0.5m/s到2.16m/s,但 集中与1.0m/s到1.3m/s。 男性行人步幅在0.5-0.8m间的占95%,女性行人步幅 在0.5-0.8m间的占94%以上。
行人按纽式信号灯
三、自行车道路的等级
1、市级自行车干道 市级自行车干道是全市性或联系居住区和 工业区及其与市中心联系的主要通道,承 担着大量的自行车交通。要求快速、干扰 小、通行能力大,是全市自行车路网的骨 架,其方向应与自行车出行的主要方向相 一致。它包括全市性的自行车专用道和有 分隔的自行车道。
2、区级自行车道路 区级自行车道路是联系各交通区的道路, 应保证居住区、商业服务区和工业区与 全市性干道的联系。主要是满足自行车 的中、近距离的出行。包括自行车专用 道、有分隔的自行车道和用划线分隔的 自行车道。
人行横道预告标示布置示意图
2、人行天桥和地道
人行天桥和地道是人行横道的立体化,是一种昂贵 的行人立交过街设施,但是一种最彻底的人车分离 设施,可消除大部分人车冲突。 当车辆交通量特别大,要瞬时中断车辆交通会带来 较大的交通阻滞时,宜采用立体化人行横道。由于 天桥及地道需要较大的投资,同时行人过街必须上 下天桥或进出地道,增加不便,所以在确实需要设 臵的地方,才能使投资见到交通效益,不然,反而 会引起行人在天桥或地道之前乱穿马路。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得《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得姓名:专业:班级:学号:交通是⼈类进⾏⽣产、⽣活的重要的需求之⼀,凡是有⼈的活动就离不开交通。
交通更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
交通对城市拓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快速、便捷、舒适、⾼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提⾼⼴⼤市民⽣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追求的⽬标。
因此学习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专业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了五周的课程学习,我对《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册)有了许多体会与了解,⽐较系统地掌握了各个章节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了交通规划的定义、过程以及发展史。
交通就是“⼈与物的运输与流通”,他包括各种现代的与传统的交通运输⽅式,从⼴义来说,信息的传递也可归⼊交通的范畴。
现代城市交通是⼀个组织庞⼤、复杂、严密⽽⼜精细的体系。
就其运输⽅式来说,有道路、铁路、⽔路、航空、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等;就其空间分布来说,有城市对外的实际与城乡间的交通,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就其运⾏组织形式来说,有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就其运输对象来说,有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
城市道路是随着城市形成⽽形成的。
社会⽣产⼒的发展推进着⼈类物质⽂明,道路交通也是遵循着这条规律逐渐形成和发展期。
据《周礼》记载,“匠⼈营国,⽅九⾥,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舍,⾯朝后市,市朝⼀夫。
”说明了当时城市道路⽹的规划布局状况,可见周朝的道路规划已经是相当发达,更不提早在上古时代我国道路的发展便已经开始。
在奴⾪社会时期,世界各地区在交通⽅⾯亦有发展。
在印度河下游发掘的公元前三千多年的谟亨约·达罗城,城市接近长⽅形,有排列整齐的街道,主要道路呈南北向布置,顺着主导风向,宽度约10m,东西由此要接到连接,在⼗字路⼝,拐⾓等成圆形,以便于车辆⾏驶。
⽽回归到当今,我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学习时所记录的笔记中还可以了解到如下知识点:道路在道路交通⽹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线和⽀线。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 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
北海大桥改造
– 利用道路营造景观
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
– 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
一般,三块板型式主要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适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不小 于36~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道路,一般路副 窄纵坡大,非机动车数量很少,则不宜采用三块板。
两块板型式用以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 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 区之间交通的入城干道。城市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迁就现状,也可采 用两块板型式。当交通量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由于这种断面车辆 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宽度不够时,往往因超车造成事故。 通常,在我国非机动车比例相对高于机动车的具体条件下,对交通量大 市区交通干道上,就不宜采用两块板型式。为此,有的城市对原建成的 两块板断面型式,多陆续拆改为一块板. 或三块板断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不得已时,可采用修整、植草皮、种树等措施加 以补救。 5. 条件允许时,以适当放缓边坡或将其变坡点修整 圆滑,以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形状,增进路容 美观。 6.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 化,将绿化视作引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 境的一种技术措施进行专门设计。
6.4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1.概述 ( 1)定义:道路景观是指立体线形、构造物形式和色 调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所构成的风景。 是道路、附属设施及道路周边环境中的客观景物在人 们(使用者)主观感受中的体现。 (2)道路基本功能 ▲交通功能▲ 空间功能▲ 景观形象功能▲生态功能
4.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环 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注意保护原有 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 .深入调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避开不良地 质地段。 6 .重视环保,减少污染。
定线是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 “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 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 确定并通常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过程。
(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2.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面直线与纵素 (凸凹型直线)
直线上一次变坡是很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 包括一个凸型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型线次之; 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变坡会形成反复凸凹的“驼峰” 和“凹陷”。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 竖曲线。 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 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 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 弧段之内。
平 、 竖 曲 线 重 合 如 果 平 曲 线 的 中 点 与 竖 曲 线 的顶 (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 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
(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 (凸凹型直线)
断背曲线
断背曲线的改善
(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
暗
凹
纵断面上:避免能看到纵坡起伏三次以上。
3.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组合 组合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与纵坡度协调,要避免急 弯与陡坡相重合。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3)景观构成 道路景观分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 ◆内部景观:行驶在道路上的驾驶员看到的景观,是动景 观。 ◆外部景观:从路外侧任意观察点看到的路景观,是静景 观。
2.道路景观特征
(1)线性景观: 景观中的:点 线 面 ◆线—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带状景观区域,如道路景观、滨 水地带景观等。 ◆面 — 景观意义上的空间区域,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区, 因为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连续性而可以被识别。
6.2 道路线形综合处理
(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 持视觉的连续性。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 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 行车安全。 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城市形态中的一个概念 化参照点,由道路交通的导向性、视觉上的引导性造成。 是构成景观序列的关键部分,是景观意象中有战略意义的 焦点。
道路的面
道路的点
(2)连续性和方向性的景观: 道路的连续性:可通过临街建筑的形式及空间特征、 立面封闭程度、完整的天际线,或两侧的绿化形式、 交通及环境设施来体现。
纸上定线是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为宜)地形图 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 定线原则: (1)因地制宜,城市用地受限,节约,减少拆迁, (2)各项技术指标控制:平面半径、纵坡、路宽控制 好,满足交通需要和经济性。 (3)控制点选定:
★主要控制点(据点):路线起终点及中间必须经过的 重要城镇或地点。 (4)平面上直线、弯道衔接(交叉口处) (5)远近期结合。
6.1 城市道路选线、定线
选线:在道路规划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 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 工作。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 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 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 利于施工和养护。 3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 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凸形竖曲线与反向平曲线拐点重合
(三)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内容: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人造景观设计 线形与景观的配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在道路的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 视景观要求,尤其在规划和选线阶段,比如对风景旅 游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区、文物保护区等景点 和其它特殊地区,一般以绕避为主。 2.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深挖高填。 3.应能提供视野的多样性,力求与周围的风景自然 地融为一体。
(2)连续性和方向性的景观: 道路的方向性:借助于节点控制及背景参照。 道路的距离感:由于道路的特征及建筑特征的变化, 节点的出现,从而产生距离感。
(3)动态景观 ——道路景观具有流动性和运动感。 ◆道路的形态: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产生的动态景观。 ◆运动的速度:人对场地景物的感知随运动速度而改变。
3.道路构成要素
◆道路主体:道路类型及构造、车道及人行道。 ◆道路附属物:行道树、交通设施、道路照明等。 ◆道路占有物:街具、市政设施及设备等。
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半径: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 长度: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③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 合理的、悦目的。 注意避免“暗凹”组合。
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 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