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

合集下载

《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精选文档

《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精选文档

《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被誉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不仅是滇藏川等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商品流通的纽带,其延伸亦见证着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播与变迁。

由KBS和NHK合作摄制的《茶马古道》系列纪录片,在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出与古道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彰显出茶马古道所具有历史凝重感和中国的边疆地域特色。

一、地域饮食文化:“盐”浓于水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西藏地区的游牧民族以“乳肉结合”为饮食结构。

而本系列片中的《喜马拉雅盐道》和《盐井盐女儿辛》两集分别以“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和“盐井乡”为主要拍摄地点,向受众展示出中国边疆地区别开生面的饮食文化图景。

“盐”构成了地域饮食文化与经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也成为西藏羌族和各民族贸易往来的纽带。

《喜马拉雅盐道》纪录了边境地区的藏族游牧民采盐和易盐的经过,表现了西藏扎布耶盐湖和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的日常景观。

片中以近景拍摄两位先遣队员蹲在雪白的盐场用牦牛角敲击的采盐过程,大块的盐被粉碎成细小的盐粒,最后被装入羊毛做成的鞍囊并由牧民熟练地封住袋口。

原始的采盐过程看似枯燥且费力,但对于这些常年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游牧民而言,盐是他们除了牦牛肉之外“换取”其他食物来源的主要途径。

由于食盐极为稀缺,所以在西藏毛贡为期一个月的易物过程中,盐是尼泊尔人最希望换取的商品。

实际上,“以物换物”在西藏边境地区已十分常见,家庭手工业与农副产品是主要的交换物品。

“藏区内部的商品交换,主要是青稞、酥油、牦牛、茶叶等商品。

藏族与外部的商品交换,是用药材、牲畜、皮毛等商品换回盐、茶、布、铁等。

”[1]通过易物,西南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能够各取所需,如片中杜坡马帮与胡里科村的“龙帕”人进行盐和玉米的交换等等。

距离海岸数千公里的神秘的盐井乡坐落于西藏东部,却是“茶马古道”中迄今唯一存在的原始晒盐地区。

在《盐井盐女儿辛》中描述了加达村落的最原始的人工制盐法,向受众诉说了西藏东部盐井乡独特的“红盐”与“钟乳盐”的传奇故事。

临沧的茶马古道: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临沧的茶马古道: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临沧的茶马古道: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临沧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界,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承载了数百年来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文化。

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内陆和西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见证了临沧这片土地上的变迁和繁荣。

茶马古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那个时期,临沧作为一个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基地,因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了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之一。

那个时候,人们用马匹运送临沧的茶叶和其他物品到中国的内陆和遥远的西方地区,同时也带回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文化。

几个世纪以来,茶马古道的繁荣为临沧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当时的临沧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中心,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旅行者前来交流和商业活动。

临沧的茶叶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质量而闻名于世。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了不同地区的种子和植物,丰富了临沧的农作物和园艺文化。

在茶马古道上,不仅有物质贸易的交流,也有文化的交融。

临沧以其背靠缅甸、老挝等国家,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了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融合于临沧这片土地上的多元文化中。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使临沧独具特色,也为临沧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创造力。

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文化在临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如今,临沧的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这段悠久的历史。

沿着茶马古道,游客们可以欣赏到临沧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感受着茶马古道上商人和旅行者曾经所见证的繁荣和辛酸。

临沧的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古老的贸易通道,更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通过茶叶的运输和文化的传播,临沧与世界各地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和融合。

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文化在临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了这个地方独特和宝贵的财富。

在未来,临沧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这段悠久的历史,感受临沧的魅力。

《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

《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

为最 珍 贵 的 “钟乳 盐 ”。纳 两 女 子加 诗 永 郡 的17块 “神化 ”并赋予了特殊 的精神寄托 。此外,“普洱 茶”
盐 田下 形成 的钟 乳石 状 的盐 ,在 特 写镜 头下显得 纯 是布 朗族 居 住地 的代 表性 农 作物 之一,也是布 朗族
洁无暇 ,因此 这类盐往往 用于特殊节 目的祭祀活动 。 人 的经济 收入 的主要 来源 。用上 摇镜 头突 显了布 朗
“换 取 ”其 他食 物来 源 的主要 途径 。由于 食盐极 为 稀缺 ,所 以在 西藏 毛 贡为 期一 个月的易物 过程 中, 盐是 尼泊尔人最 希望换 取 的商品。实际上 ,“以物 换 物 ”在 西 藏 边境 地 区 已十分 常见 ,家 庭手工 业与农 副产 品是主要的 交换 物品 。“藏区 内部 的商品交换 , 主要是青 稞 、酥 油 、牦 牛 、茶 叶 等商品。藏 族 与外部 的商品交换 ,是 用药材 、牲 畜 、皮毛 等商品 换 回盐 、 茶 、布 、铁 等。”l1 通过 易物 ,西 南部边疆 地 区的少数
一 、 地 域 饮 食 文 化 : “盐 ”浓 于 水
在人们 的传 统 印 象中,西 藏地 区 的游牧 民 族 以 “乳 肉结合 ”为饮食 结 构 。而 本系列片中的 《喜马拉 难盐道 》和 《盐 井盐 女儿 辛》两集分别 以 “西 藏羌塘 自然保护 区 ”和 “盐井 乡”为主要 拍 摄 地点 ,向受 众 展示出中国边疆 地 区别开生面 的饮食文化 ,目的是令 盐 水 的纯 度 更 在 边 疆 地 区 ,众多 民族 至今 都 对 “自然 ”充 满 了崇
高 。最 后把 盐 水 浇至 盐 田上编 制 的篮 筐 (避 免 损坏 拜 与敬畏之情 ,信仰的对 象范围极 为广泛 ,如 自然山
盐 田表面 )中。加达 村 因特殊 的地 理条 件 (盐 田中的 川 、目月星辰 等 等 。正如 恩格 斯指 出的 :“一个 部 落

论电视剧《茶马古道》阐释的文化价值

论电视剧《茶马古道》阐释的文化价值

作者: 王春丽;切吉卓玛
作者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出版物刊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4-78页
主题词: 电视剧;茶马古道;文化价值
摘要:在电视剧《茶马古道》中,“茶马古道”不仅给人物提供了一个活动背景和舞台,而且自身也成为一个“角色”,构成一种民族历史、民族传统、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它除了原本意义上的滇、藏两地茶马互市的经济交通要道,更多的是作为向人们展示电视剧蕴涵的民俗学价值、生命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和宗教学价值的文化长廊。

论茶马古道文化雕塑里的文化内涵

论茶马古道文化雕塑里的文化内涵

论茶马古道⽂化雕塑⾥的⽂化内涵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不丹、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红海海岸。

滇藏茶马古道⼤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泪,中间经过今天的⼤理⽩族⾃治州和丽江地区、⾹格⾥拉进⼊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从西藏转⼝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马古道铜雕,园林⼈物铜雕,园林景观雕塑马匹铸铜雕塑,户外景观铜雕,动物雕塑定制茶马⼈物铜雕,园林情景雕塑,民俗⽂化铜雕茶马古道是⼀条主要穿⾏于今藏、川、滇横断⼭脉地区和⾦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式的古代商道。

它作为⼀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其历史作⽤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它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原城镇化的发展,为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的经济和⽂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

在今天,茶马古道⽆论在⾃然资源还是⽂化资源上都是⼀条具有国际影响⼒的古道,因此它同样具有巨⼤的国际旅游市场潜⼒。

茶马商⼈雕塑,民族⽂化铜雕,⼤型园林雕塑定制茶马古道⼈物雕像,情景雕塑,民间⽣活铜雕民族特⾊主题雕塑,商⼈铸铜雕塑,⽂化艺术铜雕茶马古道,主要兴起于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是连接横断⼭脉与喜马拉雅⼭脉两⼤民族⽂化带的⾛廊,它是东西⾛向,与呈南北⾛向的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交汇并且部分融合,它以背夫、马帮和牦⽜驼队为运输载体,它萌发于唐,形成于宋明,在清代达到⿍盛。

当然,“茶马古道”只是⼀个狭义的概念,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蜀地的商⼈们就度过⼤渡河与河西的商⼈们进⾏着物产交换,⽽且茶马古道上的交换商品不只是茶,就像丝绸之路的交换商品也不只是丝绸⼀样,只是以茶叶贸易为主。

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

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

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是连接华夏大地与西南边疆的咽喉要道。

它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贸易品,将中国的文化、商品和信息传播到内陆和其他国家。

茶马古道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茶马古道起源自中国西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东汉末年,为了解决边疆驻军的口粮问题,汉武帝将西域进贡的马匹运往内地,途经西南地区。

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军队战斗力,还将中原地区的茶叶带到了西南地区。

从此,茶马贸易渐渐兴起。

二、茶马古道的重要性1. 经济贸易:茶马古道成为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贸易通道。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得以运往内地以及海外,西方的马匹、玛瑙等物品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中国。

这一系列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拓宽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

2. 文化交流:茶马古道的发展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与西南地区的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旅人、传教士等不同身份的人们,带来了各自的信仰、语言、习俗等,激发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也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地缘政治:茶马古道的存在,影响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建立了与西南边疆地区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茶马古道上的商业交往,也使得中国与西南邻国的政治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和平友好的模式。

三、茶马古道上的风景与故事1. 壮美的自然风光:茶马古道途经地势险峻的山地和湖泊,风景秀丽,美不胜收。

例如,云南省的丽江古镇和大理古城,以及四川省的峨眉山等,都是茶马古道上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2. 勤劳智慧的民族文化:茶马古道上的各个驿站和集市,是不同民族交流的重要场所。

茶马古道云南的历史文化古道

茶马古道云南的历史文化古道

茶马古道云南的历史文化古道茶马古道:云南的历史文化古道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自古以来就与茶马古道紧密相连。

茶马古道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道系统,连接了中国的云南、四川和西藏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和其对云南地区的影响。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茶马古道起源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朝时期,是中国南方与西南地区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

此后,随着茶叶、马匹和其他商品的交流蓬勃发展,茶马古道逐渐形成并延伸至今。

在宋朝和元朝时期,茶马古道达到鼎盛,成为大量商品、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重要通道。

尤其是茶叶的传播,对中原地区的茶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茶马古道的文化1. 茶文化茶马古道的存在促进了茶文化的繁荣。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茶叶通过茶马古道传到了中原地区和其他地方。

这不仅促进了茶叶在全国范围的传播和消费,也带动了相关的茶艺、茶具和茶文化的发展。

2. 传统手工艺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互动催生了许多传统手工艺的繁荣。

其中包括剪纸、木雕、银饰以及纺织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商品交流的结果,也是当地艺术和文化的体现。

3. 文化交流茶马古道连接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通过贸易和人员往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学习、借鉴和融合对方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音乐、舞蹈和宗教信仰。

三、茶马古道对云南的影响1. 经济发展茶马古道为云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特产茶叶和其他商品的贸易使得云南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市场。

茶叶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还推动了云南的农业和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2. 文化传承茶马古道对云南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手工艺、茶文化、民俗习惯等都得以保留和发扬。

茶马古道沿线的村落和古迹成为了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3. 地方发展茶马古道连接的城市和村落沿线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交通和贸易的便利性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让沿线的农村地区受益。

纪录片《茶马古道》的文化解读

纪录片《茶马古道》的文化解读
用 的木 棍 、盛 放牦 牛奶 的大 木桶 ,都 是
纪 录片 《 茶马 古道 》以古 道沿 途 的文化 正 是藏 地宗 教文 化 的缩影 。对 于藏 民来 充 满独 特地 域色 彩的制 作工 具 ,挤 牦牛
现象 为 主线 ,以雄伟 壮丽 的地 域景 观背 说 ,藏传 佛教 早 已在他们 社会 生 活的方 奶 、搅拌 、成 型 ,伴 随着 牧牛 藏 民 口中 景 ,通 过对 山地族群 及其 生活 方式 的介 方 面 面根深 蒂 固 ,并 且早 已植人 心灵 。 绍 ,将这 条古 老商 路 上 的藏茶 、制盐 、 的歌谣 ,就是 传统 的酥 油制 作过 程。酥
《 茶马古道》 ( A s i a n C o r r i d o r i n H e a v e n ), 在 两个 方 面 :一 是 生 死 轮 回 、因果 报 应 、 由韩 国 K B S电视 台 和 日本 放 送 协 会 N HK 出世 、虚 空 、无 我 、荣辱 无争 ,迷 信 、
种 带有 浓厚 神秘分 为 的习俗 ,赋 予 了他 大 限度上 做到 了 以客 观平 等 的视 角表 现 世的轮 回做准备。到达拉 萨朝圣完成后 , 文化。 拉 巴反 省 自己过 去酗 酒 、生 活懒 散 ,并 们 浪 漫而又 传奇 的色彩 ,也赋 予 了茶 马 茶马古道上承载着茶 、马帮 、盐井 、 表示 无论 有 没有 地狱 他都要 多行 善事 。 古道一种神奇 内涵 。《 最后的马帮 》 一集 , 宗教 、 商业 贸易等文化现象 , 一方 面 , 《 茶 千年 的宗教文化教 会藏 民如何看 待生死 , 5 1 岁的领 队 “ 马锅 头” 贾 马诺瓦 ,跑 马 马古 道 》忠实 于古 道文 化 ,把古 道 上 的 注 定 了五位 朝圣 者 的心灵朝 圣之 旅永 远 帮 已经有 3 5 个 年头 。每年他 都会带领 马

电视剧主题曲《茶马古道歌》分析

电视剧主题曲《茶马古道歌》分析

2018年第0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整个茶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具体的地域设置,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经营发展来说,其与语言之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关系,而想要实现整个茶文化展现与诠释,就需要借助合适的传播机制,通过全面融入,从而实现我国茶文化元素传播的最佳效果。

5影视传播活动中茶文化资源融入的具体机制在进行影视传播过程中,情感思维是其必须要深度融入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元素的影视化展现过程中,不仅仅要从表演形式的视角和层面去向社会大众去讲述我国茶文化的状况,同时更应该通过具体、客观、可触摸的资源要素和表演理念,实现社会大众对整个茶文化内涵的深度感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也是整个影视传播活动呈现相应情感理念和思维内涵的必然过程。

因此,在展示和传播整个茶文化资源时,合适的内涵资源和价值理念,将有着重要影响。

影视实际上是一种独立艺术机制,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内容,更多情况下是社会大众自身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认同,当然,对于整个影视传播活动的不断发展与传承来说,其本身也是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诠释和表现。

而以往在影视传播过程中,其在使用茶文化元素时,其更多是一种“借用”,或者其只是将茶文化元素看做整个影视制作的素材,并没有认识到影视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深层次内涵。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对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机制的成熟变化,而从本质上看,这一认知思想理念的变化,实际上是,更多是基于当前整个具体的社会环境变化这一客观基础上,所做出的具体创新。

如果对我国整个社会大众的生活状况,以及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不难看到人们对精神理念和文化的消费依赖度大大提升,尤其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内容,是能够从本质上激发人们情感思维的元素内容。

这就为整个茶文化传播发展提供了具体应用的切入点。

因此,这对于当前我们所具体开展的影视传播活动来说,其中所存在的更大问题在于缺乏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入和应用,从而限制了影视传播活动的内涵所在和深厚情感内涵,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对整个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元素内容进行挖掘,并且对其适当改造,其必然能够提升影视传播活动的想象力与展示效果,从而实现整个影视传播活动的最佳绽放。

观《茶马古道 另一条丝绸之路》后感

观《茶马古道 另一条丝绸之路》后感

观《茶马古道,另一条丝绸之路》后感茶马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道,它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承载着边疆少数民族间经济、文化往来的任务。

影片中,茶马古道的兴起是伴随着盐茶的生产、运输和销售。

早在唐代,普洱茶已经行销西番,并有详细的记载表明滇茶入藏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云南西部的普洱经大理、丽江、迪庆到四川到甘孜及西藏的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萨,再进入尼泊尔、不丹、印度、阿富汗;另一条是从四川雅安出发,经康定到昌都的左贡,再于滇藏道相汇。

到了宋代,开始有了茶马市场,以茶易马。

至元代,茶叶成为了边疆各族人们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茶叶交易、民族往来也更加频繁。

明代时,茶叶成为了土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到了清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仅从普洱远销西藏的茶叶就有3万驮之多。

茶马古道的兴盛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虽然现在公路和铁路的发展已经逐渐取代了靠马帮驮运的运输方式,茶马古道也不如从前般兴盛,但它仍然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条还在运转的古道, 大量的生活物资依旧要通过这条走了千百年的茶马古道运进输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茶马古道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茶马古道所蕴含的坚韧、勇气和智慧。

近日,我观看了纪录片《茶马古道•另一条丝绸之路》,深感这部作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纪录片以茶马古道为线索,通过讲述这条古老商路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人文风情,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作为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通过实地拍摄和采访当地居民,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条古道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观看过程中,我被纪录片所展现的历史场景深深吸引。

那些古老的石板路、马帮的铃声、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一幕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点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点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点今天,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这条自唐宋以来延续达一千多年并在汉、藏之间发挥过重要联系作用的茶马古道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今天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依然熠熠生辉,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我想,这恐怕也正是促成今天藏、川、滇三省区联合举行此次大型的茶马古道学术考察活动的一个原因。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和认识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与其他文明古道相比有什么特点?同时,我们又应当如何在茶马古道与当前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使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这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对茶马古道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目前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茶马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条异常古老的文明孔道。

从茶马古道的路线看,我们不难发现,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它不仅是滇藏道和川藏道两条道路的必经之地,而且也是这两条道路的一个交汇点。

事实上,茶马古道并非只是在唐宋时代汉、藏茶马贸易兴起以后才被开通和利用的,早在唐宋以前,这条起自卫藏,经林芝、昌都并以昌都为枢纽而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并成为连接和沟通今川、滇、藏三地古代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

它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

从考古文化遗迹看,远在4~5千年以前,昌都就出现了像卡若遗址这样大型且时间延续极长的古人类聚落遗址。

这说明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昌都一带以卡若文化为代表的古文化已相当繁荣。

昌都之所以能如此早的时代就产生如此发达的古代文化,其原因正在于昌都是位于今川、滇、藏三地之间古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孔道上。

从卡若文化中,我们既可见到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的因素与特点,也可见到黄河上游地区马家窑等原始文化的某些影响,同时亦能发现其自身的特点,说明卡若文化具有浓厚的复合文化特点,它并不是一个孤立发展的原始文化,而是与周邻地区诸原始文化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宣威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解读

宣威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解读

宣威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解读宣威茶马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古道,连接了云南宣威市与西藏拉萨市之间的交通通道。

该古道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被誉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宣威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条古道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历史渊源宣威茶马古道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主要是贩运宣威产的茶叶和西藏地区的马匹。

这条古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连接滇藏地区的重要贸易通道。

在宋元时期,宣威茶马古道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二、茶马古道的功能宣威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扮演了多重角色。

首先,它是茶叶贸易的重要通道。

宣威盛产优质茶叶,通过茶马古道可以将茶叶运往西藏地区。

同时,宣威也从西藏引进了许多特产和商品。

其次,茶马古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茶马古道是滇藏交界地区的文化聚集地,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茶马古道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包括语言、服饰、建筑等方面的文化特点。

另外,茶马古道也是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

茶马古道上不仅有汉族和藏族的商贩,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商人。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合作,丰富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

三、宣威茶马古道的遗产价值宣威茶马古道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价值。

首先,它是了解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和保护宣威茶马古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其次,宣威茶马古道还具有旅游价值。

这条古道沿途风景秀丽,景点众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茶马古道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最后,宣威茶马古道的保护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举措。

通过保护和传承宣威茶马古道,我们可以将这段历史纳入到教育和宣传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宣威茶马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古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宣威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条古道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推动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

《茶马古道》影评

《茶马古道》影评

纪实的魅力,真实的力量——《茶马古道—喜马拉雅的盐》影评编导班:高二朱鹏帆在中国,称得上第二条“丝绸之路”算是我们的“茶马古道”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纪录片题材,但是我们却没有一双慧眼去及时的发现。

这次是日本NHK电视台与韩国KBS 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部大型纪录片。

这是《茶马古道》系列的第五集。

在我看来,茶马古道一直都是神秘的,因为我对茶马古道的了解很少。

但是当我看了这一集纪录片后,茶马古道在我脑海里有了新的印象。

这是一部外国人拍摄的客观纪实类的纪录片,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这部片子的见解。

主题:本片运用大量的纪实手法来表现茶马古道上商队的艰难行动。

这体现了纪录片的真实性。

片中都是最真实但是场景,这也是编导想给观众展现一个真实的茶马古道,而不是虚构的。

片中,只有一条主线,就是以牧民为中心。

100头牦牛和8位游牧民去盐湖取盐,然后到世界海拔最高的市场换的粮食等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再翻越雪山回到家中。

这是最真实的记录,没有一点点的矫揉造作。

画面:本片有大量的长镜头,长镜头的运用,增添了很好的纪实感。

而纪实手法的运用,是纪录片达到真实的主要保证,在到达盐源的镜头中,就很好的运用了长镜头,并且移的镜头运动方式给我们展现了整个盐湖的景貌,所以说,长镜头就是一个眼睛的延伸。

真个片子很真实,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华美的画面,都是以朴实的记录来表达。

片中很少用到推、拉、摇、移、跟的镜头运动方式,只是在展示风景状貌的地方才稍稍用一点。

段落的划分在片中显得非常的干净,没有拖泥带水,迅速的转场,干净而又利落。

有一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味道。

再来说片中的解说词,都是很自然的,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来装饰,很真实的来描述场景,来向观众展示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茶马古道、游牧民族。

声音:本片在声音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同期声,而大量的同期对话,鲜活的现场的环境声,也是记录风格的重要保证。

在片中有牧民的对话,他们尽管说的是藏语,但是依然表现出他们为了生存而一直不懈的努力着。

“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

“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

2017年第06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商路之一。

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不会对当时的音乐和文化有所遗忘,可现如今“茶马古道”很多地方已经有所毁坏,成为历史的存留。

但“茶马古道”中所创作的民歌音乐流传至今。

“茶马古道”融入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为我们的民歌音乐打造了一片天地,也对现在音乐带来了很多的灵感,我们更要努力的去找到音乐的价值,使我们的民歌音乐及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色分析云南的“茶马古道”从普洱到丽江再到西藏地区。

云南是拥有多民族集聚的区域,人数较多的民族有汉族、傣族、白族等等。

民族多,就有更多的交流,包括经济、文化等等,也同样为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增添了许多音乐的色彩和元素,让创作更加新颖。

在云南的“茶马古道”中有很多马帮,带上茶去和其它地区进行交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唱歌来排忧解难,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个就是“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起源。

1.1“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色主要形式《赶马调》是“茶马古道”民歌的主要形式,是进行货物交换旅途中主要的歌唱曲调,充满地域风情和民族特性,抒发内心情感状态。

《赶马调》的唱法因不同地方有所区别,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赶马调》,是指某个不是特别确定的民族唱的,是特有的民族歌声。

《赶马调》具有特殊意义并且又好学习,能充分体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情感,通过歌声能听出他们苦中有乐,是古人的一种宣泄和表达方式。

1.2“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色重要功能“茶马古道”的民歌音乐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有重要功能的。

第一,可以在整个的货物交易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比如过程的辛苦,对家人深深的想念,对未来的生活抱有无限的想象,及他们彼此的胜于亲人的友谊。

生活是无奈的,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那个年代普通人是没有任何经济支撑的,有些歌曲歌词都会唱到。

当天结婚,第二天就要背上茶,骑着马去进行货物交换,为了赚钱却冒着危险上路,心里是非常不舍得的,也害怕人一走出去就可能再不能回到思念的家乡。

茶马古道的民族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的民族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的民族历史故事茶马古道,一条蜿蜒于中国西南部崇山峻岭之间的古老商路,见证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走廊,更是一条承载着丰富民族历史文化的精神纽带。

茶马古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茶马贸易”。

在古代中国,茶叶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而马匹则是游牧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

为了满足对茶叶的需求,藏族人民用马匹换取茶叶,从而形成了这条独特的贸易路线。

茶马古道沿途分布着众多民族村落,每个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这条商路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实现,从而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大融合。

其中,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人民是这条商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他们通过与内地的贸易往来,获取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从而促进了藏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除了经济上的往来,茶马古道还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在古道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民众得以相识相知,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开拓这条古老的商路。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深远。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更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这条古道上,多元文化得以交融,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得以增进,从而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茶马古道已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条古老的商路上,人们可以领略到西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总之,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重要体现。

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

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

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业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内地和西域地区。

其中,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的历史背景、重要性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丝绸之路。

在古代,茶叶是中国的特产,而马匹则是西域地区的特产。

为了满足两地人民的需求,古代人们开始在新疆高原上建立起茶马古道,用于茶叶和马匹的交流贸易。

茶马古道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

二、重要性1. 经济交流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和西域地区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内地的茶叶可以运往西域地区,而西域地区的马匹则可以运往中国内地。

这种贸易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

2. 文化交流茶马古道的建立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在茶马古道上,不仅有茶叶和马匹的交流,还有各种文化的交流。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和旅行者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带来了各自的语言、宗教、习俗等,使得茶马古道成为了一个文化的交汇点。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也促进了各地文化的融合。

三、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1. 经济影响新疆高原上的茶马古道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茶叶和马匹的贸易带动了当地的商业活动,使得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和旅行者也带来了各种商品和技术,丰富了当地的物质生活。

2. 文化影响茶马古道的建立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使得当地的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和集市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场所,各种艺术和手工艺品也在茶马古道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四、茶马古道的保护和传承茶马古道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将茶马古道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茶马古道的遗址和文物。

大山脚下的坚毅——浅析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的人文情怀

大山脚下的坚毅——浅析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的人文情怀

会 因为客 人 睡在 自己的 草垛 上 而难 过 ,他 们希 望 让游 客 享受 到周 到 的服 务 , 为 了让客 人 睡 的舒 服 ,全家 人 还商 量 借钱 修 建一 幢大 房 子 。这 是一 个 改善 序 列 ,对 于外 来客 ,村 民都 能这 么 真挚 的 为 对 方提 供 便利 。这份 朴 实 ,真 挚 ,在喧 闹的大 城 市里 , 早 已经被 欲 望 、权 力 、金 钱所 淹 没 ,但 是在 这个 大 山脚 下 ,却 依然 传 承 , 他 们 的性 格像 德 拉姆 的 风景 一 样幅 员 辽 阔,像 这 里 的天 空一 般没 纪录片 《 茶马古道・ 德 拉 姆 》是 由 田壮 壮 导演 的一 部 关 于藏 有 杂 质 ,德 拉 姆 有 着 当地 特 有 的 蔚 蓝 的 天 空 ,这 里没 有 机 械 工 族人 民的纪 录 片 ,整 部影 片 真 实再现 藏 族 人 民的 生存 地域 ,通过 厂 ,没 有 空气 污 染 ,一切 都 保 持这 最原 始 的生 态 平衡 , 生活 是那 拍摄 藏族 人 民的生 活 起居 , 日常 工 作 ,宗 教信 仰 ,表 达 出藏族 人 样 的规 律 、平静 、安 逸 。 民 的特有 的质 朴 、热 情 ,展现 出大 山脚 下好 儿 郎 的坚 毅情 怀 。 影 片通 过 采访 不 同 的人 物展 现 不 同的人 们 的 生活 方式 , 1 9 岁 真 实再 现质 朴无 华 的大 山文 化 的藏族 赶 马人 扎 西 ,传达 出血浓 于 水 的兄 弟情 分 ,虽 然两 人 共用 在云 南 西 部高 黎 贡 山脚 下 ,生活 着 这样 一 群人 ,从 古至 今 , 个妻 子 ,但 哥 哥会 让嫂 子 教 扎西 如何 生 活 ,如何 成 长 为男 人 , 他们 往 来货 物 ,生 活 用度 ,全 靠 马 来帮 忙运 输 。迷 雾 ,给 丙 中洛 长 兄 如 父 ,哥 哥 不 辞 劳 苦 的 照 顾 弟 弟 , 嫂 子 也含 辛 茹 苦 的传 授 带来 了一丝 神 秘 的色 彩 ,这 里仿 佛世 外 桃源 ,影片 开 篇 出现 一个 做 人 的道 理 ,让 扎西 明 白要 坚 强 ,侧面 展现 在 大 山 阻隔下 ,山里 空镜 头 :一 望 无垠 的 高 山群层 叠 坐 落 ,萦 绕着 雾 蒙蒙 的 云朵 ,一 人 多 为近 亲结 婚 ,尽 管有 些 怪诞 ,但是 他们 生 活 的是那 么 真 实残 切都 是那 么纯 净 ,仙 境一 股 的风 景 映射 出这里 生活 的人 民 ,他们 酷 。通 过 1 0 4 岁 怒族 老 人 卓玛 用 才 的 自述 序 列 ,不 难 看 出,他 们 勤勤 恳 恳 劳作 ,虽 然 生活 在 一个 贫 困 的村落 里 ,但 这 却是 生 活在 年 轻 的时 候生 活 更加 艰难 ,但 是老 人一 直对 自己的孩 子 ,对 自己 都市 群体 们可 望 而不 可 即的 。 的丈夫 坚 守着 那 份执 着不 放弃 ,尽 管 苦难 ,但 是都挺 过 来 了。 纪 录 片 是 非 虚 构 的 电视 作 品 ,最 大 的一 个 特 点 就 是 真 实 。 三 、虔 诚 的民族 信仰 《 茶 马古 道 ・ 德 拉 姆 》 真 实再 现 了丙 中洛 人 民的各 种 情 感 和 生存 这 里 的藏 族 村 民们 有 自己 的宗 教 信 仰 ,他 们 不 排 斥 外 来 文 形态 ,无论 生 活 多么 艰难 ,条件 多 么艰 苦 ,只 要有 一颗 乐 观 、质 化 ,教 徒 们会 在 为 了共 同的 目标 ,筹钱 建设 一 个 自己的心 仪 的教 朴 的 心 , 就 能 以 积 极 乐 观 的 生 活 态度 面对 每 一 天 。 生活 在 山脚 堂 , 隔壁 村子 的村 民会跟 着 来 一起 受教 ,在 这 份信 仰 里 ,没 有私 下 ,随 处可 见 的是 成 群 的马 匹和 赶着 马 匹 的人 群 ,他 们 是这 里 的 欲 ,没 有 勾 心 斗 角 , 每 个 人 都 用 自 己的 真心 对 待 身边 的每 一 个 劳动 力 。 导演 用一 个 长镜 头 展现 一 群男 子 赶着 马在 泥 泞 的 山间 小 人 ,8 4 岁 的傈 僳族 阿迪 牧师 将 这份 信仰 带 回到 山里 ,有 了信仰 教 路行 走 , 时而 有人 会 拣起 地 上 的石 头逗 马 ,在 这个 序 列 中 ,我们 徒 会更 加 虔诚 ,内心 也会 得 到进 化 。广 阔 的 山路 中 ,传来 教 会村 可 以看 出 马驮 着沉 重 的货 物 在运 输 ,马 是 这个 村里 最 重要 的 交通 民传 唱 的教 义 ,他 们 共 同 吟 唱 心 中 的信 仰 ,在 自己搭 建 的教 堂 工具 ,使他 们 与外 界 沟通 的桥 梁 , 生活 的 依托 ,同 时这个 序 列也 里 ,对 着 微弱 的灯 光 ,村 民对着 书 本 ,尽 管设 施十 分 简 陋 ,但是 侧面 展 现 出虽 然德 拉 姆 的生 活条 件 十分 艰 苦 ,却也 造 就 了藏族 人 他 们 并 没 有 感 到 悲 哀 ,而 是 以一 种 虔诚 的心 态 为死 去 的战 友 悼 民 的勤 奋 、坚 毅 的性 格 , 日出而 作 , 日落 而息 ,他 们 不会 偷 懒去 念 ,为他 的离 开祈 祷 ,认 真 的 听牧 师讲 解 教义 。拖 着 白天 疲 惫 的 做什 么 ,无论 条 件多 么艰 苦 ,他们 都 能十 分乐观 的应对 。 身 躯 ,在这 个教 堂里 ,享 受着 心灵 读 本 。 这里 没 有便 捷 的 索道 运输 ,要把 货 物运 到 山上 ,需要 走 很长 导 演采 用 声 画不对 位 的 拍摄 手 法 ,通过 采 访牧 师 余建 辉 时 , 的路 ,影片 有 一个 序 列是 男 子们 走 在狭 长 的 山间 小道 上 ,水 天一 运 用交 叉 蒙太 奇将 画 面转 到 阿迪 牧 师身 上 ,呈 现在 观 众面 前 的是 隙 ,在 崇 山峻 岭 中显 得那 么渺 小, 这是 马 帮为 了通 行 方便 在 兰卡 个勤 奋 、 自己 自 足 的村 中老 人 ,影 片中他真实 的讲解 了 自己的信 古道 上修 出的 悬崖 栈 道 ,仅 容一 人通 行 , 尽管 栈道 微 乎其 微 ,但 教 之路和 与妻 子之 间 的坚 贞爱情 ,阿 迪牧 师 曾因为= 信奉 宗教 被抓 是也 传达 出 山里人 民的聪 明智 慧和坚 毅 不 屈 的精神 ,没有 生 活 的 入狱 ,但 是妻子对 他不离 不弃 , “ 我知 道她不 会嫁人 的 ,只要 他知 条件 ,就创 造 条件 生 活 ,大 山 阻隔 了通 行 的道 路 ,就 自己凿 出一 道我 还活着 ,她就 会一直 等着我 ”,阿迪牧师 十分骄傲 的说 出这句 条生 存之 路 ,这条 路 帮助 村里 的人 民 ,走 出 了大 山 ,看到 了 外面 话 ,让我们看 到 了夫妻 间的信任 与相互 扶持 ,同时也侧 面展现 大 山 的世 界 。大 山造就 了他们 的坚 毅 性格 ,虽然 生 活节 奏 十分 迟 缓 , 文化 中人们 的真 挚感情 。没有平 坦的大 道 ,村 民就依靠 大 自 然 给予 但村 民十 分满 足 。 的条件 在 山 问踩 出属 于 自己的 马路 ;没 有华 丽 的 高楼 大 厦,村 民 二 、热情 真 挚的 多 民族文 化 就 自己建 造有 藏族 人 民 的特 色 的木 屋 、教堂 ;没有 丰 富 的菜肴 , 中 国 自古 以来 , 都奉 行着 男 耕 女织 的传 统 生活 方 式 ,在 丙 中 村 民就 依 山傍 水 ,熬 制 出平 淡 的家 常菜 ,加 以亲情 、多 民族 的爱 洛 ,年轻 的男 子外 出送 货 挣钱 ,质 朴 的女 子就 在家 中照顾 数 十 口 心 调料 ,毫不 逊色 于 城 市餐 桌上 的 盛宴 。这 里 的村 民从不 埋 怨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作者:路征来源:《电影评介》2018年第01期被誉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不仅是滇藏川等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商品流通的纽带,其延伸亦见证着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播与变迁。

由KBS和NHK合作摄制的《茶马古道》系列纪录片,在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出与古道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彰显出茶马古道所具有历史凝重感和中国的边疆地域特色。

一、地域饮食文化:“盐”浓于水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西藏地区的游牧民族以“乳肉结合”为饮食结构。

而本系列片中的《喜马拉雅盐道》和《盐井盐女儿辛》两集分别以“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和“盐井乡”为主要拍摄地点,向受众展示出中国边疆地区别开生面的饮食文化图景。

“盐”构成了地域饮食文化与经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也成为西藏羌族和各民族贸易往来的纽带。

《喜马拉雅盐道》纪录了边境地区的藏族游牧民采盐和易盐的经过,表现了西藏扎布耶盐湖和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的日常景观。

片中以近景拍摄两位先遣队员蹲在雪白的盐场用牦牛角敲击的采盐过程,大块的盐被粉碎成细小的盐粒,最后被装入羊毛做成的鞍囊并由牧民熟练地封住袋口。

原始的采盐过程看似枯燥且费力,但对于这些常年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游牧民而言,盐是他们除了牦牛肉之外“换取”其他食物来源的主要途径。

由于食盐极为稀缺,所以在西藏毛贡为期一个月的易物过程中,盐是尼泊尔人最希望换取的商品。

实际上,“以物换物”在西藏边境地区已十分常见,家庭手工业与农副产品是主要的交换物品。

“藏区内部的商品交换,主要是青稞、酥油、牦牛、茶叶等商品。

藏族与外部的商品交换,是用药材、牲畜、皮毛等商品换回盐、茶、布、铁等。

”[1]通过易物,西南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能够各取所需,如片中杜坡马帮与胡里科村的“龙帕”人进行盐和玉米的交换等等。

距离海岸数千公里的神秘的盐井乡坐落于西藏东部,却是“茶马古道”中迄今唯一存在的原始晒盐地区。

在《盐井盐女儿辛》中描述了加达村落的最原始的人工制盐法,向受众诉说了西藏东部盐井乡独特的“红盐”与“钟乳盐”的传奇故事。

本片中详实纪录了藏族村落加达的人工制盐途径:首先从公用的盐井中打上盐水,其次在各家水池中沉淀杂质约三天左右,目的是令盐水的纯度更高。

最后把盐水浇至盐田上编制的篮筐(避免损坏盐田表面)中。

加达村因特殊的地理条件(盐田中的红土),出产当地游牧民族世世代代都使用的“红盐”,他們用皮革包裹着的酥油去盐井换取红盐和大麦。

除了出产有名的红盐,还有当地制盐女子视为最珍贵的“钟乳盐”。

纳西女子加诗永郡的17块盐田下形成的钟乳石状的盐,在特写镜头下显得纯洁无暇,因此这类盐往往用于特殊节日的祭祀活动。

关于“盐”的由来在盐井乡有古老的传说,此片通过采访下盐井村中的纳西族东巴教大祭司沙贡,口述“梅里雪山的女儿达美雍雪山赐予盐井人金鸡和银鸡”的传说,以拉近神秘的盐井乡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自古以来雪山在西藏被视为神的化身,少数民族也有祭山神的仪式。

而盐的由来与当地雪山紧密相关一方面表现出纳西族人对于盐的珍视,另一方面彰显出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盐所代表的古老地域的文化缩影。

历史上曾作为吐蕃通往南诏国的必经之地的盐井,因纪录片中描述的纳西女子的原始的的制盐画面,彰显出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纯粹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传达出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状貌以及西藏东部传统村落的质朴之美。

二、地域民间信仰:源于“自然”除了饮食文化为代表的物质层面,地域文化还包括如宗教、礼仪和法律等为主要案例的制度层面。

影视作品在表现少数民族的宗教行为的过程中往往将特殊的地理环境作为主要拍摄对象,以展示异域奇观为主。

在此系列纪录片中,《路因茶而生》与《最后的马帮》两集,内容涵盖了聚居在云南的哈尼族、布朗族和羌族的自然崇拜和祭祀过程,运用了多种移动镜头细致地展现了当地人对于“茶神”和“盐湖之神”的敬畏与赞颂。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之源是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文化关系的综合反映,进一步充实了边疆地域文化中的制度层面。

当镜头切入云南省的“普洱”,漫山绿意充盈的美丽画面是西双版纳南糯山哈尼族乡的古老茶树群。

本片巧妙地用俯镜头模仿了“树神”视角下顶礼膜拜的人群,由村落的老者将活鸡的鲜血作为贡品洒在“树神”面前,族人们双手合十并许下诸如茶叶产量年年攀升的心愿。

在边疆地区,众多民族至今都对“自然”充满了崇拜与敬畏之情,信仰的对象范围极为广泛,如自然山川、日月星辰等等。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

”[2]如同哈尼族的“树神崇拜”与其生活直接相关联,自然事物被人们从现实生活中“神化”并赋予了特殊的精神寄托。

此外,“普洱茶”是布朗族居住地的代表性农作物之一,也是布朗族人的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用上摇镜头突显了布朗族的茶神“叭岩冷”的塑像。

此人物在《布朗族志》中有所记载,他带领布朗族的祖先开始栽种茶叶并为该族做出了实际的贡献,去世后成为布朗族供奉的神,这符合中国传统的人神信仰模式。

自然崇拜不仅是边疆地区社会文化的反映,还折射出当地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这种与经济贸易相融合的信仰,在第6集《最后的马帮》中也有所提及。

首先,喜马拉雅东部地区的马帮队伍出发的同时,村里年长的女子们会来到后山上进行特别的“拉孜”仪式,挂起写上佛经的风马旗,并焚香煨桑(燃烧柏枝、谷物及奶渣等)祭神。

藏族马帮的亲属坚信桑烟会唤醒山神并实现她们的祈祷,保佑踏上马帮商途的亲人们一路平安。

另外,片中还拍摄下马帮成员们经过艰难险阻之地之前,在山脊的玛尼堆举行传统祈福仪式的场景。

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与苍穹之间,灰褐色的山脊将五彩的风马旗衬托的更加鲜丽。

《茶马古道》系列片中把民间信仰融于当地文化特征和经济现状融于各个场景之内,反映出边疆地区别具一格的地域风情、文化风貌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精神诉求。

三、地域马帮文化:交通的“奇迹”“茶马古道”所承载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商品的运输、文化的传播和开拓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之窗。

作为这条艰辛道路上的先驱者的马帮成员,穿过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促使边疆地区之间以及与其他的国度之间形成了经济和文化相互依存与兼容并包的格局。

马帮文化渗透到此纪录片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于云南大理普洱茶的运输贸易,还是西藏等地的“茶马互市”,都存留着马帮队伍深浅不一的印迹。

马帮队伍在边疆地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延续千年的“茶文化”,在第2集《路因茶而生》中对此作了最佳诠释。

镜头切换至藏族人的帐篷内,老人、妇女和儿童正在分享酥油茶的画面。

茶叶是藏民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并能缓冲大量摄入牛羊肉的油腻感。

现实中茶叶日益庞大的需求量刺激了马帮等交通运输的产生,“茶马互市”也因此而闻名中外。

其次,片中还引用了一批“人背马驮”的黑白照片,增添了纪录片的写实性和马帮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四川男子通过亲力亲为,将茶叶背过几个山头后与藏族马帮进行交易,马帮队伍再历经2000多公里运回拉萨。

马帮路途的艰难险阻同样在《最后的马帮》得到了详细的纪录。

喜马拉雅的东部地区,峡谷中蜿蜒的“鸟鼠道”仿佛是天工在峭壁上凿出来的。

采用了特写和远景近景交替,把马蹄下飞扬的细微尘土和山谷之中行进的有秩序的马帮队伍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边疆图景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地理环境的险峻形势不言而喻。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帮队伍渡过“怒江大峡谷”的场景,运用了大远景的镜头,鬼斧神工的幽深峡谷之间,赶马人用皮绳拴紧领路马划过缆索。

马鸣声、水流声、吆喝声与具有异域风情的马头琴构成的背景音乐浑然一体,带来了一场纯粹的充满地域特色的视听盛宴。

不仅是怒江峡谷,在边疆地区的其他艰险路段,例如江面狭窄的澜沧江也是需要人和马通过缆索用“空中飞渡”的惊险方式经过。

马帮是特定时间段内云南和西藏为主的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整体运行中的重要见证和参与者。

就在这人烟稀少的险路上,马帮队伍长年累月的穿行于云南、西藏和邻近的尼泊尔、印度等地,《路因茶而生》里被马蹄磨得光亮的石板路,见证了大理商业的繁荣。

当然,路途带来的艰险并不止于此,当驮着沉重货物的疲劳马匹惊魂不定地通过泥泞的沼泽地,片中巧妙地使用了快速的剪辑将画面进行了组接,马帮队伍的惴惴不安和边疆地区别具一格的崇山峻岭得以突显。

除了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的制约,马帮队伍还常常出现“突发问题”,如马匹走失、马误食毒草导致无法驮重物和马的腿受伤等无法预测的事宜。

路途中的各个考验可以追溯到班固的《汉书》,而后世的学者吴荣曾、刘华祝在《新译汉书》(十)传六中提及马帮在前进道路中所经历的主要艰难险阻有:“又历大头痛、小头痛之山……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驴畜尽然”。

“畜队,未半坑谷尽靡碎”以及“人堕,势不得相收视”。

[3]为了进一步对茶马古道在山中险径的表现,摄制组还应用了跟镜头来拍摄马帮行进的过程,模仿马帮人员的主观镜头跟随在前一位赶马人身后,受众仿佛亲历了一场马帮运输,宽仅一米的山路和悬崖近在咫尺。

《茶马古道》系列纪录片将茶文化和马帮文化相互结合,展示了藏西藏和云南等地的社会文化与经济面貌,马帮所留下的历史足迹,既体现在磨得平滑光亮的峡谷山路上,也蕴含在藏族和其他民族長期的文化发展印记中。

结语通过分析、归纳边疆题材纪录片《茶马古道》中浸透的地域文化元素,积淀在中国西南地区中瑰丽的自然与文化特质得以清晰显现。

拍摄团队能够关注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藏族、纳西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状貌,自然的生活状态和中国西南边疆环境的独特之处。

如今茶马古道依旧以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崇山峻岭之间延伸着,无论是藏族的饮食文化,哈尼族、布朗族的民间信仰,还是坚毅的马帮队伍等地域文化组成部分,都与这条历尽沧桑的古道永久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1]杨清震.民族贸易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23.[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3]吴荣曾,刘华祝.新译汉书(十)[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55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