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简答题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简答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指针对非母语学习者进行的汉语语言教学。
它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言,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同时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特点(1)突出实践性:对外汉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学以致用。
(2)文化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中国文化特点,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3)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1.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主要关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评价体系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3.方法与技巧教师需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交际法等,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1.语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将语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习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突出文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汉语。
3.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涵盖汉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2.教材编写教材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系统性,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价与评估1.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2.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注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3.反馈与改进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发展趋势(1)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需求日益增长。
(2)科技助力: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为教学带来更多创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总结: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专享免费-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目录绪论篇第一章1.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什么是目的语?第一语言是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这里所说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 但是两者不能等同。
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 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 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 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1)一个在美国出生的香港孩子首先学会了英语, 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外语(2)李明学习汉语之后, 又继续掌握了法语。
法语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母语(3)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 汉语是他的()。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4)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 英语是他掌握的()。
A母语 B外语 C第一语言(5)人们正在学习并且希望掌握的语言被称为()。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答案:(1) A(2) B(3) A(4) B(5) C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称呼的优点是什么, 有什么局限性?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它只适用于中国。
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的进行的汉语教学。
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 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 从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
但是这一名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 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1)中国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被称为()。
A中国语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华文教学(2)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除外国人外, 还包括()。
A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B外国人C第一语言是广东话的海外华人(3)“对外汉语教学”的提出时间是()。
勤思汉硕考研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勤思汉硕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无论是出于对我国文化的兴趣,还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
在这样的趋势下,对外汉语教育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汉语教师和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对外汉语教育学的相关问题,并探讨勤思汉硕考研对此领域的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育学的研究范畴1. 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定义对外汉语教育学是以培养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为目标,研究汉语教学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各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 研究内容对外汉语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
还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等相关问题。
3. 研究意义对外汉语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提升汉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人裙的学习特点、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二、勤思汉硕考研的意义1. 提升教学水平勤思汉硕考研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研究生专业,其培养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素养,能够更好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相关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在教育机构、文化机构等领域从事汉语教学、教研以及文化交流工作。
2. 促进汉语国际化随着我国在世界舞台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
而有着勤思汉硕考研学位的专业人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汉语的国际化,推动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3. 推动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发展勤思汉硕考研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对外汉语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还能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和研究项目。
这有利于不断推动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发展和创新。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1. 研究现状目前,对外汉语教育学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等。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育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促进国际交流,增进文化交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育的定义、研究方法和有效教学策略等方面,为该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定义与特点对外汉语教育是指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及国际间进行的汉语教育活动。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对外汉语教育强调的是非母语环境中的汉语学习,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其次,对外汉语教育更注重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而非仅仅是语言技能;再次,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与学习者的需求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最后,对外汉语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与热点问题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
其中,实证研究以实证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对外汉语教育的规律和问题。
文献研究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阅读和分析,来了解对外汉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比较研究是将对外汉语教育与其他语言教育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对外汉语教育的优劣势。
热点问题包括教材研发、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学习者特点等方面。
三、对外汉语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对外汉语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学内容要贴近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包括游戏教学、实践教学、合作教学等,让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再次,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注重考察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最后,教师要具备对外汉语教育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
结语: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和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或本族语)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语言能力: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语言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
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测试可分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语言成绩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语言潜能测试: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Ui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名词解释1、运用分析:运用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既包括偏误部分也包括正确部分)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2、偏误分析: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
4、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5、习得: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6、语言学能: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这种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8、交际策略: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9、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制定课程,课程设计是在教育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指导下,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
二、简答1、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①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专门的学科是指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无法取代的。
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及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对外汉语期末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期末引论名词解释
1. 汉语:指中华民族以汉语为母语的一种语言,是中国最重要的民
族语言,也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2. 中文:是指汉语的书面表达,是一种文字体系,用来记录和传播中
国的文化思想、知识、历史和技术,它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3. 拼音:指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用英文字母表示中文音节的一种音
标系统,用于把复杂的汉字变成单一的音节,方便汉语的发音书写。
4. 语音:指汉语的声音现象,又称语言的发声。
它主要由音节、声母、韵母的声调和配乐组成,通过声部、发音、变调等形成对汉语语音的
准确表达。
5. 语法:指语言里的构词规则和句子结构的规则。
它是汉语的一个基
本结构层面,贯穿词汇、句法和句式等语言层面,是汉语书写和表达
的基础和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简答题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简答题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是一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汉语给非母语者。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与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相关的问题。
1.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定义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研究如何教授汉语给非汉语母语者。
它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研究内容有哪些?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教学评估的设计与实施等。
同时,还会研究学习者的特点、教师的角色、教材的编写与选择等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问题。
3.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意义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4.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方法有哪些?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
理论研究方面,可以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式,总结和归纳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和规律。
实践探索方面,可以通过教学实验、教学观察、教学反思等方式,验证和改进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5.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全球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二是融合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教学资源;三是强调交际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四是加强教学评估,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简要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简答题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简答题
【最新版】
目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与原则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顾名思义,是指针对非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汉语教学。
它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 世纪50 年代至 70 年代,主要是为了满足外国留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个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第三个阶段是 21 世纪初至今,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与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例如:结构功能主义、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开设汉语课程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面对这一发展态势,对外汉语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队伍建设、教材质量、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还需加强。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汉语教学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洵版 考试复习资料
10、迁移:旧习惯忽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D、敬语与谦辞
贵姓、贵国请教、光临敝人、拙荆、寒舍
自我介绍时一般不愿炫耀自己的业绩,甚至故意压低自己以示谦虚和有修养。谦虚在中国文化中是言谈得体的表现。
6、中介语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它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作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而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4、文化适应四个阶段
(1)观光期(蜜月期,2~3个月):一切感到新奇,心情兴奋。穿中国服装,用筷子吃中国菜。
(2)挫折期(4~5个月)新鲜感过去,开始觉得处处不适应。语言上有隔阂,生活上不习惯,功课压力大,产生深度的焦虑。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甚至生病;喜欢结交本族朋友,发牢骚,大谈“外国人”的短处。
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获得的语言。
C、转换生成语法时期,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依靠这种能力,人们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人们能找我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这一观点成为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语言之一。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而对外汉语教育随之而来的也成为了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本文将从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对外汉语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汉语非母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评价和教材等方面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学有着许多共性的特点,例如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性质、教学对象的异质性和异端性、教与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等。
对外汉语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交流。
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意识。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2. 立足于实践将语言教学与实际交流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增强其语言运用能力。
3. 强化文化导入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介绍和交流。
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风俗、历史和思想的理解和认知。
4. 适应性与灵活性因材施教是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目的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学习汉语。
三、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方法1. 模拟式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交际语境和文化实践环境,让学生体验汉语语言和文化,提高其语言运用技能和文化适应能力。
2. 借助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和互动交流平台。
3. 任务型教学法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任务并分配责任,带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技能。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第一篇: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1、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双语?请分别举例说明。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比方在中国,汉族的孩子出生以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外一种语言,在中国,汉族孩子入学以后还要学习英语、日语等别的国家的语言,也可能学习蒙语、藏语等本国其它民族的语言,这也就是他的第二语言。
2、第一语言和母语一样吗?第二语言和外语一样吗?请举例说明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对于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语言有可能是居住过的语言而不是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这两个概念完全等同起来。
第二语言不一定能就是外语;以国外移民为例,其子女入学后开场学习的第二语言可能是他的母语。
3、本族语和母语一样吗?非本族语和第二语言一样吗?请举例说明。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比方,对我国蒙族来说,蒙语是本族语,也是母语;汉语则是非本族语,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绝不能称作外语。
如果汉语是在掌握蒙语以后才学会的,就可以说是他的第二语言。
4、什么是目的语?目的语和第二语言如何区分?请举例说明。
目的语这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管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关于区分两者,首先先了解"第二语言〞的含义,广义上说"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需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局部外语。
5、学科名称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7〕第二语言教学〔8〕汉语国际教育〔9〕汉语国际推广〔10〕国际汉语教育〔11〕对外汉语教育学这11种名称你认为哪种最适宜?为什么?我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一名称比拟适宜。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1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核心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3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两个概念(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96-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真题答案给错了,给的好像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 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一般来说,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5 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的关系)6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可以与“母语”通用。
(母语、本族语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言”)7 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8 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使用至今。
9 美国称对外汉语教学为:中文教学日本:中国语文教学东南亚国家:华文(华语)教学10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11 学术上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英文缩写TCSL12 应用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 ,19世纪波兰语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13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称语言教学学科14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这就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本族语:指本民族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
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规则体系。
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也就是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话语能力:指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环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言语行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说话人通过发生把这句话说出来,它所直接表达的是字面的意思。
言外行为:是通过一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言外之意。
言后行为:指一句话对听话人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1、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的汉语教学,是⼀种外语教学。
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正确使⽤汉语进⾏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职业的学⽣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
2、中介语:是指在第⼆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定的学习策略,在⽬的语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种既不同于其第⼀语⾔也不同于⽬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想⽬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系统。
3、语⽤⽂化:语⽤⽂化是指语⾔⽤于交际中的⽂化规则和⽂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化,特别是习俗⽂化所决定的。
语⽤⽂化是培养语⾔交际能⼒的主要内容。
4、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语的⼀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式来教学外语的⽅法”语法翻译法⼜称传统法,【流程:[教学流程][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段落。
[2] 教授新词:在⿊板上列出本课新词的单词、⾳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
学⽣跟教师朗读单词。
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说了英语单词。
[3] 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板上列出课⽂中的相关词汇,学⽣按语法规则进⾏转换等。
[4] 讲解课⽂:教师逐句念课⽂,学⽣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
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5] 巩固新课:学⽣跟教师逐句朗读课⽂。
教师依课⽂提问,学⽣按课⽂回答。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
】5、语构⽂化:指词、词组、句⼦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理模式和思维⽅式。
6、语义⽂化:指语⾔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理模式和思维⽅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化因素1、语构⽂化指词、词组、句⼦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理模式和思维⽅式。
(P133)2、语义⽂化(P135)指语⾔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理模式和思维⽅式。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
它的任务是
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2、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
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想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是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文化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4、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
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
【流程:[教学流程]
[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新词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
学生跟
教师朗读单词。
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了英语单词。
[3] 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
法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
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
[5]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
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
5、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
模式和思维方式。
6、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
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P133)
2、语义文化(P135)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3、语用文化(p136):A称呼、B问候和道别、C道歉和道谢、D敬语与谦称、E褒
奖与辞让、F宴请与送礼、G隐私与禁忌】
7、暗示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
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于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
所谓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正确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手段:威信和稚化。
8、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
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偏误分析理论的五个基本步骤和偏误的来源。
…
1)步骤:A、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
B、鉴别偏误:区分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是结构偏误还是语用偏误。
C、对偏误进行分类
D、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E、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2)偏误来源:
A、母语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
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E、学习环境的影响。
~
2.简述直接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1)基本原则:A、直接联系。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
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
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
模仿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F、学习当代通用的活的语言。
2)教学过程:1、教师口头展示句子或课文
2、学生模仿跟读
,
3、教师纠正错误
4、学生继续模仿
5、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3简述听说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1)/
2)基本原则: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产生于美国。
听说法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
3)教学过程:据盛炎:模仿-重复-翻译-轮流-不连贯的重复-对话练习
据特瓦德尔:认识(教师展示)-模仿-重复-变化-选择
4.简述功能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
1)基本原则:又称:“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2)教学过程:1、展示新语言材料,一般为真实、连贯、自然的对话
2、对每段对话进行相应的练习,包括朗读,根据对话中的主题与情境进
行问答
3、学习对话中出现的基本交际表达法及其相应的语言结构
4、在教师提供的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从有指导的到完全自由的表
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
5.简述全身反应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1)基本原则:这种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全身反应法以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全身反应法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指令学习语言。
2)教学过程:1、教师先用母语介绍今天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一边下指令一边做动作
2、教师只发指令,不做动作,让学生做
【
3、教师将前后几个指令结合起来,同时做示范,然后下指令让学生做
4、教师教师将前后发出的指令结合起来,但不做示范,先让个别学生做,
然后再让全班学生做,然后改变指令的顺序,让学生做出反应
5、教师鼓励有能力说出来的学生站起来发指令,老师跟其他学生做出动
作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
7、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8、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A尊重不同文化、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D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E从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9、请结合实例说说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精讲多练原则
表达简化和浅化的原则
少用术语的原则
形式,语义和语用并重的原则
注意学生偏误的原则
10.举例说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2.词语的教学要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语。
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4.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
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6.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