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及法制常识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法律法规的定义和范围2、法律的分类及主要内容3、法律责任的形式和认定4、法律的适用原则5、法律的制定和修订程序6、法律与道德的关系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法律的执行和监督机制11 法律法规的定义和范围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其范围涵盖了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多个领域。
111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12 行政法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行政关系。
113 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14 商法主要涉及商业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如公司法、证券法等。
115 经济法侧重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
116 刑法用于惩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117 诉讼法规定了诉讼程序,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12 法律的分类及主要内容法律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规定了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如民法、刑法等;程序法规定了实现实体权利义务的程序,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
121 民法中的合同法规范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
122 物权法规定物权的种类、取得和保护。
123 侵权责任法明确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
124 刑法中的罪名包括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盗窃罪等,以及相应的刑罚。
13 法律责任的形式和认定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有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行政责任包括警告、罚款、拘留等;刑事责任则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131 法律责任的认定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事实,遵循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等。
132 在民事责任中,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行为人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133 无过错责任原则则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就应承担。
掌握基本的法知识
掌握基本的法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当今社会,法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还是工作环境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都需要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法律问题。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指由国家主权机关制定、公布和实施的规范行为的强制力量。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
宪法是最基本的法律,它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民的基本权利;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和处理方式的法律;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
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的最基本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它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可以解决纠纷和争议,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法律的意义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交往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三、法律的适用和约束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和应用。
在适用法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法律的具体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的证据,以便做出准确、公正的判断和决策。
法律的约束是指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作为公民,我们必须遵守法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违反法律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制裁。
因此,了解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违法行为并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应对之策1. 劳动纠纷:劳动纠纷是工作场所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发生劳动纠纷时,首先要保持冷静,按照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进行处理。
如果无法和解,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法院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2. 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有权享受质量保证、退货退款等权益。
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投诉、申请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篇:法律基础知识
三、法律规范的分类 1. 按效力强弱划分 按效力的强弱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制性规范
指规定的权利、义务具有绝对肯定形式,不允许法律关系的
参加者相互协议或任何一方任意予以伸缩或变异的法律规范。 (2)任意性规范
指在法定范围内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与自己确定相互的权
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在我国,民法、经济法中法律规范大 多属于任意性规范。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法律? 广义上使用的法律泛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 会关系和维持社会秩序。 狭义上使用的法律特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国家专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成文法)
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
二、法律规范的构成 1. 假定 假定,即指明法律适用的条件,是法律规则的必要的成分 之一。任何规则,无论是法律规则还是其他行为规则,都只能 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只有当一定情况具备时,该规则才能对人 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2. 处理 处理,即行为规则本身,指明允许怎么做,应当或禁止怎 么做。处理是法律规范中的核心部分。如果没有法律规范的处 理部分,人们的作为或不作为就失去了判定“规则”,对人们 行为的合法与否也就失去了判定的“尺度”。 3. 制裁 制裁,即指明违反法律的法律后果部分。它是法律规范的 强制措施,是法律规范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强制力 的具体体现。
法……“平之如水”,代表公平;
律……“律”是一致遵循的格式或准则。
2. 法的特征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
基本法律法规常识
基本法律法规常识基本法律法规常识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
作为公民,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维护自己的权益。
2. 民法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整和规范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民法涵盖了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民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独立进行法律上有效的民事行为,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协助。
合同:合同是自愿订立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达成协议并履行合同义务。
不当得利:指在情况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利益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
侵权责任:当一方通过自己的过错或不当行为致使他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进行赔偿。
3. 刑法刑法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制裁犯罪的法律规范。
刑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
以下是一些刑法中常见的概念和原则:犯罪: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同时具备社会危险性。
正当防卫:当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被侵害方可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但仅限于必要和适度。
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分子在被发现前,自动向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的行为。
刑罚:刑罚是对犯罪者进行的法律制裁,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政府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
以下是一些行政法中常见的概念和原则: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依法规定对特定事项作出的具体处理决策。
公共服务: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而进行的服务活动,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行政复议:当一方认为行政行为违法或损害自己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的惩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资质等。
法律小常识
法律小常识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不禁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及其沉重的。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青少年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作为青少年,要牢记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和用法,认识不良习惯与违法行为只是一步之遥。
为了大家的美好明天,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遵纪守法。
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一、治安管理处罚法.1.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2。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3。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相对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8周岁的人为完全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4。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由于醉酒后的人并未完全失去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自己应当预见自己酒后的行为的后果,其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后果是自己主观过失造成的,因此应当对自己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负责,应当给予处罚。
5。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出于共同的目的,故意实施了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第一章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第一、二章法律法规基本知识1.社会主义法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法的分类:(1)根据法的表现形式分:成文法、不成文法。
(2)根据法的内容分:实体法、程序法。
(3)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制定程序分:根本法、普通法。
(4)根据法的适用范围分:一般法、特别法。
(5)根据法的适用主体分:国内法、国际法。
3.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法律制裁、社会制裁、组织内部制裁。
4.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5.法律规范三要素:假定、处理(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制裁。
6.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适用、法的遵守。
7.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和及时。
8.我国主要法的制定部门: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部门规章: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行政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人民政府。
9.经济仲裁的特点:自治性、自愿性、财产性、民间性、专业性、灵活性、快捷性、保密性和强制性。
10.不适用仲裁法的仲裁:(1)劳动争议的仲裁(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11.仲裁协议的内容:(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约定的仲裁事项(3)明确选择的仲裁委员会。
12.仲裁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的原则、一裁终局原则。
13.裁决书生效日期: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14.调解书生效期: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效力于裁决书同等)15.诉讼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不服判决的15天上诉)。
16.最高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
17.高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18.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重大涉外案件,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专利、海商、海事案件)。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法律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时期,由国家统一制定并公布,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实施和强制力保障的规范行为的文明规则。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
一、法律的体系法律体系是指法律的层次和关系。
在中国,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劳动法、物权法等构成。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效力。
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二、法律的形式法律的形式包括立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合同等。
立法是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规范力的行为。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规范力的行为。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解释的具体规范。
合同是市民和组织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约定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
三、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定应用于具体案件的过程。
普通法是一种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体系,法官在具体案件中依据既有判例作出判断。
大陆法是以法典为主要依据的法律体系,法官依据法典的规定作出判断。
中国采用大陆法体系。
四、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基本准则。
法律中的原则有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
这些原则在解决法律问题和做出判断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在法律范围内违反法律规定所受到的惩罚或承担的义务。
法律责任根据违法的情况和性质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所受到的惩罚。
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商法规定所承担的经济赔偿或承担的义务。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所受到的行政处罚。
六、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指在法律保护下,人们享有的自由和权益。
法律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
法律保护和尊重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求人们遵守法律规定,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七、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依法进行审判和解决纠纷的过程。
合法的法律程序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的重要保障。
中国法律法规知识点,每天一点点学习
中国法律法规知识点,每天一点点学习范本1:中国法律法规知识点,每天一点点学习正文:第一章中国法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法律的定义1.2 法治的基本原则1.3 法律的层级结构1.4 法律的适用范围1.5 法律的追溯和效力第二章中国宪法法律体系2.1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2 中国宪法的修订和解释2.3 中国宪法的保障机制2.4 中国宪法的基本权利2.5 中国宪法的限制和限制原则第三章中国刑法法律体系3.1 中国刑法的基本原则3.2 中国刑法的分类和构成要件3.3 中国刑法的刑事责任和刑罚3.4 中国刑法的犯罪过程和刑事制度3.5 中国刑法的刑罚执行和刑事救济第四章中国民法法律体系4.1 中国民法的基本原则4.2 中国民法的权利和义务4.3 中国民法的民事责任和民事救济4.4 中国民法的合同法和物权法4.5 中国民法的家庭法和继承法第五章中国行政法法律体系5.1 中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5.2 中国行政法的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5.3 中国行政法的行政责任和行政诉讼5.4 中国行政法的行政许可和行政监督5.5 中国行政法的行政法规和行政法律责任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治:国家政权和社会管理活动在法律规范下进行的状态和形式。
2.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机构、权力职责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3. 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4. 民法:规定了民事关系和民事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
5.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
范本2:中国法律法规知识点,每天一点点学习正文:第一章中国法律的分类与特点1.1 公法与私法的区分1.2 法律的强制力与适用性1.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4 法律的全面性与系统性1.5 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第二章中国宪法及相关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2 《宪法修正案》的审议和通过2.3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2.4 其他宪法相关法规的主要内容第三章中国刑法及相关法规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3.2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及其解释3.3 刑罚的种类与适用原则3.4 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3.5 刑罚的执行和刑满释放第四章中国民法及相关法规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4.2 民事权利与义务的设立和消灭4.3 合同法与物权法的主要内容4.4 家庭法和继承法的基本原则4.5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第五章中国行政法及相关法规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5.2 行政行为的种类与效力5.3 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划分5.4 行政法律责任与行政救济的形式5.5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法律依据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公法: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国家与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法规基本常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
其特征有四方面:(1)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3)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保卫国家政权、保护合法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犯罪是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特征有:(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构成犯罪的条件有:(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
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
这种形式的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则构成了遗弃罪。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简版范文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法规基本常识一、什么是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强制性的规范行为的文件。
它是一个国家运行的基石,对社会行为和公民权益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规章等。
二、法律法规的分类1. 宪法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架构和职责的最高准绳。
它规定了国家政府的组织和权力的分配,也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法律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行为做出规范和限制的权威文件。
法律通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并经国家主席签署生效。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履行行政机关职能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们对行政管理及公民、法人的行为进行规定,扮演着桥梁的角色。
4. 司法规章司法规章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它们对司法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和合法性。
三、法律法规的作用法律法规对于社会治理和公民权益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法规规范了社会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
它们定义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社会行为的底线,使社会能够有序运行。
,法律法规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它们规定了公民的权利范围,禁止了任意侵犯公民权益的行为。
公民可以凭借法律法规的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法规确保了国家治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法律法规对政府行为进行规定,限制了行政权力的滥用。
它们为公民提供了救济途径,保障了国家治理的公正和合法。
四、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对于公民和组织来说,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公民应当自觉守法,不得违法乱纪。
公民应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从事违法行为,保障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应该依法行政,服务社会公众,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日常接触的部分法制常识
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劳动 者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如工资 条、工作记录等,以备查证。
劳动保障权益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 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权利。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应 当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如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等。
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 者患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应当及 时采取救助措施,并依法承担相
应的赔偿责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犯罪客观方面
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
犯罪客体
指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利益 或者社会关系。
刑罚种类
主刑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
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 财产。
常见罪名
01
02
03
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 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 私财物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一旦做出,就具 有法律效力,对相关当事 人产生约束力。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 的当事人给予的处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等。
行政处罚的原则
处罚法定、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 结合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
财产权
公民享有合法的财产所 有权,并受到法律的保
护。
公民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公民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共利益。
一起来学习普法知识基本内容
一起来学习普法知识基本内容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种法律法规: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和规章等。
1、法律: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因而,法律的级别是最高的。
法律一般都称为既定法,如宪法、刑法、劳动合同法等。
2、法律解释:是对法律中一些条文或文字的解释或限定。
这些解释将涉及到法律的适用问题。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做出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还有一种司法解释,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的解释,用于指导各基层法院的司法工作。
3、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这些法规也具有全国通用性,是对法律的补充,在成熟的情况下会被补充进法律,其地位仅次于法律。
法规多称为条例,也可以是全国性法律的实施细则,如治安处罚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相当于是各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
地方性法规大部分称作条例,有的为法律在地方的实施细则,部分为具有法规属性的文件,如决议、决定等。
地方法规的开头多贯有地方名字,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等。
5、规章:其制定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这些规章仅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有效。
如国家专利局制定的《专利审查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还有一些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仅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规定》的决定》、《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等。
扩展资料:法律法规作用一、法律法规具有明示作用。
法律法规及基本知识
6、值勤中遇有违法犯罪人员不服制止,甚至行凶报复的,可采取正当防卫,但不得涉及无辜人员或防卫过当。
7、对业主、单位员工进行法制宣传,做好“四防〞工作〔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自然灾害事故〕,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发现隐患漏洞或其他不平安因素,协助业主、单位及时整改。
9、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有权劝阻、制止和批评教育,但没有对其处分的权力。
10、对违法犯罪行为有权制止,但无处分裁决的权力。
无权受理或处理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和劳动争议。
2、犯罪活动的保安员依法查处,对个人素质低下,不能胜任保安员工作的予以辞退。
3、严格保安员的招录审查。
凡违法违纪的保安一经开除,或由于素质低下被辞退的,全市任何保安组织不得再次录用。
4、坚决清理整顿各类依附于公安派出所的保安组织,任何派出所不得自行聘请保安员,不得组建保安组织和派出所合署办公或并列挂牌。
5、严禁保安组织、保安员从事警务活动。
6、严禁保安组织、保安员非法持有使用警械及任何杀伤性武器。
7、严禁保安员穿着军队、警察相类似的制服〔如各类迷彩服〕。
8、严禁保安员在非上岗时间穿着制式服装和配带保安器械。
9、严禁各类保安组织、保安员设置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
10、严禁保安员驾驶标有“公安〞、“警察〞字样及“派出所〞等警用标志的机动车辆。
11、严禁保安组织、保安员经营管制刀具及警用标志、军警制式服装和警用器械。
12、严禁保安队伍、保安员超越职责从事执法行为。
严禁保安员搜查他人住处,罚款或没收财务,扣押他人证件或财务等行为。
13、严禁保安员刁难、辱骂、殴打他人或教唆殴打他人、侵害群众合法权益。
15、严禁保安组织、保安员处理民事纠纷、经济纠纷或者劳动争议。
16、严禁保安组织、保安员私自为任何人提供保安效劳。
17、严禁保安组织、保安员从事监视工人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工作。
18、严禁娱乐场所自建保安队、私招保安员。
19、严禁保安效劳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偿或变相的保安效劳。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法规基本常识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行为准则体系。
它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手段制定,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公共秩序:法律规定了社会各方的行为准则,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确保公民能够合法地享受自己的权益。
-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通过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常运转。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在处理争议和矛盾时,追求公平正义,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2. 法律的分类法律根据立法机关的不同以及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功能和权力范围,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行政法: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之间的行政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等。
- 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和个人、个人和法人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婚姻家庭法、财产权法等。
- 刑法: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及公民与国家之间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规定了各种刑事犯罪的种类、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
- 商法:商法是调整商业行为关系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等。
- 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3. 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是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法律的适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适用:法律规定了适用范围和适用主体,包括地域范围、人群范围等。
- 时间适用:法律的适用时间一般由法律本身规定,也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适用。
法律的解释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文本解释:根据法律的文字表述来理解法律的具体意义。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协议适用范围2、法律的定义与分类3、法律责任与处罚4、法律权利与义务5、法律纠纷解决途径11 协议适用范围本协议旨在为参与者提供关于法律法规基本常识的一般性介绍和指导。
适用于对法律知识有初步了解需求的个人,帮助其建立对法律体系的基本认知,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循法律规范。
111 适用对象本协议适用于任何希望获取法律法规基本常识的自然人,无论其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
112 地域范围本协议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原则上适用于国内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但不涵盖特定地区的特殊法规和政策。
12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12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122 行政法行政法调整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
123 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124 商法商法规范商事主体的组织和活动,如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等。
125 经济法经济法调整国家在干预和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126 刑法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127 诉讼法诉讼法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范诉讼程序和司法活动。
13 法律责任与处罚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3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消除影响等。
132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分针对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
133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法律责任,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14 法律权利与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广泛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法制常识内容
法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机制。
它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权威性,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秩序。
以下是一些法制常识的内容:
法律的层级:法律体系通常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级的法律组成。
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法律的适用:法律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民的规范行为准则,无论个人身份、职务、财富状况或地位如何,都应受到法律的约束。
法律的平等性:法律对所有人都应平等适用,不应有特权或特殊待遇。
无论是国家机关、公民还是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法律的约束力:法律对于公民和机关具有约束力,违法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可以通过制裁或其他方式来保护公民的权益。
法律的平等保护:法律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合同权利等。
法律建立了司法机构,通过司法程序来保护人民的权益。
法律的预防与救济功能:法律通过预防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提供了司法救济机制,使人们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和公正。
法律责任和处罚:违法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法律规定了不同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和程序,确保公正和公平。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法制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目标是在法律的指导下,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秩序。
这些是法制常识的一部分内容,了解和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基础。
法律、法规常识简版
法律、法规常识法律、法规常识1. 什么是法律和法规?法律是由国家主权机关制定的强制性规范,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正常运行。
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为准则。
法规是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用于具体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2. 法律和法规的作用是什么?法律和法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和法规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2.2 维护社会安全法律和法规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禁止任何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确保社会的安定与安全。
2.3 保障公民权益法律和法规确保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和合法权益。
2.4 促进社会发展法律和法规为社会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规则,促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3. 法律和法规的层级关系法律和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主要包括:3.1 法律层级法律层级较高,由国家主权机关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可以直接约束公民和组织,国家的其他法规和规章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3.2 行政法规层级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可以规范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设备等方面的事项。
3.3 地方性法规层级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定。
4. 如何遵守法律和法规?为了遵守法律和法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行动:4.1 学习相关法律和法规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是遵守法律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学习相关法律课程或阅读法律咨询书籍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4.2 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社会行为中,要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得有违法行为。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法律是一套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和原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作为公民,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正确应对各种法律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世界。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强制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规范。
它的实施和监督由法律机关负责,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正合法、公开透明和竞争公平等。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根据其适用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劳动法等。
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民法规定了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婚姻、财产、继承等。
刑法则规范了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
行政法是调节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商法和劳动法则分别规定了商业活动和劳动关系。
三、法律的权威法律的制定和解释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负责,如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最高法院解释法律。
法律作为国家的权威,其效力具有强制力,公民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都必须遵守法律。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主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情况进行。
当出现法律问题时,需要找到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参考,比如判断一起交通事故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就需要参考《刑法》中的相关条文。
五、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将面临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刑法责任和民事责任。
刑法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而受到的法律制裁,包括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
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法规定而对他人产生损害,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六、维护法律权益的途径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可以向相关法律机关或机构提出诉讼,寻求法律保护。
七、普遍的法律常识除了上述基本法律知识外,还有一些普遍的法律常识也很重要。
例如,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的成立需要双方的自愿和相互的意愿等等。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法规就如同空气一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了解一些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法规的世界,了解一些重要的基本常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基本的内容。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可以说,宪法是我们权利的“大宪章”,是一切法律的基础。
而民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比如,当我们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就与商家形成了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如果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我们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商家退货、赔偿损失等。
再比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合同的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
刑法则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了解刑法的基本常识,可以让我们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从而避免触碰法律的红线。
比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都属于犯罪。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在劳动领域,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障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当我们找工作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非常重要的。
劳动合同应当包含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条款。
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如果违法解除,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
此外,劳动者还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如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
在交通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律。
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
比如,不能闯红灯、不能超速行驶、不能酒后驾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答案: A
16.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何年?
A. 1935 年 B. 1937 年 C. 1938 年
答案: A
17. 國家憲法規定每年哪月哪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A. 1 月 1 日 B. 7 月 1 日 C. 10 月 1 日
答案: C
18. 中國國徽中的建築物圖案是指甚麼?
答案: A
版權屬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未獲授權不得轉載及翻印
8.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主任委員是誰?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A. 錢其琛 B. 廖承志 C. 楊尚昆
答案: A
9. 香港島是何時割讓予英國的?
A. 1842 年 8 月 29 日 B. 1843 年 12 月 1 日 C. 1845 年 6 月 30 日
答案: B
版權屬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未獲授權不得轉載及翻印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A. 有組織工會的自由 B. 只限聯誼性質 C. 不准徵收會費
答案: A
版權屬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未獲授權不得轉載及翻印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43. 香港和其他國家簽訂「關貿協定」所用的名稱是:
A. 香港貿易發展局 B. 香港特區政府 C. 中國香港
答案: C
44. 有人擔心未來香港的私營企業受到限制, 《基本法》有何規定?
答案: A
13. 香港市花的名稱叫甚麼?
A. 金紫荊 B. 白紫荊 C. 洋紫荊
答案: C
14. 中國的國歌原名叫甚麼?
A. 黃河大合唱 B. 抗日進行曲 C. 義勇軍進行曲
答案: C
版權屬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未獲授權不得轉載及翻印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誰作詞的?
A. 田漢 B. 魯迅 C. 巴金
答案: A
66. 回歸後內地邊防艦艇在執行公務中進入特區水域怎樣規定?
A. 只為追截可疑艦船 B. 不得隨意進入 C. 任何時間可以進入
答案: B
67. 香港如果與其他國家發生經濟糾紛, 中央政府在甚麼情況下作出調解?
A. 特區政府要求中央協助 B. 不會作出調解 C. 內地利益大於特區利益
答案: A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1.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何時舉行?
A. 1985 年 7 月 1 日 B. 1986 年 10 月 1 日 C. 1988 年 1 月 1 日
答案: A
2.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一任主任委員是誰?
A. 魯平 B. 姬鵬飛 C. 李後
答案: B
3. 「一國兩制」的構思是誰提出來?
A. 可以來港設立機構 B. 須經特區政府批准 C. 不可能自行來港設立機構
答案: C
65. 香港特區與內地各省、市、自治區的體制有何異同?
A. 省、市、自治區實行一國一制; 香港保留資本主義, 高度自治 B. 省、市、自治區不用自負盈虧; 也不用自行制定政策 C. 香港可擁有外匯基金省、市、自治區中不能擁有
A. 社會主義制度 B. 保護主義經濟 C. 資本主義制度
答案: C
版權屬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未獲授權不得轉載及翻印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50. 《基本法》中對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相關部門隸屬關係的規定是:
A. 上級與下屬關係 B. 互不隸屬關係 C. 遠親近鄰關係
答案: B
51. 《基本法》中對香港居民如何擁有私有財產的規定是:
答案: A
6. 《基本法》實施時間是哪一天?
A. 1997 年 1 月 1 日 B. 1997 年 6 月 30 日 C. 1997 年 7 月 1 日
答案: C
7. 中英簽署《聯合聲明》何時正式生效?
A. 1985 年 5 月 27 日 B. 1990 年 1 月 1 日 C. 1997 年 6 月 30 日
A. 毛澤東 B. 周恩來 C. 鄧小平
答案: C
4. 「一國兩制」的內容是甚麼?
A. 國家制裁資本主義 B. 一個國家, 兩種制度 C. 資本主義過渡共產主義
答案: B
5. 「一國兩制」中「一國」的涵義表示甚麼?
A. 國家統一, 主權和領土完整 B. 一國之內各地實行自治 C. 實行中華民族聯邦共和制
答案: B
47. 聯合國何時將港澳從殖民地名單中剔除?
A. 1972 年 11 月 B. 1982 年 9 月 C. 1997 年 6 月
答案: A
48. 內地人民對遵守《基本法》的規定是:
A. 內地人觸犯《基本法》可以免罪 B. 內地人也要遵守 C. 內地人在港犯罪送回內地法辦
答案: B
49. 香港特區實行甚麼經濟制度?
A. 155 年 B. 150 年 C. 100 年
答案: A
59. 制定《基本法》共賦予香港特區高度自治的機構是:
A.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B.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 中央政治局
答案: B
60. 《基本法》予香港特區高度自治的權力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A. 港人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B. 具有行政管理、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C. 港人續享言論自由
A. 私有財產撥歸國有 B. 有權擁有私人財產 C. 私有財產實行有限公司化
答案: B
52. 《基本法》中對回歸後香港居民移民外國的規定是:
A. 須向保安局申請 B. 有移民外國自由 C. 遷徙移民受到限制
答案: B
53. 《基本法》中對保持香港自由港地位的規定是:
A. 各種輪船可來往自由 B. 貿易自由 C. 不徵收關稅
答案: A
40. 《基本法》中對香港自由港地位的規定是:
A. 只限有貿易交往的國家 B. 出入境不用證件 C. 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
答案: C
41. 《基本法》中對香港特區進行船舶登記的規定是:
A. 船舶登記搜往上海 B. 只限登記內河船 C. 繼續進行船舶登記
答案: C
42. 《基本法》中對香港居民組織工會的規定是:
答案: A
21. 香港居民在法律方面享有的權利是:
A. 太平紳士犯法可以迴避起訴 B. 名流犯法不受限制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C
版權屬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未獲授權不得轉載及翻印
22. 《基本法》中對港人罷工的規定是:
A. 有罷工的權利 B. 可以罷工破壞工廠設施 C. 可以威脅工友參加罷工
答案: C
63. 《基本法》中對外派官員可否擔任特區政府公務員的規定是:
A. 不可以擔任特區政府公務員 B. 須經考試合格 C. 須經中央政府委派
答案: A
版權屬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未獲授權不得轉載及翻印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64. 《基本法》中對中央政府各部門和省、市、自治區自行來港設立機構, 如 何規範?
基本法及法制常識小百科──基本法部份
答案: A
23. 《基本法》中對選擇職業的規定是:
A. 選擇職業有年齡、性別限制 B. 有選擇職業的自由 C. 規定由判頭招聘勞工
答案: B
24. 《基本法》中對生育權利的規定是:
A. 規定生一男一女 B. 自願生育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C. 為了生男育女可以包二奶
答案: B
答案: A
10. 英國租借九龍是根據甚麼條約?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答案: C
11. 英國租借新界的租期是多少年?
A. 50 年 B. 80 年 C. 99 年
答案: C
12. 《基本法》何時頒佈?
A. 1990 年 4 月 4 日 B. 1996 年 1 月 1 日 C. 1997 年 6 月 30 日
答案: C
54. 《基本法》中對貨幣匯兌的規定是:
A. 所以巨額匯款須報海關 B. 外匯買賣和進出不受限制 C. 限制攜帶巨款出入境
答案: B
55. 《基本法》中對香港回歸後簽發產地來源證的規定是:
A. 可以簽發產地來源證 B. 不可以簽發產地來源證 C. 須呈報中央審核
答案: A
56. 回歸後香港的教育團體與國內相關的部門有何從屬關係?
答案: B
61. 特區主要官員的任命為甚麼要報請中國政府的同意?
A. 因恐有背景的人士左右特區政府 B. 確保「一國兩制」順利落實 C. 因怕有富可敵國的人士對抗中央
答案: B
62. 《基本法》中對特區政府各部門及其公務人員向中央政府作其報告工作 的規定是:
A. 視報告性質而定 B. 施政報告則需要 C. 沒有特別規定
A. 不得和外商聯營 B. 不受限制 C. 須加入中國資本合作聯營
答案: B
45. 香港的勞工組織與內地相關組織有何隸屬關係?
A. 沒有任何隸屬關係 B. 由內地組織派員監督 C. 與國內相關組織聯合工作
答案: A
46. 《基本法》中對港人擁有的專業資格的規定是:
A. 舊的專業資格作廢 B. 承認及保留原有資格 C. 重新考試釐定資格
A. 百分之十八上繳中央政府 B. 由中央政府制定稅收政策 C. 實行獨立的稅收政策
答案: C
33. 香港特區的民間團體和內地相關團體是甚麼關係?
A. 隸屬內地團體的分會 B. 須受內地組織監督 C. 互不隸屬
答案: C
34. 香港特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誰所有?
A. 特區政府所有 B. 土地審裁處所有 C. 國家所有
答案: B
37. 中央對特區政府徵稅的規定是:
A. 中央政府不向特區徵稅 B. 每年上繳百分之十稅收 C. 供養駐港部隊代替上繳稅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