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教材知识点1-6章
2013版毛概 第6章第1节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导入新课】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以及实现途径。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教学难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讲授新课】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补充】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将其思想阐述如下:✧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生产资料归统一的全社会所有✧划分为两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由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社会生产✧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人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补充】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1899年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
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等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补充】从毛泽东的论述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毛泽东认为,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一面,又有局部不适应的一面。
初中数学1-6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课堂教材知识点总结大全
课堂教材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数学1.1 数学概念及运算1.1.1 整数的概念1.1.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1.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1.1.4 分数的概念1.1.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1.6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1.7 小数的概念1.1.8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1.9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1.2 几何1.2.1 点、线、面、体的概念1.2.2 直线和射线1.2.3 角的概念1.2.4 三角形的性质1.2.5 四边形的性质1.2.6 圆的性质1.3 代数1.3.1 一元一次方程1.3.2 一元一次不等式1.3.3 二元一次方程组1.3.4 二次根式1.3.5 因式分解1.4 数据分析1.4.1 统计与统计图1.4.2 概率1.4.3 概率统计第二章物理2.1 力学2.1.1 物体的力学性质2.1.2 运动的描述2.1.3 物体的平衡2.1.4 力的合成与分解2.1.5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2.1.6 能量及能量守恒定律2.2 热学2.2.1 温度和热量2.2.2 热传递2.2.3 热膨胀2.2.4 热力学定律2.3 光学2.3.1 光的反射2.3.2 光的折射2.3.3 光的波动性2.3.4 光的传播2.4 电磁学2.4.1 电荷和电场2.4.2 电流和电路2.4.3 电磁感应2.4.4 电磁波第三章化学3.1 元素与化合物3.1.1 元素的概念3.1.2 元素的性质3.1.3 化合物的概念3.1.4 化合物的性质3.1.5 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3.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2.1 原子的结构3.2.2 元素周期表3.2.3 化学键的性质3.2.4 分子和离子3.3 反应和能量3.3.1 化学反应的类型3.3.2 反应的速率3.3.3 热化学方程式3.3.4 反应热和热力学3.4 物质的变化3.4.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4.2 溶解和结晶3.4.3 氧化和还原3.4.4 酸、碱和盐第四章生物4.1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4.1.1 细胞的结构4.1.2 细胞的功能4.1.3 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4.1.4 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2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4.2.1 植物的生长发育4.2.2 动物的生长发育4.2.3 人体的生长发育4.3 生物的遗传和进化4.3.1 遗传的基本规律4.3.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4.3.3 进化的理论和证据4.3.4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4.4 生物的调节和协调4.4.1 植物的调节4.4.2 动物的神经调节4.4.3 人体的内分泌调节4.4.4 生物的行为调节第五章地理5.1 自然地理5.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5.1.2 大地形的形成5.1.3 自然地理现象5.2 人文地理5.2.1 人口与城市5.2.2 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5.2.3 文化和语言的分布5.3 地理环境与社会5.3.1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5.3.2 气候与气候变化5.3.3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5.4 地理信息与地理技术5.4.1 地理信息系统5.4.2 遥感技术5.4.3 电子地图及其应用第六章历史6.1 世界史6.1.1 古代文明6.1.2 中世纪和近代6.1.3 世界两次大战6.1.4 冷战及其后果6.2 中国史6.2.1 夏商西周6.2.2 春秋战国6.2.3 秦汉和隋唐6.2.4 宋元明清6.3 世界文化6.3.1 古希腊文化6.3.2 罗马文化6.3.3 印度文化6.3.4 中世纪欧洲文化6.4 传统文化6.4.1 中国传统文化6.4.2 世界传统文化6.4.3 宗教文化6.4.4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第七章政治7.1 政治体系7.1.1 君主制7.1.2 共和制7.1.3 各国政治体系7.2 政治制度7.2.1 民主制度7.2.2 专制制度7.2.3 政治制度改革7.3 政治理论7.3.1 古代政治思想7.3.2 现代政治理论7.3.3 共产主义理论7.3.4 民主主义理论7.4 国际政治7.4.1 国际关系理论7.4.2 国际政治组织7.4.3 国际政治事件7.4.4 国际政治制度第八章文学8.1 古代文学8.1.1 古代诗歌8.1.2 古代散文8.1.3 古代戏剧8.1.4 古代小说8.2 现代文学8.2.1 现代诗歌8.2.2 现代散文8.2.3 现代戏剧8.2.4 现代小说8.3 世界文学8.3.1 古希腊文学8.3.2 罗马文学8.3.3 印度文学8.3.4 中世纪欧洲文学8.4 传统文化8.4.1 中国传统文学8.4.2 世界传统文学8.4.3 宗教文学8.4.4 儒家文学和道家文学第九章艺术9.1 绘画9.1.1 绘画基础知识9.1.2 绘画鉴赏与批评9.1.3 绘画史纲9.1.4 小学生绘画启蒙教学9.2 雕塑9.2.1 雕塑基础知识9.2.2 雕塑鉴赏与批评9.2.3 雕塑史纲9.2.4 小学生雕塑启蒙教学9.3 音乐9.3.1 音乐基础知识9.3.2 音乐鉴赏与批评9.3.3 音乐史纲9.3.4 小学生音乐启蒙教学9.4 舞蹈9.4.1 舞蹈基础知识9.4.2 舞蹈鉴赏与批评9.4.3 舞蹈史纲9.4.4 小学生舞蹈启蒙教学第十章体育10.1 体育运动10.1.1 体育基础知识10.1.2 体育运动技能10.1.3 体育运动训练10.1.4 体育运动比赛10.2 体育游戏10.2.1 体育游戏基础知识10.2.2 体育游戏技能10.2.3 体育游戏训练10.2.4 体育游戏比赛10.3 体育健身10.3.1 体育健身基础知识10.3.2 体育健身技能10.3.3 体育健身训练10.3.4 体育健身比赛10.4 体育竞赛10.4.1 体育竞赛基础知识10.4.2 体育竞赛技能10.4.3 体育竞赛训练10.4.4 体育竞赛比赛第十一章外语11.1 英语11.1.1 英语词汇11.1.2 英语语法11.1.3 英语阅读11.1.4 英语听力11.1.5 英语口语11.1.6 英语写作11.2 法语11.2.1 法语词汇11.2.2 法语语法11.2.3 法语阅读11.2.4 法语听力11.2.5 法语口语11.2.6 法语写作11.3 德语11.3.1 德语词汇11.3.2 德语语法11.3.3 德语阅读11.3.4 德语听力11.3.5 德语口语11.3.6 德语写作11.4 俄语11.4.1 俄语词汇11.4.2 俄语语法11.4.3 俄语阅读11.4.4 俄语听力11.4.5 俄语口语11.4.6 俄语写作以上就是《课堂教材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各章节分别介绍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文学、艺术、体育和外语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希望能给大家在学习和教学上提供一些帮助。
2013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①②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过程3.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4. 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5. 学校教育的产生1.2. 。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4.5.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6. ①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 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 现代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的日趋普及型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重点背诵)①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②③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化建设中的功用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④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⑤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1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著作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3. 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53. 1)21966-1976)44③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④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⑤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④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6. 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①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②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③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其中教育学的“中介”作用体现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作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67.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②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③把专业理论和交流讨论结合起来④把专业阅读和背景写作结合起来教育与社会关系1.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2. 3. 3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②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⑤4教育的经济功能134①④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51.2. 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 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013年基础知识(旧教材)
2013学年初三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必背手册)2013.9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对自己负责的表现: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②信守诚实、约定守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承担责任与代价、回报的关系:承担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3.承担责任的意义: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4.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奉献精神。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5.集体的力量取决于哪些因素?①成员数量的多少;②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6.负责任的表现: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7.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是: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8、为什么现阶段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原因或表现)?P34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9、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P32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35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P35: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P35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P37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P3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P38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6、改革开放的地位:P38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2013年整理
北师大版语文课本知识点汇总第一册知识1、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汉语拼音中有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后鼻韵母4个ang ,eng,ing,ong 前鼻韵母5个an,en,in,un,vn3、《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二册知识问答1、元霄节是正月十五,人们通常会吃元宵、逛庙会、赛花灯、看焰火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达思乡之情《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长歌行》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白居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僧治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三册知识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膀大腰圆耳聪目明目瞪口呆闻风丧胆(请再做有关身体的成语补充)3、玉不琢,不成器。
湘教版目录及知识(2013版)
湘教版初中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正数和负数(2)有理数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数轴(2)相反数(3)绝对值(4)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2)有理数的减法(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5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倒数(2)有理数的乘法(3)有理数的除法1.6有理数的乘方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科学计数法与有效数字第2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2.2列代数式(1)列代数式(2)规律型:数字变化类(3)规律型:图形变化类2.3代数式的值2.4整式(1)整式(2)单项式(3)多项式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1)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3)去括号与添括号(4)整式的加减(5)整式的化简求值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3.1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1)方程的定义(2)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3.2等式的性质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方程的解(2)解一元一次方程(3)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4)同解方程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第4章图形的认识4.1几何图形(1)认识立体图形(2)点、线、面、体(3)认识平面图形4.2线段、射线、直线4.3角(1)角的概念(2)钟面角(3)方向角(4)度分秒的换算(5)角平分线的定义(6)角的计算(7)余角和补角(8)计算器-角的换算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1)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5.2统计图(1)统计表(2)扇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4)折线统计图(5)统计图的选择(6)象形统计图七年级下册第1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1建立二元一次方程(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4三元一次方程组(1)同解方程组(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第2章整式的乘法2.1 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单项式乘单项式(5)单项式乘多项式2.2乘法公式(1)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3)完全平方式(4)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6)整式的除法(7)整式的混合运算(8)整式的化简求值第3章因式分解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意义3.2提公因式法(1)公因式(2)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3.3公式法(1)运用公式法(2)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5)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6)因式分解的应用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线(2)对顶角、邻补角(3)平行线(4)平行公理及推论4.2平移(1)生活中的平移现象(2)平移的性质(3)作图-平移变换4.3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的性质(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4.4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线的判定(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4.5垂线(1)垂线(2)垂线段最短(3)点到垂线的距离4.6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1轴对称(1)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2)轴对称的性质(3)轴对称图形(4)镜面对称(5)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6)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5.2旋转(1)生活中的旋转现象(2)旋转的性质(3)旋转对称图形(4)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5)几何变换的类型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1)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2)利用平移设计图案(3)利用旋转设计图案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算术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3)计算器-平均数(4)中位数(5)众数6.2方差(1)极差(2)方差(3)标准差(4)计算器-标准差与方差(5)统计量的选择八年级上册第1章分式1.1分式(1)分式的定义(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3)分数值为零的条件(4)分式的值(5)分式的基本性质(6)约分(7)通分(8)最简分式(9)最简公分母(10)列代数式(分式)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1)分式的乘除法1.3整数指数幂(1)零指数幂(2)负整数指数幂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1)分式的加减法(2)分式的混合运算(3)分式的化简求值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分式方程的定义(2)分式方程的解(3)解分式方程(4)换元法解分式方程(5)分式方程的增根(6)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7)分式方程的应用第2章三角形2.1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三角形的面积(4)三角形的稳定性(5)三角形的重心(6)三角形三边关系(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2命题与证明(1)命题与定理2.3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6)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5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全等三角形的应用2.6用尺规作三角形(1)尺规作图的定义(2)基本作图(3)复杂作图(4)应用与设计作图(5)代数计算作图第3章实数3.1平方根(1)平方根(2)算术平方根(3)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4)计算器_数的开方3.2立方根(1)立方根3.3实数(1)无理数(2)实数(3)实数的性质(4)实数与数轴(5)实数大小比较(6)估算无理数的大小(7)实数的运算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1不等式(1)不等式的定义(2)不等式的解集(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第5章二次根式5.1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定义(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1)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1)最简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3)分母有理化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1)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4)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5)二次根式的应用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1)两锐角互余;(2)勾股定理(3)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乘积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2)斜边上的中线(3)等腰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1.4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二章四边形2.1多边形(1)多边形(2)多边形的对角线(3)多边形内角和外角(4)平面镶嵌2.2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中心对称(2)中心对称图形2.4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5矩形(1)矩形的性质(2)矩形的判定(3)矩形的性质和判定2.6菱形(1)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判定(3)菱形的性质和判定2.7正方形(1)正方形的性质(2)正方形的判定(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三章图形与坐标3.1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的坐标(2)规律型:点的坐标(3)坐标确定位置(4)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2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1)坐标与图形的性质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1)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3)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5)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第4章一次函数4.1函数和它的表示法(1)常量与变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关系式(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函数值(6)动点问题与函数图象(7)函数的表示方法4.2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定义(2)正比例函数的定义4.3一次函数的图象(1)一次函数的图象(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4)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4.4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一次函数的性质(2)正比例函数的性质(3)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4)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5)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4.5一次函数的应用(1)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2)一次函数的应用(3)一次函数综合题第5章频数及其分布5.1频数和频率(1)频数与频率(2)频数(率)分布表5.2频数直方图(1)频数(率)分布直方图(2)频数(率)分布折线图九年级上册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1.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4)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1.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5)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6)根的判别式(7)根与系数的关系(8)配方法的应用1.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2章命题与证明2.1定义(1)命题与定理2.2命题(1)命题与定理2.3公理与定理(1)推理与论证2.4证明(1)推理与论证(2)反证法第3 章图形的相似3.1相似图形3.2线段的比(1)比例的性质(2)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相似三角形的应用(5)作图-相似变换(6)射影定理3.4相似多边形(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位似变换(1)位似变换(2)作图-位似变换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1正弦和余弦(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4.2正切(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3)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4)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6)计算器-三角函数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角问题(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第5章概率的计算5.1用频率估计概率(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2)模拟实验5.2用列举法计算概率(1)概率公式(2)几何概率(3)列表法与树状图法(4)游戏公平性九年级下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1.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4)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5)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6)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7)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1.3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1)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2)反比例函数的应用(3)反比例函数综合题第2章二次函数2.1建立二次函数模型(1)二次函数的定义2.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二次函数的图象(2)二次函数的性质(3)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4)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5)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6)二次函数的最值(7)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8)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2.3二次函数的应用(1)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2)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3)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4)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5)二次函数的应用(6)二次函数综合应用第3章圆3.1圆(1)圆的认识(2)垂径定理(3)垂径定理的应用(4)圆心角、弧、弦的关系(5)圆周角定理(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7)相交弦定理3.2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确定圆的条件(3)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切线的性质(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7)弦切角定理(8)切线长定理(9)割线定理(10)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3.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相切两圆的性质(3)相交两圆的性质(4)正多边形和圆3.4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弧长的计算(2)扇形面积的计算(3)圆锥的计算(4)圆柱的计算3.5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1)平行投影(2)中心投影(3)视点、视角和盲区3.6三视图第4章统计估计4.1总体与样本(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2)抽样调查的可靠性4.2用样本估计总体。
2013版最新人教版数学教材目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2013修订)七年级上(62)第1章有理数(19)1.1 正数和负数(2)1.2 有理数(4)1.2.1 有理数1.2.2 数轴1.2.3 相反数1.2.4 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1.3.1 有理数的加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1.4.1 有理数的乘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3)1.5.1 乘方1.5.2 科学记数法1.5.3 近似数数学活动小结(2)第2章整式的加减(8)2.1 整式(3)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4)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1)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9)3.1 从算式到方程(4)3.1.1 一元一次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5)数学活动小结(2)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16)4.1 几何图形(4)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4.1.2 点、线、面、体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3)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5)4.3.1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4.3.3 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数学活动小结(2)七年级下(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3)5.1.1 相交线5.1.2 垂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5.2.1 平行线5.2.2 平行线的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4)5.3.1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2)数学活动小结(2)第6章实数(8)13.1 平方根(3) 13.2 立方根(2) 13.3 实数(2)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小结(1)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7.1 平面直角坐标系(3)7.1.1 有序数对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数学活动小结(1)第8章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2)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数学活动小结(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9.1 不等式(3)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9.1.2 不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9.2一元一次不等式(4)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数学活动小结(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0.1 统计调查(3)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直方图(3)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上)(62)第11章三角形(8)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11.1.1 三角形的边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11.2.1 三角形的内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11.3.1 多边形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学活动小结(1)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12.1 全等三角形(1)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小结(2)第13章轴对称(14)13.1 轴对称(3)13.1.1 轴对称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2 画轴对称图形(2)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13.3 等腰三角形(5) 13.3.1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2)数学活动小结(2)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1整式的乘法(6)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幂的乘方14.1.3 积的乘方14.1.4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3) 14.2.1 平方差公式14.2.2 完全平方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 14.3 因式分解(3)14.3.1 提公因式法14.3.2 公式法阅读与思考型式子的分解数学活动小结(2)第15章分式(15)15.1 分式(4) 15.1.1 从分数到分式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5.2 分式的运算(6) 15.2.1 分式的乘除 15.2.2 分式的加减 15.2.3 整数指数幂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5.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下(62)第16章二次根式(9)16.1 二次根式(2)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3)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2)第17章勾股定理(9)17.1 勾股定理(4)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阅读与思考费马大定理数学活动小结(2)第18章平行四边形(15)18.1 平行四边形(7)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18.2.1 矩形18.2.2 菱形18.2.3 正方形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数学活动小结(2)第19章一次函数(17)19.1 变量与函数(6) 19.1.1 变量与函数19.1.2 函数的图象阅读与思考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 19.2 一次函数(7) 19.2.1 正比例函数19.2.2 一次函数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19.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数学活动小结(2)第20章数据的分析(12)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6)20.1.1 平均数20.1.2 中位数和众数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2)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程度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上(62)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21.1 一元二次方程(1) 21.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7) 21.2.1 配方法21.2.2 公式法21.2.3 因式分解法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22章二次函数(12)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 22.1.1 二次函数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阅读与思考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23章旋转(9)23.1 图形的旋转(2) 23.2 中心对称(3)23.2.1 中心对称23.2.2 中心对称图形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数学活动小结(2)第24章圆(16)24.1 圆(5)24.1.1 圆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24.1.3 弧、弦、圆心角24.1.4 圆周角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5)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验与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2)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2)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2)第25章概率初步(12)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5.1.1 随机事件25.1.2 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3)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3)阅读与思考π的估计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下(44)第26章反比例函数(8)26.1 反比例函数(3)26.1.1 反比例函数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27章相似(14)27.1 图形的相似(2) 27.2 相似三角形(7)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7.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2)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28.1 锐角三角函数(6)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4)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数学活动小结(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0)29.1 投影(2) 29.2 三视图(4)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合计:代数:165;几何:155;统计概率34总之:数式提前,函数移后,特别是将反比例函数放最后,与京教版一样了。
高一生物复习必修1第1-6章知识点汇总
⾼⼀⽣物复习必修1第1-6章知识点汇总 学习⽣物需要讲究⽅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归纳整理。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物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物复习必修1第1-6章知识点汇总 第⼀章⾛进细胞 1细胞是⽣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物圈、⽣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 4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5科学家根据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壁较⼩(1-10微⽶)较⼤(10-100微⽶)核结构没有成形的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拟核,⽆核膜、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有核膜核膜、核仁细胞器核糖体多种细胞器染⾊体⽆染⾊体有种类原核⽣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真核⽣物(植物、动物、真菌) 第⼆章组成细胞的分⼦ 第⼀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
根据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其中⼤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有Fe Mn Zn Cu B Mo等 ⼆、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 ⼤量元素中,C H O 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三、⽣物界与⾮⽣物界的统⼀性和差异性 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种是⽣物界所特有的。
这个事实说明⽣物界与⾮⽣物界具有统⼀性;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物体内和在⽆机⾃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
这个事实说明⽣物界与⾮⽣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P17 ⽆机化合物 :葡萄糖﹑脱氧核糖﹑糖原等; :卵磷脂﹑性激素﹑胆固醇等; :胰岛素﹑抗体﹑⾎红蛋⽩等; 有机化合物:﹑。
2013年版新课标教材
2013年版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变化详解第一单元P4把图中的东西变成了:棉布、盐、茶叶、米、马匹【解读】修改后与“某山村……”的材料背景更为贴切。
p5虚线框中:删除了“这些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解读】主要是为了降低难度。
“从商品中分离……就是货币。
”修改为“这些从商品世界中……,就成为货币。
”【解读】修改之后更加科学,不能仅仅把“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规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等同于货币,货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p6删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和“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这两个自然段。
【解读】主要是为了降低难度。
p7“专家点评”移到通胀通缩之前。
【解读】为了教材编排更加具有逻辑性。
“相关链接”修改了对“贮藏手段”的解释:删除了“货币退出流通领域”的字样。
“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执行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解读】对于纸币有没有贮藏手段职能是有争议的。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
根据修改后的教材理解,纸币也具有贮藏手段职能。
这更加符合教材主编的思想。
删除“金属货币在长期……一样使用。
”“作为价值符号的”【解读】表述更为简洁;和后边纸币的定义保持一致。
P8纸币含义的修改: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删除了“价值符号”的说法)。
【解读】“纸币有没有价值”一直是困扰教师们的一大难题。
这一修改,有回避这一问题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们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删除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解读】主要是为了降低难度。
“名词解释”对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2013新课标高中物理总复习第6章---第1讲
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 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取g,sin 37°=0.6,cos 37°= 0.8.求: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1)水平向右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场强的大小即电场的强弱.同一幅图中,电场线越 密的地方场强越强,电场线越疏的地方场强越弱.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3)判断电势的高低
在静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电场力的性质的描述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一、物质的电结构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电结构
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包括: 带正电 的质子和 不带电 的中子构成 原子核 ,核外有 带负电 的电子,整个原子对外界 较远位置 表现为 电中性 . 2.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量,其值为e=1.60×10-19 C. 其他带电体的电荷量皆为元电荷的 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 到另一个 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 量 保持不变 . (2)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 得失电子 .
因数为μ,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A.μmg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B.0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第1-6章)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二章)班级:13国会2班助教:席梦娇第一章知识点梳理1.accounting:熟记定义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external users:例如…(主要使用financial accounting)internal users:例如…(主要使用managerial accounting)3.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1)GAAP:two organizations to establish GAAP private group:FASBgovernment group:SEC(2)IFRS:issued by IASB<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aboard> (3)accounting principles:熟记四条principles的定义(4)accounting assumptions:熟记四条assumptions的定义,了解business entities的分类4.accounting equation:重点掌握5.financial statements:熟记四表一注的构成及编制顺序第二章知识点梳理:1.source documents:熟记定义2.account、general ledger、T-account :熟记书写格式3.double-entry accounting:注意理解(每一笔分录有Dr.必有Cr.,Dr. Cr.必相等)4.recording process:analyzing journals post to ledger trial balance5.preparing trial balance:重点掌握编制步骤Chapter 31.accounting period:常用的几种会计分期2.accrual basis VS cash basis:熟记定义,常考点,可能出名词解释。
第6章 质量和密度(知识点讲义)
知识点二 1 密度的测量 1、固体密度的测量
m 原理 ρ = v
器材 天平、量筒、水、细针(适用于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固体)
方法
② 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 m; 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 V1; ③放入物体并用细针把物块压住浸没水中,记下得 V2,V=V2-V1
④密度为:ρ = m
V 2−V 1
原理 器材
m ρ= v 天平、量筒、水、细线(适用于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固体)
V
【易错提示】 1、在测量液体密度时,如果先测量液体的体积,再将液体全部倒人烧杯中测量质量,
则会由于量筒中附着一定量的液体,而使测出的质量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小。 2、量筒一般细而高,因此不便直接将量筒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否则容易打碎量筒。
例 2 (2012 江苏苏州中考)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使用“排液法”测量固体体积的注意事项: ① 被测物体不能溶于水,更不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② ②所使用的线或针必须要细,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③ 若物体浸人水中后物体表面附有气泡,可轻轻抖动细线,让气泡释放出来再读数。
例 1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15 毫升;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 6 毫升 B、大于 6 毫升 C、等于 6 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直至天平平衡。
第 2 节密度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点一 密度
1、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①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② 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或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密度 定义
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通常用字母ρ表示
2013初级实务章节重点
第一章资产考情分析本章是《初级会计实务》中最重要的一章,2012年考试直接分数为32分,最近三年考试的平均分为28分。
考试题型覆盖了单选、多选、判断、不定项选择题等全部题型,特别是选择题中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均出自本章。
2011年、2012年考题中,选择题呈现出综合性较强、多个知识点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对复杂的知识点,要注意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学习。
比如,存货与收入核算的结合,应收账款与收入、增值税的结合等等,这些内容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详细剖析。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题型2012年2011年2010年单选题8题8分9题9分8题8分多选题5题10分6题12分6题12分判断题2题2分2题2分3题3分不定项选择题1题12分计算分析题- 1题6分综合题- -合计16题32分17题23分18题29分平均分28分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记住资产负债表简表(★重点掌握)按其流动性不同,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非流动资产又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A.原材料B.委托加工物资C.盘亏的固定资产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盘亏的固定资产”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能够确认为资产的有()。
A.经营租出的设备B.经营租入的设备C.融资租入的设备D.近期将要购入的设备『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选项B是企业并不能拥有或控制的;选项D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第一单元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和交易性金融资产。
八年级数学2013-2014课本知识
中国综合性理科教育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八年级数学(科目)第一章:勾股定理1、本章重点内容:勾股定理的应用及内容,判定如何得到直角三角形2、本章难点内容。
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展开。
四边形的翻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本章经常在中高考中出现的考点内容及所占分值比例: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求最短线段,及探究题。
分值104、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 侧面展开图后直角三角的应用第二章:实数1、本章重点内容:平方根。
立方根的概念。
实数的定义2、本章难点内容:无理数的定义及应用。
实数运算的技巧及化简3、本章经常在中高考中出现的考点内容及所占分值比例:科学记数法。
平方根。
无理数等。
多以填空,选择出现。
分值74、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无理数的应用,平方根的应用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本章重点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论,坐标的变化2、本章难点内容:物体坐标位置的变化,坐标变化后物体的变化3、本章经常在中高考中出现的考点内容及所占分值比例:点的坐标的变化,5--64、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坐标的表示,坐标的变化情况。
第四章:一次函数1、本章重点内容: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像,一次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待定系数法2、本章难点内容:变量与函数对应关系的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3、本章经常在中高考中出现的考点内容及所占分值比例:单独的一次函数题。
或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但多和二次函数一起出现在压轴题里。
分值104、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本章重点内容: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2、本章难点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相结合3、本章经常在中高考中出现的考点内容及所占分值比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相结合。
分值54、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本章重点内容:平均数。
中位数,众数,概念的理解,2、本章难点内容:加权平均数盒中位数的理解3、本章经常在中高考中出现的考点内容及所占分值比例: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分值34、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第七章:证明一1、本章重点内容:定义和命题。
2013级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2013级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4.信用卡和支票(1)结算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5.外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影响价格(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第6章2013- 弯曲应力-1
把支撑简化为最接近的约束: 固定端、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
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 为可动铰支座的梁,称为 简支梁
一端为固定端,一端为自由 端的梁,称为悬臂梁
一端或两端外伸于铰支座之 外的梁,称为外伸梁
6.1.1 平面弯曲与纯弯曲
梁弯曲变形后,轴线成为一条曲线,若变 形后的轴线仍然在纵向对称面内,这种弯 曲称为平面弯曲,也称为对称弯曲
变 形
m
m
后
a
m
n a
b
b
b
b
m
n
m
n
现 1、横向线m-m、n-n变形后仍是直线,在转过一
象 个角度后依然和纵向线相垂直;
: 2、纵向线a-a、b-b变成同心圆弧线,且靠近顶部凹
面的纵向线缩短了,靠近底部凸面的纵向线伸长了;
mm
a
n
m
a
纯弯曲变形特点
b
b
m
n
平面假设:变形前梁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 为平面,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
12.5×103 kN/m
A
B
400 400
解:
5000kN 830
830 5000kN
1.作弯矩图
M
kN/m
3150
A
B
例题1
2. 危险截面为跨中截面
Mmax=3150kN·m
W 1 D3 1 (0.76)3 43.1 103 m3
32
32
max
M max W
3150 103 43.1 103
1000
60 z
C
20
M
2.5 2-2
kN/m
+
(σc )max
2013控工教材习题答案1-6章
4 s(s +
5)
,求单位阶跃响应
数]。
解(a)以平衡状态为基点,对质块 m 进行受力分析(不再考虑重力影响),如图解 2-1(a)
所示。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
整理得
F (t) - ky(t) -
f
dy dt
=
m
d2 dt
y
2
d
2 y(t) dt 2
+
f m
dy (t ) dt
+
k m
y (t )
=
1 m
F (t)
(b)如图解 2-1(b)所示,取 A,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对 A 点有
令 R(s) = 0,N1 (s) = 0 ,求
C(s) 。图中有 1 条前向通路,回路不变。 N2 (s)
P1
=
-
2K , s+2
D1
= 1,
则有
C(s) = P1D1 =
- 2K
N 2 (s) D (2K + 1)s + 2(K + 1)
(c)令 N (s) = 0 ,求 C(s) 。图中有 3 条前向通路,2 个回路。 R(s)
1-8
已知
F (s)
=
10 s(s + 1)
1)利用终值定理,求 t →∞时的 f (t)值。
2)通过取 F (s)拉氏反变换,求 t →∞时的 f (t)值。
6
1-9
已知
F (s)
=
(s
1 + 2)2
1)利用初值定理求 f (0)值。
2)通过取 F (s)拉氏反变换求 f (t),然后求 f (0)。
绪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李大钊: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一大~四大,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初步成果
创建工农红军
1935年以后,毛泽东领导党内开始纠正“左”的错误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延安整风和1945年七大后,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成熟的科学体系,刘少奇在七大上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新内容)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根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因为毛泽东思想既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
(要懂得举例子),比如,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这一理论思考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举例子)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改革开放论、祖国完全统一论、
和平发展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等等……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它们虽已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举例子)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等。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论
政策和策略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党的建设论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族自立自强、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旧内容、新编排)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转移工作重心到经济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987年,十三大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是总路线等,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作了深入阐述;
1992,十四大上,概况了以上一系列的思想,称之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97,十五大上,上一理论被改称“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002年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12年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以上理论的共同点:都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回答了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互相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系了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十八大以来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四个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的新思想新观点
三大主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十大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929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
1930毛泽东写《反对本本主义》初步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也就是从实际出发,非本本出发;有创造性,非照搬照抄。
1937年,毛泽东写《矛盾论》、《实践论》,阐述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哲学论证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942年《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延安整风和七大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建国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内部矛盾》等著作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作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因为两大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