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清史稿_卷225_230考证_王静

合集下载

《清史稿》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

《清史稿》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

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赵尔巽主编缀荃孙、柯劭忞等总纂(第十二册)卷114 志89《职官志一》,页3272-3273。

)(赵尔巽等纂《清史稿》清代职官传记笺注拟名陶澍、蒋攸铦、祁寯藻、穆彰阿、琦善、李鸿章、左宗棠、文祥、潘祖荫、荣禄、那桐、张之洞、沈桂芬、文廷式、王文韶、季芝昌、潘曾莹、吴廷栋、张荫桓、孙家鼐、○职官一(《清史稿》卷114·志八十九)太祖肇基东土,国俗淳壹,事简职专,置八旗总管大臣、佐管大臣董统军旅,置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釐治政刑,任用者止亲贵数臣,官称职立,人称官置,兴也勃焉。

太宗厉精为治,设三馆,置八承政,论功料勤,翕斯郅治。

世祖入关,因明遗制,内自阁、部以迄庶司,损益有物。

籓部创建,名并七卿,外台督抚,杜其纷更,著为令甲。

绿营提镇以下,悉易差遣为官,旗营御前领卫,年宿位重,意任隆密。

都统旗长,军民合治,职视专圻驻防,分翰外畿,规抚京制。

西北边陲,守以重臣,绥靖蒙、番,方轨都护,斯皆因俗而治,得其宜已。

世宗综覈,罢尚宝、行人、佥都诸目。

高宗明哲,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诸衔,沙汰虚冗,奉职肃然。

嘉、道以降,整釐如旧。

日久颓弛,精意浸失,日革月易,百职相侵。

光绪变法,宣统议制,品目张皇,掌寄纷杂,将以靖国,不益嚣乎!夫一国事权,操自枢垣,汇于六曹,分寄于疆吏。

自改内三院为内阁,台辅拱袂。

迨军机设,题本废,内阁益类閒曹,六部长官数四,各无专事。

甚或朝握铨衡,夕兼支计,甫主戎政,复领容台,一职数官,一官数职,曲存禀仰,建树宁论。

时军机之权,独峙于其上,国家兴大兵役,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亲寄军要。

吏部助之用人,户部协以巨饟,用能藉此雄职,奏厥肤功。

自是权复移于经略,督抚仪品虽与相埒,然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

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爽,权力渐微。

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偾厥事。

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一列传十八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一列传十八_国学经典

卷二百三十一列传十八佟养性孙国瑶李永芳石廷柱马光远弟光辉李思忠子荫祖荫祖子鈵金玉和子维城王一屏一屏子国光国光子永誉孙得功张士彦士彦子朝璘金砺佟养性,辽东人。

先世本满洲,居佟佳,以地为氏。

有达尔哈齐者,入明边为商,自开原徙抚顺,遂家焉。

天命建元,太祖日益盛强。

养性潜输款,为明边吏所察,置之狱,脱出,归太祖。

太祖妻以宗女,号“施吾理额驸”,授三等副将。

从克辽东,进二等总兵官。

太祖用兵於明,明边吏民归者,籍丁壮为兵。

至太宗天聪间,始别置一军,国语号“乌真超哈”。

五年正月,命养性为昂邦章京,谕曰:“汉人军民诸政,付尔总理,各官受节制。

尔其殚厥忠,简善黜恶,恤兵抚民,毋徇亲故,毋蔑疏远。

昔廉颇、蔺相如共为将相,以争班秩,几至嫌衅。

赖相如舍私奉国,能使令名焜耀於今日。

尔尚克效之!”又谕诸汉官曰:“汉人军民诸政,命额驸佟养性总理,各官受节制。

其有势豪嫉妒不从命者,非特藐养性,是轻国体、亵法令也,必谴毋赦!如能谨守约束,先公后私,壹意为国,则尔曹令名亦永垂后世矣。

”是岁,初铸炮,使养性为监。

炮成,铭其上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凡四十具。

师行则车载以从,养性掌焉。

八月,上伐明,围大凌河城。

养性率所部载炮越走锦州道为营,击城西台,台兵降;又击城南,坏睥睨;翌日,击城东台,台圮,台兵夜遁,尽歼之。

九月,明兵出关援锦州,上遣亲军迎击,养性以所部兵五百从,敌溃遁。

明监军道张春合诸路兵援大凌河,夜战,上督骑兵击破之。

方追奔,明溃兵复阵,上命养性屯敌垒东,发炮毁敌垒。

十月,攻于子章台,发炮击台上堞,台兵多死者。

十一月,祖大寿以大凌河降,上命尽籍城中所储枪炮弹药付养性。

寻率兵隳明所置台壕,自大凌河至於广宁。

六年春正月,上幸城北演武场阅兵,养性率所部乌真超哈试炮,擐甲列阵,军容甚肃。

上嘉养性能治军,因追奖大凌河战功,赐雕鞍良马一、白金百,遂遍及诸将,自石廷柱以下皆有赐,设宴以劳之。

养性疏言:“新编汉兵,马步仅三千有奇,宜尽籍汉民为兵,有事持火器而战,无事则为农。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三列传四十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三列传四十_国学经典

卷二百五十三列传四十莫洛陈福王之鼎费雅达李兴元陈启泰吴万福陈丹赤马閟叶映榴莫洛,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呼纳赫鲁。

祖温察,太祖时来归。

莫洛初授刑部理事官,累迁工部郎中。

康熙六年,擢左副都御史。

七年,出为山西陕西总督。

陕西饥,平凉、临洮、巩昌、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兴安诸府州多逋赋,有司令现户均输,民苦之,奏请蠲免。

迭疏清釐加派、火耗诸弊。

八年,辅政大臣鼇拜获谴,法司以莫洛附鼇拜,请逮问,诏以能任事,贷勿治,仍留任。

九年,计典,仍以前罪夺职。

陕西民籥留,甘肃巡抚刘斗同,提督张勇、柏永馥等疏言莫洛清正,在官有善政,乞留以慰民望。

上谕曰:“简用督抚,原以绥辑地方,爱养百姓。

莫洛既能得民,其免处分,供职如故。

”俄擢刑部尚书。

十三年,吴三桂等奏请撤藩,上敕廷臣议,皆主勿徙,惟莫洛与米思翰、明珠议撤。

三桂反,四川提督郑蛟麟等叛应之。

二月,命莫洛经略陕西,拜武英殿大学士,仍管兵部,赐以敕印,既至,策遣诸军征四川。

时蛟麟兵据广元百丈关,莫洛遣都统马一宝、将军席卜臣赴汉中,副都统科尔宽赴广元,击贼。

十月,蛟麟将何德成犯宁羌,为官军所败,还奔四川,莫洛因遣提督王辅臣驻其地。

逾月,蛟麟将彭时亨复据七盘、百丈诸关,劫略阳粮艘,截陆运栈道。

广元军缺饷两月矣,总兵王怀忠所部溃散,而辅臣亦阴怀异志。

辅臣故与莫洛有郄,奉檄使随征,益怏怏,藉口戎备寡,莫洛益以骑兵二千,少之;又以马疲瘠不任用摇军心,军无斗志。

十二月,莫洛至宁羌,两营相去二里许。

先是,上命莫洛统绿营步旅下四川,嗣虑巴蜀道险,令贝勒洞鄂率满洲骑兵兼程继进。

军未至,是月庚寅朔,癸巳,辅臣煽所部噪饷,袭劫莫洛。

莫洛督兵击卻之。

甫定,辅臣复率悍党至,炮矢雨坌,莫洛被创,卒於军。

恤典久未行,二十二年,命予祭葬,谥忠愍,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子常安,袭。

陈福,字箕演,陕西榆林人。

国初师定陕西,福以武举应募,从宁夏总兵刘芳名剿寇。

叙功,授守备。

又从都统李国翰下四川,迁遵义游击。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作者:王静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以《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为底本,以《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等参校,对《清史稿》大臣传中的讹误加以考证。

关键词:清史稿清初大臣传《清史稿》是一部记录清朝历史的未定稿,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校改,以致年月、事实、地名等错误往往可见。

清初大臣在清朝人关前后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就《清史稿》卷225-230有关大臣传中发现的讹误,考证如下。

《劳萨传》“崇德元年。

偕吴松等赍书谕明松鹏路潘家口诸戍将。

”(P9197)按:《满汉名臣传-劳萨列传》:“崇德元年,偕参领吴拜等赍书入边。

”(P80)《太宗实录》卷27天聪十年二月:“戊子,遣前锋将领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吴拜、苏达喇……赍书往明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四处书。

”(P353)本传下文有“五年五月,与吴拜侦敌广宁边境”。

《清史稿》卷230有吴拜传。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吴松”误,当作“吴拜”。

又,据《太宗实录》,劳萨等赍书人边发生于天聪十年二月。

皇太极于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本传与《满汉名臣传》均称崇德元年,但此时尚未改元崇德,故此处当称“天聪十年二月”。

《图鲁什传》“闰八月乙酉,遇大弼侦卒十五人,图鲁什单骑驰击,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巳,斩二人,俘十三人。

图鲁什创甚,上亲迎视之。

丁亥,卒于军。

”(P9200)按:《满汉名臣传·图鲁什列传》:“单骑先驱,遇大弼侦卒十五人,接战,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

我兵至,生擒二人,余皆歼之。

”(P51)《太宗实录》卷20天聪八年八月:“前锋将领图鲁什往宣府侦探,遇明哨卒十五人,单骑冲击之。

矢中图鲁什腹,犹力战不休。

我军继至,斩十三人,擒二人。

图鲁什被创危笃。

”(P260)《八旗通志初集》卷144《图鲁什传》同(P374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_国学经典

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张煌言张名振、王翊等郑成功子锦、锦子克塽李定国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

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

慷慨好论兵事。

顺治二年,师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

煌言迎於天台,授行人。

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

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

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与黄斌卿军相犄角,加右佥都御史。

鲁王诸将,张名振最强。

四年,江南提督吴胜兆请降,煌言劝名振援胜兆,遂监其军以行。

至崇明,飓作,舟覆,煌言被执。

七日,有导之出者,走间道复还入海。

经黄岩,追者围而射之,以数骑突出,自是益习骑射。

集义旅屯上虞、平冈。

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

六年,觐王於健跳。

七年,名振奉王居舟山,召煌言入卫。

乃以平冈兵授刘翼明、陈天枢,率亲军赴之,加兵部侍郎。

八年,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卻之。

师攻滃洲,名振奉王侵吴淞,冀相牵制。

俄,师破舟山,乃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

成功用唐王隆武号,事鲁王但月上豚、米,修寓公之敬。

煌言尝谓成功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九年,监名振军,经舟山至崇明,进次金山。

十年,复至崇明,师与战,败绩。

十一年,又自吴淞入江,逼镇江,登金山,望祭明太祖陵。

烽火达江宁,俄,退次崇明。

再入江,略瓜洲、仪真,薄燕子矶,寻还屯临门,皆与名振俱。

十二年,成功遣其将陈六御与名振取舟山,台州守将马信约降,煌言以沙船五百迎之。

名振中毒卒,遗言以所部属煌言。

十三年,师再破舟山,煌言移军秦川,王去“监国”号,通表桂王。

十四年,桂王使至,授煌言兵部侍郎、翰林院学士。

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来书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或为变色,贞士则不然。

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

圣贤学问,故每毡雪自甘,胆薪深厉,而卒以成事。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三_列传十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三_列传十

万子扈尔干、孟格布禄、扈尔干子岱善、孟格布禄子吴尔古代杨吉砮兄清佳砮、杨吉砮子纳林布禄、金台石、清佳砮子布寨、布寨子布扬古布占泰拜音达里万,哈达部长也。

万自称汗,故谓之万汗。

明译为王台,“台”“万”音近。

明於东边酋长称汗者,皆译为“王”某,若以王为姓,万亦其例也。

哈达为扈伦四部之一,明通称海西。

哈达贡於明,入广顺关,地近南,故谓之南关。

万姓纳喇氏,其始祖纳齐卜禄。

纳齐卜禄生尚延多尔和齐,尚延多尔和齐生嘉玛喀硕珠古,嘉玛喀硕珠古生绥屯,绥屯生都勒喜。

都勒喜子二:克什纳、古对朱颜。

古对朱颜之后别为乌喇部。

克什纳,嘉靖初掌塔山左卫,於诸部中最强,修贡谨,又捕叛者猛克有劳,明授左都督,赐金顶大帽;既,为族人巴代达尔汉所杀。

克什纳子二:长彻彻穆,次旺济外兰。

克什纳死时,彻彻穆子万奔席北部境绥哈城,而旺济外兰奔哈达,遂为其部长。

明以其侦寇功,授都督佥事。

叶赫部长褚孔格数为乱,旺济外兰执而僇之,夺其贡敕七百道,及所部十三寨。

后其部众叛,旺济外兰为所杀。

其子博尔坤舍进杀父仇,迎从兄万於绥哈城,还长其部。

万能用其众,略怜部,远交而近攻,势益盛,遂以哈达为国,称汗。

兴祖诸子环居赫图阿喇,号“宁古塔贝勒”,与董鄂部构衅。

兴祖第三子索长阿为其子吴泰娶万女,盖尝乞兵於万以御董鄂部。

万居静安堡外,室庐、耕植与他部落异,事明谨。

是时王杲领建州,与鞑靼东西遥应,窥辽塞,万支拄其间不令合。

明使继其大父克什纳为都督。

王杲盗边,开原兵备副使王之弼檄万,令王杲还所掠。

万入建州寨,要王杲盟於抚顺关下,复通市如故。

土默特徙帐辽东,万入贡,多夺其马。

已而,土默特弟韦徵与万为婚,其从子小黄台吉拥五万骑,介叶赫复请婚於万,万惧而许之。

小黄台吉以马牛羊、甲胄、貂豹之裘遗万,筑坛刑白马为盟,约毋犯塞。

居无何,小黄台吉要万犯塞,万不可,乃罢,时为万历元年。

明年,王杲乱,辽东巡抚张学颜檄万捕王杲。

万令海西、建州诸酋款塞,乞先开市,游击丁仿语之曰:“必得王杲而后市可图也。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一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一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一艺术三王时敏族侄鉴子撰孙原祁原祁曾孙宸陈洪绶崔子忠禹之鼎余集改琦费丹旭释道济髡残朱耷弘仁王翚吴历杨晋黄鼎方士庶惲格马元驭王武沈铨龚贤赵左项圣谟查士标高其佩李世倬朱伦瀚张鹏翀唐岱焦秉贞郎世宁张宗苍余省金廷标丁观鹏缪炳泰华嵒高凤翰郑燮金农罗聘奚冈钱杜方薰王学浩黄均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江南太仓人,明大学士锡爵孙。

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

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

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

明季画学,董其昌有开继之功,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锡爵晚而抱孙,弥锺爱,居之别业,广收名迹,悉穷秘奥。

於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爱才若渴,四方工画者踵接於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

鉴,字圆照,明尚书世贞曾孙。

与时敏同族,为子侄行,而年相若。

崇祯中,官廉州知府,甫强仕,谢职归。

就弇园故址,营构居之,萧然世外。

与时敏砥砺画学,以董源、巨然为宗,沈雄古逸,虽青绿重色,书味盎然。

后学尊之,与时敏匹。

康熙十六年,卒,年八十。

孙原祁,字茂京,号麓台。

幼作山水,张斋壁,时敏见之,讶曰:“吾何时为此耶?”问知,乃大奇曰:“此子业且出我右!”康熙九年成进士,授任县知县。

行取给事中,寻改中允,直南书房。

累擢户部侍郎,历官有声。

时海内清晏,圣祖右文,几馀怡情翰墨,常召入便殿,从容奏对。

或於御前染翰,上凭几观之,不觉移晷。

命鉴定内府名迹,充书画谱总裁、万寿盛典总裁,恩礼特异。

五十四年,卒於官,年七十四。

原祁画为时敏亲授,於黄公望浅绛法,独有心得,晚复好用吴镇墨法。

时敏尝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让;若形神俱得,吾孙其庶几乎?”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突过之。

每画必以宣德纸,重毫笔,顶烟墨,曰:“三者一不备,不足以发古隽浑逸之趣。

”或问王翚,曰“太熟”;复问查士标,曰“太生”。

盖以不生不熟自居。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二十五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二十五_国学经典

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二十五蒋赫德额色赫车克觉罗巴哈纳宋权傅以渐吕宫成克巩金之俊谢升胡世安王永吉党崇雅卫周祚高尔俨张端蒋赫德,初名元恒,遵化人。

天聪三年,太宗伐明,克遵化,选儒生俊秀者入文馆,元恒与焉,赐名赫德。

崇德元年,授秘书院副理事官,予四户。

汉军旗制定,隶镶白旗。

顺治二年,擢国史馆学士。

九年,朝鲜国王李淏奏国内外奸徒谋不轨,巳伏其辜,命与侍郎伊勒都赍敕往慰问。

十一年,擢国史院大学士。

十二年,诏诸大臣陈时务,疏言:“察吏乃可安民,除害乃可兴利。

今百姓大害,莫甚於贪官蠹吏。

惩治之法,惟恃督抚纠劾,以其确知属吏之贤不肖也。

近每见各督抚弹章,指事列款,赃迹累累;及奉旨勘谳,计赃科罪,不及十之二三。

不曰‘事属子虚’,则曰‘衙役作弊’。

即坐衙役者,又多引杂犯律例,听其赎免,何所惩惮而不肆行其志乎?其始官胥朋比,虐取瓜分;事败,官嫁名於吏以觊燃灰,吏假赀於官以成展脱。

究之官吏优游,两获无恙,纠劾虽行,竟成故事。

请严饬各督抚,纠劾勘谳覆奏时,必全述原参疏语,某款不实,或开报虚构,或承问故纵,穷源质讯,是非不容并立;实系衙役诈骗,按律坐以应得之罪,不许折赎,则贪蠹清而民苏矣。

”得旨,下所司严饬行。

旋加太子太保。

十五年,改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十六年,加少保。

命赍册封朝鲜国王李,侍读硕博辉副之。

蒋赫德屡充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

修辑明史、太宗实录,充副总裁;太祖、太宗圣训充总裁。

译三国志成,赐鞍马。

十七年,引疾乞休。

康熙元年,起为弘文院大学士。

二年,调国史院。

九年,卒,谥文端。

蒋赫德初为明诸生,尝应乡试,夜闻明远楼鼓声,曰:“此颓败之气,国安能久?”不终试而去。

遍游九边,曰:“王气在辽、沈,将有圣人出,吾蓄才以待可也。

”旋为太宗赏拔,卒致通显。

额色赫,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讷殷。

祖莽吉图,当太祖时,从其兄孟古慎郭和来归。

额色赫事太宗,从征伐,自巴牙喇壮达授兵部理事官。

天聪九年,从梅勒额真巴奇兰伐黑龙江部,使还奏捷。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_列传十二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_列传十二

额亦都费英东子索海、孙倭黑何和礼子多积礼、和硕图、都类安费扬古扈尔汉额亦都,钮祜禄氏,世居长白山。

以赀雄乡里。

祖阿陵阿拜颜,移居英崿峪。

父都陵阿巴图鲁。

岁壬戌,额亦都生。

幼时,父母为仇家所杀,匿邻村以免。

年十三,手刃其仇。

有姑嫁嘉木瑚寨长穆通阿,往依焉。

穆通阿子哈思护,长额亦都二岁,相得甚懽。

居数岁,庚辰,太祖行经嘉木瑚寨,宿穆通阿家。

额亦都与太祖语,心知非常人,遂请从,其姑止之,额亦都曰:“大丈夫生世间,能以碌碌终乎?此行任所之,誓不贻姑忧。

”翌日,遂从太祖行。

是岁太祖年二十二,额亦都年十九。

太祖为族人所惎,数见侵侮,矢及於户,额亦都护左右,卒弭其难。

居三年,岁癸未,太祖起兵,额亦都从,讨尼堪外兰,攻图伦城,先登;攻色克济城,掩敌无备,取之,获其牛马、甲士;又别将兵攻舒勒克布占,克其城。

额亦都骁果善战,挽强弓十石,能以少击众,所向克捷,太祖知其能,日见信任。

岁丁亥八月,令将兵取巴尔达城。

至浑河,秋水方至,不能涉,以绳约军士,鱼贯而渡,夜薄其城,率骁卒先登,城兵惊起拒,跨堞而战,飞矢贯股著於堞,挥刀断矢,战益力,被五十馀创,不退,卒拔其城。

师还,太祖迎於郊,燕劳,其所俘获悉畀之,号为“巴图鲁”。

萨克察来攻,额亦都率数卒出御,为所败;夜入其城,进攻克尼玛兰、章家二城,索尔瑚寨。

师还,太祖迎劳如初。

界藩有科什者,以勇闻,盗九马以遁,额亦都单骑追斩之,尽返所盗马。

嘉木瑚人贝挥巴颜谋叛附哈达,太祖命额亦都讨之,诛其父子五人以徇。

岁癸巳九月,叶赫等九部合师来侵,攻我黑济格城,太祖亲御之,阵於古勒山。

令额亦都以百骑挑战,敌悉众来犯,奋击,殪九人,敌卻,我师乘之,擒叶赫贝勒布寨。

九部师皆溃,遂乘胜略诺赛寨及兆佳村。

有齐法罕者,战没,额亦都直入敌阵,以其尸还。

讷殷路者,九部之一也,其长搜稳塞克什,既败归,复聚七寨之众守佛多和山自固。

太祖命额亦都偕噶盖、安费扬古,以兵千人围其寨,克之,斩搜稳塞克什,太祖以所乘马赐之。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二月乙亥朔,联豫请以新噶勒丹池巴罗布藏丹巴代理前藏事务。

丙子,禁洋商湖南购运米石。

辛巳,铁良以疾免,以荫昌为陆军部尚书,梁敦彦为税务处会办大臣。

免浙江仁和、海沙、鲍郎、芦沥四场暨江苏横浦、浦东二场荒芜灶荡宣统元年逋课。

壬午,免陕西榆林等四州县旧欠,榆林府仓粮米草束。

乙酉,以内阁侍读学士梁诚为出使德国大臣。

丁亥,民政部上修正报律,下宪政编查馆核奏。

己丑,复发帑银三万两赈安徽灾。

壬辰,免吉林五常厅、桦甸县宣统元年逋赋。

甲午,联豫奏拉里僧俗暨工布番兵投诚归化。

丙申,葛宝华卒,调荣庆为礼部尚书,以唐景崇为学部尚书。

己亥,予故湖北提督夏毓秀优恤。

癸卯,宪政编查馆上行政纲目。

筹办海军大臣奏各司名目职掌。

三月乙巳朔,王士珍以疾免,命雷震春署江北提督。

己酉,云南威宁邪匪袭昭城,官军剿灭之,匪首李老么伏诛。

辛亥,湖南民饑倡变,谕擒首要,散胁从。

壬子,湖南巡抚岑春蓂罢,命杨文鼎暂代之。

遣杨士琦赴南洋充劝业会审查总长。

丁巳,祈雨。

庚申,雨。

追复故海军提督丁汝昌原官。

废秋审覆审旧制。

谕沿江各省督抚平粜。

河南巡抚吴重熹免,以宝棻代之。

调程德全为江苏巡抚。

壬戌,予遗爱在民故太常寺卿袁昶安徽芜湖县建祠。

癸亥,裁奉天巡抚。

授广福伊犁将军。

甲子,革命党人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谋以药弹轰击摄政王,事觉,捕下法部狱。

庚午,旌殉夫烈妇山东曲阜孔令保妻潘氏,宣付史馆。

夏四月甲戌朔,诏资政院於本年九月一日开院,钦选宗室王、公世爵、宗室、觉罗各部院官暨硕学通儒议员八十八人,前期召集。

丙子,裁福建督粮道,增设巡警道、劝业道。

丁丑,命载涛充专使大臣,往英国吊祭。

戊寅,赏游学毕业生吴匡时等七人工科进士、法政科举人有差。

庚辰,宪政编查馆修订法律大臣进现行刑律,命颁行之。

诏曰“此项刑律,为改用新律之预备。

内外问刑衙门,当悉心讲求,依法听断。

毋任意出入,致枉纵”癸未,诏“各省增设巡警、劝业两道,原期保卫治安,振兴实业。

清史稿-列传-目录明细

清史稿-列传-目录明细

清史稿-列传-目录明细清史稿-列传-目录明细2010-06-06 10:37列传1 后妃列传2 诸王一景祖诸子显祖诸子列传3 诸王二太祖诸子一列传4 诸王三太祖诸子二列传5 诸王四太祖诸子三列传6 诸王五太宗诸子世祖诸子列传7 诸王六圣祖诸子世宗诸子列传8 诸王七高宗诸子仁宗诸子宣宗诸子文宗子列传9 阿哈出王杲列传10 万杨吉砮布占泰拜音达里列传11 张煌言(张名振、王翊等)郑成功(子锦、锦子克塽)李定国列传12 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列传13 扬古利劳萨图鲁什觉罗拜山西喇布达音布巴笃理等列传14 常书康果礼博尔晋雅希禅扬善冷格里萨穆什喀洪尼雅喀阿山等列传15 额尔德尼达海尼堪库尔缠英俄尔岱满达尔汉明安达礼列传16 明安恩格德尔鄂齐尔桑阿济拜布延洛哩等列传17 武理堪武纳格阿什达尔汉鄂莫克图吉思哈康喀勒等列传18 佟养性李永芳石廷柱马光远李思忠金玉和等列传19 希福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列传20 图尔格伊尔登巴奇兰齐尔格申叶臣珠玛喇等列传21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祖大寿等列传22 图赖准塔伊尔德努山阿济格尼堪佟图赖列传23 陈泰阿尔津李国翰卓布泰(弟巴哈)卓罗(四世孙永庆)爱星阿(子富善)逊塔等列传24 洪承畴(夏成德)孟乔芳(张文衡)张存仁列传25 蒋赫德额色赫车克觉罗巴哈纳宋权傅以渐吕宫成克巩金之俊王永吉党崇雅卫等列传26 沈文奎李栖凤马国柱丁文盛祝世昌等列传27 李国英刘武元库礼胡全才申朝纪于时跃吴景道刘清泰(佟岱、秦世祯)陈锦等列传28 科尔昆觉善甘都谭拜(法谭)席特库蓝拜鄂硕伊拜(弟库尔阐)阿哈尼堪(星讷)褚库等列传29 觉罗果科敦拜济席哈噶达浑达素等列传30 沙尔虎达(子巴海)安珠瑚刘之源巴山喀喀木梁化凤(子鼐)刘芳名胡有升杨名高等列传31 赵开心杨义林起龙朱克简(成性)王命岳李森先(李呈祥)魏琯李裀季开生(弟振宜)张煊列传32 刚林(祁充格)冯铨(孙之獬、李若琳)陈名夏陈之遴刘正宗(张缙彦)列传33 谭泰何洛会锡图库博尔辉冷僧机列传34 彭而述陆振芬姚延著毕振姬方国栋于朋举王天鉴赵廷标列传35 许定国左梦庚田雄张天禄孙可望等列传36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等列传37 李霨孙廷铨杜立德冯溥王熙吴正治黄机宋德宜伊桑阿阿兰泰徐元文列传38 图海李之芳列传39 甘文焜(子国璧)范承谟(子时崇)马雄镇傅弘烈列传40 莫洛陈福王之鼎(费雅达)李兴元陈启泰(吴万福)陈丹赤马閟叶映榴列传41 赉塔穆占莽依图佛尼埒毕力克图阿密达拉哈达根特席卜臣等列传42 张勇赵良栋(子弘灿弘燮)王进宝(子用予王万祥)孙思克(马进良)列传43 蔡毓荣哈占(杭爱鄂善华善)董卫国(佟国正)周有德(张德地)伊辟(王继文)列传44 赵国祚许贞(周球)徐治都(胡世英)唐希顺(李麟)赵应奎(赵赖)李芳述陈世凯许占魁列传45 希福鄂克逊偏图瑚里布额楚额斯泰瓦岱沃申瑚图(玛哈达)杰殷(弟杰都)瓦尔喀等列传46 宜里布哈克三阿尔护路什雅赉扩尔坤王承业(王忠孝)列传47 姚启圣(子仪)吴兴祚施琅(朱天贵)列传48 杨捷(石调声)万正色吴英蓝理黄梧穆赫林(段应举)等列传49 魏裔介熊赐履李光地列传50 王弘祚姚文然魏象枢朱之弼赵申乔-------------------------------------------------------------------------------------------约顺治时列传51 郝维讷任克溥刘鸿儒刘楗(朱裴)张廷枢列传52 汤斌(孙之旭)陆陇其张伯行(子师载)列传53 叶方蔼沈荃励杜讷(子廷仪、孙宗万)徐元珙许三礼王士祯韩菼汤右曾列传54 张玉书李天馥吴琠张英(子廷瓒、廷璐、廷瑑)陈廷敬温达(穆和伦)萧永藻嵩祝王顼龄列传55 米思翰(子李荣保)顾八代玛尔汉田六善杜臻萨穆哈列传56 索额图明珠(余国柱佛伦)列传57 郝浴(子林)杨素蕴郭琇列传58 徐乾学(翁叔元)王鸿绪高士奇列传59 汤若望杨光先南怀仁列传60 李率泰赵廷臣郎廷佐佟凤彩麻勒吉施维翰列传61 杨雍建姚缔虞朱弘祚(子纲)王骘宋荦陈诜列传62 格尔古德(金世德)赵士麟郭世隆傅腊塔马如龙列传63 石琳(兄子文晟)徐潮(子杞)贝和诺(子马喇陶岱)傅霁(觉罗华显)蒋陈锡(子涟泂)刘荫枢音泰鄂海卫既齐列传64 于成龙(孙准)彭鹏陈瑸陈鹏年施世纶列传65 慕天颜阿山噶礼列传66 杨方兴朱之锡(崔维雅)靳辅(陈潢、宋文运、董讷、熊一潇)于成龙(孙在丰开音布)张鹏翮列传67 郎坦朋春萨布素玛拉列传68 费扬古马斯喀佟国纲阿南达吉勒塔布殷化行潘育龙额伦特等列传69 姜希辙余缙德格勒陈紫芝(笪重光)任弘嘉高层云沈恺曾龚翔麟高遐昌列传70 觉罗武默讷舒兰(拉锡拉锡子旺札尔孙博灵阿)图理琛何国宗列传71 觉罗满保(陈策)施世骠蓝廷珍(从弟鼎元)林亮(何勉陈伦炯)欧阳凯(罗万仓游崇功)列传72 王紫绶袁州佐黎士弘多弘安(佟国聘)王繻(田呈瑞)张孟球列传73 王掞(子奕清、奕鸿)劳之辨朱天保陶彝等列传74 佟国维马齐(子富良、马齐弟马武、马武子保祝)阿灵阿(子阿尔松阿)揆叙鄂伦岱列传75 鄂尔泰(弟鄂尔奇、子鄂弼、鄂宁)张廷玉(子若霭、若澄、若渟、从子若溎)列传76 朱轼徐元梦蒋廷锡(子溥)迈柱(白潢赵国麟)田从典(子懋高其位、逊柱)尹泰(陈元龙)列传77 杨名时黄叔琳(子登贤)方苞王兰生(留保)胡煦魏廷珍(任兰枝)蔡世远沈近思雷鋐列传78 海望(三和)莽鹄立杭奕禄傅鼐陈仪刘师恕(焦祈年李徽)王国栋(许容蔡仕舢)列传79 高其倬(金鉷)杨宗仁(子文乾)孔毓珣裴幰度(子宗锡)唐执玉杨永斌列传80 李绂蔡珽谢济世(陈学海)列传81 李卫田文镜宪德诺岷陈时夏王士俊列传82 隆科多年羹尧(胡期恒)列传83 岳锺琪(季父超龙超龙子锺璜锺琪子濬)策棱(子成衮紥布车布登紥布)列传84 查郎阿傅尔丹马尔赛(李杕)庆复(李质粹)张广泗---------------------------------------------------------------------------------------------------------------------约康熙初列传85 噶尔弼(法喇)查克丹(钦拜)常赉哈元生(子尚德)董芳查弼纳(达福定寿素图)列传86 马会伯(从兄际伯际伯弟见伯觌伯)路振扬韩良辅(弟良卿子勋)杨天纵王郡宋爱列传87 沈起元何师俭唐继祖马维翰余甸王叶滋刘而位列传88 讷亲傅恒(子福灵安福隆安福隆安子丰绅济伦福长安)列传89 徐本汪由敦(子承霈)来保刘纶(子跃云)刘统勋(子墉孙镮之)列传90 福敏陈世倌史贻直阿克敦孙嘉淦梁诗正列传91 张照甘汝来陈惪华王安国刘吴龙(杨汝穀张泰开)秦蕙田彭启丰梦麟列传92 钱陈群沈德潜金德瑛齐召南董邦达谢墉王昶列传93 曹一士李慎修(李元直、陈法)胡定仲永檀柴潮生储麟趾列传94 尹继善刘於义陈大受张允随陈宏谋列传95 那苏图杨超曾徐士林(邵基王师)尹会一王恕方显(子桂冯光裕)杨锡绂潘思榘胡宝瑔列传96 崔纪喀尔吉善(子定长、孙鄂云布)雅尔图晏斯盛瑚宝卫哲治苏昌鹤年吴达善崔应阶王检吴士功列传97 齐苏勒嵇曾筠(子璜)高斌(从子高晋)完颜伟顾琮白锺山列传98 哈攀龙(子国兴)任举冶大雄马良柱本进忠刘顺列传99 傅清拉布敦班第(子巴禄)鄂容安纳穆札尔三泰列传100 兆惠阿里衮(子丰升额布彦达赉)舒赫德(子舒常)列传101 策楞(子特通额特清额特成额)玉保达尔党阿哈达哈(子哈宁阿)永常觉罗雅尔哈善富德萨赖尔列传102 高天喜(鄂实三格)和起唐喀禄阿敏道满福豆斌端济布(诺尔本)列传103 瑚尔起爱隆阿(弟巴灵阿)舒明福禄齐里克齐阎相师伊柱努三(乌勒登)列传104 王无党吴进义谭行义(李勋)樊廷武进升(马负书)范毓皛列传105 阿桂(阿迪斯阿必达)列传106 于敏中和珅(弟和琳苏凌阿)列传107 三宝永贵蔡新(程景伊)梁国治英廉彭元瑞纪昀(陆锡熊陆费墀)列传108 裘曰修吴绍诗(子垣坛)阎循琦(王际华)曹秀先周煌(子兴岱)曹文埴(杜玉林王士棻)金简(子缊布)列传109 窦光鼐李漱芳(范宜宾)曹锡宝(谢振定)钱沣尹壮图列传110 黄廷桂鄂弥达杨廷璋庄有恭李侍尧(弟奉尧)伍弥泰(官保)列传111 方观承富明安周元理(李湖)李瀚李世杰袁守侗(郑大进)刘峨陆翟管幹贞(蒋兆奎)胡季堂列传112 李清时(姚立德)李宏(子奉翰孙亨特)何煟(子裕城)吴嗣爵萨载兰第锡韩鑅列传113 开泰阿尔泰桂林温福列传114 刘藻杨应琚(子重英苏尔相)明瑞列传115 常青蓝元枚蔡攀龙(梁朝桂普吉保)丁朝雄鄂辉舒亮列传116 宋元俊(薛琮张芝元)董天弼柴大纪列传117 福康安孙士毅明亮列传118 海兰察(子安禄)奎林(珠勒格德)和隆武额森特普尔普列传119 富勒浑(文绶)刘秉恬(查礼)鄂宝(颜希深)徐绩觉罗图思德(彰宝)徐嗣曾陈步瀛孙永清郭世勋毕沅列传120 五岱五福海禄成德马彪常青官达色(乌什哈达瑚尼勒图)敖成图钦保木塔尔岱森保翁果尔海珠尔杭阿哲森保列传121 马全曹顺科玛常禄保紥拉丰阿许世亨台斐英阿花连布等列传122 富僧阿伊勒图胡贵俞金鼇(尹德禧)刚塔列传123 叶士宽(陈梦说)介锡周方浩金溶张维寅顾光旭沈善富方昂唐侍陛(张冲之)列传124 卢焯图尔炳阿阿思哈宫兆麟杨景素闵鹗元----------------------------------------------------------------------------------------------------------------约康熙末列传125 塞楞额(周学健)鄂昌(鄂乐舜)彭家屏李因培常安福崧列传126 恒文郭一裕蒋洲杨灏高恒(子高朴)王亶望(勒尔谨) 陈辉祖郑源鹴国泰郝硕良卿方世俊钱度觉罗伍拉纳(浦霖)列传127 王杰董诰朱珪列传128 庆桂刘权之戴衢亨戴均元托津章煦卢荫溥列传129 保宁松筠(子熙昌)富俊(窦心传博启图)列传130 书麟(弟广厚)觉罗吉庆觉罗长麟费淳百龄伯麟列传131 勒保额勒登保(胡时显)德楞泰列传132 永保惠龄宜绵(子瑚素通阿)英善福宁景安秦承恩列传133 恒瑞庆成七十五富志那(亮禄)列传134 杨遇春(子国桢吴廷刚祝廷彪游栋云)罗思举(桂涵包相卿)列传135 赛冲阿纶布春札克塔尔马瑜薛大烈等列传136 王文雄朱射斗穆克登布富成施缙袁国璜惠伦等列传137 李长庚(子廷钰胡振声)王得禄邱良功(陈步云)许松年黄标(林国良许廷桂)列传138 沈初金士松邹炳泰戴联奎王懿修(子宗诚)黄钺列传139 姜晟金光悌祖之望韩崶列传140 达椿(子萨彬图)铁保(弟玉保)和瑛觉罗桂芳列传141 万承风周系英钱樾秦瀛李宗瀚韩鼎晋朱方增列传142 魁伦广兴初彭龄列传143 洪亮吉(管世铭)谷际岐李仲昭石承藻列传144 吴熊光汪志伊陈大文熊枚裘行简方维甸董教增列传145 冯光熊陆有仁觉罗琅玕(乌大经)清安泰常明温承惠颜检列传146 岳起荆道乾谢启昆李殿图张师诚(王绍兰)李奕畴钱楷和舜武列传147 司马騊王秉韬(嵇承志)康基田吴璥徐端陈凤翔黎世序列传148 刘清傅鼐严如熤(子正基)列传149 方积朱尔汉杨頀廖寅陈昌齐朱尔赓额查崇华-----------------------------------------------------------------------------------------约乾隆末列传150 曹振镛文孚英和王鼎穆彰阿潘世恩列传151 阮元汪廷珍汤金钊列传152 觉罗宝兴宗室敬徵宗室禧恩陈官俊卓秉恬列传153 孙玉庭蒋攸銛李鸿宾列传154 长龄那彦成(子容安容照)玉麟(特依顺保)列传155 杨芳武隆阿庆祥壁昌列传156 林则徐邓廷桢(达洪阿)列传157 琦善伊里布宗室耆英列传158 颜伯焘怡良祁宇(黄恩彤)刘韵珂牛鉴列传159 裕谦(谢朝恩)重祥关天培(陈连升)祥福江继芸陈化(成海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朱贵列传160 宗室奕山(隆文)宗室奕经(文蔚特依顺余步云)列传161 姚文田戴敦元朱士彦何凌汉李振祜宗室恩桂列传162 白镕(孙桓)史致俨那清安升寅李宗昉姚元之何汝霖季芝昌列传163 辛从益张鳞顾皋沈维鐈朱为程恩泽吴杰列传164 鲍桂星顾莼吴孝铭陈鸿鄂木顺额徐法绩列传165 黄爵滋金应麟陈庆镛苏廷魁朱琦列传166 赵慎畛卢坤(曾胜)陶澍列传167 陈若霖戴三锡孙尔准程祖洛(马济胜)裕泰贺长龄列传168 帅承瀛(孙远燡弟承瀚)左辅姚祖同程含章康绍镛朱桂桢陈銮吴其濬张澧中张日晸列传169 瑚松额布彦泰萨迎阿列传170 张文浩严烺张井吴邦庆栗毓美麟庆潘锡恩(子骏文)列传171 林培厚(李象鹍)李宗传王凤生(黄冕)俞德渊姚莹列传172 杜受田(子翰)祁俊藻(子世长)翁心存彭蕴章列传173 文庆文祥宝鋆列传174 宗室肃顺穆荫(匡源焦祐瀛)陈孚恩列传175 桂良瑞麟(子怀塔布)官文文煜列传176 柏俊麟魁瑞常全庆等列传177 贾桢周祖培朱凤标单懋谦列传178 倭仁李棠阶吴廷栋列传179 赛尚阿讷尔经额列传180 李星沅周天爵劳崇光列传181 徐广缙叶名琛黄宗汉列传182 常大淳(双福王锦绣常禄王寿同)蒋文庆陶恩培(多山)吉尔杭阿(刘存厚绷阔周兆熊)等列传183 吴文镕潘铎(邓尔恒)列传184 陆建瀛(杨文定)青麟(崇纶)何桂清列传185 宗室祥厚(霍隆武福珠洪阿恩长陈胜元祁宿藻陈克让刘同缨)瑞昌(杰纯锡龄阿)列传186 吕贤基邹鸣鹤戴熙(汤贻汾)张芾黄琮(陶廷杰)冯培元孙铭恩沈炳垣张锡庚列传187 何桂珍徐丰玉(张汝瀛金云门唐树义岳兴阿易容之)温绍原金光箸李孟群赵景贤列传188 向荣和春张国樑列传189 乌兰泰(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邓绍良(石玉龙)等列传190 胜保托明阿(陈金绶)德兴阿列传191 僧格林沁(舒通额恒龄苏克金何建鼇全顺史荣椿乐善)列传192 曾国藩列传193 骆秉章胡林翼列传194 江忠源(弟忠济族弟忠信)罗泽南列传195 李续宾(丁锐义曾国华)李续宜王珍(弟开化)刘腾鸿(弟腾鹤)蒋益澧列传196 塔齐布(毕金科)多隆阿(孙寿长)鲍超(宋国永娄云庆谭胜达唐仁廉)刘松山列传197 彭玉麟杨岳斌(王明山孙昌凯杨明海谢濬畬)列传198 李鸿章列传199 左宗棠列传200 曾国荃(弟贞幹)沈葆桢刘坤一列传201 李臣典萧孚泗朱洪章刘连捷彭毓橘张诗日(伍维寿朱南桂罗逢元李祥和萧庆衍吴宗国)列传202 黄翼升(丁义方王吉吴家榜)李成谋李朝斌(江福山)刘培元列传203 程学启(何安泰郑国魁)刘铭传张树珊(弟树屏)周盛波列传204 都兴阿(弟西凌阿福兴)富明阿舒保伊兴额(滕家胜)关保列传205 袁甲三(子保恒)毛昶熙列传206 刘长佑刘岳昭岑毓英列传207 韩超田兴恕曾璧光席宝田列传208 沈兆霖曹毓瑛许乃普(子彭寿)赵光朱嶟李菡张祥河罗惇衍郑敦谨庞锺璐列传209 王茂荫宋晋袁希祖文瑞(毓禄)徐继畬王发桂廉兆纶雷以諴陶樑吴存义殷兆镛列传210 宗稷辰尹耕云王拯穆缉香阿游百川(沈淮)列传211 吴振棫张亮基毛鸿宾张凯嵩列传212 李僡吴棠英翰刘蓉乔松年钱鼎铭吴元炳列传213 王庆云谭廷襄马新贻李宗羲徐宗幹王凯泰郭柏荫列传214 王懿德曾望颜觉罗耆龄福济翁同书严树森列传215 秦定三(郝光甲)郑魁士傅振邦邱联恩黄开榜陈国瑞郭宝昌列传216 江忠义周宽世石清吉余际昌林文察赵德光张文德列传217 雷正绾陶茂林曹克忠胡中和周达武李辉武唐友耕等列传218 郭松林李长乐杨鼎勋唐殿魁唐定奎滕嗣武骆国忠列传219 萧启江张运兰唐训方蒋凝学陈湜李元度列传220 金国琛黄淳熙吴坤修康国器李鹤章(弟昭庆)吴毓兰列传221 沈棣辉邓仁堃余炳焘栗翟朱孙贻史致谔刘郇膏朱善张黄辅辰列传222 华尔(勒伯勒东法尔第福)戈登日意格(德克碑)赫德(帛黎)列传223 沈桂芬李鸿藻翁同龢孙毓汶列传224 荣禄王文韶张之洞瞿鸿禨列传225 阎敬铭张之万鹿传霖林绍年列传226 景廉额勒和布许庚身钱应溥廖寿恒荣庆那桐戴鸿慈列传227 英桂宗室载龄恩承宗室福锟崇礼裕德列传228 潘祖荫李文田孙诒经夏同善张家骧张英麟张仁黼张亨嘉列传229 徐树铭薛允升宗室延煦(子会章)汪鸣銮(长麟)周家楣周德润胡燏棻张荫桓列传230 孙家鼐张百熙唐景崇于式枚沈家本列传231 黄体芳(子绍箕)宗室宝廷宗室盛昱张佩纶(何如璋)邓承修徐致祥列传232 吴可读(潘敦俨)朱一新屠仁守(吴兆泰何金寿)安维峻文悌江春霖列传233 郭嵩焘(弟昆焘)崇厚曾纪泽薛福成黎庶昌(马建忠)李凤苞洪钧刘瑞芬徐寿朋杨儒列传234 丁宝桢李瀚章杨昌濬张树声(弟树屏)卫荣光刘秉璋陈士杰陶模李兴锐史念祖列传235 丁日昌卞宝第涂宗瀛黎培敬崧骏崧蕃边宝泉于荫霖饶应祺惲祖翼列传236 锡良周馥陆元鼎张曾易攵杨士骧冯煦列传237 李鹤年文彬任道镕许振祎吴大澂列传238 李朝仪段起丁寿昌曾纪凤等---------------------------------------------------------------------------------------------------------约道光时列传239 洪汝奎杨宗濂史朴等列传240 荣全升泰善庆恩泽等列传241 刘锦棠张曜刘典穆图善文麟列传242 董福祥金运昌黄万鹏余虎恩桂锡桢方友升等列传243 马如龙和耀曾杨玉科等列传244 蒋东才(刘廷李承先)李南华董履高(董全胜)牛师韩曹德庆等列传245 徐延旭唐炯何璟张兆栋列传246 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马维骐孙开华欧阳利见列传247 左宝贵(弟宝贤等)永山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等)戴宗骞列传248 宋庆(吕本元徐邦道)马玉昆依克唐阿(荣和)长顺列传249 丁汝昌卫汝贵(弟汝成)叶志超列传250 唐景崧刘永福列传251 李端棻徐致靖(子仁铸)陈宝箴(黄遵宪)曾鉌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唐才常)林旭康广仁列传252 徐桐(豫师子承煜)刚毅赵舒翘启秀英年裕禄(廷雍)毓贤(李廷箫)列传253 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立山联元列传254 李秉衡(王廷相)聂士成罗荣光寿山(族孙瑞昌)凤翔(崇玉等)列传255 崇绮(子葆初等志钧)延茂(弟延芝)色普徵额王懿荣(熙元)宗室宝丰宗室寿富(弟寿蕃等)宋承庠(王铁珊)列传256 恩铭(孚琦凤山)端方松寿赵尔丰等列传257 志锐(刘从德春勋)良弼宗室载穆等列传258 盛宣怀瑞澂列传259 陆润庠世续伊克坦梁鼎芬(徐坊)劳乃宣沈曾植列传260 张勋康有为列传261 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列传262 洪秀全列传263 循吏1白登明(汤家相任辰旦于宗尧)宋必达(陆在新)张沐(张埙)陈汝咸缪燧(陈时临)姚文燮(黄贞麟)骆锺麟(崔宗泰祖进朝)赵吉士张瑾江皋(张克嶷贾朴)邵嗣尧(卫立鼎高荫爵靳让)崔华(周中鋐)刘棨陶元淳廖冀亨佟国珑陆师(龚鉴)列传264 循吏2陈惪荣芮复传(蒋林)阎尧熙(王时翔)蓝鼎元叶新(施昭庭)陈庆门周人龙童华(黄世发)李渭谢仲坃(李大本)牛运震(张甄陶)邵大业周克开(郑基康基渊言如泗周际华)汪辉祖(茹敦和朱休度)刘大绅(吴焕彩纪大奎邵希曾)列传265 循吏3张吉安(李毓昌)龚景瀚盖方泌(史绍登)李赓芸伊秉绶狄尚絅(张敦仁郑敦允)李文耕刘体重(子煦)张琦(石家绍)刘衡(徐栋)姚柬之(吴均)王肇谦(曹瑾)桂超万(张作楠云茂琦)列传266 循吏4徐台英牛树梅(何曰愈吴应连)刘秉琳(陈崇砥夏子龄萧世本)李炳涛(俞澍朱根仁邹锺俊王懋勋)蒯德模(林达泉)方大湜(陈豪)杨荣绪(林启)王仁福(朱光第)冷鼎亨孙葆田(柯劭憼)涂官俊(陈文黻李素)张楷王仁堪列传267 儒林1孙奇逢(耿介)黄宗羲(弟宗炎宗会子百家)王夫之(兄介之)李颙(李因笃李柏王心敬)沈国模(史孝咸韩当邵曾可曾可孙廷采王朝式)谢文洊(甘京黄熙曾曰都危龙光汤其仁宋之盛邓元昌)高愈(顾培彭定求)汤之锜(施璜张夏吴曰慎)陆世仪(陈瑚盛敬江士韶)张履祥(钱寅何汝霖凌克贞屠安世郑宏祝洤)沈昀(姚宏任叶敦艮刘汋)应捴谦朱鹤龄(陈启源)范镐鼎(党成李生光)白奂彩(党湛王化泰孙景烈)胡承诺曹本荣(张贞生)刘原渌(姜国霖刘以贵韩梦周梁鸿翥法坤宏阎循观任瑗)颜元(王源程廷祚惲鹤生)李塨刁包(王馀佑)李来章(冉觐祖窦克勤)李光坡(从子锺伦)庄亨阳(官献瑶)王懋竑(朱泽沄乔仅)李梦箕(子图南张鹏翼童能灵)胡方(冯成修劳潼)劳史(桑调元汪鉴)顾栋高(陈祖范吴鼎梁锡玙)孟超然汪绂(余元遴)姚学塽(潘谘)唐鉴吴嘉宾(刘传莹)刘熙载朱次琦成孺邵懿辰(高均儒伊乐尧)列传268 儒林2顾炎武张尔岐(马骕)万斯大(兄斯选子经侄言)胡渭(子彦升叶佩荪)毛奇龄(陆邦烈)阎若璩(李铠吴玉搢)惠周惕(子士奇孙栋余萧客)陈厚耀臧琳(玄孙庸礼堂)任启运全祖望(蒋学镛董秉纯)沈彤(蔡德晋盛世佐)江永(程瑶田)褚寅亮卢文弨(顾广圻)钱大昕(族子塘坫)王鸣盛(金曰追吴凌云)戴震(金榜)段玉裁(钮树玉徐承庆)孙志祖(翟灏梁玉绳履绳汪家禧)刘台拱(朱彬)孔广森邵晋涵(周永年)王念孙(子引之李惇贾田祖宋绵初)汪中(江德量徐复汪光爔)武亿庄述祖(庄绶甲庄有可)戚学标(江有诰陈熙晋李诚)丁杰(周春)孙星衍(毕亨李贻德)王聘珍凌廷堪(洪榜汪龙)桂馥(许瀚)江声(孙沅)钱大昭(子东垣绎侗朱骏声)列传269 儒林3马宗梿(子瑞辰孙三俊)张惠言(子成孙江承之)郝懿行陈寿祺(子乔枞谢震何治运孙经世柯蘅)许宗彦吕飞鹏(沈梦兰宋世荦)严可均(严元照)焦循(子廷琥顾凤毛锺怀李锺泗)李富孙(兄超孙弟遇孙)胡承珙(胡秉虔朱珔)凌曙(薛传均)刘逢禄(宋翔凤戴望)雷学淇(王萱龄崔述)胡培翚(杨大堉)刘文淇(子毓崧孙寿曾方申)丁晏王筠曾钊(林伯桐李黼平)柳兴恩(弟荣宗许桂林锺文烝梅毓)陈澧(侯康侯度桂文灿)郑珍(邹汉勋王崧)刘宝楠(子恭冕)龙启瑞(苗夔庞大堃)陈立陈奂(金鹗)黄式三(子以周)俞樾(张文虎)王闿运王先谦孙诒让郑杲(宋书升法伟堂)列传270 儒林4孔荫植列传271 文苑1魏禧(兄际瑞弟礼礼子世效世俨李腾蛟邱维屏曾灿林时益梁份)侯方域(王猷定陈宏绪徐士溥欧阳斌元)申涵光(张盖殷岳)吴嘉纪(徐波)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曹溶)宋琬(严沆)施闰章(高咏邓汉仪)王士禄(弟士祜田雯曹贞吉颜光敏王苹张笃庆徐夜)陈恭尹(屈大均梁佩兰程可则方殿元吴文炜王隼)冯班(宗元鼎刘体仁吴殳)胡承诺(贺贻孙唐甄)阿什垣(刘淇金德纯傅泽洪)汪琬计东(吴兆骞顾我锜)彭孙遹朱彝尊(李良年謤吉璁)尤侗(秦松龄曹禾李泰来)陈维崧(吴绮徐釚)潘耒(倪灿严绳孙)徐嘉炎(方象瑛)万斯同(钱名世)刘献廷邵远平(吴任臣周春陈鳣)乔莱(汪楫汪懋麟)陆葇(兄子奎勋)庞垲(边连宝)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孙枝蔚(李念慈)丁炜(林侗林佶黄任郑方坤)黄与坚(王昊顾湄)吴雯(陶季)梅清(梅庚)冯景(邵长蘅)姜宸英(严虞惇黄虞稷)性德(顾贞观项鸿祚蒋春霖)文昭(蕴端博尔都永忠书诚永諲裕瑞)赵执信(叶燮冯廷櫆)黄仪(郑元庆)查慎行(弟嗣瑮查升)史申义(周起渭张元臣潘淳)顾陈垿何焯(陈景云景云子黄中)戴名世列传272 文苑2诸锦(沈廷芳夏之蓉)厉鹗(汪沆符曾陈撰赵昱赵信)王峻(王延年)何梦瑶(劳孝舆罗天尺苏珥车腾芳许遂韩海)刘大櫆(胡宗绪王灼)李锴(陈景元戴亨长海吴麟曹寅鲍珍高鹗刘。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
崇德 。 传 与《 汉 名 臣传 》 称 崇 德元 年 , 此 时 尚未改 本 满 均 但
元 崇 德 。 此 处 当 称 “ 聪 十 年 二 月 ” 故 天 。
“ 级 五 十 ”P 1 ) 《 定 八 旗 通 志 》 卷 1 5 达 珠 瑚 传 》 斩 (2 9 。钦 Ⅲ 7( ( :
“ 太祖 高皇 帝 征乌 拉 , 级 四十 。 兵 克 西林 屯 , 其 人 从 斩 大 俘
臣传 中的讹误 加 以 考证 。 关 键 词 : 史 稿 清 初 大 臣传 清 《 史 稿 》 一 部记 录清 朝 历 史 的未 定 稿 , 有 很 高 清 是 具
《 汉 名 臣传 ・ 罗拜 山列 传 附 顾 纳岱 》 “ 年 二 月 , 将 满 觉 :三 贼 刘 方 亮 以 兵 千 余 , 夜 窥 我 营 中 有 备 , 击 败 之 。 ( 8 ) 乘 出 ”P 8 。 《 史 稿 》 2 6( 清 卷 1 ( ̄堪 传 》 “ 年 , 次 潼 关 , / :二 师 自成 将 刘 方 亮 出御 , 堪 与 巴雅 喇 纛 章京 图赖 夹击 之 , 马 三 百余 。 尼 获 ”
按 :满 汉 名 臣 传 ・ 珠 瑚 列 传 》 别 作 “ 级 四 十 ” 《 达 分 斩 ,
据 以上 文 献 记 载 ,清 史 稿 》 传 “ 松 ” , 作 “ 拜 ” 《 本 吴 误 当 吴 。 又 , 《 宗 实 录》劳 萨 等赍 书 入 边发 生 于 天 聪 十年 据 太 , 二 月 。 太 极 于 天 聪 十 年 四 月 十 一 日改 国 号 为 大 清 . 元 皇 改
_
《 清 史 稿》 卷 2 5 2 O 考 证 2— 3
王 静
( 京 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209 ) 10 2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2019年文档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2019年文档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清史稿》是一部记录清朝历史的未定稿,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校改,以致年月、事实、地名等错误往往可见。

清初大臣在清朝人关前后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就《清史稿》卷225-230有关大臣传中发现的讹误,考证如下。

《劳萨传》“崇德元年。

偕吴松等赍书谕明松鹏路潘家口诸戍将。

”(P9197)按:《满汉名臣传-劳萨列传》:“崇德元年,偕参领吴拜等赍书入边。

”(P80)《太宗实录》卷27天聪十年二月:“戊子,遣前锋将领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吴拜、苏达喇……赍书往明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四处书。

”(P353)本传下文有“五年五月,与吴拜侦敌广宁边境”。

《清史稿》卷230有吴拜传。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吴松”误,当作“吴拜”。

又,据《太宗实录》,劳萨等赍书人边发生于天聪十年二月。

皇太极于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本传与《满汉名臣传》均称崇德元年,但此时尚未改元崇德,故此处当称“天聪十年二月”。

《图鲁什传》“闰八月乙酉,遇大弼侦卒十五人,图鲁什单骑驰击,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巳,斩二人,俘十三人。

图鲁什创甚,上亲迎视之。

丁亥,卒于军。

”(P9200)按:《满汉名臣传?图鲁什列传》:“单骑先驱,遇大弼侦卒十五人,接战,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

我兵至,生擒二人,余皆歼之。

”(P51)《太宗实录》卷20天聪八年八月:“前锋将领图鲁什往宣府侦探,遇明哨卒十五人,单骑冲击之。

矢中图鲁什腹,犹力战不休。

我军继至,斩十三人,擒二人。

图鲁什被创危笃。

”(P260)《八旗通志初集》卷144《图鲁什传》同(P3741)。

据以上文献。

本传称图鲁什“斩二人,俘十三人”恐有误,图鲁什“被创危笃”,斩二人且俘十三人似无可能,当从《满汉名臣传》与《太宗实录》,为后援兵所助,且为“斩十三人,擒二人”。

《顾纳岱传》“二年二月,自成将刘元亮以千余人夜觇我师,顾纳岱出击败之。

《清史稿》卷五百六_列传二百九十三

《清史稿》卷五百六_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薛凤祚杜知耕龚士燕王锡阐潘柽樟方中通揭暄梅文鼎子以燕孙瑴成曾孙钫弟文鼐文鼏明安图子新陈际新张肱刘湘煃王元启朱鸿博启许如兰推步之学,由疏渐密。

泰西新法,晚明始入中国,至清而中、西薈萃,遂集大成。

圣祖聪明天亶,研究历算,妙契精微。

一时承学之士,蒸蒸乡化,肩背相望。

二百年来,推步之学,日臻邃密,匪特辟古学之榛芜,抑且补西人之罅漏。

嘉庆初,阮元撰畴人传,后学一再续之,唐、宋以来,於斯为盛。

今甄其卓然名家者著於篇,其政事、文学登於列传及儒林、文苑者;西人官钦天监,厕於卿贰,各自有传者:不具列焉。

薛凤祚,字仪甫,淄川人。

少习算,从魏文魁游,主持旧法。

顺治中,与法人穆尼阁谈算,始改从西学,尽传其术,因著算学会通正集十二卷,考验二十八卷,致用十六卷。

其曰对数比例者,乃西算以假数求真数之便法也;曰中法四线,以西法六十分为度,不便以十进位,改从古法,以百分为度,所列止正弦、馀弦、正切、馀切,故曰四线。

其推步诸书:曰太阳太阴诸行法原,曰木火土三星经行法原,曰交食法原,曰历年甲子,曰求岁实,曰五星高行,曰交食表,曰经星中星,曰西域回回术,曰西域表,曰今西法选要,曰今法表,皆会中、西以立法。

以顺治十二年乙未天正冬至为元,诸应皆从以起算。

以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三分五十七秒五微为岁实,黄、赤道交度有加减,恒星岁行五十二秒,与天步真原法同。

梅文鼎谓其书详於法,而无快论以发其趣,盖其时新法初行,中、西文字辗转相通,故词旨未能尽畅。

然贯通其中、西,要不愧为一代畴人之功首云。

凤祚定岁实秒数为五十七,与奈端合,与穆尼阁以为四十五秒者不同,则其学非墨守穆氏可知。

或讥其谨守穆尼阁成法,依数推衍,非笃论也。

杜知耕,字端甫,号伯瞿,柘城举人。

精研几何,以利玛窦、徐光启所译几何原本复加删削,作几何论约七卷,后附十条,则知耕所作也。

言其法似为本书所无,其理实涵各题之内,非能于本书之外别生新义也。

称后附者,以别于丁氏、利氏之增题也。

又杂取诸家算学,参以西人之说,依古九章为目,作数学钥六卷。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五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五_国学经典

卷四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五阎敬铭张之万鹿传霖林绍年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人。

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

咸丰九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赴鄂,总司粮台营务。

累迁郎中,擢四品京堂。

林翼请病,复疏荐敬铭才,授湖北按察使。

同治元年,严树森继为巡抚,亦推敬铭湖北贤能第一,署布政使。

以丁本生父忧归,命治丧毕赴军,未行,诏署山东盐运使,擢署巡抚,疏乞终制,不许。

时山东教匪入新泰,捻、幅各匪犯邹、曲阜,降众窜阳穀、聊城。

敬铭既受任,檄总兵保德等进剿,而自督军规淄川,克之。

已革参将宋景诗引降众屯东昌,复叛,饬按察使丁宝桢讨之。

景诗窜莘,敬铭檄军防运河,令之曰:“使一匪潜渡者,杀无赦!”而自移军博平。

已而保德、宝桢连败贼唐邑马桥,克王家海,别军克甘官屯,贼遁开州。

事平,再请终制,仍不许。

三年,服除,实授。

奏言抽调绿营兵练骑队,朝旨允行,令即遣散募勇。

敬铭言:“东省变故频仍,乱甫定,降众未必革心。

绿营废弛已久,骤裁勇易启戎心。

臣不敢为节啬帑项浮词遗后患。

”又言:“兵之能强,端恃将领。

将领之材,亦资汲引。

如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倡率乡里,楚将之名遂著。

前者僧格林沁奏称不宜专用南勇,启轻视朝廷之渐。

老成谋国,瞻言百里。

自古名将,北人为多。

臣北人也,耻不知兵。

以在军久,见诸军之成败利钝,必求其所以然之故。

深知不求将而言兵,有兵与无兵等。

今北方虽所在募勇,皆乌合耳。

为将者贪婪欺饰,不知尊君亲上为何事,使握兵符,民变兵譁,后患滋大。

故欲强兵必先储将。

北人之智勇兼备者,推多隆阿。

请饬多隆阿募北方将士,教之战阵,择其忠勇者,补授提、镇、参、游,俾绿营均成劲旅,何必更募勇丁?”时捻患炽,台臣议行团练。

敬铭言:“敛乡里之财以为饷,集耕种之民以为兵,於事有害无益,不如力行坚壁清野之法。

”事遂寝。

四年,僧格林沁战殁曹州,贼势张,益趋张秋南,将犯省城。

敬铭督师东昌,还军御之,增设炮划防河,贼折而东。

移军兖州,贼窜丰、沛。

乃檄总兵杨飞熊间道趋滕,防贼还窜。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五列传二百五十二_国学经典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五列传二百五十二_国学经典

卷四百六十五列传二百五十二徐桐豫师子承煜刚毅赵舒翘启秀英年裕禄廷雍毓贤李廷箫徐桐,字荫轩,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子。

道光三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坐修改中卷干磨勘,罢职。

咸丰十年,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

同治初,命在上书房行走,奉懿旨番讲治平宝鉴,入直弘德殿,累迁侍讲学士。

先后疏请习政事、勤修省,成大学衍义体要以进。

数擢至礼部侍郎。

念外人麕集京师,和议难恃,宜壹意修攘图自强;因条上简才能、结民心、裕度支、修边备四策。

光绪初,授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主事吴可读请豫定大统,以尸谏,桐与翁同龢等谓其未悉本朝家法:“当申明列圣不建储彝训,俾知他日绍膺大宝之元良,即为承继穆宗之圣子。

揆诸前谕则合,准诸家法则符。

”疏入,诏存毓庆宫备览。

时崇厚擅订俄约,下群臣议,乃条摘其不可行者:曰伊、塔各城定界;曰新疆、蒙古通商;曰运货迳至汉口;曰行船直入伯都讷。

六年,廷议徇俄人请,将赦崇厚罪,桐力持不可,谓:“揆度机要在枢廷,折冲俎豆在总署,讲信修睦在使臣。

赦之而彼就范,犹裨国事;若衅端仍不能弭,反失刑政大权。

推原祸始,宜肃国宪。

”又言:“今日用人之道,秉忠持正者为上,宅心朴实者次之。

若以机权灵警,谙晓各国语言文字,遽目为通才,而责以钜任,未有不偾且蹶者!”不报。

历充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

十五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晋太子太保。

二十二年,拜体仁阁大学士。

桐崇宋儒说,守旧,恶西学如仇。

门人言新政者,屏不令入谒。

二十四年政变后,太后以其耆臣硕望,颇优礼,朝请令近侍扶掖以宠之。

有豫师者,字锡之,内务府汉军。

进士。

官至乌鲁木齐都统,以讲学为桐所倾服。

方太后议废帝,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大阿哥”,桐主之甚力,实皆豫师本谋也。

既而桐被命照料,益亲载漪。

各国不慊载漪等所为,漪恚甚,图报复。

二十六年,义和拳起衅仇外,载漪大喜,导之入都。

桐谓:“中国当自此强矣!”至且亲迓之。

然及其乱时,仍被劫掠。

袁昶、许景澄之死,举国称冤,而桐则曰:“是死且有馀辜!”时其子承煜监刑,扬扬颇自得。

《清史稿》卷二百十五_列传二

《清史稿》卷二百十五_列传二

◎诸王一△景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孙色勒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显祖诸子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子襄敏贝子务达海庄亲王舒尔哈齐子阿敏郑献亲王济尔哈朗靖定贝勒费扬武阿敏子温简贝子固尔玛珲固尔玛珲子镇国襄敏公瓦三济尔哈朗子简纯亲王济度辅国武襄公巴尔堪济度子简亲王喇布简修亲王雅布雅布从孙简仪亲王德沛巴尔堪子辅国襄愍公巴赛费扬武子尚善惠献贝子傅喇塔舒尔哈齐孙辅国公品级札喀纳镇国公品级屯齐镇国将军洛讬通达郡王雅尔哈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史称其制善。

清兴,诸子弟但称台吉、贝勒;既乃斅明建亲、郡王,而次以贝勒、贝子,又次以公爵,复别为不入八分。

盖所以存国俗,而等杀既多,屏卫亦益广,下此则有将军,无中尉,又与明小异;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视明为尤善。

然内襄政本,外领师干,与明所谓不临民、不治事者乃绝相反。

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

康熙间,出讨三藩,胜负互见,而卒底荡平之绩。

其后行师西北,仍以诸王典兵。

雍正、乾隆谅闇之始,重臣宅揆,亦领以诸王。

嘉庆初,以亲王为军机大臣,未几,以非祖制罢。

穆宗践阼,辍赞襄之命,而设议政王,寻仍改直枢廷。

自是相沿,爰及季年,亲贵用事,以摄政始,以摄政终。

论者谓有天焉,诚一代得失之林也。

今用诸史例,以皇子为宗,子孙袭爵者从焉;子孙别有功绩复立爵者亦从焉。

其爵世,备书之;其爵不世,则具详於表。

表曰皇子,传曰诸王,亦互文以见义焉。

自公以下,别被除拜具有事实者,及疏宗登追列高位著名绩者,皆散与诸臣相次。

清矫明失,宗子与庶姓并用,通前史之例以存其实也。

景祖五子:翼皇后生显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皆不详其母氏。

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第一子也。

肇祖而下,世系始详,事迹未备,四传至兴祖。

兴祖六子:长,德世库;次,刘阐;次,索长阿;次,景祖;次,包朗阿;次,宝实:号“宁古塔贝勒”。

清宫节令戏中的灶神

清宫节令戏中的灶神

029清宫节令戏中的灶神盛可欣一、前言灶神产生于人类对火的崇拜,灶作为炊事设备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灶的发明使人们可以有效地使用“火”来取暖和制作食物,也因此得以开创人类文明。

恩格斯曾经说,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季节更换等庆祝活动。

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

火被发明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之后,大大改善了原始人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提高了人类族群的防御能力。

因此,奉火为神的灶神在初民社会和许多民族中广泛流传。

节日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著名民俗学者陶立番认为:“民俗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演剧作为民众最为普遍和惬意的娱乐方式之一,便成了民俗性节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月令承应戏是一种在清宫中表演的戏曲形式,在清宫文化中扮演着重要且独特的角色。

其服务于皇家,旨在营造喜气洋洋的节令氛围,兼具皇家气派与民俗风情在文化专制环境下制作的清宫月令承应戏,以严苛的文化为背景,专为岁时节气而创作,强调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值得深入讨论。

而祀灶节作为一个流传广泛、沿袭久远的节日,自然会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薛晓金提出:“中国戏曲从产生之日起就与传统节令密不可分,戏曲在节令中走向成熟,又以节令为主要传播通道。

”学界针对灶神的起源与发展已经有了许多探讨,但一直还没有一个定论。

如果在这其中运用清宫节令戏、神话学、敦煌学中的理论与材料予以佐证,或许更能厘清灶神信仰的文化内涵和后续在现世的发展意义。

二、清宫节令戏中的灶神职能自汉朝起,灶神就被视为在人间司察小过的职责神明。

但是后来掌管饮食的色彩逐渐褪去,以致被监察罪责上告于天的职能掩盖。

在汉朝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他写道:“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

”由此可推断大概在秦汉时期这一观念开始形成。

到了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完全确立了这一观念:“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所为过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清史稿 》本传上文即有 “康 熙 十 三 年 ,… … ”,下 文 为 “十七年”,故“四年”误,当为“十五年二月”。 据实录、本 纪,《满汉名臣传》作“十四年”也误。
《明安达礼传》 “师阻壕,以守城兵出争桥,明安达礼迫明兵使引入 城。 ”(P9268) 按 :《清 史 列 传 》卷5《明 安 达 礼 传 》:“我 师 凿 壕 驻 守 , 敌兵出锦州城夺桥,明安达礼击却,毋使入城。 ”(P268)王 钟翰校勘记认为原文脱“毋使”二字,据《文录》[7]卷 五七 改。 (P336)《满汉名臣传·明安达礼传》据《清史列传》校勘 记改作“毋使入城”(P375)。 本传“明兵”后脱“毋”字,可据补。 《阿济拜传》 “九年,上命巴牙喇纛额真布哈将八十人略明边,至宁 远,俘九人,获马四、牛百余。 ”(P9282) 按:《满汉名臣传·阿济拜列传》:“九年, 命护军统领 布哈率八十人,略明边境,至宁远,擒七人,获马四十,牛 百余。 ”(259)《太宗实录》卷26天聪九年十二月:“先是命 布哈塔布囊、阿济拜为帅,率两黄旗蒙古护军八十人由边 外入略宁远界, 擒获七人, 马四十, 牛一百一十二。 ” (P333) 本传作“俘九人,获马四”有误,“七”误作“九”,“获马 四”后脱“十”,当作“俘七人,马四十”。 《果尔沁传》 “师进次晚旧,得由榔以归。 ”(P9289) 按 :《满 汉 名 臣 传·阿 尔 沙 湖 列 传 》:“大 军 次 旧 晚 坡 , 缅人以由榔献,乃旋军。 ”(P316)《清史稿》卷236《爱心阿 传》:“十二月,师次旧晚坡,去其庭六十里,缅甸使诣军前 请遣兵薄城,当以桂王献。 ”(P9460)卷254、474均提及此 事,且俱作“旧晚坡”。 《小腆纪传》[8]卷6:“十二月丙午朔, 吴三桂驻兵缅甸之旧晚坡。 ……戊申(初三日)未刻,缅人 绐上以定国兵至,即舁上暨太后、中宫以行。 ”(P106)《清 史 列 传 》卷80《吴 三 桂 传 》:“十 二 月 ,我 兵 次 旧 晚 坡 ,离 缅 城六十里。 ……遂执由榔及其亲属献军前。 ”(P6636) 据以上文献,本传作“晚旧”误,当作“旧晚坡”。 《奇塔特彻尔贝传》 “吐谢图汗以六万人次扎济布拉, 为腾机思声援。 ” (P9292) 按:《满汉名臣传·奇塔特彻尔贝列传》:“时喀尔喀部 吐谢图汗以众二万拒大军于扎济布拉克。 ”(P347)《钦定 盛京通志》 ⑨卷76:“喀尔喀部土谢图汗以众二万拒战于 扎济布拉克。 ”(P502—607)《钦定八旗通志》⑩》卷188《奇 塔特彻尔贝传》也作“二万”(P667—415)。 《清史稿》本传作“六万人”误,当作“二万”。 《阿什达尔汉传》 “六年, 从贝勒济尔哈朗、 萨哈璘如蒙古鞫狱。 ” (P9307) 按 :《清 史 稿 》卷228 《尼 堪 传 》:“ 七 年 ,从 诸 贝 勒 按 狱 蒙古诸部,牛录额真阿什达尔汉以所赍敕二十道付尼堪, 尼堪以授从者,失其九。 ”(P9259)《满汉名臣传·阿什达尔 汉 列 传 》:“七 年 六 月 ,随 贝 勒 济 尔 哈 朗 、萨 哈 璘 鞫 狱 蒙 古 部。 ”(P68)《清史列传》同(P194)。 《太宗实录》卷14天聪七 年六月:“先是命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往外藩蒙古处审 事定制。 以御玺敕谕二十道付阿什达尔汉。 ”(P199) 据以上文献记载,本传作“六年”误,当为“七年”。
63
○ 古典文献学研究 2009年6月号下旬刊
(P210)《仁 祖 实 录 》[4]卷22仁 祖 八 年 (崇 祯 三 年 ):“宣 府 总 兵右都督侯世禄领兵来援。 ”(P224)
《清史稿》本传作“侯永禄”误,当为“侯世禄”。 “顺治初,入关破李自成,三诏,进至一等阿思哈尼哈 番。 以老乞休,寻卒。 ”(P9240) 按:《满汉名臣传·武赖列传》:“三遇恩诏, 加至二等 男,子世袭。 寻以老乞休,病卒。 ”(P43)《钦定盛京通志》[5] 卷68:“七年,进爵二等男。 以老致仕,寻卒。 ”(P502—437) 《国 朝 耆 献 类 征 初 编 》卷265《武 赖 传 》:“七 年 、九 年 ,三 遇 恩诏,加至二等男,子世袭。 寻以老乞休,病卒。 ”(P8315) 《清史稿》卷172《诸臣封爵世表五上》:“九年正月,恩诏加 至二等阿斯哈尼哈番。 今汉文改为二等男。 卒。 ”(P5883) 据以上文献,武赖最高爵位至二等男,本传作“进至 一等阿斯哈尼哈番”误,当作二等。 《谭布传》 “授牛录章京,赐貂皮及人户。 五年,擢十六大臣。 ” (P9244) 按:《满汉名臣传·谭布列传》:“五年三月,奏凯,分赐 貂皮及人户,授骑都尉世职。 ”(P243)《太宗实录》卷52崇 德五年七月:“谭布、阿哈尼堪、蓝拜、叶克书、禅珠、拜、及 半个牛录章京英古、 二分章京何托, 俱为牛录章京。 ” (P692) 《清史稿》本传表述不确,谭布授牛录章京当在崇德 五年七月。 《萨穆什喀传》 “尝以十二人逐敌山麓,斩百人,获五十三人,马、牛、 羊千计。 ”(P9245) 按:《满汉名臣传·萨穆什喀列传》:“率十二人, 追敌 至山下,斩百人,获炮五十三,人、马、牛、羊千计。 ”(P41) 《八旗通志初集》卷152《萨穆什喀传》:“征董夔时,萨木什 喀仅率十二人,追敌至山下,杀其拜思噶尔辖扎穆吴巴什 等百余人, 获火炮五十三, 俘获人口、 马牛羊千计。 ” (P3859)《太宗实录》 卷一五天聪七年九月:“萨穆什喀往 征东揆时,仅率十二人,兵单马疲,追敌至山下。 杀拜思噶 尔、 扎穆吴巴什等百余人, 获炮五十三位, 人马牛羊千 计。 ”(P208)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作“获五十三人”有 误,“五十三”前脱“炮”字,“五十三”与“人”应断开,当作 “获炮五十三,人、马、牛、羊千计”。 《夸札传》 “四年,从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讨吴三桂,其将夏国相 屯萍乡,依山结寨。 夸札率兵奋击,大破之,国相等弃资械 走。 ”(P9255) 按:《满汉名臣传·布善列传》:“十四年,(夸札) 随安 亲王岳乐击逆贼吴三桂党夏国相于萍乡县。 ”(P316)《圣 祖实录》卷59康熙十五年二月:“大将军和硕安亲王岳乐、 统领大兵进剿逆贼,将抵萍乡。 … …破其十二寨,斩首万余 级。 伪将军夏国相弃印败走,遂复萍乡县。 ”(P776)《清史 稿》卷6《圣祖本纪一》:“十五年二月戊寅,安亲王岳乐击三 桂将于萍乡,败之,复萍乡。 ”(P191)《平定三逆方略》[6]卷21 康熙十五年二月:“己卯,总督董卫国奏大兵复萍乡。 大将 军安亲王岳乐统领大兵进剿逆贼,于是月十一日抵萍乡; 相视形势,分兵四队。 十五日,我兵前进,分路并击,大败 贼众,破其十二寨、斩首万余级,复萍乡县,伪将军夏国相 弃印走。 ”(P170)
《清 史 列 传 》附 王 钟 翰 校 勘 记 谓 “‘方 ’原 误 作 ‘ 元 ’”。 《 清 史 稿 》 可 能 据 原 《 清 史 列 传 》 也 作 “ 刘 元 亮 ”, 误 , 当 作 “刘方亮”。
又,据《世祖实录》,刘方亮窥营于顺治 二 年 正 月 初 四,多铎奏报于二月。 本传作“二年二月”误,当作“二年正 月”。 《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作“三年二月”也误。
关键词: 清史稿 清初 大臣传
《清史稿》是一部记录清朝历史的未定稿,具有很高 的文献史料价值。 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 经仔细校改,以致年月、事实、地名等错误往往可见。 清初 大臣在清朝入关前后在政治上、 军事上都发挥了重要作 用,今就《清史稿》卷225—230有关大臣传中发现的讹误, 考证如下。
2009年6月号下旬刊 ○ 古典文献学研究
《清 史 稿》 卷 225—230 考 证
王静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2)
摘 要: 本文以 《清 史 稿 》(中 华 书 局 1977年 )为 底 本 ,以 《清 史 列 传 》、《满 汉 名 臣 传 》等 参 校 ,对 《清 史 稿 》大 臣传中的讹误加以考证。
《劳萨传》 “崇德元年, 偕吴松等赍书谕明松鹏路潘家口诸戍 将。 ”(P9197) 按:《满汉名臣传·劳萨列传》:“崇德元年, 偕参领吴 拜等赍书入边。 ”(P80)《太宗实录》 卷27天聪十年二月: “戊子,遣前锋将领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吴拜、苏达喇 ……赍书往明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四处书。 ” (P353)本传下文有“五年五月,与吴 拜 侦 敌 广 宁 边 境 ”。 《清史稿》卷230有吴拜传。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吴松”误,当作“吴拜”。 又,据《太宗实录》,劳萨等赍书入边发生于天聪十年 二月。 皇太极于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改国号为大清,改元 崇德。 本传与《满汉名臣传》均称崇德元年,但此时尚未改 元崇德,故此处当称“天聪十年二月”。 《图鲁什传》 “闰八月乙酉,遇大弼侦卒十五人,图鲁什单骑驰击, 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斩二人,俘十三人。 图鲁什创甚, 上亲迎视之。 丁亥,卒于军。 ”(P9200) 按:《满汉名臣传·图鲁什列传》:“单骑先驱, 遇大弼 侦卒十五人,接战,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 我兵至,生擒 二人,余皆歼之。 ”(P51)《太宗实录》卷20天聪八年八月: “前锋将领图鲁什往宣府侦探,遇明哨卒十五人,单骑冲 击之。 矢中图鲁什腹,犹力战不休。 我军继至,斩十三人, 擒二人。 图鲁什被创危笃。 ”(P260)《八旗通志初集》卷144 《图鲁什传》同(P3741)。 据以上文献,本传称图鲁什“斩二人,俘十三人”恐有 误 ,图 鲁 什 “被 创 危 笃 ”,斩 二 人 且 俘 十 三 人 似 无 可 能 ,当 从 《满 汉 名 臣 传 》与 《太 宗 实 录 》,为 后 援 兵 所 助 ,且 为 “斩 十三人,擒二人”。 《顾纳岱传》 “二年二月,自成将刘元亮以千余人夜觇我师,顾纳 岱出击败之。 ”(P9201) 按 :《 清 史 列 传 》卷4《顾 纳 岱 传 》:“ 三 年 二 月 ,贼 将 刘 方亮以兵千余,乘夜窥我营中有备,出击败之。 ”(P181)
《满汉名臣传·觉罗拜山列传附顾纳岱》:“三年二月,贼将 刘方亮以பைடு நூலகம்千余,乘夜窥我营中有备,出击败之。 ”(P88)。 《清 史 稿 》卷216 《尼 堪 传 》:“ 二 年 ,师 次 潼 关 ,自 成 将 刘 方 亮出御,尼堪与巴雅喇纛章京图赖夹击之,获马三百余。 ” (P8970)《世祖实录》 卷14顺治二年二月:“定国大将军和 硕 豫亲王多铎等奏报 :… … 二年正月初 四 日 ,贼 将 刘 方 亮 领兵千余来窥我营。 ”(P124)《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61 《图赖传 》:“顺治 元 年 ,… … 明 年 ,贼 将 刘 方 亮 整 兵 千 余 来 窥我营。 ”(P8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