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分数占比:在 考试中占据一
定比例
多项选择题
考试题型介绍 题型特点 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
填空题
考试题型的一种,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 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 通常涉及概念、定义、药物名称、穴位名称等内容。 考生需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才能正确完成填空题。
名词解释题
考试难度较大,考生需要具备 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 素质。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考试要求:考生需要掌握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辨识各类常用方剂, 并能够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的应用。
考试题型
章节副标题
单项选择题
题型特点:提 供5个选项,其 中只有1个正确
答案
考察内容:中 医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
答题技巧:熟 练掌握知识点, 仔细分析题干,
排除干扰项
方剂学
考试科目介绍:方剂学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方剂的组成、用法、 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症及用法用量等,以及方剂的 分类、剂型选择、使用注意等。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一般为100分。
各科目分值占比:基础医学综合40%、医学人文综合15%、预防医学综合30%、临床医学综 合15%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养生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典籍、中医学史等知识点。
2.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中医辨证施治、中医临床诊断等知识点。
3.中医方剂学:包括中药学、中药方剂、中药炮制等知识点。
4.中医内科学:包括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知识点。
5.中医外科学:包括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知识点。
6.中医妇科学:包括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知识点。
7.中医儿科学:包括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知识点。
8.中医按摩推拿学:包括中医按摩推拿的基本理论、常用手法、操作技巧等知识点。
9.中医针灸学:包括中医针灸的基本理论、常用穴位、操作技巧等知识点。
10.中医经络学:包括中医经络的基本理论、经络调理、经络疾病等知识点。
以上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内容的一般范围,具体内容
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考试机构的要求有所不同。考生需要根据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辩证方法。
3.中药学:包括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以及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和用法。
4.方剂学:包括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规律、功效主治等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和功效。
5.中医内科学:包括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等基本知识。
6.中医外科学:包括外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及手术基本操作等基本知识。
7.中医妇科学:包括妇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及计划生育等基本知识。
8.中医儿科学:包括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及预防保健等基本知识。
9.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针灸操作的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10.诊断学基础:包括西医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1.传染病学:包括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等基本知识。
12.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及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等基本知识。
13.卫生法规:包括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基本知识。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容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容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J1M学、针灸学。
考试题型: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使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单句型)、A2(病历摘要性)、A3(病例组型)、A4(病例串型)、B1(标准配伍型,即多题共用备选答案)五种题型。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分值表: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综合笔试内容。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精华
本文为大家分享的是2017年中医助理考试的《中医基础理论》辅导精华考点,希望对大家复习中医助理有所帮助!
(一)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并形象地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可分为四种状态:
①健康未病态,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
②潜病未病态,即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病理信息的发展尚未达到“显化”的程度;
③前病未病态,指机体的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但在临床上尚不能明确诊断其病证类型,即疾病处于早期阶段,刚刚呈现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
④传变未病态,即某一脏器已有病,根据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将要影响其他器官发病但尚未发病的状态。所以,治未病应当包括未病先防和早治防变等内容。
未病先防,是指在健康未病态时,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一般多从扶助正气、纠治体质气质偏差、讲究卫生、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等方面着手,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病邪入侵,减少发病几率。《丹溪心法》指出:“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说明未病先防多属于中医养生学的范畴。早治防变,是指针对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及传变未病态,要早期诊治,截断病传,防止疾病的深入发展和传变,将病理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属于基本治则的范畴。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
2024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以下是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学。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
三、考试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的方法论、中医学的生命观、中医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
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中医诊断的特殊方法等。
3.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4.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外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5.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妇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妇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妇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妇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6.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儿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儿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7.中医五官科学:中医五官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五官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五官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五官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五官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8.针灸学:针灸学的基本概念、针灸学的基本原理、针灸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针灸学的特殊疾病等。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考试内容
考试概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考试是中医药人才从业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之一。
•考试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方面知识。
考试科目及权重
1.中医基础理论(30%)
–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经络、五行、阴阳等内容。
–需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方法论。
2.中医诊断学(30%)
–包括中医四诊、舌诊、脉诊等诊断方法和技巧。
–需要了解不同疾病的中医诊断要点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3.中医内科学(20%)
–包括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需要熟悉中药的性能特点和常用方剂。
4.中医外科学(10%)
–包括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需要了解中医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5.中医其他学科(10%)
–包括针灸学、推拿学等中医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
–需要了解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考试形式及注意事项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题目以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为主。•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为60分。
•考试前需要带好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证件。
•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答题技巧对于顺利完成考试非常重要。
考试复习建议
•提前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重点关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点。
•多做试题,做到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做好笔记和总结,帮助记忆和巩固知识。
以上是关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考试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准
备参加该考试的考生们有所帮助。祝各位考试顺利!
考试备考策略
•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保证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围及科目
一、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内容:
1、第一单元:传染、精神神经、内分泌、药理学、生理、生物化学、医学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
2、第二单元:传染、病理、精神神经、内分泌、呼吸、泌尿内科、消化、心血管、血液、生理、生物化学、运动系统、医学免疫学;重点需掌握呼吸、心血管这两个科目,分值较高;
3、第三单元:精神神经、泌尿、消化、心血管、血液、症状体征、运动系统、药理学;有句“得消化者得天下”的说法
4.第四单元主要考查了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精神神经,重点掌握女性生殖系统和儿科,这两科分值比例较高,而且多数题目难度适中。
二、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科目内容:
1.第一单元:以精神、血液、循环、呼吸、运动、内分泌等其他相关系统为主。
2.第二单元:以基础、儿科、妇产、传染、泌尿、其他等为主。
注意:医师考试每个单元考查的科目,每年可能会有所变动,以上可作为参考。
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内容:
1、中医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四、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科目内容:
第一单元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传染病学
第二单元考试科目: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科目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经典理论基础、中医学研究方法等。
2. 中医基本知识:包括中医学基本术语、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基本思想、中医学基本分类等。
3.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方法、中医诊断学常用方法等。
4. 中医内科学:包括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中医内科诊断学、中医内科治疗学等。
5. 中医外科学:包括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中医外科诊断学、中医外科治疗学等。
6. 中医妇科学:包括中医妇科学基本理论、中医妇科诊断学、中医妇科治疗学等。
7. 中医儿科学:包括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中医儿科诊断学、中医儿科治疗学等。
8. 中医五官科学:包括中医五官科学基本理论、中医五官科诊断学、中医五官科治疗学等。
9. 中医皮肤科学:包括中医皮肤科学基本理论、中医皮肤科诊断学、中医皮肤科治疗学等。
10. 中医针灸学:包括中医针灸学基本理论、中医针灸学常用方法等。
11. 中药学:包括中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中药鉴别学等。
12. 中医法律法规和伦理:包括中医执业与行为准则、中医法律法规、中医伦理等。
13. 中西医结合基础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科目,具体科目可能根据地区和考试要求有所差异。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大纲2023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大纲2023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是从事中医诊疗工作的基层医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职责主要包括协助和配合中医医师开展诊疗工作,提供基本的中医临床服务和药物治疗等。以下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奇经八脉学说等。
2. 中医病因病机:六淫邪气、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等。
3.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法,脉诊、舌诊等。
4. 中医病理学:中医疾病分类、病因病机、发病规律等。
二、中医诊疗学
1. 中医诊断学:四诊法、望、闻、问、切四诊法、脉诊、舌诊等。
2. 中医辨证论治:辨证施治、病机辨证、辩证断属等。
3. 中医方剂学:中医药物学、方剂组成、功效、应用等。
三、中医内科学
1.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感冒、咳嗽、发热、腹痛、泌尿系统疾病等。
2. 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方剂运用等。
3. 中医内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中医养生学、内科疾病的预防等。
四、中医外科学
1.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湿疹、疮疡、瘰疬、痔疮等。
2.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方剂运用、外治法等。
3. 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中医养生学、外科疾病的预防等。
五、中医妇科学
1.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等。
2.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方剂运用等。
3. 中医妇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中医养生学、妇科疾病的预防等。
六、中医儿科学
1.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小儿感冒、儿童腹泻、小儿哮喘等。
2. 中医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方剂运用等。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及答案解析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及答案解析
考试大纲概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是评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皮肤科学、中医眼科学和中医骨伤科学等。
考试大纲详解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脏腑学、病因病机学等内容。
2.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内容。
3. 中医治疗学:包括中医治疗原则、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内容。
4. 中医方剂学:包括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原则、应用范围等内容。
5. 中医内科学:包括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6. 中医外科学:包括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7. 中医妇科学:包括中医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8. 中医儿科学:包括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9. 中医皮肤科学:包括中医皮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10. 中医眼科学:包括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11. 中医骨伤科学:包括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内容。
答案解析注意事项
1. 答案解析仅供参考,考生在复习和答题时应以教材和官方发
布的考试大纲为准。
2. 在解析答案时,应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确保答案的
准确性。
3.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析,以求得
全面和准确的答案。
以上是关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及答案解析的简要介绍。考生在备考时应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并结合教材进行复习。祝愿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阴阳失调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阴阳失调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阴阳失调中医基础理论
导语:阴阳失调,既指病证,也指病机。指机体阴阳消长失去平衡的统称。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素的作用,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所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系的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运动失常的概括。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以及阴阳离决等。
(一)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
所谓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从更广的意义上讲,又是脏腑、经络、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及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概括;临床上主要用阴阳二气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失调来阐释寒热虚实或寒热真假病证,以及兴奋与抑制失调的动静失常病证的病变机制。
(二)阴阳失调的主要类型
1.阴阳偏胜
包括阳偏胜和阴偏胜两个方面,是指人体阴阳二气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于“邪气盛则实”的实性病机。
(1)阳偏胜
①概念
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实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②成因
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邪,但从阳化热;或由于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此外,长期恣食辛辣、肥甘,或过用、误用温补壮阳之品等,亦可引起阳偏
胜。
③病机特点
阳盛而阴未虚(属实热证)。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0年版)
(含具有规定学历的执业助理医师、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执业助理医师)
说明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的指引下,为中医人员临床从业把好准入质量关,服务于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考试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从业人员的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三、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遴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需要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力求使参考人员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做到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应用;具备中医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中医文化传播能力,能从事中医临床诊治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
四、考试要求
中医执业医师除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专业、学历和工作经历外,结合中医临床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是指导考生备考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考试要求。以下是大纲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治则治法等。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医的历史渊源、发展概况及基本特点等。
二、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技能,以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辨证方法。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医诊断的现代技术及其应用。
三、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熟悉常用中药的名称、药性、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等。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的炮制、贮存及中药的现代研究等。
四、方剂学
方剂学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禁忌、煎服方法等基本知识,熟悉常用方剂的名称、组成、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等。同时,还需要了解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其应用。
五、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方法,包括感冒、咳嗽、哮喘、心悸、胸痹、不寐、胃痛、呕吐、泄泻、黄疸、水肿、淋证、癃闭、消渴、痹证、痿证等。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医内科疾病的预防与调护。
六、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要了解针灸推拿的现代研究及其应用。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
测试题二: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B)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D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D)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2.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要点: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⑴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⑵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⑶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⑷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⑸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⑹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机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第七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2.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治则、治法的概念 2.治病求本 3.正治与反治 4.治标与治本 5.扶正与祛邪 6.调整阴阳 7.调理精气血津液 8.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要点: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六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的关系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