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课件:第4单元-22张可久散曲二首
高中语文 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险”
奇妙景物描写
• 前两句写实,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恶。
• 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烘 托。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之 出现,使“险恶”的天台山渲染更为惊心恐 怖的氛围。
• 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一种一触即发的 “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 得意味无穷。
奇特的艺术构思
• 在元代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 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这是本期曲家传 统文人意识复苏最深刻的表现,是小山散曲 ‘雅化’的实质所在,对中国散曲的发展趋 向,尤其是对清代散曲,影响极大。……在 小山曲中,我们经常可体会到一种与前期曲 家所不同的恋旧心理和清雅的文士情趣”。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6年版)
• 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 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 “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 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 而止飞,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
• 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 两拨千斤之功效。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 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 作。
• 这首曲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 的名作,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 了辛辣的讽刺。
• 本曲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和“鼎足对”。
张可久散曲特点
• 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 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 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 叹帐恨之作。如【正宫·醉太平】《无题》: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对道德沦 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然而像这类表现其入世情怀的笔锋尖利之作, 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见,最能代表其清而且 丽、竽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 作。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22张可久散曲二首

(3)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品评 此三句意谓:读书写文章成了升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 门庭成了坑人的陷阱,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 涂蛋。这里以三种丑恶现象作具体例子进行讽刺。
考点链接
诗歌鉴赏之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如李白
2 文脉梳理
3 重点突破
一、《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 考。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作品写了天台山之险,又痛砭世情,写人心叵测险恶,表达 对世风恶劣的激愤之情。
二、《无题》愤世嫉俗。请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这一思想 答案 1.运用比喻。写哪怕你像水晶环一样晶莹纯洁,在如同面 一样的大染缸里,也会被沾染,被染得塌糊涂,沾染各种恶习 同流合污、营私舞弊起来。 2.运用反语。在混浊污秽的社会里,作者主张“胡芦提倒稳”, 里糊涂地过日子是最稳妥的办法,宣扬“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际上是反语,表现了悲愤的情绪。
合作探究
1 整体感知
奇文共欣赏,疑
1.《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这是一首写景的曲子。前五句作者用刚劲瘦硬之笔组织一连串 天台山的高险,使人意悚神骇。末句笔锋一转,道出了警句“比人 险”。激起了人们对人间世相的沉思。 2.《 正宫·醉太平 无题》 用口语、俗语为喻,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 徒,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
4.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
赏读:饱食伤身,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
是减少私欲、情欲、贪欲。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

22张可久散曲二首他生活的坎坷,一生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他明白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写下了“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等名句。
他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
前期,散曲时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他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美字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美文元曲之美最近几天,夜间细读元曲,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从源头找续,追寻历史。
唐诗宋词元曲,但元曲远不及前二者声名远播。
曲原是歌咏之作,表现的是画楼红袖酽酒清风明月之下的曲之美。
读元曲,静默地想,歌女吟咏,琵琶为弦,罗袂生香而舞,将是怎样的享受韵致。
我们现代人看到美女会如何形容,先看看元曲如何说:海棠娇、梨花嫩,春妆成春脸,玉捻就精神。
柳眉颦翡弯,香脸腻胭脂晕,款步香尘双鸳印,立东风一朵巫云。
奄的转身,吸的便哂,森的销魂。
现代人也最爱讲你情我思,不妨先看看元曲小令几行字:“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关明时。
”那些批评元曲的人,请作一首来,或现代之作,看哪个境界更传神?我们的古曲文学,便是我们的根。
从元曲中汲取文学的养分,更接近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天天把根挖出来向别人展示并告诫自己,自己是有根的,但那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根可以独立存活。
根是与生俱来的血脉,并不是自我表扬或批斗的资本。
雨打芭蕉,阶前余音,一首元曲,人生美矣。
【课内挖掘】张可久屡试不中张可久四十多岁,还未走上入仕之路,在这以前他辗转奔波,以文会友结交了当时许多有名的官人和学士,并和他们交游唱和,游山玩水,流连于酒筵歌席。
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下诏重开科举。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四单元22张可久散曲二首《中吕红绣鞋》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 了解张可久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创作背景、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充分理解张可久散曲的艺术特点。
2. 领悟张可久散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把握张可久散曲的写作特点。
(二)过程方法目标:1. 熟读散曲,疏通大意。
2. 学生合作赏析,感受张可久的情感,培养鉴赏元散曲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张可久的生活态度,通过感知张可久散曲中的意境,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把握张可久散曲的特点,学习和理解元散曲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张可久散曲的语言特点和散曲风格。
五、教学课时:1课时完成两首散曲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张可久(约1280—约1348),名可久,号小山。
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
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小令853,套数9),朱权《太和正音谱》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
李开先《乔梦符小令序》:“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在元代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这是本期曲家传统文人意识复苏最深刻的表现,是小山散曲‘雅化’的实质所在,对中国散曲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对清代散曲,影响极大。
……在小山曲中,我们经常可体会到一种与前期曲家所不同的恋旧心理和清雅的文士情趣”。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二)课文简析【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1.基本解读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对应学生用书P74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散曲家。
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
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
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他的散曲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
散曲集有《小山乐府》。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贫穷,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
对生活的感受深切,因此,他以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情。
这首散曲就是其中之一。
《正宫·醉太平·无题》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积愤难抑。
小山散曲小山散曲取材广泛,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怅恨之作。
如《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然而像这类表现其入世情怀的笔锋尖利之作,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见,最能代表其清且丽、华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作。
对应学生用书P741.攒.(cuán) 2.倚.树(yǐ) 3.命窘.(jiǒng)4.沾粘..(zhān nián) 5.钱囤.(dùn) 6.馄饨.(tún)1.绝顶峰攒.雪剑攒:聚集2.血华..啼杜宇..血华:血花,即血杜宇:杜鹃3.比.人心山未险比:与……比较4.人皆嫌.命窘.嫌:埋怨窘:困窘5.清廉贬入睡馄饨..馄饨:同“混沌”,懵懂6.葫芦提...倒稳.葫芦提:糊涂稳:安稳1.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
2.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3.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4.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温馨提示:不要把“倚”写为“依”,不要把“馄饨”写为“混沌”等。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可久散曲二首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这两首散曲的深入解读和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 古典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张可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 散曲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能够背 诵并默写这两首散曲。
VS
地域文化特色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中国古代著名 的关隘之一。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 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潼关也是黄河与 渭河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本曲通过对潼关地形的描绘和历史背景 的叙述,展现了这一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 特色和历史底蕴。
主题思想探讨及现实意义
主题思想
本曲通过对潼关历史兴亡的凭吊和对民间疾 苦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 人文关怀。其中,“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一句更是道出了历史的真谛和人民的苦 难,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本思想。
代表作品欣赏与解读
01
《天净沙·秋思》
这首散曲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萧瑟的自然景象和孤独的行者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可久
散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02
《水仙子·舟中》
这首散曲以舟行为线索,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船上人们的生活场
景,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作品构思巧妙,笔触细
异同点二
在韵脚的选择上,两首散曲也有所不 同。一首采用了较为常见的押韵方式 ,而另一首则运用了较为独特的韵脚 组合,使得整首曲子在音韵上呈现出 一种独特的美感。
语言表达技巧对比研究
技巧一
两首散曲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曲子 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粤教版 张可久散曲二首优秀PPT课件3

《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贫穷,穷
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因此,他以一些散曲借 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情。这首散曲就是其中之一。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
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积愤难抑。
小山散曲 小山散曲取材广泛,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 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 怅恨之作。 如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 “人皆嫌命窘, 谁不见钱亲?” 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然而像这类表 现其入世情怀的笔锋尖利之作,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见,最能代表 其清且丽、华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作。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让我如何能 信?可不,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住着的一位白髯飘胸 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我说如今通用银子, 他不懂。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并向我打探 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他诡异地一笑, 笑得我心里发虚。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了东西南北,他丢下两 句没头没脑的话, 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 也没什么大来往。
[悟情感] 4. 《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对现 实人生作出了深刻的思考。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 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 心)。 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 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 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老翁与书此去何往?山更远的山,天以外的天…… 若下一世能相遇,在红尘便罢了,若还在山中,我必送他一 壶花雕, 外加两句: “松花酿酒, 春水煎茶。 ”他自当会心一笑。 一盏淡茶,一壶薄酒。 山是空了的山,老翁是空了的人。 (有删改)
高中语文 22张可久散曲二首课件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2.张可久散曲二首
背景 链接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 对生活的感受深切,且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 抒情,表达不满。
文脉 梳理
课文 翻译
【攒:聚积。雪剑:寒光闪烁的宝剑,喻群峰。冰帘:指 瀑布。哀猿:叫声凄厉的锆猿猴。弄云尖:在白云缭绕的山巅了鲜红的杜鹃花。华,同“花”。飞廉:风伯,传说 中的风神,此指风。】
背景 链接
【正宫·醉太平】 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社会风 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
文脉 梳理
课文 翻译
【面糊盆:比喻污浊的官场环境。囤:用苇篾编织的盛粮 食的器具,这里指盛钱的用具。迷魂阵:指妓院。这里泛指坑 害人的场所。胡芦提:犹言稀里糊涂。】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四单元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 不会把水煎老。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一直舍不得用的养 得釉亮的晚唐小壶。一盏香茗、一炷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 心静面一世,往日的尘缘都记不起来了,那就喝眼前的茶吧。
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 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 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 吴宫蔓草,楚庙寒鸦。”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 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 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更奇的是宣纸已 泛黄,浮着一层虚幻的锈色,却明明白白一阵墨香,再偷觑那间 紧闭的屋,门缝里逼来一股霉味,欲近还难。老翁面有愠色,连 忙知趣告退。疑惑便自此悬于心头。
第 四 单 元
第
22
课
了解 助读平台
识记 必备知识
鉴赏 文本研读
应用 体验之旅
美文品读
第 22 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散曲家。号小山,庆元(今 浙江鄞县)人。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 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他的散曲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 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散曲集有《小山乐府》。
[悟情感] 4.《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对现 实人生作出了深刻的思考。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 心)。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 气氛,末句点明“险”,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高中语文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1页,共31页。
诗苑花絮
第
22
课
基础自主学案
张
可
久
课堂互动探究
散
曲
二
知能优化演练
首
美文佳作欣赏
第2页,共31页。
诗苑花絮
跌出来的诗句 元朝时,江苏海盐有个姓沈的人,迷上了诗,以至到 了神情恍惚的地步。有一年春天,他到山上登高,读 屈原的《离骚》,觉得这样的诗能放声朗读,才有意 思。读完《离骚》,诗兴大发,要作一首绝句。很快 想出两句:丛兰芳芷满东皋,
第8页,共31页。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张可久(约1280—1348),号__小_山_。庆元(今浙江鄞县) 人,元代散曲作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璧”,与 张养浩合为“二张”。
第9页,共31页。
他的散曲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 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
第26页,共31页。
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 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 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份;双方关 系非常密切,但它们却各有诗的与戏剧的独立生命。 曲 是词的替身,无论从音乐的基础或是形式的构造上,都 是从词演化出来的,词本起於民间,流传于歌女伶工之 口,既使於书写情怀,又宜于歌唱,原是一种通俗文学。 他们在旧的歌曲中求变化,在新起于民间的小调中求资 料,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
水晶环入面糊盆,
水晶环进入面糊盆,刚沾水粘盆便滚得一塌糊涂 。才沾粘便滚:比喻
清白人在污浊里,一下 子就被熏染而变坏。
文章 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 文章用来糊盛钱的囤柜,出生门庭被改做赌场、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ppt(课件+检测,12份) 粤教版3

文脉
梳理
课文
翻译
【帘栊:窗户上的帘子。李煜《捣练子》:“无奈夜长人 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飞红:落花。】
谢谢观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脉
梳理
课文
翻译
【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霄汉:此指天空。似白虹饮涧:
意为像白虹吞饮涧水一样。玉龙下山: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
如玉龙下山一般。晴雪飞滩: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 落在沙滩上。】
背景
链接 【越调· 天净沙】 春 白 朴
白朴的《天净沙》一共有四首,分写四时景色,和煦明丽的 春天,清凉爽快的夏季,绚丽斑斓的秋天,幽静闲适的冬季各具 特点。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倚.树( yǐ ) 命窘.(jiǒnɡ)
盛钱囤.( dùn)
链 接
馄.饨.( hún tún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写对字形
biǎn 贬 义 针biān 砭
yīn 阴 天
yīn
荫庇
jué 绝 对
jué
决
定
栏
目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解释词义
绝顶峰攒.雪剑:__聚__集____
人皆嫌命.窘.:___命__运_不__好__、__处__境__困_窘__无__奈___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
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 栏
的慨叹与愤懑。
目 链
接
《【正宫·醉太平】无题》
这首曲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的 名作,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 讽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嫌弃讨厌
目 链接吏转首领官”源自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
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
岁 时 曾 为 “ 昆 山 幕 僚 ” , 约 80 岁 左 右 尚 为 “ 监 税 松
源”。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
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内容感知
性、铜臭味。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金钱主宰一切,扭曲了
人们的心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正宫·醉太平】无题》中,作者以“胡芦提倒 稳”为结句。有人认为,这表现了作者一种消极的处世 态度,你怎么看?
明确:从表面上看,作者的态度未免消极颓废, 栏 目 链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庆宣和]
投至⑦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
晋耶?⑧
[落梅风] [风入松] [拨不断] 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⑨。富家儿⑩更道你
二、写作背景
《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 深切,且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不满。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 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
自主梳理
一、结构图示
第一层:贪财 世风败坏 第二层:恶劣后果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第三层:举例讽刺 第四层:“胡芦提倒稳”
愤世嫉俗
二、要点赏析
1.阅读《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回答下列问题: (1)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案 一是生动的比喻,如以“ 雪剑 ” 喻群峰峭拔尖削,以 “ 冰
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乃是世风腐败的根源。 (2)通过这首散曲,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答案
三、疑难探究
3.比较阅读张可久的《正宫· 醉太平· 无题》和马致远的《双调· 夜行船· 秋 思》,说说这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双调· 夜行船· 秋思① 马致远 百岁光阴一梦蝶②,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 盏夜阑灯灭③。 [乔木查] 想秦宫汉阙④,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⑤么渔樵没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⑥。
答案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张可久( 约 1280—约 1348),号小山,庆元 ( 今浙江鄞县 ) 人。一生坎坷,
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22张可久散曲二首

• 他的散曲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 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
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显得
典雅。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
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
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
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其散曲在后期被视为典 范。
背景解读
• 1.《[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通无定,看尽世态 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且感情是沉痛的,因此 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不满。
• 2.《[正宫]醉太平·无题》
•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 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 抑。
• 张可久是元代最著名的散曲作家之一,历来的评论 家对他都不乏溢美之词。他的散曲确实很好,好在 “含蓄不露,意到即止”,好在“清而且丽,华而 不艳”,好在“意新语俊,字响调圆”。就这首小 令而言,它句句围绕秋的特征来写,句句扣紧秋的 情怀来写,写得婉曲细腻。第一、二句,把时间和 空间的跨度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只写“归期未”而 不回答,却把“有家归不得”的矛盾心情和深沉的 乡思作了出色的表达。景和情高度地统一起来,达 到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也就是“含蓄不露,意到 即止”的手法。其次,运用色彩的浓淡、明暗,反 衬人物内心的悲欢苦乐。
• 提示:前五句极尽描写天台之险后,笔锋急转,点 明主旨,意在写人心之险,用景衬情,用重笔墨刻 画山景来突出主旨。可谓兴中有比,意味深长。
• 2.《[正宫]醉太平·无题》中“水晶环入面糊盆, 才沾粘便滚”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提示:“水晶环”比喻清白无瑕、光明纯洁的人。 “面糊盆”比喻糊涂污浊,此处指当时的社会或官 场。这两句讽刺社会、官场犹如一个糊涂污浊的面 糊盆,大染缸,即使本质清白纯洁的人,只要一进 入污浊的社会环境,沾染恶习,就会同流合污,营 私舞弊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22张可久散虻首[名作赏析积沙成张可久云松螺髻①,香温鸳被②,掩春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③,一声“雪下呈祥瑞”④,团圆梦儿生唤起③。
谁,不做美⑥?旺,却是你!【注】①云:形容头发蓬松如乌云。
螺髻:螺旋形发髻。
②鸳被: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
③小琼姬:美丽的小丫头。
④一声:指琼姬在欢叫。
祥瑞:吉祥的征兆,即所谓“瑞兆丰年”。
⑤生唤起:硬唤醒。
⑥不做美:不成合别人的好事。
【内容赏析】这首散曲描写一个闺中少妇对离人的思念,构思十分巧妙。
春暖花开时节,闺中少妇寂寞伤春,昏然入睡,做起了甜美的梦。
屋外柳花飞舞,犹如雪花飘飞。
小丫头见了,不禁高声惊叹:“雪下呈祥瑞。
”不料惊醒了女主人公的美梦,她嗔怪地说:“谁,不做美?呸,却是你!”短短几个字, 她含娇带怒的神情跃然纸上。
从她的埋怨中可看出她对情人深切的厂思念。
厂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常识•速览]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曲作家。
一说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人。
'课堂-斤动探究[识作者]词林之宗匠——张可久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
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
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
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人文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
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
朱权《太和正音谱》_: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痛无定,看尽世态炎凉。
对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愤世嫉俗的感情。
_: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文本•精析]1.有人说作者将写景与议论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与景交融,构成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意境。
请结合本曲简要分析。
【答案】张可久善于写景,他的写景意念极为高超,所酿造的“险恶”意境非常奇妙。
天台山因其高,所以塞,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历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
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去揭露险恶的人心。
在作者看来,实现这目的,由“议论”手法去完成最得当,于是便岀现“比人心山未险”这一收煞句,从而达到写景为议论服务、议论深化写景的艺术效果。
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于是一种针眨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恨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2.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
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 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3.有人说本曲子“立意奇特,构思奇妙”,请分析。
【答案】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
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 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
其发人深省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名句•鉴赏]1・血华啼杜宇。
【鉴赏】按照文意应该是“杜宇啼血华”,用杜鹃啼血这一典故。
传说中古蜀国国君望帝杜宇屈死而化为鸟日杜鹃,啼声哀切,泣岀皆血。
此处指杜鹃鸟的啼叫声异常悲苦,它嘴中啼出的血变成了杜鹃花。
2.比人心山未险。
【鉴赏】写人心比所见之景更加险恶。
上下关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写的天台山的"险”全在于烘托岀这一句。
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另辟蹊径,使它的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
【正宫•醉太平】无题[常识•速览]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文本•精析]1・如何理解“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答案】这三句的意思是:读书写文章,本应经时济世,使后人受益,可现在竟成了升官发财、狗苟蠅营的手段;门庭本是用以接待亲友宾朋之地,可现在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设置机关的场所;清正廉洁的人本应受到晋升褒奖,可现在竟被贬斥打击,让你倒在地上站不起来。
这三句鼎足对,音节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嬉笑怒骂的谴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厂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2.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答案】这首小令辛辣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r3.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进行讽刺,请分析。
【答案】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讽刺。
比喻有: 以“水晶环”比喻清白聪明的人,以“面糊盆”比喻社会黑染缸,以“盛钱比喻发财,以“睡馄饨”比喻糊涂的人。
比喻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其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以使诗歌具有形象性、含蓄性,同时,起到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比喻在诗歌中的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比喻手法主要体现在“整体篇比”和“局部句比”两个主要方面。
17W1W所谓整体篇比法,就是从诗歌整体上来说的,也有的成为比兴,也就是通过对事件的现象描述,从整体上喻指某种思想情感,二者虽然不是同类事物,但具有相似性特征,从而构成比喻。
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全诗是这样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践入时无?”据说,作者朱庆馀受张籍的赏识,所以,就在朱庆馀应考之前,就想征求张籍的意见,但又不好直说,所以写了这首诗。
通过新妇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理,来喻指了自己应试前紧张的心理。
而深层的意蕴却是诗人用此来喻指自己这次考试有希望没有。
2.局部句比法所谓局部句比法,就是从诗歌语言形式来说,它是针对诗歌中某一两句的语言形式来说的,也就是说在句子上表现出常见的修辞手法形式(明喻、暗语、借喻、博喻等),构成“XX像XX”的格式。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大自然中春风比喻为剪刀。
这样描写,不但表现出诗人对春的喜爱之情,而且化虚为实, 使诗歌的形象更生动,更为鲜明。
二、从本体利喻体对象来说,比喻又体现出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以人喻人以人喻人,就是说本体和喻体都是由人而构成的,但这两个人或者不同时代的,或者是不同类别,或者不同阶层,甚至是同一阶层的,但二者具有某些相似性。
但在诗歌中,“以人喻人”往往通过借喻来体现的。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这里,诗人用了借喻,用汉武帝喻指唐玄宗。
这种以人喻人,往往体现在“借古人喻今人”上。
其次,以人喻物以人喻物就是说本体是人,而喻体是物,但在某一点上具有相似性特征。
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里,诗人用春秋末年的美女西施比喻西湖之自然美。
第三,以物喻人以物喻人就是说本体是人,而喻体是物,二者也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
如, 王维《女儿行》中:“谁言越女颜如玉。
”诗人用玉比喻女子美貌。
这里诗人运用了明喻的手法。
第四,以物喻物以物喻物就是说本体和喻体都是不同类事物,因为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句中以珍珠比露珠,用剑弓形状来比喻月亮的形状。
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此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哪一句诗歌是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步骤:1.先答出诗词比喻的手法。
2.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本体喻体。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3.这手法的作用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名句•鉴赏]1.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鉴赏】人人都嫌弃讨厌命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
开篇直截了当指岀“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2.水晶坏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鉴赏】清白无瑕者接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为一。
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清丽派的代表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的张可久,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仕途上不很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
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
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崇。
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小官,怀才不遇。
七十岁尚为小吏。
张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 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张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 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
【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转身”“独辟蹊径”“理性与现实”“怀才不遇” “坎坷”“人生的价值”等话题相关的写作中。
2.热点素材贪官必将“落马2015年中央纪委公布被查处的省部官员就有34 名,据了解,这些落马官员有近六成的违纪行为涉及亲属。
古人云,“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近日,湖北省纪委通报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
其中,鄂州市地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杜新强因疏于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其妻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私下与市地税局司机联系,违规使用市地税局公车。
对此,省地税局党组给予杜新强行政记过处分。
这则案例警示我们:领导干部不仅要为官清廉、严于自律,更要管好“身边人”、看好后院。
或许,有人觉得这位副局长是“被动违纪”,明明不知情,最后却被处分, 多少显得有些“冤”。
其实不然。
管好“身边人”,绝非小事。
相对于普通群众,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其亲属、秘书、司机等“身边人”,容易打着领导的旗号进行权力寻租,为己谋利。
这样一种现象,也被有的专家形象地称为“权力递延”。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媒评文摘】1•“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事实上,管好“身边人”,关键还在于领导干部自身。
试想,假如领导干部本来就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纵使“身边人”有“拉虎皮作大旗”的念想,又如何会有曲径通幽的机会?人民网: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2.对于家人来说,严管才是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