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特质及其教学的创新方法-模板

合集下载

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法

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法

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往往陷入死记硬背、机械解读的困境,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理解不深。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展现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展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日的山林之中,感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与宁静。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情境。

比如,让学生扮演李白在《将进酒》中的角色,豪迈地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自信和豁达。

二、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分析。

比如,将杜甫的《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比较,让学生探讨诗人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和写作风格的差异。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发现古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鉴赏能力。

三、诗歌创作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例如,在学习了律诗的格律要求后,让学生模仿律诗的形式创作一首描写校园生活的诗。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格律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故事讲述法很多古诗词都有着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讲述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亲人,又心怀豁达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情感。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诗歌的特质及其教学的创新方法

诗歌的特质及其教学的创新方法

诗歌的特质及其教学的创新方法有位青年教师曾向我问及这样一个问题:霜是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却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并非从天而降,可是《枫桥夜泊》上却说“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不是违背了科学真实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作为抒情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特质,也就是说要弄清在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的关系,或者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心理世界。

物理世界是事物的原初存在,就其物质空间而言,它时时处处都是恒定的,并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经验。

然而当我们把经验着的人考虑在内的时候,物理世界的恒定性就产生了变异。

同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在心情悲哀的人听来,小溪是在呜呜哭泣;而在心情愉快的人听来,小溪则是在欢乐地唱歌。

这说明,由于人们的情感不同,性格、气质不同,即使面对着同一个物理世界,也会构建出各自不同的心理世界来。

也就是说,人们对物理世界的体验,其主观性是很强的,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之间存在着某种距离、错位或倾斜。

这种距离、错位或倾斜对于科学研究是很不利的,因为它有可能导致人们对物理世界作出歪曲的反映,从而违背了科学真实,所以科学工作者宁愿相信仪器的测量,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理印象。

然而这对于诗人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因为这种距离、错位或倾斜正是诗人个性之表现与心灵之创造。

由于诗人主观体验而造成的这种距离、错位或倾斜恰是诗歌的特质之所在,离开了它们,诗就不成其为诗。

举个例子来说吧。

韩愈《早春》里最为传神的诗句莫过于“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

忽然一阵春雨过后,野草便从地里钻出幼芽来。

人们从远处可以看到一片淡淡的嫩绿色。

然而当人们要走上前去看个究竟时,奇怪得很,眼前只有疏疏朗朗的极为纤细的嫩草芽儿,而刚才的那片淡淡的绿痕却不见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草芽的颜色会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吗?道理很简单,人们在远处看,视野比较开阔,大片草芽儿的嫩绿色能在视线中连成一片;近处看,视野则小得多了,人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片,因为刚钻出地面的草芽儿十分纤细,颜色不深,又是稀稀拉拉的,所以那种绿颜色便看不到了。

创新诗歌教学,插上腾飞翅膀

创新诗歌教学,插上腾飞翅膀

创新诗歌教学,插上腾飞翅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与更新,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和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和参与度,我们教师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将诗歌的教学与生活、文化等方面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妙与魅力。

一、诗歌教学案例1、用图像、表情包等方式激发情感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能够代表不同情感的图像、表情包等,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所感受到的情感写出自己的诗歌。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2、结合音乐、舞蹈等形式创新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适合的音乐或舞蹈形式,结合诗歌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梅花诗歌时,可以结合舞蹈演示如何形成梅花的姿态,或者选取一首优美的梅花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写出自己的梅花诗歌。

3、以照片为媒介让学生体验不同场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场景的照片,让学生其中选择一个并进行描写或写诗。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场景,还能够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二、如何评价诗歌作品在教育实践中,评价诗歌作品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学生的作品评价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以及是否能够合理地运用词汇和语法。

2、情感体现:学生作品中是否能够体现出情感的真挚以及是否能够让人感受到这种情感。

3、创新程度: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到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创新的思维模式等。

4、展示风采:学生是否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出独特的诗歌风采。

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亮点,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三、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式、创新式的教学中更好地成长。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一同探讨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诗歌教学中插上腾飞的翅膀,展翅高飞。

创新古诗教学的三点策略

创新古诗教学的三点策略

创新古诗教学的三点策略古诗教学是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创新的古诗教学策略应运而生。

以下是三点创新古诗教学的策略。

第一,注重韵律和声韵的教学。

古诗特点之一是韵律和声韵的运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的美感,教师可以通过韵律教学和声韵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的韵律规律和声韵变化。

可以通过教授古诗的格律和押韵规则,让学生能够自主朗诵和赏析古诗。

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如音频播放器和录音设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古诗中的韵律和声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第二,开展古诗创作活动。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个人都有能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

通过开展古诗创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古诗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想要表达的古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还能够通过创作体验古代诗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结合现代社会和学科知识的教学。

古诗教学需要与现实社会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社会和学科知识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们夜晚的生活和思绪,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中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第一章: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革。

对于现代诗歌创作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上的突破和创新现代诗歌不仅在诗歌形式上有了新的体现方式,而且在语言上也更具表现力和创新性。

现代诗歌创作大多注重用新的词汇、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具有深刻内涵的主题和情感。

2. 自由化的诗歌形式现代诗歌的形式更加自由且多元化,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规范。

现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和形式也更为深刻、多样化和包容性。

3. 突破传统文学的界限现代诗歌不再止步于文学的领域,而是延展到社会、时代、人文等方面。

这种跨界的交叉创作方式既能够满足时代的诉求,也能够获得更多新的表达方式及思维视角。

第二章: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思路1. 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去寻找内在的共鸣现代诗歌创作需要智慧、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超越传统思维习惯,挖掘并发掘内在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来描绘出自己的世界。

2. 关注社会、人文与时代的诉求作为新时代的诗人,必须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力,能够对社会、人文以及时代的诉求有所关注。

这种关注形成的灵感和情感,能够为诗人的创作带来更深刻、更独特的思想和语言。

3. 勇于探索,多元化的文化素养现代诗歌创作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文化素养,勇于探索各种文化体系,通过梳理和汲取其他领域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进行情感或语言的融合创作,达到表达的最佳状态。

第三章: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方法1.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诗歌创作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深度学习等手段,让计算机自己创作出具有人类情感和思维的诗歌,从而开拓出新的诗歌创作的途径。

2. 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诗歌创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化手段已成为现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方式。

诗人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数字化创作空间,进行创作表达。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表现当代诗人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不同的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表达,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和有感染力的艺术诗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因此,探索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王维的《鹿柴》时,可以通过播放自然环境的音效、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空山”与“鹿鸣”的意境。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二、互动体验法引入互动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

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读比赛”、“古诗词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语言魅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通过戏剧化的形式,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意。

三、跨学科融合法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结合,例如美术、音乐等。

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让他们根据诗词内容创作出对应的画作。

同时,可以选择与诗词情境相关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诗词,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与创造力。

四、数字化资源利用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古诗词学习软件、在线课件、互动白板等。

可以通过影音资料展示古诗词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

此外,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见解或创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创作与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活动。

在学习《春晓》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与春天相关的诗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组织“校园古诗词朗诵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通过以上创新方法,小学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古诗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古诗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古诗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有哪些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递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展示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例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展示一幅宁静的山林秋景图,配上潺潺的流水声和悠扬的鸟鸣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山水之间,感受诗人笔下的清新与宁静。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

让学生扮演古诗中的人物,通过表演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含义。

比如在教学《石壕吏》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差役、老妇和作者,再现当时的场景,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百姓的疾苦和作者的忧愤。

二、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特点和风格。

教师可以选择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选择不同诗人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

比如,将李白早期的《望庐山瀑布》和晚期的《将进酒》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和创作风格的变化。

或者将王维的《鸟鸣涧》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两位山水田园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的不同手法和情感表达。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发现古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诗歌改写法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改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将古诗改写成散文、现代诗、故事等。

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可以让学生将这首元曲改写成一篇散文,描绘出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或者将李商隐的《无题》改写成一首现代诗,用现代的语言诠释古代的爱情。

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风格与创新

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风格与创新

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风格与创新现代诗歌的风格与创新导语:现代诗歌是指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诗歌。

它与传统诗歌相比,具有更多的风格和创新元素。

本文将从现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创新手法以及对读者心灵产生影响等方面探讨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一、现代诗歌的风格特点1. 多元化表达现代诗歌不拘泥于固定格式和规范,注重个性化表达。

它不再被约束于古典韵律、押韵规则,而是更加注重自由度和个人感受。

这使得现代诗歌成为了一个可以展示作者思想情感的平台。

2. 抽象意象与传统形象写实相比,现代诗歌更多地运用抽象意象进行表达。

通过使用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者可以将复杂主题转化为简洁而深邃的形象,激发读者联想与思考。

3. 内容多样化现代诗歌关注社会、人性和生活等广泛话题。

它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代变迁、人情世故等多个层面,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二、现代诗歌的创新手法1. 自由诗自由诗是现代诗歌中一种常见形式。

它没有规定的韵脚和固定的格式,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自由度使得现代诗歌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更强烈的个人性和实时性。

2. 手法创新现代诗歌注重创新和突破传统写作形式。

它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拼贴、重复、错位等。

这些手法使得现代诗歌充满了艺术气息,并引发了读者对语言运用方式的思考。

3. 结构多样化现代诗歌在结构上也具备很高的灵活性。

它突破了传统经典句式和韵律规则,可以采用碎片化叙述、无限延伸等方式来呈现散文般的风貌。

这种多样化的结构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解读和理解的可能性。

三、现代诗歌对读者心灵的影响1. 情感共鸣现代诗歌以其深刻而抽象的表达方式,常常能触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通过与作者产生共鸣,读者可以感受到诗歌传递出的情感能量,从而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经验。

2. 心灵启示现代诗歌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思想与洞见,它能够引起读者思考问题、反思人生。

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个个令人深思的语句时,他们会为之停下脚步,在沉思中获得一种新的心灵启示。

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

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

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注重与时俱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手段,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自主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另外,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也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可以结合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拓展古诗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历史背景,培养综合素养。

此外,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还注重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的来说,古诗词创新型教学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系,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诗歌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诗歌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意境、意象、情感等。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解读与运用。

2. 诗歌表现手法的识别与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

(2)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分享交流,其他组进行点评。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

(3)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喜悦、悲伤、豪放、婉约等。

5. 拓展延伸(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歌。

(2)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如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经典诗歌作品。

2. 教学课件:诗歌赏析、表现手法讲解等。

3. 教学视频: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歌。

语文诗词教学的创新

语文诗词教学的创新

语文诗词教学的创新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诗词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词的魅力,提高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诗词教学中,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诗词的意境。

例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山水画面,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清新、宁静的秋景。

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人物,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刘兰芝、焦仲卿等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现他们的爱情悲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爱情的坚贞。

此外,游戏教学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通过诗词接龙、诗词猜谜等游戏,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诗词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诗词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各种与诗词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比如,在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播放一段慷慨激昂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情感;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播放一首优美的歌曲,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同时,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观看优质的诗词教学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组织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来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和喜爱。

在比赛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朗诵技巧,还能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

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方法

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方法

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历史记忆。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兴趣不高、理解困难、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展示与古诗词相关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诗人笔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与清幽。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古诗词的情境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二、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古诗词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内涵。

例如,将李白的《静夜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两首诗词在表达思乡之情上的不同方式和手法。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三、诗歌吟唱法诗歌吟唱是我国古代诗词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其引入现代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吟唱的古诗词,如《诗经》中的《关雎》、李煜的《虞美人》等,教学生用传统的曲调或现代的音乐进行吟唱。

在吟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四、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古诗词中的疑难问题、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感情等。

语文诗词教学创新法

语文诗词教学创新法

语文诗词教学创新法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诗词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

因此,探索创新的语文诗词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魅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展现诗词所描绘的场景。

例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展示一幅宁静的山间秋景图,配上潺潺的流水声和悠扬的鸟鸣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清新、幽静的山林之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比如,在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他的友人,通过对话和表演来感受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二、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特点和内涵。

教师可以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或者将不同诗人风格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

比如,将李清照前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后期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情感和写作风格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将李白的豪放诗风和杜甫的沉郁诗风相对比,使学生明白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以及诗人个性与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三、诗词改写与创作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改写或者创作,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改写可以是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或者将律诗改写成绝句等形式。

通过改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结构、韵律和意象运用。

创作则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诗词知识的基础上,模仿古人的笔法和风格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或者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诗词的热爱。

四、诗词朗诵与吟唱朗诵和吟唱是感受诗词韵律之美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如语调、重音、停顿等,让他们通过朗诵来传达诗词中的情感。

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

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

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营造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配上潺潺的流水声和悠扬的鸟鸣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描绘的宁静、清新的氛围。

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增强他们对诗词的体验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和场景,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图像。

比如,在讲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同学们,想象一下,你正站在庐山脚下,抬头望去,那巨大的瀑布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从高高的山峰上奔腾而下,水花四溅,仿佛漫天的珍珠洒落人间。

”这样的描述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二、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是将两首或多首相关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比如,可以将李白的《静夜思》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行比较,这两首诗都是表达思乡之情,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强度上有所不同。

《静夜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表达了游子在深夜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借助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独特手法。

还可以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杜甫早期的《望岳》和晚期的《春望》,从风格、情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现代汉语诗歌的风格与创新

现代汉语诗歌的风格与创新
2.1 现代主题与价值观念探索
现代汉语诗歌对于当下社会问题和时代精神给予了重要关注。它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与固有体制,呈现出对于权力、自由、平等、人性、环境等现代主题的思考和质疑。同时,它也积极探索新的价值观念,提出个体主义、多元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新见解。
2.2 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诗歌中常常使用各种特殊的语言技巧和手段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修辞手法如借景托物、比喻和反问;艺术手法如重复和排比;象征意义如通过抽象符号来传递深层次的意义。这些创新举措赋予了诗歌以更加灵动和富有个性化的气质。
2.3 形式与内容的互动与融合
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作者们努力将形式特点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融合,赋予作品以更深远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形式上的创新,例如风格交叉或者是实验性写作模式,创造出更为独特和具有表现力的作品。
结论
现代汉语诗歌以其丰富多样的风格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展示了当代人们独特而多变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表达、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对现实主义与图像意象的丰富呈现,现代汉语诗歌在时代的背景下追求个性化与自由度,并在其中探索着当代社会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主题。这一切使得现代汉语诗歌成为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艺术形式。
现代汉语诗歌的风格与创新
现代汉语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其中的创新点。
1. 风格特点
现代汉语诗歌的风格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1 情感表达
现代汉语诗歌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深沉的笔触描绘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社会等各种主题的情感体验。情感可能是温暖和谐的,也可能是矛盾冲突的,反映了当代人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探讨现代诗歌教学的创新方法

探讨现代诗歌教学的创新方法

探讨现代诗歌教学的创新方法现代诗歌教学的创新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如何创新诗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教学的创新方法。

首先,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

而现代诗歌教学应该打破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引入互动式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诗歌,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创作诗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诗歌的实践体验。

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只是被要求背诵和解析诗歌,缺乏实践的机会。

而现代诗歌教学应该通过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再次,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诗歌教学主要以纸质教材为主,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来理解诗歌。

而现代诗歌教学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诗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可以通过播放音频或视频来让学生欣赏名家诗歌的朗诵或表演,让学生在感受中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

最后,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只关注诗歌本身,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而现代诗歌教学应该将诗歌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习音乐节奏和韵律;或者通过诗歌与绘画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习绘画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诗歌创意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诗歌创意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理解《春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 通过创意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春晓》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创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诗歌作品。

2. 如何将创意教学与诗歌欣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晓》诗歌、多媒体课件、创意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晓》诗歌,思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春天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3. 引入课题:《春晓》诗歌创意教学。

二、自主学习1. 学生朗读《春晓》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创意教学1. 教师展示创意教学素材,如春天的图片、音乐、绘画等。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春晓》为题材,创作一首新的诗歌。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作思路,教师巡视指导。

4.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全班同学欣赏并给予评价。

四、诗歌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春晓》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意教学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诗歌魅力。

3. 教师总结:诗歌是心灵的画卷,通过创意教学,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诗歌的美,还学会了如何创作诗歌。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欣赏和创意教学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将创意诗歌作品整理成册,展示给家人和朋友。

2. 课后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创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诗歌作品。

古诗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如何创新

古诗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如何创新

古诗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方面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因此,创新古诗教学模式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诗句的解释、背诵和默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真正领略古诗的魅力和内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走进古诗的世界。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播放庐山瀑布的壮观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势。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创设情境。

比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家乡的故人,通过对话和表演来体会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二、互动探讨,深入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解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探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可以问学生:“诗人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为什么会思念家乡?”“你在什么时候也会有思念的感觉?”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古诗中的情感,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同时,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古诗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三、实践活动,增强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的魅力,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让他们在朗诵中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开展古诗改写活动,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或者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绘画,用画笔描绘出古诗所展现的画面,增强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古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方法:1.注重积累:古诗词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通过反复朗读、默写等方式来加深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古诗词,例如按照主题、风格、朝代等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品味语言:古诗词的语言精练、优美,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良好范本。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分析其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古诗词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通过想象、描绘等方式来再现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例如意象、象征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学价值。

4.探讨思想: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诗词的思想,分析其主题、情感和价值取向等。

同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

5.注重实践: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朗诵比赛、诗词创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古诗词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写作、演讲等,以便更好地体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人文性。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然而要想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素养需要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等方式具体如下:1.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底蕴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月亮的传统意象和象征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创新教学手段 快乐学习古诗

创新教学手段 快乐学习古诗

创新教学手段快乐学习古诗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

如何让学生在
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古诗?以下是几种创新教学手段:
一、课堂唱诵法
将古诗融入到课堂的唱诵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锻炼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们可以一起把这首诗唱出来,感受到诗句间的韵律和节奏,在加深对
古诗意境的理解和领悟。

二、故事串讲法
将古诗的内容和时代背景与相关历史故事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
的含义和价值。

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可
以结合黄河的经历,讲述黄河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故事的串讲更好地理解
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三、课件呈现法
利用现代教学的工具,将古诗通过电子课件呈现出来,使学生既能够看到古诗的原貌,也可以听到老师的详细解析和讲解。

此外,要注重呈现的方式和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图
片和动画效果,使学生对古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古诗夹板法
通过夹板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诗。

夹板可以制成成品或在课上和学生一
起动手制作,让学生在夹板运用中,加深对古诗的印象和记忆。

同时,夹板还可以发挥教师、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效应,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古诗是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可以提高他们
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创新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古诗阅读和欣赏能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特质及其教学的创新方法
有位青年教师曾向我问及这样一个问题:霜是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却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并非从天而降,可是《枫桥夜泊》上却说“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不是违背了科学真实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作为抒情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特质,也就是说要弄清在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的关系,或者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心理世界。

物理世界是事物的原初存在,就其物质空间而言,它时时处处都是恒定的,并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经验。

然而当我们把经验着的人考虑在内的时候,物理世界的恒定性就产生了变异。

同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在心情悲哀的人听来,小溪是在呜呜哭泣;而在心情愉快的人听来,小溪则是在欢乐地唱歌。

这说明,由于人们的情感不同,性格、气质不同,即使面对着同一个物理世界,也会构建出各自不同的心理世界来。

也就是说,人们对物理世界的体验,其主观性是很强的,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之间存在着某种距离、错位或倾斜。

这种距离、错位或倾斜对于科学研究是很不利的,因为它有可能导致人们对物理世界作出歪曲的反映,从而违背了科学真实,所以科学工作者宁愿相信仪器的测量,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理印象。

然而这对于诗人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因为这种距离、错位或倾斜正是诗人个性之表现与心灵之创造。

由于诗人主观体验而造成的这种距离、错位或倾斜恰是诗歌的特质之所在,离开了它们,诗就不成其为诗。

举个例子来说吧。

韩愈《早春》里最为传神的诗句莫过于“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

忽然一阵春雨过后,野草便从地里钻出幼芽来。

人们从远处可以看到一片淡淡的嫩绿色。

然而当人们要走上前去看个究竟时,奇怪得很,眼前只有疏疏朗朗的极为纤细的嫩草芽儿,而刚才的那片淡淡的绿痕却不见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草芽的颜色会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吗?道理很简单,人们在远处看,视野比较开阔,大片草芽儿的嫩绿色能在视线中连成一片;近处看,视野则小得多了,人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片,因为刚钻出地面的草芽儿十分纤细,颜色不深,又是稀稀拉拉的,所以那种绿颜色便看不到了。

其实,草芽儿的绿颜色并没有变,之所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只是由于看的距离不同而产生的错觉。

然而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错觉,这首诗才显得那么有味,那么有神,令人津津乐
道,拍案叫绝。

如果没有这种错觉,还会有这首诗吗?即使有,恐怕也是索然寡味的了。

还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枫桥夜泊》上来。

“霜满天”的描写固然是违背了科学的真实,但却逼真地记录了诗人彼时彼地的那种独特的感受,是符合艺术真实的。

试想,时当深秋夜半,对于一个泊舟于江南水乡的游子来说,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夜寒了。

寒气袭来,侵肌砭骨,就使诗人感到,在广袤的天宇下,到处都弥漫着霜花。

再加上将要落下的月亮,哇哇啼叫的乌鸦,便使人感受到一种既静谧而又有点儿凄清的诗的氛围。

如果写作“霜满地”,实则实矣,然而我们读起来,还有那么一种浓郁的诗味吗?类似的诗句还有不少。

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冬景》中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

以上这些诗句中所描绘的事物,显然不是僵死的事物的原初存在,而是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体验。

这些诗句是诗人以心去拥抱物,使物服从于心,使心物交融而取得的结果。

换句话说,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孜孜以求的并不是科学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

这便是作为抒情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特质之所在。

明白了上述道理,对于我们搞好诗歌教学是十分有用的。

有的老师在教学古诗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到词语的诠释和诗句的串讲上,认为“小孩子学古诗,只要知道意思,会念会背就行了”。

当然弄懂词语和诗句是很重要,然而作为诗歌教学仅仅做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

黑格尔说过:“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

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之中的意蕴,那外在的形状的用处就在于指引到这意蕴。

”具体到诗歌教学,那就是教师必须首先带领学生接触诗歌的语言文字层面,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继而由语言文字层面进到诗歌的形象、情感层面,也就是把学生带人诗歌的意境,让他们重新去体验诗人曾经体验过的东西。

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非情境教学莫属了。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捕捉住时机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去观察体验一番。

记得《老残游记》上写到这么一个情节:老残对着雪月交辉的景致,想起谢灵运的诗句“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于是深切地感到,若非经历北方苦寒的景象,哪里知道“北风劲且哀”的“哀”用得好呢?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身临其境对于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内在意蕴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在教学古诗时,能让学生实地去看一看,往往能收到豁然开朗、心领神会之效。

如“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管教师怎么讲,学生都不容易有深切的感受,如果我们抓住初春的时节,把学生带到
田野里、公园里去亲自看看刚钻出的草芽儿,往往能使他们“顿悟”。

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事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一番。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音乐渲染、图画再现、扮演角色或绘声绘色地描述等手段把学生带人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加深内心的体验,提高审美的能力。

如毛泽东《长征》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其中的“暖”与“寒”是教学的难点。

有的人认为,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都发生在1935年5月,如果说“云崖暖”还比较容易理解的话,那么铁索寒”就有点儿费解了。

其实这还是不了解诗歌的特质,混淆了科学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特级教师李吉林在讲解这两句诗时,成功地采用了播放录音和让学生回忆《飞夺泸定桥》一课中的有关描述等再现情境的手段,从而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生动可感的图画。

这儿的“寒”主要是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表现飞夺泸定桥这一战斗场面的惨烈、悲壮,令人惊心动魄。

特级教师于永正采用板画的手段教二年级学生学习《草》这首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丛丛繁茂的青草,让学生边看边体会“离离”的含义。

接着他又画出了地上草地下根的示意图,从而让学生懂得“野火烧不尽”是因为地下还有草根。

然后他擦去地面上的草,启发学生画出“春风吹又生”的情景。

一个小学生在草根的上面画出一排直立的小草,又在上面画了几条斜线来表示风。

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又进一步启发学生:风是看不到的,谁能不画出风而又能让人感到风的存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学生一个个都忽闪着大眼睛陷入了沉思。

有个小朋友擦去了直立的小草,细心地画了一排被风吹得倾斜了的小草,顿时全班的孩子热烈地鼓起掌来。

于老师这样教,不仅将孩子带入了诗歌的境界,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认真地研究与认识抒情诗歌的这种艺术形式的特质,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诗歌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在诗歌教学中,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其主要特点是:凭借语言符号,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补充诗歌留下的大量空白,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在考虑诗歌教学方案时,我们只有充分地顾及这些特点,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