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穴位处方
常见病的穴敷疗法-胸痹
常见病的穴敷疗法-胸痹
处方:丹参、川芎各适量;
穴位:A组:心俞、巨阙、内关、上巨虚;B组:厥阴俞、中脘、间使、足三里;
配穴:偏于气滞者加肺俞、气海,偏于血瘀者加膻中、膈俞,偏于寒凝者加关元、命门、中极,偏于痰浊壅盛者加太白、丰隆;
方法:将中药丹参、川芎各适量,制成粟粒大小的药丸2粒,贴在7mm×7mm的二氧化锌橡皮膏上。每用时,将膏药贴于所选穴位上,隔日贴药1次。
针灸九大处方穴
针灸九大处方穴
常用九大针灸处方(干货收藏)
1
手足十二针
组方: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
其中合谷、曲池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同名经手阳明经穴位;
三阴交、足三里分属于足太阴脾胃经、足阳明胃经的表里两经穴。
诸穴相配可健脾和胃,理气和血。
临床应用:中风、高血压、偏瘫、痹证等。
2
十全大补方
王乐亭王老仿效十全大补汤拟定针灸“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此方为手足十二针加中脘、太冲、章门、关元而组成。
章门为脾之募穴,
中脘为胃的募穴,
关元属任脉,小肠的募穴,
诸穴共济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络,尤以荣养脾胃为要。
临床应用:十全大补方偏于调补,主要用于虚损诸证,包括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等。
3
老十针
王老效仿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拟定老十针的针灸处方。
组方:中脘、足三里、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
其中中脘、足三里为主穴,其余为配穴。
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取之可助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
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用补法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用泻法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
上脘、中脘与下脘统称三脘,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胃腑受纳、腐熟和吸收水谷之功;
气海(丹田),为元气生发之所在,取之可温固下元、调理下焦气机;
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肠胃、行气机、分水谷、消积滞;
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可宽胸理气、守神和胃、理三焦气机、助升清降浊。
诸穴相配,共奏调中健脾、升清降浊、调理胃肠、理气和血之效。
临床应用:“老十针”应用于神经衰弱、慢性病的恢复阶段,可改善体质,协同发挥镇静安神之效。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妇科疾患,如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王教授亦多取此方,通过治理阳明调整冲任。脱发、头痛、面瘫、颈性眩晕等,凡伴有体质虚弱,脾胃不足者,以“老十针”加减化裁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
《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 ,艾灸治疗产后风
(一)中风
⑴中经络
半身不遂取肩髑,外关三里谷曲池;
环跳昆仑足三里,陵泉风市与解溪。
主症: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脉弦滑。
治法:调以及气血,通经活络。
处方:上身肢体:肩髑、外关、手三里、合谷、曲池;下肢:环跳、昆仑、足三里、阳陵泉、风市、解溪。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气血阻滞于经络,故取多气多血的手足阳经俞穴,以疏通经络,调以及气血。
随症选穴:上身肢体病可以选加阳池、后溪、大椎、肩外俞。下肢可以选加阴市、悬钟、腰阳关、白环俞。拘挛者:肘部加曲泽;腕部加大陵;膝部加曲阜;踝部加太溪;手指加八邪;足趾加八风;言语不利加廉泉、通里。
(2)中脏腑
①闭证:
中风闭证证多凶,卒倒神昏窍不通;
丰隆人中十二井,太冲百会与劳宫。
主症:突然昏仆,神态不清,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
治法:启闭开窍。
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百会、劳宫、丰隆。
方义:肝阳化风,与瘀血痰浊壅闭神明而致病,故速刺人中以启闭开窍、苏厥醒脑;十二井穴决壅塞之经气;刺太冲以泻肝火;泻劳宫以降心火、安神;泻丰隆以祛痰浊;百会平肝熄风,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随症选穴: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失语加哑门、通里;呕逆加天突。
②脱证:
脱证阴阳彼此离,口开手撒汗淋漓;
关元神阙当施灸,气海命门阴郄需;
阴交水道疗遗尿,三里涌泉纳阳虚。
主症:昏迷不醒,目合口开,手撒尿遗,冷汗淋漓,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灸)、神阙(灸)。
方义:元阳外脱,需补阴以救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为上焦中焦下焦元气所聚,是阴中有阳的要穴,能温阳益气;神阙为真气所系,能培元固本,回阳救逆,重灸二穴能回阳以固脱。阴郄能固表而止汗;命门补肾温阳,气海补气而运阳,涌泉可交济心肾;足三里可扶正培元,水道温经散寒、通利上焦中焦下焦,三阴交调补肝肾而理水道,尿失禁可止。
19个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
19个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
一、治感冒病歌诀
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
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咳嗽加尺泽。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点刺出血。
二、治咳喘歌诀
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
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
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
腹泻隔奏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腹泄可隔姜灸神阙穴。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四、治肿胀歌诀
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
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机,还可加足三里。
五、治小儿遗尿歌诀
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
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六、治妇女病歌诀
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
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
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艾灸治疗常见病的处方
26
精选ppt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一
【遗尿症(夜尿)】 肾俞、关元、中极、尺 泽、足三里、三阴交。
【尿血】 命门、神门、血海、三阴交、水泉。 【尿频、尿失禁】 肾俞、关元、大赫、中极、
尺泽、三阴交、曲泉。 【尿潴留(癃闭)】 三焦俞、足三里、阴陵
泉、肾俞、关元、大赫、中极、尺泽、三阴交、 曲泉。 【缩阳症】 急灸关元二三百壮。
艾灸治疗常见病的处方
1
精选ppt
治疗原则
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 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yu、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
【失语】 哑门、廉泉、天突、内关、通里、合谷。 【疟疾】 大椎、间使、足三里、后溪。 【身体虚弱】 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中毒】 筑宾灸能下胎毒、药毒。水毒取肾俞,食物
中毒取大肠俞。 【输血输液反应】 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 【血沉速率快】 大椎、阳陵泉、隔俞。 【呕吐】 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高血压】 百会(轻灸)、风驰、人迎、肝俞、肾俞、 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门。(足 三里、绝骨瘢痕灸)。
针灸四十八症处方歌诀
针灸四十八症处方歌诀
一、头痛(四经、寒热湿;肝阳、痰浊、瘀;血虚、肾虚)【寒热湿邪四经分,肝阳血虚痰肾瘀】
1.外感头痛:外感头痛肺胆督,百风太列四经分,阳明堂竹内庭谷,少阳外关率足临,太阳天柱后溪脉,
厥阴内关太神聪,风寒风门热曲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实痛:内伤实痛胃胆督,百会风池头维总,肝阳太冲太侠溪,痰浊阴陵太阳隆,血海内关膈血瘀。
3.内伤虚痛:内伤虚痛胃胆督,百会风池三里足,血虚阴交肝脾俞,肾虚肾俞溪悬钟。
4.偏头痛:肝胆三焦偏头痛,外泣风隆太冲率,头维角孙祛头风。
二、面痛(寒热、瘀滞、眼、额、颌)【寒热瘀滞眼额颌】
手足阳明足太阳,攒下地谷四风池。风寒列缺热池泽,淤滞太冲阴交通,眼痛阳白丝竹外,额痛颧髎迎香逢,颊车翳风庭浆颌。
三、面瘫(寒、热、复)【面瘫寒热恢复三】
手足阳明与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颧颊地谷昆仑配。风寒风池热曲池,迎香水沟三里复。
四、落枕(寒、瘀、肩、背)【落枕寒瘀肩背痛】
落枕阿是小肠胆,肩劳后悬压痛点,风池谷寒瘀内关,肩痛肩髃加外关,背痛天宗肩外俞。
五、漏肩风(太阳、阳明、三焦、外邪、瘀血、气血虚)【漏肩治分三阳经,外邪瘀血气血虚】
手部三阳阿是穴,贞前髃髎压痛点,太阳后溪阳明谷,三焦外关谷风邪,内关膈俞气血瘀,三里气海气血补。
六、肘劳(外上、内下、外部)【肘劳三阳三部位】
三阳经筋阿是穴,外上三里谷池髎,内下阳谷小海针,鹰嘴外关天井索。
七、腰痛(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痛】
大肠委中阿是腰,太阳申脉督后溪,寒湿阳关瘀膈俞,命门肾志肾虚痛。坐骨神经胆膀胱,脊委阳虚大骨环。
董氏奇穴针灸七十二绝针治疗处方
董氏奇穴针灸七十二绝针治疗处方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人体经络穴位艾灸处方
人体经络穴位艾灸处方
谢锡亮常见病的治疗处方
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顒、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一、常见症状及杂病
【头痛】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
【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常用9大针灸处方(超干货收藏)
常用9大针灸处方(超干货收藏)
在临证时主张“论其本,以胃为先”“治瘫首取督脉”“治风先治气,气行风自息”。王氏提出了“五脏俞加膈俞”“王氏夹脊方”“督脉十三针方”“老十针方”等经验处方,以及用150mm金针刺曲池透臂臑为主治疗瘰疬。
治中风十三法(牵正刺法、牵正透法、手足十二针、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督脉十三针法、治背俞法、老二针法、治任脉法、治六腑俞法、刺募法),治瘫(瘫痿)十一法(治督法治夹脊法、治脊俞法、治膀胱法、治任脉法、治脾胃法、治肝胆法、治足三阴法、治手三阳法、治手三阴法、调理阴阳法)等治疗方法均有相当高的临床价值。
1手足十二针
组方: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其中合谷、曲池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同名经手阳明经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分属于足太阴脾胃经、足阳明胃经的表里两经穴。诸穴相配可健脾和胃,理气和血。
临床应用:中风、高血压、偏瘫、痹证等。
2十全大补方
仿效十全大补汤拟定针灸“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此方为手足十二针加中脘、太冲、章门、关元而组成。章门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胃的募穴,关元属任脉,小肠的募穴,诸穴共济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络,尤以荣养脾胃
为要。
临床应用:十全大补方偏于调补,主要用于虚损诸证,包括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等。
3老十针
效仿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拟定老十针的针灸处方。组方:中脘、足三里、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其中中脘、足三里为主穴,其余为配穴。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取之可助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用补法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用泻法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上脘、中脘与下脘统称三脘,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胃腑受纳、腐熟和吸收水谷之功;气海(丹田),为元气生发之所在,取之可温固下元、调理下焦气机;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肠胃、行气机、分水谷、消积滞;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可宽胸理气、守神和胃、理三焦气机、助升清降浊。诸穴相配,共奏调中健脾、升清降浊、调理胃肠、理气和血之效。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
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
(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穴位贴敷处方药
穴位贴敷处方药
穴位贴敷方
1、便秘方:甘遂3、冰片1、食盐3、大黄3
2、腹泻方:乌梅、川椒、黄柏、黄连,(各等份)
3、尿潴留方:甘遂2、薏苡仁1、白凡2、冰片1
4、术后伤口疼痛方:元胡2、乳香2、没药2、冰片1
5、术后腹胀方:吴茱萸2、肉桂1、茱服子2、冰片1
6.足浴方:红花30 鸡血藤30 伸筋草15透骨草30艾叶15 川芎10
经络穴位、针灸歌诀、12急症处方
经络穴位、针灸歌诀、12急症处方
针灸歌诀
一、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诸焦,阳池支沟天井找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二、十二原穴歌
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腕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三、十五络穴歌
肺络列缺偏大肠,脾络公孙胃丰隆
小肠支正心通里,膀胱飞扬肾大钟
心包内关三焦外,肝络蠢沟胆光明
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四、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五、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属委阳
六、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
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七、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税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炔,面口合谷收
后人更增: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酸病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九、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十、十二经背腧穴歌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董氏奇穴之肝胆疾病常用穴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董氏奇穴之肝胆疾病常用穴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一)治疗肝脏疾病常用穴道
1、上三黄穴
2、肝门穴
3、肝灵穴
4、土灵穴
5、木炎穴、木穴、指三黄穴(手指区)
6、木肝穴(肘窝处)
7、四花下附近青筋点刺放血
8、肝俞穴(第9、10胸椎间旁开1.5寸,属十四经)
9、肝点(耳针)
10、解溪穴上七寸胫骨旁放血,可治各种肝病。
(二)治疗胆疾病常用穴道
1、足肝经穴道、上三黄穴
2、木枝穴
3、胆穴
4、木黄穴、其黄穴
(三)肝炎
1、针肝门穴、木耳穴、明黄穴,有效。
2、针上三黄穴,配木黄穴、通关穴,效果卓著。
3、针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效果卓著。
4、针三星穴、指三黄穴,有效。
5、针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三针倒马,特效
6、B型肝炎:上三黄、肝灵穴、木炎穴,配耳针肝点、肝炎点。
7、一般肝炎:(1)针肝灵穴、上三黄穴。(2)小腿阳明区四花中、四花下穴及其一带放血,配合针上三黄穴,配木黄穴、通关穴。
8、急性肝炎:火包穴出血,针上三黄穴,配肝门穴。
9、急性慢性肝炎特效处方:针肝门穴、明黄穴,不论急性慢性肝炎,均有特效,加针肠门穴更佳。
10、治各种肝病:解溪穴上七寸胫骨旁放血,可治各种肝病。
11、肝病:火包穴点刺放血。
(四)肝硬化
1、肝灵穴,配上三黄穴、三重穴。
2、先在三重穴、外三关穴放血,再配合针三重穴、外三关穴、上三黄穴,及耳穴之木耳穴、木硬穴、土耳穴、内分泌点、肿瘤穴手部相关穴位留针
3、先在后背肝木区上点刺放血,再针上三黄穴。
4、针木炎穴、木灵穴,有效。
5、针肝灵穴、火包穴、三重穴,特效。
6、针上三黄穴,配肝门穴,效佳。
针灸名家的三十个针灸处方
针灸名家的三十个针灸处方
【本文导读】
近半个世纪以来,针灸学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处方,而且对处方的机理研究也不断地深化。本章精选了部分针灸名家及国医大师的现代处方供大家学习、参考、提高。
内科病证处方
一、醒脑开窍方
【组成】主穴: 内关(双) 人中三阴交(患侧)副穴:极泉(患侧) 尺泽(患侧) 委中(患侧)
【出处】石学敏编著《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功能】醒脑开窍,补益肝肾,疏通经络。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传至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穴,于腋窝中央下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穴,另患肢屈肘120度,术者用手托住其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前臂自动外旋,以3次为度。委中穴,令患者仰卧,抬起其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度,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治】中风。
【方义】中风病乃'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使然。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
中医天灸穴位12处方(图示)
中医天灸穴位12处方(图示)
天灸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穴位,持续刺激穴位,行气活血,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对于各类适应症的慢性病患者,天灸有比较明显的疗效。而对于普通人群,贴一贴药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以下介绍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处方:
足三里穴
涌泉穴
一、穴位处方:肩上肢区、肾病区、足三里穴、涌泉穴
临床应用:
<1>易疲劳、易感冒、心烦意乱、头昏脑胀、内分泌紊乱贴敷肩上肢区。
<2>易疲劳、腰膝酸软、生殖机能低下贴敷肾病区、足三里穴。
<3>易疲劳、失眠健忘、下肢浮肿贴敷涌泉穴、足三里穴。
肩井穴
手三里穴
二、穴位处方:肩上肢区、头面区、手三里穴、肩井穴
临床应用:
<1>头疼头晕、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贴敷头面区。
<2>颈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贴敷肩上肢区和痛点。
<3>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酸软无力交替贴敷肩井穴、手三里穴、肩上肢区。
<4>恶心呕吐、心慌、心烦意乱、内分泌失调贴敷肩上肢区。
<5>上肢无力、肌肉萎缩贴敷肩上肢区、肩井穴、手三里穴。
阳陵泉穴
环跳穴
三、穴位处方:肾病区、肠下肢区、足三里穴、涌泉穴、环跳穴、阳陵泉穴
临床应用:
<1>腰肌劳损、局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贴敷肾病区和痛点。
<2>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贴敷肠下肢区、环跳穴、阳陵泉穴。
<3>腰椎管狭窄,下肢酸软无力、肌肉萎缩贴敷肾病区、涌泉穴、足三里。
曲池穴
四、穴位处方:肩上肢区、肩井穴、手三里穴、曲池穴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第一节急性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发热1.大椎、曲池、合谷;2.大椎、曲池、复溜;二昏迷1.人中;2.十宣;3.合谷、太冲;4.百会、人中、涌泉;三虚脱1.百会、神阙、关元;2.关元、命门、足三里;3.气海、足三里、膏肓;四抽搐1.百会、印堂、大椎;2.合谷、太冲;3.风府、曲池、涌泉;第二节疼痛症状对症处方选穴一头痛前额痛1.印堂、太阳、列缺;2.拈竹、阳白、合谷;偏头痛1.风池、外关、阳辅;2.悬钟、中渚;后头痛1.风池、后溪;2.天柱、束骨;百会、至阴;巅顶痛1.百会、太冲;2.行间、三阴交;二耳痛1.听宫、翳风、外关;2.耳门、液门、太溪;三眉棱骨痛1.拈竹、鱼腰;2.阳白、丝竹空;四牙痛1.合谷、内廷;2.昆仑、太溪;五三叉神经痛风池、翳风、合谷;2.眼痛加拈竹、阳白;
3.上颌支痛加四白、下关;
4.下颌支痛加颊车、承浆;六喉痛1.合谷、少商;2.列确、照海;七项痛1.后溪、大椎;2.列缺、天柱;3.落枕、昆仑;八胸痛1.膻中、内关;2.郄门、丰隆;九心绞痛1.郄门、巨阙;2.大陵、心俞;十胃痛1.中脘、足三里;2.内关、公孙;悬枢、脊中、胃俞;十一胁肋痛1.支沟、阳陵泉;2.日月、丘墟;3.期门、太冲;十二胆绞痛1.中脘、胆俞、阳陵泉;2.日月、阳刚、胆囊俞、3.丘墟、太冲;十三腹痛
1.中脘、天枢、足三里;
2.气海、上巨虚、大横;
3.内关、三阴交、公孙;十四肾绞痛1.肾俞、三阴交;2.志室、大溪;十五腰痛1.命门、腰眼、昆仑;2.肾俞、委中、次賿;十六尿道痛1.大赫、中极、曲泉;2.关元、然谷;十七肛门痛1.孔最、长强;2.腰俞、束骨;十八足跟痛1.大陵、女膝、2.肾俞;第三节一般症状对证处方选穴一寒战1.气海、关元;2.大椎、间使;二头晕1.风池、印堂;2.太冲、内关、侠溪;三失眠1.神门、三阴交、大溪;2.百会、身柱、肝俞;3.照海、申脉补阴泻阳四嗜眠1.血海、足三里、心俞;2.申脉、照海补阳泻阴五多梦1.心俞、神门、太冲;2.厉兑、隐白;六多汗1.合谷、复溜;2.肾俞、后溪、通里;七盗汗1.后溪、阴郄;2.大椎、合谷;八失音1.扶突、合谷、间使;2.廉泉、通里、太溪;九嚼肌痉挛1.下关、颊车、合谷;十喉头痉挛1.廉泉、扶突、合谷;2.列缺、照海;十一鼻塞1.通天、迎香、合谷;2.风池、上星、列缺;十二鼻衄1.上星;2.百会、手三里;3.天府、合谷;十三口苦1.阳辅、灵道;十四口臭1.大陵、前谷;十五流涎1.人中、颊车、合谷;2.承浆、地仓;3.劳宫;十六梅核气1.天突、照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理疗处方
一、腰痛
1.普通针刺治疗
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风寒湿阻滞证配关元、腰阳关;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肝肾亏虚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
随症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外侧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留针:留针40分钟,TDP照射。
二、颈椎病
(一)针灸疗法
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体针选穴: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穴。加减:风寒畀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劳损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俞、肾腧、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操作:大椎穴直刺1-1.5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施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肩背、上肢传导;其他穴位按常规针刺。
三、膝关节炎
(一)普通针刺治疗:
主穴:内外膝眼,梁丘, 阳陵泉,阴陵泉,
(二)中药熏洗治疗
方药组成:苍术15g、赤芍15g、防己15g、羌活15g、木瓜15g、桑枝15g、地龙15g、细辛15g、威灵仙15g、三七15g、苏木15g、川乌15g、土虫15g、薏苡仁30g、鸡血藤30g 每日两次,五日一疗程。
四、中风(一)针灸治疗
1.中经络
治则:调神通经、行气活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加减: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镇肝潜阳;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化痰熄风;痰热腑室加曲池、内庭、丰隆清热豁痰;气虚
不随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随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绝谷、纠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加中封、太溪、纠外翻;足下垂加解溪、胫上;便秘加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古、关元。 2.中脏腑
治则: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
加减:闭证加刺十宣、合谷、太冲开窍启闭;脱证加灸关元、气海、神阙回阳固脱;呼吸衰竭加气舍益宗气而调呼吸。
。
五、面瘫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加减: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邪热;抬眉苦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疗程: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每日一次,六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