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稻田养鱼习俗与传统稻作文化关系探微_孟学华
稻作农耕文化
稻作农耕文化稻作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农业知识、智慧和传统文化。
稻作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农民智慧结晶的象征,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稻作农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
古人发现水稻的生长需要水的滋润,于是创造了灌溉系统,使水稻得以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们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稻作农耕文化体系。
稻作农耕文化的核心是水稻的种植和农耕技术。
水稻是中国农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需要科学的技术和精细的管理。
农民们通过观察天象、掌握气候、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水源等手段,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他们还创造了一系列的农耕工具,如耧车、犁耙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稻作农耕文化也渗透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在古代,人们把水稻看作是神圣的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
因此,水稻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中,水稻都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人们会举行赏月和吃月饼的活动,而月饼的主要原料就是水稻。
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水稻也经常被用作题材,如戏曲、绘画、文学作品等。
稻作农耕文化还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米饭是主食,而米饭的主要原料就是水稻。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米饭被视为是最重要的食物,人们常常用“米饭”来表示吃饭。
而且,中国人吃饭的方式也与稻作农耕文化有关。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来吃饭,而筷子的发明与稻作农耕密不可分。
稻作农耕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作产区之一,中国的稻作农耕技术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稻作农耕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同时,中国的稻作农耕文化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农业文化提供了契机。
稻田生态养鱼初探
稻田生态养鱼初探
龙运波;龙运彦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3(000)018
【摘要】启蒙镇是贵州省锦屏县水花鱼苗之乡,而又以启蒙镇边沙、者蒙两村较为著称,当地水花鱼十分畅销,不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十六个县市及黔南州的部分县市销售,而且远销广西、湖南等部分县市;成鱼不仅质优价好,且供不应求,其调制的腌鱼是当地青年男女定亲的最佳习俗礼品,是接待宾朋好友的最佳上品。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龙运波;龙运彦
【作者单位】556700 贵州省锦屏县饲草站;556700 贵州省锦屏县农广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峨山县稻田生态套养鱼技术——以双江街道桃李村委会稻田生态套养鱼示范为例
2.沼肥应用在稻田生态养鱼中的效益初探
3.沼肥生态稻田养鱼效益初探
4.稻田养鱼在改革开放中重新崛起——稻田养鱼是水田生态系统农渔双赢的典范
5.稻田生态渔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方向分析——以黔东南州稻田养鱼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山区普遍推广稻田生态渔业模式
贵州省山区普遍推广稻田生态渔业模式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奖励》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稻田养鱼是贵州省传统水产养殖方式,全省稻田养鱼面积200万亩,稻田水产品产量约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45%左右。
长期以来,贵州省稻田养鱼的平均亩产量8-10kg,生产方式以平板式为主,产量低下,商品率较低。
贵州省科技人员通过总结传统生产方式和少数农民实行稻-鱼-瓜(果)立体养殖的新鲜经验,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总页数】2页(P66-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贵州省稻田生态渔业发展现状与技术 [J], 田晓琴;杨兴
2.贵州省实施稻田生态渔业技术值得推广 [J], 曹凯德
3.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指出:把稻田生态渔业发展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J], 为军;刘丽娜;刘红艳
4.托起山区农民致富的希望--稻田生态渔业成为贵州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J], 马为军
5.贵州省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作法与经验 [J], 刘玉峰;陈广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一意的非遗印象
刘一意的非遗印象作者:
来源:《乡村地理》2022年第02期
刘一意,1969年生于贵州长顺,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画院学术委员、专职画家,贵州美术馆典藏与研究部主任,贵州民族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刘一意自述:
貴州的苗寨有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技艺。
我的这几幅作品,主要通过对特定群体的描绘,来展现贵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和时代对贵州苗寨的影响。
其中,《布依古八音》以广泛流行于贵州南北盘江两岸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为创作题材,结合中国汉、唐时期的传统绘画造型风格进行展现。
八音坐唱这种古老的曲艺形式早在唐宋时期就流传于贵州布依族村寨,并世代相传,被称为中国民间曲艺的“活化石”。
《苗家织绣图》以中国传统的造型语言与贵州苗族服饰文化相结合,并以独特的构成方式,展现了苗族服饰从纺线、织布、锤布、染布、晾晒到刺绣等过程,生动表现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古老纺织技艺。
我去过很多村寨,而贵州的许多苗寨都有过“爬坡节”的传统习俗,每年到春天农历三月三,苗族男女都会相约到村寨附近的山坡上,吹笙跳舞,对歌传情。
期间,遇上意中人,双方便可确定恋爱关系……《苗岭笙歌》这幅作品以“吹笙传情、花伞对歌、结伴而回”三个场景,表现了苗家青年恋爱的这一传统习俗。
而《山里的集市》描绘了这些年在苗寨中悄然发生着的变化,各类农产品、惠农小商品越来越丰富,许多城里人,每到赶集日,专程驱车赶集买山货,热闹非凡……(责任编辑/陈景雄)。
贵州侗族“腌鱼”与日本“寿司”——以稻作文化为视角
鲫鱼后不去鳞涂 上 盐 腌 制 4 个 月 使 鱼 肉 的 水 分 充 分 渗 出, 9 1
后冲洗盐渍,在鱼的腮腺内 塞 满 米 饭,再 将 鱼 有 间 隔 地 放 入 盛有米饭的木桶内,压上重物,放置半年 可 食 用。 放 置 1~2 年 ,酸 味 更 加 醇 厚 。
新课程导学
课堂教学与研究
贵州侗族“腌鱼”与日本“寿司”
———以稻作文化为视角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肖凌翚
在中国内陆 省 份 贵 州 的 侗 族 村 落 里 ,有 一 种 古 老 的 食 品———腌(当地方言发“an”音)鱼。 腌 鱼 是 用 稻 谷 煮 熟 后 与 鱼共同发酵腌制而成的食品。
寿司作为一 种 典 型 的 东 方 食 品 已 闻 名 于 世 ,在 日 本 已 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稻作为 淀 粉 源,鱼 作 为 蛋 白 质 源,日 本 寿司就是将稻谷和鱼这两种食物结合而制成的一种广为流 传的食品。
笔者曾访问贵州省黎平 县 的 侗 族 同 胞,据 称,每 到 秋 季 收割,侗族人便捞出稻田养 的 鲤 鱼 或 鲫 鱼,剖 肚 去 内 脏 但 不 去鳞,清洗干净后,加入米酒 和 盐 将 鱼 腌 制 3~4 日,取 出 后 与糯米饭一层层间隔地铺于木桶内,最后盖 上 重 物 发 酵 4~ 5个月,到了冬季即可 食 用,即 使 不 食 用 继 续 存 放 多 年 也 不 会变质。
贵州侗族的 腌 鱼 与 日 本 寿 司 有 其 共 同 的 渊 源 ,本 文 将 从中国贵州侗族腌鱼与日本寿司的制作与历史论证中国贵 州侗族腌鱼与日本寿司的关 系,讲 述 中 国 与 日 本 在 稻 作、渔 捞文化的历史存在与变迁。 一 、日 本 寿 司 与 贵 州 侗 族 腌 鱼
校团字〔2013〕9号
校团字〔2013〕9号关于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优秀个人实践报告的获奖通报各团总支:根据校团字…2013‟43号文件的精神,我校广大同学在各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主动性,紧密围绕“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的主题,结合本学院要求,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递交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经各二级团组织初审,共推荐388份报告参与评优,经校团委复核,最终评选出优秀报告384份。
同时,经校团委评审,决定授予保险学院团总支等6个团总支“寒假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
获奖名单见附件。
特此通报二〇一三年四月十日附件:寒假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保险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实践报告财政学院一等奖(3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关于201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情况调查研究孙陶沙财政1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张弛财政10-1 城镇居民年夜饭消费调查报告——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何宇璇财政11-2二等奖(4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段琦财政12-1 中小资源枯竭型城市——冷水江市重污染企业“退城进郊”战略实施情况调查及问题探索山东莘县基层医疗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调研卢冰资产评估12 安徽省六安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调查与研究符亚迪财政12-1 新交规下驾驶培训行业调查实践报告梧题财政11-2三等奖(7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北京市东大街社区践行十八大情况调查陈思亦资产评估12 北京市庙会经济调查与研究——以大观园庙会为例张帆资产评估12 关于北京市石景山游乐园近十年发展的调查与研究孙泽慧财政12-2 江山市民间集资问题调查与探究祝辉煌财政12-2 从“365市民大楼”看大连近年民生建设马润杨财政12-1 广东省深圳市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调查与研究方圣滢财政12-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徽巢湖因地制宜发展旅游蒋安琦财政12-1金融学院一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对现代化老年公寓未来发展潜力的调查与研究赵佳伟金融11-1 绿色赤峰——赤峰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刘雪飞国金12关于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调研郭芮君金融12-1刘婉威金融12-2 是谁拉长了我们回家的路——关于火车票的购买及其衍生问题的社会调研成果分析关于陕西省西安市春节清真腊牛羊肉价格飙涨现象的调研报告马欣仪金融12-1 二等奖(7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对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任咸龙金工12-2 关注三农问题,关注农村拆迁何杉金工12-2 从老龄化问题到社区养老情况的调查刘展鹏金融12-2 尼泊尔实践报告林诗涵国金1110级关于北京城镇化过程中“小产权房“问题的观察与思考陈爽/刘扬(团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及前景分析贾星瑞金工12-1 宜春市外出农民工的子女受教育状况调研黄芃金工11-1三等奖(12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徐昊天金工11-1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农村家庭高储蓄率成因分析及“竞争性储蓄动机”新解释对河南省虞城县城乡教育差距现状及原因的调研陈珂琪金融12-2 2012年以及春节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及市民满意程度调查高晓月金工12-1 十八大对粤西教育的影响学子加油站创业实践报告胡慧敏金工12-2 关于广西富川县居民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蒋燕妮金工12-1 关于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的调研陈曦国金12国际旅游岛对海南居民生活的影响陈思旻金工12-1国金12 “十八大”下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两座小城潜江和宣城为例叶路奇(团队)金工11-1 坚持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赵冠智(团队)金工12-1 教育占CDP比重的变化黄泓恺(团队)国金12好山好水,价值连城--关于连城城乡水环境问题的调研黄景菲(团队)关于广东省东莞市2007年至2011年绿色经济发展的状况及问题的实践熊望婷金融12-1 报告会计学院一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青春践行十八大--走近乡村王爽会计12-2 十八大,红我心薄媚月注会11 在管理创新中前进高姗青会计12-1 社会实践报告悠悠茶韵满申城路荣注会11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习报告代若怡会计12-1二等奖(8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丹心向党开,献礼十八大郝玉管会12考察基层改革,关注民生发展毛嘉淳注会12“甲壳虫”能否带我们驶出雾霾——小排量器汽车使用状徐戈蕾会计11-1 况调查关注农村医疗铸造健康人生夏稀靖管会12传承十八大精神,母校感恩之行王俊婷会计12-2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王旭会计12-1 荷兰国际(ING)公司香港总部实习报告刘瑞林财管12我与现实中的财务李念哲管会12 三等奖(13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日会月计书青年责任志,实习求知践行党十八大毛涵月会计12-2 精神指导实践田梓越会计12-2 析过去,盼未来,探讨三门教育改革包璐瑶会计12-1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让先进文化绽放光彩罗棪心会计11-1 企业员工收入倍增方案的探索李鹏杰会计12-1 一水护城将绿绕,灵秀家乡画中来杨子财管12实地开展亲水之行领略大湖特色文化朱秋炀注会12传承红色精神,感受时代脉搏雷天绮会计12-2 关于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研究贾杏林管会12那十天做过的审计于恩潭管会12 普华永道寒假实习报告张乃涵财管10 修身治国之夏威夷州政府实习王佳艺会计11-2 寒假实习报告周寅姣注会11商学院一等奖(3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关于家乡常山县物流业发展调查与建议汪建斌物流12闫俊伟工商12 体验银行大堂引导员的工作,观察银行大堂经理的职责——张家口市商业银行赤诚支行实践报告公益未来——大学生公益领袖集训营社会实践席悦人力11 二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黄智勇工商10 广东龙川黄布大学生联合会寒假系列公益活动——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现代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张玥人力12 农村文化生活调查——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云乡为例熊箐物流12 十八大之阳光普照青海——青海正在火红向上卢学倩人力11 武汉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青春践行十八大周浩营销12三等奖(6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葛杰工商11 中国西南地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调查——以贵州省为例一票难求!——大学生春节“购票难”问题的调查研究尹乐薇工商12 2013年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研究杨洋营销12 关注内江城市建设——关于六段锦建设情况调查袁源物流12 佳节“副产物”——关于烟花爆竹污染的调查研究陈潇霖工商12 余姚文化建设之王阳明故居赵茜茜营销12 从生活中的小事看人们的环保意识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王洁馨营销12经济学院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一等奖(3篇)作品名称作者 班级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名制的推广及可行性调研报告 王易涵 10中澳1班 意大利志愿者之行 封于瑶 11国经贸班 重走红色之路俞佳晖10中澳2班二等奖(4篇)作品名称作者 班级 朝阳市春节期间食品价格变化调查 任远 10中澳2班 有关中卫市廉租房相关情况的调查郑娟12国经贸班作品名称作者 班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成都南大门”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村陈思宇国经管12作品名称作者 班级 感悟农村变化,践行十八大精神 杨瑞琪 国经管12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赵子妍国经管12作品名称作者 班级 社会贫富差距现状调查 冯雨汐 国经管12 调研河北北京空气质量问题胡志成 经济12 Assess and Predict Environment Health U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ng Index (EPI)裴慧宇 经济10 内地金融行业与香港金融行业对比研究 侯伊 经济10 以华蓥山为例探析红色旅游发展情况侯清泓国经管12关注民生,行在基层侯瑞12国经贸班以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为例初探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与需求缺口问题杜丹10国经贸班三等奖(8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关于汉江流域(襄阳段)发展规划的调查研究罗婉怡12国经贸班以寒假实习践行专业理想谢丽媛11国经贸班从对雾霾天气的研究和分析看环境保护李其然12中澳3班由考察陕西省渭南地区城市化进程看中国城市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窦苗苗12国经贸班新能源,大会计——探究新型国企财会专业就业形势崔欣扬10中澳2班“为了家乡美好明天”——调查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区白雪12国经贸班探析蛇年春晚与民生民情、走入基层之青春践行十八大王心一11国经贸班践行专业理想,助推人生成就康志男11国经贸班信息学院一等奖(6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又是一年春好处——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多样化赵明威计算机12 你所感受的文化——关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王青青计算机12 大器景成,厚德立镇——家乡景德镇陶瓷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调查分析冯海涵电商12联想实习迈出第一步郭雯计算机10 为“星童”点亮心灯——关于自闭症患儿关注度调查研究邱梦媛计算机11 网购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范玉婷电子商务10二等奖(9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我们一起来冲浪——农村信息化发展调研赵方圆电子商务11 天天光盘节快乐——关于东湖社区食品浪费现象的调查与宣传光盘行张珊珊信息安全12 动纪实网络交流与信息安全周跃腾信息安全12 还他们一片蓝天——深入宜昌儿童福利院,探究当前儿童福利问题高潋信息安全12“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一条河流看家乡葛彩萌信管11走进围棋少年梁卓群电商12关于家乡过去十年医疗服务水平变化的调研赵瑜琦信管12圆梦起航赵华青电商11关于当代大学生网购情况的调查张游信管12三等奖(18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你的信息安全吗?——关于公众安全意识的调查分析杨颖信管12探究拒绝食物浪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于芮信管12孩子们假期的“收与支”——关于中小学参与寒暑假不可的社会调查杨博文电商12呼啸的列车——对家乡小县城春运火车票购买调查李文欢电商12巨化生活区老人手机普及状况的调查朱含之电商12探究中小城市人们是否实现住有所居綦桉萍计算机12 谁偷看了你的手机——探究手机应用软件过度获取隐私权限的问题林青计算机12 成长的缺憾——聚焦留洋守薛云婷计算机12 别让自己成为“透明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调查郭怡然信息安全12守护你的电脑,守护你的信息安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特点与使用金伟信息安全12 调查分析被忽视的信息安全——消费中个人信息安全王淼电商12龙游县廉租房问题地的调查与研究高懿嘉电商11梦回春城——昆明市道路改造的调查分析杨雯淇计算机11 家乡纺织行业的发展过程与前景——以五环集团为例曾志远信管11信息安全那些事儿邱余萍计算机12 聚焦网购信息保护共建电商安全环境张蓓电商11学区划分在嵊州的现状及优弊讨论王俊娜电商11关于计划生育在中小城市情况调研童予苇电商11法学院一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实践探究——广西九信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报告韦沛雨10法3 关注劳动者休息权,聚焦民生——关于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的调研报告董琨12法3 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件的实践探究——从宪政角度切入许婉霞11法1 “城中村”发展中的基层民主选举问题调研——以江苏省阜宁县窑桥村陈春祺11法2 为例大学生短期支教初探厉同方12法2 二等奖(8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探究商业化对朝鲜歌舞传承和发展的影响——以乞粒舞和长鼓舞为例潘瞾东11法3从行政法角度看地方城际轨道交通的票价调整问题——以广珠城轨为吴任桓11法1 例关注法律,着眼民生,实录业主自治刘念11法2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实习报告李晨瑶11法3 文化名城·社会主义新福州之我见俞悦11法1 关于我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现状及问题的探究张雪梅12法1 调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路固村为例史素英11法1 海南省十八大精神宣传报道之调研报告陈逢源10法1三等奖(14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践行舌尖上的生态文明从你我做起——对当今社会食物浪费现状的调黄静涵12法2 查我国水法的现状与未来陈芷煊12法2 民间借贷现状及立法前景探讨薛双麒12法2 积极响应十八大,推进农业发展——山西省山阴县农业发展现状郭倩12法3 新时期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黄盛秦12法2 法律——银行工作运行的安全卫士李程远12法3 预防职务犯罪的实践探究报告田林艳12法2我为雾霾支招,还我湛蓝天空——关于我国近期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原张华12法1 因的探究及如何防护自我建议公民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调查报告张晓杰12法1关注乡镇,保护文化——保护传统的新春习俗谭方译11法2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永宁县城市发展调研刘兴浩11法3十八大在基层聂小溪11法3深入新社区,感悟新吉林于梓萌11法3舌尖上的人肉搜索——聚焦人肉搜索模式与言论自由的博弈林茜12法1文化与传媒学院一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关于河北省临西县农村阳光低保工作的调研孙亚楠新闻12 拥抱蓝天——关于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的实践报告曹宇慧文秘12 外婆的钟楼湾——关于北京市钟楼湾胡同拆迁改造的调查报告范宸文产12 聆听百姓心声,激发家乡活力——阳泉市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申李青文产12 以传媒人的视角看传媒——通过电视台实习经历浅谈基层电视台运作赵世通文产12二等奖(8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生存还是艺术?——宋庄画家村艺术家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调研张毕溪文产11 陕西年文化的变迁与改革——以宝鸡陇县社火为例佟云格文产11刘可欣新闻12 关于社会养老现状的实践调查——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为例旧乡村,换新颜----践行十八大,看陡箐乡新农村建设成果李倩文秘12 北京市城乡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颜培璇文秘11 楚雄年味的变迁李晓玺文产11 蛇年春节新风尚,火爆节俭两相宜——贯彻十八大精神,厉行勤俭节李雨岑新闻12 约ETV湖南经济电视台实习报告罗琛亚新闻11 三等奖(13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绿水青山出秀才——昆明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范琦新闻11 新农村,新面貌,新发展——东张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发展分析刘晓广告12关于巢湖水污染的调查报告甄妮广告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从就餐环境看学前教育发展任佳佳新闻11李瑞曦新闻12 厉行节约,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关于四川省江油市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报告李玥新闻12 课题名称:从光盘行动看社会和谐——以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为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观察——居委会走访调查磨长春新闻12 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让传统文化走进幼儿教师心中陶花源书法12 银发浪潮下的养老新主张——虚拟养老,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王晓新闻12 国下的关爱——关于农村“五保户”情况调查郑倩倩文秘12 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十八大光辉下的河北省永清县梁雪娇书法12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随同清华大学支教果珠灾区宋彬延文产12 关于四川省地区商业广告对消费心理的影响的调研尤雪莹广告12保险学院一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将“光盘”进行到底——关于餐桌浪费现象的调研报告林昱含12保险爱在肯尼亚王鹏11保险听听他们的声音吴江雪12精算“生命之源” VS “生命之殇”——湘江沿岸重污染工业区实践调研陈富贵11保险报告中国居民公共卫生行为调查与分析报告(重庆市)刘一点11保险二等奖(7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航天城“阎良”的特色发展道路何玮11社保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李明子12保险出租车调查刘晓辰12社保关注苗族教育,构建民族和谐秦晴12保险南方供暖,大有可为俞文扬12社保走入基层保险公司吴萌11精算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郭楠11保险三等奖(12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探讨集中供暖的优势与问题——以家乡东港市为崔阳12保险背景有关pm2.5的调查研究付彬12保险走进医院,关注医疗民生张颖11社保2002-2012庆阳市十年民生发展调查周耘竹12保险调研农村环境,共建生态文明庄皓昕11社保龙都遗韵薛雨11保险迎全运生态城市,创和谐蓝天沈阳梁晨12保险中国人寿固原分公司实习报告强亚婷10保险关于保单回购等交易的一点研究于梦蕾11精算改善保险营销员形象,“除旧”与“创新”兼并王蓓蕾11精算走进中国支教王硕12社保青春践行十八大贫弱定西观民生陈芳兵12保险税务学院一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践行青年责任,定格人间温情——从全家福看十八大后精神文明建设黄颖超税务11 的切入点对非法集资处置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以重灾区河南安阳为例付静文注税11 聚焦居民安全意识,研十八大精神来婷婷注税12 探究地方性银行对地方经济的作用沙泽洲注税12 守望蓝天——关于城市空气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符蓉税务12二等奖(9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坚定信仰自强不息——以贵航股份子公司华阳为例浅析贵州省三线高雨婷国税11 军工企业的改革发展之路关于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分析研究张凯琪国税12践行十八大精神聚焦行政基层:探究办税服务厅的变革——以江西刘雨薇国税12 省萍乡市地方税务局为例反对“中国式浪费”——以锡林浩特市为例调查春节浪费现状和改进鲁柯楠注税11措施,探寻遏制之路以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为例探究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杜宇斐注税10 聚焦十八大之“老有所养”——东明县康宁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之旅王婧婧注税12 走进失落的文化——对广西桂剧发展现状的调查罗美玲注税11 以旅游业推进文化软实力提升,加强民俗文化建设谢晓楠税务12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储蓄的分析与思考赵苑税务12三等奖(12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我爱绿色,拒绝荒漠——走进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园,探秘“中国自籍冠珩国税11 费治沙第一人”接地气,走基层——探访马厂村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韩璐注税12 十八大与税务姚垚税务12走进基层: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探究林州基层群众性自治郭委鑫国税12 制度(村民委员会)感悟文化创新发展陈玫伊国税12 关于中国书信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叶秀珍注税12 体验国税责追寻人生梦——广东省梅州市国家税务局实习报告万倚彤国税11 以税费调整促进石油开发为导向,对石油资源发展前景进行调研郞琨税务12 关注婴儿食品安全,探究婴儿的奶粉问题龙怡税务12 关于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调查研究刘雪琪注税12 走基层,下农村郭霜注税12 舌尖上的浪费——关于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研究高皓洁注税12统计学院一等奖(2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徐喆韡统计12-1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浙江省海盐县加快推进优质企业上市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统计10-1 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及问题肖佳宁万凤二等奖(4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调研——厦门城市快速公交工程王柳盈统计12-2陈思聪统计11-2 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现状及建议——实地调研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关于岳阳市岳阳楼区烟花爆竹管理状况的调研报告黎思言统计12-2安梦颖统计11-2 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以河北省安国市为例调查研究我国医疗卫生状况三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辽宁阜新经济转型调研报告吴佳保统计12-2 北京公交调查分析王卓莹统计12-1 坚定信仰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关注老工业城市生态民生行邢月馨统计11-1 拨开雾霾重现蓝天——有关“新经济形式下的空气污染”调查报告徐恬统计12-1 乘十八大“美丽中国”之风走进家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李建统计11-2政府管理学院一等奖(5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中小型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初探——宋亦明12国政对中铁五院机械公司的探访和调研”十八大对百姓生活影响分析调查林明达12国政春运中交通工具的选择依据陈明博12国政走进屈乡,考察基层小城市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情况及其对居民幸福谭翠萍12公管感的影响关爱西部问题青年,献上温热心灵鸡汤谢樱11公管二等奖(8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走进春运第一线,传递爱心与希望”王文静12国政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共建文明餐桌王祎蕾12国政和谐征迁李越12公管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运行模式创新探究金哲昊11行管走进南湖前世今生探寻围湖背后的故事曾越11行管浅析天津市宝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王凤珊11行管重庆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研究——以开县李湉11行管丰乐镇乌杨村为例社会对于特殊儿童的帮助祝晓霞12公管三等奖(13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关于自十七大(2007年)以来上海市户籍人口中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范祺艳12国政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原因于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增长速度调查与研究寻找消失的年味儿张逸10公管跟随甘肃农业大学双联行动小组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李雨芯12国政践报告走进农村,爱生活王玉溥12国政关注养老金空洞危机高一铭12公管变害为宝——关于天津餐饮废弃物处理状况调查郝子溱12国政关于我县初高中教育现状调查马小义12公管公民慈善意识状况调查——“郭美美”等系列危机事件过后的思考王玥12公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关于农村中小学合并后现状的考察陈燠12行管中国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张烽12公管从宣威敬老院看麻江县农村养老现状郑启航12公管关于药价虚高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王奕锦11国政山西省阳泉市十八大贯彻落实以及地方改革发展现状调研陈剑煜11国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等奖(4篇)作品名称作者班级十年旧貌换新颜-莱芜市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曹小敏项目12吕林峰房产12 关于河北廊坊房地产行业(工程造价)状况考察实习、关于“黄金佳”投资公司的考察以及网上开店的实践报告房地产与相关产业分析—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梁芷晴房产11 阳光下的官员财产宝英夫投资12二等奖(6篇)。
稻作文化在贵州_基于传播途径的实证研究_李国栋
Rice - cultivating Culture in Guizhou
— —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ransmission Route LI Guodong
(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 Abstract: The paper,on the basis of toponomy,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carries out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rice - cultivating relics on the transmission route of the rice - cultivating culture in Guizhou, groups in the downstream of Li River in Changde,Hunan Province,with Yuan River,Wu River,and Wuyang River as the transmission route. The State of “Qielan”is the first station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rice - cultivating culture, with its capital located in the broad basin in Tianguan Village,Jiuzhou Town,Huangping County. Inhabited by Hmong ethnic group,it devoted to the primitive rice cultivation in the wetlands,which has its own origin in the rice - cultivating relics groups in the downstream of Li River in Changde,Hunan Province. The meaning of the Hmong word “Qielan”is first deciphered in the paper and,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the rice - cultivating culture is proved to originate from Hunan. The State of “Yelang”is the second station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rice - cultivating culture,constructed by the Hmong people from Hunman and Guyue people from the west of Guizhou. Yelang,the sound - shift of Yina,refers to “The Sacred State of Rice” . Several viewpoints about the specific location of its capital have been existed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ough; the autho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the state of “Yelang”was originally located in Wangmo Basin,with Zexiang River as its gateway leading to the junction of Beipan River,Nanpan River and Hongshui River. Controlling the artery of waterway,the State of “Yelang”is the transit station for the rice - cultivating culture in southwest region,from which it is continuously transmitted to west Guangxi,east Yunnan and north Vietnam. “Dongshan culture”in Vietnam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Yelang Culture” . Key words: Rice - cultivating Culture; Tuojiang; Qielan; Yelang; Dunshui; Zexiang River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稻作文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插图、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实证能力;通过解读古代稻作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稻作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5)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探讨了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如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广东的基塘农业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答案:古代稻作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水稻品种的改良、耕作制度的创新、灌溉技术的改进等。对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
3. 题型:讨论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讨论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答案: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表现在:许多民间习俗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具体案例包括:赛龙舟起源于庆祝水稻丰收,吃粽子源于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对学生的反应感到满意,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对稻作文化的兴趣很浓,也说明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不错。
稻作文化在贵州——基于传播途径的实证研究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i z h o u No r ma l C o H e g e
V0 1 . 2 9 . No . 1 O 0c t . 2 0 l 3
稻 作 文化 在 贵 州
wi t h i t s c a p i t l a l o c a t e d i n he t b r o a d b a s i n i n T i ng a u a n Vi U a g e ,J i u z h o u T o n ,Hu w a n g p i n g C o u n t y .I n h a b i t e d b y
Ab s t r a c t : T h e p a p e r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o p o n o my ,a r c h a e o l o g y a n d e hn t o l o y ,c g a r r i e s o u t a d e t a i l e d i n v e s i t g a t i o n
关键词 : 稻作文化 ; 沱江 ; 且兰; 夜 郎; 邂水 ; 蔗香 河 中图分类号 : G 1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7 7 9 8 ( 2 0 1 3 ) 1 0—0 0 0 l 一1 6
Ri c e— . c lt u i v a t i n g Cu l t u r e i n Gu i z h o u
Hmo n g e hn t i c g r o u p,i t d e v o t e d t o he t p r i it m i v e r i c e c lt u i v a t i o n i n he t w e d a n d s ,wh i c h h a s i t s o w n o i r g i n i n t h e r i c e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稻田养鱼进步与创新体系研究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稻田养鱼进步与创新体系研究
周江伟;刘贵斌;黄璜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稻田养鱼的技术体系、方法模式和管理水平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主导模式的今天,国家农业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为"稻—渔"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好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稻田养鱼方法改革与技术创新,对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生产、保障农副产品安全、拓宽精准扶贫渠道和完善"稻—渔"产业技术体系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总页数】5页(P105-109)
【作者】周江伟;刘贵斌;黄璜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
【相关文献】
1.守正创新:稻田养鱼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青田县方山乡的调查 [J], 李巧玲;吕耀平;戴庆敏;刘子明;凌珊珊;雷玲;宣杭舒
2.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综合效益评价 [J], 向继恩;陈灿;黄璜;
3.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综合效益评价 [J], 向继恩;陈灿;黄璜
4.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综合效益评价 [J], 韦克灿
5.稻田养鱼——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之一 [J], 游修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调研报
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调研报告*詹全友(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邮编:430074)内容提要: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中,稻田为鱼、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而鱼、鸭在觅食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
侗乡人利用智慧,使稻、鱼、鸭和谐共处,互惠互利,这种模式在从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不仅是作为回望历史的窗口,更重要的是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也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而发挥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优势,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正是贯彻落实这些精神的具体体现。
为此,笔者于2013年7月16—23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占里、小黄、高仟等侗乡对稻鱼鸭系统的生态模式进行了调研。
一、从江县基本情况从江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都柳江从北向南宛延而过。
东经108005′—109012′,北纬25016′—26。
05′,总面积32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
辖7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往洞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
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
字 , 郎” n ” “ 是“ a 的变音 。“ 纳雍 ” 河在“ 夜郎” 内, 境 而且“ 纳雍” 纳” 的“ 源于苗语 “ 音“ a , 以我 稻” n ” 所 们可以断定 , 这条 河与 稻作 文化密 切相 关。关 于 “ 夜郎” 有些人认为是彝族 建立的 国家。但是 , , 从 文化类型上讲 , 彝族继承 氐羌文化系统 , 与稻作文化
,
本义为 “ , 在古越语 中逐渐演变为 “ 稻” 后 稻
田” 。作为“ a 的音译汉字,那” n” “ 的出现率最高 , 其 次就是“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望谟县有 纳” “ 纳夜” 、 镇 广西壮族 自治区融水苗族 自治县有“ 纳 翁” 、 镇 云南省有“ 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 这些地名 ,
纳雍乡与纳雍县之间, 就有笔者在《 贵州“ 以那 ” 考》
中考证过 的 “ 以那 ” 镇。“ 以那 ” “ 源 于苗语 的 那”
收 稿 日期 :0 0—1 —1 21 1 2
作者简介 : 李国栋 ( 98 ) 男 , 15 一 。 北京人 , 本广岛大学外国语教育研究 中心教授 , 日 贵州大学外 国语学 院客座教授 , 博士。研究方 向为 比较文学 与比较文化 。
教 育 文 化 论 坛 2 1年 3 0 1 期
稻 作 文 化在 贵 州
— —
从 “ 雍 ” 起 纳 说
李 国1 3 82 )
要 : “ 雍” “ ” 苗 语 “ a 的 音译 汉 字 , 义 为“ ” “ ” 古 越 语 “ og 的 音 译 汉 字 , 义 为 “ ” 以 纳 的 纳 是 n” 本 稻 ;雍 是 yn ” 本 河 。
20 年 9月 , 09 笔者发表《 苗文化东渐考》 , … 从
考 古学 、 历史 学 、 民俗 学 、 言学 的角度 系统 地论 证 语 了稻作 文化 由长 江 中游 传 往 长 江下 游 , 然后 又继 续 传 往 日本 列岛 的历史 过程 。2 1 00年 2月 , 者 发 表 笔
稻田养鱼模式初探
稻田养鱼模式初探邓秀梅;段绍卫;龚应高;邓祖洪【摘要】根据勐海县稻田养鱼发展历程,将稻田养鱼分为冬闲田养鱼和稻鱼轮养两种模式,着重阐述了勐海县稻田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对今后提升勐海县稻田养鱼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稻田养鱼;模式;技术措施;稻鱼文化【作者】邓秀梅;段绍卫;龚应高;邓祖洪【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景洪666100;西双版纳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景洪666100;勐海县勐遮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海666200;西双版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景洪666100【正文语种】中文云南省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80 年代,现已有30 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5 年,稻田养鱼技术连续8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全省实施,2001 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9.33 万hm2。
勐海县作为全省稻田养鱼重点县,多年来,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研究和总结,探索出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田埂种植蔬菜的“稻—鱼—菜”立体种养模式,已成为一项新型的农业技术并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1 发展历程勐海县稻田养鱼始于1986 年,当年全县共推广稻田养鱼17.67 hm2。
90 年代,稻田养鱼在云南省掀起了发展高潮,1995 年,勐海县承担了“全州万亩稻田养鱼技术推广项目”,在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州、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通过建立示范区,树立新样板,积极推进良种良法,推进稻田养鱼工程进程。
全县8 个乡镇参加了项目实施计划,当年完成稻田养鱼面积833.3 hm2。
其中,鱼亩产85 kg 以上的有176.31 hm2,54 kg 的113.67 hm2,32 kg 以上的585.4 hm2,合计总产达592 t,平均亩产44.96 kg,超额完成产量399 t、面积166.67 hm2。
实现养鱼稻田面积产粮563.13 万kg,平均水稻亩产450.5 kg,养鱼稻田每亩增粮32 kg。
贞丰县“稻+鱼”生态综合种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绿色渔业、生态渔业和有机渔业将是未来渔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为贞丰县生态文明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贞丰县的农业和渔业生产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致力于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模式,自觉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绿色、有机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1贞丰县“稻+鱼”生态综合种养的现状1.1概况贞丰县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毗邻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望谟县,南部与安龙县、册亨县相邻,西与兴仁县接壤,北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毗邻。
辖9个镇、3个乡和5个街道办,总面积1,511平方公里。
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22座,河流39条,正常蓄水位水域面积2.36万亩,理论宜渔面积1.5万亩;适合当前发展湖库生态渔业水库3座,面积1.02万亩(其中,大型水电站1座:董箐水电站9,000余亩;中小型水库2座:三岔河、水车田水库,合计宜渔面积1,200余亩);共有稻田面积8万亩,其中水源较好的稻田面积约1万亩,适宜当前开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面积约0.5万亩。
2018年,全县水产养殖产量263t ,其中天然捕捞248t ,生态养殖产量15t (主要池塘养殖及休闲垂钓)。
水产品供需缺口大,生态渔业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全县水产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共有渔业相关站所5个,为全县生态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2现状2019年,全县完成了6,000亩“稻+鱼”生态综合种养推广任务,实现了贞丰县水产养殖新的突破。
稻田养鱼实施后,每年可节省化肥200元/亩,农药40元/亩。
水稻亩产551.94kg ,较未实施稻田养鱼的亩产465.71kg 每亩增产86.23kg ,水稻增产18.52%,产值增产36.75%。
每亩鲤鱼产量为48.8kg ,按40元/kg 核算,每亩产值可增收1,952元。
2020年,全县以挽澜、龙场、者相、永丰、北盘江为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及稻鱼鸭生态循环养殖,以500亩坝区水稻种植区为主,通过“稻+N ”模式,力争每个乡镇打造1个连片示范基地,主要养殖鲤鱼、草鱼、虾蟹、泥鳅等品种,重点解决稻田沟渠设计及鱼苗投放密度不合理等技术问题,提高单产水平,形成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
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
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彭富海;江松;张发丽;敖正友;刁东升【摘要】近年来,很多科研工作者根据各地区资源实际情况,研究创建了多种稻鱼共养循环农业模式,集成了关键技术,并示范推广应用,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鱼-鸭\"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贵州、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以及浙江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了多项农业循环体系标准,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我国\"三农\"建设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但是在贵州黔西南山地稻鱼共养循环农业体系还不常见,因此很有必要对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农业体系模式进行探索,这是一种新型的共养循环农业体系,能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促进农户增收,为农村脱贫致富开辟出一条新途径.【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4页(P46-48,51)【关键词】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作者】彭富海;江松;张发丽;敖正友;刁东升【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贵州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新要求,贵州各地区面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农民该种什么,怎么种成为了新时代聚焦的话题,大多数的农民选择种植传统的水稻品种,但仅凭种植水稻,因种植水稻投入大,收入少,增收效率不高,因此要想增加稻田的单产,需要探索出一条增加稻田单产的新路子,对此引发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
近年来,很多科研工作者根据各地区资源实际情况,研究创建了多种稻鱼共养循环农业模式,集成了关键技术,并示范推广应用,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鱼-鸭”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贵州、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以及浙江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山西省与河南省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5届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地理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19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主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E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高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加榜乡的苗民沿袭传统的农耕方式,在梯田里收获稻谷、捕捉稻香鱼、放养鸭子,这种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为加榜乡某村落布局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稻鱼鸭共生”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有利于当地()A. 青年劳动力回流B. 改善土壤环境C. 农业技术现代化D. 增加粮食产量2. 为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加榜乡适宜的发展方向是()的A. 保持传统生活方式B. 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C. 打造成国家影视基地D. 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研究发现,松嫩平原在早更新世是个大湖盆,称为松嫩古湖。
至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由于构造运动,松嫩平原随之缓慢上升,三江平原地壳下沉,松嫩古湖周边水系发生显著变化,从此松嫩古湖逐渐衰亡,自晚更新世以来松嫩平原进入河流作用时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佳木斯和依兰之间为河流②和⑤的分水岭,河流对其作用是松嫩古湖消失的重要原因,该作用是()A. 溯源侵蚀与袭夺作用B. 山脉隆起与下切侵蚀C. 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D. 裁弯取直与河流沉积4. 松嫩古湖消失后,周边水系(①~⑤)流向发生显著变化的有()A. ①B. ②C. ③D. ④2024年夏,大气环流形势较为稳定,7月3日以来南方的大范围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强(第一是2022年),江南东部连续高温日数有15至20天,江西东南部、湖南东南部、福建北部等地超过20天,浙江义乌(42.8°C)等6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贵州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浅析
贵州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浅析
杨兰;张显波;胡锦丽;王雪;吕振宇;曾圣;李礼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24()1
【摘要】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格局,孕育了具有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稻渔共生农耕文化。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2021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方案。
贵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等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持续扩大。
【总页数】2页(P1-2)
【作者】杨兰;张显波;胡锦丽;王雪;吕振宇;曾圣;李礼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r产学研深度融合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全力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
3.天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r——以稻蟹综合种养为例
4.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5.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稻田养鱼习俗与传统稻作文化关系探微孟学华1,吴正彪2(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2.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湖北宜昌44300)[摘要]“稻田养鱼”作为苗族农耕文化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有生计方式,是苗族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多种证据的历史考证,苗族的这一农耕文化现象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
这里从文化遗产传承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传统、“稻田养鱼”的生计范式与节日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中的文化构成等视角就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稻田养鱼习俗与传统稻作文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史料线索和文献支撑。
[关键词]苗族;稻田养鱼;稻作文化[中图分类号]F327.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14)01-0014-03有关“稻田养鱼”的农耕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业科技史学术研究中就曾经有过一段持续的讨论。
专家学者们见仁见智地根据考古发掘的“物证”和具体的历史文献资料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苗族农史研究专家杨昌雄先生认为,综合《史记》及前期《诗经》时代“文物”等相关历史与苗族社会生活习俗史料的考证,中国的稻田养鱼习俗至少已经有三千多年以上的发展历史[1]。
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稻田养鱼”和“饭稻羹鱼”的习俗就早已盛行。
据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所载,当时是“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
民族史学界从考古、语言、历史文献和风俗文化等多重证据考证中又得知,楚国就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
楚国当时的姓氏与今天的湖南、湖北、贵州、广西、重庆等地苗族所盛行的苗族姓氏依然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2]。
由此可见,“稻田养鱼”习俗早在远古时代就与苗族早期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一、“稻田养鱼”的物质生产过程为苗族的“鱼”、“稻”祭祀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准备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用“鱼”和“稻”作为祭祀品敬供祖先、神灵是十分普遍的。
如在都匀市的王司镇、基场乡一带的苗族在每年过节祭祀祖先时,都要预先准备有鱼和糯饭等丰盛的食品对先祖进行敬供。
在基场乡的苗族中还有这样一个传统,即每年的稻谷下种期间不能超过农历“四月初八”,因此在“四月八”的传统节日期间每当大家吃花糯米饭时,还要特制将枫香叶染黑的糯米饭先喂牛,表示对牛在承担即将到来的拉犁耕田苦力的慰劳。
为此,民国《都匀县志稿》所收录的竹枝词云:“四月八日农事忙,黑饭油油枫叶香。
手捻数丸犒大牯,怜它耒耜要登场。
”这些都是当地苗族稻田农耕文化生产的真实写照。
有了稻田农业生产,在稻田中饲养鲤鱼自然也就成了苗族人充分利用自然的一种乡土文化传统。
据《都匀市志》载,在苗族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都匀市坝固镇,“1964年,稻田养鱼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上升。
‘文化大革命’期间,稻田养鱼[收稿日期]2013-12-25[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地方特色研究专项课题“黔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现状及其保护研究”。
[作者简介]孟学华,男(布依族),贵州平塘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吴正彪,男(苗族),贵州三都人,博士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人类学研究。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30卷第1期Vol.30No.12014年2月Feb .2014第30卷第1期几乎全部中断,1978年4月,坝固区率先恢复稻田养鱼。
”[3]而在相关数据中也表明,都匀市坝固镇在很早以前就一直存在着稻田养鱼的生产传统。
“黔南自治州在一九八○年全州稻田养鱼面积只有四万三千五百多亩,到一九八三年就恢复发展到十四万三千多亩。
州府所在地都匀市的坝固、王司两个苗族聚居区,养鱼面积达四万多亩。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苗族农户,百分之八十的稻田都养了鱼。
”[4]据一些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老人介绍,自古以来,苗族家庭就有了历史悠久的稻田养鱼传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包产到户以来,稻田养鱼这个传统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都匀市坝固镇勇基寨的苗族虽然只有20多户人家,在实行责任田之初,有一半的农户养殖鲤鱼所产的鱼卵和鱼苗拿来卖,作为一项重要的副业收入。
“其中如杨凤光家,出卖鱼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5]。
这些生产资料的前期基础,为当地苗族传统信仰的“祭祀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准备。
二、“鱼”、“稻”共生体现了苗族的生物多样性开发利用传统“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及它们所有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过程。
”也就是说,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是“遗传、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
在苗族地区,由于田土资源的限制和人口对食物需求的有效解决,生物多样性的生产与利用是苗族在高山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实行稻田养鱼,使“鱼”、“稻”共生正好体现了苗族的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特点。
据三都、丹寨、都匀一带苗族的神话叙事长诗《多往颂》(三都等地苗族则将此同一主题且内容相同的这首苗语歌称为《媜坲与髹釉》)讲述的是天上的仙女“多往颂”(丹寨部分地区用此名称,而三都等其他大部分苗族地区则用“媜坲”这个名称)因看到民间的单身男性“阿祥贡”(三都等其他大部分苗族地区则用“髹釉”这个名称)在自己的稻田里养有鲤鱼,其他水生物如鱼鳅、黄鳝、螺蛳、虾子、香菜等在水稻下伴生的多种动植物也十分丰富,“多往颂”只顾取乐捕捉和采摘,没有顾及到把那些尚未收割的水稻给践踏弄坏了,于是“阿祥贡”误认为是本村的媳妇姑娘们弄坏的,去找她们论理,这些妇女们也不示弱,但为了证明她们自身的清白,大家相约在月夜当空的夜晚躲在田埂边去看个究竟,这才发现是天女下凡来捕鱼捞虾,是她把“阿祥贡”家田里的稻谷给弄坏的。
她们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给“阿祥贡”后,“阿祥贡”在夜里也躲在田埂边,等天上的仙女“多往颂”下来捕鱼捞虾时,及时地将她抓住。
经过一番说明之后,“多往颂”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对,便决定留下来嫁给“阿祥贡”做妻子,双方经过种种磨难之后,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7]。
这首苗语歌说明,早在远古时代,苗族人就已经懂得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了。
三、“稻田养鱼”传统与苗族“吃新节”的生态文化关系“吃新节”是贵州南部地区苗族中每年一度较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当地苗语称为nongdgiadhvib,翻译成汉语即有“吃新饭”、“吃新米饭”等意思。
“吃新节”的一个重要仪式是必须要有鲤鱼、糯米饭、米酒等作为祭祀品敬供祖先,而且要求所用的鲤鱼必须是稻田里养殖出来的鱼才被认为是健康的,这样的鱼用在祭祀中先祖的亡灵才能接受。
鲤鱼在苗族的民俗意蕴中具有繁殖旺盛的多子多女的文化象征。
无论是接亲嫁女、丧葬仪式还是节庆祭祖,稻田里养殖的鲤鱼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
“吃新节”是在每年秋收前后的“龙”日里举行的,“龙”在苗族的原始思维观念中属于水生动物,与鲤鱼同性。
在有水的日子里祭祀祖先,丰富的水源不仅可以养殖那些用来祭祀的鲤鱼,也可以种植水稻,使稻谷能够增产。
鲤鱼是家庭中人丁兴旺的象征,稻谷是祖神灵魂的寄寓所,在稻田里养殖鲤鱼就像一个家庭中人神和谐共处一样:祖神护佑每年种植的粮食丰收增产、人丁兴旺,而在丰收之后则要对祖先神进行感恩,要把丰收的祭品拿出来敬供祖先神———“吃新节”也正是基于此种道德理念而形成的,并代代相传,延习至今。
这种来源于农耕生产的文化习俗,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构建和谐关系的思维模式,也是苗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生态文化特点。
四、“稻田养鱼”的传统生计方式为苗族农业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撑从考古学、民族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和物种基因遗传等多重证据的论证中我们就可看出,“稻田养鱼”的传统生计方式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早在远孟学华等: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稻田养鱼习俗与传统稻作文化关系探微□15□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古以前就已经存在。
在苗语的三大方言中对种植水稻的稻田称谓是一致的,属于同源词,即湘西方言区读为las、黔东方言区读为lix、川黔滇方言(以川黔滇次方言为代表)读为lax,这与汉语中称为“田”、侗语称为yav、布依语称为naz等是完全不同的[8],这是苗族对于开垦水田进行水稻种植已经具有久远历史的一个重要明证。
在贵州南部地区的苗族村寨中,除大量的口述史歌中唱述有篇幅较多的“稻田养鱼”的内容外,从日常生活中丰富的苗语农谚中我们也可窥视到苗族的这种稻田养鱼习俗在人们的口传文化中的反映。
如:1.Vutlixjefvutyib,vutebjefvutnail.好田秧苗壮,好水鱼儿肥。
2.Vuthniubjefvutnail,vutyibjefvutnongl.好种才好鱼,好秧粮满仓。
3.Niangbebjefhxangdnail,vutlixjefhxangdgiad.好水才能养肥鱼,好田才使粮丰收。
类似上述的这些口传文化还有很多,这些事实说明,稻田养鱼习俗不仅与苗族的传统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苗族的乡村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文化范式。
这些丰富的资料不仅为我们研究人类文明科技史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我们研究苗族农业发展史乃至于苗族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可以值得借鉴的文献史料支撑。
参考文献:[1]杨昌雄.概述苗族稻田养鱼史及其发展趋势[J].古今农业,1989(1):124.[2]吴曙光.楚民族论[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76.[3]贵州省都匀市史志编纂委员会.都匀市志(下)[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803—804.[4]杨昌雄.苗族稻田养鱼考[J].农业考古,1984(2):217—218.[5]杨昌雄.贵州苗族的稻田养鱼[J].贵州地方志通讯,1984(5):34.[6]郑宇秀,牛利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35.[7]李天云.多往颂[A].丹寨苗歌选[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74.[8]李锦平.苗族语言与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75.[责任编辑:丹涪]16第30卷第1期137Symbols of Consciousness of Multinational State under Chieftain System inSouthwestern China in Ming DynastyXIE Guo-xian(SchoolforNationalities,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Hubei443002,China)Abstract:Undertheleadershipofeachoftheirchieftains,ethnicgroupsinthesouthwestinMingDynastyparticipated,tovariousdegrees,inthenationalaffairs.Whilekeepingtheconsciousnessoftheirownethnicgroups,theyalsodisplayedtheconsciousnessofmultinationalstate.Payingtribute,goingonmilitaryexpedition,andshowingrespecttoimperialsealcouldbeconsideredastheconcreteactionssymbolizingtheconsciousnessofmultinationalstate,thefirsttwoindicatingthestate’sadministrationoftheethnicgroupsaswellastheirloyaltytothestatewhilethethirdembodyingtheiridentitywiththenationalauthority.Key words:MingDynasty;ethnicgroupsinthesouthwest;consciousnessofmultinationalstate;symbolsChieftain Domination and the Harmony and Trust among Ethnic Groups inthe Wujiang River Valley--An Investigation of Chieftains of ShizhuZHU Guo-chao(Yangtze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8100,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localpowerinthelowerreachoftheWujiangRivervalleyduringtheperiodofchieftainsystem,chieftainsofShizhuruledtheareaforover800years,duringwhichtheyproperlyhandledtheircomplexrelationshipswiththecentralgovernment,withotherchieftainsandwiththepeopleundertheirjurisdiction,contributingtothesocialstability,promotingeconomicdevelopmentandhelpingtheformationofharmonioussituationoftrustamongethnicgroups.Theformationoftheethnicrelationshipsandtherulesprovidesuswithhistoricalexperienceforhandlingtoday’sethnicrelationships,andpromotingharmoniousethnictrustandthestabledevelopmentofethnicareas,which,asprovedbyhistory,arepreconditionedbyproperlyhandlingandbalancinginterests,rights,anddevelopmentofeachethnicgroup.Key words:chieftainsofSizhu;harmonyandtrustamongethnicgroups;ethnicrelationship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ao People’s Fish Culture in Paddy Field and the Traditional Rice Culture in Southern GuizhouMENG Xue-hua1,WU Zheng-biao2(1.DepartmentofEducationScience,Qiannan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558000;2.SchoolforNationalities,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Qiannan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558000;2.SchoolforNationalities,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Hubei443002,China)Abstract:FishcultureinpaddyfieldisauniquemeansofmakinglivinginthefarminghistoryandanimportantpartofMiaopeople’sagriculturalcivilization.Historicaltextureresearchesrevealthatthisfarmingculturecameintobeingover3,000yearsago.Fromtheperspectivesofmaterialbasisofculturalinheritance,thetraditionofdevelopingbiologicalvarieties,andtherelationshipsbetweenlivelihoodparadigmoffishcultureinpaddyfieldandfestivalcultureaswellastheculturalcomponentsoflanguage,thewriterofthisarticlemakesapreliminaryanalysisandexplorationoftherelationshipsbetweenMiaoPeople’sfishcultureinpaddyfieldandthetraditionalricecultureinsouthernGuizhouProvince,inthehopeofprovidingcorrespondinghistoricalcluesandliteraturesupport.Key words:Miaopeople;fishinpaddyfield;farming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