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所有地貌知识点总结

所有地貌知识点总结

所有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典型地貌和分析其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

表面形态,是地貌才能变成地貌科学。它主要研究与表地形象和起要的地质体系,包括地

形的地面特点包括它的地形,河道的地表特征,地层学上的地貌,山着等。然而,地貌学

仅仅研究地表现象,不包括本质和内部,也就是说地貌学是地学基础地理和它的背身工业。

地貌学主要研究地球地表形态的一门自然地理学分支。它是在大自然工程地表地壳地水源

地表推重力地理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历形态的理论和实际地形。它既包含地表形态的特点

与异形,又包括地面地历发育及区域格局的日女对议。地貌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地表形态学的地质成因与地表特性

地表河洛地形面貌与形成过程

地动地形与地表地形地质

地表地形地面的地学影响不作考

地需地形和古地地形

酸性地貌学

大陆陆地地地形

对象地貌学

海洋陆地地形学

流域地质地形

地形的地面特点和地面地形的地理学

地形学地念装与防御

地学地质学对于地质的说明

地质学对地质上地形的表现地形学理论和环境

地表形态理论上生生物地表地形学包括地表地形的地理因素,地表地形的地理影响,大地

区地域形态的发展,和地区的期朋未来地形的发展前景。

地貌遍及于岛屿地形山区地貌场地地质草原沙漠地貌海表地形地理划界地表特征

地貌科学的发展历程

地貌学的发展过程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特征的认识与阐述,是体现地貌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演变的。人们对于地貌的认识与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的地貌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具体而言,在狭窄意义下,地貌学是近代充分利用物化性地时被范地形成唯物地科学的学的

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复习提纲

一、大陆与大洋形态及地壳性质差异的成因

地壳均衡说

英国学者普拉特和艾里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引力研究之后,同时用均衡理论来解释地形的高低差别问题,但观点各异。

(1)普拉特的地壳质量均衡机制

普拉特假设地壳之下有一个平坦的均衡面,此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不等,但沿铅垂方向上其总质量是一致的,为保持均衡,密度小的地段,地势要高,反之地势就低。形态高差是地壳岩石密度不同的表现。

(2)艾里的地壳质量补偿机制

艾里则认为均衡面不是一个平坦面,而是一个起伏面;该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是相等的,体积大的地段地势就高,均衡面的深度也大,即高大山脉有插入地幔的深根,得到地幔的补偿较小;而平原地壳虽薄,但得到埋藏较浅密度较大的地幔的质量补偿,均衡面的深度亦小。

(3)普拉特 + 艾里 = 地壳均衡理论

后来地震资料表明,实际情况应当是普拉特和艾里二种观点的综合,即地壳下的均衡面是有起伏的,不同地段的地壳物质密度也是不均的,要保持陆壳与洋壳的均衡,陆壳得用较大的厚度来弥补密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洋壳则以密度大来补偿厚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由此可见,二种地壳分别用厚度或密度来取得均衡的,并由此而造高起的大陆和低陷的大洋。

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陆壳性质,但厚度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大陆边缘的宽度变化较大,大陆边缘上沉积了大量的陆源和海洋的沉积物,形成平坦的浅海大陆架和坡度较大的大陆坡。

根据新生代板块运动的特征和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两大类型:

(一)、稳定的大陆边缘

1.分布:稳定的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两侧的大陆边缘。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

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

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

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而在地球表面上

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岩

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

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的内部结构

- 地球的大地形

2.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 四季变化的原因

- 白昼和黑夜的原因

3. 气候和气象

-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 气压和风系

- 降水和云彩

4. 水文地理

- 水文循环

- 湖泊和河流

- 海洋和海洋地理

5. 土壤和植被

-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 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

- 土壤和植被对人类的影响

6. 自然灾害

- 地震和火山

- 飓风和台风

- 洪水和干旱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地理

- 人口数量和分布

- 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2. 经济地理

- 农业和农业地理

- 工业和工业地理

- 贸易和交通

3. 城市地理

- 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 城市规模和功能

- 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4. 文化地理

- 语言和宗教

- 传统和现代文化

-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5. 政治地理

- 国家和政治地理

- 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和国际组织6. 人文环境问题

- 污染和资源消耗

- 能源和环境保护

-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地理工具和技术

1. 地图和地图投影

- 地图的类型和用途

- 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

- 制图和测量技术

2.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 卫星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 数字地球和虚拟地理

3. 地理实验和调查

- 地理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 地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 地理模拟和预测

四、地理与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

地貌学-知识点汇总(终极版)

地貌学-知识点汇总(终极版)
流水破坏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叫流水的侵蚀作用。垂直侵蚀、向源侵蚀、侧向侵蚀 2. 列举河床侵蚀和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岩槛、壶穴、深槽 堆积地貌:边滩、心滩和沙洲 3. 河谷要素 河床、河漫滩、谷坡 4. 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特征 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 有时阶地面上残 留极薄层河流冲积 物。它多发育在 河谷上游及山区 河谷中,在不
戴宏坤,韩鹏圆,袁亮.
第一章:绪论 要点:
1.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 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 貌发育演化规律 以及地貌的内部结 构及地貌的空间 分布规律,并根 据地貌发育演 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 的学科。第四纪地质研究 内容:地层、古 气候、生物、海平 面变化、新构造 运动等。认识第 四纪沉积物的 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和对比,拟定第 四纪地质年代表。 研究第四纪环境 ,包括地壳运动 的特征、气候 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 史,并由此产生 一系列分支学科: 新构造运动学、 古冰川学、第四 纪古地理学、 古人类学等。
戴宏坤,韩鹏圆,袁亮.
太长的河段中,高度比较稳定。这类阶地的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不同的岩层而成,故称为侵蚀阶地。 堆积阶地:阶地全由河流 冲积物所组成, 一般在河流的中下 游最为常见。堆 积阶根据多级阶 地之间的接触 关系,还可分为上叠阶地 、内叠阶地等。 上叠阶地是新阶地 的冲积层完全叠 置在老阶地的冲 积层之上,后 期河流下切的深度未达到 先期河流的谷底 。内叠阶地是新阶 地的冲积层套在 老阶地冲积层之 内,各次河流 下切的深度均达到原来的谷底。 基座阶地: 阶地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它是由于河流下切的深度超过了原冲 积层的厚度,切到基岩内部而形成的。它分布于新构造运动上升显著的山区。 埋藏阶地: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冲积物覆盖埋人地下,就成为埋藏阶地,这种阶地不显露于地面。 嵌入阶地:阶面和阶坡都 由冲积物组成, 不同时代的冲积物 成嵌入式切割接 触低阶地阶面高 于高阶地基座 面。 5. 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 河漫滩在沉积上具有二元 结构的特点,上 部为细粒的河漫滩 相堆积,如粘土 及粉沙等,是洪 水泛滥期的堆 积,故河漫滩又有泛滥平 原之称;下部为 粗粒的河床相堆积 物,如砾石、卵 石和粗沙,代表 河床侧向移动 过程中的产物。 6. 冲沟的发育阶段和特征 细沟阶段、切沟阶段、冲沟阶段、坳沟阶段(73 页) 7.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主要区别 冲洪积物: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分选性差 ④磨圆度较低 ⑤层理不发育 ⑥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坡积物: ①不具分带现象 ②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积扇的结构 及沉积物特征 8. 三角洲的形态类型 扇形、鸟爪形、尖头(鸟嘴)形、港湾形、弓形、舌形

地理新高考选修知识点归纳

地理新高考选修知识点归纳

地理新高考选修知识点归纳

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在新高考中被列为选修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规划选择地理作为自己的选修科目。下面将对地理新高考选修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1. 自然地理

1.1 构造地理学

构造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板块边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等知识点。

1.2 地貌学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地貌类型和地表过程等。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和地貌发展的过程。

1.3 气候与气候区划

气候与气候区划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大气的结构和运动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学生需要了解气候要素、气候影响因素和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1.4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与水循环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学生需要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

2. 人文地理

2.1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增长等问题。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2.2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2.3 农业地理学

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发展、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农业区位等问题。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农业资源的分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4 工业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发展、产业的布局和工业区位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工业布局的原因和工业区位选择的要素。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en地貌学复习提纲

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

地貌学是介于⾃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门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地貌发育时间

A地表物质--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B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包括内⼒作⽤和外⼒作⽤

C地貌发育时间--地貌形成和发育的阶段性,发⽣--发展--消亡(幼年期)(壮年期)(⽼年期) 3.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

地貌形成的动⼒类型:包括内⼒作⽤和外⼒作⽤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彼此消长、作⽤效果相反;相互作⽤、相互影响的

对地貌的作⽤:A内⼒:加⼤地表起伏;地表⼀些巨型、⼤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作⽤的结果B外⼒:削⾼补低,总趋势是夷平地表(中⼩型地貌,也包括平原⼤型地貌)4.⽓候与地貌的关系。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

(1)⽓候与地貌的关系:⽓候影响外⼒的性质和强度,从⽽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候

(2)地貌分布规律-地貌的地带性

A,以内营⼒作⽤为主的地貌:地貌的分布和⼤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向以及构造线的⾛向都有⼀定的联系。

B,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平分布和沿⼭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5.什么是⽓候地貌与构造地貌?

⽓候地貌:⽓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通⽓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随着不同⽓候区⾃然特征的深⼊研究和数据积累,⽓候地貌从研究某⼀地区的地貌成因和演变,进⽽把⽓候地貌的研究与第四纪古⽓候变迁研究相结合。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征

1.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貌演化三个阶段。在侵蚀作用阶段,河流主要依靠流水的冲刷力和研磨力剥蚀地表,形成峡谷、崖瀑、河谷等地貌特征;在沉积作用阶段,河流则将冲刷下来的物质通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特征;在地貌演化阶段,河流地貌将不断变化,如溶蚀平原、冲积扇收敛、流域坡消失等。

2. 河流地貌的特征

河流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流谷地形、沉积地形、峡谷地貌等。河流谷地形是河道冲刷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如峡谷、V字谷、U字谷等,具有典型的V形、U形河谷。沉积地形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包括洪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等,特点是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峡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如瀑布、深潭、崖壁等,地形陡峭、景色壮观。

二、河流地貌的分类和作用

1. 河流地貌的分类

河流地貌按照地形特征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下切谷地貌、平原河流地貌、冲击河流地貌等。下切谷地貌是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峡谷、V字谷、U字谷等地形;平原河流地貌是河流长期冲积形成的洪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形;冲击河流地貌主要是冲刷作用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区域形成的特殊地貌,如瀑布、深潭等。

2. 河流地貌的作用

河流地貌在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地质方面,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构造和地表运动的重要指示;在水文方面,河流地貌是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运动的重要标志;在气候方面,河流地貌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河流地貌也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貌学考试大纲

地貌学考试大纲

《地貌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二、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三、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考核知识点:

(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2)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考核要求:

1、掌握内容:地貌与地貌学概念、地貌发展的基本规律,地貌学发展简史

2、理解内容: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了解内容: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4、重点及难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内外营力的概念及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章:构造地貌

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

一、地球的形状

二、大陆与洋底

三、全球地貌的形成

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第二节海底构造地貌

一、洋底构造地貌

二、大陆边缘地貌

第三节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二、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三、地质构造地貌

考核知识点:

(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2)地质构造地貌

考核要求:

1、掌握内容:地壳的结构:基本概念;海陆的基本轮廓及其成因;大陆与海洋地貌,地质构造地貌。

2、理解内容:陆地构造地貌和洋底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与成因。

3、了解内容:构造地貌的等级。

4、重点及难点: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一、风化作用和风化壳的概念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与风化壳的剖面特征

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

一、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与主要类型

二、滑坡的概念、滑坡的地貌特征

三、古滑坡的识别

考核知识点:

(1)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壳的剖面特征。

(2)古滑坡的识别标志。

考核要求:

1、掌握内容:风化作用的概念和风化作用的类型,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坡地重力地貌的主要类型。

地质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
岩石的构造可用于判断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环境,并且是 岩石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业
1.全面描述花岗岩的一般特征? 2.比较下列各组岩石
流纹岩 | 安山岩 | 玄武岩 流纹岩 | 粗面岩 | 安山岩 流纹岩 | 花岗岩;伟晶花岗岩 | 花岗岩 花岗岩 | 闪长岩;正长岩 | 闪长岩
实验四 沉积岩的认识
解理
极完全解理 [云母] 完全解理 [方解石] 中等解理 [斜长石] 不完全解理/无解理 [石英、磷灰石]
解理面与晶面的区别? 解理与断口的关系?
断口
断口:矿物受力后成不规则的破裂,呈凹凸不平的破裂面。 根据断口面的形状、平整情况,断口可分为两种:
贝壳状断口→断口面似贝壳,具弯曲同心状条纹[石英] 参差状断口→ 断口面不平坦,高低参差[磷灰石]
X节理

节理(有很多组)
易风化,有土,树长的好(在采石坑旁边)
作业
1.测定学校中轴线的走向,主楼朝向?狮子山的走 向、岩层倾向、倾角?
2.自选点位定点、进行坡度测量,并将测得结果记 录于下表中。
观测点 测定项目 测量结果
3.结合武汉市和狮子山实际,分析地质构造、岩性 对地貌的影响?
实验七 地质图阅读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岩石或矿物碎屑被胶结物胶结起来所形成的岩 石结构,是碎屑岩特有的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一、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

河流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重要的地表水体,在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漫滩、冲击平原等。河流地貌是由河流长期的侵蚀和冲击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是地球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

1. 侵蚀作用:河流通过流水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可以改变地表地貌,形成各种河谷、峡谷

等地貌形态。

2. 运移作用:河流通过水流的运移作用,可以将岩石颗粒、泥沙等物质搬运到远处,形成

沉积层地貌。

3. 沉积作用:河流在流域下游和入海口等地方,会将搬运的各种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各种

河口三角洲、漫滩、冲击平原等地貌形态。

三、河流地貌的分类和特征

1. 河流谷地地貌: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河谷、断崖等地貌形态。

2. 河流平原地貌:由河流沉积形成的冲击平原、漫滩、河口三角洲等地貌形态。

3. 河流洪积地貌:由河流经常泛滥形成的洪积扇、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形态。

4. 河流湖沼地貌:由河流湖泊形成的内流湖泊、湿地、沼泽等地貌形态。

四、河流地貌的地质意义

1. 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重要记录,可以反映地球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地质环

境等信息。

2. 河流地貌是水文地质、沉积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地下水、水文地质、土壤侵蚀

和地貌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河流地貌的保护意义

1. 河流地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保护

和合理利用。

2. 河流地貌是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

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地貌环境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貌环境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貌环境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是在地球发展过程中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作用

而形成的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

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的反映。地貌研究是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在地球

表面上形成的各种地形地貌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包括地形发育的规律、地貌演变的过程、

地貌特征的分类和地貌构造的性质等。地貌环境是地貌和环境的结合体,是地貌学的一个

重要对象,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地貌环境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地貌形成的类型和过程

1. 地貌形成的主要类型

地貌形成的主要类型包括侵蚀地貌、沉积地貌、火山地貌、构造地貌等。其中,侵蚀地貌

是在地表岩石受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河谷、溪谷、峡谷等;沉积地貌是在侵蚀产生的碎

屑物质在沉积作用下而形成的,如冲积扇、湖泊、冰川等;火山地貌是在火山活动作用下

而形成的,如火山口、火山喷发物等;构造地貌是在地壳内部构造活动作用下而形成的,

如断层、褶皱、地块状地貌等。

2. 地貌形成的过程

地貌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等。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构造

活动作用下而形成的,包括构造活动、火山活动、地震活动等;气候作用是指气候因素对

地貌形成的作用,包括风蚀、冰蚀、水蚀等;水文作用是指水文因素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包括河流侵蚀、冰川侵蚀、海岸侵蚀等。

二、地貌演变的规律和特征

1. 地貌演变的规律

地貌演变的规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的规律、能量转化的规律和结构构造的规律。物质循环

的规律是指地球表面岩层物质在地表循环运动和转化的规律,包括侵蚀、沉积、再形成等;能量转化的规律是指太阳能和地球内部能量在地表转化运动的规律,包括热量、动力等;

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内容(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内容(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貌观察的内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用大概念教学和情境教学理念。探索本节知识的大概念“地貌”,创设五桂山游记的情境,利用大量资料展示五桂山的地貌,在观察中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貌的第二节内容,通过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地貌的知识;第二节则进一步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本知识点重点在地貌观察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利用地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尤其是对交通建设,农业耕作等。课本中

出现的等高线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复习初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拓展。

三、课标分析与核心素养

主要面对高一的学生,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已经学习过有关地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但大部分学生都在城市生活,对自然的地

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理解各种地貌特征会有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2、理解常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课前准备

教学 PPT 课件;中山市五桂山的大量实景图片、地图、视频资料;利用图新地球软件制作的中山五桂山附近地形图。利用 global mapper 软件制作的五桂山狮头山附近实景图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等。

七、教学思路

本知识点的思路是创设情境畅游五桂山——地貌观察内容之一高度——地貌观察内容之二坡度——地貌观察内容之三坡向。

八、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航拍中山之五桂山》视频素材

【自主学习】

五桂山的地貌千姿百态,我们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呢?请大家用三分钟自主学习课本P77页,思考以下问题:地貌观察主要观察哪些内容?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是高度和坡度。【问题呈现1】

高中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包括由地质、气候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本文将对高中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

1.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盆地、峡谷、河流、湖泊、沙漠、海岸等。这些地貌形态受地质、气候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2. 地貌的形成因素

地貌形态的形成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是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气候和水文是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而生物和人类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貌的演变过程。

3. 地貌的分类

根据地貌形态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地貌可以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湖泊、海岸等多种类型。不同地貌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二、地貌的形成过程

1. 地质过程

地质过程是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包括岩石的构造变形、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等现象。这些地质过程会导致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2. 气候过程

气候过程是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现象。这些气候过程会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各种地貌形态。

3. 水文过程

水文过程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河流侵蚀、湖泊淤积、海岸侵蚀等现象。这些水文过程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形成特定的地貌形态。

4. 生物作用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知识点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知识点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的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的概念:是指约2.4百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1.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4.顺地质构造地貌与逆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称逆地质构造地貌。

夷平面: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的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减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地形。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和残积物同义。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

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倒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耀、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裂和分解,形成大小别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倒塌:歪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挪移,称为倒塌。

倒塌堆积地貌:沿歪坡倒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非常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P11页图

4.滑坡:歪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妨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

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具延续的螺旋形向前挪移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集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淌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挪

移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领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

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以下的作用力。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

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的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

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

第二章坡地地貌

1)风化作用:露地表的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

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

2)崩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

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因素;人为因素:开挖

3)倒石堆的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

4)滑坡及影响因素: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人为因素

5)滑坡的作用力:

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的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

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降低,称为坡面水流侵蚀。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

第三章河流地貌

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

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

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

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

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

5)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

7)洪积扇的结构:洪积扇的结构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

8)三角洲与三角湾:

三角洲: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一很快的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叫三角湾

9)河流阶地的成因:具有较宽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

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的高地

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

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

12)河流地貌的发育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平衡

阶段,称壮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称老年阶段

第四章岩溶地貌

1)岩溶水的分带:

垂直循环带、过度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

2)溶沟与石芽: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的溶蚀地貌,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

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

3)干谷、盲谷和伏流:

干谷:是岩区的干涸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岩溶水的水平循环带下降,或上游河道水流流入落水洞成为地下洞,原有由地下水喝上游河道补给的河流失去了水源,因而变成干谷

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方又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为盲谷

伏流:转入底下的河流暗流段,叫伏流

4)峰林和峰丛:

峰丛:峰丛是由上部为耸立的锥形山峰和下部相连的基座组成的石灰岩山峰群

峰林:高耸林立的散布石灰岩山峰的组合

5)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6)岩溶地貌的发育阶段性:幼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段、老年期阶段

第五章冰川地貌

1)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限,称为雪线

影响因素:温度、降水量、地形

2)冰川冰的形成过程: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雪粒,再由雪粒变成冰川冰,最后形

成冰川

3)冰川的类型: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气候冰川和大陆性

气候冰川2.按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

4)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斗: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地。

刃脊: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

角峰: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角峰

5)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

故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6)终碛堤与鼓丘:

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

7)常见的冰川地貌:冰蚀、冰碛、冰水堆积地貌

第六章冻土地貌

1)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季节冻土:冬季土层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叫~

多年冻土:多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或至少连续3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称为~

2)活动层: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叫~

3)影响多年冻土厚度的因素:1.气候影响:大陆性半干气候较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

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发展,因而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南界(北纬47°)比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北美冻土南界(北纬52°)要更南一些,另外,在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厚度比海洋性气候区的要大

2.岩性的影响:砂土导热率高,易透水,不利于冻土形成,黏土导热率低,不易透水,

有利于冻土形成,泥炭的导热率最低,最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在连续冻土带,往往在超市黏土区的永冻层顶面埋深比砂砾石区的要浅,厚度比砂砾区的也要大,在不连续冻土带,泥炭黏土组成的地区往往发育许多岛状冻土3.坡向和坡度的影响: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手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余阴坡,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4.植被和雪盖的影响:冬季,植被和雪盖阻碍土壤热量散失,夏季,植被和雪盖减少地面受热,因此,在有雪盖和植被的地区,地面年温差小。

4)冻土的热状态剖面图与地温年变化深度:

5)石环的形成过程:石环是由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

冻土地貌,石环是冻土中颗粒大小混杂的松散砂砾层,由于饱含水分,经频繁的冻融交替,产生物质分异形成的,过程:活动层中的大小混杂的砂砾,冬季先从地面冻结,砂砾层空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地面和砂砾层中的砾石一起被抬高,砾石下部尚未冻结而出现空隙,砂土填入或水深入形成冰透镜体,夏季,活动层上部解冻,由于砾石和砂土的导热率不同,砂土中的冰先融化,地面逐渐回降到原来位置,但砾石下部仍未冻结状态,这时一些大颗粒碎石或砾石却比周围含水砂土位置相对升高,等砾石下部冰开始融化时,砾石周围的砂土向砾石下部移动,填垫在砾石下部,当活动层全部融化后,砾石却相对抬升了一段距离,在这种冻融过程反复作用下,打的石块就逐渐被顶托到地面

除上述垂直方向的冻融迁移外,还有水平方向的迁移。水平方向的迁移是在活动层上部和地表进行的,在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中,冻结是体积膨胀要比含水较少的粗粒碎石层的大,结果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就形成一个微微向上凸起的膨胀中心,分布在表层的砾石从膨胀中心向四周移动,解冻时,由于砾石和含水砂土的导热率不同,先融化的细粒砂土回到原来的位置,填充了融化后的空隙,等到砾石下部也融化时,砾石则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凸出在地面上,则向四周较低的部位移动,最后形成以砾石和碎石为边缘的石环

6)冻土发育的空间差异:冻土发育不仅要有一定的低温,而且还与一定湿度有关,因此,

处在同一低温条件下,由于湿度的不同,冻土地貌发育的程度在空间上也不一样

第七章荒漠地貌

1)风的搬运作用: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不同形式和不同距离的位移,称

为~

2)风积物的特点:1.颗粒粒径一般只限于1mm以下2.风机无的粒度均一,比湖沙、河流

沙河海滨沙的分选都好3.风成沙的磨圆度高4.沙粒表面有许多凹坑,这时沙粒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撞击形而成,这种现象只限于大沙粒小于0.1mm的颗粒这种现象不明显5.有些石英砂表面有溶蚀痕迹和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沉积物,6.风成沙一般以石英为主,有少量长石和各种重矿物如角闪石、绿帘石等,容易磨损的矿物经风搬运大都磨成更小的颗粒被吹扬到更原地地方,如云母在风成沙中很少见到

3)雅丹: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