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学案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一、教案背景和概述在当今社会,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给地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将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方法和实验步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3.了解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步骤。

2.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

2.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的了解。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装置、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药品。

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实验服装和安全设备。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和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的兴趣和思考。

2.教师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和制取的意义。

第二步: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CO2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2.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和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

第三步: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1.教师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操作演示,展示实验装置和需要使用的药品。

2.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第四步:实验操作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操作,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操作安全和正确。

第五步: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15分钟)1.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和性质变化。

2.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对制取二氧化碳的效果和方法进行评价。

第六步:实验结果讲解和总结(15分钟)1.学生代表报告实验结果和观察情况,展示实验数据和记录。

二氧化碳制取学案

二氧化碳制取学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能设计和组装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知道二氧化碳的收集、检验、验满方法。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法:
(1)选择适当的反应(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制取并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及科学方法的掌握。

2、难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学习过程:
[问题讨论]: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应原理及所用药品
小结: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__。

三实验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课后作业:刚才实验中我们发现二氧化碳收集满了但反应仍然经行这样浪费药品为此你有什么方法吗?并请你思考其他制二氧化碳装置优缺点。

初中科学制备二氧化碳教案

初中科学制备二氧化碳教案

初中科学制备二氧化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收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操作。

2.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集气瓶、水槽、石灰水等。

2. 实验试剂: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性质。

2. 提问:如何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二、实验演示(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2.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a. 在烧杯中放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b. 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c. 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导入集气瓶中。

d. 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倒入水槽中,观察气泡冒出。

3. 解释实验原理: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三、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a.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变浑浊。

b.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水的酸碱性变化。

2. 解释实验现象: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性质。

2. 学生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

3. 学生能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在实验中运用科学思维。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案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操作步骤。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碳酸氢钠、盐酸、烧杯、碘酸钾(或碘液和氯酸钠溶液)、试管、试管架、玻璃水槽等。

2.准备适量的教学资源:教科书、PPT、实验报告范例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二氧化碳的制取 (约10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PPT,简要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来源,如燃烧、呼吸和化石燃料燃烧等。

2.讨论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的重要性的思考。

Step 2: 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演示 (约15分钟)1.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

2.实验步骤:a.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b.将盐酸缓慢加入烧杯中,观察其反应产生的气体。

c.用试管收集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观察气体的性质。

Step 3: 学生实验操作 (约3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2.每个小组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制定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材料。

3.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Step 4: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约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和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解答。

Step 5: 结束和评估1.教师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强调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重要性。

2.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分析讨论等内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报告,评估学生对于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制取方法和应用。

2.探讨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二氧化碳的可持续利用和减排技术。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教案标题: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2.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3. 理解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无色、无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3. 二氧化碳的应用:食品和饮料工业、消防灭火、植物光合作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二氧化碳的概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二氧化碳是什么以及它的一些基本性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如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物理方法(如液化空气法)和生物方法(如呼吸作用)。

2. 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如无色、无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可以选择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演示。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让他们亲自体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将蜡烛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燃烧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如食品和饮料工业、消防灭火、植物光合作用等。

2. 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性质和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相关教材、完成练习题或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应用与环境问题的短文。

教学辅助工具:1. 实验器材:试管、燃烧器、蜡烛等;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实验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对于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理解程度;4. 作文评分:评估学生对于二氧化碳应用与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市级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市级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市级
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制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3.掌握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1.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步骤。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2.理论讲解(20分钟)
2.1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易溶于水,能维持火焰、使用干
冰等。

2.2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石灰石加热分解等。

3.实验操作(50分钟)
3.1实验前准备: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如量筒、分液漏斗、试管、硫酸、碳酸氢钠等。

3.2实验步骤:
步骤1:将适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
步骤2:将试管倾斜放入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步骤3:用玻璃棒搅拌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4: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步骤5:观察实验产生的气体特点。

4.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
5.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
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践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设计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
目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中。

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实践操作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并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取、碳酸氢钠与碱反应制取、化石燃料燃烧制取等。

本实验采用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烧杯2. 漏斗3. 气球4. 碳酸氢钠5. 稀硫酸四、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取装置的搭建1. 将烧杯放在桌面上,将漏斗倒置于烧杯内,确保漏斗的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

2. 在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步骤二:实验操作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然后将烧杯放置在漏斗下方。

2. 观察烧杯内的反应现象,同时将气球套在漏斗的口上。

步骤三:实验观察和分析1. 随着稀硫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进行,烧杯内会产生气泡,并且气体会逐渐充满气球。

2. 实验结束后,可以观察到气球内充满了一种无色气体,这就是二氧化碳。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其存储在气球中观察。

实验中的反应原理是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发生酸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碳酸氢钠与碱反应制取、化石燃料燃烧制取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酸碱溅到皮肤或眼睛,防止发生意外。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加深了对二氧化碳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烧杯、漏斗等基本实验器材,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讨论:为什么这个反应不用浓盐酸?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为什么不用硫酸钠?答: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因为硫酸钙微溶,会覆盖在反应物上,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所以不用稀硫酸。

因为硫酸钠是粉末状,与盐酸反应速度太快。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答案: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

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B.广口瓶C.酒精灯D.集气瓶2.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3.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有关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H2等气体 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C.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了连通器 D.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主要原因是防止添加液体时液体飞溅4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丙的表达式为:甲(固)+ 乙(固)==丙↑+ 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应选下列何种装置和收集方法A.制H2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B 高锰酸钾制O2装置和向上排气法C 高锰酸钾制O2装置和向下排气法D 高锰酸钾制O2装置和排水法收集5.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CO2的实验室制法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学会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前预习】
1.实验室是如何制取O2的?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时发生装置有何不同?为什么能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一、药品的选择:
1.原则:⑴药品来源广,价廉;⑵反应条件、装置、操作简单;⑶产气速率适中,容易收集气体;⑷纯度高;⑸安全、无污染或污染小等等。

2.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HCl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

②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③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快,难以控制。

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状态
气体发生装置 ________________
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空气大:_______________
气体的密度
气体收集装置比空气小:______________
气体的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
2.CO2的实验室制法
⑴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发生装置:选用H2O2制取O2相同的发生装置
⑶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
⑷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

②加(先加,再加)。

③装置制取CO2并验满。

⑸验满:用______________,放在集气瓶______,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检验:将制得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若_______,则是CO2。

■制取CO2注意事项
①应事先直接加入锥形瓶中;②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加入;
③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
④锥形瓶中的导气管不应伸入反应液面以下,应为宜;
⑤伸入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口应位于集气瓶,而不应位于集气瓶。

■比较CO2和O2的制取
2
煅烧石灰石:
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⑴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⑵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⑷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