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

07-08-1《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2007年11月25日赵雅玲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一、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二、应掌握的知识点1.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及其地位。

2.国际分工的形式:(1)按劳动本身特点分类(2)按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

3.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一、重要概念经济全球化二、重要知识点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其成因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金融货币投资市场全球化(2)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组织类型、作用及影响3.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作用。

4.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及反全球化运动。

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一、重要概念曼哈顿计划尤里卡计划产业结构软化二、重要知识点1.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2.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结构的变化,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3.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

第四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一、重要概念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二、重要知识点1.人力资源与人口的联系与区别2.人口过快增长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人口老龄化问题。

3.电力工业:核能发电4.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自然资源退化、粮食危机加深、生态环境恶化5.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一、重要概念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二、重要知识点1.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目的与构成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3.新贸易保护主义:起源、动机和目的;方式;根源及其影响;与传统贸易保护手段、与自由贸易的关系。

4的基本原则、积极作用及其局限5的运行机制6面临的挑战和前景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一、重要概念国际直接投资企业跨国并购国际战略联盟二、重要知识点1.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2.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控制产权程度、控制方式、投资企业间国际分工方式。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2.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特点有:(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3.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以及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一般由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价值指标,也就是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另一个就是就业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

5.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农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6.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

7.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制度下,货币数量的增长持续地快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长,因此,伴随着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或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的两大标志,一是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必须过快增长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所必须的货币总量;二是整个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8.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主要章节:第二篇世界经济的运动与协调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第八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名词解释:2个特里芬难题简述题:1个影响国际投资的因素(举出例子)图形分析题:1个论述题:1个跨国公司的理论(图形自己画)材料分析题:1个重要考点:一、“特里芬难题”1.“特里芬难题”的含义: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

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

2. “特里芬难题”的告诫:“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人“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

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其实质道理是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会一样。

这一揽子货币安排有什么问题呢?将通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来讲述这一问题: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粮食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担着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要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

然而这两个问题,信心和清偿力却是有矛盾的,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会出现信心危机。

原因在于,美国要持续不断地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只能让自己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赤字,由此留下的“大窟窿”,惟一的填补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现钞。

这无异于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美元越来越多;然而另一方面,收支赤字却意味着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由于别国的兑换而减少。

大学世界经济学复习纲要

大学世界经济学复习纲要

大学世界经济学复习纲要第一篇:大学世界经济学复习纲要名词解释:⒈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生产国际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金融自由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等经济纽带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超越民族、国界的一种经济体系。

⒉产业结构软化:三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与资源投入被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投入逐渐取代的过程。

⒑当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⑴全球资本的流动速度加快,波动性大,私人资本占国际资本流动的比例增大。

⑵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

⑶银行兼并风起云涌。

⑷跨国银行业务综合化。

⑸金融体制趋同化。

⒊贸易条件: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

⒋自由贸易政策: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⒌国际直接投资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对境外投资,并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生产性活动的一种投资方式。

⒍跨国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拥有相互联系的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间货币关系的总和。

体现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资金流动及债权债务关系清算所设计的规则和秩序。

⒏世界经济格局: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⒐区域经济合作:特定区域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谋求区域内商品和要素流动的自由化、通过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签订条约、协议,在经纪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⒑经济全球化: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简答题:⒈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⑴世界经济及其基本单位。

⑵国际经济联系。

⑶世界经济整体。

⒉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⑴科学技术集群出现,各科学技术群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加强。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名词解释1、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国际分工从单纯的市场调节到有组织的协调。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2、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

3、世界市场体制世界市场体制是在国际经济法基础上世界各国认同的国际交易和要素跨国流动的规则体系或行为规范体系。

世界市场体制是国际经济条约和国际经济惯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经济规范演变与世界市场发展共同决定世界市场体制的变动。

4、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具有减排效果的项目,获得一定的减排指标,可算作其在议定书下减排承诺的一部分。

5、比较优势陷阱PPT C3 P7比较优势陷阱是特指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长期化(尤其是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结果。

6、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核心的双挂钩体系。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IMF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

7、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Jamica Agreement)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定相继崩溃之后,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定。

1978年4月生效。

8、莱茵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引导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有效的竞争秩序、有限的政府干预、经济民主与社会公平。

引导企业走向公平,注重公平9、安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监管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公平竞争、政府调控、保障制度。

实行自由的企业政策,注重效率。

10、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将原先用于描述收入不均等程度与发展阶段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环境问题,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一、(1)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包括: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

(2)世界经济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3)概念区别:国别经济强调民族国家,国际经济强调国家之间的联系,世界经济强调联系之后形成的整体。

二、世界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一)国家三要素理论:领土、人民、合法的政治权力(政府);(二)跨国公司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三)国际组织IOs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世行、IMF、WTO等。

①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主要职能是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③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三、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萌芽: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3、地理大发现(二)初步形成: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2.产业革命、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三)最终形成:1.第二次科技革命、2.生产关系变化(资本的集中和积聚)四、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与现状: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国际分工深刻变化;3、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5、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国际协调机制加强:WTO、GATT、IMF出现并发挥作用;8、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欧共体、APEC、北美自贸区;9、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一超多强;10、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重点

牙买加体系:1.汇率安排多样化2.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元化3.扩大基金份额,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4.并不是对布雷顿森体系的彻底否定,而否定的是布雷顿森体系中的双挂钩制度,但保留和加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二)1.按组织形式或层次的不同:a.特惠关税区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e.经济货币同盟2.按组织形式的动因差异:a.以产业内部分工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组织b.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c.以南北合作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3.按一体化所涉及范围:a.部门一体化b.全盘一体化4.按经济发展水平:a.垂直一体化 b.水平一体化。

(三)理论:仅取消了本区域内生产的商品的贸易壁垒,而且对集团外国家和地区逐步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则通过共a.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b.禁止具有与关税同等效力的捐税;c.取消数量限制;d.禁止具有与数量限制同等效力的措施。

外部机制:是指共同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实施共同的海关税则。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a.贸易创造效应: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

b.贸易转移效应: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

关税同盟产生的动态效应:a.关税同盟的建立使成员国间的市场竞争加剧,专业化分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使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b.成员国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转换,自由市场扩大,从而使成员国获取转移与规模经济效益c.市场的扩大、投资环境的大大改善,会吸引成员国厂商扩大投资,也能吸引非成员国的资本向同盟成员国转移d.由于生产要素可在成员国间自由移动,市场趋于统一并且竞争加剧,投资规模扩大,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的扩大,技术进步提高,加速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new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new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

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2、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3、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4、发达国家经济:是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

5、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战后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这个图景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变动发展并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6、贸易转移效应:由于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非成员较低成本的进口,而以提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地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较低价产品,增加了开支,减少了福利;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

由于这种转移有利于低效率者,使资源不能有效的分配和利用,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

7、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开始的时期。

通常由四个阶段组成,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8、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它开辟了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9、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出题形式及复习提纲
一、出题形式
1、选择题(20道,40分)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简答,共三题,40分)
3、分析论述题(20分)
二、复习要点
1、概念术语
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工场手工业两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
2、总复习思考题
(1)地理大发现引起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阶层分化及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所起的作用(2)简要说明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的作用
(3)为什么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及其世界意义(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奠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作用?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5)试分析苏联建国初期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及其政策,评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6)如何看待公有制和私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转化?如何看待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世界经济概论的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概论的复习提纲

(七)世界经济中的金融联系与国际货币体 系经济学
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 金本位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人 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掌握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及收益与风险、国际货币 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与 主要内容以及不足、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特 点及不足、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了解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金本位制的相关内容 等。
(六)世界经济中的贸易联系与国际贸易政策的经 济学 主要内容包括战后世界经济中贸易联系的特点、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国际贸易政策的双层 博弈框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多边贸 易体制的发展。 掌握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及相应的政策主张、贸 易政策的非中性以及利益分布、金融危机或者后 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多边贸易体制 的主要内容及趋势。 了解战后贸易联系的基本特点、贸易政策与理论 的演变历程、WTO框架。
(一)绪论
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经济内涵、世界经济的形成与 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世界经济研 究对象与方法、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主要意义。 掌握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 的假设。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
(二)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经济的增长历程、解密世界经 济的持续增长、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 的影响 、 中国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等。 掌握历程中的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以及大分 流表现以及原因,科技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 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 响,李约瑟之谜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借鉴等。 了解战前的科技革命的内容、全要素生产率等。
(九)地缘经济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主要内容包括地缘经济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概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国际经济一 体化的背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国际经济 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的自贸区战略等。 掌握地缘经济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概念、 动态与静态效应、各大洲的实践以及对中国的影 响、中国的自贸区战略。 了解相关背景,能够用此背景分析问题,国际区 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关系、国际经 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

复习提纲(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复习提纲(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6
3、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经济 介绍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
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阶段;美国、 日本在世界经济格局未来变迁中的地位;世界 经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要经济体。
重点掌握:世界经济格局的内涵、影响世界经 济格局变迁的因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 阶段、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
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重点把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金本位制的 内容与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积 极影响及其不足之处;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的特点、积极影响与不足之处;中国在未来国 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11
8、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介绍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演
9
6、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经济全球化的
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发展趋势;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 重点把握:内涵、成因与表现、影响;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种类、内涵、特点;美 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启示。
10
7、战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介绍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金本位制、布雷
5、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 介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基础(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现 实发展(欧洲、北美、亚太);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 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的FTA战略。 重点把握:内涵、主要形式;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 欧洲、北美的现实发展;中国的FTA战略(背景、历 程、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对策)。
原因、阶段等。 答题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3
3、论述题(40分) 考试形式:3个论述题选2个,20分/题,合计
40分。 考查对象:与世界经济原理相联系的现实问题。 答题要求:掌握原理、了解现实、规范答题。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 世界经济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主体,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劳务合作等各种纽带相联结,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

2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国际经济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际间的经济活动,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经济是研究世界经济的特殊矛盾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思想。

通过研究国际生产关系,揭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及规律。

国际经济是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支学科,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指导思想。

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政策服务。

3 国际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国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4 世界市场(狭)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

(广)泛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5 世界经济形成过程○萌芽期(15C末期至18C中后期)世界经济建立在暴力和掠夺基础上,只是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和市场经济建立创造了条件。

○初步形成期(18C60年代至19C70年代)国际分工体系建立,世界市场形成,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的锐利武器。

○最终形成期(19C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6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国内)“圈地运动”实现对农民的剥削,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外)取得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大力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英国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技术革命发展;一战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进行经济扩张的机遇;二战使得经济进一步获得发展。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动力%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③.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动力)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一方面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生产力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尖锐,从而扩展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地球成了时空大为缩小的“村庄”,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推行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按国际规制运行,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

“两个平行市场”终于统一为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整体,世界经济成为囊括全球的客观实体,各国经济已被经济全球化的密网编织在一起。

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在贸易自由化方面,1986—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导致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并使世界贸易组织作为管理、监督和实施这一体制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资本账户;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引发了一场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风暴。

新自由主义思潮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以及由此而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

4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

(1)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商品国际化时期、资本国际化时期、生产国际化时期。

(每个时期的标志性东西和主要特征)(2)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世界格局是指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心大体经过了西、葡(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中)-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今)。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由多个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决定的趋势。

(3)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

“金砖四国”崛起成为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催化剂。

高盛公司认为,金砖四国崛起将成为决定未来国际经济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这个四个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这个四个国家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次,这些国家会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区域影响力会大大影响;最后,这些国家对商品和资本的需求会迅速增长,对国际资源产品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4)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兴起和演变又是以国际分工的产生和深化为基础的。

因此研究国际分开的形成是研究世界经济的基础。

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

国际分工首先取决于各国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制度,这是国际交换产生的基础,是国际分工的起点。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分开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国际生产关系又制约了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5)国际分工的类型:1.按分工深度即稳定性划分: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分工(最稳定,分工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的分工(其稳定性较低);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由于政府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的协议具有易变性,因此这种分工的稳定性较低)。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汇编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汇编

绪论一、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主体,在国际分工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劳务合作等各种纽带相联结,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整体。

世界经济既是个经济范畴,也是个历史范畴。

(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世界经济整体2、国际经济关系3、国别和地区经济(三)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1、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世界经济学科注重世界经济的历史、现实和发展趋势,并力图透过各种经济现象把握其本质。

2、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世界经济不断解决其内在矛盾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3、比较分析方法同时,在观察和分析世界经济问题和走势时,不能忽视世界政治因素。

世界政治领域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及出于各种政治目的的社会舆论,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势和进程。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1、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2、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1)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制度、劳动力、技术、产业规模和质量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分工形成阶段的起点是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的英国产业革命。

二、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含义1、世界市场: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世界市场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它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世界市场并非各国国内市场的加总,而是由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服务市场等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市场体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主要章节:第二篇世界经济的运动与协调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第八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名词解释:2个特里芬难题简述题:1个影响国际投资的因素(举出例子)图形分析题:1个论述题:1个跨国公司的理论(图形自己画)材料分析题:1个重要考点:一、“特里芬难题”1.“特里芬难题”的含义: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

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

2. “特里芬难题”的告诫:“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人“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

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其实质道理是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会一样。

这一揽子货币安排有什么问题呢?将通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来讲述这一问题: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粮食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担着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要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

然而这两个问题,信心和清偿力却是有矛盾的,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会出现信心危机。

原因在于,美国要持续不断地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只能让自己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赤字,由此留下的“大窟窿”,惟一的填补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现钞。

这无异于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美元越来越多;然而另一方面,收支赤字却意味着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由于别国的兑换而减少。

这样,一边是美元越来越多,一边是黄金越来越少,势必会造成“粥越来越稀”,美元兑换黄金失去保证,美元出现信心危机。

时间一长,布雷顿森林体系自然也就无法维持。

根据“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原因,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问题,这些国家就越不愿意持有美元,就会抛售美元。

3.特里芬难题的评价:第一,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预见了其必然崩溃的结果。

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而特里芬所揭示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第二,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由于上述理由,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定义: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

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当时的世界经济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的作用,但其毁灭昭示着它的不适应性远大于其对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

2.1先来综述下其积极的一面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建立的固定的汇率制的存在使得币值变化的风险相对较小,使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了对外投资等经贸活动中的汇率风险,同时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流动,有利于世界贸易的扩大和对境外直接投资的促进而且还保证了欧日在与美国济交往的时候,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使得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发展较快。

以黄金为基础的美元一黄金挂钩有效地弥补了国际清偿力的不足并巩固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政治基础。

2.2消极作用胜过积极作用。

由于战后美国经济的削弱、其他国家经济的复苏和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使得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维续。

这也为其后的崩溃自掘了坟墓。

2.2.1美国经济的削弱及贸易摩擦的加剧加速了其崩溃建立在美国霸权基础上的固定汇率制因为霸权受到削弱经济竞争力下降而越来越不合时宜。

而且在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并经常发生摩擦的情形下,维持固定汇率制越来越困难,美元逐渐成为人们经常抛售的货币。

1972 年美国动用大量黄金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在市场上大量投放本国货币,收回市场上的美元,这些举措不仅给美国增加负担,还势必加剧其他国家内部的通货膨胀。

2.2.2美元泛滥与黄金储备的外流使得以美元黄金固定比价的美元危机频发!随着西欧国家经济复苏,经济竞争力的加强,国际收支状况也逐步改善,这些国家开始用美元向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导致对外负债增加。

这种情形下继续维持美元黄金固定官价明显不合时宜。

1967 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只有121亿美元,但对外短期债务却达到331亿美元,到1968年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

尽管资本主义内部创立了特别提款权,可是美国依然死守该体制,企图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但还是无法解决美元过剩危机1971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达到220 亿美元的创纪录数字,在西欧由于大量美元的进人,迫使联邦德国被迫关闭外汇市场,其他国家也纷纷停止买人美元,美元危机频频爆发。

评价:1.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手段,弥补了黄金的不足,扩大了贸易范围,提高全球的购买力,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

美国若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三、牙买加体系:内容: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

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评价:1、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作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2、牙买加体系的缺陷(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四、跨国公司的理论1.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该理论认为,一国之所以要向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利用本国企业的特定优势,在国际经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

企业特定垄断优势包括: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对原材料来源的垄断;规模经济优势;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等。

企业要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确保有利可图,必须具备一种或多种当地企业所缺乏的独占性优势,用以抵消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引起的额外成本,才能在竞争中获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利润。

2.市场内部化理论英国学者柏克莱·卡森,主要从微观角度,利用产业组织理论解释跨国公司形成的内在原因。

这一理论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可以通过用科层组织替代市场的内部化行为来降低其外部交易成本。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种国际性的内部化行为降低其国际市场的交易成本。

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中间产品交易的低效率。

中间产品包括:原材料、生产与管理经验、市场声誉等。

由于对这些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没有准确的认识,出现交易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交易成本。

内部化势可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降低成本。

3.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也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邓宁的理论吸收了以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主张,兼顾各种理论解释需要,成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跨国公司4.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小岛清从国际分工原则出发,系统阐述了他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主要内容是:从国际分工原则出发,以比较成本、比较利润率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的发展保持其市场份额。

而失去优势的企业则应当利用其标准化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来开拓对外直接投资。

小岛清认为,美国的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导致出口被直接投资所替代,贸易恶化。

而日劳动成本、资源等比较优势。

因此,日本的对外本对外直接投资重视比较优势原则,是“贸易创造”的。

日本企业在国外投资,一般均为国内生产已丧失比较优势的部门,而东道国则有直接投资实际上是补充日本比较优势的一种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