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复习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复习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

这说明( )A.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B.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C.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D.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2.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此后中国开始(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3.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额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我国( )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4.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

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5.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

这一通知( )A.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B.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D.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6.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1.1984年10月20日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方案体制 ,首先要突破把方案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是在公有制根底上的有方案的商品经济……因此 ,实行方案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 ,开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 ,而是统一的 ,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对以上决定认识£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泾济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 ,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探索克服方案经济弊病的途径2.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其中迈出的第一步是〔〕A. 建立经济特区B.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 开发和开放浦东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 ,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 ,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该材料出自〔〕A. ?论人民民主专政?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C.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根本国策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 ,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 ,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举措是指〔〕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6.1978年11月24日晚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 ,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 ,借助一盏煤油灯 ,面对一张契约 ,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 ,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 ,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3060.01.刘少奇在1956 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四大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 1960 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4. 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会议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C.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6.“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看法评价的是A.农业合作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D.乡镇企业7.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8.如表所示为1952- 1978 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纵观历史二、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一) 1949 年—— 1956 年,过渡时期1、 1949 年—— 1952 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意义:为国家开展创造了条件。

2、 1953 年—— 1956 年,一五计划(1)前提:、(2)内容:“一化三改”A.“一化”:。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为奠定了初步基础。

B.“三改”:国家对、、进行改造。

意义: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二) 1956 年—— 196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1、中共八大(1956 年)( 1)内容:在八大会议中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指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2、“左”倾错误出现( 1)表现:A. 指导思想: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生产力的冒进:(1958 年)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C.生产关系的冒进:( 1959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2)危害: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B. 1959 年—— 1961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 60 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错误。

(2)方针政策:“、、、”。

( 3)结果: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三) 1966 年—— 1976 年,“文革”时期1966 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废除,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含答案)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2.下图是反映中苏关系的一幅宣传画,其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出现在()A.过渡时期B.三年困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

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

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

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

”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B.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D.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4.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

”其中“转换阶段”包括()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初步建立市场经济③撤销人民公社体制④启动城市经济改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5.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6.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A.深圳特区B.海南特区C.港澳特别行政区D.上海浦东7.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

“这场运动”是指()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纵观历史二、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一)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1、1949年——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意义:为国家开展创造了条件。

2、1953年——1956年,一五计划(1)前提:、(2)内容:“一化三改”A. “一化”:。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为奠定了初步基础。

B. “三改”:国家对、、进行改造。

意义: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二)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在八大会议中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指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2、“左”倾错误出现(1)表现:A.指导思想:1958“鼓足干劲、。

B.生产力的冒进:(1958C.生产关系的冒进:(1959(2)危害: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B.1959年——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错误。

(2)方针政策:“、、、”。

(3)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三)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废除,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年、年,、分别主持中央正常工作,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

(四)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内容、意义)(1)时间:(2)内容:(3)意义:(一个转折两个起点)2、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措施:对内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

”(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2、中国近代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和新中国推行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共同因素是()A. 欧美列强的强大压力B.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C. 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D. 中国技术和资金依赖外国3、1977年,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

报告指出,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B.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C.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D.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4、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下列流行语盛行的时间顺序是()①网恋②“大跃进”③一边倒④斗私批修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5、“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

”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运动期间C.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D.杂交水稻推广后6、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A.启继承禹的王位,“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B.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C.191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7、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题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
3.历史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长期实行土地私有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所有权与极其分散的租佃关系并存的小农经济格局,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力,造成旧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方式改造小农经济,其现实目的是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14.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这意味着
A.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1984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题(解析版)-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题(解析版)-学习文档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C段到D段城镇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的影响D.国民经济的调整4.在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如下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影响上述宪法条文规定的根本因素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C.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需要D.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5.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是指()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6.《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单选题1.“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的改革开放 B.苏联改革c.社会主义只能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2.(题文)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

“这场运动”是指()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

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

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4.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5.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

这主要是由于()A.土地改革的推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完成D.“大跃进”的开展6.“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集体的活动非常活跃,当地的积极分子陆续出现并被吸收为干部。

农村的街道房屋等外表形象没有什么改变,但各个人的身份地位则因他们参加会议和各种新的活动而有所改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2.1957年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时,说“现在的任务”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此时要建设的“新农村”是()A.农业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3.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通过下图可以看出()A.政策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城镇居民增收意识比农民强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增大4.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特征不包括()A.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都采取了承包责任制的形式C.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D.都重视调动劳动者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5.“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

这一办法()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7.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8.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正式换上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下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习文档

1.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中福利增加了多少。

——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

”这里“主要的政治”是指()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2.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

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

这些数据说明()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贯彻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我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D.全国掀起了“三大改造”高潮3.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组建合作社C.私有化D.公私合营4.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

”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5.1953年2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在这里,“组织起来”指的是()A.建立合作社B.实行计划经济C.推行公私合营D.开展生产互助6.1957年初,陈云在一次会议上说“去年的经济建设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错误,表现在财政和信贷方面是支出过多。

如果冒进了,会出现经济混乱:如果保守了,则会妨碍建设应有的速度。

但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陈云讲话的主要意图是()A.调动各种因素强调高速发展B.调整发展模式重视市场关系C.坚持稳定发展缩小建设规模D.反对保守落后注重发展效率7.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题文)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对以上决定认识£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泾济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迈出的第一步是A.建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和开放浦东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该材料出自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5.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6.(题文)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

这里的“创新”具体是指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B.科学技术的创新C.政治制度的创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7.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A.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8.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土地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并不是对合作组织的抛弃,而是对人民公社体制蕴含的“政府强制抽租”模式的内生反抗,是政府降低对农业资源的强制抽取程度支撑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信念,并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

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A.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B.使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C.取消了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售D.彻底改变了农业集体所有制10.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11.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

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12.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

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

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

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13.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度过灾荒。

”于是省委决定“借地度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

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要求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A.计划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16.中国在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中国A.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B.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7.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②发展是硬道理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18.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这一记载说明我国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19.刘渠子村的17户社员,1978年以前只有一块手表、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缝纫机,到1981年有了16块手表、15台收音机和7台缝纫机,还增加了两辆自行车。

刘渠子村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C.农业合作社的建立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20.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先被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后又再次被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这反映了我国A.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价值下降B.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C.推广了凯恩斯主义的成功经验D.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2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毛泽东此论A.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B.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2.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改革()A.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B.目标是建立西方自由企业制度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D.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3.有民谣唱到:挖粮队,真厉害,进了家门找布袋;翻了箱,倒了柜,粒粒粮食装起来;哪个敢吭一声气,揪着脖子捆起来;先来一场大辩论,不服再游一回街。

该民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肘期D.“文革”十年动乱时期24.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财政困难依然严峻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产业结构趋于均衡D.“八字方针”的推行二、材料分析题25.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

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3)材料三中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