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人教版)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人教版)课件

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人教版)课件

多级化趋 势的加强
影 响
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 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
构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其发展 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阻 碍 重农抑商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中国 林则徐等; 人民 三元里人民 抗争 抗英等
太平天国运 动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时间
领导阶级
革命内容
主要的 领导者
结果
意义
1851 - 1864
农民阶级
领导太平 天国运动
洪秀全 等
失败
反侵略反封建,已承担争 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 任务
1894 - 1912
交新局面 改革开放 新时期
表现
成就 目的
不结盟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舞台上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两极格局 的形成
背 景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 的对比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 的框架 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组 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因)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
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 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背 景 表 现 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西欧、日、中及第三世界力量的上升 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一体化加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发展。 中国经济的振兴。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本知识框架 16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本知识框架 16PPT

甲午中日战争 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新民主革命的崛起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从 科学 社会 主义 理论 到 社会 主义 制度 的 建立
近代 西方 资本 主义 政治 制度 的 确立 与 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发展点、影响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 中国 反侵 略、 求民 主的 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 与八国联军侵华
现代 中国 的 政治 建设 与 祖国 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根两基)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时间、发展历程、 职能的转变、地位、意义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时间、标志、54宪法、地位、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原因、含义、作用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文革的原因、践踏的表现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提出十六字法制 (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建设方针;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修订宪法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背景、经过、结果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国旗、 《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及其评价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南北议和、评价辛亥革命
新民主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雷:背景、经过、结果、评价五四运动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标志、影响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景、结果、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二、三 知识结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二、三 知识结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重点:西州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本课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本节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重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难度大;“邦联体制”与“联邦体制”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掌握。

难点(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

(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

(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

(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精选推荐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精选推荐PPT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
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
与中周美边 关国系家开的始睦正邻常友化好(关19系72,年上)合阶组织政权。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党 的正确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利的保障
意义
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
第一次伟大尝试

启示
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 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
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义取代
第六单元知识


中 政治制度

建设








统 祖国统一

大业
民主政治 建设
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新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的多 合作和政 国
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 合作 新
和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一年)
成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 中美建交(1979年)
中日建交(1972年)
改革开放 新时期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组织
制。
式。
议会制君主立 二元制君主立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概念
君主统而不治;君主任命对他 议会内阁制 议会内阁制度。负责的内阁, 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影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图共2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图共2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 框图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总结词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人教版历史高考知识框架(必修一——必修三)

人教版历史高考知识框架(必修一——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思想解放
▲新中国成立: 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改善,极左 思想影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日益接轨
中山装的特殊意义:
五个扣:五权分立(行政、 立法、司法、教育、监察) 袖口三个扣:三民主义 四个兜:礼仪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型:以文治国
封闭的衣领:“三省吾身”
19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亚当· 斯密、大卫 · 李加图)
(黑格尔、费尔巴哈)
马克思 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8/26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


? ?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政体演变: 君主制
①人民主权 体现
贵族制 民主制
五百人议事会
2)特点:
②轮番而治
公民 大会 (最 高权 力机 构)
A.执政官 B.十将军 委员会
陪审法庭
①积极影响
3)评价:
②消极影响
较消极;成为汉初 治国思想,朴素辩 证法影响深远
代表小生产者利 益
符合统治者富国 强兵的要求,当 时最受欢迎
法家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 子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时 期 仁的思想 孟子 荀子 战国末期 仁义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爱人 仁政

民本思想 以政为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性善论 性恶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者学派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认识你自己
使哲学真正成 为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理念论
理想国 自然界中人类最高级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 百科全书式学者
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起源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前5世纪 人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
传播:李大钊是宣传第一人 影响: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器物 层次
制度 层次
思想 文化 层次
三民 (旧)三民主义
20

主义
新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纪 以 来 中
毛泽东 思想
诞生:井冈山时期 成熟:延安时期 发展:解放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外国商 品涌入
甲午
战后
欧洲
抗战
美国
列强
列强
期间
商品
资本
放松
日本
大量
输出
侵略
搜刮
涌入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外商企 业兴起
自然经 济瓦解
民 族 19世纪六 工 19世 七十年代 业 纪末 产 生
初步 1912~ 短暂 发展 1919 春天
1927~ 曲折 1945 发展
1945~ 1949
日益 萎缩
洋务运 动兴起
清政
辛亥
国民政府
官僚
府放
革命
前期经济
资本
宽设
群众
改革及官
压榨
厂的 限制
反帝
僚资本的
苛捐
爱国
挤压
杂税
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
一化三改造
中 国 特
探索中曲 折发展
正确 曲折
中共八大 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的利与弊
春秋
中 国 传 战国 统 文 化 西汉 主 流 思 宋朝 想 的 演 明朝 变
明清之际
百家争鸣 儒学产生
蔚然大宗
孔子 孟子、荀子
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董仲舒
儒学发展到 理学阶段
儒学发展到 心学阶段
二程、朱熹 王阳明
挑战儒学正统 的思想出现
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古 代 科技 中 国 的 科 学 技 文学 术 和 文 学 艺 艺术 术
四大发明
《诗经》、楚辞、汉 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
戏曲、书法、绘画
世界领先 中华特色
伽利略 经典力学奠基

近代 宏
牛顿
建立经典力学

物理学
近科
普朗克 量子论
代学 以理
爱因斯坦
相对论 现代
到 微 观
来论

生物学

细胞学说 进化论

现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发展。
趋 多级化趋 势 势的出现
中国经济的振兴。
影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
响 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级化趋 当 势的出现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多级化趋 局 势的加强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背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

现代主义(20世纪上半期)



术 影视 电影、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现政治制度 建设来自民主政治 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新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国





交通工具的更新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交通和通

信的进步

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大众报业的发展
大众传媒 的发展
电影的发展 电视业的发展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根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危机发生的原因
直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加剧
界 资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
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
农业 手工业
构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业
是其发展
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资 开辟新航路 本 主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魏源《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等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影响: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康有为:君主立宪;梁启超:兴民权、设议 院;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内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否定神的意志,重视人的作用
西
方 兴起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人性
逐 步
文 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4




神 进一步传播
的 起
和发展
宗教改革
17


人 类
源 及
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和经济掠夺 纪
的 主
其 发 展
成熟与 弘扬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人权
17-18世纪
体 地 位
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政权作了思想准备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
建 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根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直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世界银行(WB)
战后资本主
金融货币 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IMF)
布雷顿森林体系
义世界经济
世 体系的形成 贸易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界
鼓足干劲、力争
社 会
失误
“大跃进”
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 设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十 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走进新
改革

时代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
衣、食、住
与社会生

活的变迁 社会风俗
婚姻、礼节、节气、纪元等

美国成为唯一的体超级大国。
表 现
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一个政治 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欧盟内部合
作进一步加强。
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积极谋求政 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 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影 响
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的发展
马 列 主 义 基

建国后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发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大 思
邓小平 理论
提出:中共十二大、十三大

形成: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十五大
原 理 与 中 国
理 论 成 “三个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内容、评价
国 情 相 结
果 代表” 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 科技成就

建设



“一国两制出”方针的提 出
“一国两制” 的实践
邓小平,20世纪 80年代初
的 政 治
香港回归 (1997.7.1)
澳门回归 (1999.12.20)

设 祖国统一

大业




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
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
有利因素:共同愿望、成功 实践、国力增强、交流频繁
不利因素:岛内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
拉马克
20c40s,第一台 计算机问世

达尔文

20c60s,互联网
学 发 展 历 程
科 学 成 果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诞生
20c90s,全球信 息网
20c90s,知识经
济出现
鸦片战后新 思想的萌发
近 代
洋务思想


的 维新思想 思

解 放 新文化运动
部冲突不断
两极格 原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因)
当 局结束 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因)
今 世 界
结 果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 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