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_0382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阶段复习的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阶段复习的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学期阶段复习的教学反思今天的复习课上,在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时,让我很是意外,当我让一名学生回答秦始皇加强集权,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时,关于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学生答乱了,这明明在课堂上已让学生作了解答,我也已作了重点解说,为什么在复习时却出现了偏差。
我感到很失落,课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学生学了,可是会了吗?一、落实不够。
对于问题的掌握情况如何,并不是对所有学生落实到位,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整合性强、思维含量较高的题目,小组成员交流、商讨后进行展示,并落实好本组成员是否掌握,老师也可抽样检查落实情况。
二、给学生出示明确、完整的答案。
有些问题即便有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把完整的答案投放给所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把标尺。
学了,是我们的要求,会了,是我们的目的,会学了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复习课教学反思上学期期中考试很快就开始了,历史课复习也有一个多星期了,在复习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这样几点: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有些很简单的问题,基础的问题,刚学过去,又复习了一遍,很多同学仍然似是而非,甚至一问三不知。
如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反复强调,其主要内容就三点,很多同学还是记不牢固。
2、能力提高很慢复习阶段,除了基础的知识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能力。
如历史问题的比较能力、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力等。
很多学生能力提高很慢,还不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
鉴于以上两点,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大检查的力度,让学生最起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二就是尽量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题、问答题的能力,让学生尽快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解答历史问题。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引导语:上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而开展完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后,有关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一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事教学工作。
七年级历史教案反思(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反思(通用6篇)七年级历史教案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
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
例如: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三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三篇【篇1】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本课比较复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导学稿在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实现目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自学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授课任务完成后做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实现当堂训练,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使课后巩固有针对性。
针对本课涉及到的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马可波罗等历史任务,我主要集中于成吉思汗和文天祥两位人物的事迹去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
如:通过讲述成吉思汗的故事,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讲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时,我通过抛出问题“文天祥抗元斗争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文天祥不畏民族压迫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它与元朝统一并不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从而达到了历史学科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时,通过自学提示,启发学生思考: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
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除此以外,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还有哪些表现?同时也使同学们感受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最重要的是通过大家共同学习回族的形成,不但知道回族是蒙、汉、维吾尔、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回斌知道自己民族的来源,知道自己很聪明,坚定了努力学习的信念。
本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关于成吉思汗和文天祥的故事,主要由教师讲述,学生讲述的较少,如果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能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课堂效果会更好,也会更加锻炼学生的收集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在时间分配上,前边的内容更紧凑一些,试卷可当堂订正,及时反馈。
在教学时,语言应更精炼,尤其是过渡性的语言。
七上历史教学反思8篇
七上历史教学反思8篇七上历史教学反思篇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讲,但学生多学。
”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是实现上述教育目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特别对高三而言,尤为显得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以下特征及值得研究反思的问题。
一、高三一轮复习使用“导学案”的依据(一)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是“导学案”推行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市文科学生高考历史学科共涉及6本教材,其中必修三册与选修三册。
学生要在高三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教材的复习并达到高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可以说任务很重、时间很紧。
“导学案”则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减少自主复习的盲目性,达到有序、高效地复习。
(二)弥补因现行教材编写体例所产生的知识缺陷,是“导学案”推行的必要性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的,理论上,这种编写体例是对通史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而按照历史认知规律,专题史的学习应该是以通史为基础的。
但由于我市初中所学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通史,中考历史近几年又是开卷考,学生基础知识很薄弱,没有高中专题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通史概念与网络结构体系。
采用“导学案”复习则兼有专题与通史复习,可以将教材专题史编写模式与考纲、试题通史式的编排所产生的矛盾得以一定的缓解。
(三)教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准确把握,是“导学案”推行的可靠保证“导学案”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但为了使学生的“学”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保证。
教师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是在充分了解本校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考试说明》、近年来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重庆高考卷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备课的方式后编写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果,这是“导学案”得以推行最重要的保证。
七上历史教学反思篇2。
初一历史的教学反思(四篇)
初一历史的教学反思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面我对上学期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只是一册书,今后需要将初中的六本历史书熟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材,才能让学生直接准确的掌握知识。
二、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后,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根据教材,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三、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我们知道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
生物、地理等这些都有他们本学科发展的历史。
因此,我常常去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以便了解更多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我就可以根据学生们学的知识再增加新的知识。
还能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什么都懂,是一个万事通,让他们由衷的佩服你,从而更加奋发的学习。
四、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历史一周两节课,如果课堂上不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那么课下让学生们学习历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备课多一分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少一点。
所以,一定得备好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1(一)这节课下来我觉得做的较好的地方是:1、灵活处理教材、灵活处理课堂、尽可能引导学生提出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本来准备4分钟完成的自主学习部分,就用了12分钟,打乱了预计的安排,好在及时做了调整,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秦暴政方面的具体表现略讲一下,从而为后面的步骤顺利实施赢回了时间。
2、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比如讲解徭役的问题,比如引导学生理解鸿门宴的寓意问题。
在讲鸿门宴问题,通过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典故的寓意,并进一步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联系起来,起到较好的学以致用的作用。
3、将教材的知识做适度的拓展延伸,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多角度的思考,还是让学生(至少是部分学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从而超越了教材。
4、环节的过渡方面也是处理的比较轻灵、流畅。
比如导入设计、从秦暴政过渡到大泽乡起义、从秦灭亡到楚汉之争的过渡,这些小安排还是收到不错的效果,让整节课连贯,紧促。
5、三维目标的落实方面效果较好,通过自主检测反馈的信息感受到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
(二)然而这节课操作下来,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学生自主提问方面的引导。
这个环节由于该班学生可能突然间改变了教学模式,一时不能适应,弄得自主提问环节有些冷场,学生提不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而且提问的学生积极性不高。
2、一节课的容量过大。
可能长期呆在初三的缘故,这节课忽略了七年级学生不可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最多25分钟的“红线定理”。
本节课除了8分钟的自主学习和8分钟的自主检测之外,差不多有半小时在让学生紧张思考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有疲劳感。
3、板书方面。
由于时间关系,将课堂总结进行的'较为仓促,而没有落实到从基础知识到基本能力再到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纵横向联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种一目了然的直观感受,从而实现本节课的升华。
4、本节课图像信息的处理较少,大量的文字信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也是不太适应的。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反思(优秀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反思(优秀6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反思篇1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的特殊之处?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反思篇2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期教学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
然而,从上学期上课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效果差距较大。
有的学生基础很好,视野开阔,并能对历史事件发表很多自己的见解,这也让教师必须加大备课的深度和广度。
有的学生基础一般,但课堂回答积极。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集合15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1本周我在七年级四个班上了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反思如下:本节课距离我们较为遥远,所以上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历史图片进行辅助教学,收效很好。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同学们直观地感觉这段历史,进而了解这段历史。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记忆重点知识,充分说明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学生们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山顶洞人的复原图,得出他们的体质特征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山顶洞人的进步。
由于学生未作很好预习,对本课知识有些生疏,因此在教学进度上没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让学生提前预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以后要重视对学生预习的指导。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2我的这节课主要反映出了这些问题:一是对本课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这就造成了本该重点讲的地方反而因时间不足而没有讲透。
“文景之治”本应是为下面“汉武帝的大一统”做铺垫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处理好...我的这节课主要反映出了这些问题:一是对本课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
这就造成了本该重点讲的地方反而因时间不足而没有讲透。
“文景之治”本应是为下面“汉武帝的大一统”做铺垫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处理好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由于语言不够精炼讲的又过细和随意性,使得大量的时间浪费了。
二是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比如说课前如何预习、上课时怎样做笔记等。
初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老师必须教会他们掌握科学高效持久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我在课上没有完全落实教会学生勤做笔记和巧做笔记的任务并且缺乏讲练结合,这就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较低。
此外,在故事的引入和合理利用方面还欠考虑,没有做好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的结合。
在课程内容的过渡方面,自己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针对上面的情况,我要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七班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以同学为主体,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保证。
老师作为学问的传授者和教学的设计者及组织者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同学参与教学过程。
让同学充分参与学习,进展同学教学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同学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所进展,成为学习的主体,乐观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同学供应思考、表现,制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同学主动进展。
大家都知道,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是传承人类的文明,它不仅告知我们人类的过去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告知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阅历和秉承哪些的宝贵的精神。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同学供应思考、表现,制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同学主动进展,让同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课我通过设计同学体会古人用算筹运算、贾思勰访问老羊倌、郦道元答记者问三个活动,同学都乐观参与,爱好很高。
从中可以发觉其实很多同学其实很有表演欲望,并且具有确定的表演技巧,作为老师,要有一双擅长发觉的眼睛,准时表扬这些同学,使同学感受到爱的鼓舞和情感的激励。
同时借助活动,培育同学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同学在时空结合,回到历史的情景中,体验历史,当同学有了亲身的“算筹”运算体验,才能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家在追求科学当中的辛苦与不懈。
通过具体表演贾思勰向老羊倌请教的情境,让同学熟识到学习贾思勰的爱学习,虚心请教的精神。
以及用郦道元答记者问的形式让同学全面地了解郦道元写《水经注》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郦道元宠爱祖国和大自然的高尚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熟识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同学学习历史,不是老师无限动情地讲,而同学揣着手在听,老师要放手让同学主动地参与,力求使同学在乐观、快乐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班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2转瞬间,一个学期又将结束,本学期课改如火如荼的的在深化进行着,反思自己的教与学,深受启发,感受也颇多,特作反思如下:一、留意设计全面性,重视同学全面进展1、从“钻教材”向“钻同学与教材”转变部分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是留意争论教材、考纲等文本资料,而忽视了同学的学情,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违反了新课程“一切为了同学”的理念。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四篇)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展等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理清历史线索。
本学期初一历史课本(新课标人教版)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的线索: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
使学生对本册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发展线索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影响。
有了线索,然后对所涉及的每个朝代的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化整为零,比较系统的掌握,这样历史发展线索和具体历史事件就联系起来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树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干(线索),葡萄(具体历史事件)就提起来了,学生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会一下子对历史线索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茅塞洞开,有意的学习和探究的,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降低了难度。
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前提下的“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难点本册的重点是每个朝代的建立,发生在每个朝代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等。
难点是: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更迭,头绪多,学生难把握。
对于重难点,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在每节课上先给___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让学生说出通过自读已经解决了的,再说出自己不懂的、或感疑惑的知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加以解决,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以点拨,力求使学生通过个人或合作的途径自行解决,万一还是不能解决的,老师再适当的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反思(精选4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反思(精选4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反思篇1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二、难点: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5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5篇初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每一个老师都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所教班级与去年一样多,分别是九(1、3、4)班。
这三个班是平行分班,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大体差不多。
本届九年级的教学时间已过半,现对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作作如下总结:1、对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增强。
由于去年教了一年九年级,更准确地说是从__秋~__春教了一个轮回,对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思路、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中考的考试方向和考查要点都理解得比较清楚。
所以教学时就可以更灵活地处理、整合教材,该补充拓展的就补充拓展,该少讲或自学完成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2、对复习专题的整理更加科学了。
政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师要对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将相同内容的知识整合为一个专题。
专题复习打破了教材的编写顺序,比如说:“主要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相关知识点八下第五、六、七单元都有介绍,现在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从每个单元中提出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根据课标要求和中考考试说明,我们把教材整合成七个专题,这学期随着我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对这些专题的整理和补充更科学,精炼程度更高了。
3、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
政史合卷使我们牢牢树立了政史一家的思想,我们的目标就是政史要考到1。
5的位置值,所以两科老师密切配合,政史两科任意一科考好了,而另一科没考好,最终没有达得1。
5的位置值,那说明我们还是做得不够。
所以我们加强了对思品或历史偏科学生的辅导力度,加强了教学进度和合卷测试的协调,增多了对一些不良课堂现象的磋商,增多了相互看课的次数。
我们备课组一共三人,现正在全力组织复习。
4、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注重反思和总结。
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篇
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篇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篇历史学科要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就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每一个历史老师都要求进行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1)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
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当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
就是贴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
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
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
这样经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能够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
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
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取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并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能够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
初一历史的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初一历史的教学反思(精选14篇)初一历史的教学反思篇1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面我对上学期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只是一册书,今后需要将初中的六本历史书熟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材,才能让学生直接准确的掌握知识。
二、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后,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根据教材,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三、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我们知道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
生物、地理等这些都有他们本学科发展的历史。
因此,我常常去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以便了解更多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我就可以根据学生们学的知识再增加新的知识。
还能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什么都懂,是一个万事通,让他们由衷的佩服你,从而更加奋发的学习。
四、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历史一周两节课,如果课堂上不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那么课下让学生们学习历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备课多一分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少一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关于这节课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效果,本节课主要有两点亮点:一、设计情景,在情景中提出问题选择一些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情景来呈...关于这节课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效果,本节课主要有两点亮点:一、设计情景,在情景中提出问题选择一些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情景来呈现问题,让学生“神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对历史进行合理想象,例如在本课学习铁农具中设置情景“假如现在给你一块地去耕种,而摆在你面前的工具中有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铁器,你会选择哪种?”和学习都江堰修筑原理时设置情境“假如你是李冰,你会怎样解决岷江水患问题?”,一方面使教学显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设计角色表演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在教学商鞅变法的内容这块,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历史剧。
分别扮演守旧贵族,和商鞅。
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她们就得牢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充分理解其变法的目的和好处。
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是课堂效果达到高潮。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2在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上重点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注意学法指导、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式教学。
这节课成功之处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通过讲成语故事的方式,既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基础知识也能够得以掌握。
(多篇)202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202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202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1291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鲜而好奇的学科。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是古代史的内容,时间距离学生很长,而七年级的《原始的农耕生活》更是离学生生活遥远的事情,一是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不了解什么是农耕,而是“原始”二字对于他们很陌生。
现代农耕不太清楚的情况下,谈什么农耕生活的起源呢?因而,如何灵活运用教材,引起学生对该课学习的兴趣,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我在教学设计上应该要花时间考虑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取了南北民居不同的房屋图片,让学生猜猜哪个是南方的民居哪个是北方的民居,他们的房子建成这样是否与原始祖先的房屋有关呢?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接下来的自主学习环节,我围绕“中华农耕生活的起源”,采用角色扮演法。
利用“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的小游戏,将学生划分小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别扮演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自己。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热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组的特色,很多学生还加上了道具和动作。
学生在自学、表演的过程当中,认识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所代表的南北方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发展的结果,从而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学生展示的插画和组内合作,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了解什么是“农耕生活”,它是如何起源的。
整堂课的学习氛围很好,学生的反应都很活跃,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很多生成性问题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中表现出来,如“半坡人”制作的彩陶是否与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关?针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我顺势将地理知识融合进历史教学中。
先让学生讨论来解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最后进行小结:彩陶的制作与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关,同样的,也与制作陶器的工艺和技术相关,如烧制陶器所要把握的温度以及相关的上色等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初中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_0382文档
EDUCATION WORD
初中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_0382文
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上每节课时,我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
有一次,我在给七(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
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
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
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
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
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
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七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七(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
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经验+反思=成长。
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
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