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概述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预防
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儿童预防接种全程进
行管理和监测,确保儿童接种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保
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基本原则
1. 遵循法律法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相关政策要求进行制定和实施。
2. 数据安全保护: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要严格遵守数据安全保护的原则,确保儿童隐私和信息安全。
3. 统一标准规范: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录入、管理和使用进行统一指导,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4. 多方互动协同:各相关部门、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
5. 连续改进优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管理流程
1. 儿童基本信息登记
1. 每个儿童在出生后应及时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家庭住质等。
2. 接种计划制定
1.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接种计划,对儿童的接种疫苗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制定接种计划,并及时通知相关家长。
3. 接种记录管理
1. 各接种单位需建立和维护儿童预防接种记录,记录儿童接种的疫苗、接种时间、接种剂次等详细信息。
2. 接种记录要及时更新和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接种信息共享
1.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平台,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学校可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查询。
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预防接种信息的安全、准确、完整,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以及与预防接种信息相关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三、制度内容
1. 组织保障
(1)成立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预防接种单位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
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信息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处理、发布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预防接种信息应分类管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
(3)预防接种信息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
(4)预防接种信息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 硬件安全
(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4. 软件安全
(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应选用正版、经过安全检测的软件。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应定期更新,修复已知漏洞。
5. 网络安全
(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采用加密传输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防止非法访问。
6. 授权管理
(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实行用户身份认证,确保用户身份的准确性。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设置用户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授权信息。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
二、意义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接种记录的电子化和自动化管理,大大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管理效率。
2. 保障数据准确性: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录入和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
数据不一致和遗漏的问题。
3. 提供便捷服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共享,方便父母和医务人员获取相关信息,提供更加便捷
的服务。
4. 支持数据分析: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大量的接种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有关疫苗接种和儿童健康的关联性,为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政
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内容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种信息登记:将每个儿童的接种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包括接种时间、地点、疫苗种类和剂次等。
2. 接种证明:根据接种信息自动儿童的接种证明,方便儿童和父母在需要时进行查验和使用。
3. 提醒服务:通过信息化系统向父母发送接种提醒短信或邮件,确保儿童按时接种,避免遗漏和延误。
4. 数据共享:使接种信息能够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5.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接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相关报告,为政府部门和疾控机构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疫苗接种政策的制定和
调整。
四、实施方法
为了有效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建立信息化系统:建立一套全面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接种信息的录入、存储、查询等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首先,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建立健全儿童健康档案。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儿童的个人信息、疫苗接种情况和相关医疗记录,实
现信息化儿童档案管理,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询和更新档案信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传统纸质档案的繁琐管理,还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方便了疫苗接种的监测和追踪工作。
其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各级卫生部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等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这样一来,可
以降低数据重复录入的情况,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方便相关部门进
行信息查询和分析,实现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协同管理。
第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
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儿童预防接种的预约、提醒和召回等功能,提高服务
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儿童的接种情况和个人信息,
自动生成接种计划和推荐接种疫苗的信息,提供专业的接种建议,帮助医
护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接种效果,防止接种遗漏和
错漏,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度。
最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开展疫苗安全监测和
不良事件报告。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及时记录和报告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儿
童的接种反应情况,帮助监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提供
及时的疫苗安全信息发布,提高公众对疫苗安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总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儿童健康管理
水平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息化管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1. 简介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更好
地实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需要建立儿童
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2. 目的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儿童预防接种的计划、监测、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
3. 内容
3.1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计划管理、档案管理、预约管理、接种记录管理等模块,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
3.2 数据标准化和共享
制定数据标准和格式,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数据库,并实现与各
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3 预防接种计划管理
制定儿童预防接种计划,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计划的制定、调整和监测,确保儿童按时接种疫苗。
3.4 档案管理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管理模块,记录儿童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信息等,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档案的管理和查询。
3.5 接种记录管理
记录儿童的接种记录,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疫苗和剂次等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接种记录的管理和统计。
4. 责任与监督
4.1 责任部门
确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责任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4.2 监督机制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5. 培训与宣传
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宣传意识。
防接种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防接种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防接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防接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防接种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防接种档案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预防接种工作中形成的,记录接种对象基
本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疫苗接种反应等内容的档案。
第三条防接种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安全性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防接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地方各
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防接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防接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第五条防接种档案应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接种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
第六条防接种档案应收集以下资料:
(一)疫苗接种证明:包括疫苗接种卡、疫苗接种证等;
(二)疫苗接种记录:包括疫苗接种日期、疫苗名称、疫苗批号、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接种人等;
(三)疫苗接种反应记录:包括疫苗接种后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情况等;
(四)其他相关资料。
第七条防接种档案的整理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便于查找、利用。
三、防接种档案的归档与保管
第八条防接种档案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及时归档。归档应做到资料齐全、顺序合理、标识清晰。
第九条防接种档案应存放于安全、干燥、通风、防盗、防火、防虫、防霉、防潮、防有害气体和防有害射线的地方。
第十条防接种档案的保管应实行责任制,明确保管人员职责,确保档案的安全。
四、防接种档案的利用与保管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1. 引言
儿童预防接种是维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管
理和监测儿童的接种情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建
立一个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2. 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实施,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并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提供指导。
3. 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从事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包
括但不限于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学校等单位。
4. 管理机构和职责
4.1 卫生健康部门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统筹和协调本地区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
理工作,包括建立和管理接种信息化系统、制定信息共享和安全保
密政策等。
4.2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接种记录录入、接种信息核对等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给卫生健康部门。
4.3 学校
学校应配合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负责收集学生的接种证明和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学生的接种记录,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5. 接种信息化系统
5.1 系统功能
接种信息化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 接种记录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功能;
- 儿童接种计划的和管理功能;
- 接种疫苗和工具的库存管理功能;
- 接种信息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功能;
- 接种信息的共享和传输功能。
5.2 数据安全性
为了确保接种信息的安全性,系统应具备以下安全措施:
- 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包括不同角色的用户权限设置;
- 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
- 日志记录和审计功能。
预防接种各种制度范文(三篇)
预防接种各种制度范文
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接种各种制度的范本。
一、接种管理制度
1. 接种时间规定:根据疫情和疫苗供应情况,制定接种时间表,明确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要求。
2. 接种资格审核:建立接种登记系统,对接种人员进行资格审核,核实其身份和接种条件,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接种信息记录:要求医疗机构将接种信息及时记录在接种证、电子健康档案等相关系统中,确保接种人员的接种记录完整可查。
4. 疫苗存储规范: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疫苗存储管理规范,如温度、湿度控制等。
5. 接种安全监测:建立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和处理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6. 接种宣传教育:开展接种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接种的覆盖率。
二、疫苗采购管理制度
1. 疫苗采购程序:建立疫苗采购审批流程,明确采购程序,规范采购操作。
2. 供应商选择标准:设立供应商评估体系,选择合格的疫苗供应商,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3. 疫苗质量检测:建立疫苗质量检测制度,对采购的疫苗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疫苗配送监管:加强对疫苗配送环节的监管,确保疫苗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5. 疫苗库存管理:建立疫苗库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库存状况,及时补充不足,避免过期疫苗的使用。
三、接种场所管理制度
1. 接种场所设施要求:根据接种工作的需要,设立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接种场所,确保接种的场所环境卫生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提高疫苗接
种率,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包括疫苗接种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第三条预防接种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实行国家免疫规划制度,推广使用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工
作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疫苗接种
第五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国家免费提供的一类疫苗和自费的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二类疫苗是指预防、控制特定传染病的疫苗,按照国家规定实行自愿接种。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接受疫苗接种。
第七条疫苗接种应当由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的预防接种单位负责实施。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具备合格的疫苗储存、运输设施和接种环境,配备经过培训合格的接种人员。
第八条预防接种单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应当对受种者进行健康状况询问和接种禁忌症排查,并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
第九条预防接种单位在实施疫苗接种时,应当严格遵守疫苗接种操作规程,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第十条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疫苗接种登记制度,对受种者进行登记,并保存疫苗接种记录。
三、疫苗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的采购、分发和供应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疫苗的采购、分发和供应工作。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告和归档保存管理工作。
二、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掌握本辖区人口资料、预防接种资料、疫苗管理资料、疫情资料、冷链资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记录及各类宣传培训和督导资料等。
三、预检登记记录、接种记录、疫苗及注射器出入库记录、冷链温度记录等各类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完整、正确填写,疫苗购进验收记录要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预防接种信息卡实行属地化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接种卡永久保存,预防接种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接种单位至少应每季度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剔除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五、根据资料信息报告周期,按旬、月、年及时收集、填写、汇总上报,包括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报表、疫苗针对传染病和基本工作情况统计报表、个案调查表、以及临时增加的其他报表。统计报告的各种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六、文字资料需按时整理,装订成册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各类数据库资料需随时备份保存。
预防接种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
为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有效、规范,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预防接种单位及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 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预防接种政策、
规划、标准和措施,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2. 预防接种管理办公室: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监督检查预防接种质量。
3.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确保接种安全、规范。
四、预防接种安全管理制度
1. 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并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且
经区卫健局评审达标。
2.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经过区卫健局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
合格的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
3.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置候种、预检、询问告知及登记、接种、观察、办公等功能区,现场布局合理,避免与感染科室交叉。
4. 配备合格的消毒设施、设备,做好接种前后接种室的消毒工作,做好消毒记录;定期对医疗用品及消毒物品进行更换,并做好更换记录。
5. 配备足够的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严格按
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流程规范实施接种,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6. 预防接种人员接种时,必须做到“三查七对一验证”,即接种前检查受种者健
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所接种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同时增加“一验证”环节,即在接种疫苗前请接种者或监护人验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有效期等。
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一、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应专人负责。安装杀毒软件或加密通道,对外来介质,软件定期进行检测,随时清除计算机病毒和有害数据,系统网络和计算机安全运行。
二、管理人员应对计算机和系统设置登录密码和口令,不得将密码和计算机内资料泄露给无关人员,如发现失、泄密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接种信息应及时录入、审核、修订和备份,备份必须是硬盘和U盘双备份,且U盘单独保存。计算机故障需要重新安装或软件升级前必须做好备份。
四、信息数据应按要求上传至上级数据平台。定期对录入信息进行查询、核对,发现重卡或有问题信息应及时剔除修正,每月对备份数据进行一次审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上级单位对接种单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培训。每季度或半年开展一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自查。
六、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与系统管理员或相关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七、对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信息泄露的按要求追究责任。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预防接种成为维护儿童健康的
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有效管理儿童的接种信息,各国纷纷建立了儿童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本文将从政策制定、信息采集、数据存储和
信息安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政策制定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儿童预防接
种信息。政策制定应明确预防接种的范围、目标、责任主体以及信息
获取、传输和存储等相关规定。
二、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建立统一的儿
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表,包括儿童的基本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
和时间等内容。可以通过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信息采集,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准确。
三、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的核心。可以建立电子化的信息
存储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同时,应加强数
据管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只有掌握准确的儿童接
种信息,才能做到精确掌握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
措施。
四、信息安全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涉及儿童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因此
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加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
存储和传输,严格控制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权限。同时,加强对相关人
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综上所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涉及政策制定、信息
采集、数据存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管理儿童的接种信息,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对于政府来说,加强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管理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不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1、简介
1.1 管理制度的目的
1.2 管理制度的范围
1.3 定义与缩写
2、预防接种系统的建设
2.1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2.2 系统功能及模块划分
2.3 系统支持的操作流程
2.4 系统数据的录入及维护
3、儿童疫苗管理
3.1 疫苗的采购及配送
3.2 疫苗库存管理
3.3 疫苗注射记录管理
4、儿童接种宣传与咨询
4.1 宣传计划的制定
4.2 宣传材料的设计与制作
4.3 宣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4.4 咨询服务的提供及管理
5、儿童健康档案管理
5.1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维护
5.2 健康档案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5.3 健康档案的隐私保护与安全管理
6、监控与评估
6.1 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估
6.2 疫苗安全监测与评估
6.3 接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7、人员培训与管理
7.1 培训需求的分析与制定
7.2 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7.3 人员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8、异常事件的处理
8.1 接种事故的处理流程
8.2 疫苗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理
附件:
附件1:预防接种系统功能需求说明
附件3:儿童接种宣传材料样本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预防接种法:指国家的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
2、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办法:指国家关于儿童健康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
3、接种事故:指因接种疫苗导致的不良后果或健康问题。
门诊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门诊疫苗防备接种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医院门诊疫苗防备接种工作,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质量
和有效性,提高防备接种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特订立本规章
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全部相关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接
种护士、行政人员等。
三、疫苗接种计划
1.医院门诊部将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订立疫苗接种计划,
并定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送。
2.疫苗接种计划应明确接种对象、疫苗品种、接种时间和接
种剂次等信息,并进行动态调整。
四、疫苗接种前准备
1.接种护士应熟识相关疫苗的使用说明书和接种技术操作规
范,确保接种前能正确操作。
2.接种护士应核对接种对象的身份信息和接种史,确认接种
对象是否符合接种条件。
3.接种护士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外观、保管条件等,确保
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更换疫苗。
五、接种过程管理
1.医院门诊部应设立特地的疫苗接种区域,并配备必需的设
备和消毒用品。
2.接种护士应依照规定程序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操作规范和
接种技术正确。
3.在接种过程中,接种护士应认真察看接种对象的反应情况,
及时处理接种过程中显现的异常反应,并做好相应记录。
4.接种后,接种护士应告知接种对象注意事项,如可能显现的副反应、注意察看的时间、就诊方式等。同时,应供应接种证明和告知书。
六、疫苗剂次管理
1.医院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接种对象档案,包含接种对象的基本信息、接种史、接种记录等。
2.接种护士应依照疫苗接种计划和接种对象的实际情况,提示和跟踪接种对象的接种剂次,并记录在接种对象档案中。
3.如接种对象因特殊情况未定时接种疫苗,接种护士应及时与接种对象联系,提示接种并布置接种时间。
接种信息维护管理制度
接种信息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接种信息的管理,保障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接种人群的健康与安全,
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接种信息维护管理制度是指对接种信息的采集、存储、更新、查询和使用等工作进
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其目的是确保接种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为疾病防控提供重要
数据支持。
第三条接种信息维护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对于各类疫苗接种信息的管理,包括但不
限于儿童疫苗、成人疫苗、流感疫苗等。
第二章接种信息的采集
第四条接种信息的采集应当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疗机构或专业机构进行。采集工作
应当包括接种人员的个人信息、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等内容。
第五条接种信息的采集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接种人员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第六条接种信息的采集应当采用专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接种信息的存储
第七条接种信息应当存储在安全、稳定的信息系统中,确保信息不丢失、不被篡改。
第八条接种信息的存储应当遵循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信息备份制度,及时更新
数据备份。
第九条接种信息的存储应当保护接种人员的隐私权,不得随意向他人透露或公开。
第四章接种信息的更新
第十条接种信息应当随着接种工作的进行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接种信息的更新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核实接种人员的相关信息后再进行更新。
第十二条接种信息的更新应当及时通知接种人员,确保其了解自己的接种情况。
第五章接种信息的查询
第十三条接种信息的查询应当在合法、安全、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保障接种人员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一、管理要求
1、有免疫规划工作专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配置接种单位使用的《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
2、指定专人管理。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杀毒,保障本部门计算机数据的安全运行;随时检测、清除计算机病毒和有害数据。
3、数据上传前、数据修改后、电脑故障需重新安装或软件升级前,必须及时做好数据备份;每次备份,必须为硬盘和优盘双重备份,且优盘单独保存。
二、信息资料收集
1、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各月出生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托幼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2、疫情资料: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
3、接种资料: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接种率(包括基础免疫、复种/加强免疫、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未种原因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等资料;未实行以乡为单位接种的地区,还应掌握辖
区内接种单位数量、分布、接种人员资料。
4、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疫苗接收、购进记录和使用情况等。
5、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使用管理资料。
6、各类宣传、培训、督导资料。
三、信息统计报告
1、每月5日前,向上级疾控中心上报上月疫苗接种情况数据统计,包括表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表2(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表5(第一、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汇总报表)。
2、每年1月5日前,对本年度使用疫苗、耗材、器材设备情况进行统计,填写相关报表,上报县疾控中心。
3、每年1月10日前完成本辖区免疫规划工作总结,接种率调查及冷链基本情况表,定期上报生物制品使用计划。
4、每年的2月15日前,向上级疾控中心上报本辖区年报统计表。
5、每年11月,向上级疾控中心上报冷链设备更新统计表。
四、资料保管
所有信息资料须有完整记录,以备本级和上级查询。
1、文字资料
各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档案化管理。根据资料数量,每半年整理1次,年底分类装订成册,独立建档立卷,登记编号。在本单位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妥善保管。
2、计算机管理
建立标准、规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的数据标准上报各类数据,为国家免疫规划各种资料提供存储、管理、数据传输和服务,各类数据库资料需随时备份保存。
3、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如有更换、要作好档案及计算机交结工作。
五、信息保密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数据属保密信息,应做好保密措施,设定登录密码,不得泄露密码,不得将计算机内资料泄露给无关人员。如发现失、泄密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加工中违反以上规定,给社会或个人造成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