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才琵琶女品鉴

合集下载

琵琶行整体赏析

琵琶行整体赏析

琵琶行整体赏析《琵琶行整体赏析》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琵琶行》这篇超有名的诗。

《琵琶行》啊,就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卷,把好多东西都画在里面了呢。

诗的开头呢,诗人就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哎呀,你能想象那个画面不?在浔阳江的岸边,晚上的时候要送朋友走,周围都是枫叶和荻花,风一吹,沙沙作响,就好像这些植物也在为朋友的离别而小声嘀咕呢。

这时候,就有一种凉凉的、有点伤感的气氛,就像咱们和好朋友要分开的时候,心里也会觉得空落落的。

然后啊,突然听到了琵琶声。

这琵琶声就像一只小手,一下子就抓住了诗人的耳朵。

他“寻声暗问弹者谁”,就顺着声音去找是谁在弹琵琶。

这时候我们也跟着诗人的脚步,心里可能也在想:到底是谁弹得这么好听呀?找到弹琵琶的女子后,诗人又写了好多描写琵琶声音的句子。

我觉得琵琶声被描写得超级厉害。

你看啊,“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就像在说大弦弹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一样,噼里啪啦的,特别有力量;小弦呢,就像是两个人在悄悄地说小秘密,声音又轻又柔。

然后还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哎呀,这就像是把珠子扔到玉盘子里一样,清脆得很呢。

这琵琶声一会儿像这个,一会儿像那个,就像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变着各种声音出来。

弹琵琶的女子呢,她也有自己的故事。

她曾经也是风光无限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那些富家子弟都争着给她送东西,她一弹曲子,得到的红绡啊,数都数不过来。

可是呢,后来就不行了,“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慢慢地凋谢了。

这和诗人自己也有点像呢。

诗人被贬官了,以前可能也是风光的,现在却在这浔阳江畔,心情也很不好。

也许诗人听到琵琶女的故事,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有时候就想啊,这琵琶女为啥要在这个时候弹琵琶呢?可能她也是心里有好多话想说,就像我们有时候心里难受,就想唱歌或者画画来表达一样。

她把自己的感情都放在琵琶声里了。

那诗人呢,他听着琵琶声,心里的情感也像开了闸的水一样,哗哗地流出来了。

琵琶行人物塑造手法

琵琶行人物塑造手法

琵琶行人物塑造手法
《聊聊<琵琶行>人物塑造手法那些事儿》
嘿呀,咱今天就来说说《琵琶行》里的人物塑造手法。

就说那琵琶女吧,白居易把她刻画得那叫一个生动啊!就像咱平时观察身边人一样,白居易把她的每个细节都写得特别清楚。

比如说她弹琵琶的时候,那指法,那姿态,感觉就像咱亲眼看到似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看一个民间艺人表演,那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她坐在那儿,抱着琵琶,一开始还没开始弹呢,光是那神情就已经很有故事了。

等她的手一搭上琴弦,哇,那感觉,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就听着她的琵琶声在耳边流淌。

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舞动,时而快,时而慢,脸上的表情也跟着变化,一会儿忧伤,一会儿欢喜。

这不就跟《琵琶行》里写琵琶女弹琵琶一样嘛,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白居易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法,让我们对琵琶女和其他人物都有了特别深刻的认识,就好像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人一样。

总之呢,《琵琶行》的人物塑造手法真的是超厉害的,让我们能深深地沉浸在那个故事里,感受着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

哎呀,真的是太绝啦!。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件鲁人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件鲁人版

[识作者]
[常识·速览]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 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主要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草原离和今天 (1)因.为.长句 古义: 两个词,“因”是于是,“为”是创作。 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2)明.年.秋 古义: 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后一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突然冲出。
今义:物体表面鼓出来或超出一般显露出来。
湓.浦.口( pén)( pǔ) 银篦.( bì) 冷涩.( sè) 迁谪.( zhé) 荻.花( dí) 霓.裳.( ní)( chánɡ) 嘈.嘈( cáo) 虾.蟆陵( há)
铮.铮( zhēnɡ) 红绡.( xiāo) 贾.人( ɡǔ ) 江浸.月( jìn) 管弦.( xián) 幽咽.( yè) 船舫.( fǎnɡ) 嘲.哳.( zhāo)( zhā)
自言.本是京城女动 词 , 说
(2)命遂命.命曰.酒《琵动琶 词行 》, 动吩 词咐 , 取 名
(3)数使一快曲弹红数绡.曲不知 数数. 词 名,词表 ,示数 不 量确 定 的 数 目 ,几 (4)是是自.夕言始本觉是.有京迁城谪女意 动指词 示, 代表 词判 ,断 这,,是 此 (5)泣满座座中重泣.闻下皆谁掩最泣多.名动 词词 ,, 眼哭 泪泣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在《琵琶行(并序)》 一诗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 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这类弱者的同情, 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注。做人的道理也应如此,弱势群体应得到社会的 关心。

【推荐】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件鲁人版必修2

【推荐】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件鲁人版必修2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间关莺语花底滑 ,表现了乐声冷涩的
特点的句子是 幽咽泉流冰下难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
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 。
(5)在《琵琶行(并序)》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
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 .
《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被贬官后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 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 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 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情,悲怆之意 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 《琵琶行(并序)》。诗篇一问世,即广为传播,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 居易去世后作悼词:“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少年欢乐 中年沦落 当前心境
天涯沦落

⑤尾声:江心秋月
谈琴感:同情琵琶女,伤感被贬谪

2.整体把握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她深刻地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伤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 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琶女的琴声和身世引起诗人强烈共鸣的具 体原因,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一、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课前预习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 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 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

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

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
画面中,一位年轻的女子手持琵琶,演奏出一曲缠绵的琵琶行,那琴声优雅而又温柔,仿佛带有一丝异域情怀,彷佛带领着每一位听者在梦里回味着曾经经历过的往事。

她勾勒出一段段如诗般的旋律,把此刻此地的清凉以及她内心的情感,一颗颗浇灌在琵琶上。

旋律舒缓而婉转,她用指尖的力道和心灵的深度把旋律演绎得高超,她的琴音将空气中的清凉、脉动与沉寂完美的编织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充满着浓浓的凉意。

随着她的琴声飘荡,那份意境优美的和弦也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让人目不暇接、感受到她技艺的高超。

琵琶行中塑造的歌女特点

琵琶行中塑造的歌女特点

琵琶行中塑造的歌女特点
在《琵琶行》中,通过塑造歌女的形象,展现了她们独特的特点。

歌女作为这首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角色之一,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首先,歌女在外貌上具备出众的美丽。

诗中描绘了歌女的娇美容貌,她们的眉目如画,容颜娇艳动人。

歌女们的美丽不仅是身体上的魅力,更是她们舞蹈、歌唱等艺术表演中的一种魅力。

她们以自己婀娜多姿的动作和嗓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欣赏。

其次,歌女在艺术表现上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才华。

她们擅长舞蹈、歌唱和演奏琵琶等艺术形式。

她们的嗓音婉转动人,舞姿抑扬顿挫,琵琶的弹奏更是以技惊四座的水平著称。

她们通过艺术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悟融入表演之中,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此外,歌女在人格特质上具有坚韧的品质。

她们在一个异国他乡流离失所,受尽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艰难。

然而,她们不屈不挠,以自己的才艺和努力,在困境中寻找自我。

她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歌声传递出内心的坚强和勇气,她们是顽强的生命的象征。

综上所述,在《琵琶行》中,歌女通过她们的美丽外貌、出色的艺术表现和坚韧的品质展现了独特的特点。

她们代表着一个时代女性的艰辛和追求,不仅是艺术的才华,更是坚强而美丽的灵魂的体现。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四、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 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空言为虚;当前为 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 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 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小结:
诗歌的描写手法主要有几种?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白描
诗歌描写方式的答题技巧: 1、分析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 式。 2、结合诗句分析该方式的在诗歌中 的运用。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诗 歌 之 描 鉴 写 赏 手 法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 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 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
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 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 理、揭示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 崔护 是虚景,“今年今日”是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映红”,十全十美;实景 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 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 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 读者带入无限凄美的意境 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意境的。 中去。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85952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85952
[注释] (民1)的社快日乐:古,代笔祭祀墨土极地少神的而节日。 春内秋容各丰一次富,令称为人春回社味和秋无社穷。。
(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
(3)桑柘:桑树和柘 树。
【练习2】阅读下【面一参首考唐诗答,案完成】后面的题目。 洛阳城里见显 封秋示“风秋,出意张思作万籍欲者重作对”家这的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家尽书,的重行视人临和发对又开封。 亲人的深切思 念——千言万语, “行人临发又唯开恐封”遗这漏个了细一节句,。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起到烘 托环境气氛、刻画人 物性格和心理、揭示 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末句“闲敲
棋约子”客是一个细节描写。诗 人约客下棋赵,师可秀是时间已过
黄梅时节家家夜雨半,,客青人草还池未塘到处来处,诗蛙人。 有约不来过夜百半无聊,赖闲之敲际棋,子有落意灯无意花地。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练习3】明结阅镜【合读”参的下“考角面照答度一檐案分首楹】析宋”本诗一诗等,二的然写句艺后出以术从了特“动荷点静水花。面池 后幽美迷人的静态美。
后二句雨则后由池静上而动,写雨后池
动态美。 用“忽刘起攽”“垂杨舞”
一雨池叶塘上水的面雨平滴,被淡风吹磨到明荷镜叶照上檐发楹出。的 东风忽点起”垂声杨响舞等,,表更现作了荷雨心后万池点上声的一。
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怅赏这惘首顿诗生说。:以短虚短衬四实句,,把凄 美之极读,令者人带怅入惘无不限已凄。美请的从意虚境实 相把生读者这中带一入角去凄度。,美说意说境这的首。诗是怎样
练习巩固 规范答题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
本【诗参是考如何答表案现】社本日热诗闹写的社。 日,不写社正日面写侧面, 通过家家半王掩驾扉、扶得 鹅湖山醉下稻人梁归肥的,生豚活栅细鸡节栖,半表掩扉。 桑柘影现斜春社社日散的,热家闹家和扶节得日醉村人归。

语文高二必修三古诗文《琵琶行》鉴赏

语文高二必修三古诗文《琵琶行》鉴赏

语文高二必修三古诗文《琵琶行》鉴赏《琵琶行》体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作品中展现出了白居易高超的诗歌艺术才华。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二必修三古诗文《琵琶行》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二古诗文《琵琶行》鉴赏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很鲜明:其一,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描写音乐,手段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凝练优美、叩人心扉的千古流传的佳句。

语文高二古诗文《琵琶行》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第3单元感觉艺术魅力单元导读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第3单元感觉艺术魅力单元导读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

[k12]
最新K12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单元导读
《琵琶行(并序)》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
知音绝唱。

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头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
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又忧伤的故事。

诗人白居易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
走着,一路洒下滚烫的泪水,沾湿了青衫,濡湿了文学历史的心
灵。

那一曲《琵琶行》,悲凄缠绵,响彻历史的时空,散发着不朽
的音乐魅力,让人荡气回肠……
《蒙娜丽莎的魅力》
多少红颜,风干于时光无情的流转;几多韶华,终逃不过岁
月的斑斑锈迹。

然而,一张青春而略带忧郁的脸庞,在历史长河
中淘洗了五百年以后,依然风华未改、魅力不减。

她的微笑触到
了多少人的灵魂最深处,她让多少人为之疯狂痴迷,神魂颠倒,
她就是世界级名画《蒙娜丽莎》。

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
先生的生花妙笔,置身那自由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饱览那高妙
绝伦的艺术美。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天空,闪烁着一颗音乐巨星
——贝多芬。

命运的坎坷不能阻挡他生命的前进,更不能压制他
对音乐的热爱。

他的音乐光耀千古,他的形象激励后人,他的精
神光照千秋。

他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生命的绝响超越肉体,超越
时空,为世人创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音乐殿堂。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琵琶行虚构情节方法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琵琶行虚构情节方法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琵琶行虚构情节方法
【—之琵琶行虚构情节方法】,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抓住了要害的。

从一开始到“仍然拿着琵琶半掩着脸”,写下琵琶女人的样子。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
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
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
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
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时的“萧秋”、“无弦”、“凄惨离别”,到“忽闻”、“寻声”、
“暗问”、“移船”,再到“邀见面”,这可以说是琵琶女子出现的“千呼万唤”。

然而,“邀请对方见面”并不是那么容易。

只有在经历了“期待已久”的过程后,她才愿意“出来”。

这不是她的身份。

正如“我”渴望听到像仙乐一样的琵琶声,那是“我想写关于天
涯海角衰落的仇恨”,她“在她出来之前呼吁了数千次”,这也是由于她对“天涯海角衰
落的仇恨”的胃口,这不方便说清楚,也不愿意与人见面。

总结: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
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论琵琶女形象的变化_从_青衫泪_四弦秋_中看琵琶女

论琵琶女形象的变化_从_青衫泪_四弦秋_中看琵琶女

泪同洒”的无限哀叹。
的。裴兴奴与白居易两情缱绻中被迫分离,在苦恋中被逼嫁,
花退红是柔弱的,在这摧残女性的社会中,她看不到自 甚至在金鸾殿上仍要重复着不堪回忆的遭遇,形成了裴兴奴
己遭遇的根源,只能以琵琶倾诉悲情,在自己的泪光中自艾 悲剧的境遇[8]。花退红所遇非人,孤独寂寞的婚姻生活,琵琶
自怨,自况自怜。
琵琶女似人语凄凉的琵琶声花退红声泪俱下的悲诉深深感染江头送客的自居易唤起了他同一样天涯愁惫的感慨泪珠如筛发出了教那普天下不得意的人儿泪同洒的无限哀叹
The ory Re s e a rc h



论琵琶女形象的变化
—— —从《青衫泪》、《四弦秋》中看琵琶女
李碧华
(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南宁 530021)
的悲诉,全剧始终透着一个“悲”字。无论琵琶女、裴兴奴或是
二、对琵琶女形象的不同演绎,是作者自身的刻画
花退红,她们都是处于被侮辱、被蹂躏的地位,她们以琵琶倾
从主动追求幸福型的裴兴奴,到自弹自艾的怨妇型的花 诉出的哀音,层层渲染出浓重的悲剧色彩,每一声都是一首
退红,马致远和蒋士铨都倾注了自己悲愤的情感,一种人生 扣人心弦的悲歌。
这个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沦落之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的悲欢离合,抒发自己强烈的郁闷情怀,以倾泻胸中的块
作为乾隆时诗坛“江右三大家”之一,蒋士铨的诗人才气 垒。他并不缺乏对《琵琶行》的理解,他曾写散曲《浔阳江》:
在戏曲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他的曲文文采绚丽,以通晓、流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
戚无助。在这里,蒋士铨忠实原著,重在提示她和盐商平静的外 止盼,流露出一种白日梦情怀[6]。是否要忠实于白居易笔下的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写作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写作课件
指点技巧 找到提升门径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 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高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 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必须是一 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学短评也有人 称它为鉴赏短文。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学生佳作】
着意点染,尽得风流
——《琵琶行》之琵琶女人物塑造技法短评 《琵琶行》在塑造琵琶女时颇有特色,令人称道。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 发”,诗人没有上来就介绍琵琶女的情况,而是先从琵琶声 写起,就像《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的出场,真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而“主人忘归客不发”简单的一句诗,就从侧面
文章标题颇有新意。 拿《林黛玉进贾府》 作类比,说明《琵琶 行》“未见其人,先 闻其声”的写人方法。
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浓
厚的渲染。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琵琶女出场之时,诗人没有
像《孔雀东南飞》里那样对刘兰芝进行工笔细描,避免了
具象过多之嫌,但为了配合情节的发展,诗人在恰当之处 对人物加以点画,虽着墨不多,但在轻描淡写之时,却能 细致传神。“犹抱琵琶半遮面”,简洁的一句细节描写,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头至尾把作品通读一遍,得出文章的总体印象。“分”是对文章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仔细审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并通过分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 要特色。第二个“总”是获得对作品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路、结构、主 旨做出自己的判断。那么,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 学生究竟应该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确定感点的问题。 要想写好文学短评,要有自己的发现或者观点,尽量不去重复他人的观点,更不要 人云亦云。

探析《琵琶行》中的美学运用

探析《琵琶行》中的美学运用

探析《琵琶行》中的美学运用【摘要】《琵琶行》是一首古代文学巨作,通过其精湛的美学运用,展现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这首诗中,表现手法的美学运用体现在对景物描绘的生动细腻上,让读者身临其境。

意境营造的美学运用则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营造出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歌结构的美学运用体现在韵律和节奏的巧妙安排,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感。

音乐元素的美学运用通过对音调和节奏的处理,使整首诗具有悠扬的音乐感。

最重要的是,表达情感的美学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怆和无奈,引起共鸣和思考。

《琵琶行》中的美学运用独具匠心,对现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启示,也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关键词】《琵琶行》、美学运用、古代文学、表现手法、意境、诗歌结构、音乐元素、情感表达、独特之处、现代文学、美学研究。

1. 引言1.1 介绍《琵琶行》《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长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被流放的文人在途中听到一位弹琵琶的女子所展现出的心情,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离散之苦。

《琵琶行》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学中的精品之一。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拟物等,使整个诗篇充满了艺术感和情感力量。

他以流畅的叙述和动人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世界中。

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张力,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沧桑和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通过运用平仄、押韵等诗歌结构手法,使整篇诗歌在读起来流畅而有节奏感。

他还巧妙地将音乐元素融入到诗中,如“顿挫横空,肠断声,如裂帛连璧”,使诗篇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通过这些美学运用,白居易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并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琵琶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学杰作。

1.2 美学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美学在古代文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审美标准,更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解读《琵琶行》,别误解琵琶女——琵琶女形象再探兼与周良华、管素莉老师商榷(人教版高一必修)

解读《琵琶行》,别误解琵琶女——琵琶女形象再探兼与周良华、管素莉老师商榷(人教版高一必修)

解读《琵琶行》,别误解琵琶女——琵琶女形象再探兼与周良华、管素莉老师商榷(人教版高一必修)湖南新田一中危永军近年来,许多文章在重新解读《琵琶行》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语文学习》2004年第11期刊发了周良华的《解读——须有历史背景知识》,指出:“白居易并不认为像琵琶女这样做倡伎是被损害的、被侮辱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

琵琶女自己也不这么看自己,否则这‘天涯沦落人之恨’就不成立了。

”周老师在分析了历史背景后还说:“为倡并不是不光彩之事。

”并引用高罗佩的话“每个城市都以它的艺妓为荣,她们经常出现在一切公开的庆祝活动中”为证。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7年第03期也刊登了管素莉、邓维策的<琵琶行>的文化意识分析》,文中提到:“……(琵琶女)毕竟没有受人欺凌、侮辱,……‘夜深忽梦少年事’,她对少年生活仍然深深地留恋,琵琶女对这一时期的生活并没有所谓‘不幸’的意识。

”“白居易也是眠花卧柳、游治放荡,他怎么会把歌妓看作是被摧残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呢?”笔者认为,解读文学作品,不仅要有历史背景知识,还要全面分析历史背景,不仅历史地看,还要社会地看,更要文学地亦即人学地看,做到求真、求美、求善。

上述新说失之偏颇,很难让人赞同。

第一,唐代倡女虽色艺双绝,但社会地位低下,是上流社会的附庸和点缀。

琵琶女“本长安倡女”,《说文解字》曰:“倡,乐也。

”意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工艺人。

廖美云在《唐伎研究》中认为,及至唐代,人们多以“倡”、“娼”、“妓”、“伎”等字去称谓善于歌舞的女子。

(参见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张国刚《中国社历史评论》第五辑,刘健明《唐代妇女面面观——唐代妇女史中文专著研究述评》)倡女即伎女,合称倡伎,她们主要以歌舞表演、歌舞侍宴和诗文助兴为生。

从琵琶女“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叙述中便可管窥一斑。

许多倡伎还被官僚贵族当作工具使用,被称之为“暖手”、“妓围”、“肉台盘”,当然也可以像工具一样出卖,送人,交换其它物品。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读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读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读《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读,欢迎查看。

白居易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

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

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学习活动学案 鲁人版必修2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学习活动学案 鲁人版必修2

学习活动一、文本品读1.结合注释阅读《琵琶行》和《蒙娜丽莎的魅力》。

活动提示:在阅读中,要读懂作品。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内涵,须注意如下几点:(1)总览全文,理清思路。

阅读文本要养成边读边标出思路图标的习惯,对文言文有一个轮廓式的印象。

(2)比照写作,明辨技巧。

将自己幻化成作者,将心比心,自问:如果让我写这篇文章,将怎样立意、怎样构思、怎样行文。

然后,再探求作者的思路、技巧、主旨。

资料支持:略。

2.仿照以下示例每人设计几个问题,向同学征求答案。

活动提示:回答文本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到准确简明,因为问题多涉及文本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尤其是疑难问题,具有思辨性。

要求回答时持之有据,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资料支持:示例:①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曲为何如此动人?琵琶女演奏的成功,不仅在于她有高超的技艺,更主要的是她善于以声传情,声情结合。

“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等诗句通过琵琶声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所以有极强的感染力。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之后,很自然地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一是都从京城沦落到外地;二是彼此都怀才不遇;三是彼此都有不幸遭遇;四是失意者同病相怜。

诗人想到自己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自觉地把琵琶女放到了与自己同等的地位,表达了诗人对一个歌女人格的尊重。

他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

③对琵琶女这一人物,有人持同情态度,有人持贬斥态度。

你的观点是什么?活动提示: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应注意联系社会背景,不要割裂艺术形象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同情:琵琶女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对自己不幸遭遇的自诉,实质上是对封建社会重色轻才、重利寡情的道德控诉,造成琵琶女悲剧命运的是当时的封建制度,所以同情她。

琵琶行表现手法

琵琶行表现手法

琵琶行表现手法一、人物外貌描写。

1. 对琵琶女的描写。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两句直接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神态。

诗人多次呼唤,她才缓缓走出,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羞涩、矜持的形象。

通过这一直接描写,既表现出琵琶女初登场时的那种矛盾心理,又为她神秘的身世和高超的技艺增添了一抹朦胧的色彩。

二、音乐描写(直接描写音乐本身的特点)1. 以声喻声。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里直接用“急雨”来比喻琵琶大弦弹奏出的声音,其音沉重、急促;用“私语”比喻小弦的声音,轻柔细密。

然后将大弦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声的清脆悦耳、错落有致。

这种直接以声喻声的描写方法,将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耳听到琵琶女弹奏出的美妙旋律。

2. 描写音乐的变化。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一系列的描写直接呈现了琵琶曲旋律的变化。

从像黄莺在花下啼叫般的婉转流利(“间关莺语花底滑”),到像冰下泉水流动受阻般的幽咽冷涩(“幽咽泉流冰下难”),再到声音暂时停歇(“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然后突然爆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最后戛然而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通过直接描写音乐的这种起伏变化,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琵琶女弹奏时情感的跌宕起伏,从欢快到幽愁,再到悲愤,最后归于平静。

三、动作描写。

1. 对琵琶女弹奏动作的描写。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低眉”直接描写琵琶女低头的动作,“信手”则写出她弹奏时的娴熟、自然,通过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琵琶女沉浸在自己的音乐和情感之中,她的弹奏不是为了表演,而是在倾诉自己的身世和内心的愁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兴才
十五岁时,就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自走上讲台以来,已教过近十遍。

“琵琶女”的形象一直就定格在美丽、羞涩、聪明多情、技艺高超、命运不幸这几个词语上,所谓红颜薄命弱女子吧!其实这是一个概念化的模糊影子,本周再次讲授,对“琵琶女”有了一个清晰的新认识。

“琵琶女”是不会羞涩的,她是矜持,高贵,清丽脱俗的清高自爱。

虽然“本长安倡女”,不幸流落到这“潯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荒郊野渡,但她曾是长安第一红牌歌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什么样的场面、什么样的人物没有见过,她会羞涩? 如果说有羞涩的话,那也是职业化的羞涩。

但当白居易“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时,她却是“琵琶声停欲语迟”。

本来就是在“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时弹琵琶聊以自遣,不会吵扰别人的!凡夫俗子们早就应该呼呼大睡了的。

她不想向任何人诉说幽怀,也不指望有什么人能够听懂,她懒得去见个什么人,所以才“欲语迟”。

但来者却是“暗问”,是“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如此的小心翼翼,如此
的纡尊降贵,何况是鼎鼎大名的“江州司马”,即使布衣之间也情难却的,所以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一种矜持,恰到好处的矜持。

她以自遣愁绪亦为他
人排忧解闷之意,“弦弦掩抑”、“低眉信手”,完全的投入,继续刚才中断了的弹奏,
她压根就没想到要借助白居易来个媒体宣传以重上荧屏焕发艺术第二春的。

“琵琶女”太纯粹,纯粹的以致目光短浅。

她率性而为,重情轻财,不是那种工于
心计的聪明女子。

少年时候就已经大红大紫了的“超级女生”,晚年却是如此的落寞凄凉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重情重义的“琵琶女”遭遇了铁面冷酷的商人,婚姻是大不幸的。

为什么会嫁给商人呢?难道她不知道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答案只有一个:被生活所逼,只有商人才出得起价钱吧。

但当年的“超级女生”曾经“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啊!她也曾挥金如土过,她是在纸醉金迷里浸泡大的,但她却没有稍稍的留神积累一笔天量财富,而只是“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在那种欢歌场里,“琵琶女”也是纯粹的以“情”为最,视“情”为人生之魂的,她是有她的“情哥哥”的。

但世事难料,“弟走从军阿姨死”,(呵呵,原来是一对“姐弟恋”),那“情哥哥”弟弟从军走了,她计划中唯一的人生路线图没有方向了。

绝望之下,无望之中,“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走到哪算哪吧,于是,她“漂沦憔悴,转徙于人间”,被抛置到了这明月孤魂照山冈、冷水幽梦天地寒的千里之外。

矜持高贵、纯粹多情的“琵琶女”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她生错了时代。

更加不幸的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我们这个时代,权威性的全国高中教材却选错了篇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