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4 诗词五首 主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共83张PPT
饮酒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东篱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 篱 ——白居易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 ——李清照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 手扣东篱
真意指自然之趣人 生真谛。
检测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 水田园风光,抒发作 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 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 对理想的追求 诗句 是
二、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 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 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 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 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 美。
——《红楼梦》
菊的意象
何宁 曾可 吹枝 落头 北抱 风香 中死 ,
菊荷 残尽 犹已 有无 傲擎 霜雨 枝盖 。,
1、想想这首诗讲了 几层意思,分别写的 是什么? 2、居住在喧嚣的尘 世,为什么生活是如 此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 3、选出你喜欢的诗 句读一读,谈谈你喜 欢的原因
1至4句为第 一层, 作者因为 能够超脱现实纷 扰,有高尚的精 神境界,所以觉 得所在的地方也 偏僻幽静了。 叙结庐之事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 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 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 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 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 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 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 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 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 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 写《饮酒》诗20首 是其 中的第五首。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课文导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王昌龄)
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王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 第二十四课
赤壁
课文导入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
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 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
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雁门太守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诵读欣赏
ppt精品课件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四首
ppt精品课件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 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 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 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 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 操。
春望
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起到了什么作 用?
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 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 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 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同时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 ,读后让人触景伤怀。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 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难得。 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容易使 人产生共鸣。
春望
ppt精品课件
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 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ppt精品课件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ppt精品课件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 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 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精读细研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 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 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 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精读细研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 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诗词五首课件 新人教版
K12课件
5
整体·感知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 翔萦 远绕 山升 的腾 怀, 抱。
整体·感知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K12课件
22
整体·感知
解诗意:
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 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一说:《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 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 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 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 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 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K12课件
11
新课·讲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逃窜。
•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
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
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诗词五首 (共58张PPT)
词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是一种诗的别体,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小令、 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明确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
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
章的主要内容。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
的第五首。 《春望》“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 的时间。“望”点明了人的主观行为。春天本是鲜花遍 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然而诗人所望到的却是国
家破灭、满目凄然的景象。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后人
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今山西
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散文
《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歌1 400多首,以古体诗、律 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多真实、深刻
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
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
王承守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 救。
元和九年,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冲出吴元济叛军的包
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李贺这首诗写的是朝 廷与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赤壁》这首诗写于诗人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游览了赤 壁(今湖北黄冈赤鼻矶)这个著名的古战场,诗人站在滔
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发
生在这里的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有感于三 国时期英雄的成败而写下了这首诗。
《渔家傲》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 (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优质课件(77页)
颔联: 花、鸟
颈联: 烽火、家书
尾联: 2021/10/10
白头
簪
21
译文:
国都已变得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 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可是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 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已久无音信,此时的一
2021/10/10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2021/10/10
31
写作背景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 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仍频,严重破 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 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 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 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21/10/10
32
领会诗意
• 结合下面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每句诗歌的 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小组间质 疑难字难句。
2021/10/10
14
春望
2021/10/10
15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 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 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
史202”1/10,/1称0 杜甫为“诗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质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种注解为: 诗人因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 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是以花、鸟拟人写法,意思是 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 别而惊心。 • 两种解释的主体不同,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 说你的理解。
5至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 获得无限的意趣。
ppt精品课件
结庐在人境,而无 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 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 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 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 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 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 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 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 ? 春天来了,城里到 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ppt精品课件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 和自然亲近。 •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宁静、 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ppt精品课件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
抵( 搔(
jià n —— )
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结庐.( lú ) 东篱.( lí)
嗟.日暮(jiē ) 车马喧.( xuān )
燕脂.( zhī ) 谩.有(màn ) 不胜簪.( zān ) 搔.更短(sāo ) 提 xié( 携 ) yīn( 殷 )勤 折 jǐ( 戟 ) níng( 凝 )夜紫
2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 叹”)。
(五)(武威中考)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 刎之处。 2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咏史(或:怀古咏史)诗。
示例:(1)战斗从白昼持续到夜晚:从“甲光向日”的白天至“塞上燕脂凝 夜紫”的黄昏;(2)“塞上燕脂凝夜紫”,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 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 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
17.这首诗色彩鲜明,请分析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 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错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作者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很好地渲染了战斗的惨烈。
“人生自古谁无死?_留__取__丹__心__照__汗__青___”“__鞠__躬__尽__瘁___,死而后已”的继 承和发扬。
2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 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 如果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也有可能 卷土重,来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ppt课件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 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 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 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 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 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 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 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 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 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 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 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 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 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 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 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 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 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 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 艺术魅力。
听读 全诗,想 想这首诗 讲了几层 意思,分 别写的是 什么?
1至4句为第 一层,讲作者 因为能够超脱 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 界,所以觉得 所在的地方也 偏僻幽静了。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 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 生真谛。辨:辨识。忘言:不知怎样 用言语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新人教版
背景资料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选自《李清照集笺注》 卷一。这首词是记梦之作。《花庵词选》题作“记梦”, 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 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 是例外。这首词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 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 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 所得到的感受和经历有关。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 神山寻求幸福。
品味赏析
“我报路长皆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 “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 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伤的神态,表明自己 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 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 (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生逢乱世, 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怎样理解“接”“连”“转”“舞” 的含义?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 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 “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 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诗词五首 (共58张PPT)
小乔就只能永远锁在铜雀台了。
精析:生发议论,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形势的演
变,而是通过写东
渔 家 傲 天接云涛 连晓雾,星 河 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 帝 所,闻 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诗谩有 惊人句。 九 万 里风鹏 正举。风休 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 连晓雾,星 河 欲转千帆舞。 翻译:漫天云涛汹涌翻滚,晨雾弥漫飘移,银河 流转(天快亮了),像千帆如梭逐浪飘。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闻讯后前往投奔,中途
被叛军抓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过了半年多的俘虏生活;因 他官卑职低,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杜甫乘机逃离长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所写,它集中表达了诗人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唐代中期,藩镇叛乱
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翻译:感伤国家时局,看见花朵而落泪,悲恨亲 人离散,听到鸟啼也感到心乱。 精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 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 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 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
天帝,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 上阕: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并展 开雄奇的想象,写了自己在梦中拜见天帝的情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 翻译:我回答天帝说: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学作诗,
徒然有惊人的妙句。
精析: “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
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3.(湖北荆州中考,T9)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 诗词五首 (共22张PPT)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戒备森
严,不可侵犯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用烘托 手法描写将士们黄昏练兵,威武雄壮的诗句 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 描写深夜袭击敌人的悲壮场景的诗句 霜重鼓寒声不起 是: 半卷红旗临易水 , 。
四、赤
杜 文本背诵
铜雀春深锁二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 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 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 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 千古传诵的名句。
理解默写:
1.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 觅的千古诗句 是: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2.《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诗 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李 贺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赏析: 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 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
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 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 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 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 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名句理解
赏析: 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 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 大,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 幸,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怨
怅之情。
1.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 哲理的诗句是(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 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123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人间词话》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 相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 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 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 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 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 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听读 全诗,想 想这首诗 讲了几层 意思,分 别写的是 什么?
1至4句为第 一层,讲作者 因为能够超脱 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 界,所以觉得 所在的地方也 偏僻幽静了。
5至 10句为第二 层,说明欣 赏美丽的自 然景物,能 获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 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按节奏诵读诗歌: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筑房舍。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 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 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 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 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 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 的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 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 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 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 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 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 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 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 • • • • 背景: 25岁前:蜀中学习,仗剑任侠; 26岁:满怀理想, 辞亲远游; 42岁:金门传诏,供奉翰林; 两年之后?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 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 艰难。离开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 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 府古题,多写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 白于天宝三年(744年)离于长安时,以《行 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 首乐府体诗。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 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 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 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 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 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 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 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 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 后病逝于当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 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 陶饮 渊酒 明 》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 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 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24
• • • • •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 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 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 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 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 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 品味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 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 生真谛。辨:辨识。忘言:不知怎样 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 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 得的心境。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 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 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 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 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 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 艺术魅力。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 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 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 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 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 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选社会, 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 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 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 其消极的一面。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 相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 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 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 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 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 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听读 全诗,想 想这首诗 讲了几层 意思,分 别写的是 什么?
1至4句为第 一层,讲作者 因为能够超脱 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 界,所以觉得 所在的地方也 偏僻幽静了。
5至 10句为第二 层,说明欣 赏美丽的自 然景物,能 获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 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按节奏诵读诗歌: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筑房舍。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 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 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 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 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 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 的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 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 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 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 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 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 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 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 • • • • 背景: 25岁前:蜀中学习,仗剑任侠; 26岁:满怀理想, 辞亲远游; 42岁:金门传诏,供奉翰林; 两年之后?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 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 艰难。离开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 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 府古题,多写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 白于天宝三年(744年)离于长安时,以《行 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 首乐府体诗。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 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 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 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 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 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 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 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 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 后病逝于当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 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 陶饮 渊酒 明 》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 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 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24
• • • • •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 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 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 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 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 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 品味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 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 生真谛。辨:辨识。忘言:不知怎样 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 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 得的心境。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 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 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 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 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 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 艺术魅力。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 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 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 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 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 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选社会, 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 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 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 其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