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经济学名词解析
常见有关经济学名词
常见有关经济学名词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 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
2.PPI(生产者价格指数)英文全称Producer Price Index,也称产品价格指数。
是从生产者方面考虑的物价指数,测量在初级市场上出售的货物(即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某种商品时,如钢铁、木材、电力、石油之类)的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反映与生产者所购买、出售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
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涨反映了生产者价格的提高,相应地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CPI的上涨。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潜在性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3.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经济物品:有限或是稀缺的绝大多数物品2.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3.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4.微观经济学: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5.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6.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7.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
11.效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12.总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量,用“TU”表示。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用“MU“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6.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7.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购买一定数量的各种物品,能够使其总效用达到最大的消费状态。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2、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有效起作用的情况。
3、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外部性指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
4、市场势力: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着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5、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供应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6、边际效用:是指小给这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生产可能性边界: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水平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8、竞争市场:指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不足道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信息是完全的9、需求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也就是说,任何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定上升。
10、供给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就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
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小;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11、供求定理:指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的定力。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1. 供给: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2. 需求: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3. 市场: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地点或渠道。
4. 均衡价格:指市场上供求达到平衡时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5. 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的情况。
6.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不公平现象的情况。
7.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8. 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情况。
9.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10. 通货:指在市场上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
11. 增长率:指在一段时间内经济规模扩大或减小的速度。
12. 失业率:指在劳动力总量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13. 预期效应:指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根据自己对未来的预期来行动。
14.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多于进口的情况。
15.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多于出口的情况。
16.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经济交易的收入与支出平衡。
17. 弹性: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18. 垄断定价:指垄断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19. 成本效益分析:指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选择。
20.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政策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
21. 外部性:指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之外的人或组织产生的效益或成本。
22. 资本:指用于生产的物质或货币形式的资产。
23. 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总量,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4. 不完全竞争:指市场上有多个供应者或需求者,但市场力量不够强大以致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情况。
25.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以下是50个详细的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领域: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是指卖方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而需求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用于反映经济规模和健康状况。
3.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持续的高通胀会削弱居民的生活水平。
4. 通货紧缩(Deflation)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下降,这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因为消费者可能会延迟购买,期待价格进一步下降。
5.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某个选项所放弃的其他选项的最大收益。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为选择B所放弃的价值。
6.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额外效用。
通常,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7.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是指企业销售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8.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企业生产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通常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9. 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较大;如果变化不大,则需求弹性较小。
10. 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较大意味着生产者能够迅速调整产量。
11.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的效率都不如其他国家,它也应该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这样能实现全球资源的更优配置。
50个经济学名词
50个经济学名词1、机会成本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通常为两种商品的生产可能性比较。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查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
9、需求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_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捐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价格一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析微观经济学B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要说明事物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时,考察或比较原有已知条件变化后均衡状态发生了何种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加以比较;(P13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en ,简写为MR$指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1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数。
(P59)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P10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也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即在议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对一种生产要素每次增加相同的数量,产量的增加在达到一定点后将会下降,也即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将会减少;(P103)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简写为MRTS)良好性状的等产量曲线凸向远点,斜率为负。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也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解释。
它度量厂商为保持产出量不便,必须以一种投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比率;(P109)C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表示议定产量与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P119)产品转换曲线(product transformation curve)表示在技术不便的条件下,使用一定的要素投入可以生产不同数量组合的两种产品。
(P131)D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则是考察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或路径,说明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P13等产量曲线(isoquant line)所表示的是能够生产某种既定产量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有效的组合。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1. 经济学 (Economics)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科学。
它研究个人、企业和政府在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面所作的决策,并揭示了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
2. 供给 (Supply)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数量取决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生产者的预期利润等因素。
3. 需求 (Demand)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数量取决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个人收入、消费趋势、个人偏好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
4. 市场 (Market)市场指的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机构或机制。
在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通过买卖来交换产品和服务,从而形成价格和数量的协商。
5. 垄断 (Monopoly)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唯一的供应者或销售者,他们掌握着市场的全部权力。
这使得垄断者能够控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并对市场产生影响。
6. 通货膨胀 (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经济需求,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通常伴随着物价上涨,对经济活动和消费者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7. 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总体表现和稳定物价。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做市操作和定向准备金等手段来实施。
8. 贸易 (Trade)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购买和出售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增长,并且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动。
9.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增长的重要指标。
10. 通货紧缩 (Deflation)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实际经济需求,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上升。
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3.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5.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6.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7.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9.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1.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3.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4.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6.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7.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生产函数: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等产量线: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给定的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开始会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增加量会越来越小。
等成本线:又称为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厂商所能够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当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结果新的等成本线与更高水平的等产量线相切,把各个均衡点连接起来,就是扩展线。
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总成本支出相对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指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同方向、同比例增加或减少λ倍时与产出变动η倍的关系。
机会成本:一个具有多用途的资源在用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时最大的收益。
隐含成本:自由要素报酬(=正常利润)。
[厂商自己提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总成本。
正常利润:自由要素报酬(=隐含成本)。
[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盈亏平衡点: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
停止营业点:是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是厂商生产遇不生产的临界点。
市场失灵:一般将市场作用受到限制的情况成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并不是认为市场完全不好,而是指市场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可能达到的理想效果。
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市场没有使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二是指市场不能在许多领域实现理想的社会目标。
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就是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4、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5、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6、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7、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8、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9、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0、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11、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12、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3、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4、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6、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汇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
1.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国际贸易等。
2.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
3.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给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不同商品组合。
4.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5.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相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更高的效率。
6.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7.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8. 市场均衡: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状态,此时价格和数量达到稳定。
9.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10.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实际获得的收入与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收入之间的差额。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经济学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专有名词和概念。
如果你对特定的经济学名词有疑问,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我将尽力为你解答。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1. 经济学:研究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2.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3.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两种的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4.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5.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又称价格理论。
6.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的理论。
7. 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
8. 完全信息的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
9. 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
10. 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11.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12.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13. 需求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14. 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15. 需求函数:表示影响需求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16.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7. 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好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分析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活动,以及个别消费者、个别厂商、个别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及一般均衡分析理论等。
3.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NGO)等国民经济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分析经济活动的现象及规律。
它包括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
4.实证分析法: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解释、分析与预测,它的判断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查来判定,并且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阐述“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实证命题范围。
5.规范分析法:是在社会一定的哲学、文化、道德、宗教前提下,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对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提出行为的标准,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6.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一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其不仅在于这种商品和劳务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的能力,而起这种效用的大小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这种主观感觉所决定的。
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该消费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数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0.私人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11.搭便车:是指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某些个人虽参与消费,但是却不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现象。
12.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规模同比例改变而获得规模报酬的变化趋势。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精心整理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
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 )",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分子产出增决定对社会发总34用。
5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6、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7、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s ),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
例如,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
8、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静态均衡状态的方法。
当一个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均衡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
与动态分析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而只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新的均衡与原有均衡之间的差异。
9、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因为任何一个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起码必须满足如下要求:第一,其定义域不受限制,即它适用于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类型;第二,非独裁,即社会偏好不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偏好来决定;a与b10、的比率。
经济名词
1.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总量,及其相关指标,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所讲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广义的国民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仅指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3..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经济学名词解释(最全)
经济名词(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产品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是资源的私有制和自由竞争,价格由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决定。
2.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受到价格、收入、替代品和补品等因素的影响。
3.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预期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4.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控制着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市场。
垄断能够通过限制供给和操控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
5.竞争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多个供应者争相提供商品或服务,通过竞争来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
竞争能够促进生产效率和创新。
6.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行动而放弃其他所有可能的最高价值的机会的成本。
机会成本考虑了选择的机会代价,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7.弹性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影响价格的变化和市场的稳定性。
8.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经济的稳定和个人的消费能力。
9.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管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10.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限制进口或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等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经济效率的下降。
1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的交流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1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13.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和交易的市场。
外汇市场的波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和经济的稳定。
经济学常考的30道名词解释
经济学必考的30个名词解释1、需求的定义: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如汽车和汽油、照相机和胶卷。
3、替代品: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的满足度的几种商品。
如不同品牌的手机,牛奶和豆浆,洗衣粉和肥皂等。
4、供给的概念: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6:弹性的含义:弹性被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也就是自变量变化某个比例时,因变量要变动多少比例。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完全垄断市场。
独家垄断。
是指某企业是某产品的唯一供给者,不存在任何竞争对手。
10、寡头垄断市场。
只有少数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每家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
11、垄断竞争市场。
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即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的市场形态。
12、完全竞争市场。
无数多企业、所有企业都是市场价格接受者,不能制定价格。
1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4、GNP国民生产总值,NDP国内生产净值=GDP-资本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GNP-国定资产消耗。
NI国民收入=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PI个人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DI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15、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1. 供给与需求- 供给(Supply):指市场上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需求(Demand):指市场上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市场- 市场(Market):指供给者和需求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途径。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指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的经济模式。
3. 价格与价格体系- 价格(Price):指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
价格通常由供需关系决定。
- 市场均衡价(Market Equilibrium Price):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
- 价格体系(Price System):指市场经济中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一系列价格关系的总和。
4. 市场结构- 垄断(Mon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 寡头垄断(Olig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几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做出某种选择后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 潜在收益(Potential Gain):指做出某种选择后可能获得的最好的结果或回报。
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 通货紧缩(De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下降的经济现象。
7.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8. 外汇与汇率- 外汇(Foreign Exchange):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货币交换的过程和结果。
- 汇率(Exchange Rate):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保证金指在证券市场融资购买证券时,投资者所需缴纳的自备款。
投资者进行期货、期权交易时向经营相关业务的公司交付保证金,以保证履行合约义务。
这笔资金仅为押金不作为合约金的一部分。
保证金交易又称虚盘交易、按金交易,就是投资者用自有资金作为担保,从银行或经纪商处提供的融资放大来进行外汇交易,也就是放大投资者的交易资金。
融资的比例大小,一般由银行或者经纪商决定,融资的比例越大,客户需要付出的资金就越少。
国际上的融资倍数也叫杠杆。
拨备按照审慎原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在当期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
尽管上市公司(非金融类)有权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应收账款、坏账拨备比率,但如果投资者发现公司不同账龄应收账款坏帐拨备比例明显低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则该公司存在坏账拨备风险,未来有可能提高坏账拨备比率或遭遇突发坏账风险而减少利润。
C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简称,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
在美国信贷环境宽松、房价上涨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给那些没有足够还款能力的贷款者,贷款者以房屋为抵押,一旦还不起贷款,银行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卖出去收回成本。
但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银行把房屋出售出去,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在贷款上就出现亏损,从而引发与银行相关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振荡引起的风暴。
采购经理人指数通常都是指美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商业报告中关于制造业的一个主要参数。
在一般意义上讲,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会带来美元汇价上涨;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会带来美元汇价下跌。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权证。
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贷款、债券或者其他债务等组合作为标的债券,是将许多包括房贷、公司债券在内的债务集中成资产池,形成现金流规模,然后根据不同风险进行分类证券化后打包出售。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出口盈余盈余就是利润的意思,在一国对外贸易中,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这时就出现出口盈余,当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贸易逆差,这时就会出现出口赤字。
出口盈余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收支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国出现出口盈余,反映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表明它在世界市场的商品竞争中处于优势。
但从长期趋势看,一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应该保持平衡。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D担保表示负责、保证做到或保证不出问题。
它是一种承诺,是对担保人和被担保人行为的一种约束。
担保一般发生在经济行为中,如被担保人到时不履行承诺,一般由担保人代被担保人先行履行承诺。
担保一般有口头担保和书面担保,但只有书面担保才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
现今,债权担保的意义已不仅是单纯的担保问题,而且可能通过担保借贷关系的安全实现来推动借贷关系的蓬勃展开,对促进资金融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债权担保主要是通过媒介来发挥促进资金融通的作用。
F风险敞口(riskexposure)指未加保护的风险。
比如你的收入是日元,但你有一笔美元的借款要还,是没有做任何对冲的交易(比如远期外汇买卖或外汇调期什么的),你因此就有了一个日元对美元的汇率风险敞口。
或者你买了一个公司的债券,由于公司债有信用风险,而且你没有做任何对冲的交易(比如信用调期什么的),你因此有一个信用风险敞口。
你如果买了一个固定利率的债券,而且没有做对冲交易(比如利率调期),你要承担利率险,因此有一个利率风险敞口。
GGDP即英文Gross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杠杆认股证的吸引之处,在于能以小博大。
投资者只须投入少量资金,便有机会争取到与投资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报率。
杠杆反映投资正股相对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比例。
假设杠杆比率为10倍,这只说明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是投资正股的十分之一,并不表示当正股上升1%,该认股证的价格会上升10%。
G7七国集团,由五国首脑会议发展而来,是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成员国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和西德5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
G2020国集团是一个包括七国集团的成员、11个其他成员国家(也包括在八国集团中列席的俄罗斯),以及两个保留名额在内的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组成的20国集团论坛。
这20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20国集团是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基础,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1945年成立,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至今,IMF已有184个成员国,其宗旨是为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稳定成员国经济。
I MF可以提供资金来帮助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成员国,比如旨在暂时缓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短、中期贷款,其资金来自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
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
H华尔街华尔街(WallStreet)是一条位于美国纽约市下曼哈顿的狭窄街道。
东起百老汇,向西一路延伸至东河旁的南街,横跨纽约曼哈顿的金融中心。
今日,“华尔街”一词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同时也可以借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华尔街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第一个常驻地,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包括:纽约证交所、那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和纽约期货交易所。
全纽约50多万金融业员工,华尔街就占了10多万人。
亚托罗·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所雕塑的公牛可以说是华尔街的代表。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回购是上市公司买入“自己”的股票,这种回购是可以注销股票的。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
对于坏账的确认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而根据坏账的定义,一般认为有确凿证据或明显迹象表明已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即为坏账。
红筹股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场。
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
后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的,如“北京控股”等。
J计提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和单位必须根据规定基数和比例提取相关的费用,以便于合理确认和计量费用,正确计算成本。
如职工福利费是按企业或单位的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工会经费是按工资总额的2%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是按工资总额的1.5%计提的;折旧费是按企业或单位拥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
经济软着陆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
国民经济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年度间经济增长率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围绕潜在增长能力上下波动,形成扩张与回落相交替的一条曲线。
国民经济的扩张,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具有连锁扩散效应,在投资与生产之间具有累积放大效应。
当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超出了其潜在增长能力,打破了正常的均衡,于是经济增长率将回落。
“软着陆”即是一种回落方式。
“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即“大起大落”方式而言的。
“大起大落”由过度的“大起”而造成。
L雷曼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
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
但在信贷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将公司活活压垮。
报告显示,雷曼兄弟2008年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58年历史以来最大季度亏损。
雷曼兄弟一度打算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的多数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以期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
2008年9月15日,由于陷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当日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雷曼破产申请显示负债6130亿美元。
蓝筹股在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被称为蓝筹股。
“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
利率又称利息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