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橡皮泥的弹性形变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材料的变形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材料的变形实验科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大班阶段,变形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适合幼儿进行的科学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物体的性质和变形规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种适合大班幼儿进行的材料的变形实验。
实验材料:1. 不同材质的球(如塑料球、橡胶球、皮球等),至少3个2. 不同材质的方块(如木块、纸块、金属块等),至少3个3. 实验台4. 尺子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实验台放在幼儿容易观察和操作的位置上。
2. 将不同材质的球和方块放在实验台上,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观和材质,并进行简单的口头描述。
3. 依次拿起一个球和一个方块,先用手轻轻撕弯它们,观察它们的变形情况,并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4. 用尺子测量撕弯前后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5. 重复第3步和第4步,直到所有的球和方块都进行了实验和观察。
6. 结束实验后,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和讨论。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讨论:a. 哪种材质的球和方块更容易变形?b. 变形前后的长度和宽度有什么变化?c. 有没有发现某种材质的球和方块变形比其他材质的更多或更少?d. 是否有材质的球和方块可以恢复原状?e. 为什么某些材质的球和方块更容易变形?7.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个变形实验,幼儿可以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性质和变形规律。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索出一些规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科学活动在大班阶段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变形实验是一个适合大班幼儿进行的科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的变形规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这个实验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作弹性材料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制作弹性材料实验——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弹性材料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橡胶的制作过程,了解弹性材料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1.橡胶粉2.液体硫化剂3.固体硫化剂4.色素(可加可不加)5.比例杯6.塑料容器7.搅拌棒三、实验步骤1.将比例杯中的橡胶粉倒入塑料容器中。
2.接着,将液体硫化剂一滴一滴滴入塑料容器中的橡胶粉中。
同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将固体硫化剂加入到橡胶粉中,并继续搅拌混合。
4.如果需要加色素,可以在加入固体硫化剂之前将色素加入到橡胶粉中,搅拌均匀。
5.接着,将橡胶粉团揉成橡胶球。
6.将橡胶球放置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
四、实验原理橡胶本身是弹性非常好的材料,但它有一个缺点,容易发生老化,所以需要添加硫化剂来进行硫化反应,使橡胶不易老化,并且具有稳定的弹性。
硫化剂是一种化学物质,能够加速橡胶分子间的化学反应,使橡胶中的单体分子和弹性链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一种三维空间结构,增加橡胶的弹性和韧性。
五、实验效果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制作出弹性材料来,并了解橡胶的制作原理和物理特性。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比例,并注意安全。
实验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比例操作,避免加入过多的硫化剂。
2.液体硫化剂是有毒的,操作时需戴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口腔和皮肤。
3.操作完毕后不要将硫化剂和橡胶残渣随意乱丢。
4.实验操作需要较大的力量和耐心,不要用力过猛。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实验,通过亲手制作弹性材料,并了解物理性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学并爱上科学。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弹力》说课稿
《弹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弹力》,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知识,也是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编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之后,是对第一节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也是学习后一节《摩擦力》以及以后力的分解合成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弹力》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拉近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弹力的相关知识,但对弹力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较大,抽象思维虽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对于物理问题的探究还不熟练,需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怎样判断弹力的方向4.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微小放大法”2.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综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说教学方法由于高一的学生不易接受相对抽象的弹力,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教师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推理、讨论、归纳,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提出普通人如何才能像运动员一样扣篮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设疑的方式引入新课。
8年级物理苏科 版下册教案《 力 弹力》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8.1 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学情简析:本节教材处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
而第一节力弹力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教学关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为后几节教学做好铺垫。
内容分析本节首先生活中的推、拉、举、压等生活实例引出力,并用压弹簧或气球的事例体会弹力,紧接着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虽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外力越大,形变越大已经知道。
但学生对理解外力与弹簧伸长长度及弹簧长度的关系理解是个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亲身体验,分析获得新知。
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还点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从而更好地体会弹性势能。
所有的知识都是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例呈现,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常见的的力学现象,初步建立力的概念;(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通过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6)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2.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的方法感受弹力以及弹性形变产生的能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探究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1)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有将自己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亲身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三、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性形变大小和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难点:弹力概念的建立和产生条件四、教学仪器: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气球、钩码、橡皮筋;2.演示器材:橡皮筋、弹簧、小球、气球、钩码、电动玩具车、熊大模型、塑料板、各种测力计、拉力器、弹弓、竹条、竹筒弹簧水枪(教师小时候玩的)、小桶、钩码、压式隐形形变演示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魔术表演和拉力器寻找力王并奖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力学技巧的重要性,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想入非非的力学世界;(二)新课学习:1.力是什么;(1)演示操作:人提桶、人拉弹簧、人拉小车、人压竹条(人对物体的作用)提问:除人以外,其它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学生举例)(2)展示:马拉车、大象举木头(最好播放动物施力的趣味视频)实物演示:玩具车拉熊大综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举例简要说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形变与弹力:(1)活动与观察,体会感受,谈谈发现A.手拉橡皮筋B.手压弹簧和气球C.弹弓弹子弹综合答案:橡皮筋变长,气球压瘪,拉压过程中有力的作用,放手恢复原状等;(2)形变: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
弹力PPT课件(人教版)
4.其他情势的测力计
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产生
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反馈练习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在“0”刻度
实验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 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
②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
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F2=
。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几点操
作要求。
使用时注意:看、调、测、读四个环节。
注意:
• 1.测量前,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被测量的力不能大于测力 计的量程,以免破坏测力计,最好对被测量预先估计。
• 2.使用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 手后视察指针是否能回到本来指导的位置,以检查指针、 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在视察弹簧测力计的 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调零。
• 3.测量时拉力方向应沿弹簧轴线的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 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 4.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回忆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手的感受。
3.物体由于产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思考:
(1)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弹力的方向又是指向什么方向?
(3)弹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例子
提出 问题
书放在桌面上
书对桌面: 压力
桌面对书: 支持力
书产生形变吗?为什么?压力怎么 来的? 桌子形变了吗?为什么?支持力怎 么来的?
巧用橡皮泥做物理实验
上 。说明了物体在液体 中的状 态与物 体 的密 度有关 , 当物
体的密度大于液体 的密度 时 , 物体会下沉 ; 当物体 的密度小
于液体的密度时 , 物体漂浮在液体上面 ; 当物体 的密度等 于
2 演示“ 性物体 与塑 性物体 的性 质” 弹
轻轻用力压 弹簧 , 弹簧变短 , 撤去外力后 , 弹簧像
复原 来 的形 状 ; 轻 轻用 力 压橡 皮 泥 , 皮泥 凹陷下 去 再 橡 形成 一 个 坑 , 去 外 力 后 , 仍 然 存 在 , 皮 泥 不 能 恢 撤 坑 橡 复原 来 的形 状 , 明 弹性 物 体 有弹 性 , 性物 体 不具 有 说 塑
20lo一0211少实验的经验难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如显微镜对不上光或对不好光观察不到细胞气泡很多等此时我并不给学生讲解他们操作失败的原因而是把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喊出来给其他同学作展示如染色的时候把玻片稍作倾斜对光的时候选最大的光圈和低倍物镜显微镜放的位置要接触光源多等
3 2
奇思 ・ 想 ・ 妙 巧做
3 演示“ 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水 中物体 的形状无关”
用细线 将橡皮泥 吊在 弹簧测力计上 , 出橡皮 泥重 G 测 ;
将橡皮泥浸没水 中 , 记下测力计 的示数 F 。改变橡 皮泥形 1 状, 将橡皮泥浸没水中 , 记下测力计 示数 ; 再改 变橡皮泥 形状 , 将橡皮泥浸 没水 中 , 下测 力计 的示数 。比较橡 记 皮泥各 次浸 没水 中时测力计示数 , 测力 计的示数 都相等 , 说 明浮力大小与形状无关 。 少实验的经验 , 难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 的失 误 , 如 显微镜对不上光或对不好 光、 观察 不到 细胞、 泡很 多等 , 气
《弹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弹力》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部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
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及物理意义,并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4、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意义,掌握利用图象法计算劲度系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二)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一设计实验一学生探究一分析归纳一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一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三、教学准备细钢丝、钢锯条、弹簧、海绵、橡皮泥、白纸,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小车、橡皮筋、气球、、纤维板、演示胡克定律用的米尺、弹簧、钩码、力传感器等等。
教学反思部分一、设计思想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高一物理比较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
2023秋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9弹力(表格教案)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弹力”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弹力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弹力的测量和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2.5评价工具: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6学习手册:发放学习手册,引导学生记录学习心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弹力”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1.拓展资源:
《弹力的奥秘》:介绍弹力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作用,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簧的原理与应用》:深入讲解弹簧的原理,以及在各种设备中的具体应用。
《橡皮泥的弹性》:探讨橡皮泥的弹性特性,以及如何利用橡皮泥进行弹力实验。
《生活中的弹力》: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力鞋等,引导学生关注弹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图形、符号等视觉元素,如弹簧图标、橡皮泥形状等,形象地展示弹力的概念和应用。
《弹力》评课1
《弹力》评课有幸听了姜际龙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被深深折服。
一、整体感觉听了本堂课,收获多多,滋味浓浓。
整堂课方法灵活多变,教材处理巧妙,并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的课堂。
从引入撑杆图片到再到挤压弹簧,按压橡皮泥的过程,无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实验走向物理”的理念。
整节课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的发现规律,总结结果。
学生印象要比普通的灌输式的讲述要深得多。
学生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自主探索发现规律,享受得到成果的喜悦。
姜际龙落落大方,亲切自然,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 .引入部分。
从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一撑杆图片的引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产生力的杆与弓有什么共同变化?弹力产生的地方为什么有形变?两者有什么关系?一连三个物理问题,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共同点得出了形变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 .教学结构。
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
是以“目标一一策略一一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一一体验一一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
从新的课改精神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本节课姜老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橡皮泥,弹簧等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深刻。
而且一直贯穿整节课,避免实验器材过多给人很乱的感觉。
使主线一直不会偏移。
而且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后面设计实验的能力。
3 .实验部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姜际龙老师《弹力》观后感
姜际龙老师《弹力》观后感我是淮北实验高中一名年轻的物理老师,通过网络视频认真观摩了合肥十中姜际龙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这是一堂优秀的课,无论是备课、上课、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听完姜老师《弹力》这一节课,结合这阶段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的远程教育内容,是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就个人的几点认识谈一谈我对姜老师这节课的感悟。
第一,课程设计方面。
姜老师的课程设计流畅自然,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合理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姜老师一开始就从回顾初中的知识,力会产生哪些效果为突破口将教学引入。
通过设问“腾空而起的人,离弦前后的箭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
接下来就进入的新课阶段,在新课阶段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式的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接下来在学生已经完全具备弹力知识基础后,姜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在求知的路上前进,即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姜老师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思考,然后由学生们自己得出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总结了它们的方向判断问题。
随后姜老师用ppt展示了几个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叫几位学生上台画出力的示意图,再次从例题中引出“弹力判断有无”的问题。
在讲解弹簧弹力大小问题时,姜老师安排了实验仪器,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做实验前,明确了五个问题,这样学生就更有针对性的做实验了,最后还是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正确答案。
一节课圆满结束。
看过之后,觉得姜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但又非常经典,有很多地方我需要借鉴和学习,一些细节的把握也是非常棒的!第二,重难点处理方面。
弹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摩擦力的前提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中弹力的有无和方向判断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姜老师这节课首先通过撑杆跳高和拉弓射箭等生活情境提出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对比弹簧和橡皮泥的形变提出弹性形变的概念,为弹力产生的条件做好实验储备。
橡皮泥实验报告
橡皮泥实验报告橡皮泥实验报告橡皮泥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材料,它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且还可以弹起来。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橡皮泥的性质和用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橡皮泥的成分。
橡皮泥通常由橡胶和粘土混合而成。
橡胶赋予了橡皮泥柔软和弹性的特性,而粘土则提供了黏合力和可塑性。
这种混合物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不同质地和弹性的橡皮泥。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制作了一小块橡皮泥。
我们将橡胶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用手揉搓,直到两种材料完全融合。
我们发现,橡皮泥的颜色变得均匀,质地变得柔软而有弹性。
这是因为橡胶和粘土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得它们能够相互黏合并形成一个整体。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索橡皮泥的性质。
首先,我们发现橡皮泥具有可塑性。
我们将橡皮泥分成几个小块,并尝试将它们塑造成不同的形状,如球、长方体和动物模型。
我们发现,橡皮泥非常容易被塑造,并且可以保持所塑造的形状。
这是因为橡皮泥的分子结构使得它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形状,并且能够保持新的形状。
然后,我们测试了橡皮泥的弹性。
我们将一小块橡皮泥压扁成一个薄片,然后用手指轻轻按下去。
我们发现,橡皮泥能够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是因为橡皮泥的分子结构使得它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然后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除了可塑性和弹性,橡皮泥还具有黏性。
我们将一小块橡皮泥粘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拉起来。
我们发现,橡皮泥能够黏在桌子上,并且能够拉起一段距离,但最终会断裂。
这是因为橡皮泥的分子结构使得它能够与其他物体黏合,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
最后,我们探索了橡皮泥的用途。
橡皮泥广泛应用于儿童玩具、艺术品和教育实验中。
儿童可以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形状的模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艺术家可以使用橡皮泥来创作雕塑作品,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教育实验中,橡皮泥可以用来教授化学、物理等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总结起来,橡皮泥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多功能的材料。
经历体验领悟——《弹力》教学赏析
伸 长 与 拉 力 的 关 系
【 析】 赏 :通 过操作 展示 、交 流 、命 名 、应 用竞赛 等活
动 ,调 动学 生 主 动探究 、积极 思考 ,让学 生 的 思维 多 次 发 生碰 撞 ,产 生火 花 ,教 师在 其 中 只是起 到 辅 正 、纠偏
师 :前 面有 一位 女 生拉 了测 力计 ,现 在再 请 一 位 男 生来拉 一 下 ,大 家注 意观 察 前后 两位 同学拉 弹 簧产 生 的 现 象有什 么不 同? ( 请一 位 男生拉 测 力计 ) 生 :观察 学生 演示 实验 。 师 :你看 到的现 象有 什 么不 同? 生 :男生用的 力 大.拉 力 器的弹 簧更 长 .
来 的 形 状 .我 们 把 这 种 性 质 起 个 什 么名 称 呢 ?
生 :弹 性
师 :像 橡 皮 泥 、 铜 导 线 这 样 的 物 体 也 具 有 相 同 的 一 种 性 质 :受 力 后 形 状 发 生 变 化 。不 受 力 时 不 能 恢 复 原 来 的 形 状 , 我 们 把 这 种 性 质 叫做 塑 性 。
生 活 中处 处 有 物 理 。
师 :我 们 在 应 用弹性 的 时候 ,要 注意
生 : … …
生 :弹簧 受到 的拉 力越 大 。弹 簧越 长 :弹簧 受到 的 拉 力 越 大 , 弹 簧 的 伸 长越 长 :
师 :我 们 来 看 一 个 实 验 : ( 一 根 细 弹 簧 的 一 端 固 将 定 在 墙 上 , 请 一 位 学 生 上 台 用 力拉 另 一 端 )
不 同点 :不受 力后 有 的又 恢 复原 来 的形状 ,有 的不
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
4.在“橡⽪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跳⽔运动员压弯(如图)”两个现象中,发⽣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
你的理由.
分析(1)物体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称之为弹性形变;
(2)物体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称之为塑性形变.
解答解:“橡⽪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跳⽔运动员压弯”,两个现象中:“橡⽪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发⽣的不是弹性形变,因为橡⽪泥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
“跳板被跳⽔运动员压弯”发⽣的是弹性形变,因为跳板能够恢复原状.
点评明确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生活物理之利用橡皮泥做初中物理实验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20 年第 19 期
生活物理之利用橡皮泥做初中物理实验
牟银勇 杨 莉 刘 畅
渊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重庆 400050冤
揖摘要铱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袁橡皮泥是生活中常用的玩具袁并且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袁用橡皮泥做物理实验袁使得有些实验
. A等l完l成R多i次g实h验ts袁可R以e总s结er出v同e种d物. 质构成的物体袁物体的质
量和体积比值相同遥 利用橡皮泥做本探究的优点在于橡皮泥 很容易改变形状测出体积袁 本实验中还可以把橡皮泥做成长 方体袁再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高求出体积遥
五尧演示野弹性物体和塑性物体的性质冶 用一个小皮球和一个橡皮泥做成等大的球体遥 用力捏两 个小球袁观察到小皮球受力后发生形变袁不再捏它时袁小皮球 可以恢复形变袁小皮球表现弹性的性质曰观察同样大小的橡皮 泥球袁受力后发生形变袁撤去外力后袁形状不能自动恢复袁橡皮 泥球表现出塑性性质遥 六尧研究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冶 渊一冤演示野轮船的原理冶 相同的橡皮泥若干遥 把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袁可以 观察到实心橡皮泥直接下沉曰再拿一块橡皮泥做成内部有较 小空心袁将其放入水中袁可以观察橡皮泥仍然下沉曰继续做大 橡皮泥内部空心袁可以观察到当空心做大到一定程度时袁橡皮 泥漂浮在水面袁此时将露出水面部分去掉袁可以观察到此时的
学模式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中的主要培养对象袁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袁生物新课程改革培养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可以更加主动学习的 学习能力袁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遥 在我们探求新的生物教学方法时发现了新的方式要 要要启发式教学袁因此我们对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袁给出一些相应的教育措施遥 揖关键词铱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教学应用 策略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通用5篇教案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篇1【目的】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见图1)、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见图2)、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见表1)。
表1比较重力与弹力【设计思想】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
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
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
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
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了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全课设计了12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全课以“方法”为根茎,知识为枝叶,板书设计亦突出“方法”的脉络,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
二年级科学力与形变 教学设计
8.生选择一种橡皮泥制作简单造型。
1.学生观察出示的物品,并告诉其名称。
2.学生小组内开始实验,并记录。
3.学生汇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4.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汇报。
5跟随老师一起小结。
6学生选择材料并开始实验探究,并记录实验现象。
3.你们的预测正确吗?请小组内合作验证刚才几位同学的猜测。要求:2人先挤压球形橡皮泥,之后另外2人拉伸同一块橡皮泥。同时注意认真观察,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4.刚才你们做过拉伸或挤压实验,谁愿意告诉大家:橡皮泥在没用力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用力之后形状又变成了什么样子?(PPT出示两个问题)在学生的汇报下,黑板上填写实验记录单。
知识拓展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奇妙的形变呢?PPT展示图片。问:它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设计
2力与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作业布置
还有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力与形变的奇妙特性呢?请同学们回家再找一找。
学习效果评价及教学反思
5.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橡皮泥。如果挤压或拉伸这些橡皮泥,它们的形状会有怎样变化呢?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测。
6.到底会不会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呢?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形状的橡皮泥试一试。记得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上哦!师巡视指导。
7.演示交流实验结果:谁愿意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刚才自己做的实验?并提问:橡皮泥在没用力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用力之后形状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追问:当你松开自己的手,不用力后,橡皮泥的形状还会自己变回原来的的样子吗?
课题
2.力与形变
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巧用家庭物理小实验深入探索“弹力”的学习过程
Liberal Arts Guidance 2016年11月(总第248期)文理导航No.11,2016SerialNo.248巧用家庭物理小实验深入探索“弹力”的学习过程汪得志(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弹力作为三种常见力之一,在学习中主要是对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进行分析。
为了增强我们学生对弹力的理解,就需要将一些家庭小实验引入进来,这样我们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验现象不仅对弹力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其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也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弹力教学;家庭小实验一、高中“弹力”学习概述弹力是高中力学学习的基本概念,是高中物理经典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三种常见力之一。
尽管说我们学生对“力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这一理论能够理解,但是在实际分析过程往往会出现偏差。
一些我们学生在进行弹力理解的时候,认为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有弹力,例如只有橡皮筋、尺子弯曲才会存在弹力,而对于一些坚硬的物体是不会产生的形变的。
而在对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弹力的时候,往往认为只要接触就会有弹力,而这些理解都是不正确的。
因此,为了增强我们学生对弹力的理解,我们学生就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家庭小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学生对弹力就会有直观的理解,加深对弹力本质的理解。
二、高中“弹力”学习好方式———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主要是指由我们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器材、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这种实验形式给我们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动手机会,给我们学生留下了足够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的空间,我们学生通过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就会增强对物理院里的理解,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我们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了解原来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对于弹力来说,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弹力,例如课本放在桌面上,课本就收到了桌子施加的向上的弹力,桌子也受到了课本向下的弹力。
再比如在对绳子拉伸的过程中,人会受到了绳子的弹力。
而这些现象在生活中不易观察,我们学生会认为桌子太硬、绳子不可伸长等,认为这些物体都是没有弹力的,这都是因为我们学生没有将物理概念和生活现象进行区分,因此在开展家庭物理小实验对弹力进行理解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学生站在物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才会增强对弹力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形变 , 当弹 簧伸 长 的长度超 过它 的 弹性 限度时 , 弹 簧会 发 生 范 性 形 变.在 讲 授 的过 程 中 , 者不 笔 禁 有 了这样 的疑 问 : 不 是 橡皮 泥 也 具 有 一 定 的 是
弹性 限度 呢?在 橡 皮 泥 的 弹性 限度 以 内 , 皮 泥 橡 是 不是 会发 生 弹性形 变 呢?
恢 复到 挤压 之前 的形状 , 这种 形 变就是 范性 形变 . 然 后再 手拉 弹簧 , 弹簧 的长度 伸长 , 使 当松 开手 以 后, 弹簧又恢 复 到 了原来 的长度 , 这种 形 变就是 弹
示 实验 来让 学生 看到 桌子 产生 形变 以后所 产生 的 效 果 .教 学过 程 中 , 笔者 不禁 有 了这样 的思 考 , 当 I 橡 皮泥 放 在 桌 面 时 , 面 会 产 生 微 小 的 形 变 块 桌
2 实 验 探 究
首先 , 验思 路 和教 材上 的观 测 桌 子微 小 形 实 变是 一致 的( 图 1 . 如 )
在 桌上放 上 1块立 方 体 的橡 皮 泥 , 皮 泥块 橡 的厚度 为 3c 然后 在在橡 皮 泥 上面 固定带 有底 m,
座 的平 面镜 , 面镜 与水平 面 的夹 角是 6 。 平 O.这 时
1 引 言
在苏 科版 物理八 年级 下第 八章 第一 节“ 弹力 ” 的教 学过 程 中 , 师 通 常是 用 橡 皮 泥 和 弹簧 做 演 教 示实 验来 讲解 范性 形变 和弹 性形 变 的.教 师将 橡 皮 泥放在 手上 , 用手 挤 压橡皮 泥 , 橡 皮泥 的形状 使 发 生变 化 , 当橡皮 泥发 生形变 以后 , 的形 状不 能 它
摘
要 : 学 过 程 中 , 常 用 弹 簧 演 示 弹 性 形 变 和范 性 形 变 , 橡 皮 泥 演 示 范 性 形 变 .而 橡 皮 泥 是 否 会 有 弹 性 形 变 教 通 用
过 程 , 文 将 利 用 激 光器 和平 面镜 等材 料 , 用 放 大 法 , 该 问 题 进 行 了 研 究 .结果 发 现 在 橡 皮 泥 的 弹 性 限度 以 内 , 会 本 采 对 也
第3 2卷 第 8期
21 0 2年 8月 物 来自理实 验 Vo . 2 No 8 13 .
Au . 2 1 g ,0 2
PHYS CS EXPE M ENTATI I RI ON
探 究橡 皮 泥 的弹 性 形 变 实验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窦 林
(. 1 南京师 范大 学 教 师教 育 学院 , 苏 南京 2 0 9 ; 江 1 0 7 2 南京 市 第 2 . 9中学 , 苏 南京 2 0 9 ) 江 1 0 7
木块 和桌 面之 间 的挤 压 , 使 木 块 和 桌 面 都发 生 会 微小 的形 变 , 木块 发生 的形变 产 生对桌 面 的压力 , 而桌 面 产生 的形变 提供 对木 块 的 支持 力.当然这
个 形变 不能 被直 接 观 测 出来 , 以通 过 书 上 的 演 可
收稿 日期 :0 2 0 一 1 2 1 — 4 l
教材上 是这 样 给 弹 力下 定 义 的 : 当物 体 发 生 弹性 形变 时产 生 的力称 为 弹力 .压力 、 力 、 持 拉 支
力都 属 于 弹 力.那 么 1块 木 块 放在 桌 面上 , 由于
在 正 对 平 面镜 处 固定 激 光器 .打开 激 光 器 , 正 在 对着 平面镜 的墙 上 会 有 激 光光 斑 ( 与激 光 器 的 墙 距离 为 5m) 记 下光 斑 的位 置.然后 向平 面镜 的 , 底座 上加 砝码 , 增加 平面 镜底 座对 橡皮 泥的压 力 , 这 时墙上 的光 斑会 发生 移动 .然后 取 下放 在平 面 镜 底 座 上 的砝 码 , 现 光 斑 又 回到 原 来 的位 置. 发
发 生 弹 性 形 变 , 过 它 的 弹性 限 度 , 将 发 生 范 性 形 变. 超 它 关 键 词 : 性 形 变 ; 性 形 变 ; 皮 泥 弹 范 橡 中 图分 类 号 : 6 3 7 G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4 4 (0 2 0 0 90 10 —6 2 2 1 ) 80 1 —2 .
形变.
性 形 变.接 着 教 师 会 通 过 不 断 加 大 拉 力 来 拉 弹 簧 , 弹簧 发 生范 性 形变 , 使 即松 开 手 后 , 簧不 能 弹 恢 复到拉 之前 的长度 , 过该 实验说 明 , 通 弹簧 具有
一
定 的弹性 限度 , 弹性 限度 以 内 , 在 弹簧 会发 生弹
作者简介 : 窦
林 (9 9 )男 , 苏 扬 州 人 , 京 市 第 2 18 - , 江 南 9中学 教 师 , 育 硕 士研 究 生 , 事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工 作 . 教 从
2 O
物 理
实 验
第 3 卷 2
过程 中平 面镜 与水平 面 的角度 不发 生改 变.
镜
而产 生支 持力 , 因为力 的作用 是相 互 的 , 桌面 给橡 皮 泥支持 力 , 橡皮 泥必 然要 给桌 面压 力 , 那 这个 压
力是 哪儿 来 的呢 ?是不 是橡皮 泥 产生 范性形 变而 产 生 的力 呢 ?但 是 压 力 是 弹力 , 对 弹 力 的定 义 而 是 当物 体发 生 弹性 形 变 时 产生 的力 , 皮 泥 给桌 橡 面 的压 力既 然是 弹 力 , 这 个 弹力 必 然 是 橡 皮 泥 那 发 生 弹性形 变 以后所 产生 的力 .这 与之 前 的假设 产 生 了矛盾 , 是之 前 的假 设 错 了 呢? 还是 课 本 对 弹力下 的定 义 错 了呢 ?为 此 , 究 了 橡皮 泥 弹 性 探
泥
图 1 观 测 桌 子微 小形 变
图 2
通过 此实验 , 现橡 皮 泥 在 这 个过 程 中发 生 的形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