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上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空间观念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对几何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理解困难。
举例:在讲解几何证明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已知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同时,针对面积计算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难点的突破,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举例:在讲解点、线、面时,教师要强调它们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础元素,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几何图形的抽象概念: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明的逻辑推理过程掌握不足,难以运用性质定理进行证明。
-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点、线、面
4.1.1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的基本性质
4.1.2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新人教版七上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上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4.1.1 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知识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二、找一找思考第118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三、议一议(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五、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本118页思考题(下),并进行学习汇报。

六、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2、选做题:课本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3、备选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进行简单推理和证明的能力,如通过观察和论证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美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题:针对本章所学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阶段,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在技能方面,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几何图形的推理和证明能力尚需培养,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来逐步提升。
3.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较浓,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难度较大的几何问题产生恐惧感,需要教师关注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b.与同学合作,探讨几何图形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机器人设计、航空航天等,以小组形式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4.思考题:
a.比较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b.思考如何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作业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3.引导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2.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解决方法:通过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与团队合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认识与运用.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对图形的认识与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例2 如图,从正面看A、B、C、D四个立体图形,分别得到a、b、c、d四个平面图形,把上下两行相对应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用线连接起来.作业:1.圆锥是由个面围成,其中个平面,个曲面.2.如图中的几何体有个面,面面相交成线.3.把一块学生用的三角板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4.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像球,这说明了_________.5.六棱柱有个顶点,个面.七棱锥有个顶点,个面.6.圆柱的侧面是,侧面展开图是.7.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 B. C. D.8.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一个面标有一个汉字,与“和”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构B.建C.郑D.州9、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那么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有()A. 4个B. 5个C. 6 个D. 7个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0、如图,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能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________个.州郑谐和建构主视图 左视图 112221111121主视图 俯视图11、用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模型,其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图所示,则该立方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 )主视图 左视图 A . B . C . D .12、 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多为________个.13、已知下图为一几何体的三视图:(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任意画出它的一种表面展开图;(3)若主视图的长为8cm ,俯视图中圆的半径为3cm ,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π取3)俯视图:圆左视图:长方形主视图:长方形答案:1、两、一、一;2、3,曲;3. 圆锥;4. 面动成体;5. 12,8,8,8;6. 曲面,长方形;7、A ;8、D ;9、B ;10、9;11、D ;12、7; 13、(1)圆柱 (2)略 (3)表面积2198cm ,体积3216cm。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角的度量等。

本章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判断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模型、实物等。

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操作题,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画法。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和后续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可能感到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自主寻找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二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和活动:首先,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平行线等,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其次,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分类等;然后,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最后,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如一起设计一个图形,并解释其性质和应用;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态度;
4.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多姿多彩的图形§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3、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08年奥运村模型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你熟悉的图形吗(2)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小玩意,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 实践探究.(1)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作业设计课本第123页习题第1、2题;第125页习题第7、8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本章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几何图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还在形成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几何图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素材:几何图形的相关图片、实例等。

3.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教案

课题: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知道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会在立体图形中指出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2.难点:辨认棱柱、棱锥.三、教学过程(教学说明:本节课用到的教具较多,课前需要作认真的准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板书: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什么是图形.(板书:图形)(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是图形?在小学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师:(出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图形?生:正方体.(没有学生知道,教师直接告诉)师:(将画有正方体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正方体.(师板书:正方体)(以下师依次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模型,教学过程同上)师:(出示三棱柱模型)这是什么图形?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师:这个图形叫棱柱.师:(将画有三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棱柱.(师板书:棱柱)师:(出示六棱柱模型)这又是什么图形?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师:这个图形也是棱柱.师:(将画有六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棱柱.(师板书:棱柱)师:(三棱柱、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这两个图形都是棱柱,但它们的形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演示三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三角形,(演示六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六边形,所以我们把这个棱柱叫做三棱柱,(板书:三)把这个棱柱叫做六棱柱.(板书:六)师:(三棱柱的棱平行桌面放置)三棱柱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三棱柱挺像是一个帐篷.师:(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六棱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六棱柱挺像是一个茶叶盒.(也可说其它东西)(以下师依次出示四棱锥、五棱锥,教学过程与棱柱教学基本相同)师:(指模型)刚才我们看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稍停)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师:(指板书)这些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8页,(稍停)上面一排印了一些实物,这些实物是什么东西?生:地球仪、魔方、现代汉语词典、沙堆、铅笔、建筑物.师:这些实物是什么立体图形呢?请大家把实物与下面一排的图形用线连起来.(生连线,师巡视)师:说说你是怎么连线的?生:……师:这位同学连得对不对?(有不对的,其他同学纠正)(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师出示一些大图片,让学生找立体图形.(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指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立体图形,除了这些立体图形,还有其它的立体图形吗?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师:(出示两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譬如将正方体与圆锥组合在一起)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出示三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出示四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这些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将一些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师:实际上,只要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也就是说图形不是平平的,这样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一棵树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朵花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只藏羚羊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雄伟的布达拉宫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甚至整座城市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师:与立体图形相对的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也就是说是平平的那种图形.(师在黑板上贴出画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的纸)师:这些图形是常见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生:……(生说师板书)师:除了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平面图形还有很多,实际上只要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五星红旗图案是平面图形,剪纸图案是平面图形,奥运五环是平面图形.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对“图形”作一个总结了,谁能说说对图形的认识?生:……师:(指准板书)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板书:)常见的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立体图形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板书:……)只要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常见的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还有很多很多,也是无穷无尽,(板书:……)只要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师:(指板书)我们知道,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种不相同的图形,但这两种图形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呢?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要积极肯定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师: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是,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画,并板书:立体图形的某些面)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个长方体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长方体的几个面)师:(演示圆锥模型)这个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图形?生:圆.师:(演示棱柱模型)这个棱柱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棱柱的几个面)师:(演示棱锥模型)这个棱锥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棱锥的几个面)(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课本P练习.119(只要求学生回答: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如第一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中有2个圆,又如第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中有2个五边形、5个长方形.如果学生对第五个立体图形的感知有困难,师可以告诉这个立体图形的构成,即上面是一个棱锥,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答题用口答形式)(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图形,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种不同的图形,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什么联系呢?生: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习题1.2.3.做在课本上)(作业:P123课题:4.1.2点、线、面、体(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从静态角度认识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围成,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2.从动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通过观察图形,了解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2.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图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边讲边出示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立体图形,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都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无论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都是图形,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所看到的无处不是图形,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里!小到一粒沙子是图形,大到整座城市也是图形.大家可以欣赏欣赏课本115页上的那个图形,(稍等)这个图形画的是什么?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师:你能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是可容纳8万人的国家体育场,周围分布着田径、体操、游泳等14个场馆,整个公园占地121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师:这么大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真是够大的.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图形,里面到底有一些什么东西?生:……(学生列举出来的可能是实物,如建筑物、树等等,要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在这个图形中同学们找出了不少东西,但恐怕还没有找全.老师不用看图形,就敢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图形中只有四样东西.这么大的图形中怎么只有四样东西?是的,只有四样东西.这就神了,这四样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这四样东西就是点、线、面、体.(板书课题:4.1.2点、线、面、体)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点、线、面、体.(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板书:图形由点、线、面、体组成)师:什么是体?(板书:体)有体积的东西都是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体.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是体的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生活中的体有很多很多,一个土豆是体,一头牛是体,一个人的身体是体,一幢房子也是体.一样东西只要有体积,不管是什么形状,都是体.师:什么是面?(板书:面,并演示长方体模型)包围着体的是面.这个长方体共有几个面?生:6个.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6个面都是平平的.师:(出示圆柱模型)包围着圆柱的是面,这个圆柱有几个面?生:……师:(演示圆柱模型)这个圆柱有3个面,这个面和这个面是平平的,这个面是弯曲的.师:(出示圆锥模型)包围着圆锥的也是面,这个圆锥有2个面,哪一个是平平的?哪一个是弯曲的?(生上台指出来)师: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面有两种,一种是平面,一种是曲面.(板书:(平面、曲面))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平面和曲面的例子,譬如,平静的水面给我们留下平面的印象,而有浪的水面给我们留下曲面的印象.师:什么是线?(板书:线)这就是线.(边讲边画一条直线、一条曲线)线也有两种,笔直的是直线,弯曲的是曲线.(板书:(直线、曲线))师:(指模型)你能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直线和曲线吗?(多让一些学生找)师: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能找到很多线的例子,譬如,课桌的边沿、织卡垫的线、寺庙壁画优美的线条、夜晚流星划过天空时的那一道光线,这些都给我们留下线的印象.师:什么是点?(板书:点)这就是点.(边讲边画点)师:知道了点、线、面、体是什么,就不难想像,任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图形当然也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练习1.1.课本P122(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知道了什么是点、线、面、体,下面我们讨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师:(出示长方体模型)体与面有什么关系呢?生:……(多让学生发表看法,要肯定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师:(演示长方体模型)体是由面围成的.(连线并板书:体由面围成)师:面与线有什么关系呢?(连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线.(再演示其它模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清楚线面关系)师:哪位同学来概括面与线的关系?生:……师: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简单地说就是,面面相交成线.(板书:面面相交成线)师:线与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连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点.师:(画相交线)这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点.师:可见,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简单地说就是,线线相交成点.(板书:线线相交成点)师:哪位同学把点、线、面、体的关系完整地说一遍?生:体由面围成,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师:这位同学所说的只是点、线、面、体的一种关系,点、线、面、体还有另一种关系,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种关系?师:请大家拿起笔,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生:形成了线.师:从画线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中,你看出了点与线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点动成线.(板书:点动成线)师:画线是点动成线的例子,老师还可以举一个点动成线的例子.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在这个例子,点是什么?线是什么?线是怎么形成的?生:……师:点动成线,那么线动成什么?(用一根细棒比划线动)师:把你的观点在小组里交流,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明白你的意思,最好把你的观点用实物演示出来.(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师:线动成什么?生:线动成面.(师板书:线动成面)师:(出示湿布条)这是布条,这根布条可以看作是一条线,这条线在黑板上运动时,就形成了面.(边讲边演示)这就是线动成面的意思.师:谁能举出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子.生:……(如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运动、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等)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面动成什么呢?(边讲边演示长方形硬纸板绕它一边旋转)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圆柱.师:(边讲边演示)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通过这两个实际演示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面动成什么?生:面动成体.(师板书:面动成体)(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课本P122练习2.(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点、线、面、体.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线、面、体之间有两种联系,第一种关系是什么?生:……师:第二种关系是什么?生:……(作业:阅读4.1多姿多彩的图形P116-P123)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直线的两个基本特征,会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条直线.2.知道点和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会按照语句画出点和直线位置关系的图形.3.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及交点的意义,会按照语句画出直线相交的图形.4.经历画图过程得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按照语句画出图形.2.难点:几何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些什么性质?这是数学要研究的.怎么来研究呢?聪明的做法是,先研究简单图形,再研究复杂图形.那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简单图形开始研究?请看黑板.(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水平直线)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直线.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斜向直线)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直线.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直线?生:它们都是笔直的.师:从样子上看,直线都是笔直的,这是直线的第一个特点.(板书:直线特点:笔直的)直线还有第二个特点,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分别指第一条直线和第二条直线,说明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然后板书: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师:知道了直线的特点,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直线的表示.(板书:直线的表示)有些同学可能有疑问,直线的表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学习直线的表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问题来考虑.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说说人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名字?生:……师: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样可以把不同的人区别开来.直线也是一样,每条直线也都需要有自己的名字,这样可以把直线与直线区别开来.给直线取名字就是直线的表示.师:怎么给直线取名字?或者说,怎么表示直线呢?师:(指水平直线)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譬如,(边讲边画)直线上一点是点A,(边讲边画)直线上另一点是点B,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AB.(板书:直线AB)需要强调的是,点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所以这里的A、B都是大写字母.师:表示直线还有第二种方法.(指斜直线)在这条直线的旁边写上小写字母l(边讲边写),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l.(板书:直线l)(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判断下面表示直线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指出错在哪里:记作直线P.P(6)(5)A记作直线A ;记作直线AB ;BA记作直线m ;m (4)(3)(2)a b记作直线ab ;记作直线EF ;F E (1)2.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画直线CD ; (2)画直线a.(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右图) 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l 与点O 有什么关系?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准确地说,应该这样说:点O 在直线上(板书:点O 在直线上).也可以说,直线经过点O (板书:(直线经过点O )).(指准图)点O 在直线上,与直线经过点O 是一个意思.师:同桌之间把这两句话说一说.(同桌互相说) (师出示右图) 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l 与点P 有什么关系?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准确地说,应该这么说:点P 在直线l 外(板书:点P 在直线l 外).“点P 在直线l 外”,还有另一种说法,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直线l 不经过点P (师板书:(直线l 不经过点P )). (师出示右图)OllbaO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a和直线b有什么关系呢?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指准图)直线a和直线b相交,详细一点说可以这样说,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O.(板书: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O).点O就叫做它们的交点.交点O有什么特点?师:(指准图)交点O 既在直线a 上,又在直线b 上,交点O 是直线a 和直线b 的公共点. (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辨析题:扎西认为点A 在直线l 上,卓玛认为点B 在直线l 上,你认为谁的看法正确?BAll4.按照图形填空:(1)点A 在直线m ,也可以说,直线m 点A(2)点B 在直线m , 也可以说,直线m 点5.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点P 在直线l 上; (2)直线l 不经过点O ; (3)点O 在直线AB 上;(4)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P. (六)尝试指导,讲授新课6.探究题:(1)画出经过点A 的直线,你认为经过一点A 可以画几条直线?(2)画出经过点A 、点B 的直线,你认为经过两点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3)从上面画图,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做探究题,师巡视引导)师:你认为经过一点A 可以画几条直线? 生:无数条.(师画若干条经过A 的直线) 师:你认为经过两点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 生:一条.(师画经过A 、B 的直线) 师:从画图,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从画图,我们可以得出,(指准图)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板书: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请大家把这个结论读一遍.(生读)师:这个结论可以简单地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板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什么意思?生: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譬如,如果你想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你需要钉几个钉子?mA师:为什么2个够了?生: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又譬如,我们为什么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这也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谁来把直线的知识归纳一下?生:……(师给以补充)(作业:P练习(1)(2))129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射线、线段的意义,会表示射线和线段,会按语句画出射线和线段.2.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射线、线段的意义和表示.2.难点:按语句画图形.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点B在直线EF上;(2)直线CD不经过点A;(3)经过点O的三条直线a、b、c;(4)直线AB、CD相交于点B.(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师出示右图)师:(指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板书:4.2直线)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射线和线段.(板书:射线、线段)(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射线呢?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指图)请看这个图,这是一条直线,我们把点A左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剩下的部分就是一条射线.也就是说,(指准图)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点A 这一点叫做这条射线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就是最边边上的点.师:(指图)从射线的样子看,射线很像手电筒照射出去的光线,射线又像枪射出的子弹的线路,“射线”这个名称也正是因为它的样子而得到的.师:射线的表示与直线的表示基本上是一样的.(指图)这条射线怎么表示? 生:射线AB.(师板书:射线AB )师:这条射线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怎么表示? 生:射线l.(板书:或射线l )师:不知道同学们听出来了没有,刚才老师说,射线的表示与直线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说明射线的表示与直线的表示还是有点不一样.什么地方有点不一样呢?在表示射线时,(指准图)表示端点的字母A 必须写在前面,所以这条射线表示成射线AB ,不可以表示成射线BA.而对直线来说,用直线AB 表示,用直线BA 表示都是一样的.(师出示右图)师:学习了射线我们再来看线段.什么样的图形是线段呢?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指刚出示的直线)请看这个图,这是一条直线,我们把点A 左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再把点B 右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剩下的部分就是一条线段.也就是说,(指准图)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指准图)线段最边边上的两点A 、B 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 师:这条线段怎么表示? 生:线段AB.(板书:线段AB )师:在这条线段的上面写上小写字母a (边讲边写a ),这条线段还可以表示为线段a.(板书:或线段a )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指出下列各图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并按要求填空:Q 是 ,记作 ,端点是 .是 ,记作 ,端点是 ; 是 ,记作 ,端点是 ; P QP 是 ,记作 ;(4)(3)(2)(1)3.口答:射线有几个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直线有没有端点?4.按照下列语句画图形:CDD C C D 画线段CD : 画射线DC : 画射线CD : 画直线CD : D C (1)(2)(3)(4)5.填空:图中以O 为端点的射线是 .O 图中以O 为端点的射线是 ;OP(1)(2)6.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经过点O 的三条线段a 、b 、c ; (2)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 (3)线段AB 、CD 相交于点B ;(4)P 是直线a 外一点,过点P 有一条直线b 与直线a 相交于点Q.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基本图形,这三种基本图形是哪三种? 生:直线、射线、线段.师:我们一起来回顾有关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作业:P 132习题2.3.4.)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用尺子测量和圆规截取两种方法,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2.会用尺子或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难点:用圆规.三、教学过程(一)尝试指导,讲授新课a(师出示右图)师:(指图)这是线段a,现在要你画一条线段AB,要求线段AB与线段a一样长,(板书:画一条线段AB,使AB=a)怎么画呢?请大家独立完成下面的探究题.1.探究题:(1)画一条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AB;a(2)你还能用其它方法画吗?(生画图,师巡视)师:你是怎么画的?把你画图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师:(指图)画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你是怎么画的?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让学生中不同的画法都说出来,肯定正确的画法,指出错误画法错误的地方)师:画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AB,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尺子量(板书:用尺子量),先用尺子量出线段a的长度(边说边量),线段a的长度是30厘米,然后画出30厘米长的线段AB(边说边画).线段AB就是我们要画的与线段a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的性质、角的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知识。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

2.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如教室的黑板、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屯脚中学:李治民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2、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 实践探究.(1)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作业设计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设计“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作图、测量和计算中巩固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节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
-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
-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角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尺规作图的能力,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如作直线、作圆、作角等,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几何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通过几何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5.作业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我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同时,我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图形的大小、方向和位置,培养他们的细节意识和准确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图形,让学生讨论并尝试解决。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如线段、射线、直线、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提出问题:“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几何概念和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几何图形实例,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想象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对于证明和推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长度、计算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4.1.1 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知识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二、找一找思考第118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三、议一议(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五、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本118页思考题(下),并进行学习汇报。

六、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2、选做题:课本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3、备选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板书设计】1、知识点2、例3、练习【教学反思】4.1.1 几何图形(2)【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国柱、国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3、母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4、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知识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二、数学游戏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三、想一想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多媒体展示中国第一位航天勇士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设计平面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1页图3.1-5,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四、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五、画一画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六、探究活动教科书119页图4.1-8探究问题,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并进行展示.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八、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20页练习1,教科书第124页习题4.1第3、4题2、备选题:(1)继续探究活动:摆一摆,画一画;(2)画一画:埃及金字塔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板书设计】1、知识点2、例3、练习【教学反思】4.1.2 点、线、面体【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棱柱、棱锥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设计意图: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城市的位里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二、讨论(动态研究)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练习(动手转一转)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

三、讨论(静态研究)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

四、探索1、课本121页观察,并回答它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122页练习1(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谈谈你在本节中的收获。

六、作业“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七、板书设计1、知识点2、例3、练习八、教学反思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5、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

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的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打好小洞的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装有揿扣,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察教科书128页图4.2一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二、探索实践,自主归纳(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利用打好小洞的10 cm长,1 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问题(1)、(2).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你画我说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四、议一议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五、我说你画完成教科书129页练习。

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六、数学活动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七、小结:谈谈你在本节中的收获。

八、作业1、教科书132页习题4.2第2、3、4题。

2、选做134页习题4.2第11题。

九、教学反思4.2 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教学准备】棉线、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2、讨论第131页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为什么?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3、做一做: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小组合作完成)二、数学活动1、教师给出任务: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三、想一想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教师给出表示方法.四、试一试教科书第131页练习1五、探一探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1)a+b;(2)a-b;(3)2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