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吴式太极拳的气功

合集下载

王培生-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

王培生-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

王培生-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1、不要用无谓的力: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内劲)。

拙力的存在防碍真力的产生,所以必须把拙力化劲,真力才会产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

所谓拙力与真理者,即前者指动作时有无谓的用力,构成体力散乱,而后者指动作时力量集中的现象,所谓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无谓的用力而已。

什么是无谓得用力?即这种力的现象,都是无谓得用力,它能导致体力分散,降低动作的效能。

在拳术上的无谓用力,第一增加体力的消耗量,使身体容易疲劳,不能长久的运动。

第二因为体力分散,再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处很多得力,致使不能充分发挥技能。

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要记清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得分界,在不需用力的部分觉察有力的现象时,立刻以对于行动来说绝对不会发生任何有益的影响。

比方说:步行时的两手,写字时的两腿,都没有用力的必要,假如有用力意识使它松弛,这样,时间长久了便不会再有无谓得用力的现象。

体力便可渐渐集中,因为一般人平常对此并不注意,明明只要一手用力的动作,常会出现全身用力的现象。

因此,初学的人必须再开始运动之前,保持全身松弛的状态,除支撑躯干的力量外,其余肢体不许用力,先知道不用力的现象,然后慢慢地在运动中细心得体会,应该用力与无谓用力得分界。

太极拳开始的预备式,其的就是这个作用。

2、不要犯双重的弊病:在太极拳最忌犯双重的毛病。

两足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心平均作用于两足叫做双重。

反之两足同时用力,但身体的重心却完全支持于一足,是另一足的用力和躯干的用力相平衡符合于力学上支点的原则,便不是双重。

这是普通对于双重的解释。

不过,在太极拳中虚足并非无力,只是用于空处,所谓虚足有力,只是意念而已。

王宗岳所谓偏沉则随,既指虚足无力而言,与双重同属一种毛病,所以它又说: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

学者对于此点如不能认清,则虽无双重之病,边又会犯偏沉之病,其实这两者都是犯不得的。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门综合性拳术,以其缓慢、圆润的动作、充满内力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五大主要流派之一,由吴全佑创立,并被其子孙世代传承。

在吴式太极拳的教学中,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者打好太极拳基础的重要环节。

一、站桩:吴式太极拳基本功训练的第一步是通过站桩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

站立时,脚跟并拢,身体自然站直,双臂下垂放松。

抬起双手,手臂与身体平行并向前伸展,手掌微微向内。

双手与身体形成一个连接环,这个姿势被称为"抱环"。

保持稳定的呼吸,重心放在脚掌上。

站桩练习有助于培养内力,并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二、太极步:太极拳的步法非常独特,重在运用身体的举重和下压。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包括进步、退步、左右平脚、单脚站、诱步等。

在基本步法的练习中,要注重动作的舒展和流畅,通过练习不断提高步伐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三、身法:身法训练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吴式太极拳注重腰胯的灵活力量和腿部的协调动作。

身法练习包括"掤"、"捋"、"挤"、"按"等动作。

通过身法的训练,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技击力和稳定性。

四、手法:手法是太极拳技击的关键。

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多样,主要包括"拳"、"掌"、"托"、"抓"等。

手法的训练需要注意节奏的掌握和力量的运用,既要有轻灵的感觉,又要有独特的内力表现。

五、呼吸:吴式太极拳注重深呼吸和自然呼吸的配合。

呼吸要放松平稳,与动作的转换相呼应。

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提高体力和内力的运用,增加力量的爆发力。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教学包括站桩、太极步、身法、手法和呼吸等训练内容。

通过这些细致的学习和实践,学习者可以逐渐领悟到太极拳独特的内外合一,柔中带刚的精髓。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气质和思维的灵活性。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导语:吴氏太极拳深受广大*的喜欢。

如何练习吴氏太极拳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跟着吴氏太极拳教学来学习,坚持学习吴氏太极拳让你身强体壮!1、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2、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立如平准,活如车轮。

3、以心行气,务令沉着。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三个阶段是必须跨越的,否则,就无法谈及圆活。

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太极拳的动作也是由思想支配的,而这个思想就是业内学者常说的“意”。

在习拳中,把“意”理解为合乎拳法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

人们常说的用“心”去练,也就是指的用思想、用“意”去练。

一般来说,意即是心。

然而仔细分析,心与意之间尚有区别,那就是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意密切相关。

无论是行功练拳或推手,心动则意起,意起则气随。

心静则意坚,意坚则气沉。

因为意从心出,意体现其拳形,观其拳形则知其心意,明其传神。

拳形表现尚欠佳者,主要原因在于手练有余而心练不足。

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提手上势4、手挥琵琶5、揽雀尾6、单鞭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抱虎归山14、十字手斜15、斜搂膝拗步16、转身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单鞭19、肘底看捶20、倒撵猴左右三度21、斜飞式22、提手上势23、白鹤亮翅24、搂膝拗步25、海底针26、扇通背27、翻身撇身捶28、退步搬拦捶29、上步揽雀尾30、单鞭31、云手32、单鞭。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吴式太极拳又分不同的派系,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柔化,吴式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对势和劲的要求也是有很多的,我们该怎样练习吴氏太极拳的势和劲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传统吴式太极拳老架子在练法上素有文练和武练之分。

吴家拳谱上说:“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练之,则为内丹”。

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修身养性之功;“武练之,则为外丹”。

有防身御敌、矫健身手、以柔克刚之能。

其武练体系包括低架、快拳、散手,以及排打、势法、劲法等。

练太极拳而不经武练,难以致用。

太极拳之用,在技理上完全遵循阴阳开合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上充分展示沾粘连随的技法特征。

凡修吴式太极文武真功,得内丹外丹之宝,无不经过“形、势、劲、意、气、神”六个方面训练,这六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不能截然分开。

它们层次分明,由浅人深,故习惯卜称六层功夫。

其中势与劲在武练技击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技击水平。

太极拳原名“十三势”。

以势命拳,在中华武术中极为罕见,足见“势”在此拳中之地位。

正确认识和理解势与劲之内涵,熟练掌握势法与劲法之运用,是修炼太极拳技击真功的必由之路。

何为“势”在普及性教学中,不乏将太极十三势说成是十三种方法。

这是不错的。

但是具体解释是什么方法时,则往往将“棚捋挤按:采捌肘*”称为八种手法或劲法,而将“进退顾盼定”说成是“五种步法”,这就值得考虑了。

因为十三势不仅都讲“手足”,也都讲“官骸”,即每——势都包含“手眼身法步”。

拳谱上说,“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

又说“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可见身法是十三势的重要内容,不能光将其理解成为手法.与步法。

事实上太极拳*势法赢人,而每一势都离不开特有的身法,所以前辈们既有“用势法打人”,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说。

身法到位,是赢人的关键。

在老拳谱中,将前八势归为八卦,将后五势纳进五行,这是采用古代传统哲学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十三势。

吴式太极拳37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

吴式太极拳37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

吴式太极拳37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作者:范春泉来源:《少林与太极》2024年第02期预备式以意行气要诀:并脚站立,骨节松开;两臂下垂,意在指尖。

内功行气感应:吸想命门,呼想肚脐,三次,内功行气在丹田松柔鼓荡;身体微微晃动,如站立在缓慢行进的小船之上;标志着身心松静、内功行气启动,进入了以心行意、以气运身的内功行拳状态。

1、起势(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脚横移,意在右手小指尖;2.两脚平立,意在两手食指尖;3.两腕前掤,意在手心;4.两掌下采,意在手背。

内功行气感应:开步时,身体左半拉松、右半拉紧;两脚落平后,大腿、小腿发胀发热而有劲,心胸舒畅,两脚如植地生根,全身蓬松而产生六面力(劲)。

2、揽雀尾(八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抱七星,意在右肩;2.右掌打挤,意在脊背;3.右抱七星,意在左肩;4.左掌打挤,意在脊背;5.右掌回捋,意在祖窍;6.右掌上挒,意在右脚;7.右掌反采,意在左肩;8.右掌前按,意在前胸。

内功行气感应:抱七星时,支撑腿之大腿小腿发胀发热,支撑腿脚心和另侧掌心蠕动;打挤时,劲力由腿而腰,发之于背而形于手指,气势澎湃雄厚;采挒时,腹部、掌心有轻微蠕动;揽雀尾中暗含肘靠之劲,肘劲意在肩井,靠劲意在玉枕。

3、搂膝拗步(六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掌下按,意在右肩;2.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3.右掌下按,意在左掌心;4.左掌前按,意在右掌心;5.左掌下按,意在右掌心;6.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

内功行气感应:手掌下按时,另一侧的支撑腿大腿发胀发热;手掌前按时,另一侧的支撑腿大腿、小腿发胀发热,两掌掌心亦同时发热或蠕动。

4、手挥琵琶(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右掌回采,意在左肩;2.左掌前掤,意在右掌掌心;3.左掌平按,意在左手中指尖;4.左掌上掤,意在左手手心。

內功行气感应:回采时,右大腿酸胀,小腿劲沉入地;前掤上掤时,左掌心右脚心有轻微蠕动,支撑腿如植地生根。

5、野马分鬃(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掌下采,意在右肩;2.左肩打靠,意在玉枕;3.右掌下采,意在左肩;4.右肩打靠,意在玉枕。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吴式方架太极拳学习要领1、对头部的要求:吴式方架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下颏微收,项直竖,头顶百会穴微有上顶之意。

所谓“上顶”之意,并不是真的用力上顶,而只是有其意而已,术语谓之“虚领顶劲”。

2、对目光的要求:目光必须随主动之手的运行而动。

至定势时目光向前远视,意将劲放至极远处,意远则劲长。

接下一势时,目光将劲收回,仍随主动之手的运行而动。

3、对肩的要求:太极拳要求“沉肩”,即要求两肩必须始终往下松沉。

特别是当手和臂往上举起时,要特别注意肩往下沉。

当手臂有前推动作时,肩部不能随臂前扭即所谓“递肩”;当手和臂有往后动作时,肩部不能随臂后扭或后仰。

总之,手和臂的任何动作都不能牵动肩,似乎臂与肩之间是脱节的,互不相关的。

只有这样,肩才能算是松沉,即肩关节已松开了。

否则肩随臂动,肩部必然着力。

肩部着力,肩关节之间的肌肉必然紧张、僵硬而收缩。

肩关节不能松开。

连接肩关节之间的韧带无法伸长,“内劲”便不能透发出去。

这样,推手时只要对方稍一牵动,即能牵一臂而动全身,自身站立不稳而跌出。

太极拳还要求两肩必须始终保持水平,不能一高一低,以免身体歪斜、扭曲。

4、对胸、背部的要求: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

所谓“含胸”,实际上就是将胸部的肌肉尽量放松。

具体做法是:上身正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然后再长呼一口气,胸部肌肉自然往下放松。

在练架子中,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了。

那种挺起胸部,使胸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是错误的;故意的凹胸做成驼背状,也是错误的。

所谓“拔背”,是指每当定势发劲时,将腰脊命门处向后鼓出,并带动整个脊柱似有后鼓之意,背部肌肉似有往两侧扩张之意,这就是拔背。

然而,拔背并非驼背,两者不能混淆。

5、对臀部及两胯的要求:太极拳要求敛臀。

所谓“敛臀”,是指把臀部往里收起。

具体做法是把尾闾骨往前、往上托起,加上命门后鼓,则可形成身弓。

太极拳要求两胯旋转必须灵活。

所谓的“活泼于腰”的“腰”,实际是指两胯。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练习吴式太极拳对于我们现代人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起到健身和防身,而且还能排空思想杂念,静心修炼,有利修身养性。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

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实在不易。

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上。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

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境界。

静是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时常静心修炼太极拳能起到非常好的缓解疲劳的作用,对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单纯以用力大小的程度来衡量。

轻是相对重而言的。

太极经中说:“左重侧左虚,右重侧右虚。

”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以解释为柔,“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轻是有力不用。

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末展”为“太极劲”。

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的最高阶段。

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灵练习吴式太极拳最重要的是灵活。

灵是神足,而神为一身主宰,神充气足,自然举止灵活。

学习吴式太极拳要轻灵变化、圆活自如,应该注意四项的特点,在实战中,巧用刚柔相济、快慢结合、前后相连。

“顿”是暂停,“挫”是转折。

在练习快拳中,“中定劲”即“顿”的表现,跳跃的动作是“挫”的应用。

刚劲用于坚强的发劲,柔则用于温和的动作,即刚劲后继之温和。

转换动作要快,所谓快中有转换,慢里有舒展。

功架要大,整套拳架在开始时要大方前行,收势要安静,不可马虎,这就是前后相连,也就是说吴式太极拳也需要一气完成。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切即认真的意思。

练习太极拳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事,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

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立安舒,发劲须沉着松静,揖除杂念,即可落实功夫的真谛矣。

吴式太极拳的练法

吴式太极拳的练法

吴式太极拳的练法吴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演变而来,创始人为满人全佑(1834-1902)。

经其弟子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修润,到民国初年定型,传播至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式太极拳的练法。

欢迎阅读!吴式太极拳的练法(一)中正打太极拳的时候,身体要站直,不可以东倒西歪的。

要注意以腰胯为全身之枢纽,下盘是基础,上盘则以顶头悬(虚领顶劲)作为纲领。

中正即《十三势歌诀》中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二)安舒安舒的要领就是自然,切忌牵强。

要求“神清气和、体静身柔”。

练拳时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动作要柔和、舒展,呼吸要平稳、深长。

很多人想在这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练拳要“放松”,应该指出,正确的提法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上面说的是学习太极拳很重要的一个要求。

也就是《太极拳论》上说的“得机得势”。

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身便散乱”,弊病出于腰腿。

安舒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即是“气沉丹田”。

如果在练拳中达不到安静的要求,也就无法做到“气沉丹田”。

(三)轻灵练太极拳必须遵守“轻灵”法则。

《太极拳论》开始就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轻灵是相对于重浊而言。

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武术的最为重要之处。

在《太极拳论》中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提法,足以解释“轻灵”的重要性。

这两句话的意义何在?众说纷纭。

很多人认为,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指以轻灵为法则,在练拳中产生的“灵敏度”。

就像一台灵敏度很高的天平一样,在天平的一侧,加以不同的重量,即有不同的反应。

精密度越高的天平,反应越是灵敏。

(四)圆活一般练太极拳者对“圆活”的理解都有偏颇的一面。

圆活所表现的,绝不仅是“形(即拳架)”的一个方面。

形圆,仅是学拳的初始阶段,但也不是三五年能达到的;意圆,则更难也,这个阶段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

我将这两个阶段譬喻为“升堂、入室”。

能练到“神圆”的,则是凤毛麟角。

圆活的评判标准1.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吴式太极拳口诀

吴式太极拳口诀

吴式太极拳口诀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

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吴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1.起式与站桩:吴式太极拳的起式与其他太极拳的起式有所不同。

吴式太极拳的起式是右脚踏出一步,双手自然下垂,腰胯微曲,头颈挺直,双眼平视前方。

站桩练习可以帮助调整呼吸,增强身体的平衡感。

2.腰胯的运用:吴式太极拳注重腰胯的运用。

腰胯是整个身体的重心所在,腰部的旋转与胯部的推动是吴式太极拳的核心动作。

通过腰胯的运用,可以使身体的力量传递得更加顺畅。

3.手臂与身体的协调:吴式太极拳注重手臂与身体的协调。

手臂的动作应该贴合身体,与身体的动作相呼应。

在进行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时尤为重要,手臂的动作要与身体的动作相互配合,形成有力的抗压能力。

4.站稳即动,动中求静:吴式太极拳注重站桩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状态。

站稳后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产生推进力,如“开合”、“上下”等动作。

动作中要求保持身体的平衡感,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既要保持稳定,又要有力量。

5.轻灵与柔和:吴式太极拳不追求速度和力量,注重以柔克刚。

动作要保持轻松灵活,不要用力过猛。

精神上要保持宁静,呼吸要平稳自然。

通过锻炼太极拳,可以使身体变得柔和灵活,恢复身心的平衡。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

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欢迎阅读。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

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

一、太极起4 动:⑴ 两腕前掤掌托球,⑵ 右脚抓地左步移。

⑶ 两脚落实筑地基,⑷ 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动:⑴ 退步圆撑推左掌,⑵ 两臂交叉上步挤。

⑶ 退步圆撑推右掌,⑷ 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 两掌抱球运二脉,⑹ 右掌斜掤松腕挒。

⑺ 右掌反采划眉梢,⑻ 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动:⑴ 右掌变勾撤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动:⑴ 右勾变掌抓小腹,⑵ 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动:⑴ 退步圆掌推左掌,⑵ 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动:⑴ 手摸六穴左搂膝,⑵ 左弓竖腰右掌按。

⑶ 跟步回采抱七星,⑷ 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 手摸六穴左搂膝,⑹左弓竖腰右掌按。

⑺ 蹲身捋按左托球,⑻ 手摸六穴右搂膝。

⑼ 右弓竖腰左掌按,⑽ 蹲身捋按右托球。

⑾ 手摸六穴左搂膝,⑿ 左弓竖腰右掌按。

七、手挥琵琶2动:⑴ 跟步左掤抱七星,⑵ 逃手托肘双掌发。

八、上步搬拦锤4 动:⑴ 蹲身左掌合右拳,⑵ 上步逆顺右拳搬。

⑶ 后坐腹前左掌拦,⑷ 左弓两心相错锤。

九、如封似闭2动:⑴ 坐步回拳双掌分,⑵ 两臂圆掌弓步推。

十、抱虎归山4动:⑴ 长腰继弓下掌按,⑵ 右脚外摆双掌分。

⑶ 竖腰立顶食指天,⑷ 屈膝两肘掤与展。

十一、斜步搂膝4动:⑴ 右掌托球摸六穴,⑵ 左弓搂膝右掌劈。

⑶ 左掌托球摸六穴,⑷ 右弓搂膝左掌劈。

十二、揽雀尾②6动:⑴ 穿掌抽胯阴阳肘,⑵ 遮阴掌掤肘底枪。

⑶ 屈膝拉马肘开花,⑷ 右弓翻印反掖掌。

⑸ 调步右弓斜掤掌,⑹ 坐步反采拜八门。

十三、斜单鞭2动:⑴ 右掌变勾开左步,⑵ 先马后弓掼鞭梢。

十四、肘底看锤2动:⑴ 左独立提膝腕打,⑵ 右坐压肘进左锤。

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吴耀宗先生练拳精要

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吴耀宗先生练拳精要

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吴耀宗先生练拳精要1,功夫都在拳里,拳架要多练,多练才能多得,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

2,初学拳要练的开、练得低,把筋骨拉松,。

拳架要准确熟练,一招一式不能马虎。

3,练拳不应傻练,要动脑筋多揣摩,功夫是多悟多得。

4,练拳时速度不能快,不然就不知道身体里头的东西了。

练拳时慢,用时快,不懂太极内劲就不懂太极拳,而是其他功夫。

5,太极拳的练法与旁门不同,不死练。

吴派太极更是如此,讲究细腻变化,内劲轻灵——好用。

6,太极起势时,手、肘、命门要有合意,并注意上下贯串,练拳要多体会内部。

7,向前弓步身随手,向后虚步手随身,弓步时后退要绷直,虚步时前脚脚尖要翘起,腿的重心虚实要分明。

8,练拳不能软塌,要有拳架骨子,要中正安舒、用意不用力。

9,吴式太极拳方架不是方便的方,而是方圆的方,也是方法的方,是指形势与心法的融合,东西都在拳架里头呢。

10,行拳运架应柔顺,要悟出定意静态来。

11,太极推手先要把盘手练好练熟,不要着急学用法,劲不顺招法也没用。

12,初练太极推手也是要先求开展,把腰胯练活络了。

13,推手不要只想用别人,应多听人家的劲,被人打长功夫。

14,门内练推手多喂劲,要细心耐心地听劲;与熟人推手不比输赢,多练化劲;与生人推手不怕输赢,多用顺劲;与人比武不管输赢,多用空劲。

15,推手发劲不能毛糙,要轻、稳、准,和打拳一样要透气。

16,推手应松沉稳静,要练出中定劲,练出灵性来,多沾粘,多听劲,不怕别人攻,久攻必败。

17,太极拳的用法都是劲意运动,一个太极劲的变化就是一个招法,而不是外形动作,同样的动作,劲意不同,其作用就不同。

18,推手功夫的好坏和练拳有关系,多推手只是经验而已,只有练对了经验才有用。

19,练刀、剑、枪和练拳一样,有了太极劲器械才能练好。

20,练器械应神舒意展,是太极劲意的延长,多练器械长粘劲。

21,练太极刀、剑、枪不能用猛力,应体会点圈的变化。

22,太极器械用法和旁门拳术不同,同样要运用太极的原理。

如何学习吴式太极拳

如何学习吴式太极拳

如何学习吴式太极拳如何学习吴式太极拳导语:相信大家对于吴氏太极拳应该都非常了解吧!吴氏太极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

如何练习吴氏太极拳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跟着吴氏太极拳教学来学习,坚持学习吴氏太极拳让你身强体壮!吴氏太极拳也是很传统的一种拳法,吴氏太极拳应该如何练习呢?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从简单的吴氏太极拳练习方法开始了解吧!吴氏太极拳河北大兴人吴鉴泉,在杨露禅到北京授拳时,其父全佑从学太极拳,后又拜杨之次子杨班侯为师。

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步修订,又经吴鉴泉改进修润而形成了一个流派,即“吴氏太极拳”。

柔化是我们吴氏太极拳的特点,练习吴氏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放松我们的身体,力度的大小以及我们的呼吸节奏都要保持在平和的状态下。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吴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等。

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赵铁庵、修丕勋、彭广义(仁轩)、杨禹廷等,再传有赵安祥、李经梧、王培生、修占等。

修占又传周旭林等。

由此可见,吴氏太极拳是分为南、北两个门派的,每一派的发展都是比较深远的,但是技法的学习还是具有统一性的。

作为我们的太极拳初学者,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吴氏太极拳的练习呢?初学吴氏太极拳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吴氏太极拳的特征可概括为:功架紧凑、安静自然、招势严密、细腻绵柔,符合太极阴阳理论。

如何开始吴氏太极拳的'练习一、练拳须从无极始修炼吴氏太极拳应处处结合太极阴阳之理来修炼。

太极由混沌无极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通过阴阳的变化,化生出自然界万事万物。

因此,修炼内功和拳术时,必须从无极入手,由无极而太极,然后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合一而返无极。

无极象始,无极象终。

修炼方法一是要专练一个时期的无极桩,或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左右的无极桩。

二是每次练功练拳须从无极开始,由静生动,自无生有,练毕回归无极静站片刻,再练下一趟拳。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站桩、起步、迈步、转身、换脚等动作,以及呼吸方法和内劲的运用。

具体目标如下:1.熟练掌握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2.正确运用吴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3.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内劲。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2.1 示范法通过示范来展示正确的动作和姿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模仿。

教师将亲自示范每个动作,并注重细节的展示,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

2.2 分解法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在逐步指导下进行练习。

通过分解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动作,并逐步提高技巧。

2.3 对练法通过与同学进行对练,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并提高技巧。

在对练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纠正动作不准确的地方,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内劲的运用。

2.4 反馈与调整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以确保学习效果。

3.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基本姿势和动作1.站桩:教师示范正确的站桩姿势,并指导学生如何放松身体、保持平衡。

2.起步:教师示范起步动作,并引导学生正确迈步、转身。

3.迈步:教师示范迈步动作,并指导学生如何调整重心、保持稳定。

4.转身:教师示范转身动作,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转身方法。

5.换脚:教师示范换脚动作,并指导学生如何控制节奏、保持平衡。

3.2 呼吸方法1.腹式呼吸:教师示范腹式呼吸,并引导学生通过腹部的起伏来控制呼吸。

2.气沉丹田:教师解释丹田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使气息更加深沉。

3.吸纳自然气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吸纳自然气息来补充能量,增强内劲。

3.3 内劲运用1.教师示范内劲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感受内劲的力量。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放松身体、调整呼吸和意念的集中来提升内劲的运用效果。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实用版)目录1.吴氏太极拳简介2.19 式吴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3.吴氏太极拳的特点和优势4.学习吴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5.吴氏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正文吴氏太极拳是一门注重自然的太极拳流派,其创始人吴鉴泉在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人体生物力学的研究,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吴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的特点在于它的斜身姿势,这种姿势可以有效地减轻腿的负担,并且有利于命门外突。

吴氏太极拳注重用劲原理,强调自然,因此在练习时,需要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

19 式吴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如下: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提手上势4.手挥琵琶5.揽雀尾6.单鞭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抱虎归山14.十字手斜15.斜搂膝拗步16.转身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单鞭19.肘底看捶吴氏太极拳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的斜身姿势,这种姿势可以有效地减轻腿的负担,并且有利于命门外突。

吴氏太极拳注重用劲原理,强调自然,因此在练习时,需要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

吴氏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得益于它的创始人吴鉴泉,以及后来的吴耀宗等人,他们不断地推广和普及吴氏太极拳,使它成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

学习吴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注重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坚持练习,不断提高动作的精度和协调性;在练习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

总的来说,吴氏太极拳是一门注重自然的太极拳流派,它的斜身姿势和注重用劲原理的特点,使得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优势。

吴式太极拳修炼精要-8页精选文档

吴式太极拳修炼精要-8页精选文档

一,吴式太极拳的意识.练拳时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未动之前,用感觉思维的心理过程,想动作的要领、方法及动作运行的轨迹。

前一动作开始后,随着运动而思考下一动作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这样周期性地进行下去,直至练拳停止。

"先在心,后在身”。

吴式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意识蓄养精神来引导动作.二,切忌把意识贯注于呼吸或劲力上。

如果把意识作为呼吸的途径,想呼就呼,想吸就吸,这样就会出现动作凝滞,不能获得吸则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的较高技击效果。

如果把意识放在劲力上,有意识地去用力,就会造成动作僵硬。

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周身气阻不通,就会出现病变。

所以说:“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以致有气者无力,无气无力者纯刚。

”吴式太极拳的意识就是把动作的方法要领潜藏在脑子里,然后通过大脑的感觉思维恰如其分地反映到肢体上。

正是“以意领先,先在心,后在身”。

吴式太极拳理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意识问题,在吴式太极拳中一切要求以意领先。

三,在吴式太极拳运动中,大脑神经都集中在动作中(意识引导动作),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高并且压倒疾病的神经兴奋性。

久而久之练习,机体内病神经的兴奋性被驱逐、被抑制,所以疾病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

吴式太极拳运动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

神经系统除了有运动感觉机能外,还有所谓营养机能(营养神经),影响的机能内的新陈代谢时调节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营养,对于机体的活动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神经系统这一机能在运动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在运动时身体的机能旺盛,这就更需要加强所有器官和系统的营养,使组织以及周围环境间化学变化和新陈代谢得到增强。

吴式太极拳治病和健身之所以有显著作用,就是意识与动作相结合的练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刺激和积极的训练,有助于使被疾病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重新得到兴奋,从而调节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四,从技击意义来说,意识的存在与否,关系到双方胜败的生死问题。

吴式太极拳训练方法

吴式太极拳训练方法

吴式太极拳训练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吴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

你想想,那一套套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练成的呀!这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把根基打牢不是?首先呢,得从最基本的站桩开始。

就像大树扎根于地下,站桩就是让你的身体稳稳地站住,找到那个平衡感。

可别小瞧了这站桩,站好了,那浑身的劲儿都能使出来,站不好,嘿,那后面的招式可就没法施展咯!这站桩啊,得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身体,就像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一样。

然后就是走步啦!这走步可不只是简单地迈步哦,那得有节奏,有韵律,就跟跳舞似的。

一步一步,怎么走得稳,怎么走得顺,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走好了步,你在打拳的时候才能灵活自如,不至于像个木偶似的僵硬。

接着说说招式。

吴式太极拳那一招一式,那都是有讲究的呀!每个动作都有它的意义和作用。

就拿那个“揽雀尾”来说吧,你得把那个劲儿使对了,既要柔,又要有刚,这刚柔并济的感觉,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而且呀,这些招式可不是孤立的,它们得连贯起来,就像一串珍珠项链,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

练拳的时候,那呼吸也很重要啊!别小看这一呼一吸,配合好了,能让你的拳打得更有韵味。

就像唱歌一样,有了好的呼吸控制,那歌声才好听呀!你得让呼吸和动作融为一体,该吸气的时候吸气,该呼气的时候呼气,可别乱了套。

还有啊,别忘了要经常练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这就跟吃饭一样,每天都得吃,才能有营养。

你得让自己的身体习惯这些动作,习惯这种节奏。

而且呀,每次练习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吴式太极拳训练挺难的呀?嘿,那当然难啦!但只要你有耐心,有毅力,坚持下去,那肯定能看到成果呀!你想想,等你练成了,那打起拳来,多潇洒,多帅气呀!别人肯定都得投来羡慕的眼光。

咱可别嫌麻烦,别嫌累,这可是对咱自己好呀!。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太极拳家张全亮先生以“王培生传吴式太极拳37式”为主要教学内容,讲解“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由“掤、挤、肘、靠、捋、按、採、挒”八法单操归穴习练、八法相生相克循环习练,到六合六冲体用及推手综合运用,使教学深化到太极心法的深层次。

张全亮老师(穿红衣者)授课张全亮老师授课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的教学体系,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是基本八法训练的第一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张全亮先生认为,“按窍运身”是王培生宗师生前在总结数十年体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创造性诠释和发展了“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传统理论。

“按窍运身”就是在拳法体用中以意导气按摩相应的穴位,即先将意念专注于相应穴位,引导内气自然聚合于此。

随之让内气沿着经络运行,内动外随,向上则如气蒸腾,向下则如水洇沙;如此,健身则可以通经化瘀,起到针灸、按摩的作用;技击则可以使对方劲力如攀沙山,如陷泥潭,蹬不上劲,抬不起腿,迈不开步,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境界。

人周身有360多个穴位,王培生先生创编的《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178个动作,如何才能有效实施“按窍运身”?张全亮先生采取了吴式太极拳八法的重点穴位按窍运身法,即把握太极八法相对应的关键穴位,进行导引按摩。

其“劲别穴位歌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画眉毛;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採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登后脚;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单练按前后四手顺序进行。

前四手为进攻手:掤、挤、肘、靠;后四手为化解手;捋、按、採、挒。

每一劲别的单练起止都循规按穴,比如掤劲的操练:两脚并立,右掌前掤,右手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上方抬至拇指尖与右鼻翼同高的时候,意想右鼻孔外张,右掌产生掤劲,随之,右手中指与无名指相贴,手掌内旋,手心向里;左手向前抬起,拇指与心口相对;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随即跟上,意想心窝向前找左手拇指指甲,右掌产生掤劲;随即右掌外旋,掌心朝前,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伸展,左手跟进,同时,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前弓,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目视右掌食指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习吴式太极拳的气功
如何学习吴式太极拳的气功方法
一、要领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胸实腹,提裆塞尾,气沉丹田,顶膝坐胯,足心含空,五指微屈,虎口圆撑。

二、要求
首先进行放松的诱导,由自然呼吸逐渐过渡到逆腹式呼吸,按练功的说法就是先做好“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做到身正、
息稳、心平。

然后做身体放松的调试,由头开始逐渐下松,一直松到脚下,再由脚下依次上松,直至松到头顶,反复调试愈松愈好,以全身通透
为佳。

自感全身松畅后即可进行开合拉气的训练。

特别提示:本法虽名“开合拉气”,只是沿用旧说,在意不在“气”,气不过一种内在感悟,并无玄虚,只要习者感气不而求气,人人能得。

所谓“不气而气”,即感悟到身,气不求自明,不求而自得,皆纯任自然,绝无虚妄、玄虚之虞,信也有,不信也有,所谓“气”
只在得法,功到自然成。

习者只能从松上找感悟,万万不可想气、运气、引气、导气,否则极易出偏而误入歧途,所谓“走火入魔”,皆虚妄之为
三、动作
以太极混元桩,熟练后可产生多种自然形变。

操演时先自然站立,双臂松垂,引颈、拔背、拉腰、长身,先行“三调”放松。

然后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下蹲,同时两手从腹前提肘沉肩,双臂环抱圆撑,上提至胸前止,掌心向内,掌指相对,距七寸许,
拇手指齐鼻,沉肘略低肩。

双臂撑圆如抱球,双臂外撑内合,头正项竖,脊直身端,目视掌指间,要做到骨撑、筋伸、肉松、劲缩,手劲缩于肩而达腰,脚劲
缩至胯而合于腰,保持要领和要求。

以上为静桩,即外静内动的内意开合训练,待静桩掌握后,便可转入动桩训练,即由内意开合转为外形开合,以形合内,内外合一
而练。

四、凝神调息
息稳心平身自松,身松息微神自凝,敛神意注通阴阳,气机升降自开合。

“形圆、意圆、气圆”。

随呼吸调整,渐入松静,一气贯穿,周身内外胀缩。

神凝祖窍意注两掌间,掌虽不动,掌间自有磁石般两极变化的吸斥感产生,自吸自斥,吸斥等力,吸之不能开,斥之不能合,谓之
意念开合。

同时吸气时,腰部拔伸向两端牵拉,身体放长,呼气时,身胀肩沉气自落丹田而鼓荡。

开合拉气,感之在掌,动之则在胸脊,此即“胸中腰间开合”之谓。

初始开合,随意念轻重而轻重,轻重由掌及臂而身,继而随息深浅而轻重,终而脱息脱意自轻重。

即随着凝神调息的深入,调息而
忘息,凝神而神游,似有若无,若即若离,感而不感,不感而感。

五、效验
功后周身通畅,精神饱满,身体如铸,轻盈不滞,气感充盈,劲力殷实,筋骨强壮,祛病延年。

吴氏太极拳的行气法
练习太极拳需要诸多的外在因素,除此之外,就是今天所讲的练拳时要心、气、身三结合。

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
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
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
“气”也可以分为二种
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

一种是无形的元气,无形的气便是体内的气,练拳者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都会感觉到体内有股气。

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

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

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
之气。

元气充足。

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


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
以奏效。

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练气的要求首先是要做到呼吸平稳,从而进一步才能达到深呼吸,不能够故意改变呼吸的方式,长期练习,动作和呼吸自然会协调。

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目的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