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课程前言

田桐(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儒学与当代中国”。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后,经历了不同方向的发展,而思孟学派是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那么思孟学派的特征是什么?思孟学派的人性论对于儒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它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念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又对于当今的道德教育有什么样的启发?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荣幸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李景林先生,他来为我们解读《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思孟学派的人性论及其文化意义》,有请。

解说: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儒学、道家哲学、中国文化等。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曾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种教学科研奖励;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学术研究项目。

田桐:李老师,可能《三字经》大家都很熟悉,那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么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不是同一而出的?

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观念是实质上是孟子提出来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在《论语》里边的,其实这两个是相关联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相近”其实是讲人作为一个类的类型。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在《孟子》里边没有这个话,性相近,习相远在《论语》里边是有的。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在《孟子》里边它这个话就是“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那“性本善”这个观念,到了宋代我们看大家基本上都使用这样一个观念。其实这个“性本善”说的是非常准确的,那这个“性本善”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个人类这个类性,人作为一个类的这个类性它的内容给说出来,这是孟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我觉得这个奠定了中国文化教养的基础,它的教化的

方式,价值实现的方式,都是从这一点开端的,所以非常重要。

田桐:那我们今天也会讲到儒学当中的思孟学派,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派?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李景林:思孟学派是这样,这个就先秦来讲,像《韩非子》里边讲到“儒分为八”。这个“儒分为八”它是讲到这个里面提到了有子思之儒,有孟氏之儒,有“子思之儒”就是这个“思”了,这个“思”就是指孔子的这个孙子子思,名伋,名字叫做伋,字子思,孟子当然大家都知道了。

思孟呢在先秦史上也是连在一块儿的,像荀子批评这个子思和孟子,他讲是子思和孟子是“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是“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所以这个思孟就连在一块儿,它的思想理路是一致的,那个道是一致的。所以在《孟子》里边我们看它非常推崇子思,这里面很多地方讲到子思。

后来的这个司马迁也讲,孟子是“受业子思之门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说它还是有这个师承关系的。

要说思孟学派的这个特点,这个特点我想它有很多的内容了,那我想最主要的特点是我自己的看法是两点。第一点就是把孔子的学说向内转,孔子的学说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它将“仁”和“礼”的这种统一性。仁是讲人的德性,而礼是一个外范,但是这个思孟学派呢他基本上是要向内转,向内转也就是要为这个儒家的伦理道理学说,还有这个政治的这一套架构系统,建立一个心性的基础,这是个超越的基础,我想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精神气质上,精神气质上可以说表现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一般学者用四个字叫“以德抗位”,这个“位”什么呢,“位”就是势位,君主这个势位,“德”当然大家都清楚了。它认为德性要比这个势位要高,就是这个德性,德是势位这个基础,那这就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那样一种“以德抗位”的独立自由的精神。

田桐:那您认为这种思孟学派当中的“人性本善”这样的一条理论呢,它怎么样能跟当今的社会这种道德秩序构架有一个更好的衔接?因为我们现在可能觉得这是我自发的一种人心向善的,它没有一个秩序的约束,您觉得怎么样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李景林:应该说这样一种教化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儒家这个教化它有很多方式,比如说政教合一,一个官员他有担当起这个教化的责任,他要为政一方,要教化一方。它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像这个礼乐,礼乐这个东西,我们可以单说“礼”就可以了,“礼”这个东西,实质上就是社会生活的样式。古人讲这个“礼”在这个《仪礼》里边它是概括有八种,冠、婚、丧、祭、乡、射、朝、聘,那这里面它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冠加冠礼就

是成人礼,婚礼,丧祭就是宗教生活,祭祀,乡射礼,乡饮酒礼这是社会的,朝聘就是政治的,所以它涉及到个人的心灵生活,情感生活,一直到家庭到社会到政治到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一个呢就是经典的传习,就是我们每一个时代,其实每一个民族它都有自己的经典,有经典有核心的部分,有外围的部分,它有个经典的系统。这个经典本身它实际上是我们现在讲核心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教化的基础和根源。那经典这个东西,过去一直是延续下来的,过去有很多书院。还有一个是家庭传承。

那么我们当前我想就是说一个就是礼乐的传承不能丢掉,再一个经典传习的这个传统不能丢掉,另外一个就是家族,过去我们把家族是破坏掉了,家族的这个传承。过去我们就变得大家一样的,管你当官的还是什么,变得一样的穷,大家都变成了一般的老百姓了,社会生活里面也没有贵族了。所以我自己有个想法,你要培养起一套以身体道的阶层出来,那我们现在这个没有,那我们就要从根儿去抓起,但是不要紧,我想只要大家重视,这个东西是慢慢会恢复起来的。那我们看第一代他是一个暴发户,第二代他注重孩子的教育,第三代第四代,他可能就是成了世家。小孩子从小农村有一个说法叫做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你小孩子从小没教好,你那爸爸妈妈张口就骂人,一点儿教养没有,非常粗野,这孩子从小学不好。那孩子母亲是第一个老师,古人非常重视胎教,在娘胎里面就要注意教育,你说话不能大声说,你坐姿要非常好,你听音乐一定要听那个优雅的古典的音乐,这都是就要从小抓起。我想我们这个其实这个空间非常大,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是“人性本善”这个道理是这个根,一定要把这个根给培育起来。

田桐:所以说思孟学派当中的精髓,对于当代中国的这种道德构建是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的。那马上由您给我们带来今天的演讲,李景林教授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儒学与当代中国——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有请。

解说:孟子提出“人性本善”,“人性本善和“人性向善”有什么不同?怎样理解思孟学派的性善论?它有哪些特点?《世纪大讲堂——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正在播出。

一、人性本善和思孟学派性善论的特点

李景林:我想刚才我也回答了主持人的问题,我就觉得思孟学派它这个“人性本善”(论)是它的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特别重大,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这个“人性本善”。儒家的人性论是讲实质上它的主流是思孟一系的性善论,那这个性善论一般学界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把这个性善论解释为“人性向善论”,就是说它只是一种可能性,那另外一种是把它解释为“人性本善论”,而我自己是主张这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