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视距传播环境下移动台定位算法研究
TDOA定位技术及其误差分析
3 TDOA定位原理
TDOA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测
5
万方数据
Viliiiii:i;?。’∥二二?i,。/≯;一j{m一(∥∥#≯#≯?*一£7粥7t搿n∥一≯,,j一;#∥搿7一:77≯一,∥i,∥Z’{f 2{Eg麓
i批搿j”彩畿搿r∥’一烈一。,鬈=搿彰础f∥澎r一一∥杯,j囊缮∥织,c‘∥一,,f∥搿;,。二≈r磬硝娥彩彩g}‘缪删鬈≠。鹭删尊够誊∥∥_I{城II,≯,磐'缴”:ii班!i一1,1'·i一;?缮尊,:新×∥缮≠{≯够∥势《一#甥嬲,搿,
络环境中的平均NLOS误差达到500~700 m【4】,Korea
测量值调节到接近LOS的测量值m。另一种方法是降低非
Telecom在JS一95网络中的测量结果表明平均NLOS误
线性最小二乘法算法中NLOS测量值的权重,这种方法也
差达到589 m15],此外平均NLOS误差有随MS与BS之间
需首先判断哪些基站得到的是NLOS测量值【8】。还有一种
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问差定位技 术是根据不同基站接收到的同~移动终端信号在传输路径 上的时延差异实现终端定位。TDOA技术定位依赖于网络 参数的测量,因而不需要对终端做硬件上的改动,与其他移 动网络定位技术相比,有定位精度高,响应时问短,实现简 单等优点,因而TDOA已成为3GPP中选用的定位技术之 一,预计在;降来的3G网络上将被广泛的采用÷
无线网络定位信息服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预计 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里,无线网络的定位技术将成为位置信 息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位置服务的发展,由此 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多数移动网络所在的 城市或恶劣城市环境中,MS和BS之间的电波通常难以实 现LOS传播。NLOS问题是目前移动网络定位提高定位精 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国际上针对NLOS问题开 展了广泛研究,目前已提出一些鉴别和抑制或消除NLOS 误差的方法,但对于消除TDOA测量值中的NLOS误差还 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 寻找如何鉴别在TDOA测量值中是否存在NLOS误差的 更好更实用方法,以及如何在NLOS识别后进行更好的处
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位置定位算法的研究
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位置定位算法的研究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位置定位算法的研究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越来越关注。
移动终端定位算法的研究对于提供更精确的位置服务以及支持各种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移动终端定位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定位技术、定位算法以及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移动终端定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到的信号来计算出终端的位置。
常见的信号包括GPS卫星信号、基站信号和Wi-Fi信号等。
其中,GPS技术是最常用的定位技术之一。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和接收器组成,通过接收卫星的定位信号来计算终端的位置。
基站定位是另一种常用的技术,它利用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延迟来计算距离,从而确定手机的位置。
Wi-Fi定位是基于Wi-Fi信号的定位技术,它利用手机与周围Wi-Fi热点之间的信号强度、到达时间差等信息来计算位置。
其次,移动终端定位算法根据不同的定位技术采用不同的算法来计算终端的位置。
其中,GPS算法主要采用三角测量原理和卫星导航算法来计算位置。
三角测量原理将接收到的三颗卫星信号的距离转化为位置坐标。
卫星导航算法则是利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来计算位置,并通过差分定位、载波相位等技术来提高定位精度。
基站定位算法主要采用基站信号的到达时间差来计算终端位置,通过测量到达时间差计算距离,再利用多个基站的位置来计算整体位置。
Wi-Fi定位算法主要通过收集周围Wi-Fi热点的信息,计算出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根据模型计算终端的位置。
然后,当前移动终端位置定位算法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定位精度、降低定位成本和适应不同场景。
针对定位精度的提升,研究者们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信号处理技术、粒子滤波等方法来提高定位精度。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将GPS、基站定位、Wi-Fi定位等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利用不同技术的优势来提高整体定位精度。
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降噪、增强等处理,从而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TDOA定位
摘要无线定位服务是一种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移动增值业务,基本原理是利用现有蜂窝网络,通过对各种位置特征参数,包括到达时间(TOA)、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方向(DOA)的测量和估计,来实现移动用户的定位。
本论文对无线通信网络中基于TDOA的无线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给出了移动台定位的几种基本方法,并给出了TDOA定位的双曲线数学模型,分析了基于TDOA定位的Chan算法、遗传算法(GA)和差分演进算法(DE),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三种算法各有优缺点:Chan算法定位精度较低但运算速度很快,GA算法和DE算法定位精度高但收敛时间较长。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三种新的定位算法:基于TDOA的Chan-GA算法、Chan-DE算法和Chan-IDE算法。
并在相同的仿真环境下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种群数量的情况下,所提的算法性能稳定,能找到逼近全局最优点的解,相对于Chan算法精度更高,相对于以前的算法在保证收敛性能的前提下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关键词:移动台定位;到达时间差;遗传算法;差分演进算法;免疫算法ABSTRACTCellular wireless location service is a new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 with a good market future. Its basic principle is to implement mobile user location through estimating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relative to position, including time-of-arrival (TOA), time-difference-of-arrival (TDOA), direction-of-arrival (DOA), etc. This thesis aims at the research of wireless lo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ime-related measur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The thesis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gives several essential methods of mobile location. After tha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DOA hyperbolic equations is established, three loc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time-difference-of-arrival (TDOA), Chan, genetic algorithm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re analyzed, and have been carried on the simulation to th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algorithms hav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Chan algorithm has bad location accuracy and very quick operating speed. To the contrary, the genetic algorithm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have a high accuracy and a fast convergence time.Based on the above investigation, three new location algorithms called Chan-GA algorithm, Chan-DE algorithm and Chan-IDE algorithm based on TDOA measurements are put forward. Carrying o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o them under the same environ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population size is big enough, the algorithm is robust and can find the coordinates. It has a higher accuracy than Chan algorithms and a faster convergence time than genetic algorithm.Key words: Mobile location; TDOA; Genetic algorithm; Differential Evolution; Immune algorithm目录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1.4本文的主要工作 (5)第2章移动台定位的基本方法 (7)2.1移动台定位的两种方案 (7)2.1.1基于网络的定位 (7)2.1.2基于移动台的定位 (7)2.2移动台定位技术 (8)2.2.1基于场强测量的定位方法 (8)2.2.2基于传播时间测量的定位方法 (8)2.2.3基于信号到达角度测量的定位方法 (10)2.2.4混合定位方法 (10)2.3影响移动台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 (11)2.4本章小结 (12)第3章基于TDOA定位算法的分析及仿真 (13)3.1TDOA定位的数学模型 (13)3.1.1定位问题的最小二乘(LS)表示 (13)3.1.2TDOA双曲线模型 (14)3.2TDOA定位算法——Chan算法 (15)3.3定位准确率的评价指标 (20)3.4本章小结 (21)第4章遗传算法在TDOA定位中的应用 (22)4.1遗传算法简介 (22)4.1.1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22)4.1.2遗传算法的特点 (23)4.1.3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图和主要步骤 (24)4.1.4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25)4.2遗传算法在TDOA定位中的实现 (27)4.2.1TDOA双曲线定位模型 (27)4.2.2改进的遗传算法的实现 (29)4.2.3Chan-GA算法的实现 (32)4.3计算机仿真 (32)4.4本章小结 (35)第5章差分演进算法在TDOA定位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视距环境下改进的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
维普资讯
C m ue nier g( dA pi t n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o p t E gnei r p lai s r n o c o
非视距 环境 下改进 的到达时间差 定位算法
宋 玉
S 0NG YU
郑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 郑州 4 0 5 502
Ap l ain , 0 8.4 5) 9 — 0 . pi to s 2 0 4 ( : 9 1 1 c
Ab t a t T e iee s n h n n i u p s d o h L i t e l s i sr c : h w r ls e v ' me t s p o e t o s te OS n h c a sc wi l s hc t n l o i m. t o g t e e e t n, r e s )a i a g r h Al u h h rf c i e o t h l o
rfa t ec d e s i t r a e vr nme . O h tlr nc o te o a in er ci on t. o xit n he e l n io nt S t e oe a e f h lc to mus b m oe f t e r i ’we s t u e he ‘a s( ag rt m . ‘ s i’ lo ih l He e f p f r r o ag rt m t miiae h f t f r Ve ut owa d ne lo ih o tg t t e ac o NLOS. e l o ih Th a g rt m us s he me a in a tr nd h1l g al ly e t e nd to f co a i ,It r  ̄ l I ua S a t miiat te a t f NIOSSi uat n h ws h t h ag rt O s o t e h f c o . m l i s o t a t e lo ihm i g o mpr v s h a c r c o Ie to bet r h I h g nea o e t e c u a y f o a i. te t i t e e r l n ag rt m , n t e omp ia in s o lo ih a d h c lc to i l w. Ke w o ds e y r : men a in a o ;tr t ̄ a g ih : L: d to fctr ie ai lort m M e NLOS: TDOA
基于蜂窝网的抗NLOS定位算法研究
2 0 年第 2 06 1期
中图分类 号:N 1 T 9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9 5 22o )2 0O 4 10 —25 (06 1 一O9 一0
基 于 蜂 窝 网 的抗 N O L S定位 算 法研 究
郭东明 ,邓 平 ,于北冥
好的解决多径问题 ; 多址干扰 问题 ( A ) M I已可 以通 过各种不同取消干扰技术得到较好的抑制 。监听 ]
NL S e o t ain ag r h i el lr o a o s inn y tm,s c sN O r rp p g t n s t — O l r i t loi m c l a c t n p i o i gs se T mi g o t n u l i o t u h a L S e r r a a o t i o o i as ts i ,NL S ie t c t n,N O lo t a o lo i m r i r vn e p s inn c ua y a a ay e c O n i ai d i f o L S e rmi g t n ag r h f T i i t o mp o i g t o io ig a c r c 】 n ls d h t
了 自己的观 点 。
关键词 :蜂窝移动定位 ;非视线传播 ;定位算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ic si n o s u so n NLO S e r r m iia i n ag rt m r o tg t lo ih o b s d o ell r m o i y t m a e n c l a b l s se u e
由于非视距传播 , 信号从移 动台到达基站 只能
通过反射或衍射。在第二代 G M网络 中N O 传播 S LS 不会 对通信和相关业务产生较大 影响, 故对 ND [S
一种NLOS环境下TOA定位算法和算法比较
a sh g ra c a y, nd ha i he c urc The n,o he lort m sae c m pae t t s t rag i h r o r d wih hi,
Ke r sn n ie o-s h rp gt nt f ria; xmu l eio dML sma o y wo d :o —l — f i t o a a o ;meo r l n g p i i a v ma i m k l o ( 1et t n i h i i
A TOA— a e o a in Alo i m OS n i m e ta dt e Co p r o fAlorh b s d L c t g rh i NL o t n E vr on n n h m a i no g i ms s t
(o g i iesy m nct nadIfr t nSs m, ag a2 0 9 , ia T n vrt, mu i i n noma o yt S n hi 0 02Chn) j Un美 围 , 动 运 营 商 必 须 依 照 E 9 1 准 为 移 动 站 提 供 比较 移 一 l标
的集 合 。 算法描述如下 : () 站 集 合 大 小 为 M( ≤ M< )对 于 每 一 个 M 值 , K 从 1基 3 N, 有 ( N 中 取 M 共 有 K 种 取 法) T A测 量 值 集 合 。用 S(= ,, K表 个 O k l …,) k 2 示第 K个 基 站 集 合 。
非视距传播下LTE的频率定位算法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 i n n o n l i n e - o f — s i g h( N L O S ) p r o p a g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 F i r s t o f a l l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n n e l t r a n s mi s s i o n m o d e l ,
K e y w D r d s :n o n - l i n e - o f — s i g h t f N L O S ) ; p a t h l o s s ;B P n e u E a ]n e t w o r k ;l e a s t — s q u a r e a l g o i r t h m
该基 于频 率 的移 动 台定 位 算 法 定位 精 确 , 效 果 良好 。
关 键 词 :N L O S误 差 ; 路径损耗 ; B P神 经 网络 ; L S算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N T 9 2 9 . 5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5 8 — 7 9 9 8 ( 2 0 1 4 ) 0 2 - 0 0 9 1 - 0 3
Commu n i c a t i on a n d Ne t wor k
非视距传播 下 L T E的频率定位算 法
郑 敏 ,毛 永 毅 。 ,杨 阳
( 1 .西 安 邮 电 大 学 电 子 工 程 学 院 , 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1 ; 2 .西 安 邮 电 大 学 研 究 生 部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t h e a l g o i r t h m u s i n g B P n e u r a l n e t w o r k i s a b l e t o C O I T e c t t h e N L O S e r r o r s . A t l a s t , MS c a n b e e s t i ma t e d b y l e a s t — s q u a r e ( L S )a l g o r i t h m,
小波分析法解决无线定位跟踪问题
2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 X i ’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s t a n d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 X i ’ a n 7 1 0 0 6 1 , C h i n a )
Hale Waihona Puke a n d t r a c k i n g a l g o i r t h m o f t h e m o b i l e s t a t i o n( MS ) i n t h e N L o S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c e l l u l a r n e t w o r k w a s p r e s e n t e d . U s i n g
研究与开发
小 波 分 析 法解 决 无 线 定 位 跟 踪 问题
陈宝 全 ’ , 毛 永 毅
( 1 . 西安 邮 电 大学通 信 与信 息 工程 学 院 西安 7 1 0 0 6 1 ; 2 . 西安 邮 电 大 学 电子 工程 学 院 西安 7 1 0 0 6 1 )
摘 要 : 无线 定位中 , 信 号 的非 视 距 传 播 ( N L o S ) 很 大 程 度 上决 定 了 移 动 台 的 定 位 精 度 , 而 小 波 分 析 理 论 在 信 号 处 理 中 有 较 为 明显 的优 点 , 提 了一 种 在 蜂 窝 网络 中非 视 距 环 境 下 对 移 动 台 ( MS ) 的 定 位 及 跟 踪 算 法 。利 用 小 波 变 换 对 信 号 的分 解 和重 构 , 实 现了对 T D O A测量值误 差的修正 , 再利用 经典 C h a n算 法 对 移 动 台 位 置 进 行 估
一种非视距环境下的椭圆-双曲线混合被动定位技术
特性[ 训,但 其 对 初 始 估 计 值 有 较 高 精度 要 求 , 否 则 不 能 保 证 算法 的精 度 和 收敛 性 。 本 文 使 用 实 际信 道 模 型 下 得 到 的T S OA、 T DO A测 量 值 , 在 建 立 定 位 数 学模 型 的基 础 上 , 使用T a y l o r
小二 乘 算法 给 出 了定 位 方 程 组 的非 迭 代 闭式 解 , 在 视 距 且 测 量 误 差 不 大 的情 况 下 具 有 最 优 的 估计 性 能 ;
但 在 实 际信 道 NL O S( No n L i n e o f S i g h t )环 境 下 该 算 法 性 能迅 速 下 降[ 】 ;T a y l o r 级 数 展 开 算 法 是 一 种 需 要 初 始 估 计 值 的递 归 算 法 ,广 泛 应 用 于 求 解 非 线 性 方程 , 具 有 精度 高 、 收敛 速 度 快 、稳 健 性 强 等 优 良
中图 分类 号 t T N9 2 9 . 5 3
文 献标识 码 t A
1
引言
伴 随 着 蜂 窝 移动 通信 系 统 的快 速 发 展 ,移 动 台定 位 技 术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关 注 并 己成 为研 究 热 点 。
目前 , 到 达 角度 ( AOA,A n g l e o f Ar r i v a 1 ), 到达 场 强 ( S OA,S t r e n g t h o f Ar r i v a 1 ) , 到达 时 间 ( T O A,
展开算法进行定位 , 利用C h a n 算 法估 计 用 户 初 始 位 置 并 以此 作 为 迭 代 初 始 值 , 加 快 了算 法 的 收敛 速 度 , 同时 也 保 证 了算 法 的 效 率 和 精 确 度 。
一种在NLOS环境下提高TOA定位算法精度的改进方法
k c
建立虚拟基站示意图
由于定位算法本身对误差量有一定的
修正作用, 因此得到的定位估计位置与各基 站的距离 Rc 仍小于由时间测量参数得到的 距离 Rk ,因此考虑沿着定位估计位置与各 基站所在直线方向将基站位置向远离定位 估计点的方向移动,移动距离为 Rk − Rc , 得到如图2所示的虚拟基站位置 (图中只画 出了虚拟主基站位置, 其它虚拟基站同理得 到) 。在新的一组虚拟基站位置的基础上重 新进行 TOA 定位,得到对初步定位估计的 修正结果。同样的过程可反复进行,根据定 位精度的要求决定迭代的次数, 一般3到5 次的迭代计算即可得到较高的定位精度。 这 种改进在 NLOS 环境下 TOA 算法的原理是 将基站位置向后退建立虚拟基站, 加大基站 与定位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抵消时间测量参 数中所包含的 NLOS 误差, 从而达到提高定 位精度的目的。
一种在 NLOS 环境下提高 TOA 定位算法精度的改进 方法
杨瑾,赵成林,周正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网络实验室,北京(100876)
E-mail:hanruoli52@
摘 要:TOA 定位算法是移动通信系统基础定位算法之一,具有定位参数易获得,定位精度 较高等特点。但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时间测量参数中包含较大误差,将严重影响定位 的精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虚拟基站位置进行迭代计算的改进算法, 可以在时间测量参数误 差较大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 TOA 定位算法的精度, 本文称为后退算法, 改进算法对定位精度 的提高可以通过仿真进行验证。 关键词:无线定位,时间定位,非视距传播
1 a (1)
, 2Z
1 a (2)
,1)
对终端的位置估计
2 ⎡ ⎤ ⎡ x ⎤ ⎢ ± Z a (1) ⎥ ⎢ y⎥ = ⎢ 2 ⎥ ⎣ ⎦ ± Za (2) ⎦ ⎣
蜂窝网无线定位技术中非视距(NLOS)误差的鉴别及其抑制
和 T A测量的误差统计 特征 , O 对现有鉴别 和抑制
NL S误 差 的 各 种 方 法 进 行 分 析 , 给 出 降 低 O 并
圈 1 移动定位 中的 NL OS示意 圈
Fi . n l e o ih r b e g 1 No -i - bsg t p o lms n
Te cm 在 I-5 网 络 中 的 测 量 结 果 表 明 平 均 lo e S9
NL OS误 差 达到 5 9m; 8 此外 , 平均 NL OS误差 有 随
MS与 B S之 间 的 距 离 的 增 大 而 线 性 增 大 的 趋 势 。
NL OS误 差 已成 为影 响蜂 窝 网络定 位精 度提 高 的决
摘 要: 由于无线 网络环境 中客观存在非视距 ( L ) 差 , 用传 统的定位方式套对移动 台位 置的定位 造成很 大 N 0s 误 采
的误 差。通过对 NL OS误差产 生的原 因覆特 点的分析 , 出了鉴别 N OS误差覆其押 制 NL S的方法—— 无约束 找 L O 条件 的非线性加权 最小二来 算法, 少了 NL 减 OS对定位精度 的影 响, 而提 高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准确度 。 从 关键 词: 无线定位 ; 非视距 ; 鉴别 ; 抑制
维普资讯
・ 3 ・ 2 2
重 庆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第 1 8卷
正 均 值 通 常具 有 随 M B S之 间距 离 线 性 增 加 的趋
境 中 的 平 均 NL OS误 差 达 到 5 0 7 0m, ra 0 ~ 0 Koe
只能以反射 、 折射等非视距 ( L S 传播方式进行 N O)
传 播 。若 采 用 到 达 时 间 ( OA)和 到 达 时 间 差 T
TDOA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G::卜(¨训]/R-_[(矿z /R3] [(Y1一Yo)]/R1一[(Y3一Yo)/R3]
(5)
:
L[(z1一zo)]/R1一[(zM—z /RM] [(y1一Yo)]/R1一[(yM—Yo)/RM]
式中Rf为初始位置(zo,Yo)与各基站位置(毛,Y£) 角线元素替代为盯:,其余元素替代为0.5仃≥,构成近
万方数据
图8基站数目为7时。MTaylor算法和CHAN算法在 BadUrban和Urban环境下的性能比
标识说明:BadUrbanChan表示在BadUrball(T =1)环境下CHAN算法的定位性能曲线;Urban— Chan表示在Urball(T=0.4)环境下CHAN算法的 定位性能曲线;BadUrbanTaylor表示在BadUrban (T=1)环境下MTaylor算法的定位性能曲线;Ur— banTaylor表示在Urban(T=0.4)环境下MTaylor 算法的定位性能曲线。
利用得到的定位测量参数来计算目标移动台的位 的散射体,每个散射体由平均功率@、超量时延Tb;、
置。本章将介绍几种适合于移动台定位的信道模 平均到达角度ai和Nakagami—m参数表征。每个
型,并将给出几种定位误差表示的方法及其优势和 散射体由大量的子波组成,每个子波延时相同,但到
局限性,为后面的定位仿真和算法的改进奠定基础。 达角度不同,因此可以仿真每个散射体的衰落情况。
C't'i
∞2石
(2)
2 准率评价指标
为了正确评价各种定位算法在实际蜂窝网络环 境中的定位性能,需要首先确定评价定位准确率的 指标。目前常用的指标是定位解均方误差(MSE)、
均方根误差(刚SE)、克拉美一罗下界(CRLB)、几
非视距传播环境下的AOA定位跟踪算法
。
,
…
…
,
…
…
…
…
…
…
,
,
,
。
,
舶
。
。
。 ,
pr a p e t h d
.
yB s ig - 0ne( B B c l hn e mo吐 ae 刀 J B uc G S )s f e a ca nl d b s d o a n a 。 o a An e g l。 b e e t nd t c n lo i m n No Ln - f i t N O )evr m n r a r kig ag rt a h i ieo _ g ( L S ni n eto bl sa ’ n sh 0 f Moi ti e t
a( A l AO ) ;
igagrh erlnt。k L a 卜 q r n l。j m;nua e ; e s 5 uae t w r ‘ 一b …¨’ 。 … ¨ u K; 卜3
0 引言
近年来 , 随着移动通信技 术的发展 运 营商提供的服务 也 更加多样化 , 无线 定位技术受 到人们越 来越广泛 的关注 [ ] 一 在蜂 窝网络环境 中, 引起定 位误差 的 因素除 了测量 设备 引起
—
G s 模 型适合 对 各种 定 位算 法进 行 分析 B B) GS B B又 分 为 适 合 于 宏 蜂 窝 环 境 的 单 次 反 射 圆 模 型
,
喜 箬萼 耄塞 羔 孝 离对动进 距门移台行 : ; 萋 动的态位动跟 且 效 果 良好 台静定与态踪 跟。真 “’… 磊萎 佣 垲 哭 主 踪仿。 … 结 巩 移
,
f 0 A
古 白
主 誓 苎 慧 构
RFID定位技术研究
GPS定位系统在进行室内定位时存在固有的定位精度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其他定位技术解决室内定位问题,如红外线、802.1l、超声波和RFID等等,这些系统各有优缺点。
其中RFID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和非视距等优点已成为优选的定位技术,RFID系统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其传输范围很大,成本较低,因此备受关注。
RFID定位与跟踪系统主要利用电子标签对物体的唯一标识特性,依据读写器与安装在物体上的标签之间射频通信的信号强度(RSSI)或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来测量物品的空间位置,主要应用于GPS系统难以奏效的室内定位领域。
1.基于测距的RFID定位算法1.1 TOA1)原理: 通过获得发射机发射的信号到达目标再返回发射机的时间,由传播时间得出标签到阅读器的距离。
然后根据三边定位法或多边定位法解出目标标签的位置。
2)优点:定位精度高。
缺点:该算法要求标签和阅读器要同步,其次环境的复杂性会导致多径效应并降低系统的定位精度。
TOA定位算法是基于TOA圆周方程,通过圆与圆之间交线的不同组合,构造出不同的定位方程[1]。
从几何模型上分析,如果移动台s到基站i的信号在视距情况下传播,测得的距离为Di,移动台一定位于以基站i为圆心,Di为半径的圆周上,当有3个基站坐标时,TOA的测量方程为:,(1)i=1,2,3 。
式中,(xi,yi)为第i个基站的坐标,(xs,ys)为移动台s的坐标。
其几何图形如图1所示。
由(1)式得, ()()22111D x xs y ys =-+- (2) ()()22222D x xs y ys =-+- (3) ()()22333D x xs y ys =-+- (4) 由(2)-(3)可得相交线方程为,()()()()212112*22*21*11*11*12*22x x xs y y ys x x y y x x y y D D D D -+-=+-++-⎡⎤⎣⎦ (5) 同理,基站2基站3两圆交点的相交线方程为:()()()()323213*33*32*22*22*23*32x x xs y y ysx x y y x x y y D D D D -+-=+-++-⎡⎤⎣⎦ (6) 虽然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基站1和基站3的相交线方程,但由于第3条交线同样会经过前2条交线的相同点,因此,只需求得3条交线其中2条的方程,便可联立解出交点坐标。
基于WCDMA网络的非视距下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研究
1 WCD 网络 中的定位方法 MA
显得尤 为重要。 实际环 境中以上的T o 测量值将 受到附加延 在 DA
在W D A C M 网络 中, 定位信 息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 取决于 网络 时所带来的误差, 导致最后估算的值误差较大 。 因此考虑到
通过检 测信号到达两个基 站的时间差 (D A T o )与 运营 商选择 的网络 设计方 案,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采用 的定位方 非视距情况 , 法,S M 在覆 盖区内的位 置及M 处于空闲还 是激 活状态。 于第 到达角 (O ) 并引入校 正因子, S 基 AA , 来消除非视距 的影响 , 从而提 三代移动 通信网络的服务宗 旨、 C M 技 术 的特点及 发展 的需 高定位准确性和精度。 WD A 要, 要求在 提供 多种具有不 同精度 的定位方 法 , 以便 根据用户 设 定 基 站 i 服 务 基 站 1 移 动 设 备 的 测 量 距 离 差 为 和 与 需求 、 与移动 台位 置有关网络服务的性质 进行合理 选择 。目前 L , , 基站 i 服务基站 1 和 与移动 设备 的实际距离差为R , : ,则 在3 P 中, C M 网络选择了以下几种标准定位方法 : G P 为W D A L ,C , 中, 为无线电传播速度 , ; 为T O  ̄测量值。 ;= r;其 C r , DA
c m u ia in e h oo y D e o h i fu n e f N n — i e O - i h (L S, t e e f r a c o w r ls o m n v to t c n lg . u t t e n le c o o e L n — f Sg t N O ) h p ro m n e f i ee s
《基于UWB的移动定位算法研究》范文
《基于UWB的移动定位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定位技术已经成为了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超宽带(UWB)技术以其高精度、高带宽和低功耗等优点,在移动定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UWB的移动定位算法,分析其原理、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UWB技术原理及特点UWB(Ultra-Wideban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纳秒级脉冲发射,采用特殊波形及频谱扩展原理实现。
UWB的主要特点包括高精度定位、低功耗、高带宽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
这些特点使得UWB技术在移动定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基于UWB的移动定位算法研究1. 算法原理基于UWB的移动定位算法主要通过测量不同UWB锚点与移动目标之间的距离信息,结合信号传播时间和到达时间差等数据,采用多边测量法或三角测量法等方法进行位置估计。
具体而言,当UWB信号在空间传播时,可以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传输时间等信息来计算目标位置。
2. 算法分类(1)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算法:通过测量接收到的UWB信号强度,结合已知的信号传播模型,估计目标位置。
这种算法实现简单,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2)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算法:通过测量不同锚点接收到同一UWB信号的时间差,结合信号传播速度,计算出目标位置。
这种算法精度较高,但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
(3)混合定位算法:结合上述两种或多种算法的优点,提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如将基于信号强度的算法与基于TDOA的算法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算法的优点,提高定位精度。
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1. 应用领域基于UWB的移动定位算法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等。
在智能交通领域,通过UWB技术实现车辆的高精度定位和追踪,提高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
在无人驾驶领域,UWB技术可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
基于小波变换的AOA定位算法
基于小波变换的AOA定位算法杨阳;毛永毅;郑敏【摘要】提出了一种在非视距( NLOS )环境下对移动台的定位算法。
首先利用小波分析对 AOA的测量值中的 NLOS 进行修正,再利用最小二乘( LS )算法确定移动台的位置。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非视距环境误差的影响,性能优于基于 AOA 的LS 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
%This paper presents a location algorithm with non-line-of-sight (NLOS)errors for MS (mobile station). The wavelet analysis is used to modify the NLOS measurements of AOA, and then using the least-square (LS) algorithm to estimate the location of the mobile st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ould efficientl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NLOS error, and the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LS algorithm and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based on AOA.【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47-49,54)【关键词】非视距传播;小波分析;最小二乘法;AOA【作者】杨阳;毛永毅;郑敏【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3随着现在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也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无线定位技术在诸多领域里都有了非常普遍的应用,如今,移动台的主要定位原理方法有:到达时间(TOA)定位、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到达角(AOA)定位以及到达角与到达时间混合定位[1]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选题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
论文选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及论文题
介绍一些选题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会因为选题迷茫!
选题就是确定论文写作的题目,一篇论文写的好坏,能否顺利导师和评审团的审核,选题占很大因素,选题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百度知网等数据库里面有资料可用的题目,虽然无人研究或者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少的题目容易写出新意,可能会让你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但是写作难度大,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本着保险的原则,可以结合已有的资料在边缘处稍做扩展,从而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
有的院校和老师会要求选择新颖的,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的研究价值,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别掉坑,因为你要知道,大部分同学也有是以通过毕业为前提,越新颖说明越少人研究,意味着没资料,没数据,没前人经验借鉴,这样的你什么什么资料都看不到,自己去憋,那有的玩了,三天憋两字不是开玩笑的哦。
累死累活写的乱七八糟还被老师喷的畅快淋漓。
总结:越多人写越好,题目越老越好。
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有文献资料可用才好。
另外,选定题目先给老师过目,让老师给个确定答复,是否通过,我遇到过很多学生题目自己随便想一个就写,最后老师不同意题目,白干活了。
非视距环境下基于到达时间差的一种定位算法
校正因子的方法 , 通过逐 步迭代 , 以增加较 小的运算量为代价 减小非视距 的影响 , 从而达到提 高定 位精度 的目的。仿真表 明, 在各种环境下 , 特别是非视距环境下, 该算法能够显 著提高定位的精度 , 且运算量较小 , 因而具有 一定 的实用意义 。
关键词: 无线定位 ; 正因子 ; 校 迭代算法 ; 加权最小二乘; 非视距 ; 到达时间差
中 图分 类 号 : N 2 .3 T 9 9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A c to A lo ih s d n Lo a in g rt m Ba e o TD0A Und r NL0 S En io m e e vr n nt
W ANG n Ho g—y n L a , AN n—f i P n Yu e , EIBi g—n n F a , ANG n Yo g—f u
( .C l g f n r a o nier g Z egh uU i r t, hnzo ea 50 2 C i ; 1 o eeo f m tnE g ei , h nzo n esy Z eghuH nn 0 5 , hn l Io i n n v i 4 a 2 oeeo o a o n ne n a a n e i .D inLannl6 2 ,hn ) .C lg fn r tnE g er gD inU vr t a a i i g 6 2 C i I m i f i i l i sy l o 1 a
ABS TRACT: e a s f h v r r w n e n o rl s o ain,p o l a e itr s n i n ve o e B c u e o e e e —go i g d ma d f rw e e s lc t t i o e p e h v n ee ti t .I iw ft h l c t n a c r c Sd o u o te T o a i c u a y’ r p d e t DOA me s r me ta e td b OS u d rt e r a n i n n ,b s d o e o h a u e n f ce y NL n e h e le vr me t a e n t o h Ch ’ g r m, g r m frr d cn e if e c f O r DOA i to u e .T e ag r h u e h - n a Sa o t l i h n l i a a o t o e u i gt l n e o h h nu NL S f o T si r d c d h o tm s st ea n l i me d tr a tra d i r ts g a u l n ao yf co t ae rd a y,a d a t e c s f t e s l a d t n p r t n t e u e te i u n e o n e l n th o to ma d i o a o e ai o r d c n e c f h l i l o h f l
基于MIMO的单基站混合定位算法研究
基于MIMO的单基站混合定位算法研究陆音;项政;丘觐玮【摘要】传统定位算法实现时往往需要3个以上的基站,且定位精度易受非视距信号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IMO的单基站混合定位算法,利用信号路径参数以及基站、移动台、散射体之间的位置几何关系将定位问题转化成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并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其求解得到目标估计位置.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在非视距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和定位稳定性.【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MIMO;单基站定位;粒子群算法【作者】陆音;项政;丘觐玮【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E-911法规的颁布,加上政府的强制性要求和市场利益的驱动,基于定位服务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重视。
常用无线定位方法主要有基于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定位、基于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定位、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以及一些结合上述方法的混合定位算法,如TDOA/AOA[1]、TOA/AOA等[2]。
上述方法实际操作时往往需要3个以上的工作基站,并且大多建立在LOS传输的基础上,在NLOS环境下容易产生较大定位误差。
近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NLOS数据的鉴别和抑制上,但定位精度仍然不太理想。
在MIMO系统中,利用收发端的多天线和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对AOA、TOA值进行估计,还可以测量估计信号出发角(Angle of Departure,AOD)[3]的值。
基于此,本文提出的定位算法把对基站数目的要求转化成对接收信号数目的要求,实现了单站定位;同时由于定位过程中利用到了NLOS信号,提高了NLOS环境下的定位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
研究生院:
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
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
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
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
第 2 章 NLOS 环境下基本定位算法分析 ........................................................11 2.1 NLOS 环境下 TOA 误差分析 .................................................................. 11 2.2 采用多项式平滑的 WYLIE 氏算法 ..........................................................12 2.3 二次规划问题的优化算法 .......................................................................14 2.4 其它非视距定位算法 ...............................................................................15 2.5 LOS 环境下的定位算法 ...........................................................................16 2.5.1 采用二次 WLS 的 Chan 氏算法.......................................................16 2.5.2 其它 LOS 定位算法 ..........................................................................20 2.6 小结...........................................................................................................20
论文分类号 TN929.5
密
级 限定
单 位 代 码 10183 研 究 生 学 号 2002522058
吉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非视距传播环境下移动台定位算法研究
The Study of Mobile Location Algorithms for NLOS (Non-Line-of-Sight) Environment
第 3 章 NLOS 环境下基本定位算法仿真与分析 ............................................22 3.1 定位准确率评价指标...............................................................................22 3.2 仿真环境及 NLOS 误差分布 ..................................................................22 3.2.1 信道模型及网络结构 ........................................................................22 3.2.2 NLOS 误差分布 .................................................................................23 3.2.3 仿真环境 ...........................................................................................24 3.3 采用二次 WLS 的 CHAN 氏算法仿真结果 .............................................25 3.3.1 Chan 氏定位算法基本性能 ...............................................................25 3.3.2 蜂窝小区大小及 MS-BS 距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26 3.3.3 参与定位的基站个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27 3.3.4 NLOS 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27 3.4 基于多项式平滑与 LOS 重构的 WYLIE 氏算法仿真结果.....................29
关键词:非视距传播(NLOS), 波达时间(TOA), 波达时间差(TDOA),卡尔曼 滤波,加权最小二乘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绪 论 .......................................................................................................1 1.1 定位技术概述.............................................................................................2 1.2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移动台定位技术.........................................................2 1.2.1 定位方案与定位系统的选择 .............................................................2 1.2.2 基本定位技术 .....................................................................................5 1.2.3 影响蜂窝网络移动台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8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10
职称
教授
导师情况
学历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05 年 5 月 10 日 答辩日期 2005 年 6 月 12 日
是否基金资助 项目
否
基金类别 及编号
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
出版地(城市名、 省名)
出版日期
出版者(机构) 名称
出版者地址(包 括邮编)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姓名: 赵云轩 专 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导师姓名 及 职 称: 王珂 教授
学 位 类 别: 工 学 硕 士 论文起止年月:2004 年 04 月至 2005 年 05 月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 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 人承担。
-1-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4.1 多项式平滑与 LOS 重构 ..................................................................29 3.4.2 平滑与重构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30 3.4.3 电波 NLOS 传播概率 pnlos 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31 3.4.4 误差分布函数(CDF) .........................................................................32 3.4.5 MS 定位位置坐标比较......................................................................32 3.4.6 Wylie 算法在 MS 快速移动情况下存在的问题 ..............................33 3.5 小结...........................................................................................................34 第 4 章 基于 KALMAN 滤波的定位算法 ........................................................35 4.1 KALMAN 滤波定位算法基本思路 ............................................................35 4.2 基于 KALMAN 滤波的定位估计结构图 ...................................................35 4.3 KALMAN 滤波递推方程 ............................................................................36 4.3.1 无偏 Kalman 滤波基本方程.............................................................36 4.3.2 有偏 Kalman 滤波递推方程.............................................................37 4.4 NLOS 误差鉴别与消除 ............................................................................40 4.5 KALMAN 滤波与定位流程 ........................................................................42 4.6 基于 KALMAN 滤波的定位算法仿真与讨论...........................................44 4.6.1 Kalman 滤波器滤波性能分析..........................................................45 4.6.2 NLOS 误差服从均匀分布仿真与分析 .............................................46 4.6.3 NLOS 误差服从指数分布仿真与讨论 .............................................48 4.7 小结...........................................................................................................50 第 5 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5.1 全文总结 ...................................................................................................51 5.2 本课题的展望...........................................................................................52 参考文献 .............................................................................................................53 摘 要 ................................................................................................................... I ABSTRACT.........................................................................................................III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