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总知识

合集下载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全收录(最新整理)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全收录(最新整理)

1. 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自然界中少数物质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叫反常膨胀,水在4摄氏度时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和以下体积不断变大。

2.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3.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4.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5.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体积变化最多的是气体,最少的是固体。

6.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答: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

7. 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答: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8. 乒乓球瘪了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

9.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质,他们是石英、长石、云母。

大理岩、石灰岩遇盐酸冒泡。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10.测试岩石硬度时,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铜钥匙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小刀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最硬。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1.岩石的用途有哪些?答:1,岩石是重要建筑材料;2,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变质岩。

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

12.什么叫做风化?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岩石不断风化最终形成沙和黏土。

13.土壤里有什么?土壤是由空气、水、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构成的。

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

青岛版(2017年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版

青岛版(2017年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二单元实验操作题(1):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知道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实验器材:音叉、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水槽、水、石块、闹钟、玻璃罩 实验方法:1、一同学在材料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且将材料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材料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材料绷紧。

2、学生敲击音叉,另一名学生认真听。

3、分别用不同材料来试验。

4、在装有水的水槽里用两块石块互相敲击。

5、在玻璃罩中放入闹钟,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听闹钟的声音。

实验结果:1.从木制米尺另一端听到的声音效果_____________ 。

2.从尼龙绳另一端听到的声音效果_____________ 。

3.从棉线另一端听到的声音效果_____________ 。

4.在装有水的水槽里用两块石块互相敲击能听到_____________ 声。

5.在玻璃罩中放入闹钟,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_____________ 听闹钟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真题(一)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闹钟、钟罩等材料组成的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

(1)用钟罩罩住发声的闹钟。

在抽掉钟罩内的空气之前小明_______到闹钟的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2)当钟罩内的空气逐渐被抽走之后,闹钟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

(3)如果在钟罩内装满水,小明_______听到闹钟的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 (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二单元实验操作题(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的变化实验目标: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实验器材:钢尺、鼓、鼓槌等实验方法:1、用手把尺子压在桌子的边沿,先将尺子伸出桌面长一些,再将尺子伸出桌面短一些,骨同样的力分别用手拨动尺子,仔细听高低变化。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学问要点集锦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1、2课学问点1、一般状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怪异,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一般状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在相同的状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肯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7、夏天,自行车简洁爆胎的缘由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8、“小喷泉”试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9、在探讨(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试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其次单元:岩石的科学3、课相识岩石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视察物体(细微环节)的简洁仪器。

运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视察物体,距被视察物体(越近),视察的越(清晰),也越能辨别物体的(细微环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特别简洁: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特别大)。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与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运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个坑4.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或参照物而言的。

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5.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6.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课:小球的运动1.按照运动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轨迹形式主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直线是物体特定的一点在一段时间的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不变,曲线运动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第三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摆动、滚动等。

2.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包含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

3.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4. 自然界中,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平动、转动、振动是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是我们见到的各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

5. 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第四课:车来了1.站台上要设置安全线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2.越过安全线会有什么危险?会被气流卷入站台下,被人群挤下站台。

3.车辆快速经过时,路边的行人会感觉有一股风吹向车辆,路上的树叶会被卷入车底。

4.做车来了模拟实验时,纸相当于站台上的乘客,吹风相当于快速经过的车辆,吹风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5.为了行人安全,道路上设置了哪些标线?人行横道(斑马线)、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公交车站台、安全岛等。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标题: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命科学部分1. 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动植物的主要种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

-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拟态、保护色等。

- 探索生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人体与健康- 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及其功能。

- 掌握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物质科学部分1. 物质的状态变化-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原理,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冷凝现象。

- 通过实验观察并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2. 简单机械- 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原理。

- 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1.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现象。

- 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初步探索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2. 大气与气候- 学习大气层的基本构成,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降水过程。

- 初步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如通信技术、能源技术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的重点梳理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植物的生长(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植物的生长(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知识点第13课、种辣椒思维导图:知识点:1.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子发芽、生长,植物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2.在观察辣椒的生长前,预先制定观察内容、观察时刻、记录方法等,就是在制定观察计划。

3.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要做好记录。

4.种辣椒的过程,要经历选种、播种、覆土、浇水等环节。

5.选种要籽粒饱满,播种要点种,覆土要薄,也可覆盖一层塑料布保温,浇水要适量。

6.观察计划中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记录方法,另外,还可以记录改变植物生长的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7.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拍照片、画图画、写观察日记、表格记录等。

8.辣椒的生长向阳处:生长旺盛,背阴处:生长不旺盛。

水分充足:生长旺盛,水分不足:易枯萎。

空气流通的地方:生长旺盛,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生长不旺盛。

9.辣椒的一生经历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

辣椒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

10.辣椒(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有利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

11.大多数植物的一生都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

12.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果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汗水。

第14课、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思维导图:知识点:1.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以看到大榕树“一树成林”,在北方却很少见到这种现象,这是由植物的生活环境决定的。

2.莲子的皮非常的坚硬,在水中不易腐烂。

3.莲的地下茎(藕)和叶柄都有孔,可以储存空气,有利于莲在水中呼吸。

4.莲的叶柄长,可以使叶子伸出水面;叶子表面有一层蜡质白粉,能使雨水聚成水珠,使叶子实现自我清洁功能;大大的叶片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阳光。

5.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形,是因为它们长期生长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无法吸收足量水分和养分,为了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退化所形成的。

针形叶片的面积十分小巧,能减缓水分蒸发的速度,从而封锁住更多的水分。

6. 仙人掌的表层上有一层蜡质物质,能够抵御紫外线的照射,不会被晒伤,出现干枯脱水的状况。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践的亲身体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教材中的一些实践内容。

一、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使观察更加直观和有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校园内或者附近的公园中观察植物。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比它们的根、茎和叶的特点,做出相关的记录并进行总结。

二、制作简单的发电电池这个实践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电池的过程,了解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铜片、锌片、铜线、砂纸等材料,让学生按照指导要求进行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的流动等现象,并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电池的理解。

三、探究空气的压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空气的压力是什么,以及它对物体的压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塑料瓶、吸管、水等材料,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瓶子中的水的数量或者吸管的长度来观察空气压力对物体的压力变化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四、制作简单的风车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并观察它在风的吹动下的转动情况。

通过制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风力是如何转变成机械能的,并且在观察中可以让他们发现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学生可以在制作好的风车上标注不同方向的箭头,然后放在各个位置观察旋转情况。

五、测量物体的体积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容量单位进行测量。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透明的直角三棱柱容器和水,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总知识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总知识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总汇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水有反常膨胀的现象。

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就容易将自来水管胀裂。

3.要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它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三部分构成。

通常所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5.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6.温度计能测温度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通常装煤油、酒精、水银、气体。

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自行车胎为什么在夏季容易爆裂?我们该注意什么?答: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体如果打得过足,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就容易因膨胀而使轮胎承受不住从而爆裂。

因此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要避免打得过足。

4.架设电线时为什么不能拉得很紧?答:电线会热胀冷缩,如果拉得很紧,到了冬天,有可能因为受冷缩短而断掉。

5.冬天经常出现钢笔帽拧不开的现象,你是用什么方法拧开的呢?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将钢笔放在热水中烫一下,容易拧开。

因为钢笔帽受热膨胀,所以容易拧开。

6.马路、铁轨间有缝隙的道理是:固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缝隙是为了防止天气太热时,马路热胀而变形。

7.★乒乓球瘪了放到热水里烫一下就能恢复原状,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利用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乒乓球里的气体遇到热水会膨胀,从而将瘪了的乒乓球撑起。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课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汇总〔五制〕第一单元《光》学问点汇总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 浴霸” 取暖,光伏发电等。

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生疏:2023 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试验:墨子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消灭倒立的人影。

7.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转变。

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局部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9.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11.用什么方法能观看自己脑后的头发?答:用两块平面镜。

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1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凸面镜〔扩大观看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14.潜望镜是潜水艇的“ 眼睛” 。

15.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看水面或地面以上状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16.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答:地下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地下管道潜望镜、伸缩潜望镜、潜望镜式相机、潜望镜式猫眼等。

2021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要点(下)

2021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要点(下)

2021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要点(下)第12课种辣椒1.种辣椒包括:选种、播种、覆土、浇水等过程。

2.在观察辣椒的生之前,预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记录方法等,就是在制定观察计划。

3.空气流通的地方辣椒的长得比较茂盛且有光泽,果实数量也相对较多;背阴处得辣椒枝叶稀疏,叶子发黄,结的果实少而小。

4.植物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

第13课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莲的地下茎(藕)和叶柄都有孔,可以储存空气,有利于莲在水中呼吸。

莲的叶柄长,可以使叶子伸出水面。

叶子表面有一层蜡质白粉,能使雨水聚成水珠,使叶子实现自我清洁功能。

大大的叶片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阳光。

2.沙漠环境的特点为干旱缺水、气候炎热、沙土居多。

3.仙人掌的特点:仙人掌厚实的掌状茎储存了很多水分,而且表面光滑有一层蜡质保护膜,可以减缓仙人掌中水分的蒸发。

仙人掌上的小刺是其叶子退化而成的,也能减缓仙人掌中水分的散失。

仙人掌的根系发达,深入地下几十米,密密麻麻的根向四周伸展,会尽力吸取周围沙土中的水分。

4.榕树的树冠很大,呈伞状,奇特的根露出地表枝条入土生根,独木成林。

榕树因受南方温暖湿润气候影响,以及常靠河边生长,多生长较快,侧枝和侧根发达。

5.松树耐干旱,树叶呈针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6.猴面包树的茎粗大,木质疏松,多孔。

雨季时,猴面包树利用松软的木质吸收并储存水分;旱季来临时,猴面包树叶子脱落,自身水分蒸发减少,利用雨季储存的水分度过漫长的旱季。

7.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生存。

第14课调查家乡植物1.像玉兰、桂花这样经过专门培植,用来供人们观赏的植物,称为观赏植物。

像棉花、大豆这样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称为经济作物。

2.通过实地观察、走访等方式,了解当地经济作物的名称、经济作物与人们的关系等,就是在调查。

3.观赏植物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4.我们这里的珍稀植物是芦苇。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每课知识点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每课知识点

1.杯子变热了1.热可以沿着,从温度的部分传递到温度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2.不同材料传递热的快慢。

3.如果用火烧铁锅的底部,锅的上部也会。

4. 、、等是热的良导体,、、等是热的不良导体5.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一样。

()6.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的生活越有利。

()7.热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8.塑料比金属传热慢。

()9.下列哪些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

①玻璃②沙子③铁丝④塑料⑤木筷⑥铝桶⑦木条⑧棉花⑨布⑩铜片10.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2.水变热了1.因为,所以木屑会在水中游动起来。

2.热在空气中主要是靠的方式传递。

3.在给冷粥加热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锅里的粥有的地方已经冒泡了,但没有冒泡的地方还是凉的,这是因为。

4.给放有小米粒的水加热时,小米粒在水中的对流方向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翻滚着循环。

()5.面条是利用热对流煮熟的。

()6.在有暖气的屋内点燃蚊香的时候,蚊香烟飘动的方向是向着暖气片的方向。

()7.水饺是怎样煮熟的?怎样能让水饺熟得更快些?3.谁热得快1.在阳光下,双手分别戴上黑手套和白手套,两只手感觉到的温度。

2.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能力。

3.夏天,人们多穿浅色的衣服,这是因为。

4.黑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快,浅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慢。

()5.物体与光线垂直,吸收的太阳能多。

()6.物体受热面积大,吸收的太阳能越少。

()7.冬天路上有积雪,人们经常会撒些煤渣,这是为什么?4.它们会生热吗1.动物毛皮、泡沫塑料、金属三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差。

2.各种材料本身生热。

3.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4.保温材料不能永远保持热量不散失。

()5.空气有时也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6.用棉被把冰糕包起来,冰糕会融化得更快。

()7.保温材料只能保持它内部的热量不散发出来,不能阻止外部的热量传递进去。

()8.夏天,如果我们想把冰糕带到外面去享用,但又不想让它们化得太快,可以采用什么方法?5.温度计的秘密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叫温度。

四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知识要点】∣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知识要点】∣青岛版五四制

【知识要点】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11.《地球引力》1.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

2.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

向上抛的物体无论被抛得有多高,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

3.我们在进行“验证物体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这一实验时,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会落到地面上;如果剪断细线,曲别针会被磁铁吸住;地球上的物体下落的原因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4.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

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

5.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下落的现象?(1)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

(2)树叶落地。

(3)跳高运动员下落。

(4)水从高处流下。

(5)踢毽子时,毽子会落向地面。

(6)向上抛球,球会落向地面。

6.【实验名称】验证物体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探究物体下落原因的实验)【实验材料】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等【实验过程】(1)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拴曲别针,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浮于空中。

(2)观察并思考:如果移走磁铁,回形针向哪个方向运动?(3)观察并思考:如果剪断细线,曲别针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4)由此推想:地球上的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实验现象】(1)如果移走磁铁,这种吸引力消失,曲别针会掉到地面,而不是落向其他方向。

(2)将竖立于地面的线剪断,此时在空中悬浮的磁铁虽与曲别针有一段距离,但会被磁铁吸引过去。

【实验结论】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

7.地球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答:不利的一面:提不起重物,搬运重物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能自由地在空中玩耍等。

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自由的在地上行走,交通工具可以按规划的路线行驶,我们的生活用品可以自由的摆放等。

假如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陷入失重状态,变得混乱不堪,人类也无法在地球生存。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2022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要点(下)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运动与力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5.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小球的运动1.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根据其速度的变化特点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为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事物运动过程中,可以只有直线运动,也可以有曲线运动,同时可以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同时存在。

如:马拉松比赛。

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2.平动是指物体自身内部不产生相对位移,整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转动则是物体位置不变,自身内部会发生相对位移的运动。

振动则是以一定频率发生位移极小的运动。

3.平动和转动区别看该物体上各质点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是否“完全相同”平动完全相同,转动则有所不同4.5.各种形式的运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含有多种运动形式。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2.转换法: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才能传播出去。

即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音的介质。

(完整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温度计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2、温度计里的液体是水银、酒精等。

3、把温度计放到热水里,液柱上升,放到冷水里,液柱下降。

4、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是:把要探究的液体装满瓶子,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是玻璃管中有一段液柱。

为了便于观察,利用橡皮筋在玻璃管上标出液面的位置(要贴近液柱凹面的下缘)。

在水槽中倒入热水,把组装好的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待液柱静止后,做好标记,并做好实验记录。

然后把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放到热水里,液柱上升,放到冷水里,液柱下降。

5、水、酒精、酱油等液体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

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6、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因为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7、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写出猜想与方案。

我的猜想:是因为车胎里的空气被晒热时膨胀。

我的方案:把气球套在带胶塞的玻璃管上;把橡皮塞塞在锥形瓶上;把瓶子先后放到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中,观察现象(瓶子在热水中气球会充气竖起来,在冷水中气球会瘪下来)。

我的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铜球在受热和遇冷时都能通过铁环吗?写出猜想和方案。

我的猜想:铜球受热时通不过铁环,遇冷时能通过铁环。

我的方案:将铜球试着穿过铁环,确保一般条件下,铜球可以穿过铁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再将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铜球不能通过铁环)。

把热铜球迅速放入冷水中,然后再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铜球能通过铁环)。

我的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总汇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水有反常膨胀的现象。

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就容易将自来水管胀裂。

3.要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它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三部分构成。

通常所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5.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6.温度计能测温度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通常装煤油、酒精、水银、气体。

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自行车胎为什么在夏季容易爆裂?我们该注意什么?答: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体如果打得过足,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就容易因膨胀而使轮胎承受不住从而爆裂。

因此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要避免打得过足。

4.架设电线时为什么不能拉得很紧?答:电线会热胀冷缩,如果拉得很紧,到了冬天,有可能因为受冷缩短而断掉。

5.冬天经常出现钢笔帽拧不开的现象,你是用什么方法拧开的呢?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将钢笔放在热水中烫一下,容易拧开。

因为钢笔帽受热膨胀,所以容易拧开。

6.马路、铁轨间有缝隙的道理是:固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缝隙是为了防止天气太热时,马路热胀而变形。

7.★乒乓球瘪了放到热水里烫一下就能恢复原状,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利用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乒乓球里的气体遇到热水会膨胀,从而将瘪了的乒乓球撑起。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慢慢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2.测试岩石硬度的方法: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划。

手指甲刻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划后没有划痕,铜钥匙刻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划后没有刻痕,小刀刻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划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3.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岩石。

4.用于鉴别岩石种类的盐酸具有腐蚀性,千万不要溅到皮肤上和眼睛里,滴过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5.不同的岩石,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

6.自然界中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着模样。

7.研究岩石主要从颜色、硬度、结构、与酸的反应等方面进行。

8.岩石和矿物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1.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

2.岩石种类繁多,通常人们依据岩石的形态、结构、颜色为岩石分类。

比如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

3.花岗岩:花斑状,很硬,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砂岩: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差不多,很硬。

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较软。

4.石灰岩:青灰色或褐色,颗粒很细,较硬,遇盐酸冒泡。

大理岩: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冒泡。

5.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6.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山体岩石质地坚硬,主要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且这种岩石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7.岩石百宝箱要贴标签注明五个方面: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第五课岩石的用途1.变质岩是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形成的。

2.在变质岩中,富含大量矿产,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

3.我们饮用的矿泉水中,一般都含有钙、铁、锌等矿物质。

4.岩石是重要的制作工具的材料。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它打碾做磨,做刀斧针镰,为人类和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

5.我们食物中的钙、铁、锌、铜、镁等许多盐类物质,都来自于岩石,所以说岩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6.不同的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不同的。

7.岩石的雕、刻、琢、磨制品有效地装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8.很多的生物化石、古迹、文物是通过岩石保存流传下来的。

9.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第六课岩石的风化1.风化: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 高山上的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形成卵石。

3.在岩缝中的树越长越大,结果岩石被树(植物)破碎了。

4.夏天,太阳的暴晒会使岩石剧烈膨胀;夜间或冬天,温度的剧降又会使岩石急剧收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岩石破碎了。

5.把一小块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反复加热,反复放入冷水中冷却,结果岩石破碎了。

于是,我们认为: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风化。

6.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微生物等都会对岩石的风化起作用。

7.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因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8.酸雨对岩石有风化作用吗?设计实验探究。

答:①我的猜想:酸雨对岩石是否有风化作用?②我的假设:假如酸雨对岩石有风化作用,那么通过实验应该得到肯定结论。

③我的实验:把石灰岩放入浓盐酸中,约10分钟后观察岩石是否破碎。

④我的结论:酸雨对岩石有风化作用。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第七课土壤里有什么1.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叫土壤。

2.土壤是由空气、砂、黏土、水分、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组成。

3.取一块干土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

这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4.叶子落到土壤里会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腐殖质。

5.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6.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答:盲目毁林开荒会导致水土流失;没处理好的工业废水会污染土壤;乱扔、乱堆放垃圾会污染土壤。

7.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镊子、酒精灯、铁盘、石棉网、三脚架、一小块土壤。

实验步骤及现象:①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②把烧杯里的土壤搅拌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砂,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砂和黏土。

③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加热,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

④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颜色变浅了。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第八课土壤的种类1.人们按照土壤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

2.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最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3.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分又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土壤是壤土。

4.透气性最好的土壤是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的是砂质土。

5.实验名称:土壤的保水性实验。

实验器材:广口瓶、漏斗、土壤、烧杯等。

实验步骤:将三个漏斗分别放在三个广口瓶上,在三个漏斗里分别放上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同时向漏斗里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下的水最多,黏质土渗下的水最少,壤土渗下的水居中。

实验结论:砂质土保水性能最差,黏质土保水性能最好,壤土居中。

6.土壤的划分标准不同,土壤的名称就不相同。

第9课:土壤与植物1.土壤对植物的意义: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2.土壤既能使植物的根固定,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和空气。

3.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滥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

5.有经验的农民在雨后要及时给庄稼松土,为什么?雨后的空气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6.给下面的植物搬家可以吗?把水稻的家搬到沙漠里。

把花生的家搬到池塘里。

把小麦的家搬到水田里。

把地瓜与莲藕的家交换一下。

答:不可以,如果给它们这样搬家的话,它们就会死亡。

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土壤,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改变了,植物就会死亡。

第十课:保护土壤1.水和土同时流失的现象叫做水土流失。

2.在当前,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是: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城市废水和固体废物使土质恶化。

3.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4.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千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5.我国人口多,土地少,耕地有限,“退耕还林”政策利国利民。

6.做水土流失实验时,长青草的木板流下的泥沙少。

7.做对比实验时,要准确得出结论,每次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

8.试分析水、土、植物是怎样相互依存的。

答: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

土壤可以保住水分,使水不易流失,从而为植物提供水和生存的环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又可以牢牢抓住土壤,使其不易流失,同时不断改良土壤。

9.黄河水非常浑浊,但在黄河的源头,黄河水可是清澈见底的。

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答: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时,因植被差带走大量泥沙呈现黄色浑浊,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第11课认识光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是沿四面八方传播的。

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4.“小孔成像”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发光的物体不一定发热。

6.我们周围的物体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会有影子。

影子的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