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夜雨寄北)

合集下载

《夜雨寄北》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夜雨寄北》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夜雨寄北》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和朋友,学会珍惜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2. 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夜雨寄北》的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教案: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3. 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夜雨寄北》的题目和诗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夜雨寄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5. 诗歌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夜雨寄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知识拓展:讲解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夜雨寄北》,做好习题,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习题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背诵《夜雨寄北》的情况,以及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夜 雨 寄 北
李 商 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
介 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
南生。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
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
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
美动人,广为传诵。ຫໍສະໝຸດ 诗词夜雨寄北

理解默写: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诗人夫妻(或友人)相互思念而 无法团聚的抑郁愁苦之情的两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的美好愿望和对妻子 (或友人)的无限思念及温柔安慰的两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 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 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 义山诗集》传世。
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 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 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 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 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 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 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 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与想象中徘徊。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 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 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 思归的急切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是李商隐 留滞巴蜀(今四川)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 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 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 年)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诗人有意重复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词语, 使音韵回环往复,同时也恰切地表现了时间、空间的 转换,表现出妻子盼归、诗人思归的情感,达到形式 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 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 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深 切思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他的诗 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 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 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 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 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 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 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 集》传世。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 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是北方的人, 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整体感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zhǎng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精读细研
夜雨寄北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
李商隐
安,所以说“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泛指,是写妻子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 的回答。这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 挚地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及赏析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及赏析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夜雨寄北赏析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赏析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赏析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夜雨寄北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总结: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最后一课》同学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语文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最后一课小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 气氛fēn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P47 注释① 都德,法国作家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6.主题:爱国主义以上对语文最后一课课文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黄河颂》关于语文课本中《黄河颂》的内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夜雨寄北》知识点解析

《夜雨寄北》知识点解析

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1.1 诗歌背景夜雨寄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歌,写于公元760年。

这首诗是杜甫在被贬谪到草堂时写的,当时他身处草堂,与家人分离,心情孤寂。

诗中的夜雨象征着他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眷恋,以及他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的心情。

示例:1.1.1夜雨寄北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草堂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的开头就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归期的不确定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被贬谪到巴山,而夜雨涨秋池则象征着他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雨和秋池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无奈。

示例:1.1.2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待。

他希望能有英雄出现,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这里的龙城和胡马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国家的命运和外来的侵略。

通过这样的对比,杜甫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杜甫在被贬谪期间的心情和思想。

他通过描写夜雨和秋池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无奈。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1.2 作者简介1.2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士人家庭,自小聪明好学,酷爱文学。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成功,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哲理等各个领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激昂、慷慨激昂而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创作以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为题材,他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夜雨寄北》教学教案(精选5篇)《夜雨寄北》教学教案1一、导入新课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

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了解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解诗题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

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四、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话——重提、再说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作者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当堂落实基础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______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诵并默写全诗。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2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初中必背古诗文七上第10篇夜雨寄北(李商隐)祥解,建议收藏

初中必背古诗文七上第10篇夜雨寄北(李商隐)祥解,建议收藏

初中必背古诗文七上第10篇夜雨寄北(李商隐)祥解,建议收藏【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祥解:①李商隐,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②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③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这里指作者的亲友。

④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⑤巴山:指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⑥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⑦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⑧却话:回头说,追述。

解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亲友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独在异地他乡的巴山,又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

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

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的遐想。

'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情味更浓。

《夜雨寄北》试解初中语文教案

《夜雨寄北》试解初中语文教案

《夜雨寄北》试解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篇:《夜雨寄北》试解初中语文教案初中语文第二册选用了此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寂雨时。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对此诗是这样理解的。

教材的注脚中有:诗人当时在巴蜀,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教学参考书“中这样理解:此诗是寄给谁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寄给妻子的,一种说法是寄给长安友人的。

我们采取后一种说法……这首诗象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从这两个理解可以看出,教材是把此诗作为思友诗理解。

我以为,这样理解欠妥,意蕴分析过于表面化。

按照新批评学派以文字自身作用的“细读”方式,单从字面解读,此诗亲切明快,写出了设想归后与亲友秉谈此时此地的情形。

但,由于此诗主体与对象的隐在性,时空转换的限制无伦次,使此诗的真实意蕴与字表义有较大的距离,可以说是一种曲折的表意方式。

窃以为,此诗仍为抒臆诗,抒发的是一种无奈的企盼。

要解读此诗应与李商隐先贵后寒先宠后贬的人生际遇联系起来。

李是才子,他的发迹得于他文才达豁,被牛党孤楚赏识,后直线辉煌。

李是牛李党争的牺牲品,因牛李党争,使他清寒潦倒、远离贵官、客死汞阳。

这种前后质的变化,使诗人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痛。

川东环境的凄清、生活的清寒,怎不叫他魂牵繁华富足的长安?政治的失意,际遇的落拓,怎不叫他痴想昔日的威风?与故交新贵的分隔,怎不叫他倍感孤独与无助?因此,在川东的此地此情此景,总企盼有人能伸援助之手,使他重回昨日的天地,对于一个受宠惯了的多情诗人,就不足为怪了。

诗人在《安定城楼》中就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再创辉煌的高远抱负。

长安,就是诗人欲回的“天地”。

然而,现实就是现实,此时的诗人只能是无奈,只能是苦笑,在痴想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由此可见,“北”应指长安,指诗人苦思冥想的能发挥诗人才能的地方。

“君问归期未有期”,采取的是一种委婉的手法,是诗人的扪心自问,是诗人无奈无助的感叹。

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资料

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资料

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资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背诵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把握能力。

在高三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篇目,这些篇目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以下是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的资料: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篱久未扫,昼眠沉烬灰。

辗转望何处,忧来徒自悲。

6.《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7.《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9.《夜雨寄北》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以上是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的资料,这些古诗文篇目包含了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人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以上所列古诗文篇目资料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高三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资料古诗文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在高三上册语文学习中,古诗文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析:夜雨寄北素材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析:夜雨寄北素材

默写自测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夜雨寄北
李பைடு நூலகம்隐
诗词解析
诗歌背诵
译文理解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何时回去,我还没确定, 巴蜀之地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一起剪那西窗的烛花, 那时再告诉你,巴山今夜下着雨时,我心里的情 思。
续表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这两句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 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 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 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 字写尽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 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 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

2022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古诗词详解(夜雨寄北)

2022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古诗词详解(夜雨寄北)

2022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古诗词详解(夜雨寄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2022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古诗词详解(夜雨寄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夜雨寄北【年代】:唐【作者】:李商隐【内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

理解默写: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诗人夫妻(或友人)相互思念而 无法团聚的抑郁愁苦之情的两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的美好愿望和对妻子 (或友人)的无限思念及温柔安慰的两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 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 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 义山诗集》传世。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想 象(虚写)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巴山 雨夜(实写)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 归之情。表达对亲友的真挚思念。
本诗通过对眼前环境的 描写和对来日重逢谈心场 面的遐想,抒发了诗人羁 旅他乡的寂寥和对团聚的 期盼之情。
主旨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 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与想象中徘徊。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 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 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 思归的急切心情。
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 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 为高唱。”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觉得诗句中那些字用得较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并讨论分析其表现手法。(小组交流3分钟)
①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 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尽显思念的急切与愁苦之情 。 ②“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 流露出异乡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 思。

《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往复;
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 照。
从意境上看: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 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深婉、隽永,余味无穷。
《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
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 妻子深深的怀念。
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 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 于巴山的夜雨,融入 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 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 象,又表现诗人愁思 之绵绵深重。
《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
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
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
“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
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
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
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
《李义山诗集》传世。
返回
《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作品背景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 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852年随 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8、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 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 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时空去写未来,盼 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小传】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

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注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巴蜀(今四川)时寄给妻子的诗。

长安在巴蜀的东北,所以说“寄北”。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何当”句: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和你一起在窗下夜话。

[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夜谈。

[却话]重头谈起。

【导读】
这首诗是诗人在荆巴写给北方的妻子的诗。

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雨夜对妻子的思念。

此诗构思极有特色,先写自己现在的思念,再写对未来欢聚的期盼,使强烈的归思和对妻子的深情显得更为真切感人。

首句是回答妻子的话,次句是写自己写诗环境;第三、四句出人意料,又由当时的愁苦激发出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话题,不仅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成趣,而且又能进一步深化诗中的情感色彩。

【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评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广西教师考试网/html/jiaosh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