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入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或者说 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许多少数民族还在中 原建立过政权,其中蒙古族和满族还统治过整个 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都 包容其他民族,都是由多民族共同构成的统一体, 也即多元一体。

(1).中华民族是指多种民族、多种来源。 上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民族和周 边的少数民族,如北狄、西戎、南蛮、东 夷等之间在长年的互相冲突、互相交流中 逐渐融混成为难解难分的一体,形成了华 夏族的前身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其次,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 唯一标准条件。

(二)政区 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 是人为划分的,因此属于人文地理环境范 畴。研究政区应当探讨古代地方行政管理 的规章制度、机构组织及权利分配。中国 古代政区的划分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二级 制与三级制交替出现。其二是行省的出现 及演变,其中元朝是一个转折点。


政 区
(4)此外,中国古代的各门艺术、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技、中国古代的宗法 制度、中国古代的婚丧风俗、古代 的节日等等都与农业生产、农业区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包括 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 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 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 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 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快得多。 当然,这两方面也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版)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 经济
文化总是与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也 是与中国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不开的。 在中国,这种自然经济则一直延续 到20世纪。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国长达两 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 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 工业品。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 地租,也主要地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 交换。那时虽有交换的发展,但是在整个 经济中不起决定的作用” 。
自然经济是中国大陆型生态环境的产物,其 特点就是以家庭为核心单位,男耕女织,自力更生, 自给自足,知天安命,恒少竞争,不求多寡,惟患不均,几度王朝更迭 不过是血缘姓氏的转移;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我国自然经济的发展始终十分滞缓,人口自然增殖与土地之间的周 期性矛盾始终十分突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土地兼并和非常状态下的农 民起义交替出现。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仍然璀璨夺目。
第一章 天道有常 周行不殆
—— 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
孟子曰: “人有恒言,皆曰: „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 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 《孟子 》 无疑中华帝国已经超出它的自身的价值而具有巨大的 无疑中华帝国已经超出他的自身的价值而具有巨大的 意义。他们享有东方最聪明的民族这一盛誉,可见,他们 对其他民族所起到的典范作用表明,自有耶稣使徒以来, 世上大概还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事业值得耶稣使徒去从事。 —— 莱布尼茨
商代经济
商王对农业生产十分关心,他经常向天帝、 祖先祈求降雨和获得好收成,并亲自去田间察看庄 稼,参加耕田活动。 商代不但农业有了大发展,手工业和畜牧饲 养业也得到了发展。
商纣王像
商王武丁征讨卜辞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概念1.中国古代的概念文:无色交错的纹理——文物典籍化:改变、化育——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提高文明程度文化:精神领域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思想,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2.西方诸多文化对文化概念的定义(1)古典进化论——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2)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3)符号-文化学派——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

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3.现代化人学者的文化定义4.文化定义——综合多种观点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二、文化的概念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社会心理——无意识心态文化低层意识形态——某一时代、某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理论高层意识形态——普世三、文化的几点特性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的概念及中国文化1、国别文化与民族文化(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中国文化”是国别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形成的。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1、传统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2、抬高和贬低传统文化都没有意义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1、以人文为主2、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第三节学习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一、有助于更准确、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自身,从而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二、有助于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找准人生立足点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三、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未来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第一节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一、地理环境是文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气温、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水陆分布等等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人口、交通、农业、牧业等等前者是更为基础的因素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舞台人类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生活活动,还是政治活动、军事活动都必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得以进行的保证人类的生活资料来自自然,人类劳动对象也是自然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生存和发展都要受自然法则的约束二、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非绝对、单一第二节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一、内部环境1.地域辽阔,回旋余地大2.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类型繁复3.农耕地理和游牧地理界限清晰二、气候温带气候适中,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所以温带、暖温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文明最先得到发展的繁盛之区。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2)从《尚书·洪范》到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殷周时期,与阴阳观念同时流行的还有五 行思想。五行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 篇:
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求久”观念应运 而生。反映在民间心态中,便是对用具追求“经 久耐用”,对统治方式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祈 求延绵永远。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结构 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以血缘宗法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宗法制度 专制制度
1.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 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 义务的法则。
经济多元融合与民族多元融合是一个主题的 两个侧面。在中国,一般来说,汉族是农耕的主 体,少数民族是游牧的主体,农耕与游牧的交流, 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 采的中华文化。
在经济多元融合和民族多元融合的大背景下, 才有文化的多元会通,形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 “会通之学”的特色。儒学、道教、中国化佛教 的形成发展都是如此。
2、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相交融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构成了中国古代 经济的主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也构成了中国 古代文明的主体。
正是农耕与游牧的互通,互补,促进了农耕 人与游牧人的相互交流。
中国的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类决非自我封 闭的系统,而是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 互市等等途径,彼此交流,互相融合。
(2)分封制度
西周分封制度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 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实 行的,从宗统上说,周天子是天下大宗,族权与 政权互为表里,宗族与国家一体同构。
(3)宗庙制度
上古时代,社会上最重要的有两件大事,一 是奉祀祖宗,二是征伐不臣。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我爱你”本就是一种西方式的表达
• 英语:I love you.
中国式的表达
“ 你 这 个 冤 家 ! ”
“文化” v.s. “Culture” · 归纳
西方文化
重视对个人的培养 注重学科分类 注重分析、理性 重视公德 重视法治 关注个人与外界的关系
中国文化
重视对民族的教化 注重融会贯通 注重综合、情感 重视私德 重视人治 关注社会的和谐
(一)广义文化
• 《大英百科全书》: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 《苏联大百科全书》: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 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 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钱穆在《中国文化精神》中说: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集体 公共人生。
简而言之,广义的文化是物 质财富(文明)和精神财富 (文明)的总称。
中西家族称谓比较
• grandfather/grandmother ——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 祖母 • uncle ——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夫 • aunt —— 伯母、婶婶、舅母、姑姑、姨妈 • 此外还有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妹、表姐妹、侄子、外甥、 嫂子、弟妹、姐夫、妹夫、妯娌、连襟、姑奶奶、姨奶奶 等等。 • 宗亲、外亲、妻亲三族;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第一章 简论
• 一、文化的含义 •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一、文化的含义
• “文化”寻根 • “文化” = “culture” ?
• 文化的结构
什么是文化?
• • • • • • • 服装文化、饮食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 民族文化、世界文化 世博文化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文化, 然而什么是文化?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
2 文化的民族性来自于其共同的历史根源和 共同的信仰。
文化的传承性
1 文化本身是历史传承的结果。 2 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 3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得以维系的依赖。
文化的时代性
1 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2 决定文化的时代性的是一个时代的政治、
经济等因素。
人类居住离不开水,水是
276年
清(1644—1911)
267年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比较长。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的兴盛时期。
在长期的历史中,中国一直 处于属于农业经济状态。
二 中国文化的特点
1 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属于农业文化,主要
思想是“以农为本”、“民以食
生命之源,也是人类之源。水的来

海,或依河,如我国的长江黄河文
化,国外的两河流域文化、埃及尼
罗河流域文化等。
所以,世界文化可以分为
两种:海洋文化和大河文化。
中 国 文 化 大 约 有 5000 年 的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主要产生在长

、黄河、辽河等大江大河流经的
1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 的文化有同有异。其中,以汉族文 化的影响为最大。中国汉族以外的 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西藏、 贵州、新疆、内蒙古、吉林、宁夏 等地。
2 地域文化
中国不同的地区文化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北方的文化不同于 南方的文化,房屋不同,生活 习惯不同,饮食不同,中国有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 法。
山地占65%,耕地面积少。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都处于内陆。 所以,中国文化具有陆地文化 的特点,不具有海洋文化的特 点。在农、林、牧、渔等生产 活动中,农占主要地位。

中国文化概论概要

中国文化概论概要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产品的概念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几个名词解释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

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1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人口分布的特点: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历史上,曾居住过吐蕃和羌人。

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音乐,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5.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板书结构:分别列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的关键词,形成清晰的结构体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2)请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4)请阐述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想。

2. 答案:(1)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史诗、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1-4章

中国文化概论1-4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涵义:1、“文”的含义《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

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但不是一个整词)最早见于《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牛津词典》把1510年作为文化的精神、人文用法在英语首次出现的日期。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对狭义文化提出最经典解说。

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一)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着重介绍四层说四层说是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分层的1、物态文化层2、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层(二)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二)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第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我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1. 介绍我国文化的历史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

从蛮荒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再到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我国文化历史的丰富和多样为世人所称道。

2. 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文明、民族、地域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礼仪、传统价值观念、家庭观念、宗教信仰、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

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文化强调和谐、圆融、中和等。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贯穿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礼义”等道德伦理观念;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佛教思想强调“生老病死”、“轮回涅槃”。

4. 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我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思想、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科技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文化艺术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青睐。

5.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6. 结语我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了解和尊重我国文化,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希望我国文化能够在不断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7. 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及第一章样本,完整版11页)王宁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生产经济文化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第三节中国的民族科技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第五章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第三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第四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第五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第六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第三节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文化事象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第四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绪论“文化”名称的来源。

(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中国文化概论(1-11)章

中国文化概论(1-11)章

绪论◆本章序号及其名称绪论◆本章学习目标了解:“文化”的含义,文化学兴起的原因,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文化”的含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绪论一、“文化”界说1、“文”的含义2、“化”的含义3、“文化”的本义:文治教化,以文教化。

4、文化学兴起的原因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⑴含义⑵结构物态文化层(衣食住行)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民风、民俗)心态文化层2、狭义文化3、二者关系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2、中华民族是这个文化的创造主体3、中国文化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现实意义2、方法◆思考题及答案1、“文”和“化”的意思是什么?(参考课本P1)2、西方各民族语文中文化的本义是什么?(答案:拉丁文CULTURA,原形为动词,有耕种、居住之义。

由栽培、种植之义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3、文化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参考课本P3)4、什么叫广义文化?(参考课本P4、P5)5、什么叫狭义文化?(参考课本P7)6、学习中国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参考课本P10、P11)上编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本章序号及其名称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本章学习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历代的政区名称沿革,民族,人口。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地理环境的含义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2、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决定作用3、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1、中国地理环境的优越之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产生农业文明2、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地理位置看,中国地理环境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延续。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第一部分《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绪论事关人文以化为天下第一节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一、一、文化的含义??“文”:各色交叠的纹理??“化”: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文化”氰化钠,载于《极易?贲卦》??对文化三个层次的认知:1.1.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2.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3.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居多的艺术文化??马克思指出:1.1.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2.2.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产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二、二、分类与结构(一)(一)物质生产文化(二)(二)制度行为文化(三)(三)精神心理文化三、三、功能(一)(一)记录功能(二)(二)认知功能(三)(三)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各种传播手段(四)(四)教化功能(五)(五)凝聚功能: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

(六)(六)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第二节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一、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荟一二、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学说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人生的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在儒家认为,人生理想境界就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就是仁。

第一章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第一节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互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完整氏族公社变成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制度国家构成(自然经济起至同意促进作用)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
气 候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1、寒温带(高原气温区) 2、中温带 3、暖温带 4、亚热带 5、热带 6、青藏高原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 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 偏南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 气候特征。降雨量多集中在7、8、 9三个月。
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 (二)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地理 障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 否的唯一标准条件。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 在深圳隆重举行
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强调,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 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 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事业 。 胡锦涛希望经济特区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 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 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
华夏,古代汉族的自称,亦作“诸 夏”。 华夏族的始祖是古代传说中的黄帝。 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形成了较为 先进的黄帝族,黄帝族与住在姜水 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 后来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人今山 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就称夏族

1.中华民族是指多种民族、多种来源。 2、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所有民族都以 中原民族为一体向心之力,认为他们的民 族亦是炎黄子孙,使华夏族开始成为一个 基本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最终形成奠 定了基础。 3.秦汉以后,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在战 争或经济交流中继续融合。 4.中国文化也是各民族不交流和融合 的产物。

中国文化概论ppt

中国文化概论ppt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的主体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 (3)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4)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 段和形态
(1)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2)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 演进 (3)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4)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 构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1)宗法制度的产生 (2)宗法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 会结构的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2)封国制度不断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4)家国同构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 构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 产生的原因
(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 期性失调 (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
第四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 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 性 (3)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第十五章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第十六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 变
第十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 化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注释] 任子制 约始于汉代,以血缘关系为原则选拔官吏,是保护贵族进入官僚系统的一种特权。 恩荫制 始于唐代,即尊崇血缘,以荫补官。
封侯建土
周 初 世 系 分 封 图
氏族门阀制
氏族门阀:出身名门,累世为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门阀”即以血统关 系排列的门第等级。源于东 汉,盛于魏晋。任选官吏要 根据族谱,“必稽谱而考其 真伪”,门阀之下氏族高门 子弟,可凭借家世显贵坐至 公卿。严嫡庶之别,有所谓 “以贵袭贵,以贱袭贱”等 严格的血统界限,绝不允许 逾越。
四合院落
宗法制度· 夫权
“男尊女卑”语出《周易》;“男主外,女 男尊女卑”语出《 周易》 主内”语出《大易通解》;“女子以弱为美”语出班昭 主内”语出《 大易通解》 女子以弱为美” 《女诫》;“女子无才便是德”语出《易酌》。 女诫》 女子无才便是德”语出《易酌》
夫权是一个强调男性家庭成员血缘地位
和话语优势的社会结构系统。 血缘宗法社会 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上至皇帝,下至大 小官吏以及宗族组织中的族长、家长均是男 性担任,妇女处于从属地位。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二 血缘宗法制度
所谓的血缘宗法制度,就是 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区分贵 贱高低的法规准则。它是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血缘为核 心而形成的,要求家族成员,乃 至广大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 规 范 。 血 缘 关系 也 就是 血 统关 系,是人类因婚姻生育而自然形 成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 而延伸、扩大的内亲、外 戚、同宗、同族等。
帝王出行图
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儒家“亲亲”和“孝悌” 思想是宗法思想的基础。所谓亲亲,就是认 为血缘宗法关系是合乎人情天理的,儒家学说的基础则是尧舜时代的“孝 悌”观念,归纳起来,人君臣子均要尽忠尽孝。
[清]焦秉贞:孝事周姜
当代油画作品:尽忠报国
罗光瑞国画作品 忠孝传家
血缘宗法的沿革
《墨子· 明鬼下》:内者宗族,外者乡里。
血缘在我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传统中国政 体的形成密不可分,西周时期全面完善了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土地分 封制度,形成了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印度种姓制不同的血缘亲属制 度,春秋时期的孔子把西周的社会看成是理想社会,并试图恢复这一 礼仪制度,汉代以后尊崇儒家的帝王一直沿用他的主张。魏晋隋唐是 宗族、宗法制度的全盛时期,隋唐以后氏族门阀制度逐渐解体,而与 血缘宗法紧密相连的官职世袭制在这一时期转化为任子制和恩荫制, 与科举制度相配套,到清代恩荫制又演变为恩生制, 以确保满族八旗贵族可以顺利进入仕途。 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是在古代社会宗族的普遍存在的基 础上形成的。
陕 西省渭 南韩城 党家村 民居 陕 西省渭 南韩城 党家村 民居
宗法制度· 父权
父权是指按照血缘的远近亲疏区 分上下贵贱,使各种不同身份地位的 人能够相亲相爱,和谐融洽。 家族制度延伸出来的文化大多保留 在民俗中,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实 际上都是依照家庭血缘关系来确定的。
家 谱 具体地说就是承认和尊重父亲在家庭中至 高无上的地位,孝顺父亲,服从家长,克尽孝 道,家庭中的大小事务都要禀告家长,家庭的 所有财产都归于家长的名下,并由家长来分配、 处置,家庭成员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意志 和家长的是非观念。 由此再以辈分的大小严格区分嫡长庶幼的 尊卑关系,实行嫡庶有别、长幼有序的血缘宗 法原则。
长 安 李 氏 族 谱
湖南武冈杨柳同安公族《聂氏族谱》 湖南武冈杨柳同安公族《 聂氏族谱》 由明代学者王守仁所撰的 《明正德甲戌江西譜序》 明正德甲戌江西譜序》
河北栾城县《方志今议》 河北栾城县《 方志今议》
家族与宗族制
《尔雅》云:“父之党为宗族”。
家族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同姓人 群,“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一便是 家族的纽带 ” ( 苏叔阳 ) , 与之 相适应的就是家族制度。宗族是以 家族为基本单位,以某一男性为中 心、由其直系男性后裔及其家庭依 照一定伦理规则而组成的血缘群 体。 宗族制度是以父权、族权为特 [清]焦秉贞:戒饬宗族图 征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是以家长 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中国古代的政治是 家族本位的政治”(梁启超),而宗族是传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组 织”。
[参考资料]
◇吕思勉 ◇冯尔康
《中国宗族制度小史》(中山书局,1929); 《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宗法制度的特点
父权、夫权、君权三大系统和孝道观念是宗法社会的基础,也是宗 法制度的特点,而儒学是其理论依据。 “族 ”是中国文化血亲的代码。它小则指家庭、家族,泛则指种族、民族。 无论涵义的广狭, “族 ”都是对同一血缘的人的总称。
清代皇帝“钦文之玺”印 表示“以重文教”
清代皇宫金銮宝座
君权(皇权)
皇帝的意志代表着法律,要绝对遵从,不可 轻慢。秦王嬴政率先将自己封为始皇帝。以后历 朝,都在吸收儒 家学说基础上, 不断对君权提 出更加具体 的要求。 汉承秦制以后,汉儒董仲舒又 提出“三纲五常”,强调君权、父权、 夫权,而到宋代则进一步强化和细 化,即强调了臣对于君、子对于父、 妻对于夫的绝对服从意识。
丈夫对妻子有着绝对的支配和占有权, 而妻子则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没有财产继 承权、受教育权和做官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 妻子的全部职责就是在家中操持家务,侍奉 公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严守“三从四德”。
[清]金廷标:曹大家授书图
宗法制度· 君权
君权个人私产,臣民都是皇帝的仆从。臣民则 把皇帝看作是“天之子”,当作自己的主宰而顶礼膜拜,尊从有 加,敬仰有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皇权的至高 无上,广大无边。
[北齐]太原墓室壁画《仪卫出行图》 北齐] 太原墓室壁画《 仪卫出行图》
谱牒文化
宗族文化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影 响,续家谱、修祠堂、建祖坟、寻根问租、宗族联谊等 活动是不少百姓热衷的事务。
强调血缘宗法的中国,在氏族门阀制度的影 响下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谱牒文化,人们将修谱续 志作为血脉相连,薪火相传,国泰民安,国运昌 盛的标志,有所谓“太平盛世,修志续谱”的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