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解:试图探察行动者主观行动的意义关联,并从而构 建起行动者行动间的意义脉络。 • 理解的两种形式: 1.观察性理解(observational understanding):对特 定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直接的观察性理解。这种理解从观 察者的角度来猜测行动者的主观意义,而不涉及对行动 者动机的理解。 2.解释性理解(explanatory understanding):根据动机 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 。这种理解通过移情方 式直接探察行动者自己对行动赋予的主观意义,从而达 到对行动者实际行动过程的解释,通过这种理解我们至 少可以证明一个行动过程在“主观意义上的妥当性”。
三、科层制 1.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指权力依职能和职位分工和分层、以规则 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 2.科层制中官员的特征: 3.官僚制具有以下特点: ♂有正式规章。 ♂有明确分工。 ♂权力分层。 ♂按正式规则发生公务关系。 ♂任职资格要通过考核和任命。 优缺点: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根据组织目标合理地分解了 组织权力,提供了组织内各方面有效合作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 排除了组织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助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但是,由于科层制(官僚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组织成员的个 性特征,等级森严,任何行动都受到正式规则的严格束缚,使得 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容易滋生墨守成规、繁文 缛节的官僚主义,组织沟通容易出现障碍,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 降低。
第五节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现在学术界一般公认迪尔凯姆和韦伯是宗教社会学的两 位不可或缺的理论先驱。 ◆韦伯认为,宗教徒为了达到救赎不外用两种方式,一种 是入世方式(禁欲主义),另一种是出世方式(神秘主 义)。 ◆禁欲主义从人神对立出发,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有“原 罪”,人人都必须通过赎罪获得拯救,为此每个人都应 在世俗生活中做到自我克制,过一种符合道德的生活, 提倡一种讲普遍性、一元性的“禁欲的职业伦理”。 ◆禁欲主义者把世俗工作视为“神的召唤”或“天职” (calling),世俗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荣耀神的恩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李凯尔特为核心的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各国特别是 在德国流行的一个提倡复兴康德哲学的流派。其主要观 点之一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历史科学对立起来,认为自 然科学是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科学,社会历史科学是 关于价值(应该是什么)的科学。前者利用一般化的方 法,以探求普遍的规律,后者利用个别化的方法,以描 述特殊的事件。
四、基本主张:(小结) 1. 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的行为而不是对该行为作价 值判断; 2. 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行为者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观密切相 关; 3. 理想类型是社会学分析的最佳手段,通过建立理想类型 我们就能够实现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
第一节 社会行动 一、社会行动的定义:指行动者赋予主观意义并指向他人 的行为。 两层含义: 1.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予主观的意义。 2 .行动者的行动指向他人,因而与他人的行为意义关联。 二、社会行动的分类
二、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韦伯将知识分为两类:实然知识和应然知识。 韦伯认为,一门经验科学不能告诉他人他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 人们他能够做什么,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他希望去做什么。像社 会学这样的经验科学是以了解“实然”为已任的,只能以研究现 象的“实然”为任务,而不应涉入“应然”或规范知识与价值判 断的领域。 ◆韦伯区别实然和应然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在社会学这样的经验科学 中驱逐道德意图,保持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时的“价值中立” 性质。 ◆韦伯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在其生活年代,整个 德国的社会科学被那些认为必须用讲演和著述捍卫德意志帝国事 业的人把持着,他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增加祖国的荣誉,是所谓 的“爱国主义”。这一事实使韦伯深感震惊,为了反对这种亵渎 科学家天职的行为,他诉诸“价值中立”概念,希望能彻底地将 社会科学从为当权者服务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三、理想类型(理念类型)ideal types • 理想类型是韦伯为了克服德国人文主义和历史学派过度个体化和 特殊化倾向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工具。 • 理想类型作为我们认识工具,可以通过它增进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 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现代资本主义、新 教伦理、科层制等都属于理想类型。 • 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具有基本特征: 1.理想类型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建构,因此,它既源于现实 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 2.理想类型尽管是一种主观建构,但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它是以 理论结构的形式表示的一种“时代兴趣”,体现某个时代社会文 化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规则。 3.理想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但它并没有概括也不试图概 括现实事物的所有特征,只是为了研究的目的意向侧重概括事物 的一组或某种特征。 4.理想类型就价值而言是中立的,和价值判断没有任何关系。
• 工具合理性行动,既有使行动从属于价值、理想、信念等无 法用理智计算和控制的情绪、巫术的形式非理性一面,同时 也有使行动打破传统、信仰的藩蓠,破除单一、僵化,激发 创造性和革命性的实质合理性一面。在这种意义上,韦伯把 工具合理性有时称为形式合理性,而把价值合理性称为实质 合理性。 • 按照韦伯的观点,理性或合理性有两种最主要的形式:形式 理性和实质理性。形式理性是一种客观的合理性,它涉及不 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主要体现为手段(工具)和程 序的可计算性,因此又被称为工具理性;实质理性是一种主 观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主要体 现为目的和后果的价值,因此被称为价值理性 • 任何一门科学从有效处理现实事物之间关系的功能着眼,追 求的是“工具合理性”;而作为一种信仰的思想体系、意识 形态和宗教,是把主观预定价值的正当性当作目的,追求的 是“价值合理性”。前者属于客观合理性,后者属于主观合 理性。
宗教的四种理想类型
禁欲主义 神秘主义
入世 出世
新教 天主教
儒教 佛教
• 问题:儒学到底是不是宗教? • [基督教简史] 1.原基督教的一分为二: 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罗马公教) 和东正教(希腊正教)。 2.天主教的一分为二:十六世纪中叶,新教的产生 。 • [马丁· 路德改革 ]
国外社会学理论
授课教师 李伟梁
lwl7208@sina.com
韦伯
理解社会学


一、维科 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G.B.维科在《新科学》中已提到“关于自 然界的科学”和人类理解自身产生的“历史科学”的区分。他的 这一思想在18 ̄19世纪的社会科学界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这一时 期关于理解的论述包含两个基本观点:在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与 历史的、理解的方法之间作出区分;强调历史的、理解的方法在 社会认识上的真理性,以及自然科学方法的可疑性、假设性。 二、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论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统治地位。 对这种局面从理论上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德国生命哲学家W.狄尔泰, 他在社会科学史上最早对理解概念作出解释。他同19世纪中后期 的许多社会科学家一样,在实证主义的科学理想感召下力求全面 拒斥形而上学,同时反对实证主义的独断论,认为实证主义独断 论的要害是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
3.富有感情的行动:由行动者特殊的情感和感觉状态决 定的行动。 4.习惯的行动:指由习惯、习俗或信仰所决定的行为, 行为者按习惯行动,既不需要有一个目的,设想一个价 值,也不必受激情的支配,其行为只是长期实践形成的、 根深蒂固的东西的反射。
第四节
统治类型与科层制
一、基本概念 1.权力: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并排除反抗的所有机会。 2.统治:在所属人员那里找到服从某上具体命令的机会。 3.纪律:在所属的多数人员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 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 二、统治类型 1.传统型统治:统治依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2.卡里斯马型统治(charisma):个人魅力型统治建立在对具有出色 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 3.法理型统治:法理型统治建立在法律的制定、贯彻和实施的基础上, 其中,法律是以目标(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为目的制定出 来的。
在其影响下,韦伯力主社会学通过“理解”隐藏在 社会事实背后的人的主观意义来认识社会。
第一节 韦伯生平与著述
1864年4月21日韦伯生于德国爱尔福特 1882~1884年间,韦伯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 1883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一年 1889年通过博士论文,获法学博士学位 1891年任柏林大学法学讲师 1897 父亲去世,开始出现精神异常 1898一1903 精神崩溃,停止一切教学、研究与政治活动 1913 因社会学方法论之争退出德国社会学会 1920年6月14日患肺炎在慕尼黑去世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 《儒教与道教》(1915)、《印度教和佛教》(1916) 《作为职业的学术》、《作为职业的政治》(1919)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城市社会学研究》(1920) 《经济与社会》(1921~1922)
合理性行动:目的(工具)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 社会行动 非理性行动:传统行动,感情行动
1.有目的的理性行动: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 的行动。 ◇工具合理性行动:之所以合理,是因为它在目的上是合理性的, 即行动者使用经过理性计算的手段预期目的,从功能、效率的形 式上看,这种行动符合人们理性思维的常态; 2.有价值的理性行动:指主观相信行动具有无条件的、排他的价值, 而不顾及后果如何、条件怎样都要完成的行动。 ◇价值合理性行动:首先,之所以合理,是由于在价值上是合理性 的,与工具合理性行动相同之处在于:行动者把追求的目标视为 某种特定的价值,明确地意识到目的。其次,只要是价值合理性, 亦即在行动者为不计后果的激情、理想、信仰所驱使这一点上, 它又与工具合理性不同,而与不能通过理智思考、理性计算的情 绪、巫术相通。 ◆在工具合理性行动中,着重考虑的是手段对达成特定目的的能力或 可能性,至于特定目的所针对的终极价值是否符合人们的心愿, 则在所不论;对价值合理性行动来说,行动本身是否符合绝对价 值,恰恰是当下所要全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至于行动可能会引 出什么后果,则在所不计。
第二节、社会学的方法论
一、理解与理解社会学 理解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 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 学。 韦伯则是最早把理解当作一种方法来加以使用的社会学家。 他在强调社会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性的同时,又把社 会学规定为研究社会行动者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认为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情感和个性的。社会 学家如果不了解人们赋予某一社会行为的情感和意义, 就不可能对这一社会行为的因果关系作出恰当的分析和 解释。人类社会中很多社会行为并不像自然科学测定重 量、温度那样有客观标准。要理解人们的行为,研究者 就应当把自身放在研究对象的位置上,设想行动者在特 定的情境下的选择和约束,以理解行动者行为的思想和 动机。
• 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 上所表现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之后,研 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在通常情况下, 研究者依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 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 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 观(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念,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 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 观性和科学性。 • 价值中立:还有一层含义,因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 应该对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严格区分开来, 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出应然的判断。科学如果超越自己的本分去 处理价值判断问题,就会使科学丧失客观性,丧失最起码的尊严。 • 韦伯没有无视价值及价值判断的重要性。韦伯不仅是价值中立原 则的拥护者,也是价值关联原则的拥护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