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门类中极具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

它是开展其它环境分支学科的基础、也是环保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境监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进而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目的是准确、及时、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和污染预报等提供依据。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全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是大气、水质、土壤和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的监测原理和方法以及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意义、要求和做法。

重点:1、掌握环境监测中的基本概念。

2、理解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原则。

3、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仪器、采样方法、分析测定方法。

4、理解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表述和质量保证。

难点:1、使用环境监测工作中常用的采样、分析仪器。

2、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

3、正确进行监测数据的处理。

4、环境监测方案设计。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鉴于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性环节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是这一课程的主要特色。

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环境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熟悉环境监测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法、掌握环境监测的常用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熟悉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了解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动态。

学生可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在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及工矿企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所需知识、达到环境专业本科生在该方面培养的目的。

第十章自动监测

第十章自动监测

紫外吸收式 O3 分析仪原理
(五) 一氧化碳监测仪
(2)可比性:各子站的各种工作条件如测定 方法、仪器、采样参数等,要求标准化、 统一化,使获得的数据可比较。
(3)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所需物质条件: 如有足够的电力供应;有保暖和散热设 施,便于维修等。
(二)监测项目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空气自动监测 系统的监测站分为 I 类测点和 II 类测点。
三、子站内的仪器装备
四、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一)仪器选型 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必须具有连续运
转能力强、灵敏、准确、可靠等性能。
干法仪器 :结构简单,测定准确可靠,维护量小,一 种仪器可以测定两种以上组分等特点 。
湿法仪器 :复杂 ;干法仪器取代湿法仪器。
下表列出美国、日本和我国采用的主要 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
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自动监测系统组成: 一个中心站 若干个子站 信息传输系统
? 系统连续运行,无人值守。 ? 子站分两类:
一类是评价地区整体污染状况设置的,装备有污染 物质自 动监测仪、气象参数测量仪和环境微机等;
另一类是为掌握污染源排放浓度设置的,装备有烟 气污染组分监测仪、气象参数测量仪和环境微机等。
2、火焰光度法硫化物自动监测仪
3、比色法二氧化硫监测仪
将二氧化硫的比色测定方法实现了 自动化。
采用程序控制自动采样装置和自动 加液计量装置,量取吸收液,采集定 量气样,加入显色剂,进行比色测定。
(三) 氮氧化物监测仪
化学发光法 NOx 自动监测仪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NOx自动监测仪 比色法 NOx 自动监测仪
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监测中心站的主要功能: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1)课程进度计划表(3)教案正文第1章绪论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课程性质、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及其他相关的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课程关系、为什么要学习“环境监测”以及如何才能学好“环境监测”;认识“环境监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2.教学重、难点①环境监测的内涵与研究对象②环境监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③环境监测的研究方法3.教学方法、手段课内教学3个学时,以理论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教学。

4.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导航明确环境监测的内容监测环境标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1.1.1 环境监测的目的(1)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撒、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5)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1.2 环境监测的分类一. 按监测介质分类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废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二. 按监测目的分类1.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其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标志。

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 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ppt课件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ppt课件

应用举例(1):
----含Zn2+的水质的自动在线监测
监测设备:锌离子水质在线自动监 测仪。
设备组成:由免维护采样系统、免 接触式试剂驱动系统、多通阀及毛细管 路系统、反应器、比色测量系统、自动 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监测方法原理
在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下,水样中锌 离子经过缓冲液屏蔽其他金属离子干扰情况 下,与显色剂PADAP反应生产橙红色络合 物,该络合物在535nm波长光处吸光度呈现 峰值。在30mm光程检测器中监测络合物对 535nm波长光的吸收度,换算出水样中锌离 子的含量浓度。
应用举例(2):
环炉技术应用
把含有 Cu2+和 Fe3+的试样滴在滤纸中心,用 氨水冲洗时,Fe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留在湿斑上, 而 Cu2+生成可溶性铜氨络离子随流动相向外迁移, 当 Cu2+和 Fe3+分离后,再将滤纸放在浓氯化氢气 体中熏,使其重新成为离子状态,继之用亚铁氰化 钾溶液喷雾显色,滤纸上有圆环形成,处于中心位 置的 Fe3+生成Fe4[Fe(CN)6]3 蓝色沉淀,而迁 移在外圈上的 Cu2+生成 Cu2[Fe(CN)6]红棕色 沉淀。
环炉技术应用
组分彼此分离后,就可以根据各自 的显色反应特征作定性分析;比较试 样圆环与标准系列圆环的颜色深度确 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3.几种常见物质和离子的简易监测方法
3.1 磷酸盐的测定 3.2 油类的测定 3.3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3.4 几种阳离子快速测定技术 锌,镉,汞,铁
3.5 几种阴离子快速测定技术
检气管法设计有三个要点:
•载体的选择 •检气管的制备 •检气管的标定
(一)载体的选择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一、地表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采水设备、水质污染监测仪器及附属设备,水 文、气象参数测量仪器,微型计算机及无线电台。
任务是对设定水质参数进行连续或间断自动监 测,并将测得数据作必要处理;接受中心站的指令; 将监测数据作短期贮存,并按中心站的调令,通过无 线电传递系统传递给中心站。
二、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布设及装备
• 日常巡检 • 巡检频率:至少7天一次 • 巡检项目:运行状况记录、系统校准、系统清洁和维护等
• 日常维护保养 • 保养内容 • 保养周期 • 故障的及时维修:大于72小时可用备用仪器替换
• 校准和校验 • 按质量保证要求定时定期进行 • 校准时应进行全系统的标定
6 CEMS日常运行质量保证
责任主体பைடு நூலகம்
第九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空气质量 监测仪
污染源 监测仪
气象监测仪
子站
网络
环境 微机
电台
电台
中心站
计 打印机 算 机 绘图机
磁带机 打印机
磁带读出机
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一) 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
决定于监测目的、监测网覆盖区域面积、地形地貌、气 象条件、污染程度、人口数量及分布、国家的经济力量等因 素,其数目可用经验法或统计法、模式法、综合优化法确定。 经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口数量法、功能区划分法、几 何图形法等。
β射线吸收PM10自动监测仪
气 相 色 谱 法 ( FID )气相色谱总烃自动监测仪、
差分吸收光谱法
差分吸收光谱自动监测仪
(二)SO2监测仪器
1.脉冲紫外荧光SO2监测仪
图9-2 SO2监测仪荧光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

(三)氮氧化物监测仪器 化学发光法NOx监测仪: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四)臭氧监测仪器 1.紫外光度法臭氧监测仪
单光路 型仪器
紫外吸收式O3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双光 路型 仪器
双光路紫外光度法O3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2.化学发光法臭氧监测仪器
乙烯法O3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五)一氧化碳监测仪器 1.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
测定水中污染物的自动监测仪器还有总氮、总磷、 氨氮、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总需氧量(TOD)等的 监测仪。
水样中的总氮用密封燃烧氧化—化学发光监测仪测定
总磷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在自控装置的控制下, 按预定程度自动进行水样消解和用钼锑抗光度法
氨氮、氟化物监测仪是以离子选择电极为传感器的自 动监测仪。
10.1.1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空气质量 监测仪
污染源 监测仪
气象监测仪
子站
中心站
环境 微机
电台
电台
计 打印机 算 机 绘图机
磁带机 打印机
磁带读出机
图10.1 系统组成方框图
10.1.2 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一)子站的布设
(二)监测项目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将地面大气将地 面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点分为Ⅰ类测点和Ⅱ类测 点。Ⅰ类测点数据按要求进国家环境数据库,Ⅱ类测 点数据由各省、市管理。Ⅰ类测点除测定气温、湿度、 大气压,风向、风速等五项气象参数外,规定测定的 污染因子列于表10-1。Ⅱ类测点的测定项目可根据具
土壤、植物和水体对电磁波的反射能力示意图
10.4.2 红外扫描遥测技术
红外扫描技术系指采用一定的方式 将接受到的监测对象的红外辐射能转换 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然后加以 测量,获知红外辐射能的波长和强度, 借以判断污染物种类及其含量。

《环境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教案学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任课教师:***授课专业:环境科学2004级课程学分: 5.0课程总学时:80课程周学时: 42007年8月 5日《环境监测》教学进程第 1 次课 2 学时一、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联系方式,院和系基本情况。

二、课程的基本情况介绍●教材:《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孙裕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环保局优秀教材(教材共分十章,按监测对象编排,每章自成体系)●教学安排:(课堂教学38h、实验15h(计划10h,实开15h)、答疑、作业2h、考试)●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分十个章节讲解:1、绪论6、生物污染监测2、水和废水监测7、噪声监测3、空气和废气监测8、环境放射性监测4、固体废物监测9、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5、土壤污染监测10、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主要参考书:根据课程不同的章节,可参考下列书籍的相应章节和内容。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编《环境污染物分析与监测》,何燧源编《环境分析》,阎吉昌主编《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仪器分析》类(光谱分析、色谱、电分析等)●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环境监测的分类、作用、原则及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2. 初步掌握各环境要素(水、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放射性等)监测方案的制定及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与方法。

3. 初步掌握各类环境样品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4 . 掌握个环境要素中主要污染因子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三、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介绍本课程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联系及作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过程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环境监测主要方式,学生毕业后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监测教材

环境监测教材

See you in summer term!第一章绪论 (7)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7)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7)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7)第二节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8)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8)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8)三、监测技术概述 (9)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9)第三节环境标准 (9)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9)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0)三、水质标准 (10)四、大气标准 (11)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2)七、噪声标准 (12)八、辐射标准 (13)九、其他标准 (13)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3)十一、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4)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4)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监测 (16)一、水质污染 (16)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6)三、水质污染监测项目 (16)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五、污染物形态分析 (17)六、水域功能区 (18)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一、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二、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22)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一、水样的类型 (24)二、地表水样的采集 (24)三、地下水样的采集 (29)四、废水样品的采集 (31)五、底质样品的采集 (33)六、排污总量监测 (33)七、应急监测 (34)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37)一、水样的消解 (37)二、富集和分离 (38)第五节物理指标的检验 (40)一、水温 (40)二、臭和味(水样采集后,最好在6h内完成检验) (40)三、色度 (41)四、浊度: (42)五、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 (42)六、残渣 (43)七、电导率: (43)八、矿化度 (44)九、氧化还原电位 (44)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44)一、铝 (44)二、汞(Hg)(Hg、Cd、Cr、As、Pb)“五毒” (45)三、镉(Cd) (46)四、铅 (47)五、铜 (48)六、锌 (48)七、铬 (48)八、砷 (50)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50)一、酸度和碱度(2-5℃,暗处,最好现场测定) (50)二、PH值(PH=-lg[H+]) (52)三、溶解氧(DO)采样现场加MnSO4-KI固定,冷暗处,几小时之内测定。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优先污染物:指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搞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了环境水体质量,对排放污染物的一切企,事业单位所作的规定。

5.水样类型瞬时水样:某一时间或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混合水样:等时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间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等比例混合水样: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

适用于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不稳定的水样。

综合水样: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哥哥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

6.四分法: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

7.湿式消解法:用液体或液体与固体混合物作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样品中的有机质,此过程称为湿式消解法。

干法灰化是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加热,使待测物质分解、灰化,留下的残渣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

这种方法不用熔剂,空白值低,很适合微量元素分析。

8.氨氮:水中的氨氮是以游离氨(NH3)和离子态氨(NH4+)形式存在的氮。

9.凯氏氮:是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

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氨盐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10.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间内的采样次数。

11.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12.硫酸盐化速率:由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等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演变过程生成对人类更为有害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大气中硫化物的这种演变过程。

东华大学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简答题答案

东华大学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1.简述环境优先污染物及其特点。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已有检出方法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图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课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源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手机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第二章1、简述BOD5测定的原理,当水样中无微生物或有有毒物质时应如何处理?原理:经稀释后的水样,在20℃条件下培养5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二者差值为BOD5 。

不包括硝化阶段。

当废水中存在着那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中进行接种。

2、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制定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

(重点介绍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注意事项)(一)基础资料的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P.42-43)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环境监测总复习

环境监测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布点、采样及分析测量和数据处理等方法,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长时间定期或连续监视测定,以获取反映环境质量代表值信息和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待分离组分从一相转入另一相的过程。

3.基体:环境样品中,除污染物外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称为基体。

4.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在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

5.环境标准物质:按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确定了某些物理特性值或组分含量值,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可被接受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且在组成和性质上接近于环境样品的物质。

6.消解:利用酸或碱、热来破坏水样中有机物质和还原性物质以及热不稳定因素等,实现干扰分析物质的转化、排除干扰以利测定的过程。

7.生化需氧量:指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化过程中所需的溶解氧量。

8.化学需氧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9.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0.优先监测:对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11.总残渣: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

12.总悬浮颗粒物(TSP):飘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13.飘尘:飘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15.有效数字:实际测定中能测量得到的数字。

16、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17、总需氧量(TOD):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18、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 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举例(1):
----含Zn2+的水质的自动在线监测
监测设备:锌离子水质在线自动监 测仪。
设备组成:由免维护采样系统、免 接触式试剂驱动系统、多通阀及毛细管 路系统、反应器、比色测量系统、自动 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监测方法原理
在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下,水样中锌 离子经过缓冲液屏蔽其他金属离子干扰情况 下,与显色剂PADAP反应生产橙红色络合 物,该络合物在535nm波长光处吸光度呈现 峰值。在30mm光程检测器中监测络合物对 535nm波长光的吸收度,换算出水样中锌离 子的含量浓度。
1.4 大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二氧化硫自动监测仪
电导式二氧化硫监测仪
氮氧化物自动监测仪 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监测仪
臭氧自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与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类似,水污 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也由一个监测中心站、若 干个固定监测站(子站)和信息,数据传递系 统组成。中心站的任务与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 测系统相同。 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以监测水质一般指 标和某些特定污染指标为基础的水污染连续自 动监测系统。
3.封装
(三)检气管的标定
用浓度标尺法这种对管径相同的检气管进 行标定。任意选择5—10支新制成的检气管, 用注射器分别抽取规定体积的5—7种不同浓度 的标准气样,按规定速度分别推进或抽入检气 管中,反应显色后测量各管的变色柱长度,一 般每种浓度重复作几次,取其平均值。以浓度 对变色柱长度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取整数浓度的变色柱长度制 成浓度标尺供现场使用。
第五章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 与简易监测方法
1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1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系统组成方框图
1.2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一)子站的布设
(二)监测项目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将地面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 监测点分为Ⅰ类测点和Ⅱ类测点。 Ⅰ类测点数据按要求进国家环境数据库, Ⅱ类测点数据由各省、市管理。 Ⅰ类测点除测定气温、湿度、大气压,风向、风速等五项气 象参数外,规定测定的污染因子列于表。Ⅱ类测点的测定项 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3子站内的仪器设备

子站内设有自动采样和预处理系统、污染物自动监 测仪器及其校准设备、气象测量仪器、环境微机及 信息传输系统等。
电台 磁带机 环境微机 打印机 采 样 系 统
气象仪
TSP监测仪 CO监测仪 NOx监测仪 SO2监测仪
大气
控制器
动态校准仪
青岛市地面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子站装备的仪器设备框图
用溶液比色法在大气监测中的应 用过程(事先让气体通过溶液)
(二)试纸比色法
比色法的拓展:
人工标准色列
人工标准色列是按照溶液或试纸与被 测物质反应所呈现的颜色,用不易退色的 试剂或有色塑料制成的对应于不同被测物 质浓度的色阶。前者为溶液型色列,后者 为固体型色列
色列方法概要:
检气管法
检气管法的原理:将用适当试剂浸泡 过的多孔颗粒状载体填充于玻璃管中制成, 当被测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此管时,被测 组分与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根据生成有色 化合物的颜色深度或填充柱的变色长度确 定被测气体的浓度。 适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气态或蒸气态物 质,但不适合测定形成气溶胶的物质。
检气管法设计有三个要点:
•载体的选择
•检气管的制备 •检气管的标定
(一)载体的选择
(二)检气管的制备
1、试剂和载体粒度的选择 供制备填充载体的化学试剂(称指示剂)应与 待测物质显色反应灵敏,这就要求一方面尽量选 择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指示剂,另一方面需要 控制试剂的用量和载体的粒度。 2、填充载体的制备 先将试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将适量载体 置于溶液中,不断地进行搅拌,使载体表面上均 匀地吸附一层试剂溶液,然后,在适当的温度 (视试剂性质而定)下,用蒸发或减压蒸发的方 法除去溶剂。
环炉技术应用
组分彼此分离后,就可以根据各 自的显色反应特征作定性分析;比较 试样圆环与标准系列圆环的颜色深度 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3.几种常见物质和离子的简易监测方法
3.1 磷酸盐的测定
3.2 油类的测定 3.3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3.4 几种阳离子快速测定技术 锌,镉,汞,铁 3.5 几种阴离子快速测定技术
环炉技术
环炉技术是利用纸上层析作用对欲测组 分进行分离、浓缩和定性、定量的过程。 环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据有关资料报导,目前能用环炉法分析大气 和水体中三十余种污染物质。
环炉技术简要原理:
点于滤纸上的试样中各组分,由 于在冲洗液(流动相)中的迁移速度 不同而彼此分开,也可以利用沉淀物 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 离。
子 站 的 仪 器 配 备
2.2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
二 简 易 监 测 法
•比色法 •检气管法
•环炉技术
简易比色法
概念:用视力比较试样溶液或采样后的试纸与 标准色列的颜色深度,以确定欲测组分含量的方 法称为简易比色法。常用的有溶液比色法和试纸 比色法。
(一)溶液比色法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使待测空气通过具有对待 测物质吸收兼显色作用的吸收液,则待测物质与显 色剂迅速发生显色反应,由其颜色的深度与标准色 列比较进行定量。
应用举例(2):
环炉技术应用
把含有 Cu2+和 Fe3+的试样滴在滤纸中心,用氨 水冲洗时,Fe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留在湿斑上,而 Cu2+生成可溶性铜氨络离子随流动相向外迁移,当 Cu2+和 Fe3+分离后,再将滤纸放在浓氯化氢气体中 熏,使其重新成为离子状态,继之用亚铁氰化钾溶 液喷雾显色,滤纸上有圆环形成,处于中心位置的 Fe3+生成Fe4[Fe(CN)6]3 蓝色沉淀,而迁移在外圈 上的 Cu2+生成 Cu2[Fe(CN)6]红棕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