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合集下载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2)有位国民党将领西安事变前曾说过:前些年是攘外必先安内,现在是 安内必先攘外。因为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没有西安事变就没有第 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国共合作,就不可能形成全民抗战势态,没有举国一 致的同仇敌忾,蒋介石七七后也不敢对日宣布抗战。正是因为抗战,国民 党才一度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比较光彩的一页。 (3) 通过西安事变,国共合作,中华民族才真正团结起来,共同御侮,使 得民族灭亡的悲剧没有发生
端纳
这边宋美龄派端纳来摸底,南京方面呢,军事讨 伐的舆论相当高,何应钦也部署了各方面的部队, 甚至派飞机侦察西安的位置,准备派飞机轰炸,形 势立马紧张起来,宋美龄自然是坚决反对,而且把 这个消息经端纳传给了蒋介石,蒋知道后也很紧张, 写了一个手令要求南京政府不能动武。同时宋美龄 和何应钦达成协议,停止军事行动3天。形势暂时 缓和了。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然后我们再看看苏联的态度,苏联和共产国际呢是主张和平 解决的,因为苏联也面临着法西斯侵略的威胁,西方是希特 勒,东方是日本,所以他们也很担心这个事情发生后,对苏 联安全不利。他们的主张是对的,但他们对西安事变的性质 做了一个不合实际的判断,他们认为张杨是受日本人的影响, 推动才发动西安事变的。
局势推向高潮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到一个叫端纳的人,他是英 国国籍的澳大利亚记者,从1903年开始来到中国, 他和蒋介石 宋美龄,他和张学良都有密切联系, 他曾经担任过张学良的老师和顾问,后来也担任过 蒋介石的顾问,这个人蒋介石信任他,张学良也能 接受。端纳一到西安马上和张学良商谈,也会见了 杨虎城,张杨反复和端纳说,我们是的目的就是要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们没有危害领袖的想法。 端纳也很上道,马上把张扬的态度汇报给南京,在 世界的主流媒体都讲。成功把舆论稳定下来。端纳 也见了蒋介石,反复交谈。

西安事变的介绍

西安事变的介绍

谢谢大家的观看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绍
4.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重要作用的体现关键不在发动,而在其和平解决的问题 上。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同时也担当了促成其和平解决的 重要角色。
不仅如此,他为了保护蒋的安全,还用自己的人头做保证。1936 年12月13日上午,张学良在会见南京政府的代表时表示,只要委员长 能改变态度,采纳意见,将亲自送他回南京,可见,张学良是用自己 的最大努力去把西安事变往和平解决的方向上指引。可见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与张学良的极力斡旋和巨大牺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 历史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于1936年12月12日发生在西安。

事变当天,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最终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获得释放,此事件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使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统一抗日战线事件经过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中正,蒋中正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京招待所的陈诚、内政部长蒋作宾、邵力子、福建绥靖主任蒋鼎文及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并以排枪扫射陈诚住所,中央委员邵元冲等中枪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12月17日,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国共产党,得到斯大林指示:坚决要求释放蒋中正。

[中共最后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12月18日,国民革命军空军在西安市区上空投放大公报数十万份,头版为张学良最敬重的文人张季鸾撰写之《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劝告东北军将士迷途知返,勿误国误民,该文章张学良至晚年尚能一字不差地背诵。

12.22宋美龄接见蒋中正,蒋中正宁死不屈的态度开始动摇。

周恩来亦敏锐地观察到蒋中正内心深处非常思念长期软禁在苏联的长子蒋经国,周恩来在迅速与莫斯科达成协议后,向蒋中正暗示只要蒋放弃武力剿共,可释放蒋经国归国,蒋中正也被迫答应了。

结果•西安事变后停止了攘外安内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之意义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果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押逼迫蒋介石的情况下爆发的。

其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榆关抗战后,山海关失守,同年热河抗战爆发,随后承德失守,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1935年秋,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会师。

同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之后不久,东北军损失惨重,计划宣告失败。

年底,“一二九运动”爆发,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1935年12月17日,中共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次年一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二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秘密接触,随后在九月中共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红军,东北军,西北军成为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

10月22日,蒋介石抵达西安,开始逼迫张学良剿共,在再三苦谏无果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与12月12日凌晨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西安事变后,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的分歧,在国际上,日本想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美英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权,损害在华利益,主张在维护蒋介石地位的前提下同中共实行某种形式的合作。

在国内,广大中间阶层担心会引发更大规模内战,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介石自由,亲美英派也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而广大西北人民痛恨蒋介石镇压抗日运动,强烈要求杀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

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

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中央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
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
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
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西安事变大致经过
一切破坏我们的恶势力相拼,方能实现我们的主张,才能收复我们的失地,才能湔雪我们的一切国耻。这是我们由理论而实行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团结,
我们需要奋斗,我们必须不辞一切光荣胜利的牺牲。

我们的基础是民众,必须用尽我们的智虑爱护他们。我们所要贯彻的是我们的主张,所以必须确信我们的基本理论。我们需要以不顾一切的精神来冲
张学良将军退往西安后,东北军和17路军队经常发生一些摩擦, 在变面上给蒋介石造成一种假象,认为张、杨是不可能联合起来 的,便前往西安。
当时西安各阶层的广大人民,都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 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中国共产党通过西北各界救国联 合会在知识青年中进行的抗日爱国教育,有力地激发了 学生们的爱国觉悟和革命热情。12月9日,西安一万多 学生为纪念“一二·九”一周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的特务警察竟开枪打伤了游 行的小学生,激起广大群众的义愤。群众当即决定前往 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

张学良、杨虎城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兵谏亭
东北军沿着骊山西北麓,开始搜山。此时,东 北军的士兵们才从长官那里得知,搜山是为了 搜蒋介石,并严格规定,绝对不许伤害蒋介 石——士兵们终于明白此次行动的真正目的。 谁活捉蒋介石,赏钱一万元。士兵们纷纷踊跃 搜山。在半山腰,二营八连的班长陈思孝抓住 一个蒋介石侍卫。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重庆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的事件。

这场事件的发生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西安事变的经过1936年,全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抗日运动,周恩来等人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战线,集合了共产党,各个民主党派,军队,左翼派系等,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基础。

此时,日本在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加剧,蒋介石在困境中加紧了对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批判,这使得两党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1936年12月,蒋介石决定前往西安视察军情,要求北路军撤离,以配合对日战争。

但是,在北路军的领袖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带领下,数千军人包围了蒋介石,要求其停止对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批判,并且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彻底动员全国抗日。

张学良认为,唯有民主政治才能让中国彻底动员全国的力量来抗击日本。

二、西安事变的影响1. 弱化了军阀政治西安事变的发生,打破了国民党军阀统治和维持社会和谐的权威,给中国政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2. 增强了全国对民族统一战线的支持西安事变前后,国共合作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抗日运动也越来越激烈。

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日的长期斗争进入了一个带有更为鲜明的全国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3. 前途暗示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西安事变后,不少革命者意识到,中国的乱象不是因为历史责任重重和天命的安排,而是由于放权不当、对民主政治的排斥和贪腐统治。

中国能否走向强大与复兴,关键在于以新的民主政治为基础。

三、时机因素国民政府内部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国共两党也面临着日本侵略严重的威胁。

就在西安事变期间,日本方面以此为借口,采取了某些行动,此时,全国上下一致认为必须要恢复军队的解放,而决定西安事变的军方领袖恰恰把这种民意体现到了行动上。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场事件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意义重大,并且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 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 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 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 解决,从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成。
西安事变(1936.12.12)
1.背景: 日本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
2.发者: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1936、12、12)
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 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
力,支持和平解决。 中共: 和平解决
3.目的: 逼蒋抗日
4.结果: 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件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 5.意义: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 乘夜车前往南京。
• 12月13日晨八点,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 端纳拟飞西安2月16日,国民政府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
后,中国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遂由政治
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
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

在张学良90岁生日的晚宴里,国民党多位
重要大员,带着当时国民党主席李登辉的贺信,
前去给张贺寿,张学良在宴会的致词里,效法
使徒保罗,谦虚又兼客套的说:“我真是虚度
了90,对国家社会人民毫无建树,正如圣经上
所讲,保罗所说的‘我是罪人中的罪魁’,我
张学良自己感觉是万分的惭愧,我张学良何德,
能够蒙诸位亲友的贺寿,我有什么寿啊……”
讨论
• 1.请同学们发表对西安事变的看法
• 2.请同学们谈谈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评价
•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 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 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 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西安事变的评价
•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评价:西安事变是张 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 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 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 持蒋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 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 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 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 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 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 西安进行压迫。空军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 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 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 避免冲突升级。
• 12月17日,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国共产党,得 到斯大林指示:坚决要求释放蒋中正。同时苏 联消息报、真理报也公开支持蒋中正。经过内 部争辩后,中共最后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 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 协商。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当天,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并电请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后的善后事宜。
12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决定:采取不与南京对立的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的政权;中共中央暂时不发表宣言。
西安事变引起全国震动,何应钦力主讨伐张杨,而孙祥熙、宋美龄等则安飞抵洛阳,向蒋介石要求亲率东北军到绥远前线抗日,遭到蒋介石的拒绝。12月4日,蒋介石在洛阳等地完成了“剿共”的部署后再度飞往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作为“剿共”的临时行辕。
12月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哭谏”:国家民族的存亡,已到最后关头,非抗日不足以救亡;非停止内战,不足以抗日,继续剿共,断非出路。蒋介石又听到张的抗日议论,并涉及部队情绪,勃然大怒,骂张年轻无知,受了共产党的迷惑。两人争论长达3小时。
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乘张学良所派专机抵达西安。
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对西安事变的方针。毛泽东根据对内战与抗日两种前途的分析和会议讨论的意见,进一步确定与完善了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会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指出:我们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切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等抵西安。12月23日上午,三方开始正式谈判,宋子文代表南京方面,张学良、杨虎城代表西安方面,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参加。
12月24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达成协议:(1)孔、宋改组行政院,肃清亲日派。(2)中央军撤兵并调离西北。(3)蒋允许回归后释放爱国领袖。(4)苏维埃、红军仍旧。蒋停共“剿共”,红军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5)开放政权,召集救国会议。(6)分批释放政治犯。(7)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8)联俄,与英、美、法联络。(9)蒋回去后发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职。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75年前的今天“西安事变”——伟大的转折“西安事变”的综述75年前的今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因为发生在12月12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逼迫蒋介石“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历史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和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今天的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全部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之后,日军得寸进尺,步步蚕食中国领土。

而当时的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先消灭共产党和红军,而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暂时“不抵抗”的政策。

1933年1月1日,日军越过长城,继续侵略中国。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全国人民一直要求“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以后红军经长征达到陕北,在陕甘根据地站稳了脚跟,成为国民党的威胁。

因此蒋介石多次严令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围剿”红军。

而张杨二人认识到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敌人,并不积极围剿红军。

而且前几次围剿也都打了败仗,所以对蒋介石的命令总是阳奉阴违。

因此,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出兵进攻红军。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欺负。

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他们在“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日军的侵略,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

后又在“剿共”时蒙受重大损失。

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

中国共产党也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发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此次事件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了实现各自利益而达成了临时合作,这对于抗日战争和全国统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事件背景西安事变发生的时期为1936年12月,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十分复杂。

国民党政府难以独立的维持中央政权,而各省大都为地方军阀所掌控。

而此时日本的侵略行为不断扩大,中国面临的困难正不断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识到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抵御外敌。

二、事件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围在西安的蒋介石护卫团,并向蒋介石发出了要求联合共产党抵御日本侵略的要求。

在此之后,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周恩来等人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展开谈判。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张、杨两位将领最终同意放过蒋介石并与国共两党展开联合抗日的谈判。

三、事件影响西安事变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震动,但是它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实在是巨大的。

首先,此次事件表明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此次事件也给蒋介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最终导致了他推出了一系列大政方针,如动员抗战等,使中国政局开始朝着对日抗战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共产党来说,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也标志着其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地位的确立,为以后的革命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此次事件表明了中华民族逐步意识到抗日和全国统一的重要性,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此次事件也标志着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地位的确立,并为以后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西安事变对于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安各界民众游行,拥护张学良、杨虎城联合抗日的爱国行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

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

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

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

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

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西,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共中央坚持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连召开会议研究。

在统一思想后,派周恩来等领导人前往西安谈判,一直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

成为阶下囚的蒋介石看到如内战再起,他难免不死于南京的狂轰滥炸,因而于17日下令何应钦停止对西安的讨伐。

事变的成功发动使他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谈判,并当面向周恩来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

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

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

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

顾祝同进入西安后,未动兵刃,蒋介石又速派张冲赶赴西安,参加和周恩来的谈判。

随后,蒋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庐山,最后在南京和周恩来多次谈判,终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

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受蒋介石之命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

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西安,古称“长安”,“京兆”。

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市,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而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一个重大事件。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中央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

牛元峰逃跑,但无法逃出红军的包围圈,在绝望的境地,他掏出手枪让副将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将枪毙后,副将亦被红军俘虏。

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西安事变PPT

西安事变PPT

2016/9/22
历史小品剧:西安事变
张:委员长,我还是来请求抗日的。
蒋:看,你又来了! 张:你看看,日本占领华北后,现在又企图灭亡华



北,如再妥协,不加以制止和反击,整个中国将沦 于敌手,到是我们就成为千古罪人了。 蒋:没那么严重。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剿共”。 张:共产党一再表示愿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而 且也拥护你为最高领袖,到是你不但是最高领袖, 还将成为全民族的伟大英雄。 蒋:汉卿,你还年轻,你这是受了共产党的欺骗! 张:委员长,内战无论谁赢,都会使中国力量削弱, 使日本坐收渔人之利呀!
• 督战剿共 苦谏不听 断然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 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 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 队交火。蒋闻枪声,越 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 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 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 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 蒋介石高级党、政、军 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 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 亡。
2016/9/22
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停止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 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 的机会。 总之,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 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
•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 密接触。 • 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 的还有王以哲、刘鼎。 • 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决定改‘反蒋抗日’的 方针为‘逼蒋抗日’。 • 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 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概况 • 时间:1936.12.12(又称双十二事件) • 地点:西安 •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 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 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 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 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 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 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 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 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据他们说是因为天气太冷,飞机发动不容易,但敌人的飞机怎么能发动呢?也 许我们的飞机不好,那我们为什么必要买那样不好的飞机呢?而且到寒冷和绥 远差不多的西北的飞机怎么就能发动使用呢?这种欺骗情形,凡是有知识有眼 睛的人,谁看不清楚?我们全是中国人,谁不知飞机献寿为的是抗日。因为有 抗日作目标,群众才那样的热烈。而现在我们有飞机却不对外,使我们的抗日 战士无可奈何地受着敌人飞机的时时轰炸。这是抗日吗,这是真心抗日吗?如 果这样就算抗日,试问我们的东北四省,我们的察北六县,我们的冀东二十二 县,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回来?这是敷衍欺骗的抗日,绝对不是我们要求的彻底 抗日。 也许还有人相信抗日的“准备论”,这更是大错。我们不要把日本当傻瓜, 认为我们会准备人家不会准备。老实说,我们准备得还不到五分,人家已经准 备到十分了,试问这种准备有什么用?这岂不是等人家准备好了来整个吞并我 们中国吗?再说,人家也绝对不许可我们准备。在我们准备过程中,人家已经 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各种各样的锁枷把我们束缚得死紧,教我们动不得 身,抬不得头。试问我们又如何能够准备起来?这不是梦想吗?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西 安 事 变西安事变概况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时间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被调到西北攻打红军。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领部队到陕北前线“剿共”。

张学良、杨虎城连续几天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遭到蒋介石的严厉训斥。

7日,张学良再次到蒋介石住处华清池,向他痛陈利害,两人争论了两三个小时。

张学良讲的声泪俱下。

蒋介石最后把桌子一拍,厉声说:“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10日蒋介石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936年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

11日张学良 (左) 杨虎城(右)你知道历史上1936年12月12日这一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吗?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面对各阶层不一样的态度,张学良、杨虎城作出了怎样的决定?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

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西安事变引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极大震惊。

国民政府内部在对待事变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事变后各方态度
国民党 亲日派:何应钦 积极部署讨伐张 学良、杨虎城。 亲美派:宋美龄, 宋子文等为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 营救蒋介石,积 极奔走。
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日本人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 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 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 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 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 中派,反对亲日派,以 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 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放蒋,共同 抗日
杀蒋介石 借机侵华
西安事变结果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 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 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 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
•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 志清。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 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 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 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 统等职。

西安事变过程

1936年12月12日,共产国际收到西安事变的消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的成员及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人员认为应该杀死蒋介石,毛泽东也主张公审 杀死蒋介石。 南京中央于1936年12月12日23时30分,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 议,决议夺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方 面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另一方面任命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1936年12月12日晚,宋美龄在上海收到西安发生事变的消息,就邀请澳籍 友人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即 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生历任中华民国中央 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 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势力遍布于陕 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 络红军,鼓动张学良出头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迫到 欧洲考察,随后企图以抗日之名重掌兵权秘密回国 被补囚十二年。 作所之戴公祠。 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页 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 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 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 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 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 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 1931年9月18日 • 1935年8月 • 1935年9-11月 • 1935.12.9
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 八一宣言 四次剿共 一二九运动
• 1936.6-9月
• 1936.10 • 1936.12.12
两广事变
长征结束 西安事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安事变原因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 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 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 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 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 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 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 地区取得胜利。
西安事 变
西安事变

时间:1936.12.12(又称双十二事变) 地点:西安 主要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的目的
主要人物介绍
• 张学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
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 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 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 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 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西安事变后遭蒋介 石父子长期软禁。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 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 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 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 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社会评价
中国国民党方面: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 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 在西安挟持蒋介石,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 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 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 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中国共产党方面: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 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毛泽东: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 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 情。
西安事变过程

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 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 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 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 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 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