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应该采取哪些“防范和整改措施” 档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及原理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及原理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置三个方面。
预防措施:
1. 保持山地植被覆盖: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可以减缓降雨对地表的侵蚀,稳定土壤,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2. 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如梯田、防护林网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 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设工程:避免在高风险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建设等活动,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监测措施:
1. 安装泥石流监测设备:如静力位移计、位移传感器、降雨监测设备等,可以及时监测到泥石流的迹象,提前预警。
2. 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通过建立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系统,实时监测泥石流的情况,及时发布警报,保护周边居民。
应急处置措施:
1. 建立泥石流应急预案:制定泥石流防灾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2. 提前疏散人员:在预警发出后,及时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3. 加强沟道清淤和堰塞湖疏导:及时清理沟道积淀物,疏通堰塞湖,减少泥石流的阻滞和堆积。
泥石流防治的原理是通过保护土壤和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通过监测泥石流的发生及时预警,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预防措施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泥石流的发生,通过保持植被覆盖和未破坏的地形地貌来稳定土壤。监测措施则是通过科学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泥石流的动态,发出预警信号,提前采取应急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应急处置措施是在泥石流发生后采取的行动,包括疏散人员、清理沟道和疏导堰塞湖等,旨在减少灾害的影响。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一种由陡坡上的大量泥土、石块和水流混合形成的流体,其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在山区和陡坡地区,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
泥石流的发生常常伴随着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因此,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是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首要措施。这个体系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数据的及时传输。通过监测降雨量、地表裸露度、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并提前进行预警,从而减少灾害损失。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
陡坡地区的土地利用对泥石流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减少泥石流的危害,需要对陡坡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划定为禁止开发区,禁止建设房屋、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拦砂坝和固土工程,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三、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植被具有保护土壤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泥石流易发区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的发生。通过植树造林、草皮覆盖等措施,增加地表的粘结力和抗冲蚀能力,减少雨水对土壤
的冲刷和侵蚀,从而降低泥石流的危害。
四、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
河道是泥石流形成和传播的通道,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工程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河道的疏浚、加固和疏导,可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降低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冲击。同时,在河道两岸种植护岸植物,可以增强岸坡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对岸坡的侵蚀。
五、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
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是泥石流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组织群众参与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培养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灾害应对的能力和水平。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地质调查、工程防治、社区准备和应急响应等方面阐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 地质调查
泥石流的发生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是泥石
流防治的首要步骤。地质调查应包括地质构造、地质背景、地表和地下水位、地质地貌等内容。通过对泥石流发生潜在危险区的地质调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工程防治
工程防治是泥石流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护岸建设、拦沟、拦河堰、拦河
坝等工程措施。护岸建设可以有效地将水流引导至安全区域,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力。拦河坝和拦河堰则可以拦截泥石流的泥沙,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引流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位,避免泥石流的形成。
3. 社区准备
社区准备是泥石流防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在泥石流发生时的
应对能力。社区居民应加强防灾意识,及早了解泥石流的风险和应急预案。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社区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应急物资。此外,应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响应能力。
4. 应急响应
在泥石流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应急响应包括紧急疏散、救援和灾后重建等环节。当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
应机制,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同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为灾民提供必要生活保障。
综上所述,泥石流防治需要从地质调查、工程防治、社区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泥石流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影响,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林业措施:根据泥石流沟流域各部位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合理种植不同的各种林木,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
2、农业措施:禁止毁林开荒,实行25°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固定耕地精耕细作,改变广种薄心的不良传统。
3、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让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通过排导设施顺畅地从要保护的城镇、建筑物、道路的上游宣泄到下游,不造成危害。
4、拦挡工程:在泥石流沟中修筑各种形式的拦挡坝,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拦截泥石流的石块、削弱泥石流的流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经济建筑工程冲剧、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设施。
5、防护工程:防护工程是指对泥石流沟坡岸或易发生塌滑的边坡,以及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等其它重要工程设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岸、坡及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等危害。
1 泥石流的防治
】.t 形成区《汇水区)
一般采用植树造林以加强水土保持,并修建坡面排水系统调节地壳通流以防治沟源侵蚀。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如我国四川省西昌地区曾发生过泥石流,严重威胁西昌市的安全。几十年来,西昌地区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就杜绝了泥石流的发生。
1.2 流通区
一般修建节制与拦挡工程。最常用的方法是沿沟修筑一系列低坝或石墙,以拦截泥石流,坝、墙身上应留有水孔用来排泄水流。但为了防止规模巨大的泥石流破坏重要城市或重大工程,就需要修建高大的泥石流拦挡坝。如前苏联为了保护阿拉术图市免遭泥石流的侵袭,于1971年在小阿拉木图河上,用定向爆破方法建造了一座高112.、宽500m的堆石坝,这座堆石坝在1973年7月抵御了巨大的泥石流的冲击,保住了阿拉木图市。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修建房屋时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道太近,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
2、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3、提前建设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如护坡、挡墙等工程。
4、修建水库、水塘和引水、排水渠道、隧洞工程,调蓄、引导泥石流流域的地表水,改善泥石流形成与发展的水动力条件。
发生泥石流的特点包括哪些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
泥石流是雨水和泥土混和在一起而形成的洪流,舟曲的这次泥石流算得上是较大的了,如果是滑坡的话影响会小一些,滑坡的影响范围比泥石流小,因为泥石流是流动的嘛,滑坡是山体的某一部分滑落,而泥石流可是像河一样流的,所以如果是山体滑坡的话,造成影响应该会小一些的。
泥石流的防范措施
泥石流的防范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泥石流灾害已经成为了
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泥石流具有破坏力强、难以预测、危害范围
广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减少
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须采取防范措施。以下介绍了泥石流
的防范措施。
一、规划和土地利用
1.适当规划开发:在规划区域内应该特别注意对地形、地貌、
岩性、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认识,以便在规划建设之
初就进行评估和预测可能出现泥石流的危险区域。
2.禁止侵占河道:城市和村镇的规划需遵循不侵占河道的原则。在河道与村落接壤处,应将道路、墙壁等建筑物尽量设置在远离河
道的地点。
3.防止土地荒漠化:大规模荒漠化的地区是泥石流的高发区,
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建筑和工程控制
1.高度注意设计:在建筑物和工程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是否在
泥石流的途径上,根据泥石流的规模和流量对建筑物、结构来进行
确保。在山村建筑的设计和选择上应选用木结构等较容易抵挡泥石
流冲击的材料。
2.防止建筑物被毁坏:为保证房屋的稳定性,可以在建筑物周
围设置防护措施,如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构造物,石块等。在房屋
内部,特别是底层要设置透水隔离层等。
3.实行易堵难淤原则:在建设桥梁和道路时应采用易堵难淤的
原则,保证水流不受阻碍,增加防洪能力。
三、监测预警和应急措施
1.处理好泥石流预警:根据地势、气候、地震等因素建立泥石
流预警系统;建立地形探测和监测仪,用于及时获得泥石流的预警
信息。
2.加强泥石流监测:泥石流多发生在雨季,所以可以加强雨量
的监测,防止出现一些较小的泥石流诱因,从而避免大规模泥石流
简述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和危害
泥石流是指由于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形成的一种以
泥沙为主体的流态运动。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
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由于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造成了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
2.对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容易导致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或被毁。
3.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泥石流会带走大量土壤和植被,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同时也会污染水源等环境问题。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提高预警能力。
2.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设防护工程,如堤坝、挡土墙等,以减轻泥石流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3.加强植被保护:大规模的植被破坏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4.加强社会宣传:通过社会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自然灾害防范和应对的意识和能力。
三、治理措施
1.治理泥沙源头: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种草造林、修建拦沙坝等方式来治理泥沙源头,从根本上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治理沟道:通过清淤、加固沟道等方式来改善水流通畅性和稳定性,减少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的破坏力。
3.治理泥石流堆积区:通过加固、清理等方式来治理泥石流堆积区,减少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规程
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规程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对于防范和应对泥石流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急避防措施。下面是一份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规程,供参考。
一、防范和避免泥石流灾害
1、定期检查泥石流灾害易发地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2、加强土地管理,建设、加固防洪工程和防护林带。规划好山区村庄的布局,避免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区域修建房屋。
3、加强气象监测,及时预测和警报泥石流灾害。
4、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5、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栏,防止涉险人员进入灾害区域。
二、应急避防措施
1、及时撤离人员,确保人员安全。尽量避免在灾害区域停留或挣扎,以免被卷入泥石流中。
2、找到高地遮蔽,尽可能向上爬。躲避不了的时候,可以利用建筑物、障碍物等遮蔽,保持头部和上半身在高地上,尽可能避免在泥石流中被卷走。
3、不要试图抢救被淹没的物品,以免被泥石流卷走。
4、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泥石流灾害,以便组织救援。
5、及时疏散涉险群众,避免群众困在泥石流中。
6、在转移的过程中,要做好疏散路线的标识,建立疏散现场指挥和交通管制制度,确保转移过程的安全。
7、及时开展抢险和救援,加强信息公开和应急通信。
三、防护措施
1、特别是生活在山区的群众,要建立防灾意识,保持高度警觉。
2、减少生活区域在危险地带。
3、对于既有建筑,应该改造加固,加设防护措施。在可能性较
大的泥石流沟口、受堰河段,要修建护堤、石坝或波浪板,减少泥
石流破坏。
4、对于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触发的村落,应该采取不同等
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且难以恢复。为了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泥石流监测站点,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泥石流的动态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居民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2. 加强防护措施:对于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如修建护坡、堤坝、挡土墙等,以减少泥石流的堆积和冲击力。
3. 合理规划用地:对于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应严格限制土地开发,并合理规划和划定危险区域,禁止居民在这些区域建房居住。
4. 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针对泥石流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教育居民学习防灾知识,掌握防御技能。
5.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森林、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水土流失,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6. 建设安全住房:对于泥石流频发的地区,政府应提供资金或补贴,帮助居民修建抗震、防水、防滑的安全住房,以减少灾害损失。
7. 加强地质工程技术:发展和应用地质勘探、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等技术,提高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评估的准确性,为防范泥石流提供科学依据。
8.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泥石流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和应对能力,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9.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开展防治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泥石流灾害。
10. 强调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工作必须与泥石流灾害防治相结合,合理确定地点和规划,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未来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为了有效防治泥石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将从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一、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治泥石流的首要措施之一。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应加强对山地水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山地水土流失。例如,在山地上种植具有护坡功能的植被,修建梯田、沟渠等,以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击力,防止泥石流的形成。
二、植被恢复
植被覆盖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因此,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应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可以通过人工造林、草皮种植等方式,加强植被的保护和培育,提高山地植被覆盖率,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三、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也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易发泥石流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减轻泥石流的冲击力。例如,修建拦砂坝、拦土坝,用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冲击。此外,还可以修建护坡、加固河道等工程设施,以增加山地的稳定性,减
少泥石流的发生。
四、监测预警
泥石流的发生往往突然且迅猛,因此,及时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防治泥石流的关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宣传教育
防治泥石流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措施,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泥石流的危害性和防护知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中来。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一览)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一览)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简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泥石流的防治措施:避让措施
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村镇、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旅游开发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开可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例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段,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他措施。
2、泥石流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
这是一种长期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治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
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工程设施
这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
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
将生物措施与适用于某一泥石流危害区的几项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对泥石流小流域进行全面统一整治,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5、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
从空间上,可根据地质、地形地貌、降雨等条件,泥石流发育程度和规模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划分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一般危险区。从时间上,可分为中长期和短历时预报。
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应急性措施
每年7~8月为泥石流易发时段,应采取应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开泥石流
危险地段,尽量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育地区应进行必要的搬迁、临时防护措施,对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工矿、村镇应提前做好应急部署。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泥石流的发生情况。
2.开展泥石流危险区划和评估工作,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
3.加强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建设和开采活动。
4.加强泥石流沟道和陡坡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植被覆盖,增强土壤的抗冲性能。
5.加强泥石流滑坡体的巩固和加固工程,通过爆破、钢筋网等措施增强地质体的稳定性。
6.充分利用护坡、挡土墙等防护结构,减缓泥石流的速度和冲击力。
7.加强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减少泥石流水沙输入。
8.加强社会救助和救灾力量,提高泥石流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
9.加强泥石流灾害应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0.加强公众的泥石流防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泥石流防治的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措施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有效减
少泥石流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和公众教育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泥石流防治的措施。
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是至关重要
的一环。在此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1. 雨量监测与预报:雨量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起系统的雨量监
测网络,并进行准确的预报,可以有效降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2.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监测地表位移、地下水位、河流
水位等重要参数,快速反应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过程,及时采取措施。
3. 综合预警系统建设:将雨量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监测因素结合起来,
形成综合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泥石流防治措施。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可以减少
土壤侵蚀,增加土壤固结能力,从而降低泥石流的发生概率。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生态修复措施:
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引种和恢复,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的暴露,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 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护坡、护岸、沟渠等水土保持工程,增加土壤固结力,
防止泥石流的产生。
3. 生态恢复保护区建设:建立生态恢复保护区,保护泥石流易发区的自然植被,限制人类活动,达到泥石流防治的目的。
三、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泥石流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措施:
1. 坡面加固工程:通过加固山坡的方式,提高山坡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常用的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护坡、挡土墙等。
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
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
泥石流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常见于山区、丘陵、沿海等地,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由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防范和应对的措施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
一、加强监测
泥石流监测是防止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地质勘测、气象观测、物理模拟和现场巡视等手段,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和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便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目前,泥石流监测系统已经相对成熟完善,应该在地方政府各级设施中广泛地应用。
二、加强防范
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首先得靠加强防范。要做到这一点,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一提的:
1. 加强居民教育。泥石流往往随着大雨和雨水的流动发生,因此,人们对天气、地形、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警的采取。因此,要加强对居民的泥石流知识宣传,普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应急避难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2. 建设防洪抗旱工程。在河流、山坡、岩石堆等区域加
强固体物控制和排水系统建设,以减轻泥石流在灾害发生时产生的影响。
3. 加强道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维护。对于山区
及梯田等地区,要及时清理、维护土路、铁路和桥梁硬件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
三、及时应对
在泥石流发生时,视情况采取逃生或避难措施十分重要。下面就是几则应急避难措施:
1. 监测预警及时处理。在发现泥石流预警信号时要及时
处理,尽量向较高、较平缓的地方转移。
2. 尽快撤离。在泥石流将要来临时,应尽快集中转移,
尽可能到场地比较平稳的地方。
3. 循着水流方向逃生。在泥石流涌来时,可以循着水流
泥石流防灾保证措施
泥石流防灾保证措施
泥石流是一种在山区和高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
大的威胁。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采取科学的防灾保证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泥石流防灾保证措施。
第一,加强监测和预警。监测和预警是减少泥石流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可以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监测,如地质勘测、遥感和气象预报等。关注山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定期巡查山区,发现危险区域及时采取措施。此外,还可以建立泥石流监测站,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附近居民采取防灾措施。
第二,加强防护工程的建设。防护工程的建设是避免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手段。
在危险山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地形,如建造挡土墙、拦河坝等。此外,在山体面临崩塌的地方可以设立固定网和防护栏杆,限制泥石流的扩散。对于已经形成的泥石流沟,可以进行整治,修建泥石流沟护岸、拆除陡壁、开挖泥石流沉积和构筑岸壁等手段,减少河床的侵蚀和冲刷。
第三,加强科普和教育。科普和教育是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的重要途径。可以通
过传统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灾害特征以及防灾知识。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和演练活动,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此外,加强学校的教育,将防灾知识纳入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防灾安全意识。
第四,加强灾后救援和重建。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救援工作是最关
键的。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调度力量和资源进行救援。同时,还应加强灾后重建工作,修复被破坏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此外,需要借鉴历史教训,总结灾害原因和应对经验,完善防灾措施,提升泥石流防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应该采取哪些“防范和整改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灾害引发次生事故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抓实、抓细、抓好。要及时召开防范事故的工作会议,认真研究解决可能因泥石流灾害引发次生事故的突出问题,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诊”,确保管理责任落实。
二是深化隐患排查,严格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更要强化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治理整改措施,实行领导包干,挂牌督办。凡是能够马上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坚决杜绝走过场。对短时间内确实无法整改消除的,要落实防控预案,细化责任、措施、整改资金和治理时限,全天候监测监控,严防事故发生。
三是加强现场抢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可能需要应对的应急抢险工作,应急救援指挥人员要提前谋划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救援人员人身安全,防止救援次生事故发生。抢险人员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四是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报送和抢险物资运输通畅。应急指挥中
心要24小时不间断值班,主要领导的通讯工具要保持24小时畅通,遇到各种突发事故和异常情况,值班领导和有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险和处置,并按规定逐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确保信息及时报送。密切跟踪天气情况,时刻和现场指挥部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抢修进展情况和抢修所需要物资,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疫情,补充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责任,做好救援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各方面应急准备,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全天候待命,随时实施救援。
五是二公司要派遣专家赶赴现场,对现场地质情况及可能发生的地质隐患进行勘察,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项目部各部门须严格落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部长施工队队长责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将再排查行动的责任分层级落实至施工队和班组,项目部领导要强化督导检查。
项目部各部门和施工队要加强排查,尽快整改。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力量开展山洪地质灾害和堰塞湖隐患再排查,重点关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域,重点检查人员密集的山洪泥石流沟、聚集活动场所和易发生灾害的工程建设地点。
对施工现场要展开业内自查,形成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网格式排查格局,确保不留责任空白、不存排查死角。对隐患整改措施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的,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要加强监测预警,修订完善预案。水文、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分析协商,特别是对山洪、局部强降雨等的监测预报,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向相关责任主体、各施工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畅通。要根据各地具体实际,细化预报、预警、转移等关键环节内容,务求做到方案科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群测群防机制。充分基层防汛组织在巡查、预报、组织转移方面的作用,提高项目部全体职工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各部门要始终把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采取果断措施,提前转移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区域内的职工,坚决避免因灾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各位企业负责人、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辖区部分企业安全、环保、消防隐患曝光录像,文权副区长、海山副区长、永航副区长分别对当前的安全、环保、山洪、泥石流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都同意。下面我就全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安全、环保及山洪、泥石流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安全事故总量仍然较大,1-6月,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8件、死亡9人、受伤207人、经济损失127.26万元,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的投诉仍然较多等方面。特别是入汛以来,降雨增多,舟曲、汶川、绵竹等地相继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中央、省、市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做好山洪、泥石流防治工作,务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天会上,对辖区部分企业安全、环保、消防隐患等工作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反映出我区在相关工作上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安全、环保和山洪、泥石流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关于安全、环保工作
(一)要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
1.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环保监管力度。安全、环保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综合监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形成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和违法排放、环境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要会同司法机关联合执法,以强有力措施查处、取缔违法企业。对重大安全、环保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对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量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监管能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
2.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环保监管属地管理。安全、环保监管部门、负有监管职责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辖区企业包括中央、省、市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状况进行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要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3.要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环保管理。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安全、环保设施核准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管,严格落实审批、监管责任。建设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环保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生产许可证,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3.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环保隐患。要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
(二)要实施更加严格的企业安全、环保管理
1.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行为。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不环保不生产。要加强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