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必考篇目文言文复习精练 教师版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 时(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我们常引用《论语》 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或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与孔子并称“ 孔孟 ”。
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共 2__0_篇,
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写,
以 语录体 和 对话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4、请写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 《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 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的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学生版+教师版】
【学生版】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重
点篇目过关练《<论语>十二章》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二、翻译下列各句
1.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上外附中备考之中考文言文古诗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
上外附中备考之中考文言文古诗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
上外附中初三直升考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考查部分整理
(一)文言文30篇——文学文化常识及内容主旨
1、《为学》清朝彭端淑,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内容与主旨:《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他的子侄辈的,目的是教育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本文讲述了“蜀鄙二僧之南海”的古诗,形象地说明了难易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告诉读者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2、《天时不如地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内容与主旨: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内容与主旨:本文记述了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了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爱国、机智、善于辞令。
4、《伤仲永》宋朝王安石,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与主旨:本文记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事例,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周处》选自《世说新语》,为南北朝刘义庆编撰。
内容与主旨:记叙了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的。
6、《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他曾经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许多山水游记,其中《小石潭记》、《钴鉧潭记》等八篇,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永州八记》。
2015届新课标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课件:第4编 第6节 古诗文默写
(2009年佛山一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 (1)____________________ 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 沮,定乎内外之分, 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 恐美人之迟暮 。 落兮,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 (3) ________________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李白《蜀道难》) 空谷传响 ,哀 (4)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 , _________ 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解析:遗漏掉“且”“而”,“辩”“胁”“ 膺”“属”易写成“辨”“歇”“赝”“嘱”。
3.要注重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 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 “ 设伏 ” 的热点。 这就要求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 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白 居易《琵琶行》)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 游《游山西村》)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 天祥《过零丁洋》)
中考语文二 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篇目复习课件(共110张PPT)
①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②顾.野有麦场(《狼》)( 看,视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 )
2.通假字
尊君在不
( 不 )同( “否” ) 意思为( 表示否定 )
3.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2)太丘舍去.
古义: 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1)名词用作状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似的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 ) (2)名词用作动词
①狼不敢前.( 前进 ) ②一狼洞.其中( 挖洞 )
3.古今异义
(1)弛.担持刀
古义: 解除,卸下。
今义:放松。
(2)一狼径去.
古义: 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屠暴.起
(2)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②盖以诱敌.( 敌人 )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匹敌、相当)
(3)意
①意.暇甚( 神情、态度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打算 ) ③意.与日去(《诫子书》)( 意志 )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意趣、情趣 )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确、坚定 ) ②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 )
中考必考文言文篇篇目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
1、《论语十则》
2、《爱莲说》
3、《陋室铭》
4、《三峡》
5、八上《记承天寺夜游》
6、《桃花源记》
7、八下《马说》
8、八下《送东阳马生序》9、八下《醉翁亭记》10、《岳阳楼记》
11、《小石潭记》12、九上《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鱼我所欲也》15、九下《曹刿论战》16、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必背34首古诗词
1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吕氏春秋》复习 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师版解析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六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黄超群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谢晓华
授课
T (《吕氏春秋》复习) C (课外文言文专题) T (作文拓展训练)
类型
授课日
2015年月日
期时段
教学内容
一、《吕氏春秋》两则篇目解读
【原文再现】
《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翻译:
有一个渡江的人,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小孩啼哭起来。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地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急忙在这只船上刻(记号),说:“这里(就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不也是糊涂吗?
【文本分析】
出于《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引婴投江》
(1)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道理):
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初中语文复习文言文基本篇目练习
初中语文复习20篇古文根本篇目练习
第二册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复行数....,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语云:“缺乏为.万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者.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 _ __ ___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__ ___ ___ __ __ ___
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___ __ __ ___
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 __ ___ __
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 ___ ___ __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 __ __ ___ __ ___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解释词语 翻译句子 探究写法 理解内容
一、[2019·包头]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①而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 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 皆进学之道也。
誊:把翻译好的句子誊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 字。
考点三 探究写法(5年2考) 【考情数据】
探究写法题近5年包头中考出现2次。2019年10题“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 ‘进学之道’的”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2016年10题“本文第②段是如何论 证‘为学’的重要性的”,考查论证方法;第11题“请举一例,论证‘自恃其聪与 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兼有考查补充论据的角度,同时也是开放性 问题。
补 语、介词等,翻译时要补 )所从来”,翻译时依次要补上:村中人,渔人
上
倒装语序的句子,要注 如《曹刿论战》中“何以战”是宾语前置,
调 意调整语序和现代汉语表 翻译时应理解为“以何战”,译为“凭借什么
达习惯一致
作战”
3.翻译句子的步骤 文言句子翻译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分析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再注
中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总复习(课标推荐篇目)[全六册]
中考文言散文重要语句默写
一、《论语》十二章
⒈文中哪两则强调了复习的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2008年8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各国友人将相聚北京,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①当别人不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教导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②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表达相同意思的语句: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一个人为了加强个人修养应经常自思内省: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2015年云南省曲靖中考语文文言文考查篇目)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②遮盖缠绕,摇动下垂,③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各1分)
14.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①画线句子写鱼的大约数目,游动的形神姿态。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鱼在水中游动比作在空中游 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水的清澈; ③侧面衬托出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写水。 (答到①点1分,②③两点任意答到一点得2分)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目恕己, 日奉壹。
Baidu Nhomakorabea
15.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小石潭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地方。 C.作者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 潭中景物,接着又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 似难相容,实则以乐衬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接着写小石潭的源流, 最后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2015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5)通假字 便要 还家(“要”通“邀”,邀请) .
以上这几类词汇归纳详见另订成册的《制胜锦囊》。 2.文言句式 积累文言句式,主要针对考纲第二条复习。常见文言句式有:判 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要重 点复习。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
①„„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 二、题型变化 级:理解)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 1.重点词语的解释。2011 年以前,单独以双 选题的形式在基础积累部分出现,分值为 4
句子。(能力层级:理解)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 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分,重点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词的一词多义现
象,所选词语的范围出自多篇文章,但基本 不会超出考纲规定的篇目。形式为每个选项 的前半部分是含有所考查的重点文言词的课 内文言文句子,后半部分为含有所考查的重
②„„,„„也。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加上判断词“是”。
(2)倒装句。倒装句指与现代汉语正常语序不同的句子,因为颠 倒了语序,所以翻译时要把语序调整过来。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 (3)省略句。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如:“见 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 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内容要补充出来,这也是翻 译题最容易丢分的地方。 3.文言名句 积累文言名句不仅是完成默写类试题的前提,也是理解文章思想 内容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对于教材中那些要求背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复习资料完全整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No.1
《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
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
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
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
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No.2
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
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
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
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
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部编版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背诵篇目10篇挖空训练
部编版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背诵篇目10篇挖空训练
1.《<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学生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论语>十二章》教师版
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代入法语文课件PPT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联系成语,加以印证。教材中 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 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杨砺,字汝砺。 ……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 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岁余,又以 母疾弃官。开宝九年,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后)起就 职。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 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 土,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 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 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 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 ,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3、代入新句,检验正误——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
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 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如前 面例题所析。
九
这是实词推断 层
最实用的方法 , 之
需要多读多练 ,
台 ,
注重积累!
起
于
垒
土
1、(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小试身手
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
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jiàn mǐ biàn zhé suì bǐ bó móu fú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
..我(军队)(讨伐,攻打)
(2)齐师败绩
..(大败)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3、曹刿请.见(请求)
4、又何间.焉(参与)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其.乡人曰(他的) 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公问其.故(他,指曹刿)公与之.乘(代曹刿)
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
..玉帛古义:今义:
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
3、可以
..一战古义:今义:
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6、虽.不能察古义:今义:
7、再.而衰古义:今义:
8、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9、必以情.:古义:今义:
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3.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
4.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7.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8. 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六)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
战时:
战后:
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
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