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
炎症对心脏健康的长期影响研究
炎症对心脏健康的长期影响研究引言:心脏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体内慢性低级别的炎症可能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炎症对心脏健康的长期影响,并介绍与此相关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一、炎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初探1.1 炎性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问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慢性低度的体内炎性反应被认为是其形成和进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1.2 炎性细胞介导心肌损伤除了影响血管壁,慢性低度的体内炎性反应还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
二、炎性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2.1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常见的炎性标志物,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测量CRP水平不仅有助于诊断心血管疾病,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2.2 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计数通常意味着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白细胞计数与心脏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关联。
三、炎性途径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机制3.1 炎性介质和血小板激活各种炎性介质能够促进血小板激活,并改变其凝聚性,从而增加了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3.2 炎性途径与血栓形成某些类型的炎症能够干扰血液凝固平衡,导致过度凝聚和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了冠心病的风险。
四、控制体内低级别慢性炎症对心脏健康的影响4.1 调整饮食摄入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食物的饮食,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有助于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4.2 规律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并降低体内的炎性水平。
4.3 控制体重肥胖与慢性低级别炎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少慢性炎症反应。
结论: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进一步了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低度的体内炎症可能是导致心脏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监测和调控相关体征和生活方式,我们能够降低身体中的慢性炎症水平,并保持良好的心脏健康。
作为个人,在预防心脏健康问题时需要注重维持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以及科学管理体重。
心房颤动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卒 中和心力 衰 竭 , 颤的 治疗 已成为 当代 医学 的 重点 和 难 房 点 。近年来 , 越来越 多 的证 据 表 明 , 症不 仅 与房颤 的发 生 炎 发展相关 , 而且促进房颤患者 的血栓 负荷 J 。
1 房 颇与炎 症 关 系的临床 研 究
1 1 组 织学研 究 :r t i . Fu a 等在 1 sc 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孤
年龄 的增长 而增 加 , 超过 7 5岁 者达 1 % , 质性 心脏 病 达 0 器
G dki e il等 发现 , 所有房颤病人血浆 h —C P及 I s R L一6水平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14 炎症与房 颤 的血栓 负荷 : . 无论有无心脏疾病, 房颤
可引起高凝状态 , 致脑 卒 中的 风险 增加 。在一 项 7 导 7例房 颤患者的 队列研究 中, 升高的血 浆 I 6水平 是脑卒 中及死 L~ 亡的独立预测 因子 , C P及 P一选择素水平 则与左房高 回 而 R 、 声波独立相关 J 。新近的一项前 瞻性研究显示 , 心耳血 流 左 速率及 C P水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 的独立危 险因素 , 且 R 并 在平均 (441 ) 2 5 个月 的随访 中 , - 有左房 高 回声波 的房颤患 者 栓塞事件显著升高 。炎症促 进血栓 负荷 的原 因可能 与其 刺激血小板形成 、 加血小板对凝血酶 的敏 感性 以及 促进纤 增 维蛋 白原 的转化有关 。 J
4 % -J 0 3。在中国 目前房颤人 数接近 80万 , 0 并且 同样呈 现 出随着年龄增长 而增 加的趋势 。随着人 口老龄化 的严重 , 并且冠心病 、 心力衰 竭 、 高血 压等慢 性疾 病 的状 态也 增加 房
颤 的发 生 , 房颤将成 为 2 世 纪 的“ l 流行病 ” 。房颤 对 于人 群死亡率 的影响显著 , 且可 能 出现众 多并 发症 , 其是 脑 而 尤
心房颤动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的价值和意义
心房颤动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的价值和意义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特征是心房的不规则快速收缩,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增加心脏衰竭和卒中的风险。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心房颤动患者的炎症反应,并研究了C反应蛋白(CRP)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CRP水平的价值和意义。
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炎症标志的蛋白质。
它通过与炎症过程中产生的配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因此,CRP被广泛用于检测炎症和感染等疾病的临床诊断。
最近的研究表明,CR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以下是CRP在心房颤动中的价值和意义的几个方面:第一,CRP水平可以作为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指标。
心房颤动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CRP水平较高常常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因此,通过CRP水平的检测,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心房颤动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
第二,CRP水平可以用于评估心房颤动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研究发现,CR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RP水平较高的患者通常表明心房颤动的发展更严重,包括心房肌功能减弱、心室肥大、心梗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此外,高CRP水平还与心房颤动的预后不良相关,包括心衰、再发率增加和死亡率升高。
因此,通过监测CRP水平可以评估心房颤动的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第三,通过控制CRP水平可以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研究发现,通过药物干预或其他治疗手段,可以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CRP水平,改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于那些CRP水平较高的心房颤动患者,针对性地降低CRP水平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第四,CRP水平还可以作为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评估指标。
临床上,通过监测CRP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如果治疗有效,CRP水平会降低;如果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CRP水平可能会继续升高。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黄智力【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3【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对心房颤动的深入研究,认为C反应蛋白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导致心房颤动的机制可能为:(1)C反应蛋白能激活经典补体途径,从而在心房颤动的触发和维持中起到直接的作用.C反应蛋白通过与受损细胞的磷脂组分的结合,抑制肌膜内囊泡中钠和钙离子的交换,引起心房的电重构,从而导致膜功能障碍和心律不齐的发展.(2)C反应蛋白作为典型的炎症标志物,提示心房中受损的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使心房肌细胞变性、坏死,引起心房肌间质纤维化,并导致心房结构变化和心房重构,为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结构基础.%Atrial fibril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s in clinicalpractice,however,its mechanism ha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reactive prote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reactive protein causes atrial fibrillation may be:(1)C-reactive protein can activate the complement system,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C-reactive protein can bind to the phospholipid component of the damaged cells,which can inhibit the exchange of sodium and calcium ions in the sarcoplasmic membrane of the sarcolemma.It can result in electrical remodeling of the atria,and promptthe development of membrane dysfunction and arrhythmia.(2)CRP is one of the typical inflammatory markers, suggesting that atrial damage in the heart of the cardiomyocytes,which can prompt the progress of the atrial fibrosis and result in the structural remodeling of the atria.It provides the substrate for the occurrence and maintena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总页数】4页(P463-466)【作者】黄智力【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相关文献】1.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 反应蛋白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J], 邢尔克;贾军正;周红娟2.特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吴皓宇;王聪霞;韩稳琦;钟妮尔;陈海潮;高天娇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对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评估价值 [J], 贺元辰; 韩宏光; 徐莉莹; 张晓慧; 孙畅4.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 [J], 袁孝伟5.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对远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J], 张维;张冰;钱少环;唐碧;张先林;王嫣然;康品方;张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心律 失常效 应与血浆 中 C R P水平 下 降有 关 , C AB G 术前 和术后 摄 入糖 皮 质 激 素 可 降 低 术 后 房 颤 的发 生率 J 。另外 , 炎 性 细 胞 因子 如 白细 胞 介 素 ( I L ) 一 6
和肿 瘤坏 死 因 子 ( TN F) ~ 也 与 房 颤 有 关 。I L 一 6是
房颤 患者 中风和死 亡 的 一个 独 立 预测 因子 , 提 示房
颤 中的炎 症 反 应 可 能会 进一 步 恶 化 预 后 。I I 一 6是
由激 活 的 白细 胞 和 成纤 维 细 胞 分 泌 的一 种 细胞 因 子, 它可通过 糖蛋 白 1 3 0刺激 J a n u s 激 酶/ 信号 转 导
移等。
2 房 颤 促 进 炎 症 反 应
房颤 促进 炎 症 反 应 这 一 观 点 的证 据来 自动 物
细胞 活化 的有力 刺激 , 提示 炎 症 可能 是 C AB G术 后 房 颤频 发 的 原 因。C AB G 术 后 的 全 身 炎 症 反 应 特
模 型快 速 心房 起 搏 的 研究 。在 快 速 心 房 起 搏 的犬 模型, 随着 心房 组织 的硝 基 酪 氨 酸沉 积 增加 , 出现
质 的 纤 维 化 酶~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M MP) - 2 和 MM P 一 9活 性 增 强 , MMP 一 9 mR NA 表 达 增 加 以 及
其 他危 险 因素 的孤立 性房 颤 患者 其 h s — C R P水 平也 呈 现升 高 l _ 3 ] 。有研究 证实 , C RP水 平 是肺静 脉 电隔
・
1 9 6 ・
国 际 心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3年 7月 第 4 0卷 第 4期
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 中图分类号 ] R 4 . 57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6 X(0 7 3 -130 022 6 2 0 )10 1 -2
期 间有 8 7例发生 房颤。且 C P水平越高 , 9 R 未来发 生房颤 的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是临床最常见 的一种心 律失常 , 一 般人群 中的发病率为 0 7 ~1 O , 6 .% . % > 5岁人 群 的发病率
维普资讯
I东 医药 20 J J 07年 4 鲞 7
炎症 与心 房 颤 动 的关 系
杨 洁 李媛 媛 , ( 1山 东省 立 医院 , 东济 南 2 0 2 ; 山 5 0 1 2山 东省千佛 山 医院 )
[ 关键词] 心 房颤 动 ; 炎症 ; C反应蛋 白
内存 在 自律性细胞 , 临床上的心房快 速激 动 由肺静 脉 的异 常 激动 引起 , 异常激动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楚 。 但
1 炎 症 与 房 颤 关 系的 临 床 研 究
研究者不仅从 C P、 - T F仅等炎 症标 志物来研究 炎 R I 6、N 一 L
症 与房颤 的关系 , 组织 学研 究也 表 明, 症与 房 颤有 着密 切 炎
研究发现 , 冠状动脉 搭桥术 后 白细胞 介 素一(L6 的水 6 I一 )
平在 6h达到高峰 ,R C P水 平术 后第 2天达到高峰 , 补体系统
术后 第 2~3天达 到高峰 ; 2 ~5 的冠状 动 脉搭桥术 患 有 % % 者术 后发生房颤 , 并且 也 在第 2~3天 时达 到高 峰。提 示冠
状动脉搭 桥术不但存在广泛 的炎症过 程 , 而且 炎症与 房颤之
间有一定 的关 系。但这 种特殊 类 型 房颤受 到 很多 因素 如心 房的切开 、 心房缺血 、 心包炎 等的影 响 , 这些均 能造成心 房异
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房颤动的关系
i ot n o e i h e e i a d s s i i g o t a b l t n mp ra trl n t e g n ss n u t nn f r l r l i . a ai f i a o i
i mmu o o b n s a .Re u t : h e l lv l o sCR n t e p ritn ar b l t n g o p wa ih r t a h t i te n sre t sy a s l T e s n m e e f h — P i h e se t t a f r l i u s h g e h n t a n h s s i i i ao r l
Rea i ns p b t e g e ii iy C e c i e pr t i a d t i lfbrl to l to hi e we n hi h s nstv t r a tv o en n a ra i i a i n l
C E G R nl H A G To Z A GS u H A G L- n S N T n , I o —i H N e - , U N a ,H N h , U N iu ,U og XE H uTa i j n
[ 摘要 ] 目的: 观察 心房颤动患者 超敏 C反应蛋 白( sC P 水平变化 , h—R ) 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 的关 系。方法: 8 心房 颤动患 将 4例 者分 为持续 性心房颤动组 (> 0d 4 3 )3例和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 8h 4 4 )1例 , 并选择 4 O例水平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 。采 用 酶联 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 定 h・R 。结果: sC P 持续性 心房颤动组 患者血清 h—R s P水平高 于阵发性 心房颤动 组和对 照组 ( C P<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AF抗炎疗效的指示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争议,目前CRP与AF关联的确切机制尚不能明确。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综述;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9(2009)02-0168—0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在心房颤动(AF)发 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而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 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被应用于研究AF的炎症机制。 笔者就CliP与AF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y:postsurgery activation involves C-reactive protein and is associat-
ed with postoperative arrhythmia[J].Circulation,1997,96:3 542
4 Iss∞'IT。Dokainish H,Lakkis NM.Bole of inflanunafion in initi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除有调脂作用外,还 具有抗炎特性,可降低血清CRP浓度。siu等¨副首先研究, 转复孤立性持续性AF后,他汀类药物有效减少了AF的复 发。但该研究样本量小,说服力不强。后Hanna等¨引大规 模研究25 000例患者,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减少AF的发 生率。Patti等Ⅲ1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组显著减少术 后AF的发生危险。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降低了CRP水平, AF的发生、复发随之减少了。最近,Fauchier等旧¨Met8分 析他汀类药物治疗与AF的关系,证实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 心脏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F的发生以及AF的 复发。CRP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提示AF抗炎 治疗的有效性。虽然目前未能阐明他汀类药物干预CRP水 平升高治疗AF的作用机理,但不久的将来,他汀类药物可 能会提供一个治疗、预防AF事件的新舞台。
心房颤动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标签:房颤;炎症;炎症因子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不断上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7.2%,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1%~15%[1]。
AF是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在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中,栓塞的发生率和危险性更高。
另外AF也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及猝死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1997年,Bruins等[2]首次报道了AF可能与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发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术后发生AF的高峰时间与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的时间相一致,证明AF与炎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炎症反应与AF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介质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成纤维细胞纤维化途径的激活,改变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从而导致AF[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各种炎症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促进了AF的发生和发展,而AF又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炎症和AF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抗炎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AF的新方法。
笔者结合中外文献,对AF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各种炎症因子促进AF的发生1.1 C-反应蛋白(CRP)与AF:CRP于1930年在肺炎患者的血液中发现,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急性时期反应蛋白,它能参与机体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活化粒细胞、单核细胞的CRP受体,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反映机体炎症的变化程度,是炎症反应的典型标志物。
hs-CRP又称高敏或超敏CRP,可以更精确地测定机体炎症水平,灵敏度更高。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孤立性AF中,hs-CRP浓度和P波离散度是相互关联的。
高敏C反应蛋白对房颤影响研究
生率无 明显影响 。
33 利多卡因属局麻 和抗心律失常药 ,其 麻醉作用较普鲁卡 . 因强 2 ,组织穿透力和扩散力亦较 强。宫颈湿敷 后,可有 倍 效阻断神经冲动 的传导,同时对 宫颈肌纤维有较强松弛作用 ,
宫 口扩张快 嘲。
综上 所述 ,在产 程 中使 用 642 5 — 、安定、利 多卡 因可有
和维持 ,对房颤患者的预后具 有重要意义 。
【 关键词】 房颤 ; 高敏 c 反应蛋 白 ; 合并症
di 1 .9 9 . s. 7 — 9 52 1 .5 8 o : 03 6  ̄i n1 4 4 8 .0 21 . 1 s 6 0
心房 颤动 简 称房 颤 (r lirlt n,是指 心房失 去正 a i biai ) ta f l o 常节律 的心 电活动 ,心 电图表现为不规则 的颤 动波,频 率为 30 6 0次 / n 5 ~0 mi,心室律不规则 。据 国外 报道 ,普 通人群 中 房颤的患病率大约是 0 5 1 . %【 9 ] 国内报道 我国约有 8 0万房 ,而 0
颤患者,并且其患病率正 呈现着上升趋势 。房颤作为一种
常见 病、多发 病,具 有多种并发症 ,如脑血栓、周 围血管栓
(7 7 岁。对 照组 选择 同期住 院 的非房颤 患者 5 5+ ) 2例,年龄
塞、 诱发心衰等 , 严重影响着患者 的生活质量 , 威胁患者生命 ,
4 2~8 岁,平均 ( 6 岁。三组 患者年龄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3 54 ) 6- 据报道房 颤患者的死亡率大 约是 正常人的两倍 以上。本 文对 学意义 > . ) 00 ,具有可比性。 5 笔者所在医院确诊 的房颤 患者 10例 进行分组分析 ,以期 了 1 方 法 抽取住 院期 间空腹静脉血 3m ,分离血清,采用 2 . 2 l
炎症是心房颤动的一个危险因子
炎症是心房颤动的一个危险因子
余国膺
【期刊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卷),期】2004(18)1
【摘要】持续性心房颤动(AF)病人常伴有C反应蛋白(CRP)升高,说明有周身性炎症。
但CRP能否预告AF?尚未经大的人群队列研究过。
【总页数】1页(P51)
【作者】余国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4.5
【相关文献】
1.缬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对内皮因子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J], 张永杰
2.缬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对内皮因子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J], 张永杰;
3.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瓣膜置换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曹炜;石开虎;沙纪名;徐盛松;张珂
4.缬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内皮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 [J], 潘伟英
5.全麻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呼吸道炎症反应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谭明;孙晓燕;张艺民;商丽华;刘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科术后房颤与CRP的关系探讨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e i f v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a t i r a l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a t f e r s u r g e r y a n d t h e s e r u m CR P l e v e l s . Me t h o d s : An a l y s i s o f
于降低 术后房 颤 的发 生率减 。 关键词: 心房 颤动 : C一反应蛋 白: 外科 术后
中图分类号 : R 5 4 1 文 献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3 6 — 0 0 9 5 — 0 2
T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a t r i a l i f b  ̄B a t i o n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a n d t h e s e r u m Cl I P l e v e l s .
s e r um CRP l e v e l s we r e d e t e c t e d.S e l e c t 8 0 p a t i e n t s wh o h a v e n o a t ia r l ib f il r a t i o n a t f e r s  ̄g e y r a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Re s u l t s: Th e s e ll f m CRP l e v e l s
’
L I U Q i — mi n g 1 . Z H A N G Mi I l 2 .
炎症反应与房颤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①c 一 反应 蛋 白主要在肝脏合成 , 是炎症反应 的典型标志物 .
它是炎症反应 的急性期产 物 ,它的升高标志着机 体处于炎 症应 激状态。c 一 反应蛋 白已经被报 道是 孤立性房颤 的危 险因子 , 这 主要是 由于高水 平的 c 一 反应 蛋 白与复律 成功 的房颤 患者 的复
反应蛋 白( C R P ) 、 白细胞介素一 2 ( I L 一 2 ) 、 白细胞介 素一 6 ( I L 一 6 ) 、 白细 胞介 素一 8 ( I L 一 8 ) 以及 肿瘤 坏死 因子 一 0 【 ( T N F 一 ) 等, 均与房 颤 相
心律失常本身促 成了血 栓前状态 的形成1 2 1 。 而且 , 研究 已经 表明
[ 作者简介】 刘 东霞 ( 1 9 8 4 . 1 0 一 ) , 女, 汉族 , 河北 保定人 , 硕士 , 医师 , 研究方 向: 高血压 、 心 律失 常, 邮箱 : l i u d x 一 1 0 1 1 @ 1 6 3 . c o m。 王茜 ( 1 9 8 4 . 4 一 ) , 女, 河 北保定 人 , 硕士 , 主治 医师 , 研 究方 向: 冠心病 , 邮
心脏疾病 , 可 为病 理性房颤 、 特发 性房颤。特发性 房颤 即孤立 性房 颤 , 这种心律失常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
2 房 颤 相 关 炎 症 因子
② 肿瘤坏死 因子一 0 【 ( T N F 一 0 / . ) 是 具有多 效性 的促炎 性分 子 . 参 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 , 它是 由 1 8 5个氨基 酸组成 的糖肽 类 .
心房 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 常 ,可加重心肌缺 血及恶化 心功 能 , 并 引起 血栓 形成 , 极 大地 威胁人 民健康 。心房颤动是脑 栓塞 及全身性栓塞性疾病 的危险因素 , 但对 于房颤的发病 机制 、 电解 剖结构及房颤高凝 的具 体原因及机制等 问题 ,至今仍没有 非常明确 的认识 ,其发 生机 制及 治疗方案一直是人 们研究及探
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
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王赛英【摘要】@@ 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与炎症有关[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间接反应局部炎症程度,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被认为是炎性标志物之一.心房颤动引起体循环栓塞与心房颤动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有关[2],其中血小板激活在血栓/栓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亦被认为是炎症标志物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者血小板功能激活与炎症水平的关系及P-选择素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2页(P239-240)【作者】王赛英【作者单位】310006,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与炎症有关[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间接反应局部炎症程度,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被认为是炎性标志物之一。
心房颤动引起体循环栓塞与心房颤动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有关[2],其中血小板激活在血栓/栓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P-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亦被认为是炎症标志物之一。
本研究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者血小板功能激活与炎症水平的关系及P-选择素的临床意义。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共81例,根据2006年ACC/AHA心房颤动控制指南的定义,按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分为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发作持续时间≤7d)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40~86(68.14±10.49)岁,高血压25例(59.52%);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发作持续时间>7d)4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53~85(69.49±7.58)岁,高血压25例(60.98%)。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
事件的危险。急性期 A E 辅助治疗可降低炎症反 CI 应, 并且远期治病效果好。但是, 这些治疗能否对高 CP R 水平的A 患者产生作用尚不清楚。 F
行研究, 发现 I汤是发作和死亡的非独立预测因 L 子, 炎症可能导致 A 患者预后较差, F 而在此次研究 中高血C P R 对提示危险倾向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中 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 年8 国 05 月第5 第4 ( 第2 期) 卷 期 总 3
· 述 · 综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
覃桂林 综述 秦孺子 审校
[ 反应蛋白(R ) 摘要】 C C P 是反映体内炎症急性活动期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 研究证明,R 是心房纤颤( F 发生的预测因子, CP A) 本文就 C P R 影响 A F的可能机制及对 A 治疗意义 F
通过校准所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 C P水平升 R 高及微量蛋白 尿同时存在的病人与 A 存在更大的 F 相关性( 在随机的人群当中两者共同存在的个体出 人, 从安慰组的 2%降低到治疗组的 2 9 %。激素的 残存分配存在明显差异( < 0 ) P . 。多变量分析, 00 1 反复发作时平均 C P R 浓度无论是在阵发性 A 还是 F 在持续性 A 都是很有意义的“ F 预报器” 。由此证实
的 生。 shi [通过 0 续 颤 发 Pc r N 5 对9 例持 性房 ya S 等 ]
患者与 4 6例非房颤患者 比较研究发现, F患者 A C P I-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 . )左 R及 L 6 P 0 1 , 0 0 心房直径与 C P及 I- R L 6相关 , 并且还发现 I- 与 L 6 A 复律前持续时间有关, F 这些发现提示炎症参与了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C P水平最低 。而随后王云书等 则表示不 同病因引起 A R F
19 97年 ,rs c 等 …首次观察到 炎症与心房 结构重 构 Fut i a 关系 的病理依据 , 他们对 1 2例孤立性 A F患者进行心房肌活 检, 发现 A F患者均有广 泛 的淋 巴细胞浸 润 , 心肌组 织坏 死 及纤维化 ; 对照 组心 房肌组 织结 构正 常。N kmua等 也 aa r 报道 了类似 的结果 。Bun 等 发现 , 清 C P水 平变 化 ris 血 R
等 研究 A F与炎 症 及慢 性 幽 门螺旋 杆菌 ( p 感 染 的关 H ) 系, 发现 H p与 A F无关 , 与炎症相关 , 并表明 A F与炎症确实 相关 。魏玲等 提示 , 不仅 A F者血 清 CI l P值显著高 于对照 组, 而且 A F合并左室肥厚较不合并左室肥厚组 C P显著增 R 高 。此外 , 赵宇等 研究 中还提 出 , 心病 A 冠 F的 C P水平 R 最高 , 其后 依 次 为瓣 膜 病 、 血 压 、 立 性 A 心 肌病 A 高 孤 F, F
的因果关系 尚不清楚 。为 阐述该 问题 ,a St a等 对 1 5例 阵
发性 A F患者监测药物转复前后的 C P等炎性标志物 , 随 R 并
访 2周 。 由于 升 高 的 C P在 炎 症 消 退 2周 后 恢 复 至 正 常 范 R
的一种炎症状态 , 据此提 出 A F与炎症存 在一定关 系。随后 2个独立的研究几乎 同时报 道 了 C P与非 心脏手术 A R F的 关 系 J 。随后在非手术的不 同类 型 A F的人 群中 , 即孤 立性 A 、 发A 、 F新 F 持续性 A 、 F 慢性 A F患者 , 均有 C P水平 明显 R 高于窦性心律对照组 ; 且症状性 A F者 的 C P水平高于无症 R 状 A F者。此外 ,R C P与 A F转 复前 的左房 内径 、 F持 续时 A 间相关 。但 C P不能独立 预测 心房结 构重 构 , 不能 明确 R 也 是 C P炎症状 态 与左房 重 构 的 因果 关 系 问题 。考 虑 到病 R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吸道 黏 膜 受 损 , 细 胞 纤 维 受 刺 激 , 起 胸 外 气 道 高 反 应 , 使 引 故 表现 为刺 激性 干 咳 。 这 部 分 患 者 经 抗 炎 治 疗 后 肺 泡 、 细 支 毛
气管 、 细支 气 管 炎 性 反 应 消 退 而 喉 、 管 隆 突 、 气 管 分 又 及 气 大
感 染 , 用 阿 奇 霉 素 治 疗 。部 分 患 者 使 用 各 种 抗 生 素 无 效 者 可 系过 敏 性 咳嗽 或 咳 嗽变 异 性 哮 喘 。此 患 儿 常有 细 胞 及 体 液 免 疫 功 能低 下 的 表 现 。本 文 中有 1 患 儿 反 复 咳嗽 05年 之久 , 例 .
患儿 存 在 气 道 高 反应 。 对 于无 条 件 做 上 述 者 可 采 用 序 贯治 疗
法, 即最 初 1 内 可试 用 抗 生 素 及 止 咳 剂 。如 果 无 效 , 用 抗 周 停 生 素仅 给 予 支 气 管 扩 张 剂 、 1 H 一受 体 阻 滞 剂 或 短 期 使 用 糖 皮 质激 素 ( 超 过 3d 。如 果 还 不 明 显 , 须 排 除 支 气 管 异 物 、 不 ) 必 肺 结核 、 胃食 管 反 流 、 神 性 咳嗽 等 疾 病 。 治 疗 上 暂 时 可 给 予 精 增 加 免 疫 功 能 的 药 物 , 胸 腺 肽 、 扰 素 等 , 注 意 观 察 咳 嗽 如 干 并
支 气 管 黏 膜 修 复 较 慢 , 般 需 3—7周 口 。故 出 现 胸 片 、 征 一 】 体 无 异 常 而 咳嗽 迁 延 不愈 的现 象 。这 部 分 患 者 可 继 续 抗 感 染 治 疗 。其 病 原 微 生 物 除 常 见 的 细 菌 、 毒 外 还 可 能 合 并 支 原 体 病
炎症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炎症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刘超茜1,邓俊萍2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高且是血栓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㊂目前认为炎症涉及心房颤动发病的多条通路,大量炎性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了解炎症在心房颤动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对炎症与心房颤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㊂关键词 心房颤动;炎性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7.02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全球约3300万人受累,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大幅增加[1-2]㊂AF 不仅发生在正常心肌的衰老过程中,还可由病理性心肌损伤诱发,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3]㊂近年来,炎症机制是研究的焦点,在过去炎症主要被认为是心律失常的伴随现象,最近的研究发现,心脏炎性细胞可以通过改变组织成分或与心肌细胞相互作用而引起心律失常[4]㊂炎症是哺乳动物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生物过程,是机体对自身感染和损伤产生的生理反应,但在病理条件下,过度产生的炎性因子会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使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向心脏等靶器官迁移,导致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塑,促使AF 发生[4-8]㊂炎症相关AF 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主要包括炎症诱导电生理特性改变㊁心脏结构重塑和纤维化增强㊂本研究将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机制㊁炎症相关心肌疾病及抗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㊂1 炎症相关AF 的病理生理机制传统上认为AF 是一种折返性心律失常,从电生理学角度来看,是由钠㊁钾㊁钙等离子通道表达或功能异常引起心房非同步去极化频率增加,使心房有效收缩丧失㊁心室率不规则[9-11]㊂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电重构为早期改变,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结构重构为晚期表现,具有不可逆性[12]㊂1.1 电重构电重构是由于心肌细胞中钙㊁钠等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心房的传导异质性增加(包括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缩短㊁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减慢㊁传导频率增加等),加重了心房肌异位激动和折返形成[13-16]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钙离子处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临汾医院(山西临汾041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山西临汾041000)通讯作者 邓俊萍,E -mail :***********************引用信息 刘超茜,邓俊萍.炎症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7):1274-1277.理异常会导致心房电活动的改变[17-18]㊂炎性因子作用于钙通道使细胞内发生钙超载,为了减轻心肌细胞负荷,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快速失活,减少钙内流,缩短了动作电位时程,形成多个折返环,促进AF 的发生和维持[13,19-20]㊂1.2 结构重构及纤维化结构重构是指心肌细胞损伤㊁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因素共同驱动的心肌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房扩大㊁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心肌间质胶原纤维重分布及心肌细胞纤维化等[14,21]㊂结构重构可导致心肌局部电活动传导异常,包括激动传导速度减慢及传导路径复杂化,易形成较多的微折返环诱发AF [14]㊂纤维化是指在心肌损伤后的愈合反应中,失活的心房肌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逐渐形成心房纤维化,这是AF 发生心脏结构性重塑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增加AF 发作频率,易进展为永久性AF [22-24]㊂纤维化时由于心肌成纤维细胞激活过多及细胞外基质增加,引起局部传导阻滞或折返,导致心肌组织产生不均一的电传导,为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基质条件[25]㊂纤维化涉及不同的信号通路,正常心房肌细胞由连接蛋白连接,连接蛋白端对端排列在细胞间形成低电阻通信通道,其分布密度和性质的改变可导致电耦联异常引起心律失常,纤维化可影响连接蛋白导致细胞端对端分离,干扰通过终板的细胞间通信[16]㊂炎症过程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募集炎性细胞因子并激活心肌成纤维细胞,导致心肌结构重构和纤维化[26]㊂且炎症可降低心肌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引起缝隙连接损伤以及细胞内钙处理异常,阻碍心肌细胞间信号的传导,最终影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27]㊂2 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对AF 的影响正常心脏组织由心肌细胞㊁内皮细胞㊁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组成㊂心肌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激活了单核-巨噬细胞等间质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通过影响离子通道和心肌细胞正常传导,产生异常电生理活动诱发AF [17]㊂炎性因子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心房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素[2,28-29]㊂2.1单核-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是心脏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参与细胞凋亡㊁吞噬坏死组织㊂单核细胞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过度炎症反应可能使其失衡,引起心脏纤维化和心力衰竭[24]㊂在AF病人中,活化的单核细胞附着在心内膜表面,在心肌组织内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引起炎症级联反应[29]㊂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在组织损伤时,单核细胞从骨髓中迁移分化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与AF的发病机制存在因果关系[4,24]㊂AF病人的巨噬细胞主要是促炎症巨噬细胞,可分泌成熟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当心肌组织受损时,巨噬细胞募集至受损部位释放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调节细胞外基质,介导有害的心肌炎症[30]㊂巨噬细胞衍生的IL-1β可延长糖尿病小鼠的动作电位时程并降低K+电流,从而增加对心律失常的易感性,IL-1β也通过激活蛋白激酶降低新生小鼠心室肌细胞中的L型Ca2+电流密度[4]㊂2.2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㊂与健康人群相比,AF病人心房细胞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和肥大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加[6]㊂肥大细胞衍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Ⅰ促进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加速离体心脏缺血后心律失常,有实验证实,增加小鼠心房压力负荷可观察到肥大细胞聚集,分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促进心房纤维化[4]㊂2.3ILIL是由白细胞产生的一组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免疫反应㊁炎症反应㊁造血和血栓形成[21]㊂AF病人血清中多种IL水平均有升高,IL导致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可能会减慢心肌细胞正常的传导能力[4]㊂IL-6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与AF相关的IL,由激活的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释放,刺激下游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引起发热[16,31]㊂IL-6位于IL-1下游,两种细胞因子均影响心肌细胞Ca2+调节,延长了动作电位时程,但IL-6比IL-1更容易激活Ca2+介导的致心律失常底物[4]㊂在炎症急性期,免疫细胞和病原体相互作用释放IL-6,刺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s,CRP)㊁纤维蛋白原等下游因子产生,通过影响细胞间连接蛋白,减少细胞间信号传递,快速诱导心肌细胞电重构[16,32]㊂使用抗IL-6受体抗体治疗可缩短动作电位间期,表明抗IL-6治疗具有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4]㊂IL-17通过诱导细胞因子释放IL-1㊁IL-6和促进胶原沉积介导炎症,从而形成心房的致心律失常基质,实验证明抑制IL-17可抑制心力衰竭犬模型中的心房纤维化㊁心肌细胞凋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表明IL-17途径具有靶向治疗AF的潜力[4]㊂IL-1由巨噬细胞分泌,有证据表明,IL-1激活与压力超负荷诱导的AF有关[5,28]㊂在一项心肌梗死小鼠实验中,IL-1受体抑制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的心肌传导速度,减少了自发性和诱导性室性心律失常[4]㊂IL-2由T淋巴细胞产生,通过IL-2受体与细胞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炎症级联反应,与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缩短有关,IL-2已被证明可影响心脏术后AF的发生,目前研究表明,如果IL-2水平较高,接受AF心脏复律的病人成功率较低[5,16]㊂2.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是人体最早的炎症介质之一,作为信号蛋白参与炎症级联反应,由多种炎性细胞和神经元产生,是一种免疫细胞激活剂和致热原㊂AF病人的TNF水平较高,有学者认为TNF可影响心肌细胞的钙稳态,其处理的心肌细胞L型Ca2+电流明显减小[16]㊂研究表明,TNF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可通过升高DNA甲基转移酶水平来降低内质网Ca2+-ATP酶的表达,诱导异常的钙稳态,从而利于炎症相关的AF,在小鼠心房组织中选择性高表达TNF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小鼠不仅表现出刺激后AF易感性的增加,还易发生自发性AF[2,15,31]㊂TNF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中的Ca2+通道,诱导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还能通过降低连接蛋白的表达,阻碍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来影响心房电重构[4,33]㊂2.5CRPCRP是肝脏在巨噬细胞和IL-6刺激下分泌的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循环浓度随着炎症反应加剧而升高, CRP与AF发病相关,可加速阵发性AF到永久性AF 的进展,且AF病程长的病人CRP水平更高[16,21]㊂有研究认为,CRP具有直接促心律失常作用,通过与心肌细胞膜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应,引发组织损伤,促进心房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引起心律失常[15-16]㊂术后CRP水平可作为AF复发风险的标志物,且CRP 和AF风险存在剂量依赖性,CRP升高可预测心脏复律㊁导管消融或心脏手术后AF的发生率[5,24]㊂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第2天或第3天CRP水平达到峰值后,可观察到AF发生,病人CRP水平可随着窦性心律的恢复而降低[16,34]㊂2.6血红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MPO是由中性粒细胞表达的血红素蛋白酶,在机体发生炎症时,其分泌的蛋白酶可直接破坏心房组织㊂有研究指出,MPO是肺静脉隔离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34]㊂AF病人的心房组织中MPO水平较高, MPO介导组织局部氧化,生成氧化酶导致细胞损伤[6]㊂MPO还可通过氧化氢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次氯酸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外基质的转换,影响各种细胞内级联信号,促进心房胶原纤维的沉积,引起组织重塑和纤维化,导致房性心律失常[6,34]㊂3心房肌病相关AF发生AF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心力衰竭㊁冠状动脉疾病㊁高血压等心血管相关疾病[35]㊂这些疾病都伴随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肌缺血等病理改变,最终使心房肌中白细胞增多,大量促炎细胞因子激活补体系统诱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心律失常[32]㊂3.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AF的主要诱因,AF病人心力衰竭发病率显著增高㊂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细胞外周循环中的TNF㊁IL-1㊁IL-6㊁IL-8等升高,在心肌炎症㊁免疫激活和心肌结构重塑等机制作用下易于形成致心律失常状态[24]㊂此外,神经体液调节系统也促使心力衰竭病人发生AF,急慢性心力衰竭期间心排血量减少,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激活, RAAS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导致心房传导减慢和心房不应期缩短,神经调节的激活导致早期及延迟的后去极化增加,局部放电增加引起AF[36-37]㊂心房颤动和AF的病理机制相互重叠,易形成恶性循环[24]㊂3.2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血管慢性炎症驱动的,炎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蛋白质水解㊁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促进心脏缺血和梗死[24]㊂这种病理生理学变化导致细胞内钙超载,诱发异位搏动以及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发生变化,容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5]㊂AF常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也是炎症反应最严重的时期,缺血坏死的心肌在愈合过程中引起心肌损伤和炎症,可能因此诱发AF[33]㊂心肌梗死伴有炎症过程,缺血诱导心肌细胞死亡导致白细胞向坏死区域聚集浸润,梗死区域有大量的富含白细胞的异质性组织,自身修复后的心脏出现纤维化及功能障碍,通过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机制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3-4]㊂3.3高血压高血压使AF的风险增加约2倍[38]㊂血管紧张素Ⅱ是高血压血管收缩的主要介质,同时参与诱导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并激活免疫细胞[30,34]㊂在一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AF小鼠模型研究中,发现心房肌中巨噬细胞㊁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巨噬细胞可刺激血管紧张素Ⅱ促进心房成纤维细胞增殖[39]㊂4抗炎治疗在AF中的应用抗炎药可作为临床中心律失常的辅助治疗方法,但使用抗炎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意义尚未完全确定㊂AF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抗炎药可降低术后AF的发生率[40]㊂类固醇是一种经典的抗炎药,短期类固醇治疗似乎可以减少消融术后AF的复发[34]㊂秋水仙碱是治疗心包炎的传统药,对炎症标志物CRP和IL-6具有抑制作用,短期使用也可降低消融术后早期AF复发率,另有研究认为秋水仙碱可能会逆转心力衰竭病人的心房重构并抑制AF发生[17,41]㊂非甾体抗炎药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在缓解疼痛中应用广泛,也可用于抗炎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显著降低术后AF进展的风险;然而,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可能与AF或心房扑动风险增加有关[17]㊂抗炎治疗为AF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抗炎药会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干扰心肌细胞正常功能,对心血管代谢平衡产生不利影响[17]㊂因此,抗炎药物在AF病人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讨㊂5小结综上所述,AF发病机制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AF发生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但炎症涉及多种炎性因子和信号通路,目前炎症与AF关系尚未完全清楚,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F提供新思路㊂参考文献:[1]ZIMETBAUM P.Atrial fibrillation[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7,166(5):ITC33-ITC48.[2]MA J,CHEN Q X,MA S Y.Left atrial fibrosis in atrial fibrillation:mechanisms,clinic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2021,25(6):2764-2775. [3]CAMM A J,AL-KHATIB S M,CALKINS H,et al.A proposal for newclinical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12,164(3):292-302.e1.[4]GRUNE J,YAMAZOE M,NAHRENDORF M.Electroimmunologyand cardiac arrhythmia[J].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21,18(8):547-564.[5]ZHOU X X,JR DUDLEY S C.Evidence for inflammation as adriver of atrial fibrillation[J].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20,7:62.[6]COPPINI R,SANTINI L,PALANDRI C,et al.Pharmacologicalinhibition of serine proteases to reduce cardiac inflammation andfibrosis in atrial fibrillation[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19,10:1420.[7]HARADA M,NATTEL S.Implications of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hophysiology[J].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Clinics,2021,13(1):25-35.[8]SCOTT L JR,LI N,DOBREV D.Role of inflammatory signaling inatrial fibril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9,287:195-200.[9]杜以梅,张家明,李景东.心房颤动病理生理机制的最新认识[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3):231-233.[10]易茜,马瑞彦.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8):813-816.[11]CORRADI D.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the pathologist's perspective[J].Cardiovascular Pathology,2014,23(2):71-84. [12]吴丹丹,陈瑜,张腾.房颤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2-1346.[13]英硕,齐文慧,贾莉莉,等.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5):544-546. [14]何森,王斯,陈晓平.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2,27(5):794-797.[15]VONDERLIN N,SIEBERMAIR J,KAYA E.Critical inflammatorymechanisms underlying arrhythmias[J].Herz,2019,44(2):121-129.[16]NSO N,BOOKANI K R,METZL M,et al.Role of inflammation inatrial fibrillation: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J].Journal of Arrhythmia,2020,37(1):1-10.[17]YALT A T,YALT A K.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arrhythmogenesis:areview of mechanistic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J].Angiology,2018,69(4):288-296.[18]DOBREV D,NATTEL S.New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atrial fibrillation:mechani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Cardiovascular Research,2011,89(4):689-691.[19]赵亚楠,王贺,邱承杰,等.心房重构㊁氧化应激在心房颤动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8,58(43):96-99. [20]马瑞彦,肖颖彬.心房颤动致心房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5,20(4):313-316.[21]NOUBIAP J J,SANDERS P,NA TTEL S.Biomarkers in atrial fibrillation: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Clinics,2021,13(1):221-233.[22]阙冬冬,宋旭东.心房重构在房颤中的作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30(6):404-407.[23]LIU Y,SONG J W,LIN J Y,et al.Roles of microRNA-122incardiovascular fibrosis and related diseases[J].CardiovascularToxicology,2020,20(5):463-473.[24]SHAHID F,LIP G Y H,SHANTSILA E.Role of monocytes in heart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2018,7(3):e007849.[25]GONG M Q,CHEUNG A,WANG Q S,et al.Galectin-3and risk ofatrial fibril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20,34(3):e23104. [26]GA W AŁKO M,BALSAM P,LODZINSKI P,et al.Cardiac arrhythmias inautoimmune diseases[J].Circulation Journal,2020,84(5):685-694.[27]姬旺龙,黄晏.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22,43(4):397-400.[28]QUAH J X,DHARMAPRANI D,TIVER K,et al.Atrial fibrosis andsubstrate based characteriza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time to moveforwards[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21,32(4):1147-1160.[29]HIDEYA S,KUNIHIKO K,KOJI F,et al.Circulating intermediatemonocytes and atrial structural remodeling associated with atrial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catheter ablation[J].Journal of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21,32(4):1035-1043. [30]XINTARAKOU A,TZEIS S,PSARRAS S,et al.Atrial fibrosis as adominant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facts andgaps[J].Europace:European Pacing,Arrhythmias,and CardiacElectrophysiology,2020,22(3):342-351.[31]吴辉,丁家望,杨俊,等.心房颤动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4):196-198;202.[32]PAN J X,WANG W W,WU X X,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ardiac pacing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symptomaticatrial fibrillation[J].Panminerva Medica,2018,60(3):86-91. [33]LIU Y Z,SHI Q M,MA Y X,et al.The role of immune cells in atrialfibrillation[J].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2018,123:198-208.[34]KORANTZOPOULOS P,LETSAS K P,TSE G,et al.Inflammationand atrial fibrillation:a comprehensive review[J].Journal ofArrhythmia,2018,34(4):394-401.[35]BHATT H V,FISCHER G W.Atrial fibrillation:pathophysiology andtherapeutic options[J].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Anesthesia,2015,29(5):1333-1340.[36]MORIN D P,BERNARD M L,MADIAS C,et al.The state of the art:atrial fibrillation 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treatment[J].MayoClinic Proceedings,2016,91(12):1778-1810.[37]VERHAERT D V M,BRUNNER-LA ROCCA H P,V AN VELDHUISEN D J,et al.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heart failure:consequen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oth diseases[J].Europace:European Pacing,Arrhythmias,and CardiacElectrophysiology,2021,23(23Suppl2):ii40-ii45.[38]AKSNES T A,KJELDSEN S E.A link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J].CurrentVascular Pharmacology,2010,8(6):769-774.[39]ZHOU P,W ARESI M,ZHAO Y K,et al.Increased serum interleukin-6level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atrial fibrillation: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evista Portuguesa De Cardiologia,2020,39,(12):723-728.[40]NOMANI H,MOHAMMADPOUR A H,MOALLEM S M H,et al.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trialfibrill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Inflammopharmacology,2020,28(1):111-129.[41]SANCHIS-GOMAR F,PEREZ-QUILIS C,CERVELLIN G,et al.Anti-goutdrugs as potential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77(3):1061-1062.(收稿日期:2023-02-12)(本文编辑王丽)。
超敏C反应蛋白和房颤相关性及意义探讨
35 0r i 心 5mi 分 离 出血 清 检 测 hC P。 离 后 4h 0 m n离 / n后 sR 分
20 0 8年 1 第 1 2月 5卷 第 6期
临床研究
超敏 c反 应蛋 白和房颤相 关性 及意义探讨
彭 峰
( 南 省双 峰县 人 民 医院 , 南双 峰 湖 湖
47 0 ) 17 0
【 要】目的 : C反应 蛋 白为观察 指 标 , 讨 炎症 反 应 在心 房 颤 动发 生 、 展 的作 用 及 相互 关 系 。方 法 : 入选 标 准 摘 以 探 发 按
纳 入 房颤 患者 6 4例 入试 验 组 . 门诊就 诊 的窦 性心 律患 者 3 0例入 对 照组 。心 房颤 动患 者 分三 亚组 , 分别 为 : 阵发性 房 颤组 ; 续 性房 颤组 : 久性 房颤 组 。 持 永 比较试 验 组 、 照组 以及 试 验组 各 亚组 间 C反应 蛋 白水平 差 异 。 果 : 房颤 组 对 结 各 血 清 h C P浓 度显 著 高于 对照 组(< .5 ; sR P 00 )持续 性 和永 久性 房 颤 组 h C s RP浓度 比阵发 性 房 颤组 高 fl . )持 续性 房 P 0 5, < 0
示。 统计 学 处理 应 用 S S 30软 件包 。 P S1. 多样 本 均数 比较 用单
因素 方差 分析 ( O ) < . AN VA 。P 00 5为有 显 著性 差异 。
2结 果
试 验 组 与对 照 组 比较 。各 房 颤 组血 清 hC P浓度 明 显 sR 高 于 对 照 组 f 0 0 1 持 续 性 和 永 久 性 房 颤 组 h C P浓 P< .5 : sR 度 比阵 发性 房颤 组 高 < .5 , 00 1 持续 性 房 颤 和 永 久 性 房颤 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廖祥中1 综述谢东明2 审校(1.南昌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 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发病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
近年来,作为发病机制之一的炎症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显示炎症在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起重要作用,但有关炎症在房颤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血清CRP水平作为组织炎症的一个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间接反映局部炎症的程度。
近年来,大量关于C一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作为心血管疾病血管事件的一种预测因子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CRP的帮助下证明炎症和房颤相关的可能性最近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一、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f ibrillation AF,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因此,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1】房颤是最常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患病率大概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者可超过6%。
在一项系列观察中房颤占心律紊乱住院病人的34.5%。
儿童期房颤不常见,除非是心脏手术后。
周自强等对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采用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 个自然人群的2970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房颤患病人数为224 例,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中国1990年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
其中各年龄组之间比较,男性房颤总患病率高于女性。
房颤患病率按病因结合年龄分类,,非瓣膜型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瓣膜型房颤和孤立性房颤(P<0.01);持续性房颤患病率虽然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1)。
在所有房颤病人中,瓣膜型、非瓣膜型和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和21.9%。
【2】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其患病率和临床危害仍在不断地增加。
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房颤分为:1.初发房颤:首次发现的房颤,不论有无症状和能否转复。
2.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天的房颤。
3.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7天的房颤。
4.永久性房颤:复律失败或复律后24小时内又复发的房颤。
房颤时有3种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功能:房颤同步机械活动丧失,心室反应不规则,以及心率过快。
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后,心输出量明显下降,这尤其易发生在舒张期心室充盈障碍、高血压、二尖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HCM)或限制性心肌病的患者。
房颤时RR间期不整也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持续的快速心房率会对心房的机械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心动过速所致的房性心肌病)。
心房组织的这些改变可能是房颤患者心律转复后窦性节律得以恢复而心房收缩力迟迟不能恢复的原因房颤的发病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主要涉及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房颤的触发因素,二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
目前认为房颤的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有折返机制、触发机制、自主神经机制。
经典的学说包括多发子波折返、自旋波折返和局灶激动学说。
通过动物模型,房颤发作时的前两种学说都得到了证实。
目前认为,异位兴奋灶只是房颤发生的触发机制,而房颤得以维持有赖于心房基质。
心房具有发生房颤的基质是房颤发作和维持的必要条件,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的缩短和心房扩张为特征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是房颤持续的基质。
对房颤自主神经机制的认识,也在射频消融中得到验证并深化。
Nademanee等人提出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的张力可以达到预防房颤发生的目的,在迷走神经分布区域消融可以终止和预防房颤发生。
Pappone等发现,去迷走神经治疗对左房基质改良术的结果有显著影响。
近年来,作为发病机制之一的炎症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显示炎症在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起重要作用,但有关炎症在房颤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血清CRP水平作为组织炎症的一个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间接反映局部炎症的程度。
近年来,大量关于C一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作为心血管疾病血管事件的一种预测因子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并在尝试增加或者降低这个炎症标志物的水平。
已经证明CRP水平升高是健康人和稳定型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后患者或者心脏骤停后患者的一种预测因子。
在CRP的帮助下证明炎症和房颤相关的可能性最近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二、C反应蛋白1、C反应蛋白来源C反应蛋白最早于上世纪30年代在肺炎球菌性急性患者中发现。
因其可与细菌细胞壁的C多糖发生反应而得名。
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是有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五球体,其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识别和激活某些影响炎症和防卫机制的物质,还有激活补体和调节吞噬细胞活性的作用。
目前,CRP被认为是pentraxin蛋白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该蛋白家族参与天然免疫,在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下由肝细胞合成。
CRP浓度可反应患者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健康人血清CRP浓度很低,正常值在10mg/L以下,平均值为3.5mg/L。
当机体有炎症反应、创伤和梗死时CRP水平会明显升高,一般6-8小时内迅速升高,24-48小时达到峰值,最高可升高100倍。
标准的CRP 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为3-8 mg/L,但大多数正常个体的CRP水平在2 mg/L以下。
2、检测方法CRP的测定方法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及免疫激活发光法等常见检测方法。
正常人血清CRP 定性为阴性,但定量标准不一。
实验室检测CRP技术的改进(高敏C-反应蛋白)揭示了低水平的炎症反应与血管性疾病有关检测。
HsCRP最初使用的方法是高敏感性的ELISA,但其技术要求高,费时费力难以自动化,主要用于科研,最近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在数项研究中已经被临床评估和确认,而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激活发光法也已通过商业评估被认定为检测Hs—CRP的有效方法。
在CRP的许多商品化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液相或颗粒增强比浊法或散射比浊法,具有快速、自动化和精确度高的特点,且与ELISA有很高的相关性。
因为CRP水平在炎症消失的两周内有正常化的趋势,所以推荐至少在两周内采集两个标本进行分析。
CRP浓度大于10mg/L时,必须重复测定以排除急性炎症,而且如果此值持续升高,那么就可以考虑为非心血管性病因。
3、CRP增高的临床意义CRP水平增高可反应体内炎症处于急性活动期,如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疾病;CRP在心脏手术后可增高,同时可反应有坏死存在,如外科手术3-4天后CRP持续升高,同时有进行性组织坏死或并发症如感染的存在;可反应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深度和程度加重;对肾移植患者,说明有排斥反应存在。
在体重增加及肥胖的病人,血浆CRP浓度也增高。
肥胖与CRP水平的升高直接相关,且体重指数(BMI)越高,血浆CRP 的浓度亦越高。
这与观察到的脂肪细胞会分泌IL-6相一致。
IL-6是刺激CRP产生的主要肝脏刺激物。
因此,控制饮食及减轻体重可减少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机制之一是血浆CRP的浓度下降即机体炎症反应的减轻。
CRP 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参与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
近年来研究证明,CRP与人类IgG的重链第三恒定区(CH,)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非常相似,与补体C和某些HLA抗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也有相似之处,提示CRP与IgG、补体C和HLA抗原具有共同起源。
CRP能识别分布在微生物或改变了机体组织上的配体,并与配体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还能与T细胞特异的结合,改变或限制其功能;CRP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及活化反应;CRP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能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和活动,促进对各种细菌和异物的吞噬,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表达及其他免疫调节功能。
因而CRP的高低与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关系密切,当有炎症存在时CRP会明显升高。
同时血浆CRP的浓度没有昼夜波动。
因此,临床上检测血浆CRP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进行,因其一天中浓度的波动很小,故不受采血时间的影响。
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或治疗情况可影响CRP的水平。
药物如抑制素、贝特类、烟酸类和抗血小板类药物,还有体重下降和运动,已被证明可有效降低CRP水平。
另一方面,药物如抑制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房颤的复发。
这种可能存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也许可部分地用它们的抗炎症作用解释。
因此对于伴有CRP 水平升高的房颤患者,可以通过应用抗炎症反应药物或降CRP药物治疗。
Yared等对235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激素(地塞米松)治疗,与安慰剂组相比,可有效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初次发作持续性房颤患者的CRP水平与房颤复发有关;激素治疗可降低CRP水平,减少房颤复发。
【3】Dernellis等将104 例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23.65个月,激素治疗组房颤再发率为9.6%,而对照组房颤再发率为50%,提示伴有CRP 升高的房颤患者可从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中获益。
更重要地,有相似CRP浓度的各组患者也显示出相似的房颤复发率,这个发现支持抗炎治疗降低房颤复发率的假设。
【4】他们还发表了一项关于80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导致CRP浓度和阵发性房颤降低的研究。
在这项随机试验中,10%的安慰剂组患者的房颤发作被控制,而药物治疗组的65%被控制【5】最近的研究显示,经甲基戊二酞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变CRP的水平。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其机制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外,还包括通过降低CRP水平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
Chung等观察了95名接受电转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经过44个月的随访,发现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成功复律后的房颤复发。
【6】Kumagai等通过无菌性心包炎致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发现,,炎症可缩短心房组织不应期,延长心房组织的传导速度,首次验证了炎症对心房电生理的影响。
而阿托伐他汀可以防止伴有CRP升高的房颤发生,推测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无菌性心包炎的炎症反应,削弱房颤发生的基质,从而抑制房颤的发生。
【7】三、炎症与房颤关系的病理研究Frustaci 等对12例阵发性(<24h)孤立性房颤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发现所有孤立性房颤患者都有组织学异常,其中8例患者的心房肌有淋巴细胞浸润,周围有坏死的心肌组织(P<0,003); 2例患者的心房肌有严重的肥厚伴空泡变性;2例患者有非特异性局部心肌纤维化,而对照组WPW综合症患者的心房肌解剖正常。